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淡忘的岁月月:我为什么极力推荐《聪明的投资者》

淡忘的岁月: 总的来说,盈利很难预测。 我现在才发觉沃尔特·施洛斯具有大智慧,他自认...
我的图书馆
淡忘的岁月: 总的来说,盈利很难预测。 我现在才发觉沃尔特·施洛斯具有大智慧,他自认...
我现在才发觉沃尔特·施洛斯具有大智慧,他自认为自己没有沃伦那样的能力,善于分析人和分析企业,能准确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所以他选择躲开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东西,那就是放弃按盈利预期选股,只按PB选择便宜货。& &&&&&&按PB选股就容易许多了,不用分析企业未来的盈利,而后者需要对企业的经营、产品有很深入的了解,他认为未来太难预判了,所以他只对目前存在的资产状况做评估,这就相对容易多了。&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也认为自己并没有很强的分析行业和公司的能力,所以按盈利选股不是我擅长的地方,我只选择按PB选股,这就容易了许多。& &&&&&&按PB选股还有三个好处:& &&&&&1、不必对生意很精通,是因为有资产保护。按盈利买入,对公司的理解就得深入得多,我们行吗?想想看,一位企业家可能一辈子都只做一种生意,对自己的生意才比较精通,但对公司的盈利预期尚且还有看不准的时候;而我们这些行业外部人士只看几个月或者几年就有能力看懂、精通一门生意,又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发展?& &&&&&2、这样选出的股票,下跌的风险小,当然上涨的潜力也就被忽略了,但我想,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我选择不亏钱的投资方式,那么我亏损的风险就比较容易控制住,牺牲一些收益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就是为什么,保守投资往往在牛市中会跑输指数,但在熊市里却不大容易发生巨额亏损。但是我知道避免亏损比赚钱更重要,原因见《为什么格雷厄姆说投资秘诀就是不亏损》一文。& &&&&&3、不用关心市场走势,即不用操心市场处于牛市还是熊市,或牛转熊还是熊转牛,因为你手里的股票会告诉你。如果你发现按下跌保护的标准越来越选不到股票了,这就说明市场已处于牛市了;反之,如果你发现按下跌保护的标准能选的股票越来越容易了,那这时候的市场是熊市必然无疑了。施洛斯父子不预测市场,而是让市场告诉他们哪些股票便宜。埃德温说,“我有一个自选股票池,我发现每次下降到不足五只股票时,股市总是在高位,要是就剩下两三只了,那就是危险的信号了。”& &&&&&简而言之,你是追求收益为主,还是控制风险为主,决定了你的投资行为。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的性格。& &&&&&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只想着不亏钱并没有想着怎么赚钱而选择按PB选股的投资回报率其实也是很吸引人的。想到沃尔特·施洛斯选择的在别人看来都是些人们看不上眼的破烂货的股票竟然有如此好的投资回报(当然这只是我自己这样认为的,许多小盘成长股拥趸者可能会不屑一顾。)我感到震撼!如果我能获得这样的投资回报,说实在的,我真的很知足了。风险低,收益又不差,这样的理财产品上哪儿去找。我有时候在想,如果中国的公募、私募和资产管理公司也有这样的能耐,我都想将资金交与他们打理好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更喜欢、更擅长的事情。& &&&&&不知道佐罗管理的那只基金是否符合这样的业绩要求?& &&&&&当然,话说回来,我发现自己其实也喜欢上投资这一行当了,赚钱倒在其次,挑战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否则你很难理解徐大为已经财务自由了,还干嘛操心做私募,我想,对投资这份事业的爱好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下面这三张表格就是沃尔特·施洛斯的投资成绩单:这样的成绩单不知道你满意否,反正我是满意极了。这里摘录沃尔特·施洛斯父子的原话:1、“净资产?”我们问道,“重要的不是盈利吗?”“盈利当然重要,”他回答到,“问题是,首先,盈利不稳定,其次,就算你把盈利预测得很准,别人给的市盈率可能会发生变化。我觉得看净资产我更踏实、更放心。”2、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喜欢买资产。资产没盈利波动得那么厉害。我们喜欢投资有大量资产的股票。3、盈利可以被操纵、合法合理地操纵。如果人们只是看盈利,他们的认识可能被扭曲。4、总的来说,盈利很难预测。5、我们买股票的这种风格,不必对生意很精通,是因为有资产保护。6、盈利的短期变化可能非常大,而资产一般变化缓慢。要是按盈利买入,对公司的理解就得深入得多。7、沃伦聪明绝顶,他不但善于分析股票,而且善于判断企业,他买入一家公司的话,公司的管理层会卖命地为他工作,我觉得他什么都不用干了。沃伦看人看得很准,看企业看得也很准。沃伦的风格很好,但我们的风格和他不一样。他可以找到五家能看懂的公司,而且几乎全是金融公司,他游刃有余,我们真的做不来,人要知道自己什么行、什么不行。8、很多人更关注公司明年比今年做得好。我们的投资方法是比较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我们的估值。我们买股票不预测它将来会怎样,我们在预测方面不是很在行。要预测公司的未来,你需要对公司了解得非常透彻,需要调研竞争对手、供应商,我们不想这么做。我们就是个小作坊,所以我们研究数字。9、在我看来,成功投资的关键是比较价值和当前的价格。许多投资管理人不用现在的价值,而是用将来的价值和当前的价格比较,我没这个能力。10、如果一家公司的有形净资产是每股15美元,即使现在不赚钱,公司资产的价值一般也不会大跌。投资者知道股价有资产的支撑,在10美元或12美元买入会比较放心。根据施洛斯的长期经验,如果公司的股价低于资产价值,大多数情况下,公司要么会恢复盈利能力,要么会被其他公司收购。无论怎样,都需要时间。他们的平均持股周期是四年左右。 &&&在等待过程中,资产价值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防止股价继续大幅下跌。他经常在股票还没到最底部就开始买入,而且喜欢在股价下跌时加仓,就算股市可能暴跌,他也能睡得很安稳,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股票已经是跌无可跌。& &&&&&&&我们不买成长,只买低估,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我们没有能力预测未来。& &&&&&&&&&&&&&&&&&&&&&&&&&&&&&&&&&&&---------这是我通过对沃尔特·施洛斯所有言论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或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如希望直接展示,可邮件联系我们(bang@aiweibang.com)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淡忘的岁月: 我们可以轻易期望获得超过大盘的投资收益么? 作者:明则远 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写给谁看的?当然是价值投资者。一般人都会这么回答。这里面其实有一点点误解。书中把投...
我的图书馆
淡忘的岁月: 我们可以轻易期望获得超过大盘的投资收益么? 作者:明则远 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写给谁看的?当然是价值投资者。一般人都会这么回答。这里面其实有一点点误解。书中把投...
作者:明则远& &&&&&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写给谁看的?当然是价值投资者。一般人都会这么回答。这里面其实有一点点误解。书中把投资者分为两类,一个是防御性投资者,一类是积极型的投资者。& &&&&&防御性投资者只要遵守一些价值基本准则,比如他书中所列的七条标准,那就不用太在意去选择超群的,有成长性的股票,这样也有望可获得与市场相持平的收益。& &&&&&&防御性投资者关键要做到:一、遵守几条简单的纪律;二、少犯错误,即在牛市中多卖,在熊市中多买。三、我怎么知道熊市和牛市?格雷厄姆用股票和债券配置5:5动态平衡来加以保证,因为,股票上涨,仓位超过50%,就需卖出部分股票降低仓位;股票下跌,仓位少于50%,这时候就需要买进部分股票,一切让数字说话,无需主观判断,这样其实就可以达到熊市多买,牛市多卖效果。严守这三点,即可获得合适的收益(与市场持平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去靠分析公司、发掘大牛股而得。格雷厄姆的论述有错么?没有,因为这点现在很容易做到,只要买入上证etf50即可。但格雷厄姆为什么要针对防御性投资者说那么多?因为他那个时候没有etf,但从他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给防御性投资者的建议:其实大致是要建立一个类似于etf50的投资组合。显然,这类投资者应该不算个严格的价值投资者,更多的是类似于一种傻瓜式的投资。听起来似乎令人不快。但仔细一想。发现这里面有大道理,这种程序式的投资方式,不就暗含了安全边际,分散投资和资金配置这些有效因素在里面么?其实,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还真需要一种大智若愚的状态,尽管表面上看来有点傻瓜。记住《道德经》里说的话:无为而无不为。& &&&&&问题是我们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么?我们都不是甘于平庸的人。决定一个人是否不平庸,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还有心态的问题。牢记苏格拉底的教诲:我自知我无知。可惜多数人往往易于忘记这句话。& &&&&&&格雷厄姆所谓的第二类投资者,即积极型投资者,这类投资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完备的专业知识,再加上一点点智慧,有望可获得超过市场的收益。不过请记住格雷厄姆的提醒:获得与市场持平的收益,比想象中简单,获得超过市场的收益比想象中要难。关键是要有一点点智慧。勤奋和知识以及专业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相信大多数有志于成为积极型的投资者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在这里,涉及企业分析和对比,什么这个指标那个指标的,还有格雷厄姆强调的安全边际等等。难点在于智慧的修得,这不应该只是在股市里就可以修得。需要良好的心态,还需要自律,还有人生的际遇的机缘巧合等等。以前我不了解,许多成名成家之人,为什么会喜欢佛学,道学之类的玩意。按常理,成名成家之人都会精于世故,纠缠于名利才对,也就是说这都是一种入世的学问,并且他们还会精于此道。怎么会对佛学这些看似出世的东西有兴趣呢?慢慢的才知道,成名成家绝不是仅仅是运气使然,这些人多具有一种常人没有的智慧,或者说有佛家上所说的慧根,如果这样,他们的成功就是一种大概率事件。既然具有智慧的种子,那么入世和出世只不过只是形式的区别而已了,因为智慧本质是不拘泥与形式的差别的。把这个道理搬到股市里面,就可以看到,一味沉溺于股市中,忘了其它,而不能超出股市来反省和总结的人,很难说会是一个智慧的投资人,或者说是格雷厄姆所谓“聪明的投资人”。这样,就很难保证可以长期获得超出大盘平均的收益,即使有,很可能也会是运气使然。当然,既具有智慧,又具有能力,还有严格的纪律,这种人就算是聪明的投资者了。& &&&&&我们可以自问一下,我们具有过人的智慧么?会比通常人更具洞察力和远见么?如果没有,就最好不要轻易的去学做聪明的投资人,到处出击。在不具备充分的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是多做多错。倒不如抱残守缺,做个被动的防守者,追求自己该得的收益,即与市场持平的收益。& &&&&&说到这里,那么格雷厄姆这本书是给谁看的?我认为,读者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打个比方,以武侠行走江湖为例。如果我们现在是防御性的投资者,那么你要从否定的角度来看本书。也就是说不要期望从本书学到屠龙绝技,打遍天下无敌手,而获得超额收益,而是要时时谨记安全守则,力图平安的行走于江湖中,获得平均收益。如果我们定位为积极型的投资者,也不要期望从本书中学到一招制敌的独孤九剑,本书给你的只是一种内功心法,内功和招数还得靠自己勤加练习,方有可能成长为一代大侠。格雷厄姆的本意既然是在于业余投资者,所以,多数人从本书得到的最大教益应该莫过于,第一步:承认自己的平凡(平庸二字有点伤自尊),牢记安全边际,先保本,再图发展;第二步:在有一定的基础后,可朝聪明的投资者方向努力。记住,这两者中间没有过渡状态,只有质的飞跃,所以不要轻易转型。& &&&&&&根据格雷厄姆的说法,我目前只能做个保守型的投资者,能力如此,时间如此,智慧如此,还不达不到做积极型投资者的标准。这叫有自知之明,或者叫做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 &&&&&一旦承认自己很普通,能力有限,那么就容易接受格雷厄姆的教诲了。实际上,要很多人承认自己普通,接受一个平庸的(与市场同步)投资结果,从心理上是很难受的。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投资理论和智慧超乎常人,所以理应取得超额收益。但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这些自视甚高的人往往,不能很好的克制欲望,自认为在通向致富的大道上,其实是不断地在做愚傻事,不但没有取得与市场同步结果,反而亏了大钱。& &&&&&回想当初宿舍四个人一起进入股市,如今只有我一人还留在这个市场。想当年他们三个是何等的雄心壮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今安在?七八年间不断求索,不断否定自我,摸索交易模式,阅览大量投资书籍,泡过很久的论坛,分析了很多图表,还有面对财务报表的无助。我还不够成功,但学了很多,不断地在成长。股票教会我控制欲望,见证人性贪婪和恐惧的一面。要知道佛教的“贪嗔痴”三毒,贪字排第一位。在股市中,对内对外都让自己切切实实的体验到这个贪欲的魔力。股市确实可以教会人很多,至少教会了我:直面内心的欲念,克制自己的欲望。我觉得股市是内心的一面镜子,当贪念发生的时候,里面显现出来的是一个丑陋的家伙,当能克制自律的时候,里面显现出来的家伙貌似还挺可爱的。一念天堂,一念魔鬼,不是么?炒股六年记& &&&&&2007年进入股市,06年和07年是疯牛时节。那个时候还在读硕士,宿舍四人,在A君的带动下,先后进入股市。那个时候,A君有朋友在证券公司,买了佛塑科技,似乎从2块多一直涨到4块多,天天晚上打开电脑就开怀大笑。在强烈的赚钱效应下,B和C君先后加入了股市。好一段时间内,三人经常在宿舍讨论股市,隔壁宿舍也有人在炒股。股票成了逐渐走入了我的生命中。我一向对新事物反应迟钝,再加上那个时候一心在准备考博的事情,虽然在外面兼职上课赚了些钱,大概约2万多,一个穷学生的全部家当,所以对他们的讨论也没有怎么在意。同学之间感情就是深厚,大家都赚钱,看着我这个穷兄弟还在喝西北风,当然于心不忍。于是,A君极力发动我加入股市,(这不是犯忌了么?呵呵)最后,我把持不住,投了7500块钱进入股市。当时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几手佛塑科技,几天后就迎来了一个涨停,一天就是500多啊,呵呵,比我上课强多了。不久就遇上了著名的5.30大跌,与有些股票连续四五个跌停比较,佛塑科技似乎是两个跌停。因为对股票什么都不懂,所以也没什么感觉。无知者无畏啊,后来还迎着跌停买武钢呢,看看,典型的逆向投资者不是?& &&&&&后来,股市慢慢就不行了,我在那段疯牛时间似乎赚了3000多。A君的消息慢慢也不灵光了,我们的集体行动也逐渐失去了纲领。A君赚了好几万,开始投入的是3万左右(我估计),后来他发动了家人都投入到股市,我估计投入的应该有几十万吧,再后来结果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记得2011年,他还打电话问我,说他想买一个技术神仙的软件,说那个软件很好,据说价格是3万左右。我当时是反对他买那个软件,为什么呢?常识所致,因为,假设一个软件就能保你赚钱,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有很多富有的傻瓜,这是不可能的。在07到08年时间内,我渐渐知道了什么叫K线,均线,KDJ,看了一两本书,但是对股票为什么会涨跌?股票的实质是什么?这是看了《证券投资学》之后再慢慢明白的。& &&&&&时间走到了08年,我在积极准备考博,但业余时间偶尔也会看看股票,也会上上网看看博客。总的来说还是个技术客,懂得了量价关系,艾略特波浪理论等等,甚至还会设计一些技术指标的简单参数等等。但总的来说,没什么进步。记得中国石油一直在跌,最高48元左右跌倒了20左右,我心里想想,这应该比较便宜了吧,抄了一下底,可是阴跌不断,一直跌倒11块多,斩仓,亏损2000左右。期间还进行了一些其他的操作,具体已经记不清楚了。反正是陆陆续续把赚的3000左右都还了,而且还亏损了约2000多。中石油这段操作十分无厘头,没理由的买入,没理由的卖出。好在仓位不重,否则更惨。之所以没有严重的亏损,在于我天生胆小,比较谨慎,不敢下重注。& &&&&&09年空仓,专心学业,没有关注股市,呵呵,错过了一波大的反弹。& &&&&&10年十月左右,学业已到尾声。规划了人生之后,感觉以后职业生涯虽然可保温饱,但还达不到大富大贵。鉴于家底薄,负担重,得想想其它途径创收。仔细分析了自身优缺点,从政?似乎不甚性格不太符合。经商?没有太多时间。好了,只有投资证券这一条了。投资证券的好处:一、时间自由,我工作有比较自由的时间;二、知识优势,本身学习能力似乎不错;三、个性优势,都说耐心、自律、赌性不重的人适合炒股。我赌性显然是不重的,从以往打牌的经历可知;自我控制能力也不错,从个人职业发展可知。所以从这几点,我认定了把证券投资当成自己的第二职业。& &&&&&10年开始,我设定了一个长远目标,初始资金3万,每年投入6000左右,用来保障退休有两份收入。在我的亲人里,多数退休之后是没有保障的,估计到老了我也不会太富有,不会有太大能力帮他们。于是,设定了这个目标。我初步设想,等我有稳定的交易系统后,再替亲友搭理空闲资金。这个目标是在对比商业保险之后作出的决定。我仔细研究了一个朋友的商业保险合同,按照商业保险的条款,我觉得自己能够做得比商业保险更好,因为我自信我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既然有了决心,就开始行动。& &&&&我的行动是首先轻仓买入,大量时间读书。读了不下于20本国内外的技术分析,秘籍之类的书。期间比较关注新浪博客“ 陶博士”的文章,里面列了很多投资书籍,顺着他的引导看了一些其它方面的书籍。技术分析书籍畅销的原因何在?在于人们的一个惰性,那就是人们不愿意思考,不愿意付出劳动。多容易啊,看看K线图,既不要动脑也不要费力,就能练就“炒股神功”,轻而易举得到大笔想象中的财富。我最在意的是均线理论,包括量价关系。我现在还十分认可量价关系的合理性。放量代表分歧扩大,缩量代表分歧缩小。价升量升,代表买方占上风。价跌量升,代表买方占上风。上升途中缩量上涨,代表大家一致看好,下跌途中缩量,代表大家一致看跌。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即便我们看准了又怎么样?一个时段的价量关系,对股票价格的决定,是事后的果,价量关系更侧重的是果,而非因。问题是大家为何看涨,为何看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都认可价量关系是短期判断标准,可是短期价格走向,对于非内部人士来说随机的。所以,即使是正确的判断价量关系,其结果并不一定增大你炒股的胜率,因为,看均线和量价关系炒股的人多是短线投资者。& &&&&&均线理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套理论不能解决我的仓位控制问题。每次参与交易是全仓?半仓?还是十分之一仓?若是全仓?一次亏1%,100次左右的交易,足以使账户爆仓。而一年内做100次交易是很容易的,看看有些散户,一天就做很多次交易,如果算上手续费,印花税,账户会死得更难看。若是十分之一仓?怎么加仓,仓位太少容易错过大行情,是上涨途中加仓还是减仓,怎么止盈?怎么止损,都是我未能解决的问题。均线理论,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短线交易,天天要看盘,而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均线理论的短线交易逻辑基础在于追涨杀跌,而这是与我的个性很不一致的。我骨子里有点反叛的个性,不喜欢赶时髦,也不喜欢人云亦云。平时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扎。显然追涨杀跌,炒热门龙头是不符合我的个性的。可能均线理论是一门屠龙绝技,可惜不适合我。以我狭小的认知范围,我没见过短线高手,所以我既不轻易相信短线高手存在,但也不否认短线高手存在。& &&&&&&基于上述原因后,我于2011年后,开始尝试做价值投资,期间我接触了格雷厄姆,聂夫,多西,巴菲特等人的著作。看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透过字里行间,我由衷的感觉的作者的客观、冷静和睿智。于是确立了价值投资作为我投资逻辑的主线,以聂夫的低市盈率方法作为我的主要方法。《聪明的投资者》读了好几遍,开始以13.45元买入招商银行,作为长线投资的第一个目标。当时淘股吧“匪仔”挺看重招商银行。我也觉得比较便宜,主要是市盈率10倍左右,peg小于1,利润增长也不错。这个股票一直持有到现在,现在看来,买入价相对有点高,但还不是太离谱。我一直很有信心,因为招商银行基本面并没有变坏,随着盈利增长,招商银行的价值越来越高,股价虽然没有变,但其安全边际越来越大。2011年总体账户微亏大约5%左右。& &&&&&紧接着我6.4元左右,买入了宝钢,当时估计宝钢价值大约9元,这个估值有点过高,具体估值标准见博客2012年版“我的投资框架体系”。我现在最多估计7元,见博客2013年版“我的投资框架体系修改版”。按照强周期行业标准,至少要在7元的估值基础上打6折,也就是4.2元以下买入是比较合理的。因而这笔买卖到现在为止浮亏50%左右,这算一个比较深刻的教训。估值标准不严格,导致买入价过高。当时为什么这样?主要是其它股票比较贵,宝钢股份相对比较便宜,二是明星经理王亚伟重仓宝钢股份。基于怕踏空的原理,所以匆匆买入。(现在想想,怕踏空是一种贪婪的表现)要是按我现在标准,以4元左右的价格买入宝钢股份,这也不算一笔好的买卖,为何?一则是有更便宜的股票,比如银行。二则是宝钢股份分红率达不到5%的标准。三则是宝钢是强周期行业,盈利不稳定,成长性欠佳,第三个标准我虽然不是很看重,但是却是价值圈内的人的共识,尽管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第二笔投资是广州友谊,这更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我买入价是20块左右,即使按照2011年低市盈率标准,买入时候的市盈率也是20倍左右。这个股票到目前为止价格9元左右,已经是腰斩了。因为人在广州,觉得广州友谊是个还不错的公司,定位于高档服装和其它一些高档消费品。其次是公司高管21元左右增持,2012年高管又增持一次,第二次增持的成本价14元左右。这是促使我买入股票的最大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广州友谊最高价为33左右,当时觉得已经跌得比较多了。实际上,股价跌的幅度会超乎你的估计,当然,涨起来的时候也会超出你的想象。可见,不严格遵守标准,怕踏空,匆忙买入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总的说来,广州友谊给我的教训是,首先,不要怕踏空,踏空至少不亏钱;其次,不要降低买入标准,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再次,没有预见到行业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比如百货行业最大的冲击是来自电商的挑战,以及香港的地区挑战。最后,股价跌起来会很凶很凶,即使是公司高管也不能预见股价跌得深度和幅度。& &&&&&第三笔投资是九阳股份,约在2012年,那个时候家电板块,市场不是怎么看好,市盈率10以下,我以价格7.5左右买入。考虑到九阳股份是豆浆机的龙头,并且是小公司,分红也不错。到现在看来,这笔投资算是比较成功的,目前价15元左右,已经在11.5元左右卖出一部分仓位,锁定利润。余下的等其高估的时候再卖出。这笔投资有点运气成分,算我的第一步成功的投资,应该算个里程碑式的投资。& &&&&&2012年股票基本上没有怎么动,年间陆续建仓鲁泰,皖通高速,大秦铁路。2013年建仓浙江医药和中国神华,从目前来看,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成败目前还不能下定论。这两年是净买入,没有卖出。这两年的账户还是微亏,到目前为止,账户总的亏损约10%,以五年算,每年亏2%。我不觉得这是失败,就当是学徒钱吧。& &&&&&&2013年后半年,我偶然间看了佐罗君的投资博客,感觉其投资理念与我的体系非常符合,其深度价值投资理念把我想表达而未能表达的东西都说出来了,特别是是仓位控制和卖出策略对我的启示很大,从佐罗君的博客中,我修改了选股标准,那就是分红率是第一位的标准。不再害怕踏空,确立股票和现金对半分的基本配置。卖出依据足利卖,高估卖,基本面彻底坏清仓三部曲,这三个启示加深了我对自己交易系统的信心,修补了我的交易系统的漏洞。& &&&&&&历经六年的投资经历,除去2009年不算,我的投资应该可以算五年了。以2011年为界,前三年基本上是懵懂阶段,连股票涨跌的原因都不怎么懂,竟敢拿钱去试验,这纯粹是赌博,幸好,谨小慎微的我下的赌注不大,这叫做小心驶得万年船。投资领域,哪怕你成功99次,只要一次大亏,足以让你一文不名。俗语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我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包含心理、纪律和技术几个层面。一、心理的东西:(1)就是抱残守缺,接受一个交易系统的缺点,不要经常换交易理念,(2)不要过分高估自己投资能力,定下过高的盈利目标,克制贪欲。二、纪律方面的东西:就是持之以恒,按交易系统行事,这样可以克制人性方面的很多缺陷,比如追涨杀跌。三、技术方面的东西:我感觉是最容易的,有很多现成的好系统,关键是心理认可它,并明白其中的道理,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的体系简要的说就是:(1)资金配置,股票和现金(债券和货币基金)5:5配置,分散持股,保持5-8个股票,这个非常重要,并有统计规律证明。(2)选股:包括分红率,市盈率,市净率和资产负债比。(3)买卖,分批买入和分批卖出,留足安全边际。& &&&&&&最后说说我最喜欢的投资书籍,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如果只说三本,那就是应该是《聪明的投资者》,《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第一本引导我确立价值投资理念,第二本引导我确立具体选股方法,第三本引导我确立一个正确的投资模式。对我影响最大的博客分别是陶博士和佐罗投资札记这两个博客,前一个博客引导我读了一些经典投资书籍,后一个博客解决我的交易系统的几个困惑。最大的投资体会是,修心,自律,再投资。谨慎再谨慎,牢记安全第一,盈利第二。我的投资策略和框架(2015年版)& &&&本文在我的投资框架体系(2013改进版)基础上修改而成,其交易心法大致是:一、保守投资。(一)低pe,低pb,低负债,高股息,是主要选股标准,即“三低一高”。(二)一般只买蓝筹、白马和龙头股。(三)一般只在最近两年的低点买股票,不追高买股票。二、分散组合。(一)任一股票仓位不超过25%;任一行业仓位不超过50%。(二)股票和债券搭配,一般不满仓,也不空仓。股票最高仓位一般不超过80%,不低于20%。(三)分批买进,分批卖出,一般是分三批。三、动态平衡。(一)不择时,不预测,依据沪深300市盈率高低决定股票仓位。(二)股票和债券之间仓位定期动态调整。(三)股票之间仓位定期动态调整。注释:一、所谓“三低一高”,具体要求是:(一)除金融行业外,一般真实负债不超过50%,比如地产行业,可剔除预售款这一项负债。(二)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PE*PB的乘积不超过22.5.(三)股息率一般要超过3%。(四)在上述情况都满足的情况下,ROE越高越好。二、“依据沪深300市盈率高低决定股票仓位”。具体要求是:(一)一年对股票仓位最多进行两次调整。(二)沪深300市盈率15倍以下只加仓不减仓,沪深300市盈率20倍以上,只减仓不加仓。(三)市盈率10倍以下,股票仓位约8成。15倍以下,约6成。20倍以上,约4成。35倍以上,约2成。三、关于本模式的几大护法。(一)纪律。任何一套模式,如果不遵守纪律都是零。(二)耐心。这个模式多数时间是无所事事的状态。耐心等待合适的标的,合适的价格。(三)自有长期资金。只有这种属性的基金,才能等得起,熬得住。(四)风险第一,收益第二。只做低风险高收益的交易,以概率取胜,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四、本模式参考的前辈、著作及其思想。(一)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股债动态平衡策略和保守投资思想。(二)范·撒普:《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交易模式期望值策略。(三)聂夫:《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低市盈率投资策略。(四)多西:《股市真规则》----基本面分析框架和原理。(五)西格尔:《投资者的未来》----长线投资思想和高股息策略。(六)伯格:《伯格谈共同基金》----指数化投资策略和原理。(七)史蒂文森:《不落俗套的成功》----组合投资、动态平衡策略。(八)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交易心理控制 。(九)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修身、做人的方法。(十)慧能:《坛经》----修心的方法。续:(一)关于风险:&1.不是回避风险,把钱存银行风险最低,但连收益一起回避了。而是控制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追求适当的收益,也就是说,与普通人相比,在风险同等的状况下,收益要比普通人高一些2.股市波动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是本金长期损失的风险,比如2007年48元买中石油的风险。还有一种风险是时间成本损失,比如买入一只股票5年以上都不涨,这是一种机会成本的损失。3.风险最大的时候在人人都乐观的时候----高风险低收益,反之,人人都悲观的时候,往往是风险比较小的时候,----低风险高收益!2015年自选股票池今年的自选股姗姗来迟,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指数较高,没有太多的合适股票,经过7-8月份的股灾,又有一些股票进入视线,但总体而言,性价比不如去年。选股主要依据还是以前的标准,即三低一高原则(低PE,低PB,低负债,高股息率)。相对于去年,剔除广州友谊、皖通高速,这两个股票最近一年涨幅最高的时候均超过3倍以上。增选海螺水泥,九牧王和中国石化。海螺水泥去年大幅增加分红比例,是入选的主要原因。其中股票名称带*号的表示业绩没有衰退,其它的股票业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谈谈高股息率股票的收益(数据实证)& &&&&&西格尔说“股息是熊市的保护伞,是牛市的加速器”。我在博文《分红是保守型投资者的首要选股标准 》中谈到,高分红是最重要的选股标准。现在用数据来印证这个推断。& &&&&第一组,三个公司A,B,C,初始股价均为10元,公司盈利没有增长,股息率均为7.5%。各用10000元本金买入后持股十年,分红再投资。其中A不涨不跌,B先跌倒5元再涨到10元,C股票稳步上涨到14.5元。十年后,结果怎么样?A股是典型的僵尸股,十年没挪动过,最终变成20408元,盈利10408元,全部来自于分红再投资。A股投资年复利约7.3%。B股最悲惨,先腰斩后逐步回升。最终变成21580元,盈利11580元,全部来自分红再投资。B股收益比A股高,原因在于股价低迷的时候,分红的钱可以购买更多的股票。B股投资年复利约7.9%。值得一提的是,B股在腰斩变成5元的时候,其本金也还有9705元,大大的减低了账户的波动,在这里,分红再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印证了西格尔教授的论断:分红是熊市的保护伞,是牛市的加速器。C股最爽,股价涨到14.5元。以十年来看,这点涨幅却是也算不上什么。最终变成24165元。其中4500元来自股价上涨,9665元来自分红再投资收益。分红投资收益少,是因为股价稳步上升,每次分红的钱购买的股票逐步减少。C股投资年复利约9.1%。第二组,把上述情况数据改动一下。还是三个公司A,B,C,初始股价均为10元,公司盈利每年增长约7%,股息率还为7.5%。其它情况一样。十年后,结果怎么样?A股最终变成28590元,盈利18590元全部来自于分红再投资。A股投资年复利约11%。&B最终变成30471元,盈利20471元全部来自分红再投资。B股投资年复利约11.7%。C股涨到14.5元。最终变成31846元。其中4500元来自股价上涨,17346元来自分红再投资收益。C股投资年复利约12.2%。第二组中,若公司盈利稳中有升,保持7%的增长,即使股价不涨,投资收益率上升也较快,三个股票的年收益率达到11%以上。C公司股价虽然上升了40%,但是比B股票收益率只多了0.5%,整体贡献不大。可见,稳健型的股票,即使股价不动,其盈利能保持低速成长,同时保持高分红率,则长期投资收益也不差,在这里达到11%。这从另一方面印证,投资收益来自:分红、公司盈利增长和股价上升。保守型投资者,可以期望获得分红和公司盈利增长的收益,即使没有获得股价上升的收益,总收益也是不错的。高分红和公司盈利增长是比较好把握的,至于股价波动是市场先生的事情,不好把握,就顺其自然吧。分红是保守型投资者的首要选股标准& &&&&佐罗君曾给出一条分红标准,大盘股7%以上,小盘股5%以上。当时觉得这个标准非常严格,符合这种标准的股票稀少,心中颇不以为然。现在看来,有比较多的股票符合这个标准或接近这个标准,比如银行股,大秦铁路,中国神华,泸州老窖等。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里曾说,如果保守的投资者只用一条标准,他建议这条标准是连续稳定的高分红。& &&高股息率的魅力何在?& &&一、高股息率通常意味着低市盈率,若股息率为5%,派息率为50%,则当前市盈率就是10。& &&二、连续稳定的股息率,表明公司的现金流没有问题。长期分红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若一个公司长期保持稳定的高分红,其财务状况应该是比较好的。财务报表可以造假,分红造不了假。& &三、若买入股票不涨也不跌,每年分红7%,则投资者只要把分红再投资,可望获得7%的复利,十年也可翻一倍。& &四、若买入股票不涨也不跌,公司盈利保持7%的增长,则投资者大致可以获得14%的年复利收益。因为投资利润主要来源于:盈利增长、分红、和估值上升三大块。其中估值上升取决于市场的偏好,也就是股价波动收益。盈利增长是公司的,分红才是属于投资者可以掌握的,俗话说揣在自己口袋了的钱才是真正的钱。& &&&&&从投资债券角度来看,低价买入高分红的稳定公司,其实就是相当于买了一个具有债券性质的股票。不过比单纯买入债券还要更好的是,它还具有一个看涨期权,一旦股票上涨,还可以获得巨额波动收益。& &&&&&对于一个保守型投资者来说,高分红和增长率那个更重要?个人看来,分红率更重要,愚以为,增长是公司的属性,股息率是投资者的属性,也就是说,即使公司盈利不增长,投资者只要把分红再投资,还是可以保持复利增长的。因为,分红后股份多了,再分红基数就多了,下一次的分红永远会比前一次的分红多,这就是分红的增长由来。成长股还是价值(烟蒂)股?& &&&&&本不认为成长和价值有什么本质区别,成长其实就是一种广义的价值,高成长股在未来最终要体现为价值。在这里,想说的是:小散在具体选股的时候,到底是首选成长股,还是低估股(烟蒂股)?& &&&&&烟蒂股有几个特征,首先,所处行业没有想象力,例如当前的钢铁,煤炭,电力等。其次,企业本身发展看到了天花板,比如大秦铁路,工商银行等。再次,当前发展可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比如盈利下降。最后,价格比较诱人(以分红、PE, PB或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等标准衡量),比如当前的中国神华等。所谓成长股不外乎是所处行业好,比如当前热捧的医药、消费、新能源等行业;企业本身成长想象力空间大,比如军工股、医疗股等;当前盈利增长强劲,有很多题材。但是成长股往往价格不怎么便宜,通常PE大于20,PB大于2.5等,这显然不符合格雷厄姆所定义的保守投资标准。& &&&&&作为一个普通小散,如何抉择?照格雷厄姆的建议,显然选择烟蒂股。在这里结合自身投资体验,理由归纳如下。(1)选择烟蒂股的第一标准:股息率要高,能超过5%最佳。这是个很重要的前提,目的是防止股票多年不涨,可从股息中得到补偿。“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林”,钱要落袋为安。(2)价值低估反映的是当前状况,成长反映的是未来的状况。股价低估基本可用当前的数据来衡量,是一种定量标准,比较容易把握。成长更多是一种定性研究,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可能比较好把握,但对信息不对称的小散来说,无疑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3)从心理预期来讲,对烟蒂股,期望通常不会很高,即使公司表现不如意,也是有心理准备的,股价一般达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反之,对成长股而言,股民的心理预期一般会比较高,一旦公司表现不如意,则有可能引起恐慌,从而股价大跌。著名的“戴维斯双杀”就是这个道理。(4)以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烟蒂股多处于壮年或老年期,可说已经功成名就,但可能会处于走下坡路的阶段;而成长股多处于青少年期,能否成功尚存诸多变数,以“二八原则”来看,能成长为卓越的企业毕竟很少,多数企业是平庸的,这个概率是成长股没法避免的。(5)即使认定了一只成长股是大黑马,小散也不一定守住,很可能中途就下马。而烟蒂股的预期盈利目标一般是明确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卖出即是。明明白白买卖,减少了犯错的可能性。(6)最后是一个心理误区,多数大牛股(成长股)是事后才得到界定,而多数小散却认为:假使回到从前,自己一定能抓住这个机会。真的就能抓住么?恐怕是一种心理错觉。这是一种典型的马后炮效应,就如K线图,反映的是“果”而不是“因”,以“果”来推导“因”并以此来指导将来的行动是荒谬的。& &&&&&成长股的魅力在于:一旦抓住了一支,其盈利是巨大的。赌性重的人往往在巨大利益面前选择铤而走险,这也是人性弱点之一。烟蒂股盈利空间一般有限,加以分散投资,盈利的确定性比较好。成长股带来的投资体验会很刺激,而烟蒂股可能就十分乏味,就如爱情,从轰轰烈烈到回归平淡是一种沉淀、成熟和升华。从概率上、可操作性来看,烟蒂股更适合小散,成长股可能更适合于专业人士。如果一个股票看起来成长性不错,并且价格相当低估,那就是绝佳投资标的。当然,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通常很少,有馅饼掉下,及时接住,没有馅饼掉的时候,还头看蓝天在那里傻傻的等就是“你”的错了。& &&&&&巴菲特十分强调寻找超级明星股,对明星股的分析十分到位;相比较而言,格雷厄姆则是强调降低风险和投资纪律。如果能学到巴菲特的绝招,可望获得比较好的收益,如果能学到格雷厄姆的绝招,可望获得等同于市场的合理收益。但是,巴菲特的招式擅长定性分析,轻巧灵动,拈花成剑,类似于令狐冲的独孤九剑,需要一点点天赋,投资者难以模仿。格雷厄姆的招式偏向定量分析,朴实厚重,一板一眼,类似于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不需要太多的天赋,投资者易于模仿。我是一个笨拙的人,路数以格雷厄姆为宗。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聪明的投资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