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了能不能不交养老保险有好的养老保险可投保

农村满65岁老人可不可以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_百度知道
农村满65岁老人可不可以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及时采纳。有以下提示:1。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流程差异较大,有的时候只是给你指一条道路。所有解答仅供参考,他们的解释才最权威虽全国社会保险政策框架一致,但各地还是有自己的具体政策,本身社会保险法也授权各地在框架内制定符合当地的政策。所以针对你的问题:是发达地区12333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和服务电话和网上服务做得很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认为有帮助,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了解当地社会保险政策和经办,最直接。2:
114和12580或者网上查找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电话,我只能结合我所在地(乌鲁木齐)政策和工作经办的实际以及社会保险政策框架解答
专业贷款|抵押、信用贷款
主营: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短期资金周转,贷款方案设计,财富资源配置
各地政策不同,咨询当地社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交养老保险有什么用?【阳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19,992贴子:
交养老保险有什么用?收藏
分三个档次,三千多,五千多,八千多。交到五六十岁才能领钱。如果交到四十岁的时候我死了怎么办?钱我能拿到不?
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乡土浓郁,经济发展看好,村民福祉安康的村庄,阳泉旅游上董寨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名村,是您的不错去处!
没工作单位的人儿迷茫啊
死了就安息啦,一了百了
已经交了7年。。。。等的老有所依哇。。。半途而废那就怨自己点背哇。没办法!
是65岁才能拿钱。人世间最痛苦的就是眼瞅着明天就有退休金拿了,今天给挂啦
死就死了,想的真多。
就是因为很多东西让中国人活的和奴隶是没有区别的!各方面因素驱使你必须做奴隶唉
中国人攒钱买房,到死刚买起房;外国人贷款买房,到死享受了一辈子!
能拿到你交的那部分
如果到50岁,你领了一个月的退休费就白死了!
单位的刚办退休死了就领个几千。
现在退休的最低的开1800
吸着雾霾空气
吃着转基因饭 就着地沟油炒的化肥菜
想要活多久? 就算你结实 也许 那时候最低工资早就好几万了
明天的落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
扫好面前的地 认真对待今天
延迟退休。
增加国家事业性收入,提升GDP,然后借给美国等着猴年马月还。
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饿了
养老保险只是买个安稳,能不能用,考虑不了的
没办法看你的命多长
有那钱咱自己攒上自己花不好?我是坚决不交
交囊挨刀了,挣多少花多少!30年后还不知道是咋了,说不定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说不定人类灭绝,还说不定活不到那会!
上商业保险,不会赔本,完全可以解除这种担心!可以加我Q:具体聊
劫贫济富养大官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65岁老人要二婚,老人是农村的,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存款,又不能养_百度知道
65岁老人要二婚,老人是农村的,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存款,又不能养
65岁老人要二婚,老人是农村的,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存款,又不能养活二婚的老伴,儿子一个人上班要一家五口人,儿子改何去何从。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种事也的看经济状况了,条件不好怎么过啊,年纪那么大了,
种地可养活自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65岁可以买养老保险吗_百度知道
65岁可以买养老保险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已经超龄,不能参保缴费了,但是可以参加居民养老保险,补缴之后领取养老金
采纳率:9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发布式于日在京召开。本届会议以“年金制度深化改革与道路抉择”为主题,邀请部委领导、金融机构、学术单位多位专家发言,同时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该报告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开发的第六部年度报告,由数据发布、理论探索、政策实践和国外借鉴等部分组成,汇集学界和业界关于年金制度研究的前沿报告,为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时间:16年12月24日(周六)9:00-17:0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
中国保险学会
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文字由速记稿改编,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证网不承担转载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主持人(郑秉文):大家上午好!
  现在我宣布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发布式――“年金制度深化改革与道路选择”,现在开始。
  今天是一个非常喜庆的日子,一个原因是昨天中央公布了养老事业全面降低门槛的重要决定。还有一个喜庆的日子,今天是平安夜,祝各位平平安安。
  今天还是按照往常的习惯,我把到会的主要来宾跟大家介绍一下。
  到会的领导有: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委员、著名的社会学家李培林教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也是著名的社会保障问题专家,胡晓义副部长;中国保监会周延礼副主席,他长期搞商业保险,也是著名的保险专家,英文非常好,很国际化的一个专家。
  其次,出席今天会议的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局的领导尹志远书记、周红书记等等,有财政部社保司的符金陵司长,还有发改委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各位领导,其中还有我们在去一年里到地方去调研的地方领导,还包括上海市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同志等等。也包括我们共同的主办单位,中国保险学会的会长姚庆海同志。还包括我们这次会议的资助方安邦养老保险的领导,副总裁姚大锋同志,他上午有事儿下午来,总经理周沛先生代替。还包括基金业协会副会长,著名的养老问题专家钟会长。这里还有其他学会的一些领导,有欧盟驻华代表处的同行,还有香港投资基金业的总裁。这里还有北大的郑伟教授,清华的陈秉正教授,人大的董克用教授等等。
  此外,我还要介绍的是我们的娘家,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的同志,科研局是我们的娘家,大家也知道,美国所也是我的娘家,拉美所也是我的娘家,我有三个娘家,今天三个娘家领导也都来参加会议,感谢马援局长、国春副局长,感谢美国所的郭红书记等等,还有社科院的其他一些同行。这里还要感谢机构的同事,这么多机构的领导也是专程来开会,特别表示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媒体的同行,今天也了不少,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个会议手册上都有。我就占用两分钟时间,没有免俗,简单把各位领导提一下,表示一下我的感谢心情。说到这儿,我提议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上述各位领导、同行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这样的会议,我们每年12月召开,到今年是第六个年头了,从2011年开始出了六本书,第一年出的书的主题是“欧债危机与养老金改革”,第二年“中国的养老基金地区失衡与统筹层次提高”,第三年是“社会保障经办体系改革”,第四年是“第一支柱养老金NDC改革”,第五年是去年“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的改革”,今年是“第二支柱养老金改革”。
  六年来,我们在各位领导的支持下,风风雨雨,学术上有些收获,我在这里对各位同行表示感谢。
  下面,就开始领导致辞,首先请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社会学家李培林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李培林:尊敬的胡晓义会长、周延礼主席,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因为在平安日之夜,所以今天开这个会也非常适合主题,社会保障、社会保险都是为了人一生平安。欢迎各位参加第六届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论坛,此次论坛由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学会共同主办,感谢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再次鼎力协办,本届论坛主题聚焦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深化改革。
  大家知道,今年11月17日我国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以表彰我国政府过去十多年来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2010年时我国的养老覆盖面是3.59亿人,到2015年扩大到8.58亿人,年均增长27.7%。医疗保障覆盖面在2005年刚刚超过3亿人,到2015年扩大到13.3亿人。目前,五项社会保险项目覆盖人群达到近21人次,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险项目与非缴费型的项目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迈进,为全世界社会保障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成就显著,举世瞩目。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时刻,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仍面临很多挑战。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共计9142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员的25.9%,这比全国老年人占1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高出了6.3个百分点,显示养老保险制度负担加重,基金财务压力进一步显现。
  20多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了职工福利的社会化。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人们对老年生活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独撑局面需要突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年金制度将成为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补充。
  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第20号令企业年金实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年金制度的开端,到2015年出台《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宣告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全面建成向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第二支柱的覆盖面目前总体仍然很小,与成熟经济体相比,无论在参与率还是在资产规模上,都有很大的差距。难以全面发挥对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参与人数2320万,职业年金覆盖约4000万,合计不到全国就业人口的8.2%,覆盖范围太窄,企业年金积累基金1万亿元,职业年金刚刚起步,第二支柱的资产总额不到GDP的1.5%,而这个比例在OECD国家中平均是84%,在非OECD国家中平均是36%,所以总体来看,我国的年金资产规模太小,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又窄又小,急需深化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业界和学界数十位专家,历时半年多,完成了对年金制度深化改革的深入研究,形成了本该今天发布的这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些研究覆盖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变迁、规模扩张、帐户管理、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税率引导等理论前沿问题,总结了自动加入机制的引入,个人投资选择权的放开,合格默认投资选择生命周期基金等实践经验,阐明了建立养老金管理公司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对刚刚起步的职业年金进行了精算、评估,引进了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金制度的最新改革动态,研究深入、理论扎实、数据详实,不仅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也为学界和业界提供了可贵的研究资料,充分展现了中国社科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地位。
  同志们,2017年我国将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国家要补社会保障这个短板,社会保障既要补第二、第三支柱的短板,年金制度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阶段,下一步要从有到广,将更多人纳入进来,让多层次混合型的养老保险体系真正建立起来,实现共享发展,这也是社会保障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这次论坛和今年这本养老金发展报告的主题。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此时,对年金制度深化改革进行研究正当其时,让我们携起手来群策群力,为推动中国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共同奋斗。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郑秉文:感谢培林院长精彩的发言。他作为社会学家,他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及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都有深刻的研究,我们大概是在几年前都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在这方面的造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这里必须要说,我们今天之所以有《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是在六年之前我给胡部长写了一封信,我说要数据,缺数据。胡部长做了重要的批示,于是才有了一年一年的发展报告,可以说要是没有胡部长六年之前的批示,没有第一本不可能有今年的第六本,胡部长本身就是学者型的高官,常年在人社系统、保险系统工作,他自己就是一个专家,他在人社系统专业精良性是有口皆碑、世人皆知的,我从来没有在这么大的场合有机会感谢胡部长,因为胡部长每次都说我批你的数据我就不来了,今年胡部长作为会长参加我们的会我非常感动。所以,我建议我们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胡部长给我们作演讲。
  胡晓义:谢谢秉文。各位上午好!培林院长、延礼主席,各位来宾,首先,我作为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的会长,也代表我们学会祝贺这次论坛举办,以及这个《发展报告》的发布。
  刚才,培林院长做了非常精彩但是也很简短的演讲,他的观点我都完全赞成,借此机会,我也讲一讲和这个年度发展报告有关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我个人的思考。
  首先,“十三五”国家规划提出来要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个我认为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国家规划是明确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来了,1991年国务院提出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这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而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央的《决定》就突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次用了“多层次”的概念。到了1998年,就是上世纪末以来,我们看一下这个多层次的体系建设是什么状况。基本养老保险这个层次或者这个支柱,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刚才培林院长引了一些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就是说到2015年底,我们养老保险,就在城镇职工这一部分已经覆盖了3.54万人,比98年增长了3倍多,如果加上后面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上到了8亿多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上个月能在巴拿马获得杰出成就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个奖是颁给中国政府的,颁奖词中首先肯定的是中国政府的决心,就是能够作出这样的政治决策。其次肯定了执行力,就是有这种政治决心也能变成实践活动。这两条加起来我觉得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
  所以,我说基本养老保险层次。基金上不用说了,基金到2015年收支的规模分别比98年增长了19倍和16倍,积累有35000多亿,待遇水平也是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讲基本层次的发展。
  看补充这个层次,最先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后来叫企业年金。这个制度应该是在这些年建立并且逐步开始定型。特别是2006年以后,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政府部门进行监管,到了2015年底,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7.5万户,涉及2300多万员工,积累资金是将近1万亿,9500多亿。这是2005年,应该说人数也增加了很多,基金规模也增加了很大,特别是2007年市场化运营以来,年平均的收益率是8%多一点,基本实现了保值增值。这四年以来已经有245万人领取了企业年金,其中分期领取的人数,就是不是讲一次性领取的人数,它的占比从35%提高到75%,就是3/4的人分期领取了,已经逐步改变了过去一到退休一次性支付的方式。人均月领取额从四年前的980块钱增加到现在的1850块钱,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初步显示了补充养老的作用。跟自己的纵向相比,应该说发展还是很快的。
  在这个层次上还有一个制度―职业年金,职业年金2014年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而建立,现在还在起步的阶段,但是也开始积累了几十亿的资金,同时也开始有了几千万这个量级微量的支出,就是这个制度开始萌动了。
  第三个层次或者第三个支柱,对这个问题应该说我们国家理论界做了不少研究,但是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障的内涵和外延,我以为至今还没有形成清晰而统一的认知,到底什么是第三支柱。所以在实践当中始终没有具体政策措施出台。
  综合这些情况,我觉得可以形成这样几个判断:
  第一,企业年金自身有比较快的发展,规则逐步健全,市场化运营闯出了一条新路,它的方向应该肯定和坚持。但是覆盖面仍然还比较小,培林院长刚才讲了。基金规模只相当与基本养老基金结存量的27%,而集中于大型国企。所以在全局上还很难说已经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还是局部的。
  第二,职业年金刚刚起步,而且职业年金的特点是既承载着制度转轨的过渡性功能,它的刚性就要强于企业年金。所以它是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同时又由于有财政资金注入,还有市场运营的模式,这样的相互交错,所以它的操作复杂度也会比企业年金高很多,因此需要周密设计、精心实施。这是为什么现在职业年金开始有积累,但是运作路径还不是特别清晰的一个原因。
  第三,我们讲的第三层次或者第三支柱现在基本是空白,可能有一些尝试,但是没人界定说你这就是第三层次或者第三支柱,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支持。所以,应该说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我就这个现状做这样一些研判。我认为“十三五”规划提出来要加快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不展开,我就点点题,我认为:
  第一,准确界定政府的责任。正确引导民生预期。就是政府不能把养老这件事情完全包下来,是要发挥各个层面的资源优势。
  第二,合理调整体系的结构,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长期是一个单一层次或者单一层次为主的这么一种制度架构的话,它的可持续性是很差的。所以,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上来看其实都是有条件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样把养老保险当做一种制度供给,怎么来合理调整它的结构。总的方向我认为是适度控制第一支柱或者第一层次的范围,适度的增大二三层次的比重。
  第三,发挥市场功能,满足差异化需求。为什么要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越是发展需求就越趋于多元化、多样化,而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可能也不需要满足所有的需求。只需要满足那些基本的需求,而超出基本层面的需求可以用其他的手段来满足,其他的资源来满足。关键是政府要看到市场是有这样潜力的,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
  我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在银行,可以看到很多大爷大妈在那买各种的理财产品,其实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可以体会的。但是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很纷杂的,有没有可能把它统和一部分,引导成为长期投资的个性化养老产品。这个我觉得是需要思考的,可能各个部门、各个机构有自己很多的开创性的研究。但是从宏观层面能不能把它统和一下,哪些作为长期性投资,尽可能减少短期的投机性的投资的这种趋向,其实这是值得研究的。这是总的一个想法,觉得有必要发展多层次。
  具体有几点思考,这完全是学术性的思考,因为我也不当副部长了,所以我下面讲的几点没有任何行政的色彩,完全是个人的学术思考,就是在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问题上。
  比如说,我们可以考虑要不要提高企业年金的实施强度。现在的制度安排是完全自愿性的,企业和职工两方谈判,大家都愿意就可以。有没有像职业年金这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个可能是我们推进它加快发展的手段。这点可以思考。
  第二,是不是可以思考我们要不要重新定义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边界,现在把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里面的个人帐户养老金都作为第一层次来安排的,这个从历史沿革来看没有任何不妥,因为当时制度就这么定的,因为个人要交费。但是发展了20几年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反思一下,个人帐户养老金安排在基本制度里面会受到很多的制约,有没有可能将来拿出来,或者拿出一部分来和第二层次相结合,让它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个人的选择性,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当然要这么做改造工程就很大。我觉得在学术研究上是应该没有禁区的,可以研究出多种的方案供决策层参考。
  第三,我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第三层次到底指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有长期、有短期,哪些可以作为养老的财务储备的,然后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支持,然后实物性的投资怎么办,房产这些怎么界定它有没有养老支持的功能?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第四,怎么样进一步强化支持政策,特别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二三层次的发展。
  第五,从更宏观的架构上来看,我们得考虑一下,总体的养老保险多层次的结构比例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方向,就是那么说,仅仅是一种口号的宣言性的,就是说我要发展第二层次、发展第三支柱,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可能在学术上是需要有一些研判的。比如说我们有没有一个什么“622”或者“433”,或者是“532”这样的架构,觉得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现阶段实际的比较合理的配置。然后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可以研究。
  我也期待着我们的学术团体,我们的学会组织,和我们的行政部门,各界人士,在这些方面贡献更多的智慧,感谢大家听我的发言。最后,我总的希望,像《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这样的研究学术成果不断的涌现,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术之树常青,祝社保事业常兴,为国家民族常盛而努力。
  郑秉文:谢谢胡部长,他领导中国保险事业十几年。接下来,谈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根据国务院去年颁布的新国十条经典表述,大意应该是家庭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福利计划的主要提供者、社会保险计划的主要运营者,周主席长期在保险系统工作,是个很国际化的领导里,是我非常敬仰的学者型高官。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周延礼:今天非常高兴参加由社科院、中国社会保障协会、中国保险学会联合举办的2016年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通常我们所说的蓝皮书,蓝皮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涵盖了我们国家过去一年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特别是刚才,培林院长、胡晓义部长经典概括了重要内容,把它的内容经过他们的思考我相信都已经把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提炼出来了,我听了之后深受启发。特别是胡晓义部长讲到的第三支柱,这些政策空白我们如何填补,真是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和整体的安排,不然的话,这条“腿”会越来越软,将来会瘫痪的,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我们主题当然是研究第二支柱了,但是一定不要忘记第三支柱,也要让这条“腿”强身健体,尽快的强壮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现在我们出现很多的问题都是在第三支柱不健全,没有安排,所出现的问题。
  所以,借此机会,我前段时间也做了一些简要的思考,也有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主要是围绕着在年金制度深化改革,保险机构可以大有作为,这样一个内容上,我做一些简单的介绍,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主要是三方面内容:第一,年金制度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第二,保险业在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当中发挥作用问题简单和大家分享,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提纲挈领的做一下分享。第三,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接着晓义部长讲话的内容,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年金制度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
  这个背景就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背景现在速度之快,每年高速增长带来的养老金的压力是空前的。所以,我们急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家知道,2006年的时候国务院23号文件把商业保险定为中国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才秉文教授又把2014年新国十条给商业保险的定位,是承担者也好、实践者也好、运营者也好,也重新做了定位。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年金制度作为商业保险如何在运营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当然现在看来我们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在金融各个领域当中,包括银行、证券发展的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可以并且有可能大有作为。你看我们2007年到2016年老龄人口的增长幅度,2007年是60岁以上人口占11.6%,到2016年是16.6%,要是讲总数增长的速度是更快,2007年是1.58亿,2016年是2.29亿,这样一个人口的压力对养老金需求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堪称世界之最。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深刻的研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年金制度和商业保险经办,如何提高年金制度它的制度生命力,这是我们要深刻研究的问题。
  我简单梳理一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家从2015年到2016年这两年都做了哪些政策发布。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是胡晓义部长他们为主,标志着养老双轨制正式废除,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刚才胡晓义部长也提到职业年金,刚刚启动,现在有几十亿资金了,这个制度开始发挥一点作用了,应该说时间不长,能够发挥作用应该说难能可贵。
  201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人社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提高了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的水平,总体上调了6.5%左右。2016年12月,我们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要求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我相信2017年应该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红利之年。
  (二),商业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
  我相信在制度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将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保险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体现商业保险的运作特性:
  一是在基本养老层面,二是企业补充养老层面,三是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层面。
  比如说在基本养老保险层面,商业保险可为社会保险提供精算技术和管理支持,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商业保险在这些方面承担的工作,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这样可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层面的这些效率,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刚才我也听到胡晓义部长谈到,中国政府得到国际上的这个大奖,3亿多人口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的这样一种制度红利是非常难得的。
  二是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方面,商业保险可以为养老金的计划发起、运营提供全面的、全程的服务。这方面我们和一些企业合作方面都体现出来了,我们前几年在辽宁做的应该说比较好,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承担者。刚才秉文教授也谈到,新国十条这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商业保险的作用,所以为我们下一步深入的做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强大的推动。
  三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层面,商业保险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产品。讲到养老保险产品的时候,也有保险公司的同志在这儿,包括还有大学的专家教授,我们现在发起的养老保险产品一定是实实在在的,保障水平要高的,真正体现养老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千万不能哗众取宠,千万不能打着养老产品名义搞理财,现在我们有些理财产品真是理财,加上老百姓理财的需求愿望、欲望非常高,但是真正作为老百姓养老的需求,现在这方面研究不够,甚至做的还不够。所以,在这方面一定不要让养老来开发各种理财产品,提高我们养老保险产品的保障程度,这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弥补社会保险保障的不足,丰富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考虑。当然这个理财不是不可以搞,也可以搞。但是注重我们广大理财群体的养老保险需求,这是很关键的。
  现在大家看到买的理财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已经退休或者是即将退休的这部分群体。其理财的目的是保值增值,也是为自己以后未来的生活能够有可靠的保障,这是他们一个主要的考虑,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的考虑保险产品的养老保障性的问题,提高保障的水平。
  商业保险这几年在年金业务经办方面应该说做的还是比较好的。现在已经有5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承担了受托人帐户管理和投资管理人的角色。比如说像太平、中国人寿、长江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安邦养老,这次会议主要是安邦养老赞助支持。所以,我们现在这几家养老保险经办、企业年金所做的成就,为他们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年金业务已经是保险业的传统业务领域了,他们现在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因为我们从2010年开始逐步介入、逐步参与这些事情,在受托人、帐户管理人、投资决策这方面,在人社部的大力支持关怀下很多企业愿意参与,但是管理始终是我们在经办年金业务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们要深入的做好年金业务的细化、优化业务领域,提高我们保险经办年金业务的效率和效果。
  另外,在金融领域当中保险业参与年金业务,我们做了一个总体的了解,已经列入首位。到2015年底,有10家法人受托机构当中5家养老保险公司受托管理的企业数、职工数和资产数,第一个在企业数有4.71万家,数量也不小,职工数是928万人,资产的总额是4170亿元,占企业年金法人受托业务的92%,也就是在企业数量当中我们占92%,在职工数当中占76%,在资产数量当中我们占73%,应该说还是不错,要大体来讲是2/3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保险业,特别是经办业务,管理是关键,优化管理、细化管理、提高效率、提高效果,这是我们要做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现在在20家投资管理机构当中有7家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资产超过4791亿元,占市场份额的52%。通过这个可以看出商业保险在这方面应该说成绩有目共睹。
  (三),如何做好和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我有两点思考,和胡晓义部长是互为补充。第一,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不然的话我们也不能在国际上得大奖,对中国政府的奖励应该说代表着我们政府,也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2006年,国务院23号文件已经确定,把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安排和其他方面,还有各部委在这方面的认识,甚至把商业保险的作用很好的发挥,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要进行思考。
  所以,我们要深化改革。比如说在企业年金,我们认为发展还是相对比较滞后,现在机构参与的数量可以看出,还没有达到100%,应保尽保。企业的职工数2/3强一点。资产的总额管理也没有完全纳入进来,所以在这方面难以构建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制度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有几个数据,2015年末,基本养老参保数据8.58亿人,其中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数据是3.54亿人,这个和人社部统计数据应该说是非常接近的。比较而言,参加企业年金的数就太少了,只有2316万人,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有些数据可以看到,比如讲到养老三支柱的发展问题。基本养老这块过去三年的数据,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但是企业年金制度缴费波动比较大,甚至还有负增长的状况。商业保险发展速度比较快,今年还有几天时间,我估计保持30%的增速还是可以,2016年商业人寿保险可以画一个句号了。在这里我看商业保险如何发挥作用,怎么发挥作用,在这方面可以有效的体现在增速方面。
  另外,从全国企业参与和企业职工的增速来看有几个数据,不一一的向大家做一个介绍,这当然是根据我们保监会统计的数据,也不一定完全准确,供大家参考。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未能有效发挥第二支柱的作用,因为今天我们研究就是第二支柱。所以,我们在企业年金的缴费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参与企业和职工的增长应该进入一个瓶颈期。另外,企业年金未对养老保险提供保障这方面有足够的支撑,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年金保值增值当中的作用。首先是年金制度安排认识上大家要有统一,是作为长期的储蓄安排,关系参保人和受益人的养命钱。年金资基金的保值增值也是职工和企业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所以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长期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优势,不断的提升投资能力,刚才胡部长也讲到,从市场化运行,就像国家基金这块3亿多,投资回报率8%左右,应该说相当不错的。我们去年的保险的运营资金收益率水平大约7.5%左右,这两个数据应该说非常接近,为年金基金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投资收益率,实现了有效的保值增值,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为年金制度的建立发挥作用,甚至扩大年金制度覆盖面,发挥商业保险的有力支撑。
  另外,应该加快实施年金化的制度制定和方案的设计。这点刚才胡晓义部长个人思考也谈到这方面的问题,我想要补充一点的是,比如说企业关于一次性领取和分期性领取的时候,我觉得这都不是标准意义上年金化的方法,所以要导致企业年金的待遇对长寿风险的应对方面,我们要有一个制度的安排。作为企业年金年化发放是未来必然的选择,也是我们保险机构体现专业优势的又一个重要领域,所以保险机构应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精算技术、长寿风险管理的优势,通过提供固定年金和变额年金等多种养老保险服务,加强领取期服务方面的创新工作。特别在技术的创新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化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年金化发放方面的优势。现在我们保险也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要保险性技术。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应用到企业年金化制度当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保险需求。
  我就讲这么多,讲的不对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郑秉文:谢谢周主席精彩的演讲,企业年金覆盖率去年下滑,大面积下滑,是2004年建立企业年金以来下滑最厉害的一年。年金化的发放问题在职业年金里做了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不能一次性发放,这些制度也都是在逐渐的改进。周主席说的这些都是切中要害。
  下面,是本书的宣传介绍。
  我分四个部分来跟大家宣介这部《发展报告》,第一部分关于报告的本身,今年报告的主题是第二支柱的研究,这个研究是建立前两个支柱的基础之上,去年研究的第三支柱,我们跟中国保监会联合做的课题,前年的研究是做的第一支柱的研究,我们主要是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在此之前,正如我刚才讲的那样,我们在2011年、2012年分别对欧债危机与养老金的关系、中国地区失衡的关系做了研究,当时2012年这个选题基于国务院领导的一个批示,他说为什么失衡这么严重啊?我们为了解释这件事情,这个选题是这样选的。2013年是经办机构,主要还是跟周书记、社保中心他们做的。这里做一个说明,我们每年这个报告是双语的,还有一个英文版,我们这几年一直坚持下来了,只是2015年的英文版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没出,只是今年一年比较情况特殊,往年一直有的。来龙去脉三,今天发布这个报告是个课题的结果,是三方研究的课题,我们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安邦养老保险,这个课题在签约仪式上胡部长发表了一个演讲,他对课题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们当时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也都在,这是当天签约仪式上的照片,这个课题最开始到现在一直以课题的形式做的,课题的荣誉主任是胡晓义部长,荣誉副主任是陈良和姚大锋两位同志,指导委员会还是人社部相关司局的领导,还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这个课题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出了四期简报,又做了一些调研,我们是到了香港调研,香港接待我们的是投资基金工会的黄王女士,今天也来了,我们又到江西做了职业年金的调研,今天江西社保局的领导也来了,我们还开了若干次研讨会,这是研讨会的情况。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从课题的角度来说,今天同时也是一个结项的会,这本书是由一个主报告和40个份报告构成,有五大板块,100万字,这是迄今为止6本书里最长的一本书。作者涉及到60几个,合作的作者还有20几个,一些最大的特点,由于企业年金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我们与机构合作,这是今年一个最大的特点。与机构合作是我们社科院学者学习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我们交互的机会,只有在交互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问题。
  这个是我们书的编委会组成,这边是书的目录。第一部分是传统的板块,是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这两支基金年度的发展情况,这是每年都这么滚动的,每年都有这个板块,每年都是由胡晓义部长批示,由周红书记提供数据,而得来的分析,这个分析我们持续了六年了,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我们建立了发展指数,这个发展指数由于变化不是很大,我们不是年年发布,今年是第三年没发布了,明年想要发布一次,在企业年金方面有一些我们的特点,这个也做了几个指数,主要是集中度的指数,这个指数是年年都更新的,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个板块是关于企业年金的专题片。这个专题片我们主要还是从基本理论和过去12年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回顾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的。
  第三个板块是政策建议篇。也就是说,我们第一个板块抓住了一些问题,第二个板块抓住了一些问题,第三个板块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第四个板块是改革借鉴篇,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制度引入我们国家一些研究,比如说引入胡部长讲的,能不能半强制性的啊,那么我们这里研究了“自动加入”的问题,研究了引入QDIA的问题,默认投资工具等等。
  最后一个板块,我们是对境外最新的企业年金的发展做了研究,我们为此专门去了一趟香港,因为香港7月1号立法生效,它引入了DIS默认投资系统,我们建议在内地我们企业年金要引入QDIA,引入生命周期基金,就是TDFs,我们看看香港是怎么做的。
  我们在那密集调研了三天,走访了11个机构,域外还有其他的发展,对我们的改革具有极大的纪念意义。比如说2006年美国养老金保护法案的通过,PPA,这个对我们启发太大了,就是十年之前美国这方面立法通过了,在他立法之前,美国出现了一些投资先进很先进,经过十几年院外集团的运作、社会需求的压力,2006年终于通过了,这部法案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美国养老金历史上第三部最重要的法案,第一部是1935年社会保障法案,第二部是1974年的ERISA,这是第三部最重要的法案,我们给翻译过来了。对于2006年美国PPA的研究我们还不是很深入,但是我们知道很重要,它对养老金、职业年金覆盖面的扩大,对基金的分离,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分离,对于长期资金的形成,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正效应,这个意义就太大了。这个我们做了专题研究,我们可以说前面关于生命周期跟那个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域外还有一个案例,2008年英国的NEST改革,英国08年的改革,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意义也是非常大的,英国的养老金改革也是非常曲折的。我是十几年以前我的博士生就写过,2008年这个改革我还是记忆深刻的,比如我们现在建立职业年金,英国在2008年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我们现在是一个省一个,这种投入太重复,安全性也有问题,运维成本也是巨大的。像这种我们介绍进来给决策者看。
  总而言之,域外的改革我们看看还是有好处的,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关于报告的内容。今年我们选择了第二支柱,第二支柱到底有什么问题?你能不能用一本书的量说明,得找一个主题,发现什么主要问题呢?不能发现十个问题解决十个问题,不能发现五个问题解决五个问题,我们认为就是一个问题,它的参与率太低,覆盖面太狭小,这是关键。我们12年了,成绩巨大,根本没有,中国人没有信托的,我小时候有寄卖行,本人小提琴就在寄卖行花15块钱买的,那是最早的中国人的信托,中国人没有信托精神,欧洲大陆也没有信托精神,因为只有英国有衡平法,于是他有信托,我们突然传统的1991年搞的互助会和企业补充保险,变成一个DC型信托制,我们谁也不懂,那么搞了这么多年,总算搞起来了,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了。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12年时间基本养老保险的飞跃多快,我们还是应该用基本养老保险的飞跃速度衡量它,高标准的要求我们自己,用这个尺子一衡量这个覆盖面只相当于基本养老保险的10%不到,问题出来了,1991年提出来建立多层次,可是现在还是一个层次一脚独大,第二层次建立不起来,第三层次几乎是零,政策还没有出台,所以既然我们研究第二支柱要找出问题,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我整本书就是围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扩大覆盖面,我们在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我们用英文的习惯,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我们用参与率,用英文习惯可能更好,因为是自愿型,不能覆盖,覆盖是强制型的,我下面用参与率这个词了。
  如何解决企业年金参与率扩大的问题,这是我们要解决的,如果不解决问题是非常大的,这个数据我就不给了,刚才周主席给的数据非常详细。
  参与率狭小后面有三:第一,未来职工的退休收入水平降低至少10%,不利于社会稳定。我们目前这个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好几个国家跟我们差不多,有的发达国家比我们还低,比如英国30%,我们现在实际替代率是42、43,我们高于英国。美国38,我们高于美国。加拿大更惨了,我们是加拿大的1倍。韩国也很惨。我们比很多国家第一支柱替代率还是可以的。但是你要看到,人家有第二支柱,还有第三支柱,如果加起来整个退休收入占退休前的比重大大高于中国,所以在这个方面不利于社会稳定。
  第二,在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年金制度的同时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全国的机关事业单位一起步3800万人,进入了年金时代。但是职工企业搞了12年,才2000多万,很容易形成一种新一轮的诟病,因为大家还没有缓过神来,职业年金没有运作起来,钱还放在那,我社科院退休的人,从去年10月1号缴费以来依然在旧制度里面,所以大家没有缓过神来,缓过神来以后我估计也是一场诟病。那么既然要让它公平,我觉得就应该采用像胡部长刚才说的那样,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不是强制性的叫自动加入。企业年金也可以自动加入啊。这就形成了新的公平了。
  第三,私人部门的企业年金制度长期滞后,多层次混合型的制度目标渐行渐远。
  我们对企业年金的发展有这么三个思考。第一个思考要抓住当前企业年金参与率的三个契机:第一供给侧改革,为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建立和扩大提供了空间。二是我们的年金试行办法已经实行12年,目前正在修订。三是第三支柱,我去年26号开的会,今年24号,去年12月26号我就说第三支柱呼之欲出,呼了一年,但是今年我还得用这个词儿,因为一直在路上,一直这么走,突然就像昨天似的国务院发布了降低门槛那个文件,所以我今年还得说,第三支柱呼之欲出,第二次说了,不好意思,我不想再说第三次,既然呼之欲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设计有高度相关性,美国的研究、美国的制度改革、英国的制度改革告诉我们,应该捆绑起来,两个支柱要合作,退休之后帐户怎么打通,非雇员或者雇员转成资雇者,资雇者再转成雇员,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制度要打通这也是一个机会。
  于是,我们提出了很多的措施。比如说自动加入、放开个人选择权,比如说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比如说投资扩大范围,比如说完善我们的税收优惠制度,我们现在税收制度是EET,我们再提出TEE,等等等等。咱们这个书里印了主报告,主报告是我写的。
  第三部分,鸣谢与未来。
  六年来,要感谢各位,这里要感谢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就2016这本书来讲,没有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的支持是没有这本书的,没有胡部长的支持没有这六本书,感谢部里的养老司、社保中心、精算的团队,感谢周书记的支持,没有精算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包括2014年的和今年的职业年金,感谢安邦养老,安邦养老支持我们社科院的团队三年了,课题费和开会的费用,这里代表我们这个团队表示感谢。感谢今年的十几家机构参与进来,感谢实地调研的香港同胞,还有地方的领导同志,有的同志今天到会了。感谢中国保险学会,今天这个场子,大家吃的饭都是人家的。谢谢他们。感谢我的娘家,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院的科研局、拉美所、美国所,科研局每年支持这本书的出版社七八万块钱,从开始到现在,我是感恩的,没有科研局的这七八万块钱出版社也不能出,因为就卖一千多本。所以科研局的这七八万块钱等于也救了我这本书,这是体制内的那点事儿,感谢科研局。感谢中国社科院的经济管理出版社,这个出版社是工经所的。感谢上海建睿投资公司,我们的网站是他们帮忙做的。感谢所有的工作者,感谢所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这里有默默无闻我就不说了。
  跟大家公布一下未来两年的研究计划,明年我们的主题是“长照保险”,后年主题是“主权养老基金”。
  第四部分,我公布三个信息,第一个信息:明年2月20号我们与加拿大使馆、加拿大CPPIB养老金投资公司联合举办这本书的发布式,这本书我提过多次,养老金加拿大1997年改革是一个典范,他运用顶层设计,非常好的运用了顶层设计,各个部门、中央,联邦和各省之间经过了大量协调,可读性很强,是个记者写的,也很厚,24章,这本书赞助单位是海富通基金、易方达基金。感谢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感谢CPPIB给我们版权,这是当时改革的总理,右边是当时改革的财长,这边是当时改革的制度设计者,右边头像是现在CPPIB的总裁,他们给我们很大的支持。
  第二个学术信息的发布,月我们发布《外国社会保障法律译丛》,这部《译丛》是六卷本,历时6年,600万字,六年,很大,胡部长亲自给我们写的序言。这里要感谢基金业协会会长的支持,感谢社科院科研局纳入到创新工程里,这本书光社科院的支持,在我印象当中是86万,这个没有社科院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里再次感谢马援局长,这是去年在密云办所长培训班,最后那天吃饭说出来的一个伟大的成果,明年开花结果。
  第三,明年7、8月份的一个发布式,我们世行的书,我09年我们翻译过一本,还有两本,这两本经过一两年的运作我们翻译过来了,这里感谢华安基金、中欧基金,这两个公司给了我们资助,我首先声明,所有的资助钱都进了出版社,不是我个人,不是我们团队,社科院进去的钱拿不出来很难花,我说的资助大家可别误会了,以为给我个人、给我团队分钱了,不可能的事儿。感谢人社部的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能够出这套书,我们很多书都是这个出版社出的。
  根据议程,下面是我们中心网站的升级。我们中心成立于2001年,我们网站建立于2012年12月当时中国社科院有个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的道义支持下,记住,是道义支持下,我们搞了这个网站,这个网站几年来访问量也很厉害,几年来是61万次也不是62万人次。我们也没有想到,因为我们这个很业余,就我们一个行政秘书在2012年没花钱找朋友搞的这么一个东西,后来可能每年交800块钱,服务器租用的费用,再后来社科院给我们社保实验室划拨了一次10万块钱,用于行政秘书的工资费用,所以这个网站我们是在没有时间资助的情况下搞起来的,没想到在学术上还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下一页,考虑到需要工业化进入到4.0了,我们这个中心从1.0今天终于迈向了2.0,我们中心的网站,我们社会保障实验室的网站也迈向了2.0,迈向2.0以后得有特点,不能自吹自擂,我们有如下的特点,这是改版前的版面,那是改版后的版面,改版以后更正规化了,由和讯系统,纳入他们里面去,由上海建睿投资公司予以设计和维护,这样的话就更正规化了。
  重要的是我这里公布一个学术信息,经过跟出版社商量,我们年度发展报告,不是已经出了六本了吗,出版社同意,我们在过去四年之后,把书全文挂在网上,供大家免费下载,这是2.0最重要的地方,2.0最大的进步就是这本书免费供大家下载。还有其他一些功能上的变化,因为我们是单独申请的域名,也很容易记,cisscass,尽管我们自认为2.0很正规,但是跟各位比也是业余范儿,所以这里也没有摸球、放音乐,这个仪式就结束了。
  根据这个议程,现在进入茶歇阶段,10分钟以后进入第一单元宣介阶段。
  主持人(姚庆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继续开会。这部分的内容是《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成果的介绍。
  首先,有请孙永勇,是我们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他来介绍基本养老部分在我们《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中的相关成果。大家欢迎。
  孙永勇:各位嘉宾,早上好!
  很荣幸再次站在这里介绍基本养老保险部分,六年来,我一直是这个团队里负责基本养老保险部分介绍的成员。六年来对基本养老保险的理解认识可以看到,经过基本养老保险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下一步基本养老保险应该怎么走,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首先,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进入低速发展的时期,一系列指标都已经显示出来。2015年参保人数、参保职工人数和离退休人数增速都已经下滑,特别是参保职工的人数增速只有百分之二点多。
  从各个省份的情况来看,参保人数的增速大部分处于低速阶段,最高的是内蒙古超过了10%,同时负增长的省份出现。浙江省的参保人数出现了负增长。参保职工负增长的省份达到了4个,未来的情况并不乐观。
  同时,所有省份的离退休人数保持增长,虽然速度下降了一点,但是速度高于参保职工的增速。
  制度赡养率在各个省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黑龙江超过了70%,而广东是10%左右,这个差异是巨大的。如果按全国总的制度赡养率来比,大部分省份的制度赡养率远远高于平均数。
  参保职工的缴费情况也在继续的恶化,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的比例,现在参保职工中将近20%是没有缴费的。
  同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增速也是快速的下滑。有8个省份参保人数负增长。甚至领取待遇的人数也出现了三个省份的负增长。
  第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情况。
  2015年虽然人保系统加大了各种力度来提高收入,但整体上来看基金运行情况还是很难改善。从收入上来讲,收入的增速是有所抬升的。大家看这个图,几项主要的构成,基金收入构成中有几项加速了,但是加速最多的是财政,换句话说,这个速度的提升中有很大的程度上是财政提上去的,财政加大了投入。
  所有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仍然还是保持增长的。与收入的增长相比,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更快。这个图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和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的增长率,比收入的增长率依然要高几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尽管财政投入了很多,支出仍然比收入增长要更快。
  同时,所有省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速都在10%以上,没有一个例外,也就是说,速度都很快。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的增速连续多年是下滑的,而当期结余增速实际上几年是负增长的,去年因为财政投入很大,这个负增长的幅度小一点,但仍然是负增长。
  2015年当期结余为负的省份是6个,也就是说,6个省尽管财政有投入但是仍然收不抵支。黑龙江有将近200亿的赤字。
  累计结余额,虽然总的很大,但是分布很不均衡。广东有6000多亿,江苏、浙江3000多亿,而很多省份结余很少,而且有些省份当期结余为负,那么它的累计结余就会减少。
  与此同时,从前面几年的情况来看,做实个人帐户的难度与日俱增。这里有两条线,上面是个人帐户的累计记帐额,2015年底有47000多亿。下面这条线是整个基金的累计结余,就是所有基金的累计结余,现在只有3.5万亿,两条线之间缺口是在扩大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所有基金钱填到那个帐户里都填不满,而且那个口子越来越大。
  同时支付月数,就是基金的支付能力,连续三年下降。各个省基金的可支付月数的差别就很大。黑龙江1.28个月,就是一个月就可以把积累的钱全花完。上面的广东可以发50多个月。这就是全国各地的差异,基金支付能力的差异。
  对于城乡居民这块,我们看这个图,年的变化,这几个构成部分里面,红的是财政补助占的比重,另外几个是其他的构成,只有财政补助这个比例是上升的,其他比例都是下降的。也就是说,这个制度越来越依靠于财政的补助,70%都是财政。
  各个省份的基金支出收入比不断上升,本来支出收入比就很高,就是我们收的钱里有大部分的花出去了,而这个比例还在上升。那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攒的钱也会面临不够花的情况。
  所以,整个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确实是不容乐观。
  对于制度的改革有几点提出来思考:第一,顶层设计方案的问题。这个东西也有几年了,但是迟迟没有出台,我们看到这个局势是越来越严重的,如果你的顶层设计方案不出台的话造成的未来影响就会越来越大。
  第二,关于改革的问题。到底该怎么改?第一个顶层方案的设计难以敲定,我们也与第二个问题搅在一起的,到底是退回去的做原来的现收现付,还是坚持既有的方向,做实个人帐户,还是另外一条路搞名义帐户。事实上,现实是这样的,改革应该是顺势而行,而不是逆势。现在的常态下,如果重回现收现付那个动作很大,我们现在经济增速已经降下来了,就业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往回走那个风险是很高的,现在的现实就是个帐是空的,原来制度是现收现付的,所以顺势而为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既建立现收现付制度又建立个人帐户,就是名义帐户,这个东西我们在几年前我们团队就提出了名义帐户的方案。
  第三,扩面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小微企业参加这个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着一些难题,特别是经济状况不好的很多小微企业。那么怎么办?是不是可以探索一种针对小微企业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这个是可以探讨的。
  第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问题。按照现有的趋势,这个制度会越来越依赖于财政,财政的比重已经达到70%了,而从全国的统计来看,有些省份可能个人缴费的水平稍高,但是全国个人缴费基本上200块左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的话,这个制度未来也是很堪忧的,而且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呼声、一种压力,就是提高这个层面的保障水平的问题。所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需要探索它的再改造问题。
  我的发言就这些,谢谢大家,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孙永勇研究员的精彩介绍,刚才孙永勇研究员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缴费能力和我们的可持续性,下一步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个报告里很多成果的亮点,都展示出来了,再次感谢孙永勇研究员。
  下面,为我们介绍的是齐传钧秘书长,他介绍的是企业年金部分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中的内容,大家欢迎。
  齐传钧: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
  我们报告办了六次,我也写了六次的企业年金部分的分报告,也和大家见了六次面,企业年金还是那个企业年金,规模还是那个规模,确实讲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问题作为学者每年都有思考,思考都有变化,今年在去年基础上肯定有一些新内容的,我向大家汇报一下。
  我特别认同我们中心的郑秉文老师说的,企业年金最大的问题,其实根本问题就是规模太小,这个问题是总根子。我汇报四个问题,三个是对今年具体企业年金运行状况的描述,同时对每个状况、每个特征提出一项大家思考的问题,因为今天下午,包括今天上午后半段,还有很多大咖,还要给出丰富的饕餮盛宴。最后一点我就想对目前面临的企业年金发展规模有限存在的问题提一点自己的看法,值得商榷。
  第一个特征,我们讲企业年金的收益率,我们知道2015年收益率9.88%,再创新高,这个数据大家可能早就知道了。但是我们想说什么?我们是八年来平均投资收益率8%,上午领导也说了,收益率非常好,我们认为也非常好。但是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收益率相对银行存款是不错,但是如果相对工资增长率每年平均13%、14%,过去20―30年,假如未来还按照这个速度增长,名义工资增长率,我们企业年金未来替代率是多少?这个不难算,我们发现虽然平均收益率8%,但是如果工资继续保持这么增长,我们替代率可能堪忧的。
  另外,我们8%的平均替代率应该是不错的,但是你要知道,我们企业年金投资只局限于国内,我们过去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十年,GDP飞速增长的十年,按理说资本收益率应该和经济增长率差不多的。国外的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做得好的10%,但是它是全球化布置的,有些国家增长速度比较高,有些国家增长速度比较低。在我们中国,这不是养老金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资本市场的问题,当然养老金本身可能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这个收益率我们能满足吗?未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果经济下滑,我们还是这种投资模式,我们还是这种资产配置的模式,我们能不能达到8%的收益率,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第二个特征,今年发生很大的变化,也是经济转型,既有我们被动地做出调整,也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今年基金的增长率应该是比较高的,%,这个基金增长率有几项贡献,一个是收益率的增长,9.88%,还有就是缴费基数的增长,另外就是缴费覆盖面的增长。我们通过粗略的计算发现,其实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收益率很重要。另外一个关心的就是覆盖面,今年的覆盖的人口增加了1%,说明什么?我们企业年金制度在过去八年也好、十年也好,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是在高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取得的,经济一旦进入新的时期,或者滑向中高速增长,我们覆盖面可能马上就降下来了,未来的扩面又给我们提出了课题,到底怎么看覆盖面不断扩大,是暂时的还是趋势性的?如果是趋势性的可能就要引起我们重视了。
  第三个特征,就是指数,这个指数年年算,基本差别不大,我们这个市场是充分竞争的。我们认为只要这四个管理人的指数不超过300这个市场就是充分竞争的。我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刚才说了我们企业年金市场只有1万亿的规模,有的学者说,我们这个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要向专业化发展,什么叫专业化发展?我们建立养老金公司,我们要成立专门从事养老金投资业务的部门,成立一个团队。但是我们知道,目前牌照大概50多个,这么多机构参与这么小的市场,在我们经济学有个概念叫过度竞争,大家都吃不饱,这就带来行业的挑战,今天在座的各位可能深有感触,企业年金包括第三支柱我们赋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如果规模不能扩大我们没有共赢,只有共输的局面。比如一问今年业务量做多大,因为规模不大,所以带来市场不健康,所以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机构来分享,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我只把问题提出来。
  最后,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最近特朗普上台以后提出减税对中国刺激很大,前两天曹德旺网上曝光说中国税务高,这我就想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缴费能力问题。第二支柱我们知道有欠缺,第三支柱有争议,但是规模相对第一支柱、相对我们13亿人口都是杯水车薪,这都是大家的共识了。这两年的争议基本在学界达成共识了,要加快发展第二、第三支柱,虽然大家提的方案不一样,有的说要把第二支柱做成强制性的,有的说把第一支柱个人帐户划到第二支柱。所有的一切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做大第二、第三支柱。其实我也有思考,我前年的思考是怎样做大,去年的思考是什么?我觉得企业年金投资收益,还有投资的成本,还有比如说账户之间转换便利性存在问题。今年我发现其实曹德旺这一说,我们还面对一个问题,我们老说中国在发展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们缴费空间在哪?我觉得这是必须面临的问题。
  我做了一个简短的整理,一个是从流量来说,每年从工资里面缴纳企业年金的费用必须面对企业的负担问题,我们经济进入新常态也好,还是进入所谓中高速增长也好,“L”型拐点也好,反正种种原因告诉我们,我们企业正在面临很大的困境,这是我们内部。外部,美国如果一旦实行减税政策的话,我们的空间更狭小。我觉得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的不成熟的结论,我上次在别的地方开会也说过,其实我们以前做的顶层设计都是针对每个制度设计,比如企业年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我们应该对整个社会保险大的体系做一个顶层设计,这可能不是某个部委承担下来的,可能要国务院层次,因为只有在大的层次上才能把整个企业的负担合理的配置。其实我们有没有配置的空间?我觉得有,比如说养老,现在三个人养一个人,按理说理论上替代率80%,就是每年收支相抵的话,我们现在每年收支不抵的情况下,财政有补贴的情况下,我们替代率才40%多,这说明我们有应交没交的,28%的参保缴费率,美国12.4%,人家也是参保者和待遇领取者也是3:1,我们得问问这个黑箱里出了什么问题,是管理问题,还是制度设计的问题,企业年金看似发展不好看似是企业年金本身的问题,实际上问题出在方方面面。比如说第一层次,肯定出在基本养老保险,我们有没有空间。第二层次出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成本配置合不合理。第三个层次税收机制合理不合理,所以不延伸讲这个问题,我们是没法破解企业年仅和未来第三支柱的缴费问题,就是流量问题。
  还有一个思考可能比较浅显,有一个数据,我以前用过,2013年的数据,2013年的居民存款是47万亿,全国GDP是57万亿,相当于82%,2013年美国企业年金是13万亿美元,美国当年GDP是16万亿美元,正好也是82%。我们存在什么问题?很多人存款干嘛,很重要的是未来养老之需,只是我们没有转化成投资资本市场的企业年金或者第三支柱的养老金。美国家庭实际上存款很少,我就动了这个念头。我们现在货币贬值大家也知道,放在银行贬值特别可怕,能不能有一种制度把这个“水”南水北调,调到我们这个池子里,我觉得可以探讨。紧接着我还有一些想法,因为会后我们中心还有一个文章,我准备针对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想法。当然有问题还是我的,我也欢迎私下里大家对我的批评指正。
  谢谢各位!
  姚庆海:感谢齐传钓秘书长精彩的介绍,提到我们企业年金的覆盖面还很低。另外,2014年、2015年企业年金投资的高收益率,在2016年是不是还能继续的维持?资本市场的变化、挑战,包括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挑战,我们怎么样应对?下一步企业年金如何在顶层设计上确立一个完善的、可持续的制度,保证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这点上我觉得课题给予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国务院几个部委的深度参与下,人社部、财政部,包括其他的部委对贯彻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正在研究相关新的政策出台,我觉得政策落地对企业年金是重大的利好。
  下面,欢迎上海社科院左学金研究员对报告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左学金:谢谢中国社科院郑秉文教授让我做点评,中国社科院是上海社科院的老大哥单位,小弟弟单位点评老大哥单位坦白说很感叹。中国社科院离决策中心很近,所以他们对社会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我们上海稍微远一点,但是上海有一点好处稍微超脱一点。所以我对两位的点评要稍微超脱一点。
  刚才孙永勇研究员他谈了我们国家2015年度养老金的情况,我感觉总的情况不是太乐观,而且长期的趋势可能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我想说两条:
  第一条,我们国家的变动对我们国家目前的养老金制度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我们知道2012年开始我们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从年连续四年,以后还要连续,每年要减少几百万。现在有各种不同的估计,但是根据联合国2010年对中国人口的前景展望,我们国家如果是中方案,在2026年要出现人口总量的负增长,不管哪一年出现,但是2025年前后我们国家会出现人口总量的负增长,这是大概率的事件。随后,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现在在不断加深,2015年已经超过16%。到2050年左右,我说的主要是中方案,我们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会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保持在30%,不是60岁以上,是65岁以上。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根据中方案是9亿多,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年龄结构,从养老金来说是支持比,有人口支持比、有制度的支持比,我们人口的支持比,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口的比例,我们在2010年是8多一点,就是大概有8个支持一个,到2080年左右,根据中方案、低方案都是1―2个支持1个,这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我们目前养老金来说,我们看到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们养老金需要做重大的改革。
  刚刚说到广东、江苏、浙江有大量结余,但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收不抵支,这又反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目前的养老金不能适应我们国家劳动力的流动,我们看哪些地方出现养老金大规模的结余?都是人口和劳动力的流入地,相反人口劳动力的流出地都出现比较大的亏损,这个问题是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没有全国的养老金统筹,这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基本是共同的制度,但是因为是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我们中央早就提出来要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方案,我知道人保部在做方案。所以,如果我们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不同省份基础养老金出现严重收支、结余或者亏损不均衡的情况。这个我感觉是我们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方向。
  另外,大家也提到参与率,不光是第二支柱的参与率比较低,现在第一支柱的缴费率、参与率也不高,大量的低收入人群,特别是我们说2.7亿农民工大概只有5000多万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没有参加,但是他们退休以后,现在大家关注50岁以上所谓高龄农民工,他们回到农村,每个月拿70块钱能不能养老?如果不能养老,还是我们国家财政要负担。因为我们国家现在贫困人线是2800元,70块钱如果地方不配套就是840块钱,是贫困线的30%,所以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大的问题。我感觉可能参与率低是因为我们国家基础养老金的强制缴费率过高,我们中央明确降费,一般来说是“20+8”,而且参与基础养老金的回报率受益的结果不确定,特别是农民工,他们在流动过程中权益可能会受到损失。
  我们到日本,日本说交的国民年金拿回来的钱比交的少,我们国家未来会不会有这样的不确定性,日本大量的年轻人不交国民年金,尽管法律上有要求,这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感觉我们中央对基础养老金改革方向都定了,关键是下决心加快实施的步伐,这里面我知道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不同区位的地方政府的博弈,但是我们应该很好的从全国整体的利益达成妥协,有一个好的推进方案。
  刚才齐传钓秘书长说了企业年金的情况,企业年金规模太小是主要问题。刚刚他也强调了企业的负担问题,我感觉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我们知道现在整个国际的形势和国内的形势有很多不利于我们进一步向企业收取更多费用的格局。特朗普虽然没有上台,已经明确要把美国企业所得税从35%降到15%。曹德旺也说了,他的所有的税大概就是35+5,35是企业所得税,加上5其他相关的税,基本上没有什么流转税,像增值税、营业税这些税他没有。我们国家现在是17%的增值税,不管你赚钱不赚钱,你只要有增值就要交17%,然后25%的企业所得税,我们加起来税负今后要比美国重得多,所以我们国家必须减税,如果不减税我们企业投资会大量的外流。中央当然也提出来要降低企业的税负,但是问题下一步怎么做。
  我的感觉,我们考虑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我们应该有个概念叫宏观费负,不叫税。比如说养老金,如果说养老金允许是工资的30%,总量啊,那么我们强制缴费应该是多少?自愿型的、商业保险或者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能有多少?我想30已经很高了,美国我的概念不一定是最新的,是7.65+7.65,包括养老金、包括伤残保险。台湾的税负很低,但消费税相当于我们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是15%。所以我们如果从顶层设计来看,我们应该有个宏观费负的概念。现在上海拿100块钱工资交60多块钱社会保障费,这个非常高。我们养老金比如说30%,我们多少是切给强制缴费的,多少是切给商业保险的、企业年金的?如果我们强制缴费率是28,我可以预言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我们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很难发展,因为我们企业负担费用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点我们今天都强调了,但是我感觉我们需要进一步强调。当然我们大家说降低税费率会不会给我们养老金更大的赤字,我感觉恰恰相反,我们降低缴费率才有可能扩大参保率,才有可能把两亿多农民工吸收到基础养老金的覆盖范围来,大大提高我们的支持比,改善我们的财务状况。我们要实现全国统筹才能减少地区之间基础养老金的不平衡,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我们还要进一步强调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否则很多人只交15年等着退休。另外我们退休金的增长机制不能每年国家规定涨多少,应该根据规则来涨,大家知道我交多少最后领多少,大家都明白,现在大家知道我交多交少一个样。我感觉养老金包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改革我们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下决心,着眼于长期,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否则我感觉我们养老金未来很难应对人口变化、经济下行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
  谢谢大家!&&&&&&&&
  汪泓:尊敬的郑教授,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今天我不是用官员的身份发言,因为我是我们学科研究团队的一员,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我们郑教授、董教授、左学金教授都是我们的指导教授,给我们很多帮助。我们上海理工大学的吴忠副校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史健勇校长,和研究中心三位主任,我们今天专程给大家谈一下。因为我在高校工作30年,五年前到地方担任行政官员,三年前转为书记,原来我是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的,98年开始当时我有一段时间在上海市总工会担任副主席,就是研究职工权益的维护,特别是研究最低工资、最低保障线的问题。
  我们看到这几年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特别我们热烈祝贺中国社科院今天的社保论坛,以及热烈祝贺《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的发布,这对我们的研究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我们这个专题是三支柱模式下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研究。
  我们知道这个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特别是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当中五大发展理念,总书记提出的,我们国家出台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我们看到在余命过程,或者整个人的一生,我们受教育,从高等教育来说如果到博士是28年,但是如果是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22年,但是从基础的国民教育来说也是9―12年以上,但是工作寿命,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有28年的受教育,二三十年的工作时间,此后就是退休。所以,现在对我们退休年龄的界定不再是用过去我们所看的判断和生理的,或者说整个体力劳动价值,而是看劳动价值来研究这个问题。因此,对基础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和个人补充保险的三大支柱已经成为了共识,所以刚才左教授讲的我非常赞同,从国家层面来说,三支柱也好、五支柱也好,我们现在研究三支柱,所以基本养老这块一定要尽快全国统筹,这个就是从全国全覆盖的角度做到。
  从纵向来说,我们一定要研究三大支柱如何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李总理强调建立统一的城乡保险制度,必须把职工养老的制度办法衔接,在机关事业单位我们讲职业年金发展到今天要重点研究企业年金如何扩大,如何发挥它独特的二支柱的功能。三支柱能够使得他尽可能的把消费者,或者各年龄段的人们,对于养老的托底保险的愿望,能够在我们保险市场上充分的显现出来。所以企业年金发展,在当今来说,刚才几位领导和学者都说了,由于整个制度设计中和我们支柱设计当中的难度,整合的难度,还有实际操作当中,在第一支柱当中企业交缴的情况已经占了比较大的比重,而对第二支柱交缴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性、强制性没有充分的激励或者约束,所以很难发挥二支柱的作用。
  我们从第二支柱来看怎么发挥作用呢?年,全国基本养老金的领取人数以及企业年金的支出和领取的人数,占比104.8:1,到2015年是88.62:1,这个比值之间还是非常大的。而和全国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之比,这个比重可以看到变化趋势。
  我们国家的企业年金变化趋势有个发展历程,从91年到2014年,我们对补充养老金的认识地位,包括提出了这个概念,以及在市场化的运作,今天有很多基金公司实际在这方面都很有经验。然后对这个出台的管理办法,以及我们发布了在所得税当中可以看到财政部等发布的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采用递延纳税的优惠政策,但是从现象上看,从缴费情况说还是比较低的,为什么呢?从全国所有的养老金来看,3800多亿,当年的养老金占到3200多亿,占到82.6%,而企业年金只是占到3.45%。而从养老金的支付情况来看,企业年金没有对养老的保障起到足够的支撑,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整个领取量,只不过是260.57亿,所占比重0.9%,而基本养老金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占到97.02%,商业保险的比例也是比较低的,占到2.08%。
  所以,近年来,我们看到基本养老金的支出在整个养老金的支出当中占到97%,也就是一业独大,这样的话就过分依赖财政、过分依赖我们的养老金的第一支柱基本的缴交情况。所以当年我们讲的个人帐户做实这是不可能,刚才看到两条线,交缴量、积蓄量、支付量都是不一样,我们博士研究生在做的时候,我们对国家几个重大报告当中,我们用系统动力学,从整个系统动力学来看整个系统,反映的就是一业独大的情况。所以,企业年金对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作用是比较小的。
  然后从参与的企业情况来看,虽然税收政策对企业年金发展有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是瞬间的作用,政策的长期效应或者刺激不够大。大家看一个数据,从2008年曾经起到过一个催化的作用,但是到2010年迅速下跌,这几年保持相对的平稳,虽然我们2008年财政部下了一个文,2011年国税总局下了一个文,2013年财政部、人社部、税务局联合下了一个文,但是为什么到今天作用不大,我们认为整个交缴的能力和激发的积极性,包括它的主动意愿是没有的。
  我们也看到在第一支柱当中,我们比例比较高,雇主缴费也是比例比较高,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国在雇主缴费在第一支柱当中比重比较高的。我们也看到128个国家的雇主缴费率是小于或者等于20%,个人缴交率我们是在8%,110个国家的个人缴交小于8%的。
  从这个情况来看,企业在第一部分当中所要考虑的比重已经比较高了。第二企业年金参与率低,从年参保的职工、参保的企业,包括在GDP当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到企业年金的职工参与率,从原来的3%到2015年的5.73%,企业年金企业的参与率从原来的0.33%到0.35%,与刚才讲的发达国家相比,它的三支柱整合效应我们没有,我们因为太依赖于一条腿―第一方面。
  第三企业年金在占GDP的比重当中,2007年的0.57上升到2015年的1.41,和金砖四国比我们都是低的,还不是跟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基本养老制度设计构架比较完善的国家比,我们缺陷比较大,所以郑教授的专著对我们研究是很有好处的。
  同时企业年金地区发展不平衡,上海、北京、江苏占到我们全国的2/3以上,而像西藏、海南、青海,西藏当时有2.5亿,上海要达到525亿,北京是314亿,江苏省是279亿。因此,的确对于基金量这么小、这么多的金融机构在关注这个平台,要做大做实市场的确也带来挑战。
  另外,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率相对比较低,刚才我们讲到企业年金的平均收益率,前几年我们看了平均情况是7.63%,相对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个运作要相对低一些,所以我们还是认为投资范围相对比较窄,风险组合方式不够理想,所以收益升值空间还是有限的,还有各种政策的限制。
  特别是现在在上海,央企和市属大企业做的还可以,当然比例还不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特别是一般的传统型的企业几乎不参加。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也不关心这个事情,因为他连第一支柱都发生了困难。
  第三个事情,相对企业年金的级差比较大,因为我们收入比,一般的职工和高管之间的比重比较大,所以他倾向高管的技术人员,所以对于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个合理的比重。在制度设计过程当中,原来企业年金制度当中考虑做到个人帐户,现在企业年金也有公共帐户和个人帐户,所以吸引力也发生了一个变化。
  因此,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个我们刚才大家都谈到,职业年金是强制缴纳的,而企业年金缺乏法律层面的规定。我刚才说到的国有企业央企的效益比较好的垄断性行业的可以,其他的不行。他没有主动积极的纳入到政策的企业年金设计制度当中。所以,缺乏相关的法律体系来进行规范和引导。
  第二个因为企业现在面临税负的情况,所以它的经济效益和负担用工成本比较高,也抑制了他在企业交缴的愿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90%这个企业年金来自大型企业,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这样的话按照现行的,我们认为养老的、医疗的、失业的、工伤的、生育保险的五项社会保障制度加起来就已经将近40%,39.25%,这样对第二支柱没有一个很好的支撑财力。
  第三个方面,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相互的挤出效应。因为一业独大。从这个情况来看挤出效应以后,因为我们第一支柱比较高,所以基本养老金已经满足的情况下,或者基本上这个支柱独大的情况下,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不足。还有投资收益无法满足职工养老需求。但是从现在来看,7%点几已经非常好了,我们现在接近1―2个点,这个远远比我们工资增长,以及GDP的情况要好。
  第四个方面,企业年金“三非”特点导致其吸引力不强。第一老年人对养老产品希望有个保值的心态,所以有一个非稳健的策略,有的时候就没有保本,风险度强了以后对市场的形成也是有点压力的。第二是非长寿风险型的,不管是DC计划还是DB计划,可能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全周期过程当中,它的覆盖生存期不够长,或者年度支付的额度没有足够的满足额度,比较小甚至不稳定。第三是灵活结转不够,特别是异地的,或者说异区域、异国的,或者说在退保和保单贷款当中,这种支撑支付的办法。我上次听了金融单位有很多组合的办法,已经在考虑了。另外对金融机构也是挤压,这么多金融机构挤压在这个平台上也是一个挑战。
  上海的企业年金从93年开始推出了城乡保障改革的方案,96、97、98、年以及到现在,现在我们长江做的挺不错,但是压力挺大,我们朱总都很清晰这个情况,我觉得他们运作的非常有水准的,但是也是有巨大压力的。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为科创中心引领四个中心:经济、贸易、金融和行业,应该说有很好的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相对来说它的规模在全国比较大,就是这样,中小企业的积极性都不高,在我领导的区里面,我们国有企业4000多家,大中型企业特别多,宝钢、中铝、深能、中节、上港,这些还不错,那其他的几十万家的中小企业不跟你谈这个问题,他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就是上海这样的情况也碰到巨大挑战。
  对这个发展来说我们怎么建议呢?一个是能不能有一个半强制性和强制性的加强它的定位和立法,推进企业年金的强制和半强制缴纳。所以我们觉得企业年金已经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先例,我们说企业年金完全可以仿制,英国走了上百年,也是通过了一段时间实现的。
  第二明确定位,激发企业年金的发展潜力。从保基本的全国统筹到企业年金,把个人帐户累计的实现方式同个人养老保障同市场结合起来。
  第三个出台配套的制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所以这里面一共八种,列了TTE、EET、ETT和TEE,来考虑它的减免待遇,而激发他在最终的企业年金上下功夫。
  还有完善产品的形态,提高企业年金产品企业对个人信誉率,比如说增强长寿风险的保障机制,比如提高资金使用的灵活性。
  还有差异化的收费,激发我们基金管理机构的积极性,建立专业基金负责年金运行。提高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水平,有益地寻找配比风险投资的最佳组合。另外加强企业年金监管的力度。
  我们的确非常赞同刚才讲的,从顶层设计上要考虑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年金发展过程当中也要加强立法的监管,包括使得同步在考虑一二三支柱有效的结构配比和很好的激发机制。因为现在每个人都想,不知道自己活到哪一天,但是一定会留一大笔钱放在银行里做寄托。三个篮子三个1/3,能不能让我们基金能够非常好的组成一个组合,让老年人能信得过来投保,现在我们北京、上海全国诈骗案当中,诈骗老年人的不得了,多少亿了,这样搞的话实际上很有保险市场,只不过现在没有打这个平台搭好,如果我们合理设计的话能不能做好有效的宣传和担保机制,使得我们一、二、三支柱作用充分的显现,使得企业年金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先机。
  这个方面只是谈一下我们团队研究的想法,请同志们、专家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吕建设):谢谢汪泓书记以学者的角度对年金制度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所做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下面还有5位嘉宾发言,再次提醒一下嘉宾注意掌握一下发言的时间。
  下面有请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童威总经理发言。
  童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中午好!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这儿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华安基金参加郑教授这个宏大的课题所做的小小的工作。一直以来作为公募基金来说都有一个理念,就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和一个持续的养老资金的进入,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像它的公募基金也是非常重要的养老金的管理机构,这些方面作为比较老参与到这个市场的华安基金来说,我们主要是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就是宣传,也就是投资者的教育,持续不断地通过我们产品的活动给投资者宣传比如说公募基金组合投资的理念、价值投资的理念、长期投资的理念;另一方面,持续的用体制机制、人员的管理,这些方面不断的持续的促进最透明的、最长效的投资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产品的形式把这种投资的力量贯彻下去,供投资者选择。
  现在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这个小的课题,就是海外年金资产配置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有一些分析也不一定是准确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总的来说,海外年金资产配置的基本框架还是在四个框架里面,即:股票权益类资产、扩收类债券资产、现金类资产、另类资产,是在这样的大框架里面。
  如果年金资产股票配置型的多一点,就叫偏权益类的配置型的。还有固收债券类多一些,就是债券类配置型。另外如果偏重于另类资产,就是非权益、非固收这样的资产是另类侧重型的资产。
  最近这些年的变化来说,总的体现出了从债券向股票转移,从传统的资产类别向非传统资产类别转移,从国内市场向海外市场转移,这样三个大的趋势。
  实际上从债券向股票转移的核心问题是未来年金的支付能力和年金投资的收益因素,如果年金投资收益满足不了未来支付压力的话可能内在就有从固收向权益转移的特点。
  传统资产、另类资产包括比如说基础设施、房地产、对冲基金、贵金属、大宗商品等等,这些从长周期来说还是风险比较可控的投资品,所以它有这样一个转移的趋势。另外,我们看到过去几十年还是全球化的趋势,海外市场的配置还是在加大的。
  总的来说,这三个趋势体现了这样一个理论观点,就是说年金投资的风险收益特性要去和它配置最有效的资产组合,不断的优化它的有效的资产边界,他在找到最优化的资产配置的组合能符合年金投资风险收益的特征。
  第二我们也总结了一下这个因素,主要有七大类的因素影响了年金资产的配置。第一个是整个养老保障体系替代率的水平;第二是年金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第三是全社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保险能不能取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