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川中丘陵地区区适合种植什么么经济特色农作物

挑战杯获奖作品——-农村空心化视角下关于南方丘陵土产品的调查与思考-土地公文库
挑战杯获奖作品——-农村空心化视角下关于南方丘陵土产品的调查与思考
挑战杯获奖作品——-农村空心化视角下关于南方丘陵土产品的调查与思考
专业资料。深入南方丘陵农村,在实地考察和与农户交流的基础上,发放调查问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第六期“质量工程”大学生学术研究课题活动和第七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 题 申 报 表项 目 编 号作 品 类 别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作 品 形 式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项 目 名 称农村空心化视角下关于南方丘陵土产品的调查与思考作 者 姓 名承 担 单 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政治与法律系填 报 日 期作 品 申 报 者 基 本 情 况第一作者姓名性
别男所在院(系)政治与法律系班
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年
级大学二年级学
址固定电话E-mail手
机其 他 参 与 者 基 本 情 况姓
话项 目 总 结一、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一)目的:强化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生产的人才、资金、技术支持,解决农村空心化对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生产的影响,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开展优质、生态、绿色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从而维持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可持续生产,满足南方丘陵地区人们对土产品的大量需求;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抓住土产品的广阔的需求这一机遇,创新土产品发展方式,为政府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二)基本思路: 1.深入南方丘陵农村,在实地考察和与农户交流的基础上,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调查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基本情况,并以农村空心化为视角,分析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一. 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现状(一)基本情况1. 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资源及其地位2.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生产状况3.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消费需求状况(二)存在的问题1.劳动力投入不足且质量较差2.生产面积减少且呈加剧趋势3.规模化水平低且存在分布差异4.承担风险大且抗风险能力较差2.调查发现,土地荒芜与农业人口空心化对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括土地抛荒和农业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的农业空心化现象导致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生产数量越来越少,农户生产的土产品用于自给而基本上没有商品率。二是,在农村劳动力离开城市到农村的过程中,其实伴随着人才、资金、技术的流失,农村出现人才短缺、资金流失、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匮乏等情况,阻碍了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土产品生产的风险。所以,文章从农村空心化的角度出发,从经济和社会心理层面,分析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现状生产的原因:1.现阶段较低的农业比较效益2.现阶段较低的机械化水平3.城乡存在二元经济结构4.规模化所需的资金、技术匮乏5.轻农的价值倾向与厌农意识3. 就如何强化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生产的人才、资金、技术支持,消除土地荒芜与农业人口空心化对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生产的影响,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开展优质、生态、绿色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提出科学对策。(一)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强化农业人才支撑1.加强对农业劳动力的引导,培养土产品专业生产人才
2.建设高等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二)推进土产品生产规模化,提高土产品生产收益1.加快农田水利道路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2.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3.研发和推广适合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三)完善财政惠农政策,营造良好的土产品发展环境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2.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3.完善农村保险体系,降低土产品生产风险性(四)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土产品发展模式1.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完善土产品质量监督体系2.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实施土产品兴村、兴县战略 3.融合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发展土产品休闲、观光农业二、作品摘要:据对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现状的调查发现,土产品不仅满足着南方丘陵地区农村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受到了广大城市消费者的喜爱,土产品有着广阔的消费前景;然而南方丘陵地区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1),即农村出现人才和资金流失、农村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匮乏、土地抛荒等情况,给土产品生产带来了重大挑战:一是,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从种养殖者到消费者过渡;同时农户生产的土产品用于自给而基本上没有商品率,增加了土产品供给的难度。二是,在农村空心化过程中,农村人才、资金、技术的流失,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土产品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土产品生产的风险。对此,本文以农村空心化视角,随机选取了湖南省、江西省8个丘陵乡村,对土产品生产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为解决土产品现状提出了科学对策。目的在于,一是,维持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可持续生产,满足南方丘陵地区人们对土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抓住土产品的广阔的需求这一机遇,创新土产品发展方式,为政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借鉴。三、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1.本课题是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土产品有着广阔的消费前景和土地荒芜与农业人口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作品所引用的资料数据是课题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通过网络、阅读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所得,具有真实可靠性。文章的观点很好结合当好全国农业发展规划、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的相关政策,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四、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一)应用价值1. 促进土地荒芜和农业人口空心化现状的解决,推进优质、生态、绿色的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满足南方丘陵地区人们对土产品的需求。2.抓住土产品的广阔的需求这一机遇,开展优质、生态、绿色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推进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品牌建设,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二)现实指导意义1.南方丘陵地区自然、地理、生物资源丰富,土产品多样而具有特色,对我国丘陵地区土产品的调查与思考,有利于南方丘陵地区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南方丘陵地区特色农业。2.解决农村土地荒芜和农业人口空心化现状,维持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可持续生产,贯彻落实了《十二五全国农业发展规划》稳定发展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3.促进土地荒芜和农业人口空心化现状的解决,强化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生产的人才、资金、技术支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举措,对解决农村留守群体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成 果 内 容摘要:据对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现状的调查发现,土产品不仅满足着南方丘陵地区农村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受到了广大城市消费者的喜爱,土产品有着广阔的消费前景;然而南方丘陵地区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1),即农村出现人才和资金流失、农村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匮乏、土地抛荒等情况,给土产品生产带来了重大挑战:一是,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从种养殖者到消费者过渡;同时农户生产的土产品用于自给而基本上没有商品率,增加了土产品供给的难度。二是,在农村空心化过程中,农村人才、资金、技术的流失,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土产品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土产品生产风险性。对此,本文以农村空心化视角,随机选取了湖南省、江西省8个丘陵乡村,对土产品生产的现状及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为解决土产品现状提出了科学的对策。目的在于,一是,维持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可持续生产,满足南方丘陵地区人们对土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抓住土产品的广阔的需求这一机遇,创新土产品发展方式,为政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借鉴。课题组随机选取了湖南省娄底市双江乡双江村、湖南省宁远县寒塘村、湖南省湘潭县四美村、湖南省永顺县新湖村、湖南省江西省会昌县大南村、江西省南昌县蒋巷立村、江西省瑞昌市乐园乡高唐村、江西省新干县曾家陂村等8个自然行政村,实地进行了调查。所调查的8个村都是丘陵山村,村里共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红薯;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烤烟等等;家庭养殖的主要土产品有鸡、鸭、猪、鱼。8个村共有8720名村民,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在家种地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外出务工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对村里的农业劳动力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从事农业劳动意愿和村里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土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及1991年至2012年土产品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共随机发放800份调查问卷,收回调查问卷 772 份,有效率为96.5%。一. 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现状(一)基本情况1. 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资源及其地位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是对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生动的描述,南方丘陵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土产品资源丰富,以种植业为例,粮、棉、油、麻、丝、茶、糖、菜、果、药、杂农作物种类多样齐全,在南方丘陵地区种植结构中,水稻、蔬菜水果、小麦、油菜、玉米依次占有重要的比重(图一)word/media/image1.emf图一十二五全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多油并举稳定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基本满足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实现糖料基本自给。南方丘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糖料、油料作物、蔬菜水果主产区,生产的土产品在我国土产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维持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土产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二)word/media/image2.emf
2. 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生产状况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生产状况呈现出两个变化,一是土产品种养数量的变化。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正经历着由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向粗放经营转变,家庭种植和饲养的土产品数量大量减少。在收回的772份调查问卷中,92%的农民认为自己生产土产品的数量不多,只有4%的农民认为自己生产的土产品数量很多,还有4%的农民在当地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他们生产的土产品的数量为零。实地调查中发现,种植业面积和养殖业数量急剧减少,以下是8个村的种植业情况和养殖业情况的数据统计表。项目年度种植业情况(亩)养殖业情况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其他耕牛(头)生猪(头)家禽(只)19912880808881618241920072000201226407776684968488400增减-240-312-132-1728-9176-63600表一二是土产品种养结构的变化。仍以土产品的种植为例,基于8个自然行政村的调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地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为了增加产量,精耕细作,在山上开荒,不仅在地里、山上大量种植粮、棉、、麻、丝、茶、菜、果、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连房前屋后也都种植。现在,除了粮、油、菜还在大量种植,麻、丝、茶、糖、果、药仅有几户人家仍在种了,在某些村里这些土产品已销声匿迹。原因在于,像棉这些土产品,一是,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二是,产量低下;三是,家庭所需不大。3.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消费需求状况 供求关系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首要因素。由于土产品生产的周期较长,供给一旦短缺或者过剩,就有可能在价格上反映出来。农产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指标。以上一年度价格为基数100,年江西省土产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22.8、115、93、108、115,五年内基本呈上升态势。总的看,土产品价格呈波动上涨态势, 土产品刚性需求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们对优质、生态、绿色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我们对100名城市消费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85%的城市消费者希望能够买到优质、生态、绿色的土产品,在这85%的消费者中,大多是一些中等和高收入者。您是否对土产品充满需求是85%不是15%表二在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大的同时,大多数农户生产的土产品用于自给而基本上没有商品率。在我们调查的农业劳动力中,77%的人生产的土产品只供自己家消费,仅有19.83%的人把自己生产的土产品大部分卖出去,尽管南方丘陵地区人们所需部分土产品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但是,也仅仅能满足人们对部分土产品的需求,对于那些南方丘陵地区特有的土产品只能由南方丘陵地区来提供,所以这加剧了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供需的不平衡。表三:农业劳动力处理土产品情况分析您如何处理自己生产的土产品处理方法只供自己家消费77%大部分卖出去19.83%小部分卖出去3.17% (二)存在的问题1.劳动力的投入不足且质量较差1.1.农业劳动力数量短缺word/media/image3.emf图三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南方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较低,土产品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南方丘陵地区劳动力数量短缺现状更为明显。图3是我们基于2省8村1996年和2012年村民总数、外出人口、常驻人口的调查结果而制作出的柱状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2012年村民总数比1996年人口数增加了,但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仍然减少了。如果按八个村大约3000常驻人口作为农村劳动力的话,那么3000人要经营着11100亩土地,平均每人3.7亩地,因此平均每人要经营好3.7亩地,这对劳动力来说是个非常大的劳动强度,在与农户的交谈中,很多农户表示在播种、收割季节劳动量过大,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想要找齐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帮忙都很困难。1.2农业劳动力质量较差南方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现象越演越烈,其中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如表四表四:随机所调查的农业劳动者老龄化程度所调查农业从业者年龄分布/岁农业劳动的人数占所调查农业劳动力者总数的比例<30506.50%31-40456.00%41-5010213.21%50-6025633.16%>6032341.13%所调查农业劳动者总计772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现象等农业人口空心化导致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生产不仅在劳动力数量上投入不足,在劳动力质量上也存在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的质量是指农业劳动力的体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如今农业生产的主体成了老人和妇女,他们在体力、科学、文化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劣势,以所调查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为例,我们所调查的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情况是:初中文化及初中文化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就占了93%,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仅仅占了7%,甚至还存在一些上了年纪的劳动力看不懂化肥、农药标识和说明的情况。尽管在农村,可以按照政府分配的指标去参加政府开办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班,但是真正去参加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没有几个。对于农业技术培训,一位老农说到:“我人都这把年纪了,还去参加什么培训,去了也听不懂”。可见南方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而南方丘陵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对农业科技的吸收理解应用能力也较差,将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阻碍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图四:二省八村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结构图word/media/image4.emf2.生产面积减少且呈加剧趋势土产品生产数量的减少与土地荒芜直接相关,除去退耕还林和国家征而不用等因素而导致荒芜的土地,南方丘陵地区还存在大量非正常因素导致的荒芜土地。南方丘陵地区2省8村的实地调查发现,8个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地抛荒现象,被抛荒的土地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属于薄地;二是交通不便,土地偏远零星,道路难走,现代机械难以到达和使用;三是,缺乏基本的灌溉排水设施,远离水源的土地。这些土地以前都被种植过农作物,如今已是荒草杂生。课题组对八个村进行了土地抛荒面积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 1996年至2012年,所调查的八个村土地抛荒面积大约520亩,并且土地抛荒面积增加的趋势还在加剧,被抛荒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多。word/media/image5.emf以上只是我们统计出抛荒的土地,在南方丘陵地区还存在隐性土地抛荒现象,如土地粗放经营,出现了只种不收和只管收不管种的情况;如土地复种指数下降,那些以前种植两季的土产品,现在大都改成了种单季,其中以水稻、大豆种植最为明显。3.规模化水平低且分布存在差异表五:土产品规模化程度与分布情况村名种养业户数种植业户数养殖业户数寒塘村303大南村413蒋巷立村312总计1028高唐村101偏远农村双江村、101四美村211新湖村000曾家陂村000总计4133.1规模化生产程度较低农业规模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解决农业农村经济的问题有效的组织形式。农业规模化程度高低判断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课题组对南方丘陵地区2省8村调查发现,南方丘陵地区规模化水平总体低下,8个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只有14户, 14户的农业生产规模程度很小。以土产品的种植为例,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20亩。3.2规模化水平分布存在差异 规模化水平分布存在不均衡。农业各部门分布不均衡,8个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只有14户, 14户的农业生产规模程度很小,并且,他们主要从事占地面积相对较少,受自然条件影响程度不大、管理方便、产出率相对较高养殖业;地区分布不平衡,郊区农村接近消费市场,道路方便,发展规模化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一些大中小型企业愿意投资郊区的农业生产,而郊区农村却恰恰相反,因此郊区农村的规模化程度明显高于偏远的农村。4.承担风险大且抗风险能力较差如2008年年初雨雪冰冻、2010年洪涝灾害、2011年春夏连旱等自然灾害都给农产品生产及供给造成极大影响。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大,天气好坏与年成直接相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生产的两种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与保护是增强土产品抗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农业抗风险能力集中体现农田设施的好坏程度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几乎每村都修建了水库和沟渠,用来确保农业生产旱涝保收。据在三省四村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农田水利和道路设施存在老化和年久失修的现状。8个村共有11个水库,有3个已经被废弃,有个5已经老化失修,渗漏严重,大部分沟渠被荒草淹没机耕道路除了连接村里的主要出口道路修建好,其他的机耕路已经老化,一遇到下雨天,就是道路泞泥,根本不能穿鞋在上面行走,只能打着赤脚。农业劳动力自身文化素质也是影响土产品抗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方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力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应对农业灾害和市场信息的变化上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够及时应对突发的农业灾害,不能及时把握市场的信息变化。个案分析;李光计,寒塘村村民,2008年在村后面的山头搞了土鸡养殖,养殖了二百只土鸡,准备在过年时节卖个还价钱。 1月3日,李例行检查土鸡的状况,发现在草丛里几十只鸡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并不知道鸡生了什么病,他按照农村普遍的做法,把痢特灵、土霉素喂了给鸡吃,本想着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第二天,他发现有更多的鸡患上同样的症状,昨天的患病的鸡大多已经死亡,本想把请医生给鸡看病的钱省了,现在看来,不得不请镇上的兽医来看看。医生告诉自己,原来鸡是患上了非典型新城疫等继发大肠杆菌引起的综合性疾病,患上这种病死亡率极高,眼看着自己养的鸡马上可以上市了,却发生这样的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严重挫伤了他养土鸡的积极性。(二)、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课题组深入农村,在实地考察和与农业劳动力交流的基础上,农村空心化角度出发,对土产品现状生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农村人口空心化和规模化实现难度是导致南方丘陵地区土产品现状产生的主要因素。(一)城乡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word/media/image6.jpeg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我国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根据李的推拉理论,城市的拉力大于推力,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流入城市。现代推拉理论认为,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城市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等条件明显优越农村,为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集中,是当前农村空心化一个重要成因。(二)轻农的价值倾向与厌农意识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在《谁来种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一文中指出,中国农业的潜在威胁在于农业的后继无人化,在于广大的农村青壮年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今年暑假,课题组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对40名外出青壮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他们对“返乡后是否愿意种地”的回答情况是:有32人表示不愿意,他们返乡后大都会选择从事非农业生产,只有6人表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他们认为返乡后如果不种地就没有其他的出路。在入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将要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学生暑假放假回家帮助家人务农活,我们对这些学生就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不愿意,一是因为种地收入低,地位又低,种地不体面又累,二是因为虽然有过务农体验,但并不具备父辈们那样的农业素养和熟练的农业技能。事实上,不想种地不仅是农村孩子意愿,也是大多数农村父母期望。一位儿子正在县中学上高考补习班的农村留守妇女告诉我们:“如果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他们会送自己的儿子上技校,或者让他跟着自己的丈夫去广东打工,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种地的。”(三)现阶段较低农业比较效益农业劳动力生产土产品一年纯收入情况分析您家生产土产品的一年纯收入是多少所占比列1000以下94%4%1%11%15000以上0N=772
缺乏农业高效益的驱动是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空心化和农村土地抛荒的根本原因。收回的772份调查问卷中,纯收入为1000元以下的农户占了所有调查的农户的94%。南方丘陵地区农户的收入很低,是因为南方丘陵地区的农户规模小、数量多,即使单产再高,土地面积小,收入也不高,再减去逐年上升的生产成本,农民难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并且,农民的收入小还不稳定,面临很大的农业风险。南方丘陵地区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易发生自然灾害,洪涝、水旱、大风、冰雪、病虫害等任意一种灾害都有可能使农民一年半载的辛苦瞬间归零,使农民血本无归。尽管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先后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免征农业税等优惠政策出台,但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作用并不明显。因为国家给农民的实惠,大都被频频上涨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所冲抵。(四)现阶段较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word/media/image7.emf从图6我们可知,南方丘陵地在播种、灌溉、植保、收获等基本农业生产环节的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课题组对方南方丘陵地区2省8村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对“家里配置了那些农业机械”的问题回答是电动打谷机,有小部分农民回答是使用电动打谷机和小型耕整机;可见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普及率低下,当问及国家现在不是有农机购置补贴吗,为什么不购买其它的农业机械时,他们的回答主要可以归结以下:一是人多地少,没有必要购买;二是,丘陵地区土地与地之间的落差大、自然条件复杂,机械化的展开难度大;因此较低的机械化较低了土产品生产效率,增加了土产品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五)规模化缺乏所需必要的生产要素在农村空心化过程中,其实伴随着人才、资金、技术的流失,农村出现人才短缺、资金流失、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匮乏等情况,导致土产品规模化生产缺乏所需必要的生产要素在我们对二省八村农业劳动力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留守劳动力表示愿意从事生产土产品规模生产,但是,面临诸多问题(表6)问题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缺乏足够的资金缺乏土产品生产方向担心动植物疫情和病虫害其他所占比例89%78%78%84%38%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足够的资金、害怕承担土产品生产风险,使得农业劳动力不敢从事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尽管村里出现了一些土产品生产专业户,但是,他们也同样面临上述的问题。三、对策探讨措施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优惠的财政政策农业知识技术培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力的金融支持合适的农业机械所占比例67%76%56%89%65%69%(一)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强化农业人才支撑返乡务工人员和“农二代”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依靠妇女、老年从事农业生产又难以维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解决农业生产后继发人的困境呢?一是要鼓励和支持那些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从事农业生产;二是未雨绸缪,必须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1.加强对农业劳动力的引导,培养土产品专业生产人才前面我们提到有些留守劳动力表示愿意从事生产土产品规模生产,但是,面对资金、技术、土产品生产方向、生产风险的制约,他们只能望洋兴叹。对此,国家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培训力度,尤其是以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者和农村女性劳动者为培养重点。发挥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农村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服务人员的作用,给予有意向发展土产品规模生产的劳动力以技术、动植物疫情及病虫害防治、土产品生产方向等指导服务,促进农业劳动力走土产品规模化生产道路。
2.建设高等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出,中国农业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而农业的现代化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作支撑,未来的农业劳动力将是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服务型人才和农村管理型人才,是能够适应南方丘陵地区机械化、产业化、生态化的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研人才6.3万人,农技推广人才56万人。这远远离与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需人才有着很大的差距。培育农业专业人才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和教育现有的农业劳动力,还要发挥农业院校专门培育农业专业人才的优势,我国共有138大学开设农学专业,这些院校每年都会向农业提供大量的农业人才。如今,与“农”相关的专业变得越来越不吃香,学农的大学生在市场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学农学毕业生待遇普遍较其他专业低。使得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农学院校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能以优惠的政策引导学生学农,让学农的毕业生有出路,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农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培养有真才实学、肯扎根乡村、肯服务农民、肯艰苦奉献农业的大学生;二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农业教育,除了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经营知识与技能外,还要进行农业性质与农业功能的教育、传统农业文化教育、农业政策以及农业法律教育,只有对农业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够真正的扎根农业,真正成为未来农业的接班人。(二)推进土产品生产规模化,提高土产品生产收益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根本措施在于农业的现代化,在于形成农业规模效应,以此弥补农业与非农业存在的巨大效益差距,而形成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发和推广适合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1.加快农田水利道路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就是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土产品的健康生产离不开运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针对南方丘陵地区土地地块小,地与地之间的落差大、自然条件复杂的现状,需要加快南方丘陵地区的机耕道路建设,使其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开展。首先,要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完善农村村路网;其次,大规模地进行土地整治,实现“田成片,地成垄,路达地头”的目标。针对南方丘陵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和落后的现状,各级乡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家水利发展规划,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修建和完善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农田水利设施险情监督体系,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排查处理;对已经严重老化和损坏的水库、农村河道、塘堰等水利设施进行修理和重建,从而增强土产品生产的抗灾害能力。2.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农业劳动力出租流转土地意愿分析图您是否愿意出租流转自己的土地愿意38.6%不愿意61.4%调研发现,主要是老年劳动力因为出于对土地的感情而不愿意出租流转自己的土地,但大多数的青壮劳动力却很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因此,要做好老年劳动力的思想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减弱老人对土地精神寄托感。同时,完善土地流转经营体制。其一,使农民流转土地之后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推进土地流转经营对象、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流转的土地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大户集中。其次,对因为自然条件差而被抛荒的土地收归集体,进行改良后再分给农户或集体统一经营。其三,贯彻十二五全国农业发展规划,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坚决防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3.研发和推广适合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提高南方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除了要有适合机械化开展的机耕道路和集中的土地,还要有适合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近年来,政府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的农机购置意愿,但是,我们看到,农民购置农机的意愿仍然不高。政府还要继续要加大对南方丘陵地区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同时加强农机售后服务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完善农业机械科研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农业机械研发的有效途径,制定以农业机械科研质量、农业机械创新和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加快对适合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的研发。研制的农业机械着重向小型化、轻便化、组合化方向发展,以此适应丘陵地区机械化的要求。(三)完善财政惠农政策,营造良好的土产品发展环境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不同的地区农村金融农贷政策不同,我们对所调研的地区的农村金融农贷政策做了调查。我们发现共同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贷款程序复杂,担保条件太多;二是贷款金额太少,满足不了农户的需求;三是农村土地和农村房屋不能进入市场流转,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贷款;为了贯彻农村金融贷款这一国家惠农政策,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农村资金需求的新变化,国家和政府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包括农信社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增加贷款金额;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优化信贷结构,开发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为有志于从事土产品生产的人才提供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2.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资金缺乏是土产品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发展土产品现代化生产除了靠国家的补助及贷款扶持和个人的资金积累,更重要的是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引进社会力量投资土产品生产,重点要建立社会资本农业投资优惠政策,扩大农业投资领域,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开辟土产品融资渠道,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活动,培育具有全国性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展会品牌来吸引社会资本。同时,要引得进,留得住,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让投资者放心地把资本投入农业。3.完善农村保险体系,降低土产品生产风险性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中央政府出台了新农村养老保险、新农村医疗保险、和即将出台的农业保险条例,在大量农村青壮流失,老人妇女小孩成了农村的主体的今天,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变得尤为重要。一是在人口老年化趋势下,既有促进了农村留守群体问题的解决,又能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二是有利于强化土产品生产保障性。正在修订和完善的新农业保险条例,将为当前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让农民更加全心地投入土产品生产。(四)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土产品发展模式1.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完善土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在农药方面,切实抓好高毒农药、高残留农药的管理,积极推行农药减量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在土产品生产监督方面,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严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全面提高土产品质量全程控制能力。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深入开展土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在土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检测点,健全市场准入工作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2.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实施土产品兴村、兴县战略 政府要开发最具地方特色的土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要,在绿色、环保、品牌、包装、精品等方面下工夫,从而培育独具特色的土产品。同时,经济搭台,文化唱戏,通过举办农博会,大力招商引资,形成“基地+公司+商标+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产业效益。在商标战略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大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力度,保护土产品品牌市场。3.融合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发展土产品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正在悄然兴起,它满足了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满足了城里人缓解城市疲劳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的收益,成为了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土产品的发展也应融合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发展土产品休闲、观光农业,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土产品生产场地、土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如开辟种养土产品生产基地,让城里人真正体验农作的乐趣,提高对土产品种养方面的认识,多些对农村生活环境的体验。五、参考文献课题成立以来,课题组在学术期刊网上和国家统计网上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有效的文献资料。[1]李维,《我国农村土地抛荒的关键因素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2]《农副产品畅销有术》,营销兵法[3]蔡秀珍.<>.农村金融研究 ]朱启臻 杨汇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月[5]洪承勇,浅析丘陵地区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管理观察,2009年3月[6]杜斌,任伟帅. <>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9期[7]<> 日 00:20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8]<> 日 08: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赵涵漠 林衍[9]农业部解读“谁来种地”问题:需从多方下功夫日 10:53
来源:中国网[10]卢甲甲、孙梦,《从源头处解读食品安全》, 商周刊[11]昌礼,《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后的农业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12]周庆行,宋长青,《农业女性化与老龄化趋势:新农村视域下的反思和解困》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年3月[13.]《土产品进军洋市场》,致富天地[14.]房岳云,梁云,《丘陵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与探索》,四川农机报,2006年第四期
经费使用情况:指 导 教 师 意 见教师姓名系
称研究方向
全文分20页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丘陵地区适合种植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