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公告十大股东没有一个减持公告对股票影响,只有新进为什么

减持新规落地逾一周 大股东减持玩出新花样! _ 东方财富网
减持新规落地逾一周 大股东减持玩出新花样!
东方财富网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减持新规落地逾一周 大股东减持玩出新花样!】5月27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减持新规落地,从减持新规实施一周以来的效果看,虽然新规之下,大股东减持步伐和节奏被迫放缓,但仍有大股东“夹缝中求生存”,在新规下挖掘减持新套路。
  5月27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减持新规落地,从减持新规实施一周以来的效果看,虽然新规之下,步伐和节奏被迫放缓,但仍有大股东“夹缝中求生存”,在新规下挖掘减持新套路。  减持新规初现成效  6月2日,沪深交易所双双披露了减持新规实施后的大股东减持情况。根据披露,减持新规实施后,沪深两市的日均减持金额均较实施前下降超过五成。  上交所表示,减持新规实施后,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的日均减持金额较实施前出现了显著下降,降幅为67%。共有3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过减持,累计减持4716万股,合计金额5.7亿元,日均1.9亿元,均为通过竞价系统进行的减持,没有通过进行的减持。  深交所同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的三个交易日,深市共有124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定股东和董监高进行了减持,减持股份合计3.10亿股,减持金额合计40.83亿元,日均减持金额13.61亿元,与新规发布前10个交易日日均减持29.77亿元相比,下降了54%。  上交所称,此次证监会减持新规的出台,对于大股东的无序减持对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初现抑制效果。  当然对于新政落地后披露减持计划的公司而言,多数公司选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能减多少就减多少”,大有将政策用足之势。  比如,6月1日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中新创投计划于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以不低于18元/股的价格,减持不超过963.43万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恰好符合集中竞价的减持政策的上限1%。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发公告承诺重要股东不减持。  比如新文化公告称,“基于对本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价值判断”,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银久承诺,自其持有的份上市流通之日起未来3个月内,不减持所持该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股份。  大宗交易:仍是大股东减持利器  虽然此次减持新规重点针对大宗交易,但可以发现,在此期间有大额减持需求的大股东依旧比较青睐大宗交易。  显示,根据上市公司5月27日至6月5日期间的减持公告,共有等4只个股的大股东仍借助大宗交易渠道进行了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无论是减持数量还是占总股本比例角度看,都远远超过在二级市场上,通过竞价交易减持。  因此大宗交易仍是大股东们减持套现的利器,而以下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新规背景下,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玩出了“新花样”。  :完美减持的新套路  比如东方园林的大股东中泰资管通过大宗交易进行的减持“完美避开”了新规的所有规定。  5月31日,东方园林大股东中泰创展(珠海横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泰资管)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股份39,433,4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7%。减持股份为中泰资管日通过协议受让的无限售流通股股份。  本次减持后,中泰资管持有公司股份133,600,54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东方园林发布的公告表示该减持未违反减持新规:  1、中泰资管此次出售的无限售流通股来自于之前的协议转让,并非集中竞价获得,因此该股份也应在减持新规的监管之下,而本次大宗交易的接盘方就应遵守6个月不能转让的规定。  2、由于中泰资管是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因此,此次减持1.47%,符合连续90个自然日减持不超过2%的要求。  3、中泰资管此次减持前虽是大股东,但其本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并非通过集中竞价减持,因此不需要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  4、最为关键的是,减持完成后,中泰资管持股为4.99%,恰好不再是大股东身份,今后再有减持行为,尤其是集中竞价减持已不再需要提前披露。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完美”避开减持新规的关键点是——剥离掉自身的大股东身份,即自身的持股比例低于5%。  有私募人士表示,对于部分持股可能刚刚超过5%的大股东而言,接下来有可能都会积极剥离自身的大股东身份。  大华股份:大股东减持员工接盘  而通过大宗交易的减持4700万股的大华股份,则将减持的股份卖给了该公司本身的员工持股计划。  该公司6月1日的公告显示,截至日,“财通证券资管大华股份3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大宗交易方式共计买入大华股份股票47,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2%,购买均价为16.83元/股。  最快减持攻略:大宗交易成核心  而对于大宗交易,甚至有媒体已经给出了最快减持攻略。  (1)持股比例不超过1%:  可通过集中竞价一次性减持股份,不需要披露减持计划,最快用时1个交易日;  (2)持股超过1%但不超过2%:  在两个90天内分两次集中竞价卖出,退出时间最快91天;  (3)超过2%但不超过4%:  可将其中的2%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A,余下用(2)中的方法退出;A持有6个月后集中竞价卖出,不需要披露,退出时间最快181天;  (4)超过4%但不到5%:  可将其中的2%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A。剩下3%分别通过3次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且不需要披露,退出时间最快181天;  (5)5%以上但不超过7%:  将其中的5%协议转让给C,并同时向证监会报备集中竞价减持计划,最快第15日集中竞价卖出1%,最快第105日卖出余下的部分;  C将其中的2%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B,B持有6个月后集中竞价卖出,C在第2日以后向证监会报备集中竞价减持计划,最快第16日集中竞价卖出1%,第106日集中竞价卖出1%,196日集中竞价再卖出1%。最快退出时间196天;  (6)超过7%的股权:  可以同样的方法类推,可以是(1)、(2)、(3)、(4)等方法加上5%的倍数,就是不论多少的股权比例,都可以拆成一个一个5%来进行减持。  考虑到交易成本,假设每一次寻求(或确定)交易对手方都需要3-6个月时间,那么理论上来说,不论多大规模的股权,实现最终减持的时间不会超过18个月。
(责任编辑:DF118)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如火如荼的可转债,竟成大股东变相减持的新套路,监管层也没办法如火如荼的可转债,竟成大股东变相减持的新套路,监管层也没办法大众证券报百家号近期,可转债打新成为A股的高频词汇。由于“零成本”、“无风险套利”深受投资者喜爱。不仅如此,由于无限售锁定期,可大额配售,上市公司大股东也热衷于此,一方面纷纷推出可转债发行预案,另一方面在债券上市后大额抛售,速减赚快钱。鉴于可转债的大股东套利行为有违市场公平,业界建议监管部门从配售方式、减持限制等方面出台新规、予以规范。大股东减持“急吼吼”自可转债开启信用申购以来,截至昨日,网上共发行了9家上市公司的可转债,目前仅两家上市,分别是雨虹转债和林洋转债,两债券上市首日均大涨了20%。不仅如此,两公司还出奇一致地出现了大股东抛售的现象。10月20日雨虹转债上市,四天后公司就披露了大股东减持公告:10月20日至10月23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出售其所持有的雨虹转债合计184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0%。10月30日,东方雨虹再次公告称,10月24日至10月27日,控股股东李卫国已出售其所持有的雨虹转债合计184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0%。经过两次大幅减持之后,获配售可转债减持了三分之二。按照雨虹转债的均价118元计算,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盈利高达6624万元,10天的投资收益率达18%。无独有偶,林洋转债11月13日上市首日即遭到大股东抛售。林洋能源昨晚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于11月13日出售其所持有的林洋转债219.85万张,占发行总量的7.33%;于11月14日出售林洋转债80.15万张,占发行总量的2.67%。公司控股股东现仍合计持有林洋转债1033.54万张,占发行总量的34.45%。而且,两公司大股东减持之路并未结束。东方雨虹11月2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副董事长许利民,董事向锦明、张颖、张洪涛、张志萍,总工程师王新拟合计减持不超750万股。林洋能源也公告,未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根据市场及自身资金情况进行减持。呼吁监管层出限制性措施可转债发行为何如此火爆?大股东又为何急于减持?昨日,一资深市场分析人士对大众证券报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这是由于今年2月出台的再融资新规及5月出台的减持新规对增发融资的挤出影响,加上9月8日证监会将可转债的资金申购方式改为信用申购,使得可转债打新成为一种无风险套利行为。而大股东更是可以凭借优先配售制度,获得可转债份额,且无锁定期等退出限制,从而拥有了比增发更便捷的筹措资金通道及快速获利变现的手段。”华创证券分析师王文欢认为,“大股东可以参与优先配售,就是转债发行制度上的红利,也是大股东积极支持转债发行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未来减持的公司增加,市场讨论的越多,不排除监管层会出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比如规定减持的期限。”也有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修改可转债发行的配售模式,比如直接取消配售,可转债全部使用申购模式,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受益。“转债作为潜在股权融资,确实也有变相减持功能,适当进行监管是合理的。”但同时,兴业证券还认为,转债是目前留下的股权融资渠道,市场本身也需要培育,监管过多和要求过严不见得是好事。“监管有保有压,才是最好的监管。”对于二级市场来说,王文欢认为,“减持可能会对转债有一定的影响,市场可能会理解为发行人转股意愿不大,关键看正股基本面,如果正股基本面好,大股东的减持反而可能给了市场低位收集筹码的机会。”此外,还有市场人士认为,大股东高位减持套利的红利期将很快过去。对转债来说,确定性的供给正在加速,随着产品供给量逐渐增多,可转债上市首日行情或将归于平淡,大股东减持套现的收益也将随之降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大众证券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说真话 有干货 做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捍卫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爆仓减持法”:大股东减持的新套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月24日晚间,洲际油气发布公告称,持有公司约6.65亿股的控股股东广西正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西正和”),拟在6个月内减持8680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3.83%。  公告发布后,洲际油气股价反应剧烈,7月25日大跌7.28%,报收于4.84元,26日继续下跌2.89%,报收4.7元,几家机构投资者也卖出手中的洲际油气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减持并非广西正和“自愿”,而是被强制平仓。“强制平仓”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要从广西正和通过股权质押融资开始讲起了。    股权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一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缺钱时,可以将自己的股票在一定期限内质押给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信托等,从而获得贷款,以缓解短期流动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压力,这是大股东常用的一种融资手段。  那假如小财君将手里市值1000万元的股票质押给银行,能贷到1000万吗?这里面有个折扣,也就是“质押率”,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必然是小于1000万的,具体的质押率会根据行业与企业的性质而变化,一般情况是3-6折。  假设质押率为40%,小财君1000万市值的股票质押出去,获得的贷款即1000万*40%=400万。    日,广西正和将其持有的洲际油气8680万股股票质押给长江证券,由平安银行出借资金。  但质押之后洲际油气的股价就一直在跌,从日的8.1元到今年7月25日的收盘价4.84元,下折了40.25%。看着手中的抵押物价值一路跌,平安银行的内心很可能是崩溃的&&    为了防止股价下跌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失,金融机构都会对质押个股的股价设置预警线与平仓线。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160%/140%和150%/130%。假设质押时,股票价格是10元,质押率为40%,预警线为150%,平仓线为130%,那么:  预警价格=10*40%*150%=6元,即股票价格下跌40%  平仓价格=10*40%*130%=5.2元,即股票价格下跌48%  当股价连续下跌接近预警线时,金融机构会要求大股东补仓;当达到平仓线时,而大股票又没有办法补仓和还钱时,金融机构有权将所质押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抛售,就是强制平仓。  广西正和现在面临的就是强制平仓,目前广西正和持有的所有洲际油气股票均被冻结。但7月27日,资金出借方平安银行相关人士称,如果后续广西正和补足抵押物并达成新协议,这部分质押的股票可避免被“强平”。看起来事情还有一线“转机”。    然而,这真的只是一个“借了钱却还不起”的悲情故事吗?  我们直接看结果,强制平仓意味着广西正和将减持占洲际油气总股本3.83%的股票。而有分析认为,控股股东等持有的IPO原始股成本低廉,即使是在股价暴跌中被强制平仓,也能实现减持套现,从中获利。  现如今,减持新规之下,大股东要减持套利是多么困难重重的一件事。于是有人从这件事读出了其他意味:真的是“被动”减持吗?借“强制平仓”而减持套利也是有可能的吧?  当然,关于动机的事情小财君也不好评断,还是要关注广西正和未来会怎么做,最后能不能补足抵押物、避免被强制平仓。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越来越受上市公司青睐,规模在近几年维持不断上行的趋势。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沪深两市共有3253只个股涉及股权质押,占全体A股的比例达到98.58%,其中有581只个股的质押比例超过30%,291只个股的质押比例超过40%,114只个股的质押比例超过50%,42只个股的质押比例超过60%,11只个股的质押比例超过70%。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说明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而且公司资信一般。因为一般的时候,公司需要资金可以用资产到银行做抵押贷款,而大股东用上市公司的股权做抵押贷款是因为它的其他资产难以获得贷款信任,只能用流动性最好的上市公司股权。  同时也有人认为,这也说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不怎么看好,如果是好股票,贷款的风险就不愿意去用股权做担保。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股权质押的动机不能一概而论。    股权质押只是大股东跟资金出借方的游戏吗?不止哦,股权质押是可以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产生影响的。  我们之前提到过,能贷到多少钱取决于质押出去的股票市值和质押率,那么在股权质押前,大股东为了以相当的股份获得更多的贷款,可能会通过各种“管理”,拉升股价。  如果股权质押后,股价不断下跌,金融机构会通知大股东补仓,大股东不想被平仓的话就得不断补仓,于是可能会采取停牌手段,先阻止股价继续跌下去。    在停牌期间,大股东多方筹措资金。复牌后,大股东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回购股份等手段,拉升股价。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制平仓了。股权质押后,如果股价跌至平仓线以下,大股东没办法补仓,又没钱偿还贷款,所质押股票的所有权将发生变化,金融机构抛售时,也会对二级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待强行平仓盘全部平掉之后,一般股票也就到了一个局部低点,对于小散战术性资产配置来说,这可能会是一个股票被低估、能够买入获取短期资本利得的机会。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关于“大股东”的新闻
Tue Jun 27 03:42:27 CST 2017
今年6月初,“兜底增持”概念横空出世,而部分相关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大比例质押股权的情况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两市共有25家公司属于“兜底增持”概念股。其中,18家公司的控股股东质押了股份,由于部分公司质押股权占比偏高,甚至达到100%,愿意直接出面接手股份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券商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质押股权的占比要求更为严格,仅直接亮相于个别公司的质押公告中。
Mon Jun 26 16:00:01 CST 2017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毅波)在内乱发生之后,盖世汽车大股东最终决定“抽身而去”。先锋新材6月26日午间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专注主营业务的发展,决定将盖世汽车 60%股权转让给宁波海曙峰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Mon Jun 26 07:01:00 CST 2017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6日讯(记者关婧)*ST中安的大股东与国金证券因一个资管产品打起了官司。6月24日,*ST中安公告,国金证券起诉要求其大股东中恒汇志公司补交资管产品差额支付金共2.03亿元。目前。
Fri Jun 23 06:43:18 CST 2017
面对减持新规的层层封堵,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减持上玩出了更多新花样。自5月27日减持新规发布至今,沪深两市共有178家A股公司发布股东减持相关公告,其中涉及减持实施的约有110家;同期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额为12.82亿元,均低于减持新规发布前的数据。
Fri Jun 23 05:41:01 CST 2017
医院并购浪潮在资本市场正越来越火热。从日停牌至今,6月20日悦心健康(002162.SZ)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分别购买分金亭医院、同仁医院以及建昌中医院100%股权,交易价格预计9.17亿元。同时,悦心健康拟向包括上海鑫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鑫曜节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84亿元。
Thu Jun 22 21:53:17 CST 2017
网易财经6月22日讯 凯瑞德(002072)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大股东第五季实业及实控人吴联模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双方已于6月19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此前,2016年10月,凯瑞德已因信息披露涉嫌违反证券法律规定,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Tue Jun 20 19:51:00 CST 2017
网易财经6月20日讯 辽宁成大(600739)公告称,特华投资协议受让前海开源所持有的辽宁成大股份后,持股比例为7.68%。特华投资表示,在未来6个月内没有通过主动股份增持而成为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的意图。
Tue Jun 20 05:08:39 CST 2017
大股东三招齐发大幅减持,协议转让充当主通道。减持新规出台不到一个月,A股的大股东们清仓减持,又有了新花样。6月16日,分众传媒(002027.SZ)、口子窖(603589.SH)同日公告称,其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减持所持的全部公司股份,数量分别达到12.38亿股、4093万股。减持方式则包括大宗交易、协议转让、集中竞价,协议转让充当主要角色,持有的全部股份占比不低于两家公司总股本的5%。
Mon Jun 19 19:58:32 CST 2017
网易财经6月19日讯 长电科技(600584)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实施完成,第一大股东由新潮集团变更为芯电半导体。芯电半导体持有公司14.28%的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新潮集团持股13.99%,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持股9.54%,三家主要股东的股权比例较为接近。
Mon Jun 19 18:50:30 CST 2017
网易财经6月19日讯 塔牌集团(002233)晚间公告称,今天收到公司大股东徐永寿先生关于计划减持公司股份的告知函。徐永寿先生持本公司股份142,000,000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15.87%),计划自本公告发布之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26,839,679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3%)。
Mon Jun 19 16:29:00 CST 2017
大股东三招齐发大幅减持,协议转让充当主通道。减持新规出台不到一个月,A股的大股东们清仓减持时,又有了新玩法。6月16日,分众传媒、口子窖同日公告称,其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减持所持的全部公司股份,数量分别达到12.38亿股、4093万股,即持有的全部股份。减持方式则包括大宗交易、协议转让、集中竞价,协议转让充当主要角色,占比不低于两家公司总股本的5%。
Mon Jun 19 11:27:00 CST 2017
本刊特约作者 路漫漫/文最近,面对自家公司股票暴跌、暴跌、暴跌,大股东认为公司良好的基本面、股票投资价值已经凸显,号召员工去买,并且承诺兜底,赚了归员工、赔了归大股东,真是中国好老板。为员工兜底是兜底1.0版本,很快就有了兜底2.0版本,大股东在为员工兜底的基础上,把供应商、客户等主要合作伙伴也拉进来兜底,如ST德力(002571.SZ)。
Mon Jun 19 03:30:49 CST 2017
定向增发一直都是上市公司发展的主要融资手段,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对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增方案进行详细统计研究发现,有大股东高比例参与定增的个股,往往会比只有机构和大股东低比例参与定增的个股更具投资价值、更具有投资安全边际。
Mon Jun 19 03:30:49 CST 2017
控股股东增持,往往给投资者传递最为直接的信号,就是为公司股价“保驾护航”。但这一动作,在近两年来已变得不再纯粹。大股东增持背后的动机不再单一,有的为作秀,有的则为控制权。记者通过对近一年的大股东增持统计发现,这一动作对于股价稳定的意义早已渐渐减弱。
Sat Jun 17 17:39:07 CST 2017
网易科技讯6月17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亚马逊将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零售商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但该公司一些最大股东表示,这不会是最终的结局。
Fri Jun 16 18:06:43 CST 2017
上交所切实加强一线监管,致力打造市场诚信环境。
Fri Jun 16 10:04:03 CST 2017
这个6月,雷士照明(02222)有点忙。先是折价配股。
Fri Jun 16 08:01:46 CST 2017
截至14日晚间,共有1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员工兜底增持的结果,整体来看,一半的公司增持人数不到员工总数的1%。其中,4家公司的增持人数为个位数,“长城系”两家公司共只有3人响应增持。而据*ST德力(002571)今日晚间披露公司员工、供应商及销售商响应董事长增持倡议情况显示。
Thu Jun 15 18:16:00 CST 2017
美国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可能与大股东日本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联手,共同投资东南亚版“滴滴”Grab。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东南亚最大共享汽车初创公司Grab正寻求进行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以此与劲敌Uber在东南亚展开竞争,软银是领投方。
Thu Jun 15 17:01:26 CST 2017
网易财经6月15日讯 申通地铁(600834)公告称,此前公司大股东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计划将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资产注入公司。但近日,根据市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战略定位的新要求,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相关对策。
道琼斯工业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
标普500指数
美元/人民币高管减持的N种方法
&&&&来源:&&&&
原标题:高管减持的N种方法
  柏可林 摄
  “‘五穷六绝七翻身’,虽然这是从香港市场传过来的说法,但上市公司大股东都在4月份赶着套现,可见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我也在4月底将仓位减到了三成。”面对5月第一个交易周,上证综指连续3天的大跌,拥有近20年股龄的老股民唐跃民略带沾沾自喜的口吻说。
  上世纪90年代,香港经济分析员在参考过去十余年香港股市的升跌之后,得出了“港股每年的5月都跌,到了6月更大跌,只有到了7月,股市才起死回生”的结论,这个“预言”发表之后数年还真继续出现这种现象,使得当时不少小股民都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不知何时,这句股谚也开始在A股市场流传。
  到底是规律还是谣言,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到了相应的时间,投资者还是深为忌惮,A股持续走高,减持也在持续增多。
  4月份上证综指、创业板指累计大涨18.51%、22.38%,携手创出年内单月最大涨幅。中小板指也大涨9.67%,在4月27日创出历史新高9070点。而伴随新高一起到来的是A股减持市场也创出历史新高。4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计减持市值为518.66亿元,比3月份增加52.98亿元,增加幅度为11.38%,创出历史新高。
  金融股投资套现
  随着A股指数攀升和近期出现震荡,获利盘的套现压力增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套现力度增大。其中,银行、券商等金融股成为被减持的主要对象
  A股在4月份创出减持市值新高之后,今年以来的A股重要股东减持规模也刷新了历史新高。截至5月11日,A股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东净减持股份数量为203.12亿股,净减持金额达2454.34亿元,为历史最高纪录。2006年以来,全年净减持金额最高的为2013年,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东净减持金额为1108亿元,其余年份净减持金额均低于1000亿元。
  兴业银行成为遭到股东减持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截至5月11日,兴业银行合计被减持股份为9.53亿股,合计市值约为134.32亿元,而这还没加上5月12日兴业银行被恒生银行二次减持的数量。
  5月12日晚间,兴业银行披露,公司股东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已于5月12日与高盛高华证券和瑞银证券签订配售协议,根据协议,恒生银行拟出售其所持部分公司普通股,最多占公司普通股总数的4.99%,每股出售价格为17.68元。按照出售数量的上限计算,减持完成后,恒生银行将套现超168亿元。
  根据兴业银行一季度报告,恒生银行现持有公司11.1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87%。本次交易完成后,恒生银行所持剩余普通股股份约占兴业银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0.88%,恒生银行很可能会退出兴业银行前十大股东名单。目前,兴业银行第十大股东为上海正阳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持有兴业银行1.8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9%。
  这并不是恒生银行在年内第一次减持兴业银行。2月10日,恒生银行宣布减持兴业银行股权并已签订配售协议,出售兴业银行不超过5%股份,最多套现127.3亿元。随后,恒生银行于2月11日、12日,分别以每股13.36元的均价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股份。
  对于恒生银行减持兴业银行的原因,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李慧敏在5月7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曾表示,年初出售兴业银行股权后,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回流,以目前的市况计算,资本充足水平已达《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要求。
  彼时,恒生银行曾许下“90天内不再出售剩余股份”的承诺。而5月12日的减持距离年初的减持正好相隔90天的“禁售期”。
  资料显示,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是在2004年,前者以17亿元的大手笔一举拿下了兴业银行15.98%的股份。2010年,恒生银行又以23亿元参与兴业银行的配股计划。
  粗略计算,从恒生银行投资兴业银行至今,恒生银行收到兴业银行所派发的现金股息共计44亿港元。加上两次减持获得的利润,恒生银行投资兴业银行11年后,获利将超过320亿元,较最初投资成本增长了8倍。
  金融股成为年内被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力量。除了兴业银行之外,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等6家银行,以及中信证券、华泰证券、西部证券、国海证券、海通证券、东北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西南证券、山西证券、国信证券等13家券商都登上了减持榜。不过,券商股遭减持主要出现在一季度。
  另类套现法则
  上市公司借发布高送转方案、股价冲高之际,大股东减持套现、为再融资铺路、顺道扩大股本的情况越来越多,投资者对高送转的态度也由狂热转为冷静
  值得注意的是,在减持套现的队伍中,通过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上市公司高送转,最后实现套现的群体。
  被减持股份最多的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京东方A就是其中之一。年内,京东方A合计被减持股份约29.13亿股,参考市值约为124.3亿元。其中,民生加银基金汇泰6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4月20日至22日总计减持6.16亿股,占总股本1.75%。减持前,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总计持有京东方A约23.81亿股,为2014年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限售期一年。
  2014年4月,京东方A发行217.68亿股,募资净额449.22亿元,其中有118.47亿股锁定期为一年。
  4月15日,京东方A高达118.47亿股的限售股解禁,由于解禁股份数量巨大,公司股价在解禁当日至前一交易日4.9元的阶段新高大幅回落,收盘大跌9.8%。之后一路震荡下跌。
  资料显示,118.47亿股解禁股的平均成本为2.06元/股,按4月22日收盘价4.82元/股计算,此次减持股票收益为134%。在民生加银基金减持之前,华安基金率先减持6.18亿股,减持后仍持有17.62亿股。
  在定增股东减持之外,因高送转而吸引眼球的上市公司股东们减持也不手软。
  5月5日晚间,文峰股份发布公告称:5月4日,公司股东江苏文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文峰集团”)于5月4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所持有无限售流通股9240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00%;其全资子公司南通新有斐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称“新有斐大酒店”)通过二级市场以14.10元/股卖出其所持有的本公司38股股票。
  本次减持后,文峰集团和实际控制人徐长江合计持有文峰股份20.9%的股份,全部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由于受到“互联网+”概念和10转增15股派3.6元高送转消息的刺激,文峰股份股价从2月底开始一路上涨,从每股10元跃升至最高52元。在股价上涨的同时,从今年3月开始,文峰股份实际控制人徐长江,以及其一致行动人文峰集团和新有斐大酒店分11次减持了文峰股份。
  最令人吃惊的是,自2014年底至日,文峰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股份比例由75.72%减少至20.9%。这样大手笔的减持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
  对于这样大规模的减持,文峰股份的解释是: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股票市场活跃度;筹集资金,支持公司壮大发展。
  文峰股份表示,过去,文峰集团主要通过自我积累的资金投入新兴产业,步伐较慢。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有助于文峰集团迅速壮大资本实力,加快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日文峰集团董事会决定:文峰集团减持公司股份所获收益60亿元,扣除上交15亿元税收后的45亿元不进行分红,设立5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新兴产业,所投项目一旦盈利,优先置入公司,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虽然公司拟定了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但随着大股东大笔减持,文峰股份股价一路下跌,4月10日除权之后,截至5月13日股价累计跌幅约37%。
  减持总之不手软
  大盘再创新高之后,两市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逢高减持行为也随之跟进。在这些上市公司减持的主力阵容中,高管及其家属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在减持群体中,高管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月12日晚间,金科股份发布公告称,5月6日至5月12日,公司实际控制人黄红云、陶虹遐夫妇以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8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9.35%。
  与文峰股份相似,金科股份也是一家打着高送转标签的公司。
  日,公司控股股东提出每10股送6股转14股并派1.5元高送转分配方案,同时控股股东金科控股及实际控制人黄红云、陶虹遐明确表示,近期不减持本公司股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送转方案提出前,公司有大批限售股解禁,并且原一致行动人解除了一致行动关系。
  资料显示,金科股份在2011年通过借壳ST东源,黄红云、陶虹遐夫妇直接持有及通过金科投资合计持有公司55.93亿股,占总股本的48.27%,黄氏家族成员其女黄斯诗、王天碧(黄红云大嫂)、黄星顺(王天碧之子)、黄晴(王天碧之女)、黄净(王天碧之女)、陶建(王天碧之女)也持有股份并与黄红云夫妇构成一致行动关系。而一致行动人关系在日解除,原因是在公司近年实际经营活动中,一致行动人在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等重要方面逐渐发生重大分歧,已无法保持一致行动关系。
  从1月7日开始,解除了一致行动关系的黄氏家族成员开始大规模的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其女黄斯诗减持套现1.08亿元,其弟黄一峰夫妇累计减持套现2.4亿元。公司监事傅孝文、陈昌凤、聂铭、陈红共计减持了9次,累积套现193.92万元。4月22日高送转实施后,黄红云、陶虹遐夫妇也开始减持。
  同样在推出高送转之后减持的还有永大集团。日,永大集团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解禁后不久,同年12月22日,永大集团在上市以来营业收入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推出了高送转方案,每10股转增18股派10元,股权登记日为3月20日。分红预案披露后,永大集团股价连续三日涨停,此后从送转预案披露前的23.05元一路上涨至股权登记日的68.27元。
  在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前后,已有部分股东开始卖出解禁股份。而在股权登记日所在的3月初,永大集团曾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吕永祥及其一致行动人吕兰、吕洋、兰秀珍计划自日起半年内,减持公司股份比例达到或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不过,实际减持情况要超出公告的预期。查询永大集团的公告会发现,4月15日至5月8日发布的公告全部都是关于股东减持的信息。根据公告,公司股东和高管吕兰、吕洋、兰秀珍、李向文合计减持公司股份达到31.22%。其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吕永祥及其一致行动人吕兰、吕洋、兰秀珍合计已减持股份数已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多次减持后,吕永祥还持有上市公司约27.5%的股份,吕兰的持股比例为10.27%。
  永大集团最新的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吕永祥之子吕洋将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转让公司12.86%的股份,转让后其持股比例将下降至0.44%。具体来看,吕洋于5月6日、5月7日分别与百雳士泰福一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谢勇亮、上海恣颖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后三者将分别受让公司股份2000万股、2000万股和1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6%、4.76%和3.33%。
  被高管频频减持的还有万邦达。仅在4月20日至22日3天中,公司高管6次减持,累计减持股份达4823.67万股,占总股本的6.56%,占公司流通A股的9.35%。而此前一周,公司高管已进行多次减持,累计减持7351.84万股。在两次减持中,公司高管累计减持1.217亿股,套现逾40亿元。
  5月4日晚间,万邦达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氏家族成员胡安君、王凯龙、王蕾、王长荣四人,于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合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流通股份1461.04万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的1.99%。
  此次减持后,上述四人不再持有万邦达股份,王氏家族成员仅王飘扬一人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数量为2.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88%。
  因时制宜看减持
  对于上市公司减持,关键是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同时及时披露与此相关的信息,如果是违规减持或隐瞒相关的信息,则是要进行追问,甚至追查的
  对于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行为,市场的解读不再像过去一边倒的偏向负面,而更倾向于理性,反映出投资者日渐成熟的心态。
  “企业家创业时有的也是砸锅卖铁,如今股市转好,逢高减持,获取流动资金也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在套现之后还能持续将企业经营得更好,而不是套现之后就将企业和股东置之不理。”唐跃民说。
  “目前来看,确实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套现都是为了布局新一轮的投资,尤其是一些国有大股东的减持。”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并购业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央企到地方国资都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些国资类上市公司的减持操作抑或是为日后整合运作铺路;对于民企而言,部分民营大型集团的减持也是在为并购储备资金。最近一段时间,A股并购数量激增,与此同时,海外并购的案例也在增加。”
  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刚刚减持了上市公司股票的第五大股东李伟(化名)。该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企业所处传统行业,近几年传统行业的发展路径日益狭窄,与很多谋求转型的公司一样,其所经营的企业也在谋求更多元化的发展。而这些计划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才选择套现一部分的股份。
  李伟也坦言:“A股难得才出现这样的牛市,我们自然也是选择市场最好的时候卖出,不可能在市场差的时候。在这之前的几年牛市中,大股东以及高管也是增持了不少股份,现在也算投资落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收益的诱惑之下,同样存在一些违规减持的现象。
  5月4日兔宝宝公告称,部分董事、高管人员在一季报窗口期违规减持公司股份,违反了上市公司在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窗口期买卖股票的规定。对违规减持的处理,是将交易金额的1.01%上缴公司,违规减持人员和董事会向投资者致歉。
  兔宝宝公告称,日、3月30日、4月7日公司总经理陆利华、副总经理董秘徐俊、副总经理卓艳及财务总监姚红霞通过深交所竞价交易系统合计减持兔宝宝股份约165.6万股,成交均价8.83元/股,成交总额1462.24万元。由于公司定于日披露《2015年第一季度报告》,上述董秘、高级管理人员本次减持行为违反了深交所《股份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有关在定期报告公告前三十日内不得买卖公司股票的有关规定。
  事实上,出现上述问题的还不止兔宝宝。根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有近百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事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买卖股票。其中不少就与违规减持有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窗口期”减持股票。
  在华帝股份4月16日披露2014年年报之前,该公司副董事长黄启均分别于2月11日、2月26日、3月5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1万股、8万股、15万股,交易均价分别为13.92元、14.35元、13.87元,三次共计减持24万股,共计金额336.77万元。
  在老股民唐跃民看来,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力度的加大,违规减持的现象已经减少。更多的问题是高管合规减持背后潜藏的风险。
  “比如,一些公司高管承诺在推出高送转之后‘近期’内不减持,但对于近期这个模糊的时间概念,投资者就很难预期。还有就是承诺一个具体的时间内不减持,但一过了这个时间限制就马上减持的。”唐跃民此前就碰到过上述两种案例,好在老股民拥有严格止损止盈的规则,才逃过了股价波动带来的损失。
  对于现在大量入市的新股民,唐跃民认为,在防范大市风险之余,应该谨慎看待大股东和高管减持释放出来的信号,关注其中的风险。
(责编:值班编辑、陈键)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股东减持公告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