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机遇是创业者的机遇还是资本家的角逐

共享单车:一场用户体验的角逐_参考网
共享单车:一场用户体验的角逐
李洁明敢問2016年什么互联网项目最火?毋庸置疑,肯定是共享单车了。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出行恰恰是高频应用,备受资本的青睐与角逐。目前,“四个轮子”的已经被滴滴形成寡头垄断,而“两个轮子”的残酷竞争才刚刚开始。共享单车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走路有点远,打车不划算。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短距离出行、绿色出行的需要,特别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京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于共享单车能火多久,其盈利模式如何,我们不做探讨。今天,我只想谈一谈共享单车的用户体验。我们知道,在很多城市,政府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但效果并不理想。租用流程繁琐、停放不灵活、租还网点少等实际问题导致城市自行车便民工程处于不温不火甚至烂尾的尴尬境地。而共享单车更为开放,其使用简单、停放灵活、车辆高密度等特性恰恰弥补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不足,所以,一经投放市场便大受用户的欢迎和追捧。因此,用户体验是推动O2O单车发展的重要力量。红方:摩拜单车自带GPS,方便用户定位共享单车的风潮呼啸而来,离不开摩拜单车的闪电奇袭,橙色的时尚外观一夜之间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刷爆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下载app,手机验证、充值299元押金、实名认证,完成注册后进入搜索页面即可使用了。摩拜单车车身自带GPS模块、芯片,能够显示你所定位区域的附近车辆。作为用户,最关心的是附近有没有车,好不好找到。想用车时,附近没车很痛苦,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面临车辆往往不够、流转速度慢等问题。同时,找车也是一个麻烦事,定位不准、车找不到、找到后发现被预约或扫码不成功等情况时有发生。摩拜单车自带高科技设备,方便了用户找寻车辆。但车与APP的交互问题、设备失灵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比较而言,ofo单车就稍显麻烦了,车身不带定位装置,相当于车是死的,只有你看到了才能骑。由于ofo单车发端于校园,使用场景比较集中,用户用车相对文明,不像摩拜单车要通过技术手段规避形形色色的问题。随着ofo单车由校园向城市拓展,其物联网技术也必须跟上。黄方:ofo的骑行体验更胜一筹ofo是最早进入共享单车领域的公司,自2014年末诞生起就受到滴滴、经纬、顺为等资本追捧,业务逐渐由校园拓展到城市。其创始人是北大自行车协会会员,最初定位于“校园交通代步”,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校园交通代步解决方案提供商。在骑行体验上,ofo要优于摩拜,尽管运营的小黄车是极其普通的单车,但链式骑行要比摩拜(第一代)无链靠轴传动来得轻松。摩拜的创新精神可圈可点,但是,摩拜小红车的无链轴动、实心轮胎、摩擦发电装置使得骑行起来特别费劲,无怪乎有姑娘说“骑一圈下来感觉腿都粗了”。好多人一开始会被摩拜小红车的时尚外形和科技元素所吸引,但是体验后发现骑行难度大,让一些人转向选择ofo小黄车。可喜的是,最近摩拜推出了Lite 轻骑版,弥补第一代经典版车体过重、骑行费力上的问题。蓝方:小鸣单车分时租赁,大打价格战共享单车的创业门槛并不高,这边摩拜、ofo刚登上舞台,那边已跳上来了一堆新选手。作为后入局者,小鸣单车明显参考并规避了摩拜与ofo运营中的缺陷,比如:1.具有蓝牙功能,在二维码破坏时也能解锁;2.在APP上预约单车,预约后单车将会被保留15分钟且不收取费用;3.锁车时,需要打开APP点击结束用车后才能上锁,办完事需要继续用车的用户还可以不点击结束就把车锁上,进而继续使用小鸣单车。小鸣单车在一些小的服务细节上的升级的确很贴心。不只是如此,为了快速突围,小鸣单车在价格上形成区隔,采用分时租赁模式,居然打出了半小时0.1元起的口号。小鸣单车已经少量登录北京、广州。优拜、骑呗等后进入者暂无大的动作。踩着前人的脚步,采用“低成本+高产量+低价”的模式,小鸣单车极有可能快速完成扩张。届时,三国杀的局面将要上演,究竟谁能够成为霸主,让我们拭目以待。谁能决定共享单车的未来?风尚的流行源自好玩,共享单车的出现重新定义了自行车,让低碳出行成为了一种风尚。和滴滴、易到等打车软件不同,共享单车不是对自行车现有存量的盘活、利用,而是增加生产、扩大规模。因此,我们说,共享单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本质上还是租赁。在出行领域,滴滴凭借良好的用户体验、强大的资本支撑从而独占江山,同样,对共享单车而言也是如此,多方比拼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谁合并了谁,当单车数量与用户使用频次发生饱和时,如果再生产,很可能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除了资本的支持之外,用户体验在决定谁能笑到最后中起着关键作用,毕竟赢得用户,才可能赢得未来。
销售与管理
销售与管理的其它文章短短两年,涌入40多家企业,ofo和摩拜两家企业估值超过100亿元,超过2000万共享单车遍布全国大街小巷,共享单车的市场近乎疯狂。面对残酷的竞争,悟空单车、3vbike等单车企业相继宣布倒闭。即使这样,仍然有小鸣单车、骑呗单车、小蓝单车、优拜单车、哈罗单车等不断的后来者跃跃欲试。共享单车这一块大蛋糕看着“美味可口”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那么就要看谁能够在顶住压力杀出一条血路了。
共享单车的“第一”之争,卷入两位大佬,一地鸡毛。与网约车的情况类似,在两大巨头——摩拜单车、ofo一路高歌猛进的身影背后,第一批投机创业者悄然退场。共享单车的模式,实际与出租自行车并无两样,看上去很美,但门槛太低,在资本强力介入之后,逐渐暴露出残酷、惨烈的一面,必将尸横遍野。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式共享,造就了摩拜、ofo的辉煌,也留下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单车坟场。
Uber + Airbnb,开启了共享经济的热潮。在中国,早已进入万物皆可“共享”的共享时代。今年6月,摩拜对外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创业共享单车诞生以来的单笔融资最高纪录。世界级的出租单车公司,正在横空出世。那么到底为何摩拜、ofo可以在这场角逐之中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而一些小型共享单车公司只有死路一条?
展开剩余83%
准入门槛低、成本高、周期长
在共享单车的初期阶段,忽如一夜东风,满城尽是单车,甚至有人惊呼,用来区分车身的颜色,早已不够。而在行业双寡头——摩拜PK ofo隐现之际,共享单车已成资本的狂欢,不再是投机创业者的乐园。在分别运营5个月、4个月之后,悟空单车、3Vbike先后退出运营。第一批共享单车,开始退场。
共享单车的门槛不高,规模,以及支撑规模的资本是唯一的竞争壁垒。跟网约车市场曾经出现的境况一样,烧钱,成为摩拜、ofo两大巨头不约而同的竞争策略,烧不起钱,就只能退出。一度火爆的共享单车,进入清场期。
一台单车 + 一把锁300元,骑一次一元,骑行300次,即可收回成本。骑行收入之外,有车身广告的收入、APP的广告收入,在用户数积累到一定量级之后,还可能有为其他平台引流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用户付出的押金沉淀在平台,可以带来投资、理财的收入。你所做的,就是用一个APP把单车连接起来,出租单车的生意,就变成了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的模式,人人能懂,看上去门槛不高,显得很美。
但是在中国的共享经济并不是如你所想那样美好,悟空单车聚焦重庆,从年初开始分两批投放市场,总共投放了1000辆单车,耗资800万。很快,车辆不断丢失、运营成本过高、智能锁问题,烧光了公司的资源,在供应链难题无法解决,融资迟迟无法实现、单车多数失踪之后,创始人雷厚义选择退出:“这些单车,就当做公益了。”在请退1.5万名用户的押金之后,雷厚义陷入沉思——在共享单车热火朝天之际,悟空单车为何失败?
3Vbike由北京华尧迪科技运营,避开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聚焦在三、四线市场,在保定、廊坊、秦皇岛、莆田四个城市投放运营。在遭遇融资困难之后,创始人巫盛华自掏腰包六七十万,订造1000辆单车投放运营。在宣布倒闭前,3Vbike用户注册量最高1.1万人,平台日订单最高500单。然而,3Vbike依赖并不精准的微信定位,精确度有限,投放出去的1000辆单车,多数被盗,或被用户骑行至偏僻的角落......巫盛华说,不再看好共享单车,主要是损耗严重,即使几千辆、几万辆单车,损耗殆尽也只是时间问题。
损耗严重,是一众共享单车过不去的坎。损耗,也是共享单车最大的成本。据小鸣单车创始人邓永豪透露,共享单车的两大成本,一是损耗一是运营,有些共享单车的损耗甚至高达30 -50%。有人说,共享单车,正是在拷问国人的道德底线。
2、中国式共享单车,实为“租”车
与Uber利用闲置的汽车、出租车资源、Airbnb利用闲置的居住空间不同,中国的共享单车一开始便是一个出租单车的模式,名为共享,实为租车。企业需要承担庞大的采购费用,才能达成规模效应,cover掉巨大的损耗成本、运营成本,实现盈利。因此,共享单车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撑,一开始便是一场资本的狂欢。在摩拜、ofo两大巨头一路高歌猛进的形象之后,是投机创业者疲乏的身影。融不到资,用户规模不上层次,对巨头构不成威胁,终归是死路一条。
共享单车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违规占道、乱停乱放,未成年人骑行,以及接二连三遭到人为破坏。在一些小区,早已张贴出禁止共享单车入内的告示。共享单车泛滥成灾,逐渐成为公害。监管之手,也逐渐伸向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针对乱停乱放的问题,南京交通运输局已着手起草地方法规,酝酿对共享单车实行实名制,并打算将多次违规违约的使用者拉入黑名单。
共享单车,单靠租金,难以为继,不少投资人看重的是押金带来的现金流。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摩拜、ofo的用户数早已突破千万。按照两者299元、99元的押金计算,摩拜、ofo平台沉淀的押金分别高达29.9亿、9.9亿。最近,不省高成本压力的ofo又将押金提升至199元。而现有的法律规定,对押金的使用模式,并无明确规定。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实际看重的是巨额押金利息收入,甚至投资收入。押金,在灰色地带,隐含着不断累积的风险。金融监管机构的介入,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竞争如此残酷,只能看着两家独大吗?其他进入者能有机会赢吗?小鸣单车、小蓝单车、Hellobike、优拜5家企业则认为,尽管竞争激烈,但并非没有机会。
第一,中国那么大,OFO和摩拜不可能有能力全部占领,那从三四线城市做起,从其他特殊区域做起,来个农村包围城市。譬如去年9月份成立的Hellobike一直在二三线城市耕耘,在北上广深未做投放,目前已经拿到了100个城市,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投放量是第一。Hellobike被用户称为小白单车,它们在智能停车、智能调度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出行数据也开放给政府,因此比较受政府的支持。
第二,强调差异化需求,打造极致的体验。这以小蓝单车、小鸣单车为代表。小蓝单车脱胎于智能自行车品牌野兽骑行,此次论坛上小蓝单车的CSO陈怀元称,他们更加注重产品体验,从坐垫到把手精细化设计更符合人体设计,做“好骑的自行车”,甚至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可以变速的共享单车。
第三种注重维护与政府的关系,除了Hellobike,还有小鸣单车和优拜单车。小鸣单车CEO陈宇莹认为,共享单车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目前政府尚未进行过多干预和管理,发生了乱停乱放、违规骑行等现象,在未来将成为共享单车的发展瓶颈。因此,小鸣单车把重点放在秩序化,通过布局电子围栏以及虚拟停车技术等专利,划定停车范围和骑行范围,同时和政府进行合作,在重点区域划定电子围栏。优拜单车则将自己定位于“公共自行车的补充”,例如和上海政府合作,使得优拜单车的APP在调动自家单车之外,用户还可以扫码骑行公共自行车。
随骑随行的共享单车,是中国式创新,同样面临中国式问题,当然也面临着中国式的监管。网约车从甚嚣尘上、群雄并起,到烧钱游戏、并购大战,最终监管严厉、巨头独大,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争斗。如今,看上去很美的共享单车,也开始暴露残酷、惨烈的一面。
Contact us
南京耐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上海)是一家拥有九年互联网品牌营销实战经验的互联网整合网络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商。江苏省第一家网络整合营销全案服务商,团队专业从事互联网营销管理咨询近九年,拥有丰富的国内外大型品牌互联网传播经验。耐诺专注于为企业量身定制搜索引擎营销解决方案、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社会化媒体营销解决方案、精准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整合网络营销全案解决方案、网络平台搭建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等。
咨询热线:025-
qq: 微信:
官方网站:http://www.nainuo.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共享单车出海是机遇还是暗礁?_百度知道
共享单车出海是机遇还是暗礁?
我有更好的答案
据报道6月底,摩拜将登陆英国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两座城市,预计先投入 1000 辆自行车。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不知道摩拜单车这次海外投放,能被欧洲人认可,我们拭目以待。在未来几个月内,摩拜还计划在欧洲覆盖 100 座城市。这是摩拜自 3 月 21 日,进入新加坡之后,选择的第二个海外市场。摩拜最大的竞争对手 ofo 也试图在国外市场圈的一席之地。但是,在媒体的一片叫喝声中,我们应该「冷眼相待」,其实进军海外市场似乎并没有媒体「浮夸」的那么简单。摩拜与 ofo 自诞生起,双方自行车设计与扩张路线就不太相同。摩拜在中国落地的第一个城市是上海,ofo 则是北京的校园市场。在海外的扩张上,双方的进攻路线也有所差异。2016 年 4 月 22 号,摩拜单车在上海运营,标志着摩拜单车正式诞生。在一年多一些的时间中,据了解,目前摩拜在国内服务 83 个城市,运营超 450 万量单车,每天提供超过 2000 万次出行服务。共享单车致力于解决 1-5 公里的短期出行,在中国人口密度较大、通勤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无疑能够很好解决短期出行难题。但是,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是否也存在这种出行问题?或者存在出行问题,是否会选择自行车来解决?中国法律的现状是还不健全,只是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才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在国外,这点可能也存在很大差异。以美国为例,据了解,美国法律规定夜晚自行车行驶要开车灯、使用者要戴安全帽等,所以中国共享单车因此也必须改变自行车的设计。而欧洲一些国家则要求,企业需要先申请牌照之后才能投放车辆。由于国内的共享单车竞争越来越激烈,摩拜率先开拓海外市场,不管机遇还是暗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最后希望中国的共享单车能在海外闯出一片天地。
采纳率:97%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国际资本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