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负担比率的警戒线是多少

【会计实操经验】资产负债率在IPO中的警戒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会计实操经验】资产负债率在IPO中的警戒线
会计师梁老师|
总评分3.7|
浏览量370614
用知识赚钱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厦门住房按揭负担比高达85%,全国第3已远超警戒线阅读
欢迎光临了解,谢谢惠顾共赢!!!积分兑智能产品上线,详情查看公众号菜单,玩法规则,有你的参与,我们会做的更好。
  厦门住房按揭负担比超40%警戒线 银行房贷违约风险加剧
  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2016年上半年居民住房交易杠杆率(按揭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加总)达49%,较2013年水平接近翻倍,13个热点一二线城市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跨越40%红线。其中,厦门居民住房贷款负担比(月供/月均可支配收入)高达85%,位居全国第三。分析认为居民购房压力过重将直接导致房价下行过程中的违约风险的增加,尤其是前期利用加杠杆产品的房贷申请主体,因资质不足可能导致违约风险更大。
  厦门省市重点项目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1-10月,厦门46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3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8%,比增10%。我市27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5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年度计划106%。省、市重点项目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集灌路改造内茂高架桥施工收尾 将于月底建成通车
  据厦门电视台报道,厦门市“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建设中的集灌路改造内茂高架桥已进入施工收尾,将于本月(11月)底建成通车,届时从杏林大桥到高速公路杏林收费口的路段将实现无灯控通行,大大提升进出岛北通道的交通效率。
  市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将进入主体施工 拟2018年投用
  据厦门电视台报道,市体育中心东侧的厦门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目前已完成了项目所有的桩基工程,即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按照计划,综合健身馆将在201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作为省重点工程,厦门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项目包含一幢综合健身馆和地下停车场,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其中综合健身馆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是我市单体规模最大的综合健身馆。
  厦门市规划委:尽快推动建设宝龙中心公交站立体过街设施
  据厦门市规划委透露,嘉禾路宝龙中心公交站一带已规划设有一座立体过街设施,目前轨道1号线正在推进轨道沿线后期路面恢复和提升整治工作,建议列入近期建设计划,尽快按规划推动建设。
  12日厦门一手住宅卖6套环跌25% 近集同翔3区有成交
  11月12日,厦门全市商品房成交40套,成交面积2699.9平米。其中,一手住宅成交6套,环比下跌25%,成交面积1149.05平米。岛内0套;岛外6套,其中,集2套,海沧0套,同安3套,翔安1套。
  12日厦门二手房无成交记录
  编辑:刘雅鸣
  厦门楼市早知道(news6186)整合编辑
  来源: 厦门日报 厦门电视台 厦门市规划委 厦门市土房局
  转载请注明完整信息来源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你的财务负担将会怎样
  那些可怕的财务负担有的会慢慢消散,有的只是你的一种错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725585.htm     你的财务负担是什么?894个人给出了答案。   有一件事很确定:他们100%承认自己的生活中存在财务负担。在上海扎根生活的湖南人老麦,即使是本地人却也面临一坨现实压力的赵鹏,甚至已经是过来人、今年32岁的张文川,买第一套房、结婚成家、买车、投资、父母养老、子女教育⋯⋯这些都是困扰他们的财务负担,在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多少都会为此感到焦虑。   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59%年龄在26岁至34岁。他们生活在中国的各个大中城市,大部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来源,有自己的家庭或者还在寻觅。对现状偶尔抓狂,对未来有困惑也有期待。         问题来了。   对于当前的财务负担,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住房支出,其他靠前的依次有:日常饮食消费、服装化妆品类消费、社交消费、日常生活开支和交通费用―这和你每天烦恼的、可以称作“负担”的是不是不太一样?   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只有在预计未来5年的财务负担情况时,答案似乎符合人们对“财务负担”这四个字常识上的基本理解。除了住房支出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外,随后的内容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投资费用、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社交消费、旅游支出、医疗健康支出等依次紧跟。   在当前财务负担中,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和医疗健康位列最后三项,只有不到8%的人认为它们是自己现在所面临的财务负担。   在对未来的考量中,对这些问题的担忧才明显增加。能够给出的合理解释是,调查者将消费支出理解成了财务负担;或者说,他们还没有遇到真正的财务负担―处在二三十岁这个年龄,要意识到更大的难题,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2010年,全球民意测验公司盖洛普(Gallup)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8%的中国公众对自己的财务状况(financial wellbeing)表示乐观,这在被调查的19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是最高的。   与此同时,盖洛普于2011年4月公布的2010年全球幸福调查显示,仅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属于盖洛普所称的生活“美满”一档,而有71%的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有17%的人则说他们生活“困苦”。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调查结果体现出的情绪和盖洛普接近。或许这就是事实。大部分时候我们活得还很年轻颇感压力,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对未来没有预期。老麦就是这样一个人。         老麦最苦的那段日子,每天要为五件事发愁:房租,工作,借的钱还剩多少,老妈要来上海看他,偶尔还会想怎么吃饭。   那是2003年,老麦24岁,刚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毕业回国。他选择上海作为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在他看来,上海是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地方,以后很可能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老麦有一个华尔街式的成功梦,即使当时身无分文。   为了生存下去,老麦找学长借了1万元。付完一套40平方米老公房的3个月租金,钱只剩下了一半。掰手指算了算,这样下去3个月都撑不到。   老麦陷在一坨焦虑里。如果3个月内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即使找到工作,收入顾不上开销怎么办?继续借钱?又能找谁去呢借?这些都是令人足够头疼的问题。   在上海,像老麦这样的外来高校毕业生成千上万。他们中有人在上海读书落了集体户口,毕业后留下了,有的从外地名校毕业后特地赶到上海来淘金。   他们一毕业就要支出一大笔钱去“付三押一”,相当于拿出四个月的房租现金;也再不能享受学校的便宜餐食。现实直接打在脸上。即使找到了工作,许多人第一年都有过借钱的经历。   相比之下,本地人代表着另一群人。他们可以回家住,有家里的便当或者干脆回家搭个伙。没有房租和吃食压力,赚来的钱基本可以用作零花。即便如此,他们在面对老麦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安全感。他们名义上常常有套值很多钱的老房子,但那只意味着几年后拆迁到中环线或外环线外。   老麦现在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他是一家丹麦家居连锁卖场的店长,年薪20万元。他已经不太怕接到同学要到上海来的电话了,有时也会把母亲接到上海来住一段。   他也依次经历过买房、买车、装修、结婚这些事,好消息是他解决得还算漂亮。但有一种情绪,他知道一直伴随在周围,那就是焦虑。还有一个让他在意的目标―财务自由。   老麦做过投资。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民营期货公司的石油期货分析师。两年,他赚到50万元。他付了35万的首付,在上海松江区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和一辆汽车。最后的3万元用于房子装修。钱又没有了。金融这行业,颠簸起伏,永远在挑战人们的承受底线,尤其是期货这一行。2004年10月,原油自老麦入职以来第一次遇到大幅度调整,连续跌了8个星期,从54美元一路滑到41美元。   那段时间,老麦不但找不到新客户,还接过许多责骂的电话,特别是那些被忽悠在高点买入的小客户,甚至直接指着老麦的鼻子骂他是“骗子”。老麦换了个工作,每月薪水税后4800元,连续3年都没有积蓄。2010年初,老麦跳槽去了现在这家丹麦家居连锁卖场。   老麦用储蓄加上离职补贴给女友买了一个价值3.6万元的Tiffany求婚钻戒,他结婚了。   婚礼并没有带给他们太大的负担,因为他们在上海并没有摆排场,只是包了一间房,请了一桌好朋友。老麦把收到的所有礼金都给了母亲,收支基本持平。   老麦的工资翻了两倍,在上海有房有车,可财务自由看起来离他还远。   换房是老麦眼前一件棘手事。一是老婆每天从松江来往市区上班是一种煎熬,二是现在的房子只有两间房间,今后孩子需要一间,母亲又需要一间。   换房到市区?老麦算了一笔帐。松江的房子现在能卖200万元,还掉贷款加利息还剩165万,首付5成,最多只能再买套300万元的房子。按照市区的均价3万计算,等于把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换成另一套同样大的房子,而且条件还不会太理想。30年按揭,本来现在每月付2000元房贷,以后要付8000元。这账怎么看也不划算。   同样是300万,老麦看中了现在小区对面的一套联体别墅,四房两厅,200平方米。但老婆坚决反对,因为这丝毫不能解决上班路程的问题,而且装修费用也更高。另外老婆也不想和婆婆住在一起。   和老婆之间无法达成共识总让老麦觉得很不安。以过去几年房价的走势,加上国际其他城市的先例,老麦判断上海的房价不可能下跌,至少2020年出现人口拐点前,房价还会持续飙升。老麦现在还能承受300万的联体别墅,但他不知道,等他几年后存到一笔钱,房价又会涨成什么样子。         在同样来上海打拼的湖南人张文川看来,老麦根本不用担心。在他看来,问题总会一个个迎刃而解。养活自己、买房、结婚、换房、养家,他自己一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张文川今年40岁,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虽然在许多人看来已算事业小成,但真正的财务自由,对他来说依然是件遥不可及的事。算算吧,退休要多少钱?张文川想了想,“至少要1000万才有安全感。”   更何况,财务自由不一定是投资的最终目的。对现代金融投资组合与公司财务报表颇有研究的投资者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有过一个观点,投资是推迟当前的消费,让你的退休生活不至于捉襟见肘。他是美国研究投资者心目中的草根英雄。一笔能够保障全家生活的退休账,是让张文川继续投资够分量的理由。   现在张文川的女儿11岁,要保证读到研究生的学费,如果再加上出国深造开销,至少要留出200万元。以60岁退休,活到85岁计算,张文川觉得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这25年需要难以预计的巨额开支。
        老麦用赚到的钱攒了第一个50万元时,如果不考虑买房就应该算过的是财务还算自由的日子。当他在松江区买了房后,他觉得自己的拥有的钱,只能算让心里有点底,离财务自由也远着呢。而且这个有底,也只是达到了和本地人赵鹏同一条起跑线而已。   005年刚从复旦大学统计系毕业,同在上海的父母就用了大部分积蓄为他在卢湾区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二手房,50万元首付,房贷由赵鹏还,每月8000元。   为了节省开支,赵鹏毕业后一直都和父母住在一起,这样,每月比起租房的外地人至少省下了2000元。赵鹏将房子出租出去,每月租金4000元。即便这样,他第一年所有工资也都用来还房贷了。   本地人的生活也轻松不到哪里去。上海这个地方,仍然住在老房子里的本地年轻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可能还在盼拆迁,这样就会有一笔至少能付掉新房首付的款子,给他们提供一个婚房的前提保障。他们可能在暗暗期盼一个开明的岳母―她不要求无车贷无房贷,也不会要求婚房座落在内环以内―否则这要准备多少钱!   甚至有了房子,结婚仍然是个负担。赵鹏从身边的朋友得知,装修、摆酒在上海至少需要三四十万元。赵鹏打算两年后和女友结婚,接下来每年至少要挣十几万元。赵鹏现在每年最多余下来7万元这里他的目标还差的远。   要结婚啊。要每年存上十几万,还要保证三年后不贬值,赵鹏必须投资。   2008年年底,他开始基金定投,3年下来,总收益在15%左右。2010年下半年赵鹏又开始投资纸黄金,这次的投资效果不错,经常每月就有有5%左右的收益率。   但是赵鹏还是错过了太多。在他的生活里,没有太多时间留给投资,如果错过一个机会,就会感觉步步赶不上。   赵鹏有些遗憾的事包括,自己在2006年、2007年牛市时只想着存钱旅游而错过了投资机会。中国资本市场的牛市太短了。和赵鹏一样,老麦因选择买房背房贷,也没赶上这拨牛市。   仅2007年一年,沪深两地股市新进了6040万户股民。此前15年一共才7861万户。   张文川赶上了这次机会。他2004年就拿15万买入了基金,到2006年,他的账户超过了40万元。那段时间,他每月的基金收益和夫妻两人的收入总和差不多。   到2008年,股市跌破了2000点,张文川的账户又跌回到20万元不到,他亲眼看着40元买入的中石油一路下滑到今天的10元。   如今房市过去了,牛市过去了,接下来还会是什么,他也不知道。这些机会稍纵即逝,即使赶上了,也未必能抓住。张文川自称在投资上是个失败者,一生中经历了这么多的机会,却没有一次爆发,最终还是只能依赖自己的本职工作。   但也许,他们也并没有错过什么。据智联招聘调查,2007年有超过六成的职场人参与了“炒股大行动”,真正赚到钱的仅过三成。   张文川还发现了一个规律。当他1997年买第一套房时,月薪2500元,房价2400元;2003年换房时,月薪7000元,房价6700元;如今月薪4万元,房价又一次基本和收入持平。   对于老麦、赵鹏这样的后来者来说,发财更是件不可能的事。老麦早已放弃了暴富的幻想。他今年的目标是从店长升为区域经理,负责华东地区的店面管理,目标是5年后成为中国的销售总监。   和没有工作的那段日子相比,老麦的确已经过得好多了。他一向是个乐观的人,相信这一代人都会有好机会。   (老麦、赵鹏、张文川为化名)         一一化解十大财务负担   哪些财务负担是人们都有的,它们又该怎么解决。   MONEY+记者|唐文之      No.1   房子,最敏感的负担   调查显示,以房子支出为财务负担的人占到全体人群的55.3%,35岁以下人群中有38.8%正肩负着房贷,还有16.5%的人有租房压力。   房子带来的财务压力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他包括真正的财务压力,人们的心态对社会情绪的迎合,以及错误的心理归因。很多人在各种支出中房屋的支出并不是最大,但是由于房屋贷款和房租的不可压缩性,人们会对这种财务支出带来的压力更加敏感。   5年后有68%的人认为5年后仍要忍受为住房支出的财务负担。   这种预期比例的上升,基本说明很多人希望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要拥有一套房子,并且认为中国城市的房屋价格在5年内还会上涨。      No.2   你会战胜米饭的通胀   51.7%的受访者将日常饮食作为自己当前面临的财务负担,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的饮食消费额占总收入的20%到30%。   对食品支出的增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通货膨胀。现代都市生活,在外就餐频率增加也是个原因。   5年后在人们想象中五年后,人们对饮食支出的担心显著减退,认为饮食将还继续是财务负担的人只有16.1%。   这说明,起码有35.6%的人认为未来5年,他们的收入将获得不错的增长,而且增长会战胜通货膨胀。      No.3   “漂亮经济”盛行   以服装和化妆品为财务负担的人群,在我们的调查中占到总人数的46.5%。   人们对服装和化妆品越来越依赖,大家普遍相信漂亮的外形会让自己有更好的运气。   5年后 21.1%的人认为5年后服装和化妆品将是他们的财务负担。   人们认为自己将来逐渐摆脱对服装和化妆品的依赖。他们相信随着年龄增长自己会变得更加自信。      No.4   SNS帮你解决社交负担   在选择将社交消费支出作为自己当前面临财务负担的受访者中,有40%每个月在社交方面的消费占收入的10%到20%。   如果社交不是快乐的,社交却成了负担,这个问题很可能在于人们在和不愿意见面的人进行了社交活动。所以如果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之前,准备好一个小本,记下这次要找谁,要做什么。这肯定会有效地降低社交财务负担。   5年后人们对社交开销的预期还是满强烈的,超过26%的人认为未来社交的支出将还是他们的压力,这在所有5年后的财务负担预期中占到第五位。   从我们的采访中体现,社交问题也许在未来并不是财务压力。这要归功于互联网,因为社交这种有魅力的行为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营销方式,他们会愿意给人们提供免费的社交活动。      No.5   焦虑会让你感觉多花钱   以交通为财务负担的人达到26.1%。   从调查上来看,拥有私人轿车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是财务负担的人要少于没有私人轿车的受访者。如此看来,支出并不是对财务负担的唯一要素,支出的体验在对感受财务负担的影响也很重要。明显的在拥挤的汽车上要比坐在私人轿车里焦虑得多。   5年后从统计上看是这样的,人们对交通支出的担心在未来下降到15%。   交通情况还会受到整体城市化和能源问题的影响,这种支出会由整个市场情况调节。   No.6   不影响生活应该多投资   有23.8%的人认为投资的压力正在困扰着他们。   不过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现在为未来投资,他们在将来会获得不错的收益,这有利于缓解他们未来的焦虑。   5年后有接近40%的人将投资列为财务负担。   很多被调查者总会想等到钱多了再考虑投资,不过提早考虑投资不会增加财务负担,反而会受益。      No.7   励志妄想夸大自我教育消费   14.7%的人认为自己自我教育支出是财务负担。   这14.7%的人很可能是在职场上获得升职的人。   5年后有220人认为自己未来需要承担自我教育财务压力,比例达24.6%。   这种增长出来的财务压力很可能是一种“励志”妄想,职场人会经常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真正去实施的少之又少。      No.8   更多子女教育花费说明乐观预期   由于我们调查的人群比较年轻,他们现在只有8.05%的人认为孩子的教育支出是他们的财务负担。   5年后 37.7%的被调查者在“未来5年财务负担”预期中选择了“子女教育”。在已婚并已经开始考虑子女教育的人群中,大部分人的支出占收入比例在10到30%之间。   这证明,在未来的5年会有接近30%的人要为自己的家庭增加人口。从某种角度讲预计生小孩的人大部分对未来的憧憬是比较乐观的。      No.9   为父母养老担心,独生子女一代的典型特征   8.0%的人在担心自己的父母的养老问题。   5年后人们对于父母养老支出的担心上升到39.1%。这是调查中,未来与现实之间差距最大的选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调查的对象就是我们最关注的读者群―独生子女一代。由于独生子女一代,每对夫妻在未来要为2对老年人负责。   但是,可以令人放心的事,父母们的身体恶化情况没有那么快。而且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一辈具有比较高的社会保险额度。所以情况要比独生子女一代想象的好的多。      No.10   锻炼解决财务负担现在   在我们的调查中,仅有5.6%的人认为医疗健康支出是自己当前的财务负担。   这证明都市中的年轻人身体保持的还不错。   5年后 26.6%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问题将成为他们的财务负担。   这种预期明显是个预期错误,但是都是中的人会倾向于购买商业保险来缓解这种财务负担。但是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进行身体锻炼。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第16版:评论
国际金融报
往期回顾 &
按揭负担比超警戒线有何“警情”
国际金融报
  支撑房价的“基本面”在悄然改变。房子固然有投资的因素,但没有刚性需求支撑,投资需求将如同“击鼓传花”,部分城市或存在较严重的房产泡沫。    据媒体近日报道,2016年上半年居民住房交易杠杆率(按揭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加总)达49%,较2013年水平接近翻倍。中国目前购房杠杆比例已接近英国发生房地产泡沫前的水平。当前13个热点一二线城市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跨越40%红线,排在前三位的是深圳、上海、厦门,居民住房贷款负担比(月供/月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达128%、94%、85%。  按揭负担比超警戒线,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对按揭负担比超警戒线有不同的声音。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高房价有非常多的灰色收入支持,在计算房价收入比等指标时,应将大量的灰色收入计算在内。还有学者指出,若把首付、税费等因素考虑在内,居民购房负担比将会更高,这意味着中国购房者用于实际生活的支出成本被压缩到了较低水准。  但这次从出现的广度和增幅都与之前完全不同。之前都只是出现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超出比例并不大,在60%-80%左右。而这次对24个重点城市进行测算,竟然有13个(超过一半)城市已经跨过警戒线。而且增幅惊人,排名最高的深圳竟然达到128%,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也达到85%。这次提示着怎样的“警情”呢?  首先,这警示着支撑房价的“基本面”在悄然改变。炒股的人都知道,不管怎么说,最终都离不开“基本面”的支撑,房价也是如此。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跟不上房价及房贷增长的速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而2016年上半年还有放缓的迹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本已经透支了两代人积蓄的房价,较低的收入增长与房价大幅度畸形增长不可能长期背离。  以笔者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为例,月收入起码达到3万-4万才能负担得起市区按揭买房。可以说,大多数所谓的刚性需求已经被抛出商品房市场之外了。房子固然有投资的因素,但没有刚性需求支撑,投资需求将如同“击鼓传花”,部分城市或存在较严重的房产泡沫。  同样,这警示着认为我国住房杠杆率偏低可能存在“被平均陷阱”,银行不能再将房贷视为“香饽饽”而继续饮鸩止渴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增速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高。今年前9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6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在银行眼里,房贷几乎成了优质信贷资产的代名词。  此前,包括央行官员、一些著名经济学家都认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杠杆率偏低,但这里面有一个严重的“被平均”问题,我国三四线城市基数大,掩盖了了一二线城市居民的杠杆率。实际上,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杠杆率、平均贷款成数(所贷款的额度总额占整个抵押物价值的比例)都非常高,北上广深都已经位居全球前列,甚至超过纽约、伦敦等国际都市。各种数据和迹象表明,居民房贷杠杆率已经到了极限,银行房贷违约风险加剧,银行即便从经营安全的角度也亟需控制房贷增速。  对于个人而言,这警示着不能盲目加杠杆进入房市“博傻”。据报道,上海有一对“80后”夫妻每月还房贷近10万元,不少人用高利率的信用贷进入房市,一旦出现房价滞涨,必然会付出惨痛代价。而对于政府而言,有两大警示:一是靠“坐地起价”的土地财政恐怕难以为继,切莫被不断飙升的土地出让金遮蔽了长远发展的眼光,着力发展产业等。二是要多在居民收入增长上面做文章,只有居民收入与房价同步增长,才是一个良性的市场。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银行划贷款警戒线 企业负债率超过70%绝不放贷
作者:安丽芬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银行惜贷和政策不完善是最重要的两大外因。在众多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建言中,“资本解法”被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绿靴资本A股研究团队?出品
  本文作者 安丽芬
  跟中小微企业相比,融资途径众多的上市公司貌似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绿靴资本调查,部分上市公司也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绿靴资本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末,有长期借款或短期借款的上市公司共计2169家,占总家数2626家的比例为82.6%。
  从覆盖率看,上市公司从银行拿得贷款相对中小微企业容易些。但是部分行业从银行拿贷款并不容易,比如采掘、房地产、建筑等,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整体财务费用居高不下,一些上市钢企、上市煤企的财务费用远远超过了其净利润。
  随着国内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其中涉及的一些上市公司,同时也将是最受益者。
  融资难行业调查
  数据显示,2626家上市公司中有2169家去年三季末存在银行贷款,另外457家则不存在。
  根据一份绿靴资本统计数据显示,457家无贷款的上市公司有364家财务费用为负,这意味着这些上市公司现金充裕,存款利息可能远远高于融资成本。剔除财务费用为负及无财务费用的上市公司,无银行贷款的57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采掘、房地产、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制造业等行业中。而这些行业大多不属于政策支持、资金关注的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传统制造业等。
  深受调控漩涡的房地产融资近年来一直受限,不过近来有些好转,不仅再融资政策松绑,银行贷款也有所加速。福建一家上市房企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以来一直在断断续续做银行贷款,比2013年情况好了一些,放款的速度快了不少。”
  除了行业因素之外,无银行贷款的57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大多不低。其中,负债率超过50%的有14家,比如ST南化(600301.SH)、*ST传媒(000504.SZ)、(,)(600870.SH)、*ST凤凰(000520.SZ)等负债率均在90%以上。
  北京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士表示,“虽然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比未上市企业好些,但是财务指标不能太差。对我们来说,负债率超过70%的是绝对不能贷款的,最好控制在50%以内。”
  再融资是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近来北京一位大型投行人士明显感觉到“审核趋严”。3月6日更新的再融资审核进度表显示,中止审查的上市公司数量由此前的7家激增至18家,其中16家系非公开发行股票被中止审查,这些公司存在调整再融资方案、补充财务数据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3年,上交所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评价办法,实施上市公司打分制,而分数低的“差等生”也可能遭遇融资难等的问题。
  多公司受困高额财务费用
  即使融资成功的上市公司也在面临着另外一个窘境:必须承担高额的财务费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末,2626家上市公司里负债率超过50%的就有1081家,占比逾四成。其中,负债率超过60%的有720家、超过70%的有401家、超过100%的有10家。
  进一步数据显示,2626家上市公司中,1378家有长期借款,合计3.71万亿;2045家有短期借款,合计4451亿元。长期、短期借款合计约4.16万亿元。
  其中,长期、短期借款合计最多的是(,)(601857.SH),去年三季末这一数据高达4128亿元,其次是(,)(600028.SH)的2276亿元,另外(,)(601800.SH)、(,)(601991.SH)、(,)(601390.SH)、(,)(601186.SH)等9家央企的借款均超过1000亿元。
  高额的借款另一面就是高额的财务费用。如中国石油的财务费用高达197亿元、中国石化高达85亿元,另外大唐发电(601991.SH)、(,)(600011.SH)、(,)(600795.SH)、中国交建等贷款大户的财务费用均在50亿元以上。
  在财务费用排行榜上,(,)(000709.SZ)、(,)(600157.SH)、(,)(000932.SZ)、(,)(600005.SH)、(,)(601898..SH)等钢企和煤企排在前30名以内,财务费用均在13亿元以上,而他们去年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3.9亿元、0.43亿元、7.7亿元、6.6亿元。也就是说,上述几家企业无一家的净利润高过财务费用。
  “鉴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导向,钢企从银行拿贷款并不好拿。但由于这些上市钢企很多属于国企,加上他们之前是银行的重点借贷大户且关系保持良好,一般都有授信额度,利息抬高一些还是能拿到贷款的。”北京一位券商钢铁分析师表示。
  (记者邮箱:)
(责任编辑:HN052)
相关新闻 ? ? ? ?
02/13 10:0403/10 01:1803/05 14:3001/27 02:4901/19 09:0201/16 04:0601/09 06:42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负担比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