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实体经济那么差股票嘉善房价涨的太离谱了那么离谱

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不足5%?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最近,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表示,股市对于百姓的精神气儿、心态,对于社会的情绪非常重要,但它对于经济发展、就业等实体经济而言,从数量级和指标上来说,是次要的,量化来讲的话,不到10%,一般不到5%。
无独有偶,美国经济学家帕特·乔艾特(Pat&Choate)的观点更激进,他宣称“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为零。乔帕特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GDP增速可能在5%—6%之间,低于2014年的7.4%。虽然增速放缓,但他指出这已经比其他经济体都快得多。
而笔者认为,在注册制改革推出之前,股市对实体经济的贡献作用的确有限,无论是发达国家成熟股市,还是新兴市场的股市,其本身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从未高估。
比如在美国,对企业来说,第一融资渠道是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接下来才是上市和VC。据证监会估计,今年底前也只能解决200多家企业IPO。另外,上市公司通过股市再融资因受到审核限制,比重也不高。相反,过度激进的疯牛股市,不仅会给市场带来灾难,也会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从理论上讲,股市上涨能够带动消费,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在中国股市这种情况却一直没有发生。上证综指在过去12个月内飙升了122%,但是4、5月份的零售销售环比却仅仅增长10%,为5年来新低。现在令专家们感到头痛的是,国内投资者并没有将获取的利润“挥霍掉”来帮助经济增长。
那么股市上涨能带动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又能拉动经济复苏的规律,为啥在中国股市却失灵了呢?一方面,据中证登数据,中国13亿人口中有8900万人开了股票账户,这暗示大约7%的中国人即将炒股。但是,截至6月12日,仅有55%的账户中有股票。这说明了尽管全民炒股,但股民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并不算高。
另一方面,即使是处于疯牛行情中,真正在股市中赚得盆满钵满的除了机构投资者,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而广大股民盈利增长远不如媒体估计的那么多,而且还是账面浮盈,不曾兑现。这意味着,少数机构投资者或既得利益者在股市中获大利,他们将来还会将资金用于再投资,当然不会去图消费来拉动经济。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本轮疯牛行情中,尽管很多中小投资者都多少赚了些钱,但是他们都知道中国股市“熊短牛长”的道理,大家都想趁着疯牛行情赶快赚上一笔,甚至有的人还通过场外配资等杠杆来炒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股市越疯狂,广大股民越不肯消费,靠股民赚钱来拉动经济自然无从谈起。万一股市行情出现逆转,广大中小投资者被深套其中,那么中国的经济更加指望不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消费来启动了。
笔者认为,像美国股市6年多的持续慢牛行情(每年美国三大股指平均涨幅28%),这让投资者都有收入稳定增长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促进消费,拉动美国经济的增长,而像中国股市这种透支未来的疯牛行情,不仅不能正面影响到实体经济,而且还会使实体经济形势更加严竣。
再者,从理论上来说,央行自去年以来降准降息,宽货币可以帮助实体经济走出困境。但问题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专家们惊呼:中国的货币政策正陷入流动性陷阱中。这是由于股市疯牛行情的赚钱暴富效应,将大量本该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转而流向股市。所以,笔者认为,疯牛行情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并非是5%,而是负面的!就是股市行情越疯狂,实体经济越调蔽。
最后,即使算上IPO和再融资,股市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还是可以忽略不计。鉴于中国经济陷入冰火两重天,实体经济赢弱,而虚似经济疯狂。上市公司即使在资本市场上融到了大量资金也只能做二件事:要么企业用自己的现金把股票买回来,以做高股价,那就是负融资了,这对于实体经济没有好处。要么投资其他的资产市场,或干脆将钱买理财产品,也不敢在当前盲目进行本业扩张,因为中国实体经济既是前景不明朗,又是在去产能化进程中。
毋容置疑,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肯定是存在的。美联储就是引导美国三大股市走出慢牛行情,再通过投资者的获利和企业低息融资,来带动美国经济的复苏。而中国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应该是负面的:疯牛行情启动不了民间消费;股市疯狂掩遮了货币宽松的效果,“脱实向虚”更加严重;即使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资金也大多没有流入实体经济。所以,李稻葵认为,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为5%还是有些过高的估测。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股市与实体经济存在偏差 理论频道-南方网
股市与实体经济存在偏差
  周天芸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蔡兵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编者按:“5?30大调整”给市场带来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连续4天的惊人下跌依然叫人记忆犹新。最近几天来,虽然两市指数正强力上攻,收复失地,但人们的操作明显谨慎了许多。
  一直以来,有关中国股市的下一步走势尤其是长期走势的预测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久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学者杨帆在凤凰卫视上讲,预测2013年中国股市涨到12000点。这个大胆的说法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论。驳斥的声音随处可见,赞成者也不在少数:有人说,以史为例,从长期看,中国股市黄金十年,万点之旅是经济发展货币化的必然。更有大胆者认为,中国股市将从万点起航。
  众说纷纭中,何去何从?这是当下股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股市走势并不神秘,它和实体经济总是密切相关。本次刊发的两篇文章分别从国内经济的实体支撑、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心理的角度出发,对比国外股市的发展来分析大陆股市的未来,期待能给广大读者以参考。
  经济晴雨表的特征不明显
  周天芸
  中国股市的大幅上升是对实际经济的反映还是投资者的预期?中国股市究竟能走多远?股指高度是否可以预测,其高度意味着什么?10000点是否高,4000点是否低?其价值判断取决于这个点数是否有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撑?理性分析中国股市的发展,我们认为,长期来看股市将是持续发展的,其代表和反映着实体经济的增长,并不存在所谓的高点;而短期来看,股市存在着一定的资金推动型泡沫,带有一些结构性问题,股市波动不可避免。
  单纯讲“股指”并无太大意义
  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股票市场发挥着经济增长“晴雨表”的功能,股价上涨,交投活跃,应该反映国民经济将整体向好,股价上涨也会通过财富效应、q效应等途径影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拉动实体经济的相应增长。从历史分析,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与GDP走势表现出双向背离、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过低,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没有表现出理论上的良性互动。由于整个经济系统缺乏金融效率,使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我国股票市值与CNP的比值和GNP增长率甚至出现负相关,股票市场明显缺乏晴雨表的作用。因此,我国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从中国股市历次的涨跌情况分析,大多是由于某些人为因素、政策因素导致良性互动的传导途径被破坏,良性互动无法实现或遭到阻滞。
  但是,本轮上涨有着实体经济、制度环境等有利因素的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发生着质变,资源类资产形成巨大的盈利能力,基础设施行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盈利颇丰,银行业随着改制正在变成中国股票市场里的中坚力量,制造业的实力也明显加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这成为中国股票市场持续上涨的基础。从大盘指数和交易量来看,本轮股市不断走“牛”,有其强劲的动力支撑,经济稳定增长、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等是股市走强的宏观因素,上市公司年报揭示的企业获利能力增强和盈利水平提高,则是股市走强的微观条件,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为股市走强奠定制度基础。
  因此,我们认为单纯从股指和市场规模的绝对量比较,预测股市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经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总市值几乎相当于国家的GDP值,甚至超过国家的GDP值,而相较于美国的股票市场规模与指数,我国内地股票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的股票市场,因此,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中国股票市场并非处于高位,本轮行情的启动和形成是以实体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股市短期波动的运行特征
  股市的发展虽然有实体经济的支持,但并不一定反映实体经济成果。中国股市短期内从1000点上升到4000点,是正常增长还是巨大泡沫?是否上涨得过快、过高?
  当然,市场在经历短期的巨大波动时,可能带有非理性因素,股市走强的资金推动特征明显。资金推动型的“股市泡沫”是由于股市资金过剩造成的,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股票价值偏离企业实际的资产经营状况,而泡沫的程度可以在市盈率和市净率等指标上部分得到反映。
  目前美、英、韩、我国香港等成熟市场的市盈率大约在10至20倍的区间内波动,日本和印度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23至25倍的区间内,而我国沪深两市市盈率半年内的波动区间在22至40倍,远远大于其他市场的波动区间;目前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我国香港与台湾等成熟市场的市净率大约在1.5至3倍的区间内波动,而我国沪深两市的市净率在半年内的波动区间在2.2倍至4.4倍,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全球其他市场,截至今年4月末,沪深300等各重要指数的市净率已达5.2倍至5.3倍。
  这些指标显示着中国股市与世界股市的差异,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上市公司的增长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市场,中国股市应当具有一定的市盈率、市净率溢价,但是溢价的幅度是否合理,溢价是否可以长期存在,则取决于对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能否实现。
  充裕性“泡沫”会一定程度存在
  股市变化总是由供求关系导致,基于基本面和技术因素分析,探究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基础,当前我国股市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反映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但是,短期资金推动型的大幅波动可能更多反映的是投资者的预期及非理性投资行为。
  股票价格变动在很大程度上由非货币因素引起,股票市场的井喷或暴跌行情都不是对实际经济的反映,而是投资者的预期及非理性投资行为的结果。特别是在股市整体看好的情况下,股市资金越多,股市“泡沫的风险”就越大。由于经济总量和企业总数,以及现有企业的资产总数、上市公司的实际资产一定时期内是比较固定的,而目前股市总市值明显超过实际资产多倍,如果这种“超越”伴随着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那么“超越”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毕竟10%的经济增长已界定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大幅度的“超越”可能暗示着一定程度的泡沫。
  因此,股市短期内价格的大幅变动与投资者的预期相关,而大量非理性投资者的参与,将市场引向价格泡沫。只要股市资金过剩,股市的资金充裕性“泡沫”就会存在。由于资本市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从短期来看,股价本身具有价格超调的特征,即过度反映实际经济的状况,因此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并不反映实际经济的变化。但是,从长期看,由于宏观经济向好、微观基础推动和市场制度的保证,股市的发展将是可持续的。
  总之,股市长期不言顶,短期不言底,市场总会在最恰当的点位达到平衡。
  心理总在投资与投机之间转换
  股票市场的最重要功能本应是为企业提供从社会直接融资的渠道。但从投资者角度看,股票市场却是获取投资收益的绝佳途径。之所以说是绝佳途径,因为它在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工具的同时,也能被投资者当作投机工具。
  时下,许多入市股民心情也随着股价波动,时喜时忧;一些上班族股民也常常是身在单位,心牵股市。近期股价究竟是涨是跌?对此笔者也难以作出明确判断。但值此股价变幻莫测之际,分析一下股民们的心理动机及其对股市变化的影响,也许能为股民们提供一点帮助。
  股市促进了投资的灵活性
  应当承认发明股市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当一个社会只有简单放贷制度而没有股市时,通过放贷进行的投资基本上是一经决定,在短期内就无法改变,放贷者只能指望所投资项目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投资价值并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在这种投资环境下,私人放贷行为会变得相当谨慎,除非确信把钱放贷给了一个经营水平上佳或者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否则,人们只有将余钱储于钱柜或存于银行。有了股票市场,人们放贷投资行为就大胆了许多。这是因为股票市场为人们提供了买卖投资权证即股票的平台,股票价格在开市期间每日每时都在变动,这相当于在对上市股票价值不断重新进行评价,一个股票投资者即股民完全可以根据股价波动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投资作出调整,而这种调整反过来又会影响股价波动。试想有与没有股票市场时的两种投资情况:当没有股票市场时,某人拥有一笔资金打算放贷于农业获利,其对于是将这笔钱投放给种小麦的农场主,还是种葡萄的农场主或其他农场主,可以作出选择,但一旦作出选择并付诸实施,就无法反悔,因为要取回已贷出的这笔钱,只能等到放贷合同期满;但当存在着股票市场时,拥有这笔资金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将资金投于股市,这时其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农业生产和销售知识,以及气候及市场变化情况,在不同的时点对不同农业活动的未来收益作出不同的判断,并据此将这笔资金今天投资于小麦股,明天又转投于葡萄股,到后天又将资金重新投资于小麦股。可见有了股市,投资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将大大增加。没有股市,人们的投资在短期内大都一旦投下便无法变更;而有了股市,人们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意愿不断调整或变更自己的投资方向。正是由于股市对投资具有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重要工具。
  投资灵活易致投机心理膨胀
  但股市在增加了投资的灵活性与流动性的同时,也引发了股市投资者投机心理的膨胀。由于人们不断调整和变更在股市中投资的方向和内容,导致股票频繁换手,各只股票价格相应不断发生起伏变动。正是股票价格的有涨有跌,为股民们低价买入股票,高价卖出股票,即通过买低卖高获利提供了机会。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与投机者的区别正在于此:投资者追求的是所持股票所代表产权的收益率最大化,关心的是所持股票所代表产权的收益率大小变化,买卖股票的目的是将所持有的相对收益率偏低的股票调整为相对收益率较高的股票;而投机者所追逐的是股票价格涨跌所带来的价差收益,其买入一只股票的主要原因在于估计这只股票的价格将上涨,而卖出一只股票的主要原因则在于估计这只股票的价格将下跌。当股市中大多数股民不断频繁换手的目的是为了追逐价差收益时,股票市场就会被投机行为主宰,而投资者也就纷纷变成了投机者。在股票市场上,投机行为一旦大量发生,投机行为本身还会进一步升级,这时,许多投机者买卖股票的原因虽然表面上依然是基于对股票价格升跌之势的判断,但其实更多的是基于对其他投机者对股票价格升跌之势如何判断的揣摩。在这种情况下,一项对股市利好的消息一旦传出,一个投机者除了要自己相信这条消息外,他更关心的是别的投机者是否也相信这条消息。当他确信相当多的投机者都相信这条消息时,将立刻作出股市价格将上涨(股指将升)的判断,于是会在股市上立刻买入股票。还有高级的投机者,当听到一个股市利好消息,自己原本并不相信,但如果通过观察确认其他投机者是相信的,也会立刻作出股价将升的判断,并立刻杀入股市大举买入股票。进一步还有极端的投机者,他们故意制造种种对股市利好或利空的消息,并想方设法操纵股价或改变一般投机者对股价升跌判断的心理定势,引导股市投机行为,使股市价格和买卖流向随其心意而动,并最终在翻云覆雨间获取暴利,而一般投机者包括部分投资者则将因此损失惨重。
  “投资心理”应成为股市主流
  股市价格变化既受投资行为影响,又受投机行为影响,而股民们在股市中将采取哪种行为又取决于股民们的心理变化――相当一部分股民的心理是在投资与投机之间不断转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股市价格变动是否合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股民们的股票买卖行为是否以投资心理为主。股民们是以投资心理还是以投机心理买卖股票对股市及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影响是决然不同的:当投资心理成为主流,投机心理仅为一点小波动时,并没有什么明显害处;但当投机心理形成巨大漩涡,投资心理反成为力量弱小的水泡时,其害处甚大,股价也会时而飙升,时而骤跌。因此,要想使我国今后股市发展既对自身又对实体经济长远有利,股市不仅要打击那些操纵股民心理的极端投机者,而且应尽量减少股民们的投机心理成分。(编辑:林湄)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网络版 本网发布时间: 10:43
相关文章: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我昨天15元没买,当然也想不到今天会熔断。但好好想想,实体经济那么差,股票市场一_黑芝麻(000716)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我昨天15元没买,当然也想不到今天会熔断。但好好想想,实体经济那么差,股票市场一
我昨天15元没买,当然也想不到今天会熔断。但好好想想,实体经济那么差,股票市场一定会有机会的。如果股市也没得玩,那国家真的怎么办,或者说上班公司业绩很差,创业就是扔钱进大海,难道全民吃救济。。。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12被浏览2,365分享邀请回答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三路资金驱动本轮牛市 股市是提振经济特效药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  滕泰   谈到牛市,中国投资者的第一个疑问就是:宏观经济这么差,股市会好吗?  接下来一般还会问:如果宏观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而股市上涨,不是与经济背离吗?不是泡沫吗?  本轮牛市基础不是宏观经济却必将显著改善宏观经济  这些问题,应该先去问问美国: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那么差,美国股市怎么从2009年3月份的6500点涨到了16000多点了?那时候美国经济还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美国股市那么涨不是与他们的经济背离吗?美国人不强调实体经济光让股市涨,不是泡沫吗?!  奇怪的是,在美国,甚至没有人这样思考问题。不但没有,美国人还在2009年6月份这样说:“过去三个月的股市上涨是造成经济意外复苏的主要原因。由于股市的上涨,新增加出来的12万亿美元的股权价值显著地改善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支持它们去扩张债务……”显然,即便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它们先涨出来的那12万亿美元的价值不是所谓“真实财富”,可是那又怎么样呢?由于美国金融机构资产增加了,负债就同步扩张,信贷就放出来了,美国居民证券账户里的资产多了,他们就去消费;消费一增加,企业发现东西卖出去了,他们就增加生产、增加投资;企业一增加生产、增加投资,居民收入和就业就改善了;居民收入和就业一改善,就再增加……就这样,伴随股市上涨,美国经济如今不是已经走好了吗?!  为什么在美国股市一上涨,人们就欢呼,就认为股市上涨会促进金融扩张、促进消费、促进投资,而中国人却一上来就想到“泡沫”呢?  你见过美国总统、国务卿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出来喊话、去交易所敲钟,但是你见过他们担心股市上涨吗?而在中国呢,你见过在下跌的时候谁去慰问股民吗?那些熟读计划经济学的专家在股市2000点的时候告诉领导人,“不用担心下跌,要担心股市涨到5000点有泡沫了怎么办”?  事实上,即便是计划经济学,也只是从较长的时期内,要求股市与宏观经济保持一致,而不是要求股市和宏观经济机械地对应。比如美国股市,在过去100时间里,大部分时期还是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1917年到1929年,经济景气,股市大牛,钢铁汽车飞速发展;1946年到1965年,经济繁荣,股市大牛,化工电子半导体产业崛起;1990年以后,新经济、大牛市,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股票疯涨……然而,股市和经济的长期一致关系,不能被理解为机械化的对应关系,某几年、某一年、某一个季度、某一个月都按着宏观经济指标走?那不是股市,是笑话嘛!有个比喻很形象,股市和经济的关系就像海边遛狗的老人与狗的关系:狗跑前几百米、落后几百米都很正常。而“机械对应论”要求狗和老人并排甚至齐步走,老人迈左腿,狗也必须迈左腿。这不但是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的。  “本末论”呢?要求股市大部分时间只能被动反映经济,股市对经济的影响叫做“反作用”,典型的计划经济思想余毒!要求狗必须跟在老人后面,不能跑到前面引领。天下哪里有那么笨的狗?哪里有那么死板的老人?  假定中国股市从2000点涨到4000点,则企业持有的股权价值增加10万亿,这些企业到银行抵押贷款的能力、投资能力不就增加五、六万亿吗?让这些企业自己增加投资难道不是扩大内需?假定股市从2000点涨到4000点,居民持有的市值也将增加10万亿左右,即便按照20%的消费率,不就增加2万亿内需吗?扩大内需不靠企业自主投资、居民消费自主增加,靠政府低效率投资有用吗?  显然,在把政府该使的稳增长手段都使光用尽之后,才蓦然发现,原来中国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七、八年,此时股市的上涨才是最廉价、最不需要任何政治资源、最立竿见影的“稳增长”措施。  就在半年前,我在演讲中还经常说:“在股市问题上,触动某些人的灵魂和错误认识,比触动他们的利益还难!”现在看来有积极变化呵,新华社的连续评论,显然不仅代表新华社自己,而是代表了更高层对股市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需要。  所以,请再不要问“经济不好,股市会不会好?”这样的幼稚问题了。对很多经济而言,反而是经济越差,越需要牛市。  三大资产市场的风险/收益关系逆转  悲观是悲观者的墓志铭,乐观是乐观者的通行证。  回溯七月,万博兄弟看多A股的核心逻辑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随着持有房地产的预期风险加大,预期收益减少甚至为负,沉淀在地产市场的十几万亿资金将逐步流出这个市场;随着高利率的影子银行风险逐步增加,预期收益逐步回落,过去几年沉淀在影子银行的十几万亿资金也在逐步撤出;而中国A股市场,在经过五年下跌、两年横盘震荡,空方连续多次进攻2000点都无功而返之后,人们终于确立了对这个历史性长期底部的信心,可预见的风险大大减少,而实实在在的收益却不断增加。  以上三大资产市场的风险/收益关系逆转,终于在2014年第三季度转化为资金供求关系的逆转,进而引发资产价格的趋势性变化:全国房价普遍回调、影子利率下行、股市脉冲式上涨,完全兑现了我们关于A股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核心判断。这一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不是宏观经济,不是短期政策,甚至也不是新华社论,而是三大资产市场风险收益的逆转带来的资金流向变化,未来将有十几万亿的资金从房地产、影子银行流向股市。这个趋势至少可以持续三年以上!不要急于预测涨到多少点,因为牛市不言顶!也不要太早设置预期收益率,十年前你买房子的时候,有想过它会涨10倍么?  会炒股不如敢投资会融资的  2006年、2007年的那一轮牛市有很多股票涨了十倍以上,有很多擅长把握市场热点的高手收益在30倍以上。可是我们听到的身边那些得意洋洋号称自己赚了10倍、20倍、30倍的职业投资人,原来都不是有钱人。他们只不过用几十万元赚到几百万元、千把万元而已。事实上,很多完全不懂股市的产业资本家和善于融资的金融资本家,才是上一轮牛市真正发财的人!我接触过的很多产业资本家,在那一轮行情中随便投入个把亿的资金,就轻松赚了几亿元;那些把产业和金融结合,敢于融资的资本家,上一轮牛市很多都赚到10亿元以上。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题:您用20万元追逐高收益翻二十倍挣得多呢?还是用1000万元追求稳健、翻两倍挣的多呢?  是执着于用很少的钱追求热点,把精力天天用在炒股上呢?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融资上,把炒股交给专业的私募或公募基金呢?如同前几年买房子,在上海买房的人开始买徐家汇,后来买北外滩、买浦东,再后来发现五角场、江湾的房子都涨了。在北京买房的人,开始买二环以内、三环以内的房子,后来就买什么“上风上水”北面的房子,到后来什么四环、五环的统统涨,不仅金融街的房子涨到七、八万一平米,四环外的很多楼盘也涨到五、六万,北城的奥运村的房子涨,南城中信城的房子涨的更快。当上海人、北京人发现几乎所有地地段的房子都涨了的时候,全国人民也都发现了:无论是在宁波,还是内蒙,无论是在省会城市,还是地级市、县城,所有的房子都涨了……  在北京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一家人光看房挑房就看了大半年,等真正决定要买的时候,房价已经上涨30%多,而在买完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实际上周边所有楼盘涨幅都差不太多。而另一位朋友把大部分精力用来跑银行、办按揭、办抵押、办出租,在深圳和北京买了十几套房子,用房租收入还贷款,从2007年到2012年家庭资产从千万元升级到亿元以上。  显然,过去五、六年的房地产牛市中,赚钱最多的不是那些熟悉楼盘的房地产经纪人,而是敢于投入、敢于按揭买很多套的投资者;对于非自住的房地产投资而言,所有看房的时间都是耽误时间。关键是你家投入了多少钱?有没有按揭买?买了多少套?  如今,面对股市牛市,同样的选择又来了,你是用一点小钱去翻十倍,还是投入千万元、亿元稳稳当当翻个两、三倍?你敢不敢用证券公司融资户买?敢不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结构化产品放大三倍买?毫无疑问,历史还将再次重复:任何一轮牛市中能够赚大钱的都不是那些会炒股的,而是那些会融资的。
责任编辑:xlx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市场实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