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销售公司辩论赛题目:公租房就该住得憋屈吗

公租房就该住得憋屈吗?(组图)_网易新闻
公租房就该住得憋屈吗?(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00  主持人 小区
  昨日是广州首批2178套公租房首个市民踩点日。市民陈某站在广州天河珠吉村安厦花园D-2栋5楼一个使用面积只有39.4平方米的“三房一厅”内,忍不住对一间约4平方米大小的房间吐槽:“要特制一张一米的床才能放下!”陈某一家三口住在老城区一个18平方米的政府直管公房里,他认为与其住公租房还不如继续住现在的房子。大家怎么看?
  一人一嘴
  这就对了!公租房本来的意义就在于只是让你有地方住,要想住得舒服,努力挣钱自己租房甚至买房吧!我建议最好连厨房卫生间都公用!
  单位面积能小则小,供应量能多则多。其实大小也是相对的,睡小房间总比当“厅长”好!关键是心态。“乾坤虽窄房栊大,不足回旋睡有余!”
  国内马路再窄,对比香港马路,可以偷笑了;国内公房面积再小,对比香港的公屋,可以偷笑了。大城市从来不是一个身心可安居的地方,政府保障也更是只能托底,别指望太多,能排队轮得上已经很万幸。@知遇
  现在流行观念是“乡下一间房,不如城里一张床”。如果是解困,就不应有奢求;如果是因为城里太挤要把人吸引到郊区,这样“未敢转身已碰头”的空间则不具吸引力。@龙兄
  公租房是“托底房”,当然不能以高标准来要求,但也不能马虎应付,特别是房子的质量和相关配套。有些公租房选址偏远,交通不便,生活不便,加大了弱势群体的生活负担,也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甚至导致公租房空置。 @小正
  住惯大房子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有住过39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房子吗?
  @小墩子
  最难受的就是我们这群夹心层职工,前些年想买经适房又说收入刚超标不符条件,没办法,只有贷款买房,一辈子当房奴,惨!惨!惨! @广东网友
  两室一厅足矣,没有必要设计成三室一厅。
  @舟山网友
  公租房就应该住着憋屈、闹心,成为周转房,否则占了便宜的租户会赖着不走的。
  @燕青005花园
  国家要解决的是居住问题,不是居住舒适问题,如果不用付出就住大房子,那也是创造出新的不公平。当年经济学家茅于轼就提出经适房50平方米标准,廉租房室内不建卫生间。
  @上海网友
  我们无钱买房,才申请公租房。政府当初推出这些保障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住得憋屈?住得压抑?
  @佛山网友
  三房一厅不到40平方米,面积的确是小了点。公租房面向的是相对弱势的低收入群体,政策福利要兼顾公平性,有时候也要考虑受惠人群的心理感受。红十字会对于旧衣服的捐赠也有指引:起码有7成新!我建议,三室一厅有五六十平方还是可以的。@一派胡言
  得陇望蜀,人性弱点。这位仁兄一家三口,按照广州人均12平方米的最低标准,39平米已经超标了!吐什么槽?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就是要用最少的支出,保障最大的基本需求,而不是要达成需求的最大。这也是全体纳税人的意愿。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转载](时事快评)公租房奇葩户型让政策善意跑偏
“要特制一张一米的床才能放下”,“放得了床放不了柜”。站在天河珠吉村安厦花园D
-2栋户型5楼一个使用面积只有39.4平方米的“三房一厅”内,陈全(化名)对一间约4平方米大小的房间愤愤不平。1月23日是广州首批2178套公租房首个市民踩点咨询日。陈全一家三口住在老城区一个18平方米的政府直管公房里,综合交通和房屋舒适度,他认为与其住安厦还不如继续住现在的房子。(《南方都市报》1月24日)
在不到40平方米的面积内打造三房一厅,可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尽管有人认为,公租房是“托底房”,意在解困,就不应该得陇望蜀,而且这样或许还能减少变为“腐败房”的可能。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人士对此的解释是,该户型是按照2011年以前“50平方米以下”的国家标准设计的。三室一厅的格局也是考虑到了某些家庭的需求。但作为民生工程,公租房申请者就该住得憋屈么?就算是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目的也应是让人更加便利,而不是像这些去踩点的广州市民所感受到的那样,有“压抑感”和“窒息感”。从现实体验来说,4平方米的房间确实太逼仄狭小。
随着保障房“三房合一”在全国多个地区的推广,公租房将成为未来保障房市场的主角,因此,未来其涉及面有更广阔之势。然而,这一民生工程在推出的过程中却屡现尴尬,公租房变“空租房”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部分地区的空置率达50%左右。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全、价格偏高、申请门槛高、审批流程繁琐是导致空置的主要原因。如今又出现“奇葩户型”,房间布局不人性化,很可能进一步加大空置的概率。
公租房变成“空租房”,这让政策善意跑偏,也有悖制度设计初衷。不仅无助于纾解民困,甚至还可能让公信力失分。
可以说,不管是地段偏远还是户型奇葩,都是缺乏从需求方考量的后果。公租房事关民生和社会公平,它不是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一种恩赐,不是一个冰冷的建设任务指标,而是事关很多个体与家庭在城市生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以保障房是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定位来说,确实需要面积大小等种种限定,但在一些硬约束下,“以需而建”应是最基本的原则。户型可以袖珍,但正常人的体型并不袖珍,有最起码的舒适要求。因此,规划设计时不妨多些设身处地的考虑。比如,北京市的公租房为了满足老年人或残疾人的使用,对某些户型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保证了轮椅自由活动所需的1.3米半径,不失为人性化考虑的一个方面。
总之,提高公租房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才能真正释放政策善意。要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广州公租房“奇葩户型”引发的民意荡漾值得引以为戒。随着公租房在全国各地的规模上马,期待供需良性对接能纳入政策考虑,事先做好摸底调查工作,选址和设计多征求些民意,让便民、利民的人文关怀嵌入保障落地的过程中,如此,才能避免各类“奇葩”和尴尬。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广州回应39平米三居公租房:满足三代同住需求
由于当年进行社会调查时,一些群众反映,“一家三代”同住人口较多,希望在一套房内多设计几个房间。该工作人员说:“ 三室一厅 的户型设计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比如小孩子长大了,不愿意和大人一起住了,希望有独立的私密空间”
近日,广州市首批2000多套迎来市民踩点。其中,位于天河区珠吉村安厦花园D-2栋的“三室一厅”户型在市民中引发不少争议,这类户型的房屋建筑面积49.26平方米、使用面积39.4平方米,最小的一间不到4平方米,遭到一些市民吐槽:“只能摆下一张床。”记者在安厦花园看到,“三室一厅”样板房最小的一个房间约在2米 1.78米左右,一个一米七五的成年人伸展双臂后触不到墙;其余房间在6到8平方米左右;厨房被分割成灶间、洗菜两部分;采光通风良好。采访中,陆续有踩点的市民抱怨:“能做饭不能洗碗”“摆得下床摆不了柜”“房间面积太小了,感觉很没尊严”……但也有部分市民认为,虽然房间设计紧凑,但是比较实用,最小的房间可以留给孩子住。“小是一定的,毕竟只是保障房嘛。”现租住在广州芳村的市民刘胜红说:“这里比我现在住的地方要便宜好几百块,房子采光好,出门有公交,还算经济实惠。”为何公租房要设计“三室一厅”的“袖珍”户型?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安厦花园设计于2009年,2010年前后开工建设。广州执行当时的国家标准,廉租房都按“50平方米以下”的面积进行建设。由于当年进行社会调查时,一些群众反映,“一家”人口较多,希望在一套房内多设计几个房间。该工作人员说:“ 三室一厅 的户型设计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比如小孩子长大了,不愿意和大人一起住了,希望有独立的私密空间,小房间可以像学生宿舍那样摆家具,上面是单人床,下面是书桌。”据广州市住房保障办介绍,安厦花园的首批公租房房源共有1500多套,一室一厅600套,两室一厅700多套,三室一厅200多套,仅占15%左右。保障房究竟应该建多大?又该如何设计?事实上,社会上一直对此争议不断。经济学家茅于轼()就曾提出过“经适房可以没有私人厕所”,用公共厕所节省更多空间,给困难人群解决住房,引起轩然大波,在有些人看来,没有私人厕所的设计符合市场原理,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没有私人厕所,对人性是一种挑战甚至侮辱。两种观点的立场似乎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一些专家告诉记者,在国家标准出台前,曾出现过一些“骗购”保障房的行为,原因之一就是保障房面积多达80平方米至100多平方米,特别适合转为商品房流通,利益空间巨大。“像这种4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不会有太多的利益空间可供攫取。”
一些专家认为,公租房作为保障房的一种,注重的是保障功能,不应与商品房看齐。“保障房是纳税人的钱建的,用来保障需求最迫切的群体。”陈琳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保障房的面积标准都很严格。譬如,香港的“公屋”20平方米、30平方米的十分常见,最大的70平方米,但住的是7口之家。设计理念是私人空间小,公共空间大,有交通接驳,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但与广州相比,香港更注重房屋的灵活布局,值得借鉴。陈琳告诉记者,香港的保障房虽小,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客厅和卧室之间没有墙,而是用活动屏风,按照市民自己的意愿随意间隔。陈琳建议,广州下一步也可尝试在狭小户型采用推拉门、活动屏风,压缩客厅面积,扩大卧室面积。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保障房的户型设计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如果争议是围绕户型图而不是建好的房子展开,对政府来说工作会更加主动一些,以减少事后“强加于人”的感觉。
本文来源:财经网
作者:毛一竹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0214条
评论4885条
评论4441条
评论4319条
评论4228条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网友辩论:公租房就该住得憋屈吗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网友辩论:公租房就该住得憋屈吗  昨日是广州首批2178套公租房首个市民踩点日。市民陈某站在广州天河珠吉村安厦花园D-2栋5楼一个使用面积只有39.4平方米的“三房一厅”内,忍不住对一间约4平方米大小的房间吐槽:“要特制一张一米的床才能放下!”陈某一家三口住在老城区一个18平方米的政府直管公房里,他认为与其住公租房还不如继续住现在的房子。大家怎么看?   一人一嘴   这就对了!公租房本来的意义就在于只是让你有地方住,要想住得舒服,努力挣钱自己租房甚至买房吧!我建议最好连厨房卫生间都公用!
  单位面积能小则小,供应量能多则多。其实大小也是相对的,睡小房间总比当“厅长”好!关键是心态。“乾坤虽窄房栊大,不足回旋睡有余!”
  国内马路再窄,对比香港马路,可以偷笑了;国内公房面积再小,对比香港的公屋,可以偷笑了。大城市从来不是一个身心可安居的地方,政府保障也更是只能托底,别指望太多,能排队轮得上已经很万幸。@知遇   现在流行观念是“乡下一间房,不如城里一张床”。如果是解困,就不应有奢求;如果是因为城里太挤要把人吸引到郊区,这样“未敢转身已碰头”的空间则不具吸引力。@龙兄
  公租房是“托底房”,当然不能以高标准来要求,但也不能马虎应付,特别是房子的质量和相关配套。有些公租房选址偏远,交通不便,生活不便,加大了弱势群体的生活负担,也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甚至导致公租房空置。 @小正
  住惯大房子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有住过39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房子吗?   @小墩子
  最难受的就是我们这群夹心层职工,前些年想买经适房又说收入刚超标不符条件,没办法,只有贷款买房,一辈子当房奴,惨!惨!惨! @广东网友   两室一厅足矣,没有必要设计成三室一厅。   @舟山网友
  公租房就应该住着憋屈、闹心,成为周转房,否则占了便宜的租户会赖着不走的。   @燕青005花园
  国家要解决的是居住问题,不是居住舒适问题,如果不用付出就住大房子,那也是创造出新的不公平。当年经济学家茅于轼就提出经适房50平方米标准,廉租房室内不建卫生间。   @上海网友
  我们无钱买房,才申请公租房。政府当初推出这些保障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住得憋屈?住得压抑?   @佛山网友
  三房一厅不到40平方米,面积的确是小了点。公租房面向的是相对弱势的低收入群体,政策福利要兼顾公平性,有时候也要考虑受惠人群的心理感受。红十字会对于旧衣服的捐赠也有指引:起码有7成新!我建议,三室一厅有五六十平方还是可以的。@一派胡言
  得陇望蜀,人性弱点。这位仁兄一家三口,按照广州人均12平方米的最低标准,39平米已经超标了!吐什么槽?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就是要用最少的支出,保障最大的基本需求,而不是要达成需求的最大。这也是全体纳税人的意愿。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销售公司辩论赛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