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 中融创展股份有限公司买过理财产品么?感觉怎样?

在直销银行买P2P理财产品靠谱吗 可能有这些风险
来源:融360
在银行能买到哪些理财产品?存款、大额存单、银行理财是银行的&自营&产品,国债是银行为国家代理的产品,保险、基金是银行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代销的产品。
然而,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理财产品,现在竟然有银行公然销售起了P2P理财产品。
虽然去年底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涨势比较明显,但是绝大部分仍然在5%以内,超过5%的产品还是非常少见的,一般这类产品都有很多限定条件。不过在廊坊银行直销银行的平台上展示了多款高收益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可达8.02%,最低也有5.68%。
收益这么高,显然不可能是银行理财,那有没有可能是保险理财或是基金?目前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超过5.5%的也不常见,而基金的收益率是不固定的。
打开其中一个项目&廊e融第10期&会发现,这里除了甲方(出借人)、乙方(借款人)之外,还有一个丙方,这个丙方并不是廊坊银行,而是中融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同中明确说明:中融金受廊坊银行的委托运营廊坊直销银行。
也就是说,廊坊银行直销银行已经不是廊坊银行在运营了,而是外包给了中融金公司。在廊坊银行直销银行的页面,也标明了中融金是该平台的运营商。
实际上,除了廊坊银行之外,宁波银行(002142,股吧)、齐商银行等城商行的直销银行也在卖这种非银行理财的借贷产品。
什么是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办理业务都要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邮件等办理业务和购买金融产品。直销银行主要目的在于为客户提供各种线上存款、理财、贷款、保险、信用卡等产品及服务,其中存款理财所占比重最大。
2014年开始,直销银行的成立迎来了爆发期,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股份制银行牵头设立,南京银行(601009,股吧)、上海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等城商行也不甘落后成立了各自的股份制银行。
直销银行与网络银行相似,本质上属于银行的一个部门,运营体系并没有脱离银行本身。
中融金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查看中融金官网的公司简介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主要从事信贷和财富管理业务,2015年被上市公司奥马电器(002668,股吧)收购,目前旗下有P2P平台好贷宝。
从廊坊银行直销银行平台上的项目来看,这些理财产品实际上与P2P理财产品没有差别。
既然中融金有自己的P2P平台,为什么还要在廊坊银行直销银行卖这种理财产品呢?很明显,银行给人的感觉显然比P2P平台要靠谱,而且多一个渠道能吸引到更多的资金。
直销银行有资格卖P2P理财产品吗?
现在问题来了,与民营银行不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毕竟是独立运营的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虽说没有实体店面,但本质上也是银行,归银监会监管,直销银行公然售卖P2P理财产品,真的可以这样做吗?廊坊银行在整个过程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银行只能代销持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所以银行代销保险、基金产品很常见,但是P2P并非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来说并不满足条件。
所以,现在的状况是,直销银行售卖P2P理财产品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但也没有规定说不可以卖,等于是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
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有哪些风险?
由于产品是在直销银行卖的,对于理财经验不足的投资者来说,第一直觉是银行卖的理财产品风险不会太大,肯定不会亏。但实际上,直销银行只充当一个渠道,对资金募集、贷款发放、资金运作及产品盈利与否等不负任何责任。
在产品协议的风险提示中明确指出,廊坊银行直销银行不对产品本金及利息作出任何承诺或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所以,如果投资者买了这种产品之后出现亏损、平台倒闭或跑路等情况,风险就要自己承担了。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投资者没必要在直销银行买类似P2P这样的理财产品。比安全,肯定比不过银行理财,比收益,又比不过纯P2P平台,如果投资者看中的是产品的安全,还是要买银行自营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看中的是收益,不如直接去P2P平台购买理财产品。
原标题:投资者要当心了 银行竟然在卖这种高风险产品
编辑:蒋宗琳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融360,版权归属原作者]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萬+市集开市~可自带宣传展架、海报等小型宣传物料(宣...
有没有一种味道,让你一直难忘,有没有一道佳肴,让你...
鸡年最火当属王者农药,
若论年度最骚还属
绝地求生...
格力品悦变频KFR-26GW/(26592)FNhAa-A3(清爽白)节...
2018年春运首日火车票今天零时开售,旅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预定2月1日(腊 ...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有人买过按摩型浴缸吗?感觉怎么样?3个回答麦尔灯光音按摩浴缸主要是通过马达运动,使浴缸内壁喷头喷射出混入空气的水流,造成水流的循环,从而对人体产生按摩作用。
e628cc按摩浴缸,它包括缸体,缸体上设有缸边,缸边上有花洒和开关,缸体为圆形,在缸体内设有冲浪喷头。本实用新型具有浴洗方便、按摩效果好的特点,是一种适合家庭、宾馆等地方使用的卫浴洁具。
菜_1783我在全友卫浴买了一款按摩浴缸,总的来说还是很可以的。每天下班回家累了就去泡个澡,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这与站着淋浴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哒!
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相关问答3个回答麦尔灯光音按摩浴缸主要是通过马达运动,使浴缸内壁喷头喷射出混入空气的水流,造成水流的循环,从而对人体产生按摩作用。
1个回答心诺相依_9766索弗/SOFO按摩垫,我用过的,感觉很好,SOFO/索弗按摩垫内置按摩球,对人体背部的穴位进行上下游走的按摩方式,按摩同时释放热能,热敷能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因此,...3个回答lwuqiang汉尼斯书柜很不错的。我有在使用。它一般采用橡木制作,因此具有独特的木纹,心材耐腐,密度高,质地坚硬,属硬木类。用橡木制作的书柜还具有红木家具 端庄沉稳高贵的优点。希望能帮到你
&...1个回答我叫三好跟朋友去买过,朋友家装修用的,梨头家具是百分百纯实木的,纯手工精制的,纹理什么的都非常不错,款式非常大气的,采用传统的榫卯工艺,原木雕刻,古朴有韵味。
4个回答_血刺耶稣3294珠光按摩浴缸,产品产用国际化的技术,使得生产技术提高,让产品变得非常的物美价廉、质优价廉、性价比高、最好的但不是最贵的、一流的质量二流的价格、专业的技术,大众的消费,人性化的售后服...3个回答米怎么又咋啦全友的口碑好,有很多品牌的其实。
1个回答小珠桃子_60581.厦门对讲机代理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市湖滨南路电子城大正大厦11h2.对讲机专卖地址: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1425附近3.柯达对讲机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吕岭路80号以上几...5个回答kiki刷粉605一般买toto卫浴的浴缸是包安装的哦,浴缸安装是比较麻烦的工序的,需要尽力的配合哦,你也可以和买家进行协商的,确定好是哪一方负责安装就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哦地面要先做好防水,再请专业...3个回答独孤无情神人缔杰TR562F三脚架怎么样,好不好,选择它的三大理由:【1】更轻便、更稳定的三脚架设计,摄影的最佳拍档【2】五色供不同摄影爱好者选择【3】进口ABS材质,航空铝...
1个回答冥界军团WKNZT可能的话,找他们公司装修过的客户最能了解情况。或者去他们现场的工地了解。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65%的人“假装”在理财!你有在假装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65%的人“假装”在理财!你有在假装吗?》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65%的人“假装”!你有在假装吗?》 精选一有人在假装生活,也有人在“假装”。据调查,中国有65%的人在瞎!理!财!别不相信,或许你也存在“瞎理财”的问题。咱们先来看一下这些调查数据,就知道为何如此说了。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近65%的人水平不够据调查显示,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 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和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二、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据调查显示,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三、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据调查显示,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 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四、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调查显示,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在中国,存在有超过一半的在瞎理财。再来总结一下什么叫“瞎理财”?有以下5种现象的,就属于不算真正懂得理财了的人了。一、“全情投入”。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二、追涨杀跌。贪婪和恐惧作祟时,谁又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三、什么火投什么。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四、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这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最保险?五、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点击“阅读原文”,一起玩转财富~《65%的人“假装”在理财!你有在假装吗?》 精选二虽然每个人对理财的理解程度不一样,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走在理财的路上。但是往往有一些明显的误区,被我们熟视无睹。近期央行发布了《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家在理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误区,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金融知识不及格报告显示,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也就是说有将近65%的人理财知识是不够的。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59.56%,其中贷款、投资、保险知识又成为本就不高的理财水平中的明显短板,其平均正确率分别只有52.72%、49.08%和53.82%。2、不做开支计划,无视现金流危险报告显示,13.16%的消费者从来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全额支付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也就是说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的现金流。3、养老全靠退休金在存钱方面,大家的想法还是比较统一的。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在养老方面,大家的想法出现了明显分歧。60.99%的消费者“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想要依靠退休金养老,可能只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除非你退休前的收入很高,或者你的工龄补偿年限很长、或者你的个人储户余额很高,否则考虑当下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实情况,缴费的人越来越少,领费的人越来越多,即便现在放开二胎,能看到的帮助效应起码也在20年之后了。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提前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准备。至于,绝不能孤注一掷,顶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毕竟养老不能靠政府,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4、靠运气盲目投资虽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早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信条,但是真正将它当作金科玉律严格执行的人,却少之又少。更多时候,人们把这句话当作“空气”,虽然很重要,但是因为无形,所以很难对人们的行为构成约束。所以,当看到报告中,“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合同条款”这样的消息时,也就不足为奇了。与之相对应的对于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的对账单也清晰反映出了人们在投资这件事上的粗心大意,“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5、金融产品门外汉很多投资者购买金融产品,往往是人家买啥我买啥,听别人说好就是好,越高越好。这种人把自己的真金白银押注在道听途说的消息,到头来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报告显示: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最后,理财是一个特别需要理性和理智的事情。如果你要是三心二意地理财,到头来可能不但不能实现,很可能连本金都不保。当然,有是好的,但是千万不要瞎理财,一定要做个理财的明白人。来源:
编辑:小姚国资品牌 网址:http://www.zhengwudai.com客服电话:《65%的人“假装”在理财!你有在假装吗?》 精选三点击上方800投资↑即可订阅我们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那么,中国人怎么就瞎理财了?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 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我们逐渐知道,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当下需知的10条理财理念1投资不是理财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作家乔纳森o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竟是活得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会认为买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6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7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8投资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历史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时,却永远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上涨之后“再创新高”固然令人愉悦,却远没有下跌的记忆来得深刻。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投资的现实。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还赚不到牛市的钱。9外人田里有肥水从百姓个人的利益考虑,国外有巨大的投资回报的空间。我们不要只看到欧债危机,看到美国经济情况不好,看到华尔街指数下降,这个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不断上涨,事实上带动了苹果公司、力拓、必和必拓、英国石油BP、美孚公司、宝马公司等等大企业的股价上涨。用中国人俗话来讲这等于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难道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储蓄者只能隔岸观火吗?我们应该积极走出去,布局到这些优质的上去。让我们的百姓获得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企业的股价上涨、上涨的部分回报。10花大钱买贵货每个月接到单时,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疑惑—钱无声无息滑过指缝。几乎每位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置装费大把花出去,还是觉得没衣服穿。一双质量好的皮鞋,只要保养得好,穿上10年也崭新如初;一张经典的实木好床,即便连续睡上10年,也结实如新;一套红木家具,可能越用越值钱。虽然大家都在说LV贵且不值,但花同样的钱,买一个经典皮具可能比买十个“随便背背”的包划算得多:第一,当时绝对贵,下次自然买的少;第二,钱花在了看得见的地方。800Banking一直致力于提供服务,产品包括类、等以满足中高端投资者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800Banking所提供的产品均经过层层风险把控,严控每一个交易过程,最大限度提供用户资金安全。便捷的操作让投资变得更省力,在手指滑动的瞬间尽享投资乐趣。2016年6月,集团公司八百金控正式成为会员。戳原文,立即领取120元新手福利哦!《65%的人“假装”在理财!你有在假装吗?》 精选四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钱经》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理财者,有身处一线的,也有名声斐然的。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瞎理财五宗罪1、追涨杀跌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2、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3、“全情投入”炒股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4、什么火投什么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5、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当下需知的理财理念1不是理财股票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乔纳森o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标的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高收益、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理财杂志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日本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保险是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重要性。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求安全之名,可能会失掉了好的机会,甚至不如在银行存成死期。求方便之名,让保险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保障和投资,效果也并不一定好。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投资机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6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的钱并不好赚:完全靠投资“发财”可谓凤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业改变财富的速度甚至靠谱一些——微软、甲骨文、沃尔玛、LV,除巴菲特之外的九位富豪的背后都是一家富有成长性的企业。投资家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7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8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更重要在过去25年内,发生的频率由3年一次变成平均18个月就来一次,按照里氏震级来算的话,它从三级地震变成了九级地震,甚至更严重。2008年起,危机已经成为常态。在中国,也普遍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我们接受的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市场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是日渐丰富,什么时候蛰伏、什么时候出手,投资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投资什么?总是找不到最好的产品。每个理财产品总是在收益、风险和上纠结不已。而一项能力越强,冒的风险就越大。幸可以很花心,不能娶到美娇娥,但可以同时拥有,坐享齐人之福。专业人士称之为,是为了分散风险。分散风险不是买很多。加里o布林森对1974年股灾的回忆:“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确定好,在类似的产品里再怎么都没用。”怎么才是真正分散投资?房产也罢,股票也罢,买再多也只是在同一种中,也就是同一个“篮子”里,一旦遇到经济周期转变,同类资产的价格往往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什么钱投什么产品真正的分散是要在不同的别中进行配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动进行调整,这才是有价值的分散。在时,人们会看到很多描述产品收益的用语“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等等,建议你正确理解“收益率”,才会正确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9隔靴搔痒更安全如果理财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将我们善食巧烩的本事移植过来,有米、兼有巧妇足以做出一桌好菜,无肉也不遗憾。在这儿,股市很像是一块生肉。烹饪一道水煮肉片、京酱肉丝、辣炒回锅肉都不赖,生吃?还是小心为上。除非艺高人胆大,否则死得最惨的也是拿生肉当主食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信用违约掉期、商品和抵押衍生品,甚至,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了解股票,与其啖生肉难以下咽,不如找到好厨子烹制肉羹,“隔靴搔痒”未偿不可。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在副总经理秦红与投资者们的交流中,她发现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投资行为。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历史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时,却永远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上涨之后“再创新高”固然令人愉悦,却远没有下跌的记忆来得深刻。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基金投资的现实。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因为不肯割肉),还赚不到牛市的钱(因为赚钱时会频繁买卖,拿不到牛市的收益)。人生所需要的金钱是有限的,金钱只有被使用才能发挥其意义。而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却是,很多人带着金钱走入坟墓,而留给自己亲人的却是纷繁复杂的遗产纠纷。其实理财的本质很简单,理财就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能够随心所欲度过自己在人间的日子。换句话说,理财就是还债。于彤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人生无债,财务无忧。”合理的理财规划要能够计算出自己生下来就要还的债,用时间去做合理的规划,用各种理财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养老、子女教育、健康等方面可能的支出。“还债”之前要对自己的财富状况和财富预期进行评估,很多人在理财的路上忘却了理财的终点,最终离理财的本质渐行渐远,被欲望裹挟着。理财是冷暖自知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能实现自己的预期就是好的。对于普通理财者来说,应选择主流的,要对自己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满足自己财务规划之后,用那些能忘记的钱进行投资,即使损失,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务规划。于彤认为,“其实理财事关人生哲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特。不同的人生哲学决定了对理财的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决定理财之前,你需要理清的是你的人生哲学,唯有如此,你才不会被金钱的欲望挟持,才能还完自己的“债”,实现财务自由。版权说明:个别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www.chengxiangdai.com《65%的人“假装”在理财!你有在假装吗?》 精选五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2011年,《钱经》杂志以《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作为封面文章。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当时总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提出的建议依然堪称箴言。那么,中国人怎么就瞎理财了?01央行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钱经》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理财者,有身处一线的理财顾问,也有名声斐然的理财专家。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瞎理财五宗罪1、追涨杀跌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2、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3、“全情投入”炒股炒黄金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4、什么火投什么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5、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当下需知的15条理财理念1买股票不是理财股票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乔纳森?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标的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的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理财杂志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日本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不要早结婚李兆基,香港地产发展商,亚洲股神。恒基兆业、中华煤气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当被问及成功秘诀,四叔李兆基给年轻人一条忠告:不要早结婚。结婚二字对中国人的重压,除了孩子,还有一套房子。一个28岁的北京青年为了婚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能成为母钱的钱,为了凑齐首付,搭上父母积蓄的大有人在,更可怕的是,每月供款会吃掉你存下更多母钱的可能。积蓄一笔骁勇善战的母钱,然后用这笔母钱产生钱子钱孙。“如果拿着当初的1000元去投资,第一次能有2%的回报,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大的财富”,四叔在一次公开演讲上说:“以钱赚钱,怎么会成不了富豪?”年轻最大的好处是不怕冒险——因为你没什么可失去,最大的短板是母钱少。形成母钱的珍贵时期多是二十来岁,太早结婚会蚕食掉这笔资本,如四叔所言“有的时候家庭的负担会成为枷锁”。6卖掉房子去投资房价会不会永远都涨?至少香港人不会这么想。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说:“我认识的一对夫妻97年结婚时,在香港比较偏远的地方买了房子,房价跌到最低点时差不多跌了80%。所以,即使是刚需结婚买房子,也要理性。”第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飞速提高,这奠定了中国以外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模式。第二,年启动了房改。在过去,住房是一项社会福利,房改之后,房地产成了一项产业。从此,中国的经济就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高度成长,拉动了内需。房价上涨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了一个优良的投资渠道,但是接下来,房地产还依然会延续此前的辉煌么?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同样楼市亦如此。7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保险是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保险的重要性。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求安全之名,可能会失掉了好的机会,甚至不如在银行存成死期。求方便之名,让保险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保障和投资,效果也并不一定好。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投资机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8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投资市场的钱并不好赚:完全靠投资“发财”可谓凤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业改变财富的速度甚至靠谱一些——微软、甲骨文、沃尔玛、LV,除巴菲特之外的九位富豪的背后都是一家富有成长性的企业。投资家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9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10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更重要在过去25年内,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由3年一次变成平均18个月就来一次,按照里氏震级来算的话,它从三级地震变成了九级地震,甚至更严重。2008年起,危机已经成为常态。在中国,投资界也普遍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我们接受的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市场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是理财产品的日渐丰富,什么时候蛰伏、什么时候出手,投资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投资什么?总是找不到最好的产品。每个理财产品总是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上纠结不已。而一项投资赚钱能力越强,冒的风险就越大。幸好投资可以很花心,不能娶到美娇娥,但可以同时拥有,坐享齐人之福。专业人士称之为资产配置,是为了分散风险。分散风险不是买很多。加里.布林森对1974年股灾的回忆:“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确定好投资类别,在类似的产品里再怎么分散投资都没用。”怎么才是真正分散投资?房产也罢,股票也罢,买再多也只是在同一种资产类别中,也就是同一个“篮子”里,一旦遇到经济周期转变,同类资产的价格往往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什么钱投什么产品真正的分散是要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进行配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动进行调整,这才是有价值的分散。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人们会看到很多描述产品收益的用语“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等等,建议你正确理解“收益率”,才会正确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11隔靴搔痒更安全如果理财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将我们善食巧烩的本事移植过来,有米、兼有巧妇足以做出一桌好菜,无肉也不遗憾。在这儿,股市很像是一块生肉。烹饪一道水煮肉片、京酱肉丝、辣炒回锅肉都不赖,生吃?还是小心为上。除非艺高人胆大,否则死得最惨的也是拿生肉当主食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信用违约掉期、商品期货升水和抵押衍生品,甚至,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了解股票,与其啖生肉难以下咽,不如找到好厨子烹制肉羹,“隔靴搔痒”未偿不可。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与投资者们的交流中,她发现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投资行为。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历史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时,却永远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上涨之后“再创新高”固然令人愉悦,却远没有下跌的记忆来得深刻。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基金投资的现实。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因为不肯割肉),还赚不到牛市的钱(因为赚钱时会频繁买卖,拿不到牛市的收益)。13风物长宜放眼量外人看来,低买高卖是应该的呀。尤其是高点不卖出,真是笨人所为。在如此的外部压力下,许多人从者走向短期交易者。加上渠道本身的利益倾向,以及长期投资教育声音的弱化,最终让投资者不是走向理性,而是走向短视:逐渐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而不再寻求大概率、大幅度的获胜事件。直到,他们才发现因此丧失了巨大收益,可惜已为时过晚。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长期投资未必是获取最高收益的方式,却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14外人田里有肥水从百姓个人的利益考虑,国外有巨大的投资回报的空间。我们不要只看到欧债危机,看到美国经济情况不好,看到华尔街指数下降,这个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不断上涨,事实上带动了苹果公司、力拓、必和必拓、英国石油BP、美孚公司、宝马公司等等大企业的股价上涨。用中国人俗话来讲这等于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难道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储蓄者只能隔岸观火吗?我们应该积极走出去,布局到这些优质的金融资产上去。让我们的百姓获得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企业的股价上涨、资产价格上涨的部分回报。15花大钱买贵货“他们花起钱来总是大手笔,但生活中却节约朴素”,韩国朴容锡在描述新生代富豪时说。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每个月接到信用卡单时,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疑惑—钱无声无息滑过指缝。几乎每位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置装费大把花出去,还是觉得没衣服穿。一双质量好的皮鞋,只要保养得好,穿上10年也崭新如初;一张经典的实木好床,即便连续睡上10年,也结实如新;一套红木家具,可能越用越值钱。虽然大家都在说LV贵且不值,但花同样的钱,买一个经典皮具可能比买十个“随便背背”的包划算得多:第一,当时绝对贵,下次自然买的少;第二,钱花在了看得见的地方。就像泰戈尔所言:“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人并不站在同一个场所,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平原上,但没有一个人能站着不动,所有人都得朝前走。”的确,我们已进入了全民理财的时代。与全民理财相应的是理财方式的多元化。理财工具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理财方式精彩刺激,有的理财方式平稳安逸。“如何把财富分配到相应的理财产品上是一个大学问,”于彤说,“用来保障基本生活的财富要投放在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上,而实现财富增值的资金要投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上。很多人理财失误就是因为拿保障性的资金追求高收益,却把用来投资的资金爬在银行账户里。”在这个理财越来越热的时代,很多人把追逐欲望当成了理财的代名词,熙熙攘攘,为利而来,为利所往。但理财真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金钱吗?显然不是这样,于彤说:“理财虽然和金钱有关,但和金钱的多寡没太多关系。”理财并不是为了占有更多的金钱——金钱常成为人的主子——它并不能使人感到快乐和有价值,甚至由于对理财的错误理解,这些人赚取的金钱越多,就越担心金钱的损失,他们的“理财”也就变成了关于金钱的数字游戏。人生所需要的金钱是有限的,金钱只有被使用才能发挥其意义。而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却是,很多人带着金钱走入坟墓,而留给自己亲人的却是纷繁复杂的遗产纠纷。其实理财的本质很简单,理财就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能够随心所欲度过自己在人间的日子。换句话说,理财就是还债。于彤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人生无债,财务无忧。”合理的理财规划要能够计算出自己生下来就要还的债,用时间去做合理的规划,用各种理财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养老、子女教育、健康等方面可能的支出。“还债”之前要对自己的财富状况和财富预期进行评估,很多人在理财的路上忘却了理财的终点,最终离理财的本质渐行渐远,被欲望裹挟着。理财是冷暖自知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能实现自己的预期就是好的。对于普通理财者来说,应选择主流的理财工具,要对自己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满足自己财务规划之后,用那些能忘记的钱进行投资,即使损失,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务规划。于彤认为,“其实理财事关人生哲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生哲学决定了对理财的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决定理财之前,你需要理清的是你的人生哲学,唯有如此,你才不会被金钱的欲望挟持,才能还完自己的“债”,实现财务自由。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实现资产翻番需要多久:根据理财,我们不难算出时下主要实现资产翻番所需时间:1.储蓄:现在1年期的定期存款是1.5%,本金翻一番需用时间:72÷1.5=48年。2.股票:股市风云变幻大家已经感受过了,不同于,股市是动态的,长期来看,股民中7赔2平1赚的格局永远不会变。3.:按余额宝最近的收益2.5%计算,本金翻番的时间为:72÷3≈24年。4.:年化收益率10%左右,本金翻番的时间为:72÷10≈7年。《65%的人“假装”在理财!你有在假装吗?》 精选六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2011年,《钱经》杂志以《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作为封面文章。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当时总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提出的建议依然堪称箴言。那么,中国人怎么就瞎理财了?央行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业内人士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理财者,有身处一线的理财顾问,也有名声斐然的理财专家。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瞎理财五宗罪1、追涨杀跌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2、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3、“全情投入”炒股炒黄金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4、什么火投什么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5、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当下需知的15条理财理念1买股票不是理财股票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乔纳森o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标的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理财杂志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日本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不要早结婚李兆基,香港地产发展商,亚洲股神。恒基兆业、中华煤气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当被问及成功秘诀,四叔李兆基给年轻人一条忠告:不要早结婚。结婚二字对中国人的重压,除了孩子,还有一套房子。一个28岁的北京青年为了婚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能成为母钱的钱,为了凑齐首付,搭上父母积蓄的大有人在,更可怕的是,每月供款会吃掉你存下更多母钱的可能。积蓄一笔骁勇善战的母钱,然后用这笔母钱产生钱子钱孙。“如果拿着当初的1000元去投资,第一次能有2%的回报,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大的财富”,四叔在一次公开演讲上说:“以钱赚钱,怎么会成不了富豪?”年轻最大的好处是不怕冒险——因为你没什么可失去,最大的短板是母钱少。形成母钱的珍贵时期多是二十来岁,太早结婚会蚕食掉这笔资本,如四叔所言“有的时候家庭的负担会成为枷锁”。6卖掉房子去投资房价会不会永远都涨?至少香港人不会这么想。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说:“我认识的一对夫妻97年结婚时,在香港比较偏远的地方买了房子,房价跌到最低点时差不多跌了80%。所以,即使是刚需结婚买房子,也要理性。”第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飞速提高,这奠定了中国以外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模式。第二,年启动了房改。在过去,住房是一项社会福利,房改之后,房地产成了一项产业。从此,中国的经济就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高度成长,拉动了内需。房价上涨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了一个优良的投资渠道,但是接下来,房地产还依然会延续此前的辉煌么?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同样楼市亦如此。7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保险是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保险的重要性。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求安全之名,可能会失掉了好的机会,甚至不如在银行存成死期。求方便之名,让保险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保障和投资,效果也并不一定好。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投资机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8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投资市场的钱并不好赚:完全靠投资“发财”可谓凤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业改变财富的速度甚至靠谱一些——微软、甲骨文、沃尔玛、LV,除巴菲特之外的九位富豪的背后都是一家富有成长性的企业。投资家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9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10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更重要在过去25年内,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由3年一次变成平均18个月就来一次,按照里氏震级来算的话,它从三级地震变成了九级地震,甚至更严重。2008年起,危机已经成为常态。在中国,投资界也普遍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我们接受的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市场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是理财产品的日渐丰富,什么时候蛰伏、什么时候出手,投资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投资什么?总是找不到最好的产品。每个理财产品总是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上纠结不已。而一项投资赚钱能力越强,冒的风险就越大。幸好投资可以很花心,不能娶到美娇娥,但可以同时拥有,坐享齐人之福。专业人士称之为资产配置,是为了分散风险。分散风险不是买很多。加里o布林森对1974年股灾的回忆:“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确定好投资类别,在类似的产品里再怎么分散投资都没用。”怎么才是真正分散投资?房产也罢,股票也罢,买再多也只是在同一种资产类别中,也就是同一个“篮子”里,一旦遇到经济周期转变,同类资产的价格往往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什么钱投什么产品真正的分散是要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进行配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动进行调整,这才是有价值的分散。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人们会看到很多描述产品收益的用语“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等等,建议你正确理解“收益率”,才会正确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11隔靴搔痒更安全如果理财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将我们善食巧烩的本事移植过来,有米、兼有巧妇足以做出一桌好菜,无肉也不遗憾。在这儿,股市很像是一块生肉。烹饪一道水煮肉片、京酱肉丝、辣炒回锅肉都不赖,生吃?还是小心为上。除非艺高人胆大,否则死得最惨的也是拿生肉当主食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信用违约掉期、商品期货升水和抵押衍生品,甚至,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了解股票,与其啖生肉难以下咽,不如找到好厨子烹制肉羹,“隔靴搔痒”未偿不可。12投资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与投资者们的交流中,她发现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投资行为。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历史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时,却永远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上涨之后“再创新高”固然令人愉悦,却远没有下跌的记忆来得深刻。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基金投资的现实。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因为不肯割肉),还赚不到牛市的钱(因为赚钱时会频繁买卖,拿不到牛市的收益)。13风物长宜放眼量外人看来,低买高卖是应该的呀。尤其是高点不卖出,真是笨人所为。在如此的外部压力下,许多人从长期投资者走向短期交易者。加上渠道本身的利益倾向,以及长期投资教育声音的弱化,最终让投资者不是走向理性,而是走向短视:逐渐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而不再寻求大概率、大幅度的获胜事件。直到牛市来临,他们才发现因此丧失了巨大收益,可惜已为时过晚。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长期投资未必是获取最高收益的方式,却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14外人田里有肥水从百姓个人的利益考虑,国外有巨大的投资回报的空间。我们不要只看到欧债危机,看到美国经济情况不好,看到华尔街指数下降,这个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不断上涨,事实上带动了苹果公司、力拓、必和必拓、英国石油BP、美孚公司、宝马公司等等大企业的股价上涨。用中国人俗话来讲这等于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难道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储蓄者只能隔岸观火吗?我们应该积极走出去,布局到这些优质的金融资产上去。让我们的百姓获得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企业的股价上涨、资产价格上涨的部分回报。15花大钱买贵货“他们花起钱来总是大手笔,但生活中却节约朴素”,韩国投资专家朴容锡在描述新生代富豪时说。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每个月接到信用卡单时,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疑惑—钱无声无息滑过指缝。几乎每位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置装费大把花出去,还是觉得没衣服穿。一双质量好的皮鞋,只要保养得好,穿上10年也崭新如初;一张经典的实木好床,即便连续睡上10年,也结实如新;一套红木家具,可能越用越值钱。虽然大家都在说LV贵且不值,但花同样的钱,买一个经典皮具可能比买十个“随便背背”的包划算得多:第一,当时绝对贵,下次自然买的少;第二,钱花在了看得见的地方。就像泰戈尔所言:“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人并不站在同一个场所,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平原上,但没有一个人能站着不动,所有人都得朝前走。”的确,我们已进入了全民理财的时代。与全民理财相应的是理财方式的多元化。理财工具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理财方式精彩刺激,有的理财方式平稳安逸。“如何把财富分配到相应的理财产品上是一个大学问,”于彤说,“用来保障基本生活的财富要投放在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上,而实现财富增值的资金要投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上。很多人理财失误就是因为拿保障性的资金追求高收益,却把用来投资的资金爬在银行账户里。”在这个理财越来越热的时代,很多人把追逐欲望当成了理财的代名词,熙熙攘攘,为利而来,为利所往。但理财真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金钱吗?显然不是这样,于彤说:“理财虽然和金钱有关,但和金钱的多寡没太多关系。”理财并不是为了占有更多的金钱——金钱常成为人的主子——它并不能使人感到快乐和有价值,甚至由于对理财的错误理解,这些人赚取的金钱越多,就越担心金钱的损失,他们的“理财”也就变成了关于金钱的数字游戏。人生所需要的金钱是有限的,金钱只有被使用才能发挥其意义。而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却是,很多人带着金钱走入坟墓,而留给自己亲人的却是纷繁复杂的遗产纠纷。其实理财的本质很简单,理财就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能够随心所欲度过自己在人间的日子。换句话说,理财就是还债。于彤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人生无债,财务无忧。”合理的理财规划要能够计算出自己生下来就要还的债,用时间去做合理的规划,用各种理财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养老、子女教育、健康等方面可能的支出。“还债”之前要对自己的财富状况和财富预期进行评估,很多人在理财的路上忘却了理财的终点,最终离理财的本质渐行渐远,被欲望裹挟着。理财是冷暖自知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能实现自己的预期就是好的。对于普通理财者来说,应选择主流的理财工具,要对自己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满足自己财务规划之后,用那些能忘记的钱进行投资,即使损失,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务规划。于彤认为,“其实理财事关人生哲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生哲学决定了对理财的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决定理财之前,你需要理清的是你的人生哲学,唯有如此,你才不会被金钱的欲望挟持,才能还完自己的“债”,实现财务自由。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联系电话《65%的人“假装”在理财!你有在假装吗?》 精选七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2011年,《钱经》杂志以《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作为封面文章。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当时总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提出的建议依然堪称箴言。那么,中国人怎么就瞎理财了?央行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钱经》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理财者,有身处一线的理财顾问,也有名声斐然的理财专家。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瞎理财五宗罪1、追涨杀跌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2、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3、“全情投入”炒股炒黄金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4、什么火投什么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5、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当下需知的15条理财理念1买股票不是理财股票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乔纳森o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标的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理财杂志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日本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不要早结婚李兆基,香港地产发展商,亚洲股神。恒基兆业、中华煤气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当被问及成功秘诀,四叔李兆基给年轻人一条忠告:不要早结婚。结婚二字对中国人的重压,除了孩子,还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融创展股份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