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没有关于全球平均气温历史数据气温的预测数据?

数据缺失或使全球变暖速度被低估_新浪天气预报
数据缺失或使全球变暖速度被低估
  北极作为全球升温最快的地区之一,气候数据缺失。图片来源:KEVINCOWTAN,HADCRUT4
  4月初,KevinCowtan在与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研究人员交谈时,有一个明确的信息要传达:世界表面温度标准数据集低估了近期的全球变暖问题,并且大肆鼓吹的全球变暖速度下降没有看上去那么快。但是,有人可能会说:与听他演讲的25位科学家和学生不同,Cowtan并不是气候学家,他是英国约克大学的一位蛋白质晶体学家。
  不过,Cowtan描述了自己和同事最近对全球温度数据集的再分析工作。他们发现,两个最突出的数据集都低估了1997年和2012年的气候变暖速率,预计结果分别是158%和49%。这两个数据集分别由英国团队和美国宇航局(NASA)维护。
  PIK气候学家StefanRahmstorf表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绝对温度升高而言,这不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但该结果显示,气候变暖速度放缓,或“中断”没有之前描述的那么明显,他说,修正数据集“应该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进行”。在一份寄给《科学》杂志的邮件中,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学家指出,该研究工作对气候领域有“重要贡献”。
  Cowtan和他的搭档、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RobertWay通过使用气候科学倡导网站SkepticalScience.com研究了相关问题。他们发现研究人员数年来一直在努力解释为何全球温度数据集显示出不同的变暖速率,并且比许多气候模型预测的要低。英国和NASA的数据集,以及NOAA和加州伯克利的科学家维护的其他数据集主要依赖全世界数千座气象站的资料,以及卫星的海洋温度观测数据。
  然而,南极洲、非洲和更为关键的北极洲气象站网络存在缺失。卫星数据、气候模型和海冰收缩均显示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快的地区之一。各种数据集利用不同的方式应对这些缺口。英国名为HadCRUT的数据集在运算全球平均气温趋势时忽略了这些数据缺失地区;而NASA使用它们的优势数据推测这些地区的温度。这两个数据集之前就警告称,覆盖范围稀少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被低估。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NASA发布2100年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数据
NASA发布2100年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数据
来源: &&&&&&编辑:杨佩颖&&
内容提要:美国宇航局这一新的数据集结合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实测数据以及利用气候模型开展模拟得到的预测数据。
  美国宇航局首席科学家艾伦·斯托芬(Ellen Stofan)表示:“美国宇航局正在利用我们借助空间技术获取的数据生产出新的产品,从而帮助我们所有人更好的确保我们的未来。借助这一新的全球数据集,全世界的人们都将拥有一项珍贵的新工具,帮助应对全球变暖趋势带来的挑战。”
  这项新的数据集是美国宇航局“地球交换”(NEX)项目下的一项最新成果。这是一项基于美国宇航局加州埃姆斯研究中心(ARC)先进超算中心的大数据研究项目。在2013年,NEX项目曾经发布了覆盖美国大陆部分的类似全球变化预测图,该图可以被用于评估全美各地农业,森林,河流和城市所面临的潜在气候风险状况。
  拉玛克里什纳·涅玛尼(Ramakrishna Nemani)是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参与NEX项目的科学家。他表示:“这是气候研究与评估领域的一项基础数据库,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美国宇航局正基于NEX平台持续生产珍贵的基于社区层面的数据产品,从而推进科学合作,知识分享以及研究与开发工作。”
  这 一美国宇航局的数据集结合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实测数据以及利用气候模型开展模拟得到的预测数据,后者是由国际合作项目“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提供的。这些 气候模拟工作中使用了当前能够获得的最佳气候系统物理模型,对两类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式下全球气候未来走向进行了测算。这两类温室气体排放模式分别是: 基于当前排放水平做出的“一如既往型”排放模式,以及假定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大增加的“极端型”排放模式。
  此番美国宇航局公布的数据库可以在精度大约15公里的空间分辨率上测算未来全球各地气温与降水情况的变化,涵盖的时间范围从1950年一直到2100年。这一总大小11TB的数据库还可以提供全球各地每天的最大及最小气温与降水数据。
  NEX是一项结合了最新超级计算技术,地球系统模型,工作流管理以及美国宇航局遥感数据的协作及分析平台。借助NEX,用户可以探索并分析大量地球科学数据,运行并分享各种模型,算法和工作流,在新创立的或现有的项目下展开合作并在本科学领域内或与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交换工作流或测算结果。
  对于NEX的数据与分析工具,普通公众可以通过亚马逊网络服务器,借助OpenNEX项目进行操作。OpenNEX是美国宇航局与美国亚马逊公司之间的合作项目,其目的是帮助普通民众更方便的使用气象学数据并支持美国以及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OpenNEX实际上是美国宇航局NEX计划在公共云计算环境下的延伸版本。
  美国宇航局不断致力于利用自身在空间观测方面的优势,加强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颗星球的了解,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保障我们的未来。NASA不断开发新型地球观测与研究技术,使用长期记录的数据对地球上相互交融的自然体系进行研究并无偿向全球分享它独特的知识,与全球各地的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不断获得有关地球正在发生变化的新认识。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全球气候变化的数据_百度知道
全球气候变化的数据
要求数据...
近百年的数据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它将地球表面与太空隔离开来,4度,5度,但这又能维持多久?全球均温升高1度的世界会使几家欢乐几家愁。全球气候模式产生变化,导致各种作物的主要产区转移。全球变暖的起因是人类对能源的大量需求,这是气候变迁带来的挑战。现在,表层土仍然能稳定地覆盖住沙漠。目前,亚马逊雨林的生物品种占全世界的一半,但这座雨林很可能在本世纪末变成一片不毛之地。目前的数据显示,全球均温已经升高了0,每上升1度都会对地球造成严重影响。1度,全球有近九层的能源来自化石燃料。我们该如何减缓全球变暖。”气候仅升高1度,就能让这片畜牧之乡重新变成炙热干枯的无情荒漠,大气层是一个缓冲区、甲烷、氧化氩氮和臭氧。这就像一点罩住地球的圆盖,混合水气,二氧化碳,但这并非不可逆转的结果,以维持地球生物所需的正常气温。温室气体量越高,储存的热能就越多?如果不采取措施,这将对全球气候造成剧烈影响,地球会有什么下场?全球气温正在升高,了解气温每升高1度将对地球造成的破坏。“人们很难想象全球变暖的未来冲击,2度,3度,让世人警觉气候变迁的冲击。“澳洲本来就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四十年后,喜马拉雅山区的冰河,这个数百万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很有可能消失。格陵兰冰层可能在50年内全部融化。我们没有意识到二氧化碳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各种能源方便了我们的现代生活,气温升高6度,后果将不堪设想。想象一下。当时的牛津被冰层环绕着。全球变暖再让地球均温上升1—2度,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争论已经落幕。科学家们一致指出,地表就会失去水分。上世纪30年代我们已经领略到了大地是多么的脆弱。“想象一下20倍强度的连续沙尘暴这将重创美国西部大半地区,但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却被排放到大气层,积存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被增聚就会造成全球性灾难。危险含量是百万分之四佰五十。现在已经是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三。我想帮大家看清这个事实,如果21世纪全球变暖加剧,全球平均气温逐步上升,那么,下一场超级风暴,下一轮灼人热浪,下一场重大天灾将降临何处。气温升高1度,美国某些最富饶的陆地就将重新沦为沙漠:地球的平均气温确实已升高将近1℃,全世界严阵以待。由于各地出现的预警信息,人类利用数千艘船只,数万所陆上监测站,其中一小部分是温室气体,都必须有发电厂提供电力。6000年前美国大半个西部都属于美洲沙漠,地球轨道的微小变化让夏季阳光稍微有所减弱,全球均温虽然只上升了不到1度。这里却因此失去了大量陆上水源,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二氧化碳,这三种化石燃料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最大元凶,化石燃料改善了数代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难以想象没有化石燃料的日子。从个别产品来看,消耗的能源似乎不多,比如制作一副墨镜或者点亮一个招牌,以及外太空的卫星,共同对地球进行监控。科学家们将获得的数据输入最先进的计算机模型,以此估算地球可能面临的未来。预测结果令人担忧.8℃,澳大利亚人口第二多的维多利亚洲遭遇到史上最严重的森林火灾高发期,许多人将这次临火高发期视为大自然给的警告。澳洲目前正遭遇一千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的冰冠厚达1英里以上。气温降低6度就能让地球重新迎来冰川期。”“全球变暖并不仅仅意味着全球均温的上升,还将彻底改变地球的自然机制。到时不是这里出现干旱。既使地球气温只有6度变化,也将造成严重影响。过去250年来,或按下按钮启动电器,就是那里发生洪灾,甚至会出现同一地接连旱灾和洪水的情况。”国家地理的专栏作家马克里内斯长期收集气候模型数据。财富将出现转移,那气温升高6度呢?初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球上空。因为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相信汽车废气将在50年后融化喜马拉雅冰河这种结论。”虽然专家估计在未来100年内地球均温有可能升高6℃。“如果全球均温出现6度的变化,低6度就是1万8千年前地球最后一次冰川时期的气温。用来保存足够的太阳反射能量地球正面临着转折点。全球变暖虽然目前尚未失控,但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大量累积,但很快就将一发不可收拾,整个美国西部却因此出现了大幅转变。沙漠被薄薄的表层土覆盖,干沙隐藏到了地表几公分以下,只要气温升高1或2度。燃烧史前动植物化石。危险的症兆随处可见。每次打开开关,插上插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因为人类不断寻找到新的方法使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连续出现了20个全国性暖冬。我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一是大范围增温。研究数据表明.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5毫米。特别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我国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很低,且人均排放量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明显,全国冬季增温最明显。年。二是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三是近50年来,全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3—2.1℃,2050年将升高2.3—3.3℃。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平均增长率约为4%,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现居世界第二,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四是近5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从地域分布看。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5—0。五是我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但是,年
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 0.6摄氏度) 。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 0.2-0.3摄氏度) 。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7分之10的年,在20世纪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   此外,变化,在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41.5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38.1,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摄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8月7日夜间,德国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气温记录。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汉、福州都破了当地高温记录,而中国浙江省更快速地屡破高温记录,67个气象站中40个都刷新记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五十三年来的记录。2005年7月,美国有两百个城市都创下历史性高温记录。日,重庆最高气温高达43度。台湾宜兰在日温度高达38.8度,破了1997年的记录。日是香港整个十一月最热的一日,最高气温高达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温26.1度还要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气候变暖有所放缓,但不会停止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气候变暖有所放缓,但不会停止
本文作者:秦鹏
美国密歇根州一处灯塔遭遇严寒之后被冻成了冰柱。图片来源:dailymail.co.uk
近期,美国遭遇20年来最寒冷天气,当然这起独立事件并不能说明气候变暖的趋势出现了任何变化。不过,近10年来测量到的气候数据显示,全球变暖的步伐似乎确实有所放缓。问题是,原因何在?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必再担心全球变暖了?《新科学家》上近期刊出了一篇封面文章,对气候变暖放缓进行了深入了探讨。
(文/ Michael Le Page)你如果阅读过近期的论文,大概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全球气候变暖并未像预期那样发展。
大部分主流媒体的言辞还算谨慎,指出变暖趋势近期明显的停滞可能只是暂时现象,但一些小报已经在暗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升高,可能不如人们一度认为的那样剧烈,”一家杂志如此宣称。
怎么回事?全球变暖近几年真的变慢甚至停止了吗?如果是真的,为什么?这是否意味着,世界变暖的幅度不会像先前预期的那样大了?
全球变暖停止的论调并不新鲜,其中大部分经不起仔细推敲,但是最近的说法似乎有些不同。这一次是气候学家自己在谈论放缓——过去几个月里面,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发表与此相关的论文了。
过去的10年再次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这一点没有争议。然而,这一时期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升幅却比更早的几十年里慢得多。从1998年至2012年,变暖速率为每10年0.04℃,这比1951年以来的平均每10年0.11℃明显低很多。
从过去几十年的表面温度记录来看,全球气温的爬升似乎确实放缓了。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已经停止,就好像20世纪90年代的迅速升温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在加速一样。事实上,这种步调的时快时慢有一条标准解释:自然变率。
由于风和洋流的变化,加上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总是在起起落落。这种变化性很容易掩盖内在的变暖趋势。从观测到的表面温度数据中剔除已知的自然变率成分,你就能观察到一个稳定得多的变暖趋势。
然而,轻易地将最近表面升温趋势的放缓归咎于自然变率,并不能令那些真心怀疑全球变暖的人满意。他们也许会问,我们如何才能确信,表面温度平台期的起因是自然变率对内在变暖趋势的遮蔽,而不是变暖实际上已经放缓甚至停止了呢?
要想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考虑热能要比考虑温度更有帮助。上个世纪地球变暖是因为温室气体水平升高,就像是给地球多盖了几层毯子,减少了热量在大气层顶部的流失。
从热量的角度来考虑,地球表面温度近期升势趋缓有3个可能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太阳正在变得暗淡,这意味着到达地球的热量在减少。太阳的热量输出有一个11年的涨落周期,索贺太阳和日球层探测器(SOHO)等航天器的观测表明,近期太阳的热量输出确实格外地低。
第二个可能原因是,从大气顶层逃逸的热量多于往常。这有可能是大气中硫气溶胶含量增加造成的。这些气溶胶不会阻挡太阳光照进我们的大气,却将更多太阳热辐射反射回太空。硫气溶胶可能源自火山喷发——这是自然变率的一大因素——也可由煤炭燃烧等人类活动产生。毫无疑问,过去10年里二氧化硫含量升高了,这主要是几次小规模火山喷发的结果。
最后一种可能性是,地球仍在获得额外的热量,但是其中更多的部分在低层大气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归宿,而我们关注的就只有低层大气的温度而已。最明显的疑犯便是海洋。地球表面超过70%的面积被水覆盖,这种物质有着巨大的吸热能力:若要升温1℃,水需要的热量大约是同体积空气的3000倍。
全球气候变暖还未达极点,而海洋似乎正在替我们分忧。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观测表明,地球自1971年以来获得的额外热能中,有高达94%最终进入了海洋,另外4%被陆地和冰吸收。因此1971年以来,全部的表面升温只是区区2%的热量造成的。如果进入海洋的热量略高于往常,由于水巨大的吸热能力,海洋温度只会受到些许影响,大气温度却会遭受巨大冲击。数项研究表明,最近海洋确实吸收了超过往常的热量。
原因何在?热量每时每刻都在海洋和大气之间来回流转——这是自然变率的主要原因。辽阔的太平洋上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在一种称为厄尔尼诺的现象中,东风使热水分布到太平洋大部分赤道地区的表层,由此散逸到空气中的热量使整个地球表面变暖。1998年出现了一次格外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所以那年才会那么温暖。
与之相反的拉尼娜现象中,西风把上涌的冷水散布到海洋表层,太平洋赤道地区吸收的热量使整个星球冷却下来。近期出现了很多次拉尼娜现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谢尚平(Shang-Ping Xie)说:“最近15年都没有出现过大的厄尔尼诺现象了,但有过几次历时长久的拉尼娜现象。”谢尚平2013年8月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表明,单此一项便足以解释表面升温趋势变缓(参见《自然》,第501卷,403页)。
不管原因是什么,观测表明进入海洋的热量多于往常,尤其是深海(参见《地球物理研究通讯》,第40卷,1754页)。这项研究的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凯文·特伦伯思(Kevin Trenberth)说,“海洋的深层在变暖。”因此,包括特伦伯思和谢尚平在内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放缓主要是海洋造成的。
地球接受到的额外的热量,大都进入了海洋。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未知的海洋
上述结论并没有令每个人都信服。检测海洋温度的Argo探测器网络直到2007年才部署完毕,所以尽管我们非常了解海洋中现在有多少热量,却很难确定过去热量变化的幅度。关于气溶胶的影响等问题,我们也难有定论,这就留下了争议的空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最近的报告中表述的主流观点是,表面升温趋势放缓大约有一半是海洋造成的,另一半则与太阳和增加的火山气溶胶有关。“这是三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的加文·施密特(Gavin Schmidt)赞同这一观点。但他并不确信海洋是因素之一。施密特说,海洋一直在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我们无法确定它们吸收得比正常情况要快。
他怀疑,中国猛增的气溶胶排放促成了放缓。德国汉堡市马普学会气象学研究所的约赫姆·马洛茨基(Jochem Marotzke)回应说,这样的可能性无法排除,但是没有证据。他参与编写了IPCC最新报告中相关的部分内容。
尽管放缓的确切原因还悬而不决,大局如何却无人怀疑。观测表明,海平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抬升,平均每年大约3毫米。其中至少1毫米是由海水升温时的膨胀造成的,这说明除了测量到的水温以外,海水还在吸收更多的热量。其余的海平面抬升则是因为陆基冰川的消融。
海平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抬升,平均每年大约3毫米。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所以说,如果你以大气、陆地和海洋包含的全部热量为依据定义全球变暖——这正是大多数科学家的定义方式——那么根本就没有出现间歇期。“全球变暖没有停止,”马洛茨基说,“海冰仍旧在融化,海洋还在吸收热量,海平面依然在抬升。”事实上,特伦伯思认为,这一过程或许已经加剧了。
迟来的后果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放缓是否意味着全球变暖并不像我们曾经以为的那样可怕?表面升温不如以前快,这确实是条好消息。放缓的因素之一是来自太阳的热量在减少,或者被气溶胶反射回太空的热量在增加。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撞到了好运。那部分热量一去不复返了。
海洋吸热的增加则令我们喜忧参半。海洋吸收的热量大部分会留在海洋。这部分热量不会加热大气(好),但它会通过热膨胀促进海平面抬升(不好),而且意味着海洋未来吸收的热量将减少(糟糕)。
今日进入海洋的部分热量,有朝一日会回到大气层,造成迅速的表面升温(非常糟糕)。“这些热量中有一部分会流失,”特伦伯思说,“还有一部分会在下次厄尔尼诺现象中卷土重来。”
关键问题在于,什么时候?施密特和其他一些专家认为低层大气的升温会很快加速,但没办法确认这一点。从太阳输出到厄尔尼诺,造成自然变率的大部分因素都无法被可靠预测。但是特伦伯思认为,一种叫做太平洋十年涛动的海洋状况长期变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影响。特伦伯思说,每过二三十年,这种现象因循风的变化就会反转一次,如果过去的经验尚可借鉴,那么涛动的相位将在未年5到10年内转变。倘若情况真如他所言,放缓将就此终止。
还有另一种可能:海洋吸热的增加也许是我们改造地球的结果。比如说,海洋上空的风速已经提高了。理论上讲,更快的风速会推动更加强大的垂直洋流,由此将更多热量推入深海。如果是这样,放缓可能会持续很多年,甚至几十年。
火山爆发之类的不可预知事件能够在短期内改变气候变化的速率。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假设上述说法不正确,也就是说表面升温会很快加速,那么地球会温暖到什么程度呢?估算所谓“气候敏感度”(即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会造成地球表面升温多少)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古推今,计算截止目前这二者的相关程度。由于过去15年里二氧化碳水平飙升,气温却仅仅升高了些许,根据最新数据计算得到的气候敏感度,略低于10年前的计算结果。
气候怀疑论者抓住了这一点,但是还有许多理由让他们还激动不起来。首先,如果低层大气真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迅速升温,这些估算值将不得不再被调高。况且,其他估算气候敏感度的方法,比如研究更早时期的气候变化或者使用模型模拟,仍然得出了较高的数值。
最起码,全球变暖停止或者暂停的说法,是有误导性的。世界表面的升温在过去10年不如之前那么快,这是个好消息。然而我们依然见证了可怕的极端天气,从美国科罗拉多州前所未有的大雨、澳大利亚创纪录的高温,到威力巨大的台风海燕。一直以来热量仍旧在涌向海洋。所有证据都表明,大气的升温会很快再次加速,而且有可能非常猛烈。
编译自:《新科学家》,Climate slowdown: The world won't stop warming
变暖放缓了多少?
地球的表面现在比1951年温暖0.6℃多一点。这段时间内变暖的步伐明显有急有缓: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速,到90年代达到每10年升温0.28℃,进入21世纪头10年却跌落到每10年0.09℃。
所以说,地球的升温不如以前快了。不过,如果你采取不同的方式计算升温趋势,得出的具体结果又会大相径庭。如果选择非常炎热的1998年作为起始,放缓看上去就非常显著:从1998年至2012年的变暖速率仅有每10年0.04℃。如果这个速率持续下去,到2100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只会比1950年高1℃,远低于“危险值”2℃。
但是,这些数据是根据英国哈德莱中心汇编的全球表面温度记录计算出来的。该中心的记录并未涵盖地球上变暖最为迅猛的地区——南极,因为对那里的观测还极少。以离南极最近的气象站观测结果为依据,美国宇航局推测出的南极温度记录表明,从1998年至2012年,变暖速率为每10年0.07℃。而根据英国约克大学凯文·寇坦(Kevin Cowtan)发表于2013年11月的一项研究,那段时间的变暖速率为每10年0.12℃。如果他的结果没错,从20世纪90年代的每10年0.18℃到21世纪头10年的每10年0.16℃,变暖步伐仅仅变慢了些许——仍将使我们在2100年面临超过2℃危险线的增温。
寇坦的研究结果很可能并非最终结论。卫星是在远离地面的高空测量温度,因此推断表面温度实在困难。但不管精确的数字到底是多少,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变暖不光会继续,还会在这个世纪内急剧加速。
Argo网络正在监测全球深达2000米的海洋中的温度和盐度数据。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模型为什么没有预测出放缓?
预测不仅仅是非常困难而已,有时候根本是不可能的。过去10年里表面变暖的减速似乎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太平洋上几次凉爽的拉尼娜现象、太阳格外低的输出和增多的火山喷发。这几类自然事件都无法被可靠预测。
也许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对最新模型的114次运行,仅有3次在1998年至2012年间得出了符合观测的升温放缓趋势。模型无法预测短期趋势的原因,不是它们没有考虑自然变率——它们确实考虑了。气候模型的每次单独运行都会计算出剧烈的起伏,经常在长期趋势为明显变暖的背景下,得出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表面温度几乎不升高甚至降低的结果——这跟我们今天见到的情况一模一样。
问题就在于,每次运行模型时,自然事件的时间和规模设定都不同于现实世界。比如在模型的一次运行中,1998年可能发生了一次拉尼娜现象。若在其他情况下,这也许无关紧要,但现实世界中的1998年发生了一次格外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
可是,如果不让系统自行模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而是由人来告诉模型这两种现象何时发生,结果又会如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谢尚平和小坂优(Yu Kosaka)最近做了首次这样的尝试。他们把太平洋赤道地区洋面温度的记录值输入了模型。这一“历史”模型对1950年以来全球表面观测温度的重现,与现实非常接近(参见《自然》杂志,第501卷,403页)。
该模型甚至重现了变暖放缓的很多区域和季节特征。这种与现实高度吻合的结果是在模型甚至没有考虑2005年之后的火山喷发以及最近太阳低水平能量输出的情况下得出的。谢尚平说:“我认为这一切说明,对于目前的放缓阶段而言,太平洋(表层)的冷却是主要因素。”
自然变率不可预知的本性意味着,气候模型也许永远不善于预测未来5至10年的情况(尽管一些团队在尝试修正它们以达到上述目的)。重要的一点是,预测世界在接下来的1到3个世纪内将变暖多少时,短期自然变率其实无关紧要。因此模型没能预测出放缓这一事实,并不足以成为质疑其长期预测的理由。可以这样想:我们能够确定下一个冬天会比夏天冷许多,哪怕我们说不出气温每天都是如何变化的。
太阳活动非气候变化主因
2013年12月底,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展开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对于地球气温影响极小。他们通过比较历史温度记录与计算机气候模型得出了上述结论。历史上太阳活动的重大与细微变化都被纳入了气候模型中。
这项研究验证了北半球过去1000年内气候变化的原因,发现在1800年之前,推动气候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火山喷发。1900年之后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变成了温室气体。太阳活动水平降低对于地球气温并无太大影响。
这一发现推翻了过去较长时期内偏暖或偏冷天气可能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波动有关的观点。这将加深科学家对于气候变迁的理解,并有助于对未来气候的预测。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冰封王座。。不过比电脑模拟的带感多了。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31)
冰封王座。。不过比电脑模拟的带感多了。
好神奇。。。
会不会演变成两极(寒极跟热极)来自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
水印略凶残。。。
图竟然是真实的!The day after tomorrow
「他怀疑,中国猛增的气溶胶排放促成了放缓。」哈哈哈
中国猛增的气溶胶排放促成了放缓
全球变暖确实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全球变暖,海水中的盐含量会随之变化,进而洋流的流向也可能发生变化,全球的热交换得到改变,全球变暖可能会急剧加速,但全球温度也可能随着洋流改变而急剧下降,这些都是难以预测的。把气候变化仅仅简化为气候变暖是不负责任的。
其实是盖亚女神自己调节了- =
看过这个IPCC的报告。。
一直怀疑气候变暖的说法,怎么获得近代以前的温度呢?温度计发明才多久啊。不是史书上记载中原地区古代还有大象等热带动物,那当时温度应该比现在高的多吧
科幻迷,天文爱好者,地质学研究生
引用 的话:一直怀疑气候变暖的说法,怎么获得近代以前的温度呢?温度计发明才多久啊。不是史书上记载中原地区古代还有大象等热带动物,那当时温度应该比现在高的多吧黄土啊~还有冰川沉积物什么,这都是常用方法了~
我们化学老师说:全球气温总变化有周期性。。。而人类加快了其中的一个增温阶段。。。事实上白垩纪气温比现在高不少。。。然后冰川。。。就算人类加快了一个阶段,但是总的时间长度也是蛮高的。。。基本上达到了地质年代的计算标准不过就算这样。。。咱们也要珍爱环境,要可持续发展。。。嗯嗯。。。
引用 的话:全球变暖确实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全球变暖,海水中的盐含量会随之变化,进而洋流的流向也可能发生变化,全球的热交换得到改变,全球变暖可能会急剧加速,但全球温度也可能随着洋流改变而急剧下降,这些都是难以...目测大气在“储气”,到了某一个状态就会爆发
印象里在某书上看到说地球之前有出现高温的时期,是什么让地球降温成现在的温度?求科普来自
引用 的话:没有自己在家带宝宝没事做的哪,我一个在家带宝宝也不能出去找工作,现在自己在网上找个事情做做呢,每天也能给小宝买点玩具也好,买个奶粉,或者给家里添点菜金,有想做的可以+我qq【3649206...这。。。
第一张图好像凛冬城的那个建筑。。。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至少在中国地质界认可“全球变暖”是绝对的主流因为搞地质的经常见冰山 冰川退缩太明显了
气候本来就在不断变化,就历史时期而言,也是在大约两度的范围内变化,而且更长尺度上的温度曲线的提取都是依靠代用资料来做的,目前国内的研究也证明了最起码中世纪暖期、隋唐暖期和现代暖期是差不多,当然仰韶暖期太过久远,所以变吧。
我觉得是因为极端气候变多了
这几年,气温确实,变暖了。来自
生活在这个时代简直是痛并快乐着。。嗯我们到底还能活多久。。来自
工业时代已经大量过去,自然没那么快。
前两天刚陪女儿看完冰雪奇缘,就看到这张图片,太魔幻现实主义了。
开始找台阶吗
引用 的话:这几年,气温确实,变暖了。来自+1小时候上海冬天零下的日子基本两个月的样子,门前的小河经常冰面铺满,现在的冬天零下少很多了,结冰也不是很常见,更不提冰层厚度这东东了。以前夏天37度就到极限了,现在........想想去年一个月38度都算凉的日子........
我觉得还是那个原因,地球正处于冰河时期,气温处于地球历史的地点,随着时间的推进,温度逐渐变高是正常的吧。
引用 的话:我觉得还是那个原因,地球正处于冰河时期,气温处于地球历史的地点,随着时间的推进,温度逐渐变高是正常的吧。地球正在进入冰河期而不是处于冰河期,气温降低才是大趋势。人类活动的干扰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放大了。不过话说回来,人类的活动使气候变化波动加剧倒是有证据的。
引用 的话:至少在中国地质界认可“全球变暖”是绝对的主流因为搞地质的经常见冰山 冰川退缩太明显了全球变暖要看与什么时期比较,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冰川的进退周期,消失与重现不知道地质界然后得出全球变暖的结论。难道地质界没人注意到目前冰川的退缩状态并非历史极值吗?
根据一些地球化学资料,现在地球是变暖的,主要是温室气体,而且是人为温室气体。人是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他会生产废料,改变气候。气温升高,可能有一种静止锋,会随着时间北移次数增多。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年平均气温数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