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作为一家小企业e家定期理财该怎么理财呢?

圆桌:公司私募化运作要清楚定位 人才引进要与投资理念相符
  7月11日,华南()俱乐部主办的主题为“私募公司化运作与全球资产配置”的华南(期货)私募俱乐部成立大会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举行,和讯期货参与全程独家报道。在成立大会圆桌论坛上,行业大佬们围绕阳光私募公司化运作及投资机会展望进行探讨。
  出席嘉宾有:凯丰投资董事长吴星、翼虎投资总经理、呼啸资本总经理、阿巴马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詹海滔、凯纳投资总经理陈曦。
  以下是圆桌论坛文字实录内容:
  下面是私募圆桌论坛时间,有请各位论坛嘉宾上台一起畅所欲言,围绕阳光私募公司化运作及投资机会展望进行探讨:凯丰投资董事长吴星、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呼啸资本总经理李翔、阿巴马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詹海滔、凯纳投资总经理陈曦。
  在这里我非常荣幸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还有嘉宾朋友对在场的五位嘉宾朋友提出一些问题,首先希望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包括个人,公司,公司投资理念,主要策略简单介绍一下。
  吴星:我是凯丰投资的吴星,我们主要做的是以及大类市场方面,主要是对冲。我们比较简单,怎么选择品种的好坏这就是我们做的工作。我们用资金配置,关于公司研究我上午提了一下,研究发现价值内容,我们的核心是寻找不同大类资产之间的差异性,把差异性做好。
   余定恒:大家好,我是翼虎的余定恒,很荣幸参加这样一个盛会,在这里应该讲,我们和其他同行有些差异,我们主要是股票类阳光私募,现在我们公司成立有一段时间了,也算这个行业的领军。2006年成立,现在有9年,我们很庆幸还活着,现在管理规模30多亿,16只产品,两条产品线,一条是量化对冲,规模小一点,主动管理的规模大一点。过去一年规模突飞猛进,我们自己压力也很大,现在看来规模这个事情好像不用特别着急,现在的心情应该讲跟之前比有很大不一样,期货更是如此。股票市场能够在2015年年中出现经典的教科书一般的多米诺崩塌也是一生一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公司有四个合伙人,平均从业20多年,包括、公募基金等的从业经验,是多元化的价值观。我们的风格是以选股为主,兼顾交易和配置。期货对研究和交易的理解当中,交易的理解更加重要。对股票私募来讲,对股票的选择,选股的要求比对交易更重要。在我们看来,交易型选手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选股为主兼顾配置这样的选手更好一些,我们想做这个行业的长青树,做资产管理行业的俱乐部会员这种长期能生存的。我们在努力往这个方向转,这种转型会有代价,也有好处。代价是什么,丧失了对交易和短线期的把握,我要考虑中长期的机会,我们把三种钱分得很清楚,公司成长的钱作为安生立命的根本。过去九年发展中,我们得到了同行专业机构的认可,翼虎拿过这个行业对于私募基金而言,所有的荣誉和奖项,我们拿过两届金牛,很多届金砖奖,我们另外一条产品线量化对冲是2013年也是群市场优胜奖,去年全市场第四。两条产品线都取得不错成绩,希望今天和同行学习,还有和在座各位能够展示我们对股票市场的理解,也展示这次资本市场杠杆崩塌带来的一些体验。
  李翔:我是李翔,我算一个老兵了,20多年的经历,公司成立是2012年5月份,呼啸是2013年,我们整体架构是介乎传统的股票型,结合CPA策略,阶段性地运用现金资金的设计在配置股票组合的构建,以及运用,或者商品期货,大量灵活的一个含有α策略对冲的大体系,我们产品规模以股票对冲规模最大,纯CPA也有发行,去年发行了国内私募界比较早的QDII。
   詹海滔:我是阿巴马资产管理的詹海滔,公司是注册在珠海,但是办公在广州。在追求赚钱和活着这一块,我们更希望选后者,也希望公司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公司主要做的是一个比较低风险的套利类型的投资策略,目前公司比较擅长股票量化对冲领域,大概管30多亿,现在有接近20个产品,公司量化对冲的α这一块,我们比较追求纯α收益,我们赚的这一块和市场的环境和市场内部环境结构变化相关性不是特别大,赚的主要还是α这一块。我们希望包括像现在的这一波股灾,还有流动性危机,我们都能够应对的策略。这一波行情从6月12日到现在,到昨天为止,公司量化对冲也很好表现出一种抗风险的能力,这一段时间稍微增长了一点。
  陈曦:各位新老朋友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交流,我是凯纳投资的陈曦,我们是2012年10月份成立,到现在三年时间,我们的定位比较清晰,是一个量化的全天候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希望用量化投资的方法,因为量化投资像价值是理念,所有投资标的,股票、期货、债券、,只要流动新比较好的,能够量化交易资产上,我们都去做。我们追求全天候,不论牛市、熊市,我们希望提供资产大类,对冲基金资产大类,这是有配置价值的方向,我们更希望未来机构者成熟,对我们这种策略和整个产品有比较好的投资的趋势,目前所有的交易都是由量化的模型计算机完成,现在将近20只产品。
  主持人: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身份和公司的情况,接下来问一下提上的五位嘉宾,公司成立以来,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当中有碰到哪一些重大问题?目前公司在运作上碰到的新问题与挑战又是什么,目前公司的情况又是如何?
   陈曦:问题是碰到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对于一家新的公司,其实在2012年底2013年第一支产品是管理型的CTA产品,基本是国内最早做阳光化的,我们碰到的第一大问题就是通道问题,能够做期货的私募基金公司非常非常少,我们做量化的一定要要求事后风控,所以找通道是非常困难的过程。我们第一只产品成立之后三个月都不能交易,因为基金公司IT系统没有对接完。
  第二,这也是市场发展问题,结构化产品,优先非常的苛刻,银行对风险要求和对整个产品的要求非常苛刻,很多时候按照他给你的条件发产品,相当于白借他的钱给他非常高的利息,甚至年化18的利息,因为根本不会用到那些钱。
  第三,市场营销中,我们发现大家对量化投资的认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客户不知道怎么赚钱,很多买了产品做一年以后还不知道怎么赚钱,包括市场这么火爆,对低风险投资的稳健收益的私募来说,其实客户募集资金上有一定困难,这是我想到的三个点。
  詹海滔:公司目前来讲,各方面相对比较顺利,在做这家公司之前,我们团队是磨合了很长一段时间,原来量化里面股东比较多量化对冲这一块,跟现在资金方也是有很强的交往。应该来讲,我们公司可能是在座成立时间最短,不到两年,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公司的设立,产品的发行,我们股东也有资金方面的实力,而且发行产品的时候,像通道这些,原来我在券商过程遇到了障碍,但是我们已经比较顺畅了,包括系统的对接,相对比较顺一些。基本上后面也受到了一些像银行资金的亲睐,像一些银行,券商资管等,整个过程还是上天比较眷顾,朋友比较支持,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可能受到一些政策上的问题,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难题。目前大部分量化对冲产品可能涉及到下一步移仓问题,包括后面的做空问题,可能是目前我们在公司发展到目前阶段,在差不多两年时间里面可能后面正在积极应对的,这是我们最大要克服的难题。
   李翔:我们看到尤其是国家这么多创新的金融工具,越来越丰富情况下,我们未来大的整个资产管理理念,阳光私募这一块,肯定是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门槛问题,可能分这么几个类型。第一,公司经营者主要是能力和才华和团队的构建,与市场发展匹配问题。这个市场还是在摸索阶段,南华领导介绍了策略和未来的构想,这是属于一个调整学习阶段,这是作为一个团队或者说我们架构体系的一个学习。第二,发展规模上,今年明显看到了市场空间非常极端的情况,刚才陈总提到了,市场确实我们不光是我们自己,跟市场需求匹配,比如,某银行总行说合作情况很好,要做的话,我有多少多少,一个星期可以开始干了,海外沟通说中国人这么厉害,我华尔街给你一个很高量级单位,只要你解决资金跨境问题,无非你做列后,我这边成本非常低,我只要五六个点,对他说已经无风险了。这是我们所有资产管理者面临的市场需求,刚才下面有嘉宾说过,如果说长期的风险控制对应20%的回报延续下来,可能是一个成绩单了。但是在特定阶段,轻轻松松50、10。第三,我们跟更多人,包括不同声音,从研发角度来说,我们寻求丰富的变量因子,我们要跟更多的朋友,包括券商研究机构,期货研究机构,或者卖方机构,更多把我们能力边界进一步扩大。
  余定恒:我们公司发展因为成立时间比较早,九年,但是如果从公司发展分的阶段来说,有三个阶段。第一,黑私募时代,没有阳光化,我是05年从平安证券出来,大盘1000点左右,也是一个运气。一个人从事私募这个行业,必须问问自己的运气是否足够好。很显然,我们无知者无畏,赶上牛市,运气不错,一直到06年成立公司,08年发第一个产品。08年之前可以称黑市,专户的形式帮朋友客户管钱,那个时代也很舒服,没有人管你,没有排名。2008年以后,成立阳光私募有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去年3月17日拿到牌照之后,。在这之前,要建通道,通道费很贵,中间一度两百万一个通道费,证监会不允许新的信托公司开新的账户,抢很多通道资源也是当年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去年我们主席允许私募化发展以后,现在拼命的发自己的产品。从个人角度,基金经理的体验,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管我们之前从资金量比较小,到相对大,从原来账户管理到现在的阳光私募,这个有差异的是阳光化和非阳光化,更重要的差异来源于基金经理本身能力的提高,如果把投资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场修行的话,这个修行最重要的是投资本身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在投资过程中看清楚自己,这是我做这件事情长期走下去的唯一目标。客观来讲,帮客户赚钱,如果迷失自己,赚钱都不是你的能力,都是你的运气。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比如说08年我们经历了你的风控能力到底在哪个状态,风控水平怎么样,比如2012年11月份经历了抗压能力在哪个档次,2013年钱荒你的理性程度。你要把握各种产业机会,摆脱大盘的约束,这个也要改变。2014年,明白对资产周期,政治周期,宏观经济周期的敏锐程度。到这一波,自己的赌性程度等等。市场像一面镜子,不断地观照自己,了解自己。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很开心,有很多烦恼,纠结的地方,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过程。这是个人成长的角度,我们希望把你的核心能力打造出来,资金心态,投资理念,投资标的等。要把这样一个投资闭环打造好,找到最契合你的投资方法,这个过程才算完全结束。华南(期货)私募俱乐部的平台,通过交流和论坛,从而找到顶级的私募。对于私募自身来讲,更像一个木桶,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特征,在认知自己,认清自己和明白自己状况下,把自己短板弥补,你的能力才能提高,才能管更多更大的钱,否则更多更大的钱对你都是一种伤害,总有一天出大问题。
  最后从公司角度来讲,我们过去的精力主要在投资上,现在成为阳光私募之后,开始管理更大的钱,公司管理很重要,作为阳光私募,也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具体来讲,人才队伍建设和合伙人机制的搭建。人才建设一直是我们很纠结的地方,因为这个市场不好的时候,没那个价值,市场好以后,想请到好的人,成本又很高。也尝试从外面挖,自己培养,但是各有各的问题。我们相信这件事情也是你走得更远,做得更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另外合伙人队伍建设,很多私募可能觉得我哪一块不行,就招合伙人干,私募基金来讲,一定要想清楚一件事情,最后开枪的是谁,最后风控谁做,你的合伙人队伍来了,一定要心性气和,有充分的信任,很多人靠机制,根本来不及,最后开枪的人本身对合伙人有心性上的默契和理解,第一时间做风控,不需要牵扯到灵感这些东西。合伙人队伍找到,建设当中找到秉性契合,相互信任,基本上他做什么,你都明白,不需要解释的价值观一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就讲这三个方面,公司成长经历,个人成长经历,公司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吴星:先讲公司阶段,个人英雄主义。我出来后的2012年刚好遇到(,)做了一波,2013年9月份感觉到个人能力不足以管理那么多钱,2013年年底开始研发团队的设立,2014年开始发现研发团队设立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随着公司管理规模,包括自己的想法和战略布局,发现管理上的问题比研发团队的建设重要性一下子凸显了。今年我们重点在内部定位是研发团队建设,同时做内部管理,文化的建设,今年整个从4、5月份开始,两块团队都在走。我自己感觉走着走着,真的像在一个管理公司,而以前感觉自己是在管钱。慢慢地公司就有想法,尽管我们一早就有想法,做阳光期货可能比股票痛苦更大,特别是做大以后,阳光化期货的困难,不是一点一点,而是成倍的增加,主要商品、交割、净值的公布,交易所整个仓位的限制越来越多,真的很痛苦,现在这几年还好自己主要精力在团队管理上,否则会出内伤。慢慢来看,整个行业也好,社会也好,都在不断地发展。不管任何时候,我们相信自己都是安全的,这个最重要。外围的困难都不大,内心的困难才是最大。自己内心有很多次动摇,要不要做阳光私募,负责任讲,目前中国的土壤不适合做阳光化私募,内心其实很纠结,如果做量化还好,主观的研究,做商品,我相信各位交易所应该多少有感受,太痛苦了。
  主持人:你刚刚说实在是不太适合本土做阳光私募,接下来这个问题跟私募有关系。私募在公司化运作上的探索经验和教训,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吴星:其实没什么好分享的,主要是每个人得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这些年我们一些合作对象都不在了,你要不阳光化,就会调查你,市场就是这样,既然出来卖,咱们就好好卖。
  余定恒:我们现在是做减法,因为我自己的同行差异很大,同行可能追求规模和影响力,我追求活着。股票类阳光私募进入当中,我活得比较潇洒,心态好。投资上我做减法,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希望更多的衍生品,更多的玩法,现在觉得越简单越好,有加股指期货的,去年压力就很大。工具多了,像枪一样,能救人,也能杀人,看你怎么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注重才能快。我希望自己在未来公司的发展也好,管理能力的发展也好,都更加的注重。一个产品当中增加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研究和另外一个品种的关系,搞得好非常好,搞得不好非常不好,这是我的第一个体验,要做减法。自己的能力更加聚焦,把你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我们的长处在哪儿,一定是围绕公司,围绕好的企业,对他价值的深度挖掘。我们不是炒指数,情绪,利率,当然那个也要玩,但是找好公司,这是你的基础,否则你个私募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看来虽然公司成长的钱是这三种钱当中最重要的。
  合伙人队伍建设,现在流行思维,很多同行开始开放平台,吸引一些门户,或者有不同大类资产管理经验的合伙人进来,把利益通过机制反映出来。我自己也希望在这个方面能找到这样的合伙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私募公司不是一个专业化分工的公司,不是像互联网公司,CEO、COO,他是一个智慧型组织,只有和(忙果)两个人就够了,多一个就是麻烦,找到有共同价值观的合伙人在一起,也许是私募未来长期生存的一个路径。利益搭建的合伙人队伍好的时候非常好,不好的时候也非常不好。希望管理人队伍能够少而精,知根知底。
  李翔:对余总的讲话,我有一个体会,无非我们作为阳光私募公司,既然做这件事情,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对手,可能有航母,我们怎么构建公司相对更长远的生命力,这个可能还需要不断的探讨完善。第二个核心层面,既然做这个事情,阳光不阳光关系不是很大,睡觉前最后考虑的是最终的失败有多久,20多年下来,最早绿豆,327,包括最后交易所通知你可能超仓了,再到最后随着各个方面都是对的才行,构建的体系觉得你这个东西太好了,市场肯定错了,我把他买光,100分我买到99分,背后可能还有人干掉你。我是券商出生,我发现前十年券商倒了一大批,最近可能也是一个,我在微信和朋友说,本来是一场明明白白的牌,宏观经济、行业、公司,这些产品都抛开,管理层和市场博弈空间,它的指向已经非常明确了,我们的目的很明确,但是你们太热了,请慢一点,一个不行,两个不行,当年96年年底12道停牌是一样的。两周十个交易日如果不是破坏性的规则,失败的是我们在座的这些,刚才有一位是说华尔街回来,谈到摩根斯坦利或者高盛,那个格局中间雷曼好像也有一百年了,90年代我们看到占绝对垄断地位,其实可能一天就灭亡了。我们在市场如何生存,真正实现我们预期的稳定增长,实现资本财富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可能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问自己,我就说这些。
  詹海滔:在私募化的运作过程当中,作为一家公司来讲,首先要清晰自身的定位,这个定位把你自己想做什么,想清楚之后,就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当然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懂得拒绝一些诱惑,因为我看到很多类型的公司,他在私募化运作当中,自身的定位和风格不断转变,这样运作一家公司会有很大的危险。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成功的公司做到了,但是普遍意义角度讲,其实相对比较困难。去年市场没涨起来的时候,本来很多做股票型的公司,为了自身产品好发行,多吸引投资者,他在没有好的一些合伙人和好的团队,还有没有好的机制情况下,贸然进入这个领域。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遇到比较大的相对于这种策略的风险的时候,他的整个风险机制就跟不上,会导致一个比较大的损害。包括今年有很多做量化的对冲的一些机构,他看着这一波行情比较好,这一波回调之前一段时间,他们也改变了自身的一些风格,他希望在这个市场上能够赚取比较高的利润,贸然进入股票的市场,我觉得这些东西是很致命的,之所以我们做私募,不是做公募,因为公募有天然的一些优势,起码钱这一块是源源不断的,还有政策上的支持,包括人才队伍的建设,公募基金这一块可以做到大而全,可以给各类投资者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但是私募而言,私募这边也不是说它不能做到一个大类的资产,全方位,也有私募可以做到,这一块毕竟是少数,对于整体普遍意义上的大部分私募机构来讲,一定要找到自身的一个定位,而不要轻易的因为外部环境的因素,而去做。拒绝诱惑是做私募能否长期存活很关键的一点,这里面你想拒绝诱惑,首先要有定力,而且要专注,像我们也有很多劝我们,股票这么好,你做量化的,量化本身可以做很多方面领域,包括资产配置,选股等等方面。对量化来讲,都可以一并做。但是因为我们公司这一块里面因为本身的投资理念就是定位低风险理念,我们也知道在牛市的时候,我们的收益率这一块跟主动投资比起立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觉得长久的存活下去,以及坚持自身的投资理念,因为是做一个公司来讲非常重要的,重要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自身的团队。
  假如说一家公司本身自己的风格定位不断改变的话,你的团队就没有办法知道你想做什么,你和核心团队理念上假如经常出现偏差。假如大家的理念出现不符的话,团队的分离,这个可能在慢慢酝酿当中。一个公司假如你想更好的活下去,特别私募公司来讲,一定要有一个大的核心定位和投资的一些理念。第二块,另外一点就是私募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化,是一个轻资产,最核心在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块里面我们觉得人才队伍建设体现的是一个持续的优化能力,有很多私募机构,包括我们刚出来也是原来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看着像金子一样很宝贵,走过一段时间发后,很多东西觉得当时非常的重要,再往后发觉并不是当时想的那么重要。我们觉得那一块如何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持续的,当然前提是怎么不改变你的投资风格和理念,不有创新型的东西出来,这个很重要。我们公司内部已经实现比较开放式的学习氛围,我们没有把我们团队分成你研究这个,你研究另外一种。我们现在每个研究成果,基金经理都可以共享,开放这个机制之后,我们短短时间里面,整个策略有一个非常巨大的研发策略这一块有非常多的α的策略,目前来讲我们现在整块已经形成了整个α的策略部,每个基金经理都能够全方位的使用公司所有的α策略。后面这一块,如何把你的研究成果在实际投入当中更好的使用,还得把你的决策,还有你的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把它充分的调动起来。当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主动投资很好理解,基金经理可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更好实施。量化是不是已经完全要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是纯科学,目前也是我们公司内部在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一块里面,还需要有很多方面去支持。我们所有的策略和决策肯定是基于量化领域,但是不代表完全基于量化,就不需要基金经理做思考,做量化的私募机构不能一个策略打天下,必须有一个策略库,让基金经理更好地使用整个公司的资源,做这一块。
  陈曦:三个点,第一,优势,你做一家私募,出来做,你带了什么样的优势出来,这个优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不能持续的获得这些优势。比如说做量化,它的优势是客观的数学的和IT这些人才的投资理念,量化公司它更像一个科技公司,第二,人才引进上,我们一直追求这些科学的数学的计算机的,还有金融工程这种人才的引入非常重视,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个优势我们会持续发展下去,变成一个强大,相对优势变成绝对优势,这是公司能够长期活下来的一个原因。不管任何行业,私募和非私募,一个企业要生存要有竞争力,东西就要比别人好,牢牢把握公司核心竞争力在哪里。量化私募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我们做了一个大赛,去年第一届一千个学生报名,今年500多学生报名,这里面可以找到非常多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好的人材,要客观的人才很难,凯撒大帝说人们只相信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实,很多人才给你一个模型非常复杂,测出来结果非常好,但是样本外看就是垃圾,我们大赛成果都非常漂亮,但是样本外一看都是自欺欺人,量化很容易产生自欺欺人的效果,可以优化非常好,投资逻辑非常的清晰,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能够去交易,能够实际用的东西。研究过程中,这可能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系,我自己也是硕士毕业,所有的论文都是抄的,谁在乎你的论文是不是真的,数据和结果是不是对应,教授都不会检查。中国投资领域,找到真正客观的人才非常非常难。
  这个私募公司你要想清楚你做私募,你的优势在哪里,第二点,你的优势需要什么人才完成,任何事情都要非常客观,这是我们企业文化,一定要非常客观,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他们公司很极端,有点像宗教,把所有公司所有人开会说的所有话录音下来,如果你说一句话跟你一年前说的话不一样,他会告诉你去年不是这样说的,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相信这是对的。为什么能管6000亿人民币的资产,它有一定道理,类似一种精神洁癖,非常客观对待所说的每句话,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在研究领域做得比较好。
  主持人:刚刚说到两个关键的字,人才,我们都知道人才是21世纪最昂贵的东西,也是人才成长的竞争力,希望大家跟我们现场的朋友分享一下,各位在公司的人才引进以及选择培养和使用方面,都有什么可以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
  陈曦:首先从公司的上层,合伙人开始,你就要保持一致性,合伙人没有的东西,你做不到的东西,想要员工做到很难。因为中国一般都是会看老板的,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够吸引什么样的人,第一你自己要非常客观,第二,在公司内部要形成这样一套奖罚体制,对你希望做到的东西要有奖励,做不到要有惩罚,而且要形成一套企业文化。这个整个企业文化都是劣币驱逐良币,剩下都是跟你理念一样的,都是跟你一样想法的人留在公司,领导到企业文化形成了一个机制,甚至不是跟你想法一样的,扭转过来,这个其实很难。选人的时候,更多像谈恋爱,互相发现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招人就是一见钟情,把你不喜欢的人培养成你喜欢的,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最后结婚未必幸福,所以可能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
  詹海滔:在人才这一块,要跟公司整个投资理念相符合,这一块并不是说跟公司不相符合的人就不是好的人才。首先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团队肯定在理念上是相对比较一致的,同时大家也是能够相互比较认可,相互比较信任的。这样一个团队,它才能够形成1+1&2的力量。假如团队整个投资理念,比如有些就喜欢低风险,结果引进一个不喜欢低风险的人进来,这样很难容纳进来,也会导致公司不知所以,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做什么样的。首先第一块,肯定是找到志同道合,有共同理念的人更重要。第二块,选人这一块,尤其我们做量化,更注重的是首先自己做的东西,自己都要有信心。因为量化里面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以为过度的优化一些东西,然后让自己相信。自己不信,让别人相信,如果他的技术水平很高,他抱着这种想法很麻烦。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可能所有点都要检查,这不现实。本身这一块,我们对他本身的理念和他的行为,以及它的品质,我们也是相对比较看重。第三,人从哪里来。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现在目前当然会从一些我们的同行,主要我们从券商,特别搞量化相同的一些部门,应该来讲相对比较吻合,我们会从那边找。还有一些是高校毕业,这里面我们也会吸引一些人进到公司。人从哪里来有很多渠道,最重要是人进来之后怎么培养。量化里面有一个很痛苦的事情,可能也是很多做量化的私募机构深有同感的一个地方,进来之后到底给他多少东西做,特别是现在搞量化的,可能原来的团队三五个人,这么多年走下来,都知根知底,默契感非常好。如果一个新的人进来,你发现他各方面跟你原来的东西可能不了解,你放开多少让他知道。假如不是放开很多东西让他知道,他和你公司容纳的程度和时间周期将非常长。以前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希望更开放一点,这个是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他所思考的,假如任何以前的东西真的很重要,可能你会很保密,你希望他给你带来新的东西,但是他也要了解你以前做的东西,这是很艰难的一个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做。我们内部还是相对比较坚持开放一些,公平一些。这样的话,既然我选择了这一块,用人不疑,既然我相信他,我希望把这一块打得更开,让他在尽短时间容纳进来,能够知道我们做的一些东西,他也能够更快的发挥他自身的一些优势。我们目前在人才这一块是这样。
  李翔:有三个,第一目标一致,第二开放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最后一个就是及时修正,是人都会犯错。一个公司分三个层面,第一股东,第二学习管理,第三,技术支撑,包括研究,市场营销。大家整体在这三个层面,围绕三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都是对的。持续发展这是核心是关键。培养人才这个好像有一个AB对象,股东其实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可以一步步提升,在座这么多管理,巴菲特是一个上市公司。我们合作发一个产品,投资者说我投你,一个礼拜一过,不行,我要赎回,这样的投资者其实不适宜在一起。
  余定恒:我们最近这么思考,无论是合伙人团队,还是成员团队,宁缺毋滥,顶级的研究人员培养,看他的造化。如果他真的水平很高,你可以拿大的,我拿小的,我是这样的心态。无论是优秀的研究员,还是好的投资经理,都是可遇不可求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宁缺毋滥,不要为了管理更多的钱,去适应这个规模,招一些似是而非的投资人才。这个行业不是社会化分工的行业,不是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组织。它不是靠分工,不是靠流水线生产,是它一个智慧性组织,更像打猎,好的猎人肯定是天生的,当然后天也得练,好的研究员,好的基金经理,这种敏锐的洞察,这种天赋是可遇不可求的,这种东西只能是上帝的礼物,来了赶紧接受,如果没有,不能苛求。这个是主动管理的角度,对顶级优秀的投研人员的心态,我们现在是这样。我认可的顶级的研究员,我就等你一辈子,不是说你的资源,能力,专业,是他天生的东西我很喜欢,这是我们主动管理这一条线的情况。
  量化对冲这一条线上,因为我们是双产品线,两腿脚走路,相互之间有协同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我在量化这条线只培养和股票量化相关的人才,不会在管理期货,做市商投放太多的资源。我们一个小伙子被国信挖走了,国信那套系统花几千万,他一个人吃透了。这件事情不是私募应该干的,私募更像守夜人,我们定位是靠钱解决的事,我们不做;打时间差的,我们不做;不锻炼能力的事,不做;这个钱很容易赚,我们不做。量化对冲这个领域,我定位只做和股票相关的,以慢打快的股票策略相关的一些,把我们对股票市场的理解,大小盘强弱关系,结构理解,风格的理解,很好的运用在管理当中。α套利,百亿规模也不太难,这两条线玩法不一样,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一个是讲宁缺毋滥,可遇不可求求,一个是定位好,只做跟股票市场相关的量化。
  公司成立时间相对长,我一直想找很好的合作伙伴,但是人家不来,因为私募的钱难赚。私募一个亿抵公募一百亿,你一个亿赚20%也几百万,价值量讲,私募的一个亿相当于公募的一百亿。那么问题在哪儿,你赚私募的一百亿,跟公募承担的责任不同,我赚几百亿没什么压力,赚你这几亿狠辛苦,所以即使很好的条件,他也不愿意。到我们这个年龄看重的一定是年龄比我还大一点的,考察一个优秀的基金人才,没有更长的周期根本看不出来,过去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很牛七八年很牛,一把消灭了,看一个人一定要看周期更长一点。谈了很多个,发现质能等,等他哪天明白了,不想赚很轻松的钱,觉得私募责任,愿意承担了。
  吴星:好像我的想法跟大家都不一样,我个人感觉我自己是特别淡的人,我不觉得人家好,如果让我提要求,第一,我希望正直,第二,如果有点开放的心态就更好,第三,能有一个学习的劲头在,就完美了。我们招人包括我培养人,我什么人跟我接触长久,我都觉得很好。这个事情,我被老婆批评很多次,我身边朋友经常说你太诚恳了,所以我到现在为止团队跟着我的人,我从05年到现在,04年跟我在一起的人,07、08、09年都有,原来几个人现在几十个人,大家都挺好。能往这边走的,就跟着走,不能往这边走,你就靠边让位就行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淡,没有功利性,我说我挑人,我只是选第一点,只要你正直就OK了,其他的我都能接受。
  主持人:本次“私募公司化运作与全球资产配置――暨华南(期货)私募俱乐部成立大会”到此接近尾声,请大家会后移步宴会厅参加晚宴,再次感谢各位的莅临,也感谢各位嘉宾精彩而受益的分享,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业顺利!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7/07 10:5607/07 12:5406/26 09:1406/15 14:1606/03 13:3106/02 09:43
期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达理财 和企业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