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季度股市和年底银行和股市资金会紧张

股市为什么年末的资金面比较紧张_百度知道
股市为什么年末的资金面比较紧张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年底要抽回去补帐,要不年底结帐露馅啦,所以年底资金紧张,而在证券三方中的钱不算银行的钱,这个时间他们该抽走的应该早抽走了。银行年底都有个存款指标考核的年中企业和非法挪用的炒股资金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预期收益上7%,银行年底派“红包”(图)_网易新闻
预期收益上7%,银行年底派“红包”(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 蔡平圣诞和元旦接踵而来,各个商家掀起了火热的节日促销,而银行的小伙伴们也不例外。在上周理财产品收益大幅上升之后,本周银行理财产品再掀高潮。
  面对这一轮的银行理财产品狂欢,业内人士对三湘都市报记者表示,这可能是理财产品收益“盛宴”中的最后一次“大餐”,投资者可以购买理财产品,提前锁定高收益。
  最火热:高收益“爆发”
  12月22日,华融湘江银行“2014年融智理财富盈计划14012号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式公开发售,其7%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再次刷新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记录。
  事实上,自上周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迎来收益率“大爆发”,各期限、各收益类型、各类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全线上升,仅12月22日和23日,就有15款预期收益率超6%(包含)的理财产品发售。而12月前两周理财平均收益率还保持在4%-5%之间。
  最激烈: 股票型理财暴增
  在这类传统理财产品外,挂钩股市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更是高得“离谱”。
  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纷纷推出与沪深300挂钩的理财产品。12月24日数据显示,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广发银行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分别到了13.1%、8.4%和8.5%。
  银率网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以来,共有22家商业银行发行858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6.73%,同比更是暴增95%。其中,挂钩股票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最多,为235款,占比27.39%。
  最抢眼:股份行崛起
  本周银行理财的另一大亮点,那就是股份行的崛起。
  理财产品哪家强?基本可以肯定是城商行,其次是股份行,国有大行位列第三阵营。而城商行中,渤海、江苏和包商银行是传统三强。在过往被城商行霸占的收益率排行榜第一军团,近期迎来了股份行的逆袭,来自湖南本土的华融湘江银行就再次刷新了纪录。
  看看银率网数据库,12月22日至23日,收益率超6%的15款产品中,有9款来自于股份制银行,而上周收益率最高的11只理财产品中,只有4只来自股份行。
  相较于以往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高门槛,此轮“理财盛宴”,银行在准入门槛方面也正变得更亲民。华融湘江银行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的“2014年融智理财富盈计划14012号人民币理财产品”起购金额为10万元,而多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6.5%的理财产品,起购金额为5万元。
  记者 蔡平
  年末银行跟股市抢钱
  银行到年末为何坐不住了,难道银行又“差钱”了吗?
  “因为银行还要完成年底考核,虽然月末存款偏离度有要求,但是银行只要把拉存款的时间提前几天就好了。”一位银行人士表示,临近年底,银行资金紧张的局面肯定还是会有,特别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为了完成考核,年底冲量依然是常规动作。
  除了年末效应,火热的股市成为银行保存款最大的竞争对手。
  分析人士表示,新一轮申购新股上周开始,市场预期冻结资金将超过2万亿元,加上沪深股市日成交量大幅上涨,各金融机构推出众多股票型基金,资金开始流出银行,进入资本市场。
  股市疯狂吸金,逼得银行再次打响存款保卫战,在资金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银行只有通过更高的预期理财收益率来留住存款,甚至跟风推出与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来留住投资者。
  可能是理财产品最后一次大餐
  长沙某国有银行金牌理财师朱经理分析,在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未来理财产品收益可能会继续下行。此外,资深投资人士李布维也表示,在较为宽松的资金流动性环境中,开年后还有继续降息的可能性。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理财产品收益盛宴中的最后一次“大餐”。一方面因为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未来中国进入降息周期是大概率事件,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降息的大环境下不会有很好表现。另一方面,有消息称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硬性考核已提上日程。银率网一位分析师表示,一旦取消存贷比考核,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动力会随之减少,未来高收益理财产品或更加罕见。
  对此,相关理财人士建议,在降息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收益走低是大趋势。外界普遍预期明年将再次降息,本次年末理财盛宴,很有可能是“最后的晚餐”。因此,一些稳妥型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配置。在资产配置时,投资者除了购买中长期产品,还可以配置一些定存、短期的方便赎回的产品,以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记者 蔡平
  专家提醒
  投资需明确收益约定
  随着年末效应和A股牛市效应的叠加,银行理财在近期迎来了小牛行情,股票型理财产品更是暴增。
  对此长沙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提醒,这种产品风险较高,购买时需要量力而行,要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这种产品适合有投资经验且偏好风险的投资者。
  该理财经理坦言,挂钩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并不意味着股市上涨就能挣钱,也需要看清这款理财产品的属性,如果股市的涨幅或跌幅远超过理财产品设定的线,按照结构性理财产品设置的规则只能按照最低的收益率标准来兑付。
  另外,上述理财经理还提醒,投资者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一定要仔细甄别,虽然年末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提高,但投资者一定要看清产品的类型和协议中的规定,明晰资金投向、产品类型和收益约定,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银行理财跑赢大盘 分析:年底收益率或破6%
银行理财跑赢大盘 分析:年底收益率或破6%
和讯网日09:20分类:
核心提示:近日,多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继续“保5冲6”。事实上,银行资金紧张,信贷额度不足等因素导致了银行不得不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揽储。业内人士表示,根据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的不同,但弱市或熊市中,银行理财产品则是不错的选择。
近日,多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继续&保5冲6&。然而面对收益率屡屡冲高的产品,到底是买理财产品好还是进行炒股等其他投资好?理财产品到底是现在买还是等到年末再买?成为不少投资客纠结。
现象:节后理财产品收益逆势水涨船高
长假前,银行理财产品曾现发行小高峰。据银率网统计,9月份除1个月以内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略低于6月末期间的收益水平外,其他各期限类型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超越6月末的收益水平。经历了双节小高峰后,理财产品发行再现水涨船高的局面,本周以来,多家银行继续抢发高收益理财产品。
分析:年底或有更多产品预期收益率破6%
记者调查发现,长假后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仍然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冲高至6%。但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最多的是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通过滚动续发的形式吸引资金。&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今年理财产品的季末效应似乎比此前要来得更早,&往年都是到了年末才会比较高。但是今年从8月底9月初开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开始大幅提升,伴随着整个双节至今,银行又在马不停蹄地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小张说。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下半年以来的流动性紧张局面造成的,银行资金紧张,信贷额度不足等因素导致了银行不得不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揽储。此外,本周不仅有大量逆回购到期,假期后首个交易日银行又要补缴准备金等因素,造成市场资金面紧张。&
对比:9月投资100万元
买理财产品约赚四千 买股票则有赚有赔
金牛理财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的9月份,新发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3%。如果投资100万元,剔除交易费用,9月份买理财产品,按年化计算,收益在4000元左右。
但如果买了比较强势的100只股票组合,按照前100家公司的平均涨幅为49.04%计算,平均收益将达到49万元,是理财产品收益的100多倍。假如购买的是9月份走势最差的100只股票,其平均跌幅达12.95%,那么不仅保不了本,还会倒贴13万元左右。
分析:大市跌
银行理财多数跑赢大盘
从近几年的看,业内人士表示,根据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的不同,牛市期间,股票收益较好,但弱市或熊市中,银行理财产品则是不错的选择。
如上证指数在2006年、2007年和2009年的涨幅分别达到130.43%、96.66%和79.98%。这几年炒股平均收益高过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而在2010年的股市大跌14.31%中,各类银行理财平均收益均战胜同期市场指数,50%的产品获得正收益。
股票弱 理财产品走强
而从每个季度的季末情况看,在季末或预期较强的投资环境中,理财产品会受到追捧,反而股票收益会明显回落。有券商理财顾问指出,由于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挂钩,因此,两者通常情况下,趋势会一致。&但如果是季末或者有钱荒预期的时候,二者就明显相悖,股票向下,理财产品向上。&一证券公司理财顾问指出。
记者对比数据也发现,这种情况在今年表现得格外明显。6月底,&钱荒&让股市重挫,上证指数当月暴跌13.97%,其中6 月24日民生、兴业银行等多股跌停,A 股黑色星期一让投资者倍感伤痛,各家银行为完成指标,在最后关头纷纷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力求吸收外部资金。如建行6月底推出的180天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80%,为今年以来该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的最高值。中国银行6月前20天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5%左右。但到6月底也飙升到5%以上。
这种情况在9月底也有类似发生。根据同花顺ifinD系统数据,建行今年预期收益率第二高的产品出现在9月26日,一款169天的理财产品预计最高年化收益率达到6.5%。金牛理财网监测数据显示,十一长假前三天预售的产品有40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21%。而与此同时,股市却连连下跌,9月12日到27日期间,上证指数下跌了3.62%。
而本周,由于季末效应暂时消失,股指纷纷上行,沪指月内涨幅已经超过2%。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却高位回落。截至10月9日,金牛银行理财综合收益指数行至4.98%,较三季度指数最高点的9月30日下跌了16BP。
市场热点轮动频繁 股市变数多
未来两三个月,是买股票好呢,还是买理财产品?
对股市而言,多数分析师认为,由于年底消费旺季以及三中全会政策红利,大盘有可能震荡上行,如果把握得好,资金收益应该相对不错。&但现在市场热点轮动过于频繁,个股板块暴涨暴跌屡见不鲜。如果没有时间或乱碰撞,股票安全性不高。&深圳某基金分析师认为。因此,他认为,如果没有专门的精力打理,股票还是配置少一点。当然如果风险承受能力强,对市场把握得比较好,理财风格激进,股票是最好的品种。根据记者了解,6月底以来的这波行情中,虽然赔钱的股民不在少数,但收益翻番的投资者也不会太少。记者统计发现,从1849.65点反弹以来,有68只个股涨幅在100%以上(前复权计算),其中,江苏宏宝、上海钢联和外高桥3家公司收益超过3倍。
&如果没有多少精力去看股票,资金有时间要求,比如三个月,或者一个月,我还是建议买理财产品比较稳妥。&
[责任编辑:赵鼎]银河证券:二季度通胀压力不减,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
:高 峰&&&&&
二季度通胀压力不减,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
一、市场回顾
周三两市大盘小幅低开,之后在煤炭股上涨带动下,两市股指震荡冲高,沪综指最高上冲至2771 点,
由于缺少量的配合,两市股指很快冲高回落,并在随后的交易时间里逐级下行,沪综指最低下探至2737 点,
再创本轮调整新低,两市最终均以阴线报收。两市交易量较上一交易日继续下降,个股普遍下跌,上涨家数
在二成左右。板块方面,仅有煤炭石油、农林牧渔以红盘报收,运输物流、电子信息、旅游酒店跌幅最大,
板块跌幅均接近2。
二、市场观察
影响近期市场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肉蛋价格补涨,二季度通胀压力不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4 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出现逐步
上涨态势,且涨幅有所加快。商务部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近期肉类价格总体有涨有跌,其中猪肉价格
将本文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点击头像看看他们在说什么)
银河证券衍生品部总经理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大同证券研究所所长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联讯证券上海营业部策略分
05/25 17:1705/24 21:4305/23 05:0105/23 01:4705/23 00:0405/22 06:5305/19 21:3705/19 08:46
文章相关信息
股票/基金&
感谢您的参与! 查看[]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支付宝限额2万,资金回流银行,年底资金有多紧张?股市资金大出逃今年,中国平安、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康威视、青岛海尔 等数十只国家队重仓持有的权重指标股涨幅翻了一倍,带动上证50涨了25%,沪指涨了10%,深指涨了17%, 同时有好几百只中小盘股票跌出股灾以来的新低,上千只股票沦为“僵尸股”,每天交易金额只有几千万,更有甚者,全天交易金额只有几百万的,而股民在这一年里更是损失惨重。 所以,今年的股市行情是表面牛市,实际熊市。余额宝运营方天弘基金在官网宣布,将从12月8日零时起,设定单日(自然日)申购总额为2万元,即对于投资者个人交易账户单日累计超过2万元的申购申请不予受理。2017年,银行系统的现金存款流失了整整3万亿,各类资管减少大约1万亿,私募规模锐减9000亿。这也是为何,支付宝 频繁调低额度,想必也是来自银行的压力,昨晚支付宝又公布新规:单日转入金额不能超过2万。 今年一共是5万亿的规模,这些资金没有进入股市,进入的是楼市,5万亿的规模对应的正是每月新增的大约4400亿按揭,这个数字在去年的7月曾经达到过7800亿左右。2016年的房市高潮持续的时间是那么的久,裹挟的资金是那么的多,难道不让人产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吗?2016年按揭存量是21万亿,公积金贷款是4万亿,消费贷是33万亿(其中75%成为首付贷),加总58万亿。而居民存款不过62万亿,股民还有多少闲钱能进入股市?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四季度股市回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