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日常生活现象与供给需求曲线和需求有关

  关于火车快餐价格问题的分析  外出乘坐火车上学、商务、旅游等,经常要为火车快餐支付日常价格两倍甚至更多的钱,是什么导致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呢?从今经济学的角度可以这样分析: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除营利外,它也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我们暂且把火车运营垄断等因素除外,只从快餐本身分析,那么火车快餐价格的制定主要受供求理论的影响。人离不开吃饭,因此如果以市场价格供应,那么快餐的需求量会相当庞大,而车厢容量有限,沿途供给也有限,这就造成了火车快餐的供不应求,因此为了保持供求平衡,火车相关部门只得提高快餐价格,减少乘客需求。下面我们从相关理论具体分析。   关键字:
均衡价格理论
弹性理论   火车是人们长途旅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如提供的软卧、硬卧、硬座等,因此火车一直是运送长途旅客最多的交通工具。火车旅行有众多的优点,如票价较合理,运送速度较快,安全度较高,运输量大等,但火车也有自己明显的缺点,如普通客运车停站多、运行慢,火车车厢较拥挤、特别是春节前后,火车买票难等。其中火车快餐价格较高也是旅客们遇到的一个难题。众所周知,火车快餐价格常常高出市场价数倍,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呢?我们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需求与供给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的欲望;第二,有购买的能力。而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中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作为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在火车还是其他地方,人们总是离不开吃饭的,因此旅客对火车快餐有一种天然的需求,而且在市场条件下,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是于乘坐火车旅客的人数成正比的。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在我们国家,火车是由政府控制的,分配额疏散旅客是它的公共服务性质,但火车服务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的是它的商品属性。提供快餐有利可图,因此基本上所有长途运行的火车都提供快餐。从火车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火车运营商也不得不如此考虑,特别是一趟就运行数天的列车。火车上需求与供给两方面都得到了满足,我们进一步分析火车快餐为什么价格如此之高。   根据需求的定义以及我们自然的认识,商品价格越低,人们的需求量越大,因此,我们可以把需求函数近似的看做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便可以总结出需求法则来,也就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但需求法则有一定的限定性,它指针对一般商品而言。同理,我们可以归纳出供给函数是一条由左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供给法则来,也就是供给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法则同样只针对一般商品。火车提供快餐只是火车的次营业务,因此火车运行商不可能把精力都投放到快餐的供给上来,而且火车车厢容量有限,这样火车快餐供给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火车乘客的数量较大,他们对快餐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火车快餐的供给量。这样在市场价格情况下,就造成了火车快餐的供不应求。在这里,我们引入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两种分析理论,既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来作进一步的分析。   所谓经济均衡就是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可以认为是相互对立的经济力量。按照需求法则,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而以供给法则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分析火车快餐定价问题,我们可以静态均衡分析法。根据上述有关均衡的定义,在一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上,作为促使价格降低的需求一方尽可能地压低价格。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相反,供给一方则尽可能的抬高价格,价格太低会减少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因此,供求力量相抵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达到均衡的点称为均衡点,达到均衡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如果高于均衡价格,由此时决定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就减少,这就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有些生产者的产品就会卖不掉,因此在高于均衡点的价格下,这些商品生产者不能实现他们的生产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商品生产者就会降价出售,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上的价格下降。随着商品价格下降,随着的需求量增加,而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但是,只要新的市场价格仍使得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会逐渐降低,直到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为止。同样如果低于均衡价格,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直到实现均衡。总之,一种商品在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竞争机制的调节,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所谓供求弹性,就是反映需求量和供给量对于某些变量变化而做出的反应或者敏感程度。,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量为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需求弹性我们这里只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角度分析。也就是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可以分为五种情况:1.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的完全无弹性。2.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无限的完全有弹性。3需求量随价格同比例变动的单一弹性。4.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富有弹性和5与此相反的缺乏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是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得重要程度等。而供给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变动那个对它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因为火车快餐只是火车提供旅行服务的附属服务,我们可以将其理想模型化,近似看做火车供给量恒定,因此我们不必从供给弹性的角度分析。  在上面我们谈到,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大于其供给量,如果火车快餐保持原价的话,就会出现争抢的局面,而且不利于火车运营商获取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火车运营商一方面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为了火车平安稳定的运行,他都要将价格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快餐是人们的一种日常消费品,它是缺乏需求弹性的,但是在供不应求的火车上,它便变成了富有弹性的稀有品,因此,价格的变动将会极大的影响乘客对快餐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慢慢提高,从收入低的旅客们开始慢慢地减少对火车快餐的需求。火车快餐价格提的越高,人们的需求量越小,直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这样就造成了火车上快餐的价格远远的高于市场上快餐的价格。而选择消费火车快餐的群体一般是那些收入较高或中等收入的群体。下面一个实例可以作为证明。今年春天,南方大部分地区闹雪灾,很多火车被困在半路上,尤其是京广线的。在被困在半路上的火车上,曾经发生过一包方便面曾卖到80元的高价。物以稀为贵,供给少,需求量大,价格自然贵。但是人们在火车上并不是仅仅吃快餐,当然在事实上,人们还有其它的选择。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庞大。因为:  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价格外还包括第一,相关商品的价格。这里相关的是指实用价值密切关联的商品,一是替代品,火车快餐的替代品可以是方便面,面包,八宝粥等;另一种是相关品,如火车提供的盒饭一般要配上一双筷子。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负相关。第二,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感兴趣,则他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或者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消费者收入越大,对于商品市场的需求也越大。此外需求还与消费者对将来价格的预期以及人口规模等。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在火车上吃还有其它选择,如吃方便面,面包等等,因此这些都将会减少乘客对快餐的需求,同样在火车上的这些食品价格依然高的离谱,人们自然会选择在上火车之前携带这些食品。乘客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少了,价格便开始降,直到达到供求均衡。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在火车将要进终点站前,火车上的快餐、水果等等都会选择降价出售,这也是受供求理论的影响。乘客需求少了,火车食品此时供大于求,他们也自然而然的选择降价处理。  这里只是从供求理论方面分析火车快餐高价格,事实上,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火车是一个垄断部门,大量提供快餐会消耗过多的人力及运输成本,那么在相同利润下,他们会选择保持定量的供给,提高价格的方法来保持供求均衡。  火车快餐的高价位也造成了快餐只是大部分高收入群体的快餐,而大量选择坐火车的农民工、学生因为快餐的高价而望而却步,如何在火车上解决食的问题呢?  我的建议是:  1.火车相关部门增加对快餐的供给,进而适度降低价格,使普通老百姓都消费的起。  2.多携带吃的便利食品,像方便面,面包,牛奶,八宝粥等。  3.火车上一般有热水提供,不要怕麻烦,携带个大杯子,用热水将它们加热或泡着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分析影响其需求和供给的因素_百度知道
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分析影响其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去排队没起大早,直接在网上买的,不过网上买也不容易,要一个劲的登录,然后失败。总之就是访问的人太多。还好吧。,再登录然后继续失败。我今年买票比每年容易些。。,才去取票,没要手续费,订单号都没要。。。经常提交订单失败,我刷了将近两个小时,就买到了,隔了三天后,到那直接刷身份证,然后拿票走人。为了能抢到票,你要做多手准备,电话订,网上买,窗口排。
经济分布不均匀,全国的发展梯队太明显了,人均消费水平差别太大,导致人们四处奔波,采取啥办法都不能缓解春运的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等待政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春运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价格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常常会有“越涨越买 的现象.对这种经济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该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消费者起主导作用 B.该商品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消费者预期价格继续上涨 C.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理性.求实.适度消费 D.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大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价格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常常会有“越涨越买”的现象。对这种经济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该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消费者起主导作用B.该商品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消费者预期价格继续上涨C.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理性、求实、适度消费D.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大&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题中该商品的需求增加,而不是减少,供给减少而不是增加,消费者的因素影响价格但不起主导作用,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越买越涨的现象,说明需求增长,供给量减少,从而导致消费者预期价格上涨,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消费自由,理性求实适度消费题中没有涉及,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新疆家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清代诗人张璨,中年家道中落,写有一首《无题》:“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体现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是A、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B、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D、享受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科目:高中政治
在多个手机网站全球热销手机排行中,诺基亚一款低价手机3110C多次排名第一,而这款手机价格只有人民币600多元。该手机电池容量大,操作手感好,功能简单,通话和短信功能优异,因此该手机获得全球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诺基亚3110C手机热销反映出的消费现象是 A.物价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C.人们从众消费心理比较突出 D.低水平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河南省高三第五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2012年5月以来,全国各地的羊肉价格接连突破了40元/公斤、50元/公斤大关,成为肉中“贵族”,被市民戏称为“贵羊羊”。面对上涨的价格,消费者只能以“不吃、少吃、改吃”六字诀来应对。这说明①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②一种商品涨价,人们可以转而消费其代替品&③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要不要购买&④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②③&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4届广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清代诗人张璨,人到中年,家道中落,抚今追音,写有一首《无题》:“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据此回答13—14题。1.这首自我解嘲的《无题》诗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A.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B.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D.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2.从消费的目的看.“书画琴棋诗酒花”的消费属于A.钱货两清的消费&&&&& B.劳务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广州市培正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
清代诗人张璨,人到中年,家道中落,抚今追音,写有一首《无题》:“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据此回答13—14题。【小题1】这首自我解嘲的《无题》诗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A.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B.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D.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小题2】从消费的目的看.“书画琴棋诗酒花”的消费属于A.钱货两清的消费B.劳务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D.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资本论读书笔记(三):常见经济现象的反思(供给曲线)资本论读书笔记(三):常见经济现象的反思(供给曲线)道博财经百家号文朝埻只要你能让一只鹦鹉学会“供给”和“需求”两个名词,连它也能成为一名博学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供求定律不仅仅是当今经济学家描述经济现象的唯一范式,也是马克思那个时代流行的分析工具。当马克思构建他的经济学体系时,他当然认真研究了供求关系,只是他不是鹦鹉学舌。在我们分析供求定律之前,我们需要澄清一下当今流行的供求曲线模型。当今的西方经济学已经数学化,不再像当年那样单纯用文字:“价格提高,需求减小;需求增加,价格上升”这些让人晕头转向的描述了,坐标图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但问题也由此产生。供给曲线的隐藏假设我们先分析右边的供给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供给量受价格的影响,与价格正相关,即“价格提高,供给越大”。其次,如果这条曲线向右移动,即表示对同一价格下的商品供给增加,同时表示供给同量商品只需更低的价格,即“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以上是经济学教材告诉我们的。但这些教材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条曲线同时还暗示了这样的假设:首先,曲线是连续的,每个商品量都有一个价位与之对应,或者说对于每个商品量都有一个价位能够让该商品量得以实现。其次,连续的曲线却给人这样的错觉,好像在不同的价位上,提供供给的量是相同的。在冰淇淋售价为10元的价位上,只有一块量的供给,在冰淇淋售价为5元的价位上,也只有一块量的供给。表现在曲线上就是,对应与每个价位的都只有一个点。第一种暗示绝对是错误的,世界是量子的而非连续的,这对于价格而言再明显不过,中国的计量单位是元角分,在1分和2分之间再也没有其他选择。第二种暗示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能的,并且作为纯粹的理论假设来分析一些经济现象是可行的。但这种局限性如果不被认识到就会无意识地导致错误的结论,这在后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需求曲线在与价格的关系上与供给曲线相反,但和需求曲线存在同样的局限性。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先看第二个暗示导致我们带来的错误。让我们抛开曲线给我们带来的局限,想想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卖冰淇淋时每块5元,如果天气炎热导致需求增加,你会怎么做?你只会多进货,按照每块5元的价格多卖出,从而卖出更多的利润。本来你只能买5块冰淇淋,但是需求的增加让你能够卖10块。即使你不提高价格也能增加利润。当然你可以提高价格到每块6元,就像你可以对消费者进行欺诈一样,但首先,供求关系假设的基础就是每个人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这与之矛盾,这样你会损失顾客。经济学用竞争市场这个术语来描述由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每个冰淇淋卖着对价格的控制都是有限的,因为其他卖者也提供类似的产品。卖者没有理由以低于现行价格的价格出售产品,而如果他(她)以较高价格出售的话,买者就将到其他地方购买。同样,没有一个冰淇淋买者能影响冰淇淋的价格,因为每个买者的购买量都很少。(曼昆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其次,如果市场普遍预期价格会涨价,大家都把价格提了上去(就像中国房地产商那样),但同时这样压制一定的需求。问题不在于最终这个价格会稳定在5.1元,还是5.9元,而在于你本来可以卖10块冰淇淋,你愿意只卖5块,想着囤货居奇,眼睁睁看着别人把钱赚走吗?每个人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如果囤货居奇适用于这里的讨论,那么供求关系的讨论就没意义了。你发现你个人囤货并不会抬高物价,你自己尽可能卖也不会降低物价,只是你为了脱颖而出会比别人卖得便宜,比如说每块5元,会把成本高的人挤出市场。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为了自己利润的最大化。与实际生活结合一下就知道这种现象的匪夷所思:“当价格低于1美元时,Ben根本不供给冰淇淋。随着价格上升,他供给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将不同卖家进入市场的条件,从而供给量的增加,放到单个卖家的供给量增加上面,所以显得有点滑稽。如果有人要2块1美元的冰淇淋,Ben会说如果你买1块我只收你1美元,但如果你买2块我要收你3美元?供求曲线的暗示其实,曼昆的经济学教材在第七章暴露了这种假设的思维来源。原来,曲线的连续情况是由离散的点推导的,而每个离散的点都只代表每油漆工只提供一个房间的服务!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曼昆从每个油漆工只提供一个服务推导出供给曲线,已经无意识地对供给曲线做出了这样的定义:供给曲线代表的是一个特定价位和在这个价位下这个商品愿意并且能够售出的最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个特定价位是不同商家进入市场的条件,当价格达到这一价位时,这些商家才愿意进入该行业提供产品,从而增加供给量。一方面,其他生产了这个商品的卖家因为在此价位以下没有赚到合理利润而不愿意出售,另一方面,已经出售该商品的卖家即使面对以后增长的多余的需求,却再也生产不出商品来卖了。故他多获利的方式只限于单价的提升,而不是数量的增加。其实,单个卖家的供给量代表的是卖家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最大量,商品的供给量代表了所有卖家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最大量的累积。这曼昆已经默认了,因为这样定义的供给曲线再能应用到供求均衡,才能回答上面基于日常生活提出的问题。只是他没有清晰地意识到,以至于只能用唯心的语调来过渡。曼昆的教材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例子(冰淇淋的例子)中,供给并没有改变,因为天气炎热并没有改变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企业的销售愿望,而是改变了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的购买愿望。”任何做市场的人都知道消费者的购买愿望会激起自己的销售愿望。曼昆这么说,一方面是受这条不移动的供给曲线的暗示,这条曲线告诉他已有的商家再也不可能提供更多的商品,只有靠那些成本价格高,从而市场准入价格高的新卖家来提供。另一方面曼昆没有想到最大量这个概念,所以他无法解释,竟然把这些商家说成了没有销售愿望,这条曲线是多么让人失去常识!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过不我欺!曼昆经济学教材中对供给量的定义就暴露了他缺少最大量这个概念:供给量是卖着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我本来可以以每块冰淇淋5元的价格供给10块,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足,我只愿意并且能够出售8块,即使我能够生产10块。而当市场需求充足时,我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冰淇淋才变为10块。在这个关于供给量的基本定义下我们居然看到了需求的影子!通过这样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来找到价格最终的均衡点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显然,经济学家在应用供求曲线时是暗含了这样的定义的,区别只在于有没有意识到。需求曲线的分析与之类似。所以,在我们考虑需求增加的时候,供给曲线不移动,代表增加的需求只能由新入场的商家来满足。这样的前提是供给曲线本身就代表了商品能够供给的最大量和价格的关系。生此外,当供给条件变化,比如成本降低,让能够供给的最大量都增加的话,供给曲线也会发生变动,只是经济学家们没有改变供给曲线本身,而把整个供给曲线沿商品量移动,以此来代表后者的情况,称为“供给变动”。而把前者称为“供给量的变动”。供求曲线的移动被称为‘供给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变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但问题是为什么需要整个曲线都向右移动?价位为5元的张三,终于找银行贷到了钱,从而扩大了生产,卖的冰淇淋由以前的5块涨到10块,这和价位为4元的李四能提供的商品量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曲线变动只适用于所有生产者供给都增加而且增加程度都相同的情况,这又是一个导致片面的假设。比如,当说“需求增加”的时候,大家考虑的只是整体需求的增加,但现实情况可能只是最低购买力的人购买需要的增加,比如而一穷二白没有父母支持的青年对住房需要的增加。但他们的需要如果不能吸收商品房,本身是对供求曲线是没有影响的,所以并不会进入经济学家的法眼。当然,现实情况是,银行贷款,信用体系帮助这些最低购买力的人暂时获得了购买力,满足了供求关系,成为房价飞涨的推手。第一个假设在明确了第二个假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讨论第一个假设。现实生活中价格是离散的,这提出了供求曲线掩盖的一些问题。如下图所示的供求关系。假定1分钱价位的冰淇淋供给量为10个,2分钱价位的为20个,3分钱价位的为30个,4分钱价位的为40个。那么当价格为1分钱时的总供给量为10个,2分钱时总供给量为30个,3分钱时总供给量为60个,4分钱时总供给量为100个。假定1分钱价位的冰淇淋需求量为10个,2分钱价位的为20个,3分钱价位的为30个,4分钱价位的为40个。那么当价格为4分钱时的总需求量为40个,3分钱时总需求量为70个,2分钱时总需求量为90个,1分钱时总需求量为100个。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达到供求曲线所追求的供求均衡,因为两条曲线相交点所对应价格是不存在的。二者交点实际上代表的价格为3分,但是当价格为3分时供给只有60个,而需求却有70个,即无法实现均衡。相反,当我们抛开供给曲线,看各个价位上需求和供给的数量,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竟然是一样的。如果1分钱价位的卖家和买家能够互相先找到对方,那么1分钱的买家的需求是可以满足的。同样的道理,需要4分钱才能入市的卖家也是可以找到买家获取利润的。如果没有供求双方的竞争,那么所有的需求和供给都会得到满足。供求双方得到了最大效率的匹配。但这不是经济学所推崇的效率。他们推崇的效率是卖家获得的超额利润和买家节省的钱的总和。本来只能卖1分钱的卖家卖出了3分钱,本来要用4分钱才能满足需求的买家只花了3分钱。经济学家推崇的效率是这些本来已经占竞争优势的人所获得的额外利润。这些利润是以劣势地位人的损失为代价的。这不公平!经济学家自己也承认,因为他们坦然自己目前只考虑效率问题。但问题是牺牲40个商品量的需求,浪费40个商品量的生产力,这算有效率吗?经济学家更倾向于把这个问题看做对弱势群体的不公。不过,他们的假设前提是处于竞争劣势的人会主动放弃自己的需求,不会出现在市场中。成本高的卖家退出市场后就不会再回来了,社会资源就不再浪费了。对这种否定竞争的理想,我无法做过多的评价,因为供求定律背后的动力就是竞争。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把聚光灯下的成员当做社会所有成员,忘记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和竞争失败的人所以现代经济学家发明的供求曲线有什么价值呢?只是可以用来直观地表述经济学得出的一般供求定律,并且为一些片面之词做直观的佐证。所以分析供求定律,最好是抛开供求曲线带来的影响,这将是下一期的内容。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道博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与股民朋友分享价值投资理念与方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和需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