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多晶光伏板之争:分布式光伏利好哪一家

单晶、多晶、薄膜,竞争格局如何?
我的图书馆
单晶、多晶、薄膜,竞争格局如何?
多晶、单晶、薄膜之争由来已久,光伏转换效率是度电成本降低的核心因素。“十三五”能源发展目标明确了未来5年光伏新增装机量150GW的市场发展空间,行业前景向好。2016年建站成本趋同将促使单晶迎来爆发式增长。多晶硅价格反弹有望得到持续。那么,目前,单晶、多晶、薄膜竞争格局到底如何?多晶《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据生意社大宗榜数据显示,本周国内多晶硅生产厂家价格稳步上行,国内企业对外报价平均在元/吨左右,当前价格同比去年上涨了10.93%。目前国内多晶硅市场行情强势上行,多晶硅市场供应面相对充足,场内交投活跃,市场需求表现稳定。厂家生产装置满负荷运行,出货顺畅,库存低位,订单较多,且多晶硅市场价格也表现强劲。业内人士表示,光伏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未来光伏产业还将进一步扩张,国内多数多晶硅厂家亦表示多晶硅市场上涨行情或将继续。而生意社化工分社多晶硅分析师也认为,目前国内多晶硅生产厂家开工率维持在八成左右,市场货源紧张,下游光伏产业需求不断增加,预计短期内国内多晶硅市场价格还存在上行空间。同时,市场人士称,多晶硅价格自春节至今迅速飙涨,由于市场近期不确定因素已出尽,价格逐渐回归供需面。受到下游降温的冲击,预期后续涨幅趋缓,且将在5月底达到今年价格高峰。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能约7.4万吨。同比增长约15.6%,2015年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约有18家,其中前十家产量占比超过90%,前五家占比也超过73%。其中,江苏中能龙头企业,其凭借技术优势及产能优势,产量为3.6万吨,占48.6%。企业均处于满产状态,开工率达92%。预计2015年总产量为15万吨,全球总产量为35万吨,2016年全球总产量为38万吨。其中,硅片产量超过100 亿片,产业集中度高。多晶市场需求旺盛,硅片产能扩张有限,价格先抑后扬;单晶硅片市场仍旧疲软,价格持续下滑。电池片产量超过41GW,单晶及多晶电池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19.5%和18.3%。组件全年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约15GW,同比增长40%,连续三年全球当年新增装机第一,累计装机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单晶其实太阳能电池最早问世的就是单晶电池,1954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来。但后来由于产能等诸多原因,多晶电池得到长足发展,并一直占据市场绝对优势。到了2015年,这一局面逐渐被打破。单晶硅与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晶硅组件的两条技术路线,因晶格排列不同而区分为单晶、多晶(不了解的可以看看家庭光伏发电(微信号goodpv)之前发的一篇文章)。业内普遍的观点认为,单晶硅具有发电量高的优势,但成本偏高。然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两者的电站综合建造成本几乎持平,并且,在后期运维方面,单晶硅具有一定优势。据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数据显示,单晶硅片平均价格从2013年的8元/片下降至2015年的6.5元/片,仅比多晶硅片高0.5元/片。单晶高可靠、高收益的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电站投资者认识到。单晶产品相对不再“昂贵”的主要原因是成本的大幅下滑,尤其体现在硅片制造环节。随着金刚线切割等先迚技术和工艺的推广应用、高效PERC技术引入、觃模持续扩大,预计2016年单、多晶组件有望在每瓦成本、售价方面均实现平价。而在电站质量方面,超过30年发电实践,单晶是唯一经受长期验证的技术路线。实质的发电收益对于抱着长期持有为目的或以未来交易为目的光伏电站的投资商来说,要评估一个电站是否值钱,发电量是核心。随着PERC(钝化发射器背面电池)技术的大力推广,单晶组件将继续提升1%的转换效率,多晶则只能提升0.4%~0.5%。同样的技术应用在不同材料上,效率提升差距如此之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单晶与多晶两种材料的发展潜力孰优孰劣。业内人士分析称,单晶与PERC技术的结合,在电站建设中将更具性价比优势。客户对组件产品的效率越来越重视,因为提升转换效率法已经成为光伏系统成本下降的主要途径。而单晶的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多晶则只有20%左右,目前国内各大组件厂商量产单多晶组件效率对比显示,单晶组件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0%左右,多晶量产效率尚维持在18%上下。随着各大厂商的扩产,单晶组件产能也足以满足大批量的客户需求。国内的电池厂之所以喜欢多晶硅片,是觉得单晶硅片标准不如多晶硅片标准那么简单,而且单晶硅片的整体价格高于多晶硅片。通常同类型的单晶硅片报价可能要比多晶硅片的报价高出20%左右;而将硅片制造成组件后,单晶硅片也比后者高出3%~5%,因此国内的组件厂商更愿意选择多晶硅片。2016年全球光伏装机预计60GW 左右,中国、美国、印度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日本和欧洲市场保持稳定。中国单晶供应量进一步增加,多晶硅产能比例进一步提升,多晶硅价格仍将受压。记者了解到,市场上做单晶的除了隆基股份外,还有中环股份、卡姆丹克、晶龙集团、阳光能源等。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这5个公司的产能约在5~6GW,而国内整体的单晶硅片产能在6~7GW之间,五家大型企业占据了单晶硅片全国产量的90%。薄膜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薄膜的优势主要在于:第一、它是真正的无污染、零排放,而晶硅多少还有点争议;第二、薄膜电池具有柔性、轻质的特点,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户用发电、柔性屋顶、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特种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相比晶硅电池应用范围更广。第三,薄膜还在温度系数、弱光发电方面有明显优势。汉能集团董事长李河君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曾这样定义:“关于薄膜和晶硅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它们是兄弟关系,共同的对手都是传统化石能源。从市场来看,薄膜和晶硅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晶硅在工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大型地面电站,而薄膜主要是民用方面,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两者都将共存。”“但是,我认为将来总的方向一定是走向民用化,因此薄膜化、柔性化将是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李河君表示,“实现我国太阳能产业从晶硅到薄膜的战略升级,保持我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加快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稳增长调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意义重大。”太阳能薄膜也不乏投资者,2015年1月,中国建材集团二级全资子公司凯盛科技总投资10亿美金的50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江阴临港开发区。其中一期拟投资3.5亿美元,建设20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预计2015年动工建设。如果项目完成,中国将形成以汉能、中建材两大路线为首的CIGS薄膜光伏产业群。不仅可以在技术、产品上形成一定的互补,也可以避免一家独大。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多晶、单晶、薄膜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6%、18%、6%,多晶、单晶、薄膜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相关推荐(本文部分来自整理自华夏能源网、每日经济新闻。转载只是为了提供更多信息而非商业目的,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从科技部网站获悉,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组非常有前景的混合铅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他们可以循环光粒子。这一新发现开启了最大化太阳能电池效率之门,将导致用得起的新一代高效能太阳能电池变为现实。
混合铅卤化物钙钛矿是一种特殊的合成材料,对太阳能...
  随着近年来成本的显著下降,拥有较高光电转换效率、却一度因成本过高而退居光伏产业边缘的单晶硅正重返行业视线中心。跻身以多晶硅片占绝对主流的中国光伏市场,单晶硅能否实现逆袭?围绕单晶硅与多晶硅的技术路线之争不断升温,热闹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晶硅与薄膜之争。
...
  一些职业消失了,一些职业正在消失;一些公司消失了,一些公司正在消失,在这么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在这么一个不创新就会被淘汰的时代,光伏即将敲响石油煤炭传统能源的丧钟,那么谁又将敲响多晶、单晶、薄膜的丧钟呢?
  一、多晶、单晶、薄膜三足鼎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光伏发电成为光伏行业最吸引眼球的风景线。从2013年“国八条”出台,到光伏地面电站并网发电收购电价和分布式发电补贴落地,从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3GW到最近以中民投为代表的等民营资本大举进军光伏发电领域,光伏发电一直是新闻关注的焦点。...
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品“多晶硅还原电源系统”项目采用了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原有多晶硅还原系统基础上研制出了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硅材料生产成本更低等高性能的36对棒、40对棒、48对棒以及更大生产能力的多晶硅...
[][][][][][]
[][][][][][][][][][]
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根据科技部等六部委《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由国内多晶硅企业及从事相关研发的大学、机构或其他单位,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我国多晶硅产业技术水平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体系,并与由科技部首批批准成立的正式组织。
理事长单位
理事长单位: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副理事长单位: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
英利集团有限公
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
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多晶硅有限公司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国电内蒙古晶阳能源有限公司
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
北京博大格林高科技有限公司
南阳迅天宇硅品有限公司
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精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
江苏顺大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
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
联盟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胜古中路2
号院金基业大厦716室
电话:010-1
传真:010-
邮件:cem@c-e-m.com
[政府部门]
[友情链接]
[协会分支机构]能源局欲出分布式光伏新政 受益股解析
  能源局欲出分布式光伏新政 行业再迎利好  8月4日,国家能源局在嘉兴市召开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的现场会,意在系统性破解当前制约分布式市场的关键难题,推广嘉兴光伏经验。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会上指出,能源局准备就进一步发展分布式光伏下发通知,并特别提到“如果分布式项目售电不达预期,可以转地面补贴”。  有参会人士直言,这次会议后,可以预测今年各省装机量,重心将从西部移到东部。吴新雄同时建议,明年调整集中和分布式光伏补贴金额。下一步能源局和各级政府有望推动住建部门设定强制标准,真正的屋顶分布式市场将迎来启动。  嘉兴模式获高度评价  参会人士向记者介绍,吴新雄在会上高度评价嘉兴模式,称“嘉兴模式好在政府敢担当”。7月12日,吴新雄就到嘉兴进行专题调研,表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系统共性难题,很多在嘉兴得到突破,并已经看到实际效果,嘉兴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能源局召开专题经验交流会,推广嘉兴经验,32个省能源主管部门和派出机构负责人,含五大四小、两大电网公司在内的29家能源企业高层出席。考察团一行参观了福莱特8.4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1.9MW光伏发电项目以及浙江电滕光伏云科技服务公司运行监控平台和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展厅。  从嘉兴光伏高新区获悉,嘉兴模式是集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光伏产业技术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电网建设和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五位一体”的创新综合试点。即由高新区作为独立第三方,统一与园区屋顶业主、投资方签订协议,制定规划,统一屋顶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标准,且市政府给予0.1元/度电的补贴。  浙江省能源局局长吴胜丰昨日在会上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已备案分布式项目1.38GW,开工673MW,已并网145MW。分为政府统筹,园区为第三方;龙头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和业主自建等模式。  杭州市太阳能协会秘书长赵永红向记者表示,嘉兴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主导,由园区统一解决屋顶问题,补贴力度较大,同时给予信用背书解决融资难题。“不过,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各企业情况不同,目前浙江省也在尝试各种创新。最后一致的方向是政府逐步退出,由市场主导,共同做大分布式光伏应用终端。”  分布式光伏新政出台在即  记者此前报道,《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6月底已下发至各省及电力央企,将20MW以下的废地、荒山、滩涂、鱼塘、大棚等列入分布式,执行地面标杆电价;以及“二选一”的上网电价,即自发自用小于一定比例的部分屋顶享受1元/度电价,淡化“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概念。  此前有消息称新政已经走完各部委的会签程序,就待文件正式出台。从吴新雄昨日的讲话判断,正式文件与征求意见稿出入不大,且下发时间窗口临近。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为了完成能源局年初制定的2014年新增14GW光伏装机规模,尤其是8GW的分布式装机目标,按照建设时间倒推,预计正式文件8月将出台。  此前业内一度认为,新政需协调各部委,正式文件可能离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差距,而吴新雄昨日的表态,可谓一剂强心针,分布式光伏下半场预期陡升。(.上.证 .姜.隅.琼)  国家或推出光伏分布式发电新政  昨天下午,国家能源局有关领导在浙江嘉兴召开的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会上表示,准备就进一步发展分布式光伏下发通知。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这一新政很可能就是《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下称“分布式通知”).  近日,国家能源局给部分光伏企业、相关部门下发了一份“分布式通知”的征求意见稿。按此征求意见稿,我国的分布式企业“可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土地资源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在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项目容量(不超过20兆瓦)且所发电量在并网点变压台区消纳,可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电价政策”。  上述政策向下延伸到各地方时,会有所调整,“有可能以6兆瓦作为一个上限,而不是20兆瓦来执行。就算是执行6兆瓦的规模,也应算是个好消息。”某家上市公司副总经理曾告诉本报记者,大棚、鱼塘这类项目,以前被归类于集中式发电,规模通常不会超过2兆瓦,在此之前很难获批。现在地方政策把这类项目规模扩大至6兆瓦,列入分布式,则可滚动报批,获批的可能性也大了很多。  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介绍,“新政策可以这么理解:若分布式项目能实现自发自用,即自发自用加上余量上网(余量上网的电价走标杆);如果项目无法自发,就全部做地面电站价格,也是走标杆电价。”他表示,假设在浙江建设一个鱼塘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那么依据新政,余量上网的收益率就会提高 14%以上(从0.875元/千瓦时,上调到1元/千瓦时)。“最大的好处是,投资者、EPC以及使用方会对分布式项目提高积极性。”  与此同时,如果征求意见稿与即将下发的内容相似,那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鼓励条款也会含在其中。据征求意见稿,国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特点和融资需要,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  尽管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选择用融资、与国开行签订一揽子合作方案等方式获取资金,但仍比银行贷款的成本高。如果各家商业银行可根据该条款予以放开,增加授信额度、对项目进行支持的话,分布式光伏业务的发展速度也将更快。  晶科能源一位人士则称,银行接纳分布式发电这种模式,需要一些时间。“虽然个别银行已授将信额度给企业,但到了放款阶段,依然是按一个个项目来审批拨现金的。银行不会一次性给你一大笔资金,你再任意使用。”该人士也说,分布式的项目投资也不是小数目,一个6兆瓦的光伏项目,总投资在480万到540万之间。按照该项目总投资540万元来测算的话,银行对分布式项目贷款80%,资金使用量就是432万元。(.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单晶硅冲击波:发电量提升6%引来投资加速  青岛隆盛晶硅科技公司的最新试验初步证明称,单晶硅是发电效率更高的技术路线。  一个多月前,隆盛晶硅在员工宿舍楼前建成了三个太阳能车棚,车棚采用多晶硅、单晶双玻及单晶硅组件,以比较三种技术路线的电站在发电量上的表现,7月31日结果显示,单晶硅车棚的发电量比多晶硅高5%-8%。  “尤其是最近两周的数据,单晶硅比多晶硅的发电量高出8%以上。”隆盛晶硅商务经理潘志明告诉记者:“今后,公司计划扩大单晶硅太阳能电站的建设量。”  隆盛晶硅的母公司是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后者运营着山东省过半的“金太阳”工程,像国内大多数电站投资者一样,青岛昌盛日电此前多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站路线,但试验数据或将更改公司的投资方案。  此前,由于组件价格略高及渠道的市场推动力等原因,单晶电站在国内的占有率远低于多晶,但多家券商及生产厂商的最新分析结果显示,相同W数的单晶电站不仅发电量显著高于多晶电站,并且单晶生产成本下降速度有望超越多晶,实际投资收益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年初开始,国外主要生产商突然加大单晶路线的投资力度,研究机构普遍预计,未来几年,单晶电站占比有望迅速提升。  隆盛试验:单晶电站还是多晶电站?  隆盛晶硅的太阳能车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为比较不同技术路线而建造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  为免受其他因素干扰,实验方将多晶硅系统、单晶双面玻系统及单晶硅系统分别建造的三个车棚的倾斜角度、距地面高度、等受光、受热条件设计为一致,以此比较相同W数情况下实际发电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测算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  截至7月底一个月的数据显示,相同W数的单晶硅车棚发电量比多晶硅平均高6%,并且光照越强,单晶硅电站的优势越明显。潘志明告诉记者:“光照不好的阴雨天,单晶比多晶多发电5%,光照最强的一天两者相差9%。”  山东属于太阳能二类资源地区,全年平均日照时长4.5小时,在潘志明看来,如果在西部日照资源好的地区,单晶硅电站的发电量会有更优表现。  之所以进行不同技术路线的比较,原因是隆盛晶硅母公司昌盛日电计划投资更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此前,该公司已建成400兆瓦太阳能电站,全部采用多晶硅组件,在接下来的两年,昌盛日电计划新增装机容量338兆瓦,试验结果将直接决定公司的单晶、多晶电站比例。  单从组件差异计算,单晶硅比多晶硅价格每瓦高0.3元-0.4元,以太阳能车棚为例,单晶价格为4.3元/瓦,多晶价格为4元/瓦,组件成本高近10%。这也是国内太阳能电站更多采用多晶硅组件的主要原因之一。2013年,中国单晶硅太阳能电站占比不足10%,与国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但隆盛晶硅的试验表明,单晶硅电站的建造成本会缩小单晶、多晶电站的投资差距。  “使用单晶的电站,可以节省支架、电缆等建造成本,并且,在同样装机容量的电站中,单晶硅电站占地面积更小。” 潘志明告诉记者:“车棚上使用的组件,多晶硅组件的功率是250瓦,单晶硅组件的功率是265瓦,而分布式屋顶资源日益稀缺。”  截至发稿,更为详尽的投资回报率尚未出来,但据隆盛晶硅初步测算,单晶硅太阳能电站的投资回报率有望超越多晶硅。据悉,该公司将更多采用单晶硅电站,潘志明告诉记者:“今后,昌盛日电的太阳能电站中单晶、多晶占比可能会达到一半对一半。”  事实上,类似的测试结果也出现在大型地面电站,据记者了解,某电力集团在青海的光伏电站试验结果显示,多晶硅电站的综合成本平均为8元/瓦,单晶硅成本则为8.2元/瓦,而相同W数单晶硅有5%以上的多发电,但该发电公司暂时没有向社会公开详细数据。  转化效率及成本空间或更大  单晶硅的价格普遍小幅高于多晶硅,这也成为单晶电站占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Solarzoom最新统计,-22日,单晶硅片(156mm×156mm)平均报价1.11美元/片,多晶硅为0.87美元/片;单晶硅电池片(156mm×156mm)报价0.403美元/瓦,多晶硅为0.31美元/瓦;单晶组件报价0.675美元/瓦,多晶为0.528美元/瓦。  但综合券商和单晶硅生产厂商的预测,单晶系列产品的价格下降空间更大。据中银国际分析,单晶硅片成本下降速度有望快于多晶硅片。  目前,单晶切片采用金刚线切片已成为趋势。  金刚线的特点是可以将硅片切的更薄且高效,金刚线切割速度是普通刚线的两倍,而且不需要特殊切割液,用水作为溶剂即可。而且金刚线的直径小,线损低,方便切割更薄的硅片。据悉,目前主流切割厚度为190±10 微米,随着电池技术的改进,更薄的硅片将成为主流趋势。  单晶硅棒因其晶格有序的特性,可以实现金刚线的规模应用,促进硅片薄片化,对应每瓦硅片的硅料耗量将更低。据悉,现在的单瓦硅消耗量4.3克左右,未来耗硅量将更低。中银国际预计,再加上非硅成本的改进,未来单晶硅片的成本下降速度快于多晶硅片,从而两者之间的价差亦进一步缩短。  此外,从金刚线设备的固定投资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中银国际调研信息显示,目前成本仅为高峰期间的1/5左右。  而多晶硅制造成本的下降空间却极为有限。  据悉,多晶硅片的成本下降之路主要在于提高效率和铸锭尺寸,但是硅锭的尺寸并非越大越好,这需要综合考虑扩大的技术壁垒以及扩大后的经济效应。  此外,多家券商分析,单晶硅在转化效率方面存在更广阔的空间,转化效率将对成本产生重要影响,据测算,转换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太阳能电站的系统成本降低7%左右。  据悉,单晶硅电池效率的实验室世界纪录是24.7%,多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世界纪录是20.4%。目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19%-20%,高效单晶(HIT)可达到23%-24%,而多晶体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17%-18%。单晶电池片效率的提升空间大于多晶电池片。  据长江证券研究分析,“目前,多晶转化效率最高到18%,并且,多晶硅现在所有可以用的技术都用上了,还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  中银国际的结论与长江证券相同,“多晶已经接近效率极限,但是单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单晶占比或将迅速提升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内外生产厂商对单晶路线的投资力度突然加大。  日多年生产多晶产品的日本京瓷宣布新增单晶硅组件产品,以应对市场对高转换效率产品的需求,并宣称未来几年商业化单晶硅组件的转换效率将达22%;  2013年4月,Firstsolar收购晶硅电池厂商TetraSun,正式进入单晶产品领域;  2014年6月,特斯拉掌门人“ElonMusk”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Solarcity宣布收购Silevo,并计划未来两年内在纽约州建设1GW以上组件产能;  另外,OCI持股70%的单晶电池厂商MissionSolar计划扩产,全球最大的硅片供应商GCL也宣布提高产品中N型单晶硅片占比;  事实表明,国际市场对高性价比的单晶产品的热情远胜国内。据统计,2013年全球新增装机38GW,其中单晶产品8-9GW,占全球装机21%-24%。如果去除国内因素(2013年中国装机12GW,极少数电站使用单晶产品),单晶全球的实际占比31%-35%。业内普遍预计,未来几年单晶电站占比将迅速提升。  长江证券的结论认为:“单晶产品成本下降仍有潜力,海外需求稳定增长,分布式有望带动国内市场启动,至2018年,单晶、多晶占比将各达到50%。”(.21.世.纪.经.济.报.道 .陆.宇)  成本政策“两轮”驱动 资本抢滩光伏电站  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各项补贴政策落地、上游产品成本大幅下降,中国光伏行业已由过去的产品制造走向装机阶段。在分布式发电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地面电站凭借模式相对成熟、现金流稳定等优势,成为光伏产业链中最受益的环节,引得各路资本为之折腰。  截至2013年底,全国22个主要省市区已累计并网741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2014年7月,上市公司公布的在建或拟建光伏电站项目至少10个,规模达1.1GW。  不过,资本青睐光伏电站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资源稀缺”的现状。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由于国家能源局规划2014年地面电站新增装机量仅为6GW,目前各地路条发放趋紧,上半年装机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  上市公司扎堆投资光伏电站  7月30日,乐山电力发布消息称,将 与 国 际 光 伏 巨 鳄SunPowerCorporation、中环股份,以及有政府背景的两大投资方四川发展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津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拟在四川省开发建设装机容量为3GW的高效光伏中心项目,其长期目标是开发建设超过约10GW的装机容量。  而就在半月前,中利科技(002309,SZ)也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宁夏中利腾晖收到宁夏发改委出具的相关光伏发电项目登记备案通知,该项目位于石嘴山,规模为100MW;7月18日,隆基股份(601012,SH)公告显示,旗下全资子公司同心隆基收到宁夏发改委通知,同心隆基30MW光伏电站项目符合登记备案条件,予以登记备案。  不断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大手笔投资光伏地面电站的还有爱康科技(002610,SZ)。继6月底刚宣布计划斥资不超过8.5亿元建设甘肃金川光伏电站后,爱康科技近来又出资1000万元收购新疆一家光伏企业。  除了民营资本,国有资本亦钟情于光伏电站。今年3月,航天机电(600151,SH)发布公告称,拟对旗下两个电站项目增资2.72亿元。这已是近一年来,航天机电第10次公告宣布投资及增资光伏电站项目,涉及总金额超过20亿元。  投资界认为,光伏产业由制造迈入装机环节,下游地面电站需求已进入增长阶段。  光伏电站需求爆发的背后,是政策引导与成本下降两大推手。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自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国内新增光伏行业政策至少17条。通过明确标杆电价补贴20年、补贴资金按季拨付按月结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光伏电站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弱,也刺激了更多资金进入光伏电站领域。2013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达11.3GW,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终端市场。  除了政策拉动以外,制造环节成本的不断下降,亦为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瑞银证券统计,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400多美元/公斤一度下滑至20美元/公斤以下,未来数月还将保持该价格水平;组件价格则从4美元/瓦下滑至目前的0.6美元/瓦左右。  “在多晶硅、组件等成本降下来之后,国家开始给上网电价补贴。”国金证券新能源电力设备高级分析师姚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成本已经降到一个能补得起的程度。”  瑞银证券的一份研报亦指出,整个光伏产业链成本不断下降,至少带来两方面利好:其一,在政策驱动市场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补贴额度在减少;其二,随着成本继续下降,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有望逐步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甚至最终实现与传统能源的发电侧平价上网,从而使得具备经济性的光伏发电脱离政策补贴影响,转向市场化驱动。  地面电站装机量不如预期  眼下,电站建设环节盈利水平吸引力及确定性增强,加上2014年标杆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因素,国内光伏地面电站市场迅速爆发,处于产业链上中游的企业开始扎堆投资下游电站。如爱康科技、中利科技等上市公司,均成为坚定向下游延伸的民企代表。  “由于过去几年的低谷,中上游环节相对产能较多,为了稳固产品在下游的需求,一些上中游环节的企业开始做电站。”NPD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此外,这几年价格下跌厉害,上中游利润不高,往下游延伸也是为了寻求更多利润。”  实际上,去年光伏产业政策加码的初衷就是希望“开启下游市场从而解决中上游产能过剩”,当时有分析指出,只要同时落实并网、补贴、信贷、监管等政策,也可规避下游电站过剩。  “从前两年看,光伏企业加码下游确实是为了消化自己的库存。”国金证券新能源电力设备高级分析师姚遥也持相同看法。一名长期从事多晶硅制造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一年来国内光伏电站的建设潮,明显带动了上游多晶硅市场。  “现在电站补贴政策也明确了20年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光伏地面电站是一门能够稳定赚钱的生意,不管是开发还是持有运营,企业乐得去做。”姚遥解释。  廉锐亦表示,相比之下,只要政策稳定,投资一个光伏电站能获得20年~25年的长期稳定收益。“光伏电站是长期优良资产,只要资金没有问题,发电就有稳定现金流,利润很快就会有所体现。”  根据能源局规划,201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总量为14GW,其中地面电站6GW,分布式发电8GW。但这个规划似乎远远无法满足各路资本对光伏电站的胃口。  “有统计显示,按照各大光伏电站运营商的规划,2014年需求量 (包括分布式和地面电站)达30GW,对应投资规模在2700亿元左右。”一位长期关注光伏行业的资深投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另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激烈的竞争亦导致今年光伏电站装机量并不如预期。  “1~7月装机量在3GW左右,以地面电站为主。”姚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全国2014年地面电站仅有6GW的新增装机量,各地都呈现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竞争激烈让各地不知如何核准,因而出现路条发放延迟等情况。”  “总量只有6GW,每个省又给了一个备案规模的指导,原则上不能超过这个量。”廉锐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总盘子’不大,各地政府也没怎么下单,上半年完成的量也都是去年拿到核准项目。”  据记者了解,项目开发方通常利用上半年完成跑路条、规划、环评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电站建设潮往往于第三季度启动,只需三个月即可完成修建。“6、7月以来,新的核准已开始发放。7月后,西部电站招标量就会上来,建设也普遍启动。”姚遥表示。  单一模式存隐患  由于商业模式成熟,光伏地面电站被看做是目前产业链中最受益的环节,但也有观点认为,单一的建设模式也为光伏电站的盈利能力埋下了隐患。  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开发、建设领域主要有BT/EPC等模式。BT模式主要指公司自己作为电站项目的开发商,进行项目前期开发、路条获取以及项目融资,然后通过EPC建设方 (可以自己做EPC或找第三方EPC)进行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建设,建设完成后开发商负责电站并网和申请国家补贴,最终将电站产品出售给运营方。航天机电、中利科技等上市公司就是以前期项目开发为主。  EPC模式即工程总包,总承包商与电站项目开发商签订工程总包合同,负责电站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不包括项目的前期开发和后期并网及销售,因此利润率也低于BT模式。  “这样(即EPC)也有好处,既不用担心前期垫资,对融资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也不需要操心电站后期的转让渠道。”一位长期关注光伏电站的投资人士告诉记者。据了解,EPC环节比较领先的公司包括特变电工等。  “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开发的商业模式几乎没有差异。”姚遥解释道,“从产业链来看,主要是上述三种参与形式。对企业而言,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需要看其自身有哪些方面的资源优势。”  由于商业模式无太大差异且可复制性,有人担忧,“未来如果光伏电站开发商迅速增加导致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率可能下滑。”  “但只要建设成本和补贴一定,利润率也会保持不会下滑。”上述投资人士认为。  眼下,国内光伏电站仍属于相对较新的行业,由于光伏电站的收益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20~25年)中通过电费逐步实现,如果光伏电站质量问题造成发电量低于预期 (如组件衰减过快)或运维成本高于预期,可能会对电站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电站开发表面上看很简单,但要做好高质量电站,需要专业技术支撑。未来大家会越来越看重发电质量,行业走向集中也是必然。”某基金新能源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与此同时,国内光伏电站运维市场还不成熟,尚未出现专业的运维企业。“目前,多是一些企业在做了很多电站以后,内部成立一个团队来运维电站。一些简单的业务也有可能外包,比如清洗。”廉锐表示,“但总的来说,国内运维电站市场还未被开发。”(每日经济新闻 江然)  国泰君安:8月中下旬或定向降息 中金看好光伏股  刚刚过去的7月,终于让A股投资者有了点“扬眉吐气”的感觉,沪指上涨7.48%,深成指月涨幅更高达8.36%,深成指不仅创出19个月来单月最大涨幅,亦在全球主要股指7月涨幅中居首。不过,8月首个交易日A股尾盘全线跳水,沪指失守2200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机构态度普遍谨慎,但得出的预判却不一样:有的认为经济将回调,有的认为将定向降息。  大势风向  海通:经济仍有回调压力  8月1日,央行发布了货币政策二季度执行报告 (以下简称 《报告》)。《报告》提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贷资源投向的优化,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泰君安对此发布研报称,《报告》显示出央行承认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将削弱市场对资金的配置能力,预计未来这类措施空间有限。  国泰君安认为,《报告》显示,从央行货币供应量、贷款及存款等货币指标来看,二季度存贷款增速明显加快,贷款平均利率下行,主要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从最新PMI等数据看,出口回升令短期经济企稳,稳住经济增长下限这一目标短期已实现,货币放松水平已至高位;而地产销售、发电及钢铁等数据显示,似乎经济增速回调在即,预计8月中下旬后,政策放松将更倾向于价格手段,如定向降息。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和研究助理王丹也于8月1日联合发布研报称,虽然7月经济在稳增长刺激下继续反弹,PMI连创新高,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太高,很可能生产环比改善而同比增速下行,后期经济仍有回调压力。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8月中旬  重点关注:是否定向降息  行业热点  安信:煤价成本底逼出价格底  7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机构情报站”栏目重点报道了“中国神华获机构重点推荐”。8月1日煤炭板块集体上涨,直接原因正是神华8月首次上调动力煤价格。目前,对于超跌的煤炭股,机构关注度亦明显提高。  8月1日,安信证券分析师杨立宏认为,煤炭板块上涨主要受到股价调整充分、行业进入周期底部、PMI创18个月新高以及流动性放松预期的影响。  安信认为,5月中旬以来,动力煤价格再次下跌,经由此次价格调整后,动力煤底部已进一步夯实。一方面。成本下调空间几乎封死;另一方面。位于成本线最低的大型企业开始进入微利,“成本底”所确定的“价格底”进一步明晰。  安信同时表示,煤炭板块下行风险比较小。首先,煤价已触及几乎所有企业的成本线,行业大部分企业陷入亏损,成本支撑力度渐强;其次,股价近两年连续调整,板块最大跌幅逾60%,已充分反映行业景气下滑预期,在底部阶段。对利空的敏感度越来越低。尽管底部区域的持续时间仍不明确,但供需边际改善的可能性和空间越来越大。  另一家券商中信证券也表示,本轮煤炭板块上涨的起点在于宏观/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投资产业链景气企稳等预期升温,推动情绪转暖;动力煤价企稳和救市政策出台的预期有望逐步催化行业基本面预期的修正,缓解行业悲观预期,板块短期将延续上涨格局。个股方面。推荐近期涨幅相对较小的平庄能源 、潞安环能 和冀中能源 ;同时建议继续关注中国神华、神火股份等。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煤炭价格走势  中金 :期待光伏装机潮  近日,中金公司在对江苏地区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后,看好下半年光伏行业的需求,认为待政策落地后,行业将会步入新一轮装机潮。  中金指出,7月初。能源局已下发分布式光伏发电 (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新政征求意见稿,业内普遍预期,由于时间紧迫,正式政策将于近期落地。新政主要调整了分布式光伏补贴方式,在原来政策基础上,提供了新的选择—全部电量以光伏标杆电价上网,同时将废弃土地、鱼塘、大棚等列入分布式项目。  中金称,征求意见稿出台显示了能源局对光伏的大力支持,不仅在补贴总额上作出较大妥协,意见稿推出时点也早于预期,最好的假设情况是,在本轮讨论结束后政策同时实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金认为,由于上半年分布式装机市场未启动,产业内专家及企业家均表达出对下半年分布式项目开工的信心,逻辑如下:第一,在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新政策下,项目收益率有保证;第二,前期审批及额度分配工作已近尾声,准备进入开工实施阶段,9月起逐步进入开工旺季。建议关注阳光电源 (000757,HK)、林洋电子 和海润光伏 .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短期  重点关注:装机潮是否出现(每日经济新闻)  光伏板块9大概念股价值解析  个股点评:  海润光伏2013年中报点评:光伏电站业务值得期待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桂方晓,熊杰 日期:  投资建议:  在不考虑增发的情况下,我们小幅调整年EPS分别至-0.18元、0.24元和0.47元,对应PE分别为-36.9倍、26.9倍和14.0倍。光伏行业反转,公司的电站EPC收入有望确认,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要点:  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13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同比减少18.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55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35亿元;EPS为-0.25元。公司中报业绩符合我们和市场的预期。同时,公司还预测三季度的净利润可能仍为亏损。  量升价跌,盈利情况未明显改善:2013年上半年,公司加大了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海外新市场新客户的电池组件销售超过100MW。在日本市场,公司实现项目开发与销售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公司成功开发了AC组件并在澳洲市场成功推出。总体而言,公司上半年的销量同比有所增长,但价格同比下降约30%,故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从半年度6.68%的毛利率来看,公司制造环节的盈利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期间费用有所增加:2013年上半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为22.88%,同比提高了8.69个百分点。由于销量提升、运费增加,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逾40%;公司加大电站项目投资,运营成本与研发费用增加,导致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逾40%;而公司的财务费用同比有所减少。  应收账款有所减少:2013年半年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为1.44亿,相对于年初的2.14亿元和一季度末的1.69亿元继续减少,公司回款状况有所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7亿元,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净流入。  国内外政策环境持续改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和解,行业最大风险已经解除,公司欧洲出口量可观,有望在价格承诺和配额制中受益。国务院出台《关于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司作为A股龙头企业,必将受益于国内市场的爆发。  锁定项目客户,提高收益确定性:公司近期与顺风光电签订了499MW光伏电站合作开发项目,涉及金额达42亿元,并提前锁定项目购买方。  在此模式下,公司电站收益的确定性大幅提高,资金有望快速回笼,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光伏电站项目的滚动开发,保证公司电站EPC业务收入与利润的快速增长。  风险因素:政策风险;电站并网与交易风险;财务风险。  亿晶光电2012 年一季报点评:量价齐跌致业绩亏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齐琦 日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不断下滑,公司出货量低于预期,维持“中性”评级。公司是A股组件的龙头企业,尽管规模较大,成本控制能力强,但是行业竞争激烈,价格屡创新低,公司业绩出现亏损,行业尚处底部,公司投资机会仍需等待。我们下调公司12-14年EPS至-0.28、0.21、0.54(原为0.20元、0.28元和0.54元),目前股价(15.72元)对应PE分别为-56倍,73倍和29倍,维持“中性”评级。  公司业绩亏损的原因:组件价格下跌、出货量下滑、费用率上升。公司2012年一季度实现收入3.5亿元,同比下滑61%,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99亿元,EPS为-0.2元,同比下降176%。1、组件价格下跌:从我们监测到的价格来看,单晶硅组件2011年Q1均价(含税)为13元/瓦,2012年Q1降至6.3元/瓦,下降了50%以上;2、出货量下滑:我们按照组件均价测算,公司2011年Q1出货量为81MW,2012年Q1为65MW,同比下滑20%;3、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提高:由于收入下滑,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基本维持不变,导致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上升,分别上升了4%和10%。  公司的投资机会需等待行业洗牌: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规模大,国内市场先发,银浆自给等,但目前行业处于低谷,公司的投资机会需等待行业洗牌。目前洗牌已经开始,国内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国外一些大型企业也宣布破产。公司具备相对竞争优势,有望在危机中剩存。  股价催化剂:行业洗牌,中小企业退出;新兴国家推出新的政策刺激光伏需求;德意抢装超预期。  核心风险假设:组件价格下跌超预期。  中利科技2013年中报点评:电站收益尚未大规模确认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桂方晓,熊杰 日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0.58元、0.76元和0.94元,对应PE分别为24.8倍、18.9倍和15.2倍。我们认为公司资源优势明显,电站转让的确定性较高,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要点:  公司中报业绩低于预期:公司2013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8.91亿元,同比增长7.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1.60亿元,同比减少243.44%;EPS为-0.33元。公司在一季报中曾预计半年度净利润为亏损1.2-1.5亿元,公司中报业绩低于预告值,也低于我们和市场的预期。公司还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亏损2.2-2.6亿元。  光伏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受宏观经济与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的电缆业务面临较大的挑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6.03亿元,小幅下滑6.26%。光伏业务快速增长,上半年光伏组件及电站实现销售收入12.12亿元,同比增长25.64%;光伏发电实现电费收入4886万元。电缆业务的毛利率同比下滑3.01个百分点,而光伏组件及电站的毛利率也同比下滑9.09个百分点,因此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05%下滑至12.62%,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期间费用增长明显: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与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40%、6.50%与7.44%,同比分别提升了0.18、1.48与4.24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增长较快,一方面,公司固定资产陆续投入使用,利息资本化金额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公司光伏电站建设全面铺开,融资规模扩大,融资成本提高,利息支出增加。  应收账款持续攀升,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改善:公司二季度末应收账款为38.34亿元,较年初的31.53亿元持续增加;而存货较年初有所减少。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1.44亿元,同比环比均有所改善。  光伏电站开发顺利,收益确认在四季度:公司目前已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江苏等省大规模开展光伏电站开发,预计全年开工建设光伏电站600MW,成为国内主要的光伏电站开发商之一。由于行业的固有模式与惯例,电站一般在四季度实现转让。公司有望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锁定大客户并复制此前的成功模式,在四季度将集中确认电站转让收益,届时将一举扭转亏损经营的局面。  风险因素:补贴政策不达预期;电站并网与交易风险;财务风险。  阳光电源:电站EPC业务持续发力,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弢 日期:  事项:  9月15日晚间,阳光电源发布公告,公司和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签订了逆变器设备供货合同6份,合同金额共计1.56亿元,其中3份合同金额合计6428.6万元为新增签订的合同,另外3份为并更合同。同时,9月13日,阳光电源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人民政府就在灵璧县投资兴建100MW光伏电站生产项目,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书。100MW光伏电站项目一期选址在朝阳镇京渠村,建设30MW光伏电站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项目计划征用升压站、中控楼等建设用地15亩,太阳能板摆放占地采取租赁的方式。 评论:  光伏EPC项目规模有望超预期  公司自去年开始电站EPC项目建设以来,利用其在安徽省地区龙头企业的区位优势,逐渐拓展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目前在建和储备的电站项目规模约500MW,包括去年酒泉朝阳和酒泉三洋的各50MW的项目,甘肃肃州和敦煌的各49MMW和30MW的项目以及新疆和宿州的各100MW的项目,公司电站规模的扩大将使其成为公司业务的增长点,未来电站承接和销售有望持续超预期。  逆变器订单继续拉动出货,四季度抢装机有望带来逆变器业绩提升  公司新签订的6428.6万元合同按照目前逆变器售价来计算约合大约能拉动160MW的逆变器出货,加上之前的约1亿元的合同,共将拉动逆变器出货约400MW。同时,由于国家新的上网电价补贴规定日之前并网的电站仍然可以享受之前1元/度的电价,因此今年四季度大型电站有可能“抢装机”,从而拉动逆变器出货并有望带动其价格上涨,因此四季度公司逆变器业务有业绩整体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  公司光伏电站开拓进度低于预期;公司逆变器盈利能力恢复低于预期。  维持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由于公司电站业务规模逐渐扩大,我们认为未来电站项目存在持续超预期的可能,同时受益今年四季度光伏大型电站的抢装机,公司逆变器业务有望进一步盈利恢复,我们认为公司仍有业绩超预期可能,我们暂维持公司年EPS分别为0.55/0.71/0.90元不变,维持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东方日升:组件销售回暖,电站业务贡献业绩增量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邓浩龙 日期: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东方日升发布2013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1亿元,同比增18.5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063万元,同比增1924.55%;实现EPS为0.05元。2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4亿元,同比增39.0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01万元,同比增长1883%;2季度EPS为0.04元,1季度为0.01元。  事件评论  上半年组件销售回暖,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重返高位。上半年光伏市场回暖,组件价格较去年年底有所回升,公司在立足德国、意大利等海外市场同时,加大国内与其他新兴市场开拓,并与中节能签订4.08亿大订单,使得公司上半年订单增加,加之公司自身电站建设亦带动组件销售,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接近满产,组件销量同比增长。由于价格同比跌幅明显,上半年公司组件收入同比下降12.12%。而产能利用率提升及公司成本控制使得组件毛利率同比上升1.74%至20.43%。  电站出售贡献收入与业绩,后期有望持续提供增量。上半年公司电站出售实现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844%,是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2.96%的主要原因。  公司以前期电站建设经验为基础,继续积极开展电站业务,国内与中广核签订140MW电站合作协议,国外使用募集资金1.05亿元增资香港子公司,加大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的开拓,后期将能持续贡献业绩。  2季度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净利润有所改善。2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39.08%,为201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增长;环比增长100.33%,主要来自于电站业务收入集中确认。电站业务占比提升使得2季度毛利率由28.45%下降至18.44%,但收入增长及较低的费用率依然使得公司净利润环比明显改善。  LED实现收入,存货与应收账款明显上升。报告期内公司LED业务实现收入879万元,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拓,LED或为公司后期另一主要增量。2季度末公司存货为3.04亿元,环比1季度末的2.18亿元明显上升,主要是库存商品上升所致,应是公司为中节能大订单备货所需。季度末应收账款为9.00亿元,环比1季度末的9.50亿元有所上升。  暂不给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3年-2014年EPS分别为0.10、0.17元,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70、42倍。由于公司尚处于资产重组阶段,暂不给于评级。  向日葵:电站转让贡献业绩,新兴市场是后续看点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邓浩龙 日期:  事件描述  向日葵发布2013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亿元,同比下降15.5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37万元,EPS为0.06元。其中,2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下降30.5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876万元;2季度EPS为0.04元,1季度为0.02元。  公司中期拟使用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2股,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  事件评论  欧美市场萎缩导致收入下滑,日本和国内市场开拓渐见成效。上半年受美国双反和欧洲整体需求下滑,以及组件价格同比降低的影响,公司在欧美市场收入萎缩明显,海外收入同比下降32.30%,进而导致总收入同比降15.54%。同时,公司加大海外新兴市场及国内市场开拓,2013年上半年通过日本JET认证,与NextEnergy公司签订了4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销售合同;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2311.66%。新兴市场开拓渐见成效,下半年日本及国内市场有望带动公司营收改善。  上半年净利润源于电站出售与存货跌价准备转回。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37万,其中子公司卢森堡所持有两家电站出售取得利润78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转回4575万,电站出售与存货跌价转回是利润改善的主要原因。  2季度收入同比下滑环比微增,净利润有所改善。从单季度收入来看,今年2季度为销售旺季,但公司收入同比下滑30.59%,环比微增2.53%,主要是受公司出口欧美市场数量减少以及组件价格同比下滑影响。净利润环比有所改善源于组件价格环比上浮与存货跌价转回。  电站业务持续推进,国内和日本市场开拓是下半年主要看点。2012年3月份,公司公告在云南建设150MW光伏电站项目;今年3月,公司在罗马尼亚投资25MW光伏电站。自2012年下半年起公司开始电站销售,一方面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盘活资金用于持续电站开发。光伏政策即将落地有望带动全年国内装机规模超过8GW,公司同日本NextEnergy供货合约也将集中在下半年执行,都是公司下半年的主要增长来源。  给予“谨慎推荐”评级。暂不考虑股本转增,预计公司2013年-2015年EPS分别为0.14、0.16、0.23,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86、80、53倍,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隆基股份:单晶龙头,受益于行业发展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超 日期:  公司致力于降低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  光伏行业的主要特征是价格取决于竞争,而盈利则取决于成本。隆基股份作为国内单晶硅片龙头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加大研发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单晶硅片的非硅成本已经降至0.13美元/瓦,预计年底将至0.12美元/瓦。  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助推行业需求  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光伏发电成本开始具有吸引力,新兴市场开始迅速启动,短期主要包括中国、美国、亚太地区等。欧洲作为传统光伏的主战场,其市场地位将下滑,但是,欧洲的新增装机绝对额,预期还会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光伏需求持续增长,行业供需情况将在年开始改善。隆基股份作为硅片领军企业,未来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需求的增长。  单晶的份额将提升,公司受益  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单晶产品的竞争力将提升,单晶产品的比重将提升;欧盟价格承诺,从客户选择的角度来说,高端产品将受青睐,单晶组件的比例将提升。公司作为单晶龙头,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6元、0.43元和0.77元,目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95倍、35倍和19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公司单片毛利低于预期;公司应收帐款出现风险;价格战再度导致全行业盈利情况恶化。  中环股份:度电成本时代,风景这边独好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海方,高人元 日期:  投资要点  本篇是对我们公司系列报告的补充,旨在结合行业及公司最新的业务进展情况对我们与机构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梳理。  再辩0.4元的度电成本:通过研究光伏组件现行IEC/UL标准以及SunPower组件通过的Atlas25+及Franhofer的PVDI等系列可靠性试验计划,25年的生命周期对于SunPower参与建设的电站有较高可信度;在低倍聚光的背景下,发电量较固定型产品提升20%是有依据的;另外,公司通过示范项目的数据也有望获取优质低息贷款。25年生命周期、1800可利用小时数和可能的低息贷款将构成度电成本计算的重要基础。  跑马圈地建设光伏电站,华夏聚光颇具优势:光伏电站之争未来将不仅是资金和技术实力的竞争,更是资源整合能力之争,产业链之争,同时土地审批流转也高筑竞争壁垒。以中环股份为代表的华夏聚光在技术优势之上,参与各方擅长电站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在竞争中具备显著优势。  深耕光伏产业,光伏材料和电站业务稳步推进。2013年以来,公司在高效单晶硅领域以及电站建设领域稳步推进。在硅材料领域,13年中报数据显示,公司已经成为SunPower在国内的最大供应商;公司还将继续投资高效硅单晶产业链。在电站建设领域,示范项目有条不紊推进,预计13年四季度初有相关测试数据出台。一旦示范项目数据达到预期,我们认为,公司将加快在全国的布局,类“GW光伏中心项目”的空间值得期待。  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我们对光伏行业的观点:1)光伏只有实现平价上网才具有长期的生命力,技术进步是实现平价上网的最优路径;2)高转换效率产品最具潜力的降发电成本方向之一,单晶产品将会长期走强,N型单晶硅片将逐渐成为单晶主流;3)具备半导体基因的公司将在单晶的竞争中胜出。中环股份的行业领先的单晶CFZ技术和SunPower公司的C7系统可以实现完美的技术互补。我们看好双方合作电站营运模式的快速复制能力。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亚玛顿:需求仍显低迷,下半年双玻盈利有望提升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钱正昊,王丝语 日期:  2013年二季度单季业绩同比增长66%,业绩低于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下滑2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283万元,每股摊薄收益0.14元,同比下滑67%,低于之前上半年EPS0.18元的预期。二季度单季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元、1423万元,对应EPS 为0.09元,同比分别增长58%、66%,13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13.7%,同比下滑14.8%。  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导致毛利降低,销售费用提升拉低业绩。13年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①由于受到美国及欧洲“双反”影响,光伏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光伏组件价格跌幅明显,同时公司高毛利镀膜加工产品收入占比急速下滑,同比下滑幅度约40%导致低毛利的自产镀膜玻璃占比提升,拉低了毛利率;②同时,由于公司职工薪酬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双玻组件的渠道展开以及前期投入的人员费用的提升)导致了在销售收入同比细化26%的同时,薪酬同比提升了52%,拉低了业绩的增速。  预计下半年业绩环比略有改善,双玻组件的投放仍是主要看点。上半年由于欧洲补贴下调,双反立案在即,下游需求疲软,我们认为光伏行业短期难见趋势性反转,预计公司镀膜玻璃以及加工业务仍将承压。考虑到上半年公司双玻组件订单由于价格相对较低导致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而未来出口高价组件销售或将逐渐放量,预计盈利将逐步上行,或将为下半年业绩提供一定增长。  下调年盈利预测至0.27/0.51/0.61元(原为0.35/0.66元),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未来整体需求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低迷,光伏辅料价格仍将处于相对缓慢的下滑通道,并且公司低毛利自产镀膜玻璃仍将在销售中保持较高比例,我们下调全年自产镀膜玻璃价格由29元/平至24元/平,同时下调年盈利预测至0.27/0.51/0.61元,维持“增持”评级。
责任编辑:wzc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伏多晶与单晶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