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自我总结600以上 高二会考文科生考理科,这次考试考差了,与距离更远了

600+考上重点高中,当班主任的妈妈说:他不是聪明勤奋娃,只是用对了方法!(建议每位家长都看看)_突袭教育_突袭网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李平字体:
本文来自于读者投稿。作者是一位初中老师,孩子在2017年中考中以600+的成绩考取当地的重点高中。回首孩子的初中三年,加上多年教学经验、观察反思,写成此文。对初中阶段几个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说是干货满满、看者受益。
由于本市小升初不需要择校,我们顺利上了本市传说中最好的初中(非寄宿制)。小学阶段我们没有上过语数英补习班,也没有足够重视才艺学习。到了这所群英荟萃的初中,看到了很多的别人家的孩子,有的钢琴八级,有的画画超棒,有的书法一流,有的新概念已经学了两遍了,这让我们如何招架。因为小时候瘦弱,我们学过一暑假武术,学过两暑假乒乓球,断断续续学过一年电子琴,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这些都拿不出手。
更可怕的是,初中阶段学生们的学习竞争激烈,课下补习班铺天盖地,家长更是舍得在提高孩子成绩上花钱。我对让儿子参加补习班始终态度不是很积极,一个原因是我的轻敌偏见,认为区区初中知识如此简单,如果花这么多的精力时间才能学会,那智商也太低了。
现在看来是我忽略了数学帝葛军们的存在。另一个原因是我不好意思承认,那就是不舍得花钱,现在想来真是有些惭愧,民国时期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小时候不也是家人不惜重金聘请最好的教师教授她琴棋书画才有她日后的传奇么。
儿子可不是那种用功的勤奋娃,玩是他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学阶段,我常常为他的贪玩痛心疾首,却又没有办法把他拎到书桌前。他常常“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一出去跟小伙伴玩很久才回家。
八年级结束后的暑假期间,他可以草草写点作业,下午三点出去,晚上八点甚至九点回家,出去玩上五个小时之多。即使在九年级上半学期还会放学后直接去同学家玩,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到家,我们提心吊胆地守在小区门口,很远看到了他电车的灯光,才放下心来。
知识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初中相比于小学,知识点增多,已经不像小学课堂,一种类型的题会在好几节里重复讲好几遍,初中阶段科目多课时少,上补习班就起到了多学几遍提高知识纯熟度的作用,教师对于重难点多次强调,相当于学生的熟读深思。
有些偏重拔尖的补习班注重拓展新题型、难题型,这对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有些作用。某学生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几个单科补习班光荣榜上,正说明了学生们补习的惨烈,这个学生的成绩并非一个补习班的功劳。
现在看来上个“别人家的孩子”扎堆的补习班应该是明智的选择,在精英的光芒照耀下,他肯定也会动脑筋想怎么才能让自己发光的。对于他这种资质不算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孩子,参加个高水平的补习班,被绑架着学习类似于强制他自律。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始终徘徊在阶段一百多名。我很生气,责怪他考得差,吓唬他如果期末考不到七百分(总分八百二十分),九年级就把他送到市里的寄宿制学校里。他虽然知道我在吓他,但也开始拼,认真背书,政治(八年级不开卷)太难背了,我就软硬兼施,背多少奖励多少钱,哈哈,他喜欢花钱,总算啃下来难背的整治了。其他科目都认真对待,还好,期末考了七百二十一分,骄傲地进入班级前三,阶段四十,结束了八年级。
是否上补习班,我个人认为应区别对待,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合理设计规划。有的孩子本人非常勤奋、学习自觉积极主动性高,课下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己也不愿意参加补习班,这样的孩子完全不必补习。有几个同事朋友的孩子没参加任何补习班,成绩还是能在年级领先。这样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怎么规划时间、怎么进行预习、怎么科学对待复习、错题、考试,都自己有一套了,在后续的高中学习中,会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日臻完善,从而保持优势继续领先。
我始终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够遵循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习,如果全部依赖补习、盲目补习,那就深陷误区了。儿子的同学有的在临近中考时又盲目报什么语文班,交费一万多,中考后分数也不理想;还有的听信补习班忽悠,高价参加省会专家开办的押题密训班,考完后才知道那不过是利用考生和家长焦虑赚钱;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热衷补习班搞的竞赛题、压轴题,在中招数学考试中做对压轴题,失利最简单的十六题;还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给孩子全科一对一辅导,导致学生不会主动学习,不再主动思考,甚至课堂学习产生障碍,高中时就节节败退了。
在学校课堂上认真听课完成后,适当补习,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遇到薄弱处,以书为师,站在书的肩膀上,学会系统地研读教辅资料,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才能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业。
九年级儿子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充满曲折。
暑假里他弱弱地要求参加补习班,说班里的成绩比他好的学生都参加补习班了,我以天气炎热跑得这么远可以在家看校讯通网络课程为由拒绝了,他也没有说什么,看起来只是有些不情愿。暑假里别人热火朝天地补习,管不住自己的他只是偶尔学学,看课程时掺杂着玩网络游戏,其余时间就是玩玩玩。
九年级开学后一周,学校组织考试选拔阶段前一百名培优,暑假没怎么学忘了很多,果然落选学校培优班,他对我们隐瞒了这一消息。然后,月考又失利,他终于委屈地在我们面前哭起来了,说我们不让他上补习班,别人都学一遍了,连整天玩手机的同学都比他考得好,都比他反应快,做题别人都比他快,他很吃力。
此刻我才真切感受到九年级的压力,哪有什么智商超群,不过都是负重前行。于是我们慎重选择,报了物理补习班,他班主任开的英语补习班。物理班还好,班上有很多年级精英,看到别人反应机敏,他自叹自己太渣,在补习班听课时很上心,每周四小时的物理补习,学物理渐渐不再吃力了。英语还是不行,春节后就不再上他班主任的补习班了,寒假期间,我只好拿出我的英语功底给他讲语法,要求他背英语作文,他又写了一些模拟题,英语总算能应付了。
事实证明,静下心来,以书为师,遵循记忆规律,看着五三英语语法全解,背了忘、忘了再背螺旋上升着是完全可以进步的,但是儿子知易行难啊,他只相信别人是从七年级以来上补习班学会语法的。他还是固执地不相信滴水穿石、日积月累的巨大力量,说到底我认为他还是自我管理能力差。
九年级下学期开始后(春节后),一周新课全部结束,开启周周考模式。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厉害,第一次模拟总分五百四十多,没有加实验和体育分,这相当厉害了。而儿子第一次只考了四百多分,比之别人的敏而好学,我们只能算行走在在追赶“别人家孩子”的路上。
下半学期,他就在别人高分的压迫下一路跌跌撞撞地追赶。体育加试、实验加试都紧跟着到来,时间显得无比珍贵,跑步每天都要练,跳绳每天都要练,还要应对每周模拟考试,每周都要面对自己的分数和名次,我们真是抓狂啊,焦虑啊。九年级下学期,每天学到晚上十一点是新常态。这次历史政治没考好,请假在家自学政治历史两天;下次数学类比探究总摸不着头脑,请假在家自己研究类比探究;再下次英语又失利了,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孩子请假问题上,我比较看得开,觉得新课全部结束了,课堂上无非是讲卷子,在家是做卷子不会的看答案,照样能提高,比之学校课程安排,在家自学更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我工作不忙,大部分时间可以在家为他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所以九年级下学期,我们请不少假。一次次模拟来了去、去了来,他的成绩缓缓上升,接近中考时就徘徊在五百分左右。
在临近中考时,儿子说班里的同学心态都很浮躁,玩手机的特别多,好歹我们没有给他买智能手机,他还不太依赖手机,不过他看到别人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自己也想玩。不过回到家中,他还是能关起房门,学到十一点。偶尔看看好莱坞大片我们也没有制止,对他在外面买美食的花费也不吝啬,我们不提倡乱花钱,但对孩子基本的合理的衣食消费是不苛刻的。
后来儿子听到某些同学已经被外国语、省实验掐尖提前录取的消息,大为生气,责怪我们不舍得对他智力投资,我们面带愧色、无言以对,他就带着埋怨加嫉妒的小情绪冲刺中考。
儿子在冲刺阶段买了黑白卷、必杀技、押题卷,据说某卷往年押中二百分。这个我心里清楚,这些都是营销策略,不可信,但是熟能生巧,多做高质量的卷子有益无害。
作息上我们有午睡的习惯,中午必须睡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从没早起过,困得起不来,晚上会学到十一点多。
也许孩子晚熟,我们没有经历早恋这类事情。
考试期间他情绪还算稳定,没有很紧张也没有很懈怠,实力正常发挥出来。比之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不算优秀,但是孩子能在困境逆流中勇于拼搏,令我们感到欣慰。
曾经读过这样的话,“每个孩子都被比作一颗种子,有的是花的种子,他们早早地开花惊艳世界,有的却是树的种子,他要在地下深深扎根,你只需静静守候,为他施肥浇水,直到他长成参天大树。”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正行走在追赶“别人家孩子”路上的努力的孩子!
本文来自学习哥投稿平台。本公众号约稿通道开通,我有平台,等你的好文章!所需文章参见本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内容和风格。
大致可分以下三类(有其他类型的稿件也欢迎)
与初中生相处的故事,有完整的情节,有鲜明的矛盾冲突,侧重故事性、可读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的想法和感悟,写你所想,有感而发,侧重启发性。
关于努力学习的意义的探讨,关于人生选择、价值观的理解。有新颖的观点和角度最佳。
投稿邮箱:
1.仅接受原创首发稿件投稿(意思是文章就是你写的,而且还没有在任何地方发表过的热乎的、新鲜的文章),不接受文章推荐,不接受代替别人投稿,必须是作者本人。
2.邮件标题请注明“首发投稿”,文章请以word附件形式发送,邮件正文请写明作者姓名、作者简介、个人微信号及手机号码。
3.稿件一旦录用,发表时【初中生学习】公众号有对稿件标题、内容进行修改或者删减的权利(会提前和作者沟通好)。一经采用,稿酬优厚。
4.【初中生学习】公众号会为所有首发作品添加原创标。
*投稿即默认同意以上条款,如有疑问可加学习哥微信沟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ff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FF63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初一学期总结,600字以上!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所剩下的中学生活随着一次又一次的 考试逐渐变短,这次考试比上次有些 步,我认真分析了原因:1、在考试前我并没有深入复习,只不过是看了看书.2、临阵磨枪,突击,平时不善于积累.3、复习没有重点.主要拉分的是 .其实,一直是我这五科中最不理 想的科目,我对此也非常的着急,所以我在今后的学习中 会更加重视 学习.一直是我的强项,可这次发挥的也不是很令自己满意 ,但也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是 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总认为 没什么 ,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应付,但是事实与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经过这次考试,我也明白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 在不断的增多,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所以,既是自己 的强项,就更不能落下,就更应该跟着老师好好的学.说到 ,我认为我 比以前认真了,但解题的技巧掌握的还不是很好,以后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在化 学的学习上,和数学有一些相同,都是解题方法.在语文方面,我还应该加强阅 读训练,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努力,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 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时光,为 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好的成绩是靠良好的学习方法.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但良好的学习方法绝对离不开预习、认真听课和课后复习.然而在这三点中,我认为听讲是最重要的,或许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只有听讲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真听老师的讲课,甚至比做10道练习题还要好.预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书,对于语文,应该画一些重点字词、概念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数学则要着重地看例题和定理、概念.看完书以后,可以试着做一下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帮助你知道你是否已经基本了解了这些新知识.英语只要了解基本的句型构成,再多背几个单词就可以了.人长得越大,记忆力就越是递减.因此,常常复习很重要.不过不必天天复习,毕竟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你可以把学的知识积累下来,利用周末的时间复习.每周都是这样,一个月后,来一次总的复习,把前四周的内容再巩固一下.如果一个月后你记住了这些新知识,那么,以后,只要你有空的时候再看看,就一定可以牢牢记住了.除了这三点,还有三个“必须”.1.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只有地基打牢固了,高楼大厦才不会倾斜;只有走稳了,才会轻松地跑.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不要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更不能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比如学习数学时,我就先做那些基础题,熟练的掌握公式,之后再去做那些比较难的题.这样,你就能打好基础,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2.学习必须勤于思考.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死记硬背.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学英语,一个句子可以用多种方法去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使你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3.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只要做到了这些,再加上一些你认为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们一起努力吧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大二上学期总结 - 简书
大二上学期总结
图片来自tumblr.jpg
比起年终总结,你是不是更愿意写一份新年计划呢?——写总结多累啊,得复盘,又反刍,而新年计划,沿用前年的就好了嘛!所以有人说:
人类一制定新年计划,上帝就发笑。
但我乐于总结反思,或者说,总结这个习惯给了我很大帮助。和同龄人相比,我很少有迷茫期,很可能和这个习惯有关。写完大一上学期的总结后,我确定了转专业意愿,开始坚持大量阅读和每天100俯卧撑计划;写完大一下学期总结后,我头脑中大概建立了自我成长的框架,知识管理、目标管理、社会交往、身心健康,有了努力的方向,进步就有希望。
这是我大学的第三份学期总结,之后还有五份——这些总结和反思,是功不唐捐的最好佐证。
大二下学期从八月十号开始(因转专业事宜,提前到校),一月二十三号离校,共计197(21+30+31+30+31+31+23)天。本学期我经历了转专业、参与筹办真人图书馆活动、准备四级考试等活动,在职业规划、沟通交流、成长式阅读、自学方法、心态调节等方面有一定思考成果。所以说,大二上学期是我上大学以来重建自我最关键的一个时期。虽说是总结,但不会写得太琐碎,尽量提炼出一些干货。
大致按以下顺序进行总结:
0、转专业学习与成绩
2、社会交往
3、时间管理
4、知识管理
5、身心健康
6、日记总结
7、职业规划
0、转专业与专业学习
前期的坎坷就一笔略过吧,只能说赶上了转专业的末班车——此间心情,能懂我的大概只有靖延了。
不夸张地说,转专业到应用心理学,于我而言是一次重生,是大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直接影响了我的阅读领域、业余爱好、知识获取方式、社交方式甚至人格追求。在这个模块,只讲一点转专业对阅读的影响,剩余要点则分配到其他模块。
阅读:大一的两份已读书单里,还有不少虚构类的书,武侠、科幻、职场小说、现代文学等等,但转专业以后,关注的更多是心理学专业类图书,也获益匪浅,比如,进化心理学刷新了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又比如,和朋友聊天时也会有意无意地用些心理咨询里的小技巧——很多心理学知识的获取是不可逆的,一旦获得,它们就会先改变你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你的行为。 同时,有意改变了大一时粗糙的阅读方式,重读了四五本爱不释手的书,各两遍。说来也很有趣,重读旧书有时能比初读新书获取更多的愉悦感和更大的信息量。
专业学习:心理学被划分在理科,甚至听说北大心理系只招理科生,这一点很可能是考虑到微积分、生理解剖、认知神经科学、概率论这些课程对文科生来说难度不小——至少对我来说难度不小。别的课程倒中规中矩:人格心理学实操性最强,学完就能拿来分析室友性格;心理学史枯燥无味,但好在老师有趣,分享了不少心理咨询的案例,还赠书一本,是北医许又新教授心理咨询技巧的一个小集子;发展心理学最大的槽点是教材。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发觉了自己一个致命的缺点,心智偷懒:很吊诡的一个现象,我愿意在复习时投入很多时间,却一直在做简单重复的工作,不动脑不思考,不给自己制定更高难度的挑战。我很勤快,同时又懒到极致。这个问题在其他领域也有体现,比如学吉他时,又比如阅读时,在舒适区洋洋自得,止步不前,因此错过了成长的机会。知道问题的存在,才能去解决它,这会是我下个学期重点突破的项目之一。 (修改总结前恰好看了一本德韦克的《看见成长的自己》,原来这种病学名叫僵固性思维……)
大二上学期共读书63本,虚构类18本(含电影原著、政治寓言等),自我管理21本(含读书方法、积极心理学等),传记类3本,文学类8本(含诗歌),心理学专业书13本。
总结本学期阅读之前,我想就阅读这个话题做一点抽象性思考,下文的其他模块也会尽量遵循这个框架,我认为,只有把概念的定义想清楚了,我们才能更清晰地思考和总结;只有把方法论想清楚了,我们才能更严格地执行。所以你看,不管是总结还是执行的过程,“想”是多么重要。在写这份总结的过程中,我发现,思考必须先于书写,同时,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暗时间》中有一篇长文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可参考。
1、定义:阅读之所以被社会推崇(被媒体炒作),是因为书籍承载了人类文明的大多数知识、经验、智慧,所以现代人类可以通过阅读和教育获得空前丰厚的知识经验。阅读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现阶段的目的是完成自我通识教育。
2、局限:阅读,一方面是时间局限,多次知识爆炸之后,人类的知识总量到达了一个可怖的状态,这意味着就人的一生而言,对知识和书籍的选择成本也高得可怕,另一方面是执行局限,即阳明心学里经典的“知行合一”问题。
1、内化。这是发展心理学上的观点,学习和教育起作用的方式都是内化,阅读作为学习的重要途径自然也不例外。内化的方式则很多,如结合具体事例、主题联想、背诵、反复阅读。
2、用。 我一直主张阅读是可以有功利性的,阅读是可以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这和使用搜索引擎的本质是一样的,不过书本给你的知识更为系统全面。下个学期,我对自己阅读方面的一个要求是,看完一本书一定要思索能运用
在什么地方——只有内化了你才能如意地运用,而运用又可以反过来帮助你更好地内化知识。
电影原著:这部分很有意思,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一天》、《阿甘正传》和《阿甘后传》。在体裁方面,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一直饱受诟病,甚至有人盖棺定论说:电影永远无法呈现小说想表达的精神内涵。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看法是:同一部作品,电影和小说是各有千秋的,电影在画面(设计圈有一句话叫“一图抵千言”)、场景、对白语气等方面有其天生的优势,小说在留白、时空转换、文字节奏的韵味也不可替代,也就是说,大多数作品都是一部分内容适合用小说表现,另一部分内容适合用电影表现,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小说里最后一部分解密ANDY越狱全经过,细节描写非常到位,文字选用得精准,像产品经理画的流程图一样清晰准确,而电影中旁白的解释则略显单薄,但ANDY最后在雨中张开双手的画面,却能给人心灵造成极大震撼,这是电影胜过小说的地方——把“自由”二字具象化。
传记类: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啃得比较痛苦的是《维特根斯坦传》,另外,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看了《俞敏洪传》。已读书单里对《俞敏洪传》的评价竟然是,“一星,比屎还烂”……可见一斑。也许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这本自传真的无从体现。与之相反,《苏东坡传》简直是神作,其中缘由,不仅仅是苏轼才华横溢又幽默风趣,林语堂先生的才华也有很大附加值。只有传记作者和对象具有同样精神特质时,传记作品才可能有这种强度的共鸣。
自我管理:挑出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几本书细讲,《幸福的方法》为我提供了另外一套以幸福感为核心的价值标准,这时常让我觉得生而为人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打破自我的标签》 用演化论谈青年的奋斗,作者强调时间函数、行为模仿、刻意练习,回头看自己的成长历程,不少道理暗暗印证;《青年与学问》是难得的佳作,其中的人生经验精华比鸡汤文不知要高到哪去了,其中,唐君毅老师有篇《谈读书》更是振聋发聩,值得反复读;有段时间几乎被知乎上一个问题逼疯了:“大学毕业三四年后,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变得如此之大?”苦思无果,后来偶遇《人生定位》 ,醍醐灌顶。杨绛说过,很多青年人的迷茫困惑主要是因为“不读书而想太多”,我想补充的是,迷茫时,要看书,但要少看虚构类图书,在这种时刻,只有与自我成长相关的书才是解你疑惑的良药。
2、社会交往
成功学著作里提及人脉和社交的重要性,经常用一句“人是社会性动物”一笔带过。我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所以检索了一下相关资料。人格心理学的很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对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有极大影响,此外,从心智来看,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概念都与社交环境息息相关;从社会模仿来看,与优秀的人交往自身也能无意识习得一些高效的行为。
社交的概念:
1、定义:个体有其背景、态度、人格、行为模式和价值观,而不同个体间这些元素的碰撞和融合,便可以称为社交。社交的基本手段是信息交互,本质是感情交互。
2、分类:朋友、亲人、师生、同学;虚拟社交和线上社交。
3、亚社交:弱关系。熟识的好友大多与你价值观相似,圈子里差别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弱关系是一个不错的补充。每个人朋友圈的TIMELINE都有那么几个不常联系(甚至根本没有见过面)人的动态,是为“弱关系”,他们偶尔也能为你提供一些有趣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你平时的认知相异,所以能给你提供新鲜感和思考的空间。
4、社交资本:这么说或许略显功利,但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写得直白点,实际操作时再做变通。他人爱找你聊天和玩耍,背后肯定有其显性或隐性的原因,有些是因为认识年限久,有些则是资本间的互相吸引。一是技能资本, 你身上有对方感兴趣的某个技能,举个例子,认识一位商学院的学长,指弹吉他演奏独步郑大,所以经常有或大或小的晚会邀请他上台; 二是心理资本,你最喜欢和那些人相处?反正我个人最欣赏乐观、幽默与积极向上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德琛和佳哥简直是无冕之王;三是社会资本,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你认识很多人,那么他人想要了解信息时便会第一时间想到找你; 四是群体资本,那些能够代表某个组织的人会有更多的社交机会,比如你是某个院系的文艺部部长。
5、社交焦虑:谈社交当然不能避开社交焦虑的话题。我有不少同学(也包括我自己)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症状,当然,现在我敢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讲,也是因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后,焦虑症状略有好转……现在治疗社交焦虑最成熟的是认知行为疗法,而李松蔚老师就是这流派的督导,然而,他自己也是资深的社交焦虑患者……李松蔚老师的博士论文做的就是社交焦虑,他发现,社交焦虑症患者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评价恐惧,除此以外,他们往往有一种“别人正盯着我的一举一动”的幻觉。明白了症状,也就能对症下药: 在社交过程中,要明白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自我中心的,换句话来说,无暇关注你,并且,评价是不可避免的,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也必定是时刻在变化的。
社交方法论:
1、同侪激励。把这一条方法论摆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于我而言,互相激励的朋友已经升级成了战友,但战友这个词不太友善,于是改为同侪。举个例子,大二上学期我转专业时,虽有诸多困难,但从不曾后悔和退缩,一方面,是因为有美人相伴红袖添香(哈哈哈),另一方面则是有两位战友的激励。其中一位战友从兰州大学交换到吉林大学一年,不仅要适应新气候新的学习环境,还得自主选课、转换学分;另一位战友同样经历了转专业大劫,现在主修英语,每天的留堂作业多得……怎么说好呢,谈个恋爱都没时间。所以每当我遇到阅读、专业学习方面的疑惑,都和他们一起探讨,一番讨论后,有些问题得到解决,而那些因能力所限不能剖析清楚的问题,我们也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事实上,我发现,很多问题虽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值得我们一直追问,比如,我们究竟应该阅读什么样的书。最初,你可能会果断地回答 “读经典!”;到了后来,你发现经典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于是明白了不同阶段的自己适合读不同难度的书;再到后来,你发现从宏观来看,阅读本就是分层次的,初始阶段你关注自我成长,往后你钟情历史政治,再到后来,你终于有能力从哲学的广度思考人生—— 是的,我认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训练和社会阅历,普通人是根本无法思考哲学的。
2、有趣有料。社交不该是肤浅的,肤浅的社交不值得投入太多时间精力。什么是社交领域的肤浅呢?没有大量或者深入的信息交互。试着拓展了一下这一段,又全删了,对肤浅社交的定义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暂不赘述。
3、认知导师。人总得有个榜样,专业学习也好,人格养成也罢,总得有个仰望的对象给你提供前进方向。如果身边找不到这样的一位『认知导师』,那就在各种互联网社群里找几位大V,钻研他们的经历和言论。就我个人而言,心理咨询方向推崇李松蔚老师 ,他最近参加了一个访谈类的网络节目,很能体现他在认知行为治疗方面的功力;写作方面,很崇拜阳志平老师,他在网上有很多文章流传,开创的『认知写作学』很有气魄和野心;用户体验方面,一直感激采铜老师提供的信息,当时私信他咨询用户体验这个行业,他很热心地用专栏答复了,我在心理学领域的职业规划便是以此为起点。
4、跨阶段社交。社交的基本手段是信息交互,这意味我们可以通过跨阶段社交打破信息壁垒,从而偷窥未来。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通过和学姐学长聊天,提前了解下学期的课程以及老师情况;进阶的话,可以在大一大二时就接触考研的学长,了解如何选择学校、选择专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再进阶,在校生可以多和职场人士沟通,从而明确本科学习的缺陷,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 再要拓展下去,那就是跨阶层沟通。
社交活动:
1、真人图书馆活动。在分析社交概念里,好像没有区分学生社交和职场社交。学生社交,就是你的社交圈子里只有同班或者同院系学生,每天关注的焦点无非是自己和他人的小情绪、考试、追剧、游戏,时间久了,很容易造成信息闭塞、坐井观天。破解办法是尝试融入一个职场人士的朋友圈,或者关注一些“不太学生的学生”的日常活动。 而参与组织真人图书馆活动,就让我接触到了校报记者团里几个有趣也有料的人。最敬佩他们就是无背景邀请嘉宾、徒手拉上千的外联。无背景的几个普通学生,他们就敢直接约7LIVEHOUSE的老板、独立书店店主和一位画家来演讲……同时拉到一笔用于租活动场地的赞助费。与社会人士交往、谈判就属于职场社交的一种。与学生社交不同,和社会人士沟通,特别是谈合作项目时,你会更注意你的用词、手势、表情、姿态。
2、SEEK TARGET创业团队见面会。很奇妙,seek target留学生论坛就是真人图书馆活动的赞助商,他们赞助的条件之一,是召集一批人为他们的留学生论坛收集信息。万万没想到,收获还挺大。他们的CAO是央美应届毕业生,大一刚入学时创作的作品就被学校收藏了,练习素描时,在一人高的画板画一只苍蝇……CEO是个段子手,特劳特在中国宣传“定位”理论时他随从当了几年翻译。特别巧,我那时候刚好看完特劳特的《人生定位》,于是和他交流了一些看法,机会果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创业团队,百般不易,感触颇多。这次见面会之后,我就疯狂地想实习了……
3、人格心理实验室队伍。开学之初就进了刘亚楠老师的实验室队伍,他主攻人格心理方向。实验室队伍里,大三成员一开始翻译完了一本《positive psychology handbook》;之后由我们大二狗讲一些统计方法,在我们都还没学统计的情况下,当然是讲得像坨屎;研三的师姐和老师主要负责用学识碾压我们。在这方面耗费的时间不少,但在PPT展示、公共演讲、翻译论文等方面都有一些感悟,最重要的是,实验室队伍成员的年级差异为上文提到的“跨阶段社交”提供了可能。
4、开智学堂翻译团。因为比较关注阳志平老师,所以抓住机会加入了他公司公众号的翻译团队。先后和团队成员协作翻译了《New Improved Lottery》、《Giving Good Constructive Feedback》、《Growing Ideas is a Process, Not a Lightning Bolt》、《What Really Drives Your Characters?》,依稀记得还有一篇关于心智工具的文章,主要科普一些贝叶斯公式、贝尔定律的简单概念。因为是团队协作,先后学会了使用github、worktile、markdown等工具,也接触了一些外国比较火的文章,受益匪浅。
3、时间管理
人的基本单位是时间,除去基因和环境的影响,你对时间、精力的分配几乎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花大把时间追星,有人是工作狂,也有人独爱游戏……
人的一生就是时间的函数,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复利,这意味着什么?给我的启发是,我们早期人格、习惯、技能的养成,对日后的人生会有指数爆炸式的影响。有个TED演讲叫《二十岁光阴不再来》,所述的道理大概与之同。
时间管理概念:
1、定义:运用工具、技巧帮助自己协调时间完成工作、更好生活,这就是时间管理。从本质来看,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你明确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最终更高效地运用时间。
2、误区:维基百科上有一行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把时间和管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会,实际上时间是不可管理的,我们能管理的只有自己”——这无疑与《把时间当做朋友》的观点一致。
时间管理方法论:
1、心流。 大一时,以为时间管理就是把时间打碎,完成越多任务越好。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管理在某种程度而言也就是精力管理。向琐碎事务说不,留出大块时间,专注做一件你真正喜爱的事情,这才是王道。契克森米哈赖专门有一本《《生命的心流》》讲他的心流理论。
2、MITS。全称为MOST IMPORTANT THINGS,在每天早晨完成今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几个任务。举个例子,寒假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五点二十起床,洗漱后开始背六级单词和托福单词,再用扇贝听力练一组六级听力和一组剑桥雅思五的听力,再看一篇国外用户体验的博客,整理完印象笔记的INBOX笔记本,看会书才到八点,然后准备吃早餐。虽然之后一天的时间我都在逛博客、看《权力的游戏》,但我依然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充实……
4、知识管理
真正让我明白知识管理重要性的,是一句话:
数据不等于信息,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智慧。
任何人的知识、理解、智慧都只能靠自己主动研读数据、获取信息并且反复加工获得。想明白了这一句话,长辈几句话总结的人生经验就再也不能说服我,那些《XXX替你读书》、《一篇文章带你看完XXX》再也不能吸引我。所以这篇总结的最大受益人也只是我自己罢了,不过能从开头看到这的人也不多,有兴趣的再私下交流讨论便是。
知识管理概念:
1、定义:在《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一书中,作者以德鲁克提出的知识工作者为对象,把知识管理细分为知识的学习、保存、分享、运用、创新等模块,而对我来说,知识管理的当下目的是实现对自己的通识教育。
2、工具:各种云笔记软件,思维导图软件,MARKDOWN等写作软件。
我个人的知识管理流程主要是,通过印象笔记的分享、剪藏功能,将各种APP、公众号、博客的文章收集在一个INBOX里,之后再归档到“反复思考的问题、反复执行的动作、心理学收集、阅读收集、用研收集”等笔记本里,比较重要的笔记,一般直接添加到印象笔记的快捷方式里,督促自己反复阅读,最后则是践行和输出了,一方面在生活中时时回忆笔记总结方法论,一方面是写文章表达观点。现在回头看,印象笔记里已经存了1430条笔记,整理、咀嚼过的也许只有一半,真正践行的则是一半的一半。 存笔记、写笔记并不难,难的是践行。从知识管理进阶到思维管理和行为管理才是最难的。
5、身心健康
对健康这个概念的思考,最重要的一个突破就是,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区分开来。
1、饮食。有段时间,即便是5:30起床,也偏爱买了红豆饼和燕麦牛奶去自习室边看书边吃……现在想来,还真奇怪。得改。另外一点也需要改变的是,上学期吃快餐比较频繁,有时是因为时间不够,有时则是嘴馋想吃炸薯条了……日常三餐,循规蹈矩。
2、健身。在健身房上了一学期的体育课,虽然最后成绩不错,但我多少有点心虚。**卧推30KG完全是队友助攻才拿的满分,不过负重深蹲还算无压力。如果臂围胸围方面要拿分,下学期还得多练。**
3、自信。人格心理学研究自尊比较多,但自信又不同于自尊,**自尊是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而自信是针对未来的——你一直在努力,某件事你一直做得还不错,于是你确信未来的自己会很好,这就是自信。**但过去如果做了什么错事,那就认怂吧,千万别盲目自信。衡量自信的程度,我个人还有一个小诀窍,那就是**观察一个人对优越感的需要程度:真正自信的人,是不屑于从他人身上获取优越感的,这意味着他们不会轻易否定他人的成就、情绪,与之相反,他们往往能迅速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出言赞美。**
4、焦虑和抑郁。**焦虑是让自己活在未来,承担了不该此刻承担的压力;抑郁是让自己活在过去,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两者都会对生活状态造成极大影响。最政治正确的建议当然是,活在当下,但大家都知道实践这点有多难。《当下的力量》一书中,把意识批得一无四处,诚然,我们的想法有时不一定真实,却能影响我们的情绪,但这是否又意味着我们就该放弃对意识的控制权?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思考,**因为我们的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器官——当然啦,这句话是你的大脑告诉你的。**
6、日记总结
大部分人都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而坚持写日记的少数派,也少有人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写日记——说来惭愧,我属于后者。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写日记呢?我苦思冥想,勉强有了一个答案:写日记是为了强化自我的存在,从而更清醒地活着。诚然,写日记有记录生活、自我反省、训练文笔等等功用,但仔细想想,流水账式的日记根本无法达成以上目标。想要写日记从而记录生活、自我反省、训练文笔,最关键的一步,是你得有意识地、清醒地,去观察你的生活,去审思你的言行,去琢磨写作时的用词和逻辑。
日记只是工具,实现清醒和理性才是根本目的。举个例子,临近期末考的那两个复习周,每个人都在拼命背书,恨不得把一天的24个小时掰成两半用,我们可能会默写以检验背诵成果,可能会列复习的计划,这就是清醒生活的表现;但与此相对,这个学期的前十八周,你能想起来每天你都做过些什么吗?
想明白了为什么要写日记,还得知道怎么写日记更高效,这方面我一直有疑惑,也一直在探索。大一下学期偶遇《晨间日记的奇迹》这本书,也效仿作者早起后写日记。
写晨间日记可以说好处多多:
1、缓冲情绪。日记无非是记录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换句话说,都是很『自我』的内容,如果你习惯了当天对日记倾诉你的情绪,很可能会越写越有情绪,越有情绪越写,形成恶性循环。而晨间日记主张在第二天早晨再回忆昨天的经历,给了情绪缓冲的空间。
2、规划今天。晨间日记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趁此机会想清楚今天的主要任务。结合时间管理模块里提到的MITS,早起后可以完成不少任务。
日记方法论:
1、模板选择。晨间日记可以不必像传统日记一样段落写作,选择适当的模板会提高效率。看了看去年的日记,模板大多包括记账、今日待办事项、梦想番茄、阅读反思、社交反思、昨日有趣见闻。
2、&font color="green"&周总结和月总结&font&。学期总结时间跨度太长,很多记忆已经模糊,反刍效果不佳,下个学期还是得坚持写周总结和月总结。
7、职业规划
本学期开设了职业规划课,但我注意到大多数人都对这门课程兴趣索然,矛盾的是,我们又或多或少对就业感到惶恐、对职业感到茫然。而那群任课老师,这辈子做的唯一的职业规划可能就是留校任教,让他们指导我们的职业规划本就很荒唐。
那职业规划到底有没有用呢?有同学认为,人生太长,变数太多,就算现在规划好了职业,以后可能又会改变想法,比如,可能大三规划好了就业方向,但大四又因为种种原因转而考研或者考公。
我的观点是,职业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只能靠自己。具体方法是,一方面关注直系学长学姐的毕业去处,另一方面则是前文提过的认知导师。平时多上招聘网站也是有帮助的
职业规划嘛,考研,考GRE,考公务员,就业,无非这几个选择。我的初步规划是,先不考研,大三暑假和大四毕业后多找用户体验岗位的实习,积累经验和技能。不在大四考研,主要是考虑到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用户体验行业竞争不算太激烈,读研性价比不高。另外,工作一两年后,再考在职研究生,到时候会针对职业需求考虑专业,就不一定再考应用心理学方向了。
但论就业的话,我想进入用户体验行业,最先考虑的是用户研究工作。根据国际体验设计协会(IXDC)给出的《2015 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用户研究的职业特点是“高学历、多元化、好学、稳定”,薪资也比较可观,主要集中在5-15万,是否是管理层、从业时长、工作地点、工作时长、学历、公司规模等因素对薪资影响较大;从业人员就职公司集中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公司;62%的人有过跳槽经历;城市集中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
用户研究的对口专业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在沟通能力、数据分析、需求理解、用户体验等能力要求较高,研究方法主要有可用性测试、眼动测试、焦点小组、用户画像等。明确了用户研究的能力需求,大二下学期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这些能力和技能,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习,申请实习最重要的是简历。这意味着我需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打造一份适合用户研究实习岗位的简历。
大致如此。
cengxiaoyu.com
一个学期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必须承认,这是大学时光里过得最快的一个学期,也是收获最多的一个学期。 从寻找兼职到安定心的写作,从不断推脱到肩负职责,从不断安慰到接受放下,从不断证明自己到学会接受事实。这个学期学会的东西很多很多,同时释怀的东西也很多,这个学期的课...
(附:心理咨询师的工具箱) 编者简介 吴庆,笔名霍然,霍然沟通分析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特邀心理咨询师。“人生脚本访谈&重塑”项目创始人,人生脚本访谈师,人生脚本访谈师培训师。“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暨“团体互动式阅读疗法”创始人。 《亲历“少有人走的路”:...
目目录 Day 1 审视时间 №1 本书导读 №2 思考与讨论 №3 对待时间的态度 №4 六种时间视角 №5 做值得做的事 №6 挖掘时间的深度 №7 树立最高目标 №8 今日总结 Day 2 行动准则 №9 思考与讨论 №10 发现更多可能 №11 怎样选择 №12 即...
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你扎着羊角辫,穿着白色连衣裙,身子瘦瘦的,梦多多的,心软软的。
你感觉自己能听见万物的声音。
能和树叶对话,能吃出雨的不同滋味,能将天花板看成一个没落的帝国,能用整个午后,来看蚂蚁搬家。
在夏天的一千零一个夜晚,你...
――― MARKDOWN TEMPLATE ―――――――――――――――――――――――――――――――――――――――――――――――――――――――――――### Command```/Users/wjf/.rvm/gems/ruby-2.3.0/bin/pod in...
我想着能当一名大作家,但我却不动手写文章;
我想着能成为一个大富豪,但每天挤地铁,赶公交的上班族生活却让我惧怕;
我想着能有一个爱我疼我的男友,却在单身的世界里活得乐此不疲……
很多人都喜欢想,写作文之前要构思,事实上,构思很快被走神取而代之,灵感变成了...
1、讲课主题:颈腰椎养护、骨骼保养 2、听众介绍: 群友涉及的领域广泛,以金融、IT、医生、律师等实用领域为主,兼之阅读、朗诵、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与主专业相互调剂。 3、【火把群】介绍: 火把群的初衷是为在北京准备立足,而尚未立足的青年人们,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领域特长互动...
工作还不到40天,但已有种想放弃的念头,说不上原因。 我在律所里工作,按道理这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也是自我学法之后,一直想着从事的行业,可想法,梦想终归不是现实。工作压力之大,与同事相处的很吃力,总感觉自己活的战战兢兢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出错,生怕别人的嘲笑,心里承受了很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