最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数据在哪里可以找到

最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数据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最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数据
&&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摘 要:日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入全面强制披露时期。通过对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
  摘 要:日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入全面强制披露时期。通过对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仍存在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不规范、缺乏实质性内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进一步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大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7246713.htm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X(1-03   随着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披露已日趋完善。从披露动机上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发展过程;而从披露内容上看,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但是,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   从披露动机上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进入21世纪后,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方面逐步加强规范。从2000年开始,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关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分别对其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披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2001年,监管部门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首次强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此指引首次强制性要求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首次的强制要求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因此,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仍处于自愿披露的阶段。   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日起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执行。该规范明确提出:“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紧接着,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于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同时规定,自日起陆续开始在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实施,至日实现全面实施。至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入强制披露时期,各上市公司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从披露内容上看,早期监管部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及其评价报告的披露方面;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市场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需求,监管部门逐渐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也是我国与国际趋同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内容层层深入的递进发展。   本文以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具体(见下页表)。   从下页表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以及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要求,我国最近几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很好地说明了大多数上市公司及时贯彻执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法规。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沪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情况在强制披露前后有明显的大幅增长,而深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沪深两市均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增长,但是目前沪市的披露数量多于深市。整体来看,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目前的披露比例较高,仅剩个别企业未披露;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披露,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发展趋势还可以从下图中清晰地显示出来。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规范已于日起在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中开始实施。2014年,我国内部控制披露相关法规已在所有上市公司强制实施。通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整体状况虽然稳步提升,但是在披露数量和披露质量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仍有少数上市公司没有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从2011年起至今已有4个会计年度,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的适用范围已逐步扩大到所有上市公司。但是,根据数据统计,2014年度仍有1.71%没有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而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则多达22.12%。这说明仍有部分上市公司违法相关规定,未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   第二,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披露不规范及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情况。据统计,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格式比较规范的比例为75.43%,剩余的上市公司要么是按照以往的格式进行披露,要么是按照其他一些格式进行披露。而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比例仅为13.66%,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高达86.34%。可以看出,虽然在披露数量上看,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但是,真正符合规范同时又结合企业真实情况进行披露的比例却差强人意。   第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待提升。首先,从审计意见上看,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时间比较短,存在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是必然的,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仅强制实施几年而已,但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96.74%,2014年,该比例为97%,远远高于内部控制相对完善的美国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其次,从审计内容上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提到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中,财务报告相关缺陷比重明显偏高,这就说明,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仅局限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而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含保证财务报告的合法和公允,还包括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因此,目前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重点内容有待拓展。
  三、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建议,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大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意识指导实践。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就会有部分企业冒着违反相关法规的风险而不去披露内部控制相关规范。至2014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已全面强制实施,但仍有少数上市公司故意违反相关规定,视广大信息使用者于不顾,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于不顾。相关监管部门应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规范的法律地位,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给予违法规定的上市公司严厉处罚,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进而加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相关信息的恰当披露。   第二,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相关规范和标准。首先,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规范化格式。2014年,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仍有25%未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披露,有的上市公司按照以往的格式进行披露,有的按照其他一些格式进行披露。因此,相关部门应明确要求上市公司严格按照统一要求的格式进行披露,否则即属于不合规的披露,信息使用者不予认可。其次,细化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目前,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仍有较大的主观性,这就造成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流于形式,并不提及实质性缺陷,或主观地弱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可读性明显降低。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及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确认标准,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规范化程度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质量。   第三,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监督,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内部控制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独立、客观的鉴证,目的是为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针对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强调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应法律责任,定期由协会或监管机构对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强调内部控制审计所涵盖的整体内容,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审计质量低下情况进行严厉处罚,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提高第三方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兰佳,金瑶瑶,陈秀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质量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2015,(6).   [2] 杨慧文,顾镇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现状研究[J]会计之友,2013,(12).   [3] 杨有红,陈凌云.2007 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09,(6).   [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国上市公司2015年内部控制白皮书_网易财经
中国上市公司2015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度,评价结论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共2549家,为98.57%;非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37家,占比1.43%。虽然2014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较以往年度均稳步提升,但不可否认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白皮书提出以下几项政策建议:一,统一内部控制监管标准,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规范性;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监管;三,加强对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和资金活动的信息披露监管,防范资产和资金风险;四,逐步在中小板、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升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五,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执业行为的监管,提高其执业质量;六,积极探索建立内部控制可交易指数,引导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七,加强内部控制法制建设,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报告选取的样本为日之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并且披露2014年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总样本量为2631家上市公司。本报告中所有原始数据均已录入DIB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中(www.ic-erm.com)。本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国情境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数量2014年度,258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总体披露比例为98.29%。其中,主板、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的披露比例分别为96.12%、99.15%、99.73%和100.00%。(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格式的规范性2014年度,2088家上市公司按照规范的格式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为80.74%。其中,沪市主板、深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分别有94.09%、91.16%、73.85%和50.60%的上市公司披露了规范格式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三)内部控制评价结论201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共2549家,占比为98.57%;非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37家,占比1.43%。内部控制评价结论非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中,9家为财报内控有效、非财报内控无效,占比0.35%;18家为财报内控无效、非财报内控有效,占比0.70%;8家为内部控制整体无效,占比0.31%;2家未出具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占比0.08%,如图1所示。(四)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及评价方法2014年度,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2262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占比87.47%;27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占比10.60%。其中,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披露比例显著高于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三、内部控制评价缺陷(一)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情况2014年度,214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445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按照所属交易所的不同,沪市主板、深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占比分别为2.38%、5.39%、24.93%和50.84%。在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上市公司中,19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完整的财报和非财报内部控制缺陷定性及定量认定标准,178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完整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二)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2014年度,35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其中,343家公司披露了2014年度内部控制缺陷,其他8家公司仅披露了上年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2014年度,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3.26%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其中,披露了财报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占比6.38%,披露了非财报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占比10.52%;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占比1.62%,披露了重要缺陷的公司占比1.86%,披露了一般缺陷的公司占比10.17%,未区分缺陷等级的公司占比0.15%。2014年度,343家上市公司共披露2345项内部控制缺陷。其中,重大缺陷96项,占比4.09%;重要缺陷77项,占比3.28%;一般缺陷2165项,占比92.32%;未区分缺陷等级的内部控制缺陷7项,占比0.30%。如图2所示。(三) 内部控制评价缺陷内容2014年度,343家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中,312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占比90.96%;31家公司未披露缺陷内容,占比9.04%。2014年度,343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345项内部控制缺陷中,披露了具体内容的内部控制缺陷838项,占比35.74%;未披露具体内容的内部控制缺陷1507项,占比64.26%。本报告按照财报缺陷/非财报缺陷、缺陷等级、设计缺陷/运行缺陷、公司层面缺陷/业务层面缺陷/信息系统层面缺陷、内部控制五要素对2014年度披露了具体内容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出每个分类的内部控制缺陷数量和占比。其中,财报缺陷289项,占比34.49%,非财报缺陷549项,占比65.51%;设计缺陷144项,占比17.18%,运行缺陷601项,占比71.72%;公司层面缺陷279项,占比33.29%,业务层面缺陷533项,占比63.60%,信息系统层面缺陷26项,占比3.10%;内部环境类缺陷255项,占比30.43%,风险评估类缺陷11项,占比1.31%,控制活动类缺陷493项,占比58.83%,信息与沟通类缺陷60项,占比7.16%,内部监督类缺陷19项,占比2.27%。2014年度,上市公司披露了具体内容的93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中,根据缺陷涉及的业务活动/事项统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资金活动类缺陷、财务报告类缺陷、组织架构类缺陷。其中,资金活动类缺陷22项,财务报告类缺陷和组织架构类缺陷均为13项。如图3所示。(四) 内部控制评价缺陷整改情况2014年度,已披露具体内容的838项内部控制缺陷中,594项内部控制缺陷已开始整改,占比70.88%。其中,314项内部控制缺陷已经有效整改,占比37.47%;93项内部控制缺陷尚未完成整改,占比11.10%;187项内部控制缺陷未披露整改结果,占比22.32%。未开始整改的内部控制缺陷244项,占比29.12%。四、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情况对比自日首批强制实施开始,2014年,内部控制强制实施范围已扩展至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四年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数量和质量均稳步提升。从报告披露比例来看,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比例较上一年度均有明显提高,平均增幅为7.71%;从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情况来看,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比例不断提升,尤其自2013年度开始,增幅有了大幅度提升,与2012年度相比,2013年度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比例增幅达130.77%;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来看,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的披露比例也在稳步上升,重大缺陷披露比例从2011年的0.16%上升到2014年的1.62%,重要缺陷披露比例从2011年的0.76%上升到1.86%。此外,从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非整体有效比例的不断上升,也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监管规范的不断完善和监管机构的不断推动,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更趋理性和客观。五、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数量2014年度,20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总体披露比例为77.88%。其中,沪市主板、深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的披露比例分别为92.43%、96.79%、56.49%和59.67%。(二)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本报告根据审计依据和审计对象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为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中小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专项报告、其他类型报告。2014年度,14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69.50%;未披露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625家,占比30.50%。其中,深市中小板仅有11.00%的公司披露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89.00%的公司披露格式不规范;深市创业板仅有3.20%的公司披露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96.80%的公司披露格式不规范。(三)内部控制审计意见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共1965家,占比为95.90%;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共84家,占比为4.10%。其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共58家,占比2.83%;保留意见共2家,占比0.10%;否定意见共21家,占比1.02%;无法表示意见共3家,占比0.15%。如图4所示。(四)审计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2014年度,导致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共计53项。根据其所涉及的业务活动/事项,排名第一位的是资金活动类缺陷,共14项,占比26.42%;其次是财务报告类缺陷和资产管理类缺陷,分别为7项、6项,占比13.21%、11.32%。如图5所示。2014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认定上市公司存在非财报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共13家,缺陷共计14项。根据缺陷所涉及的业务活动/事项,分别为组织架构类缺陷9项,占比64.29%;信息披露类缺陷3项,占比21.43%;社会责任类缺陷2项,占比14.29%。如图6所示。(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合审计情况2014年度,采用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的上市公司共计2011家,占比98.15%;采用单独审计的上市公司38家,占比1.85%。(六)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14年度,2049家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249家公司披露其支付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占比60.96%。其中,1206家公司单独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数额,43家公司未披露具体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数额。2014年度,单独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1206家上市公司,其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总额共计54,868.17万元,平均每家公司花费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为45.50万元。根据每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占审计费用总额的比例分析显示,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占审计费用总额的比例平均为27.32%。 六、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情况对比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情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审计报告披露比例来看,2014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比例每年都在稳步提升,平均增幅为24.76%;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情况来看,四年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比例大幅提升,尤其是自2012年开始,平均增幅为220.18%。同时,从内部控制审计非标意见的披露情况来看,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非标意见的比例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监管要求的日益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也日趋严格。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格式不规范。如仍有19.26%的上市公司未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证监会公告[2014]1号)进行披露,其中,已纳入强制实施范围的主板上市公司中,分别有5.91%的沪市主板公司、8.84%的深市主板公司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披露;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分别有21.95%、39.38%的公司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披露。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二是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不完整、可用性差。2014年度,32.10%的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不完整、可用性差。三是内部控制评价及信息披露工作不够严谨。2014年度,共有17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存在重大不一致。此外,有24家主板公司在年报中说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已披露,但是通过巨潮资讯网、公司官网、中国证监会网站及交易所网站等各种渠道都无法找到其报告。四是对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有效性的认定标准理解存在差异。201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结论非整体有效的公司占比1.43%,而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占比1.62%,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对监管规则中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有效性的认定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五是上市公司在资产管理和资金活动管控方面问题比较集中。根据缺陷涉及的具体业务活动和事项分类统计发现,2014年度,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中,资产管理类缺陷和资金活动类缺陷表现最为突出,占比分别为13.25%、12.41%。同时,对2014年度上市公司披露了具体内容的93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以及导致内部控制审计为否定意见的53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分类统计显示,资金活动类重大缺陷均最为突出,在内部控制评价重大缺陷与内部控制审计重大缺陷中占比分别为23.66%、26.42%,明显高于其他类重大缺陷,属于上市公司重大缺陷发生的重灾区。六是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规范性有待加强。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略高,但其披露报告的规范性却明显低于主板上市公司,非规范报告披露比例分别为21.95%、39.38%,是主板上市公司的3.42倍、6.14倍。七是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的执业质量有待提高。剔除因非财报内部控制缺陷等因素导致的不一致,2014年度,共有54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仍有1.95%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仅描述了导致非标意见的事件过程,并未对重大缺陷的性质、产生原因、导致影响、整改情况等进行说明;还有超过286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没有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的盖章或签名。(二)政策建议虽然2014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较以往年度均稳步提升,整体披露情况良好,但不可否认,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白皮书提出以下几项政策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一,统一内部控制监管标准,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规范性。目前,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审计等方面可遵循的监管规则众多,由于不同的监管标准之间的关系并未明确,从而给部分上市公司提供了选择性披露的机会。因此,建议监管机构尽快统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标准,明确不同标准之间的层级关系,及时废止旧的、不适用的监管规则,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规范性。二,完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监管。建议上市公司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与格式要求,客观全面地做好内控评价信息披露工作,充分如实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切实提高公司内控缺陷的披露质量,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多有效的内控信息。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监管力度,督促上市公司积极落实缺陷整改和信息披露,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三,加强对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和资金活动的信息披露监管,防范资产和资金风险。建议监管机构特别关注对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和资金活动两项业务活动的信息披露监管,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和资金管控制度,切实防范上市公司资产和资金风险。四,逐步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升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建议逐步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高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提升对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五,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执业行为的监管,提高其执业质量。建议监管机构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要求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监管规定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对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失职行为进行惩罚,切实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作用。六,积极探索建立内部控制可交易指数,引导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建议监管机构与第三方中介机构合作探索建立内部控制可交易指数,提高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引导投资者回归理性的价值投资,促进上市公司积极主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七,加强内部控制法制建设,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力度。建议监管机构在《证券法》修订时加入内部控制的相关条款,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中的主体责任,从法律层面强化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