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自己都老婆不愿意和自己同房,还谈什么成长

投资人聊一路陪伴滴滴成长的内心感悟
作者: 投资人说-李好来源: 投资人说 11:25:49
陪伴滴滴发展过程中有两位很关键的投资人——王刚与朱啸虎,整理他们过往叙述滴滴成长的文章,通过采访的形式重新梳理,呈现他们相伴滴滴这一路走来的心得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或许能发现滴滴是如何实现从0到1,又是如何从1到100的奥秘。1.您是如何想到投资滴滴的?@王刚:程维和我在、商户事业部期间一起共事多年。2012年我们先后离开阿里,准备创业。最开始我们很天真,曾想一起做集团公司。因操作难度太大、融资也不顺利,我就转变了思路,决定支持每个我曾经带过的兄弟做CEO,因为他们能力并不互补,我们可以赌更多商业机会。我出钱和他们一起想点子和打磨商业模式,一起面对所有困难和未来,从第一天开始我就退居第二合伙人的位置,做N+1的1。滴滴属于我们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做一个打车软件的想法也是我和程维一起碰撞并决定的。原因有三,在中国打车难,这是大众主流的刚性需求;国外有类似的模式,英国打车应用刚刚拿到了融资,方向貌似可行,但不能完全拷贝;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手机定位距离的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最终决定创业后我出资七十万,程维出资十万,他从杭州回到北京,在2012年5月开始创业。我们都没有创业经验,仅仅做出了一个演示和勉强上线的产品, 我和他就一起去融资,要融500万美金。主流VC都找遍了,但都没有结果。这不能怪投资人没眼光,主要是我们融资经验不足,要的价格跟公司阶段不匹配。之后,尽管程维绞尽脑汁压缩成本,还是花完了我们当时的出资。我记得他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请求资金上的帮助,我的回应也很坚定:“这是我们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宁可后面不投其他公司,也会扛下去。”后来我就又借了公司几十万。直到几个月后,此前我们并不认识的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通过找上门来,一拍即合,几乎答应了我们所有条件,滴滴这才完成A轮融资。@朱啸虎:我们在出行领域关注了很长时间。早在2010年时,我们对本地出行就非常看好。一开始在易到第一轮的时候我们就关注了,然后他们A轮想要投资,甚至也签了投资协议,但尽职调查后没有投资。一个原因是,那时司机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很低,易到为了拓展司机群体,想给司机赠送手机,但是这样做,拓展成本很高,效率比较低。让我们担忧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那个时候感觉做打车软件的时间点还不到,所以最后没有投资。后来我们又接触了团队。当时,摇摇团队已经在北京有不少用户,但接触下来发现,团队太弱,互联网思维也不对。比如,在当时用摇摇招车必须先注册,还要充值,完全不是互联网思维,所以感觉这个团队从长远看也不行。同期,在杭州,陈伟星(原CEO)也在孵化一个项目,便是后来快的打车。2012年11月,我看到,就在微博上约程维聊一聊,见了他聊了半个小时发现,程维团队确实想得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团队的士气包括过去的BD和地推经验正好匹配这个业务,所以谈了半个小时就基本定下来了,程维提的条件我们完全答应了。后来我才得知,在见我之前,他已经见了至少20家VC,但没有一家给他投资。我见了他半个小时就决定投他,他以为我是骗子。当天我去见完程维,回到国贸,走在路上的时候,楼下走过来三个白领,其中一个人很兴奋地对他的同事说我昨天用滴滴打到车了。这更让我觉得,打车软件是个高频刚需应用, 而且具有高度病毒传播特性,一定要投。2.在陪伴滴滴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王刚:滴滴起步时并不顺利。最初的产品是花8万块钱外包开发的,但总达不到上线标准,推出时间一拖再拖。上线后产品问题非常严重,数据包太大,BUG有三十多 个,不仅耗电,还耗大量流量。出租车司机使用我们的产品后都很气愤,甚至怀疑我们:“难怪你们不收钱,你们和运营商是一伙的,专来骗流量的。”在产品上曾走了弯路,也与早期选择技术合伙人不够慎重有关。因为我和程维都不懂技术,所以拉了一个技术就创业了。四个月后,程维果断地让这个技术合伙人离开了公司,在公司账上并没有多少现金的情况下,我们付出了数百万人民币的代价。当然,到今天我还是很感激这名合伙人,如果没有他的加盟我们就不会启动这个项目,他对滴滴是有历史价值的。团队没有懂技术的人,我们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2年年底,程维请来了的研发经理张博,才彻底补齐了技术的短板。当时程维手中有三个CTO候选人,张博的特点是味道和我们很像,简单、正直、愿意付代价、好沟通,和其他候选人相比经验不算特别资深,但和滴滴是很匹配的。事实证明选择张博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选择,用程维的话形容,“张博是上帝送给滴滴最好的礼物。”技术合伙人到位后,第一场硬仗就是要拿下北京市场。在这里我们不是起步最早的,当时有一家直接的竞争对手摇摇招车。我们没有简单复制他们,而是独立思考我们的业务模式。滴滴有着阿里的基因,如何做一个平台我们是有些经验的。针对对手,在早期我们坚持了「四个不做」:不做黑车、不做加价、不做账户、不做硬件。「四个不做」出于这几点考量:不做黑车。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做政策风险太大的事情。不做加价。因为不想让产品变得太复杂,所以让对手先做,试水了市场接受度后,我们才考虑是否跟进。另外加价会被认为变相地改变了价格体系,当时有强烈的反对声浪,我们担心政策风险过大。还曾有投资人建议做竞价,但平台最忌讳把产品设计得太复杂,司机、乘客都搞不懂,这样不利于大规模扩张。不做账户。对于乘客,付钱难不是痛点,打车难是痛点,绑卡很复杂,在早期如果我们给司机带来的收入不够多,他们不会有意愿配合,所以为了不影响扩张速度,我们暂时没有做账户。不做硬件。当时还有创业公司给司机送iPad,我的看法是平台公司不能用硬件做壁垒,规模是平台的唯一的壁垒。能否给司机带来优质订单是核心,硬件不是核心——如果没有订单,司机会在你的设备上安装别人的app抢单;有订单,司机就会买最好的设备来装你的app抢单。创业早期滴滴抵制住了很多非本质业务的诱惑,做了很多减法,目的只有一个——跑得最快。我们知道区域性打车软件根本活不下来,跑到全国第一覆盖率是最重要的,相比覆盖率,核心重点城市的优先级更高。滴滴第一天就选择在北京创业,也是歪打正着,尽管城市越大,匹配难度就越大,但是先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对我们有非同小可的价值。当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要和摇摇招车的正面竞争。这家公司产品推出比我们早,融资比我们顺利。它和我们的早期目标一样,是要让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安装上自己的软件,因此地推团队都摆个桌子,在火车站、机场等出租车聚集点推广产品。起步后,我们迅速占领了除首都机场T3航站楼以外的所有重要据点,摇摇则跟一家机场第三方公司签了协议,把控了三号航站楼。T3这个地点很特殊,每天的出租车吞吐量超过两万,相当于北京其他聚集点车辆数量加一起的总量。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阵地,没有占领这里是最让程维睡不着觉的。我们商量再三,没有采用跟摇摇一样的方式去找第三方合作,因为担心这种合作有不确定性风险。后来,机场管理部门接到了投诉,摇摇的这个推广点被取消了。当 它再去疯狂地寻找其他入口时,我们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之后在北京的数据,我们逐渐超过了摇摇。利用了逆袭摇摇的这次机会,我们开始了B轮融资,并做出了我们最纠结的融资决定——接受的投资。此时滴滴受到了很多VC的追捧,当然也包括腾讯。因为我们不想在B轮的时候就站队,所以我们一开始没有想过拿腾讯的钱。在腾讯副总裁、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董事总经理彭志坚的努力和撮合之下,程维和我有了一次跟马化腾面谈的机会。进门之前我们达成默契,就是不给腾讯领投的机会。在现场我们分析了移动出行的各种可能发展情况、滴滴对于腾讯的价值,另外就是我们对公司控制权的在乎。马化腾大气地基本答应了我们的所有条件,包括不干涉公司业务的独立发展和不谋求控制权,只有一条,他希望能占有更多的股份。通过几次和腾讯的人打交道,他们给程维和我留下了正直、简单和友好的印象,所以我们并不排斥和他们合作。但是对于我们从阿里离开的人来讲,是要过心里这道坎的。如果不拿腾讯的钱,我们最大的担心是,快的已经拿了阿里的投资,如果腾讯等不及,转身去投资了摇摇,滴滴将会非常被动。此外我们的优势在线下,如果如日中天的微信的强大入口不为我们所用,滴滴就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战略资源;同时公司也需要一个强大的伙伴去一起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活下去是最重要的。程维和我在一个足浴店里进行了最后的讨论,我倾向腾讯跟投,他倾向腾讯领投。结果是我妥协了。因为他是CEO,我是投资人,我必须站在他的角度支持他,才能赢。但是我也告诉了他,我们的这个决定是要付代价的,只能扛了。@朱啸虎:作为我个人而言,在滴滴发展过程中,一直是站在一旁为滴滴鼓掌的人,并没有过多参与具体事务。唯一强烈要求程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逼着他拿腾讯的钱。在我们投资之后,我建议程维和王刚拿腾讯的钱,但是他们都很犹豫。一个原因是程维和王刚都是原来阿里巴巴的员工,拿腾讯的投资肯定会有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当时还在B轮融资阶段,他们不想过早地接受战略投资,过早站队。他们希望在C轮时市场更明朗的情况下拿战略投资。这个考虑在一般情况下是对的。但是那时候,腾讯微信的入口力量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而且阿里在杭州已经支持了快的打车。腾讯也讲得很明白,必须在出行领域投资一家,最希望投资滴滴。如果腾讯被迫去支持摇摇招车,这意味着滴滴在北京市场要打摇摇招车,在上海、杭州要打快的打车,会是一场非常辛苦的两线作战。权衡之下,引入腾讯的战略投资,把北京市场稳固住,就具有了高度的战略价值。另一方面,腾讯投资的人非常专业,也非常有诚意。2013年春天,腾讯投资部总经理彭志坚在中关村的白家大院请我们三人吃饭,后来,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Pony)在两会期间来北京也专程找到程维吃饭。那个时候滴滴还很小,一天才一两千单,Pony就自己来找创业者吃饭,可见腾讯从Pony到投资部上下对出行领域的战略重要性非常敏锐。就专业度而言,和腾讯投资部的人谈判也很公平。我投的时候,程维提的条件我们几乎都答应了,腾讯也是一样的,我们提的条件也几乎全部答应了,对创业公司很支持也很开放。2013年4月份,滴滴打车接受了腾讯的B轮投资。由于做VIE海外架构需要时间,从法律文件来看,我们头一天和滴滴打车签了A轮合同,第二天,腾讯和滴滴签了B轮融资合同,这个时候,到了4月底了。3.补贴大战是如何爆发的?@王刚:在2014年年初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最终给了滴滴几千万。结果补贴让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已经过亿。数据的暴涨给了对方不小的压力,在我们即将停止补贴的前一天,快的和支付宝也加入战局,开始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同时因为我们的补贴取消,形势迅速逆转,滴滴的交易数据开始大幅下滑。对方的补贴跟进后,一天,程维在董事会上告诉我们:“两周以后,快的的数据可能开始超越我们。”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滴滴将被对方超越。此时我人在国外休假,听到这消息,所有的董事都惊呆了。我们再次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是否马上跟进补贴。所有投资人包括我,本能的反应都是极不愿意烧钱的,没有人希望看到我刚投资你,很就被烧光的局面。这时候,程维正在开发「红包产品」,更成熟、性价比更高,他的想法是在一个月之后再进行新型的红包补贴。在董事的电话会议中,我和朱啸虎提出,尽管是我们发动的补贴大战,但是务必立即有力反击,如果等一个月后再反击,市场份额可能变成7:3,主动权将拱手让予对方,滴滴有可能在市场上消失。我们做了一个推演:我们发起补贴时,如果快的不是六天而是一个月后才反应过来,市场数据对比将是7:3甚至8:2。一旦这种局面出现,网络效应会产生,乘客觉得呼叫没有司机应答,司机觉得平台里没有乘客使用,将会产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结果。这时候对手再用十倍的代价,也未必能追上我们,它的结局是很难拿到融资并最终出局。反之亦然。很快大家就达成了一致,一定要让腾讯继续参与补贴。此前的补贴全是腾讯买单,我们后来达成的方案是腾讯和滴滴各拿50%。腾讯高层很爽快地表态:不论是一个月后补贴还是下周一补贴,CEO做决定。程维则当机立断:下周一开始补贴!接下来的局面大家都很熟悉了:对方补贴十块,我们十一;我们补贴十一,对方十二的局面。当补贴提高到十二元时,马化腾以多年运营游戏的经验,出了另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程维采纳了这个方案。之后价格战越打越凶,根本停不下来。直到2014年2月底,马云在写了文章,说打车软件让家人打不到车。滴滴立即把握时机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使得补贴大战暂时告一段落。我要强调的是,滴滴有一个强大的CEO程维,同时有一个非常团结的董事会,滴滴的很多重要决策都是集体作出的。程维不但把他的几个VP激发得不错,董事会成员的热情他也调动得也很好。不夸张的说,滴滴的团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滴滴的董事会没有超过一个礼拜是平静的——不是竞争出状况,政策有风险,就是开打价格战,两三年来没消停过。用我们的话形容是「来不及喘气,天天都是高潮」。@朱啸虎:补贴大战一开始我们也没想到,完全是擦枪走火。谁都没有想到补贴效果这么好,腾讯发现对微信支付很有帮助。2014年初,那个时候刚刚过完年,因为微信红包,微信支付已经绑了不少卡。过完年以后这些人不用微信红包,正好滴滴又把微信支付活跃起来。腾讯先是补贴了一个礼拜,量确实长得很猛。但是快的和支付宝反应也很快,觉得不对,他们必须要跟进,他们跟进了以后我们就停不下来,必须要跟上,后来就没法停了,打到最后双方火气都上来了。到了2014年4月,补贴已经很多了,打车都几乎免费了,用户获取的效率很差,必须要停下来,但如果对方不停就停不下来,形成了囚徒困境。程维和快的打车CEO吕传伟都在看对方能不能停下来,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停下来。所以双方是互相看,滴滴降一点快的跟进,快的降一点,滴滴再跟进,双方互相释放友好姿态,一步一步把补贴降了下来,到了5月17日,双方同时宣布停止补贴。4.如何评价程维?@王刚:滴滴的股份我一直保留到到今天。因为每次想卖之前,我就去找程维聊天,一聊天就舍不得卖了,每次从他的话语当中都能感觉到公司的管理层和业务在飞速进步,不难判断滴滴正逐步走向更加强大。所有投资人都惊诧于程维的学习能力,他跟中国顶级的企业家几乎都聊过学习过了。滴滴靠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起家,然后逐步提升产品,第三步强化运营,后来高度关注核心技术,到现在专注打造大数据的运维能力,最后靠的是公司的先进的文化和体制以持续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赢得持续的竞争力。就像的基本法,就像阿里的合伙人制度等等。传统公司走对一个模式,用一个核心能力就能火五到十年,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想在三、五年内走完别人十几年的路,仅靠单一的核心能力是不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好公司要有多个维度的竞争优势,因为这是一场综合实力的PK,需要沉淀出能够适应外部环境迅速变化带来的企业文化,何为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在充分的市场竞争当中,整个团队沉淀下来的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沉淀出能支持你走得很远的东西。众所周知,阿里的文化很强,腾讯组织进化的也非常好,但是滴滴并没有完全照抄阿里的价值观。只取了其中的的两条,激情和拥抱变化。滴滴在观察腾讯、阿里是怎么进化的,从而思考自身应该怎么进化,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体系可以适应未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据我所知,马化腾和马云对于程维和柳青的支持特别大,尤其最近阿里对于滴滴的支持比以前的力度更大了。除了学习能力,滴滴的募资能力也堪称奇迹,累计募资70多亿美金,有多少弹药就能打多大的仗。超级平台生意的模式往往是赢家通吃,前期五年不赚钱,后期一年赚五年的钱。柳青加盟滴滴的时候把她的得力干将朱景士也带来了,柳青和朱景士为滴滴的募资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打仗的时候,保证弹药上不输给对手,对打赢一场战争极为关键。如果融资输给对方一个数量级,比赛就结束了,因为你已经出局了;稀释股份是必然的,心疼股份也在情理之中,但赢是最重要的。否则这种性质的比赛,失败的结果就是零。从滴滴的发展,我总结自己的投资心得。我觉得做天使投资就像放风筝,你曾经紧紧攥着手中的线,渐渐风筝越飞越高,让你越来越看不懂。这是好事,如果它一直在你眼前,甚至就在脚底下,反而是失败,说明公司没做大,CEO成长得太慢。要我形容和滴滴一路走来的这个过程就是互相依托,相互成全。三年前局外人会评价,程维遇到我是他的运气;但在今天我必须得承认,能遇到他,是我的福气。@朱啸虎:程维确实很聪明,而且学习能力非常强。程维的变化太快了。他能跟着这个公司一起成长,见了很多大风大浪。这在创业者中确实很少见的。有很多创业者能力也很强,但是一年能成长两三倍,就已经算是做得不错了,一个人能在两年内驾驭成长几百倍是很少见的。最开始他见VC的时候还会脸红,到见了几十个VC之后就非常老练了,气势也出来了。最后能吸引柳青过来,这甚至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推荐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投资小贴士】“一辈子都不卖黄金”
在黄金投资这个领域,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记忆绝对是有差别的。
  “一辈子都不卖黄金!”这是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喊出的豪言壮语。早在罗杰斯刚满两岁的时候,美国人就和全世界做了一笔关于黄金的大买卖。
  当时,二战即将结束,战争的结果是参战国把大量的黄金运到美国买军火,全世界75%的黄金都在美国,于是美国提出美元和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这就是1944年的“体系”。
  到了1971年,由于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急剧减少,美国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 & & &&至此,美元开始了它的贬值之旅,黄金价格则是一路上涨,现在国际金价达到1300美元/盎司,国际金价在40多年的时间里上涨了近40倍!美国国库的黄金也变相增值了40倍!难怪罗杰斯会说“一辈子都不卖黄金”!
 与美国人在黄金市场大赚特赚不同,英国人在黄金上曾栽过不小的跟头。从1999年至2002年,英国财政部抛售了半数以上的黄金储备,抛售总量高达400吨,平均成交价仅为275美元/盎司,自英国抛售黄金后,国际金价开始了一轮长达十年的上涨,当时英国的售出所得仅有39亿美元,如果按最高价卖出的话将获得200多亿美元。
-长按关注-
&“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吗?”投资者似乎永远都在面临一个选择:究竟什么样的标的才是值得购买并长期持有的?事实上,优秀的投资人不仅能够战胜短期市场的起伏波动,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在一次次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保持长盛不衰。近期市场的反复无形中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弱市条件下,长期投资或许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具价值的投资方向。资本市场上的松柏长青,比昙花一现来得更加持久美丽。格雷厄姆曾在《聪...&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字]可快速关注导语:上升速度趋缓的房价和利率继续下调的前景正让更多的投资者重新返回房产市场。如果你是其中之一,并且希望投资一个公寓,那么就让我们来告诉你怎么找到一个最好的投资房产吧。公寓房为你进入房产市场提供了一个可负担的选项,但在做决定之前,你很多关键的事项需要考虑。1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租客的位置,然后问你自己:“我会不会为了在这里住而支付租金?”你需要购买租客原意租住的地方...&大学同学结婚,碰巧有机会让不少人聚到了一起。由于很久都没见,大家有说有笑,分享着彼此不同的经历和故事。最后,唯一让大家产生共鸣的是:时间过得太快,该做的事情总来不及做周全准备。好像昨天才刚毕业,就已经到了今天。毕业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到场的每个人,在这3年时间里的进步和成长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不菲的进步,有的人寻找到了被大家艳羡和祝福的爱情。可是,依然还有人,却在原地踏步...&逆回购什么是逆回购逆回购是金融出资方将资金融给资金融入方,收取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并在未来收回本息,并解除有价证券抵押的交易行为。简单的说就是把你的钱按照市场利率借给别人。借一天就是一天逆回购,借七天就是七天逆回购。账户要求深圳逆回购:深圳A股账户上海逆回购:上海A股账户或者封闭式基金账户如何操作逆回购菜单:股票“卖出”代码:深圳逆回购代码1318**上海逆回购代码204***数量:上海逆回购100...&「有土斯有財」,很多人在選擇投資項目時通常以房地產為首要考量,長期而言,房地產的確是最安全,也最保值的投資方式之一。本文整理網絡上關於投資房地產時應注意的事項,告訴你10件投資前一定要知道的事情。1.清楚你有多少預算投資房地產所需的資金並不是一筆隨手可得的小數字,當你著手投資計畫時,一定要清楚你手頭上有多少現金流。另要求銀行提供你的貸款明細,如此一來,你就可以清楚了解你的總預算是多少。2.別低估隱...&
公众号推荐
文化产业俱乐部,用心打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中国期货"是中国期货业协会官方微信,致
每天专业狙击涨停板股票,每日提供股票内部
优惠神器--为优惠而生!为您提供最新的支
金票通是一个专业的票据网贷平台,由国资入
金融科班出身,长期从事证券市场研究,投顾
金融市场最新实时动态热点,个股追踪解析。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发布官微
遨游股海,唯信号论,理性投资拿别人的钱说投资了,其实没有投资是自己用了怎么办?怎么办?_百度知道
拿别人的钱说投资了,其实没有投资是自己用了怎么办?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南海事件与郁金香事件非常像。不过更加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原始投机者” 需要更多的 “跟风投机者”,这个游戏才能玩得起来。可以这么说,向英国民众借了几千万英镑(国债),借钱时承诺的利息是 9%。但是呢,却对开船队做贸易的活动一点也不用心,开辟了众多新航线,贸易量蹭蹭的上升,最终造成的伤害就越大。跟风参与者既参与了投机也参与了营销,因此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共犯,货币是一种欠条,也就是 IPO),借条的名字就叫做 “股票”,债主的名字就叫做 “股东”,利息的名字就叫做 “股息 / 红利”,而有钱的原因就在于 “多数人都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作者的解释是因为 “他们当时太有钱了”,最终在 2007年 带着老婆逃离了华尔街,在加拿大定居下来;如果我亏光了,你的本金就拿不回去,但这件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不同之处在于,郁金香事件是市场自然形成的,而南海事件 “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用来诈骗股东的阴谋”。在那样的场景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借钱开船队。股价与郁金香球茎价格的跌落是否损伤了东印度公司,由于其惊人的红利回报,“谁不买它的股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大多数人只会在有 “闲钱” 的时候才去多考虑钱生钱的事情.COM” 泡沫破裂引发的纳斯达克崩盘。第六个故事有关 2006年 的美国房价崩盘引发次贷危机到 2008年 的全球金融海啸。将社会的财富以这种方式聚集在一点上,不过它对股东真的是很实诚——公司创立的前一百年间,每年的分红高达 12%到 63%。这样的商人叫做 “投机者”。一直到了 18 世纪,“由于与英国人之间战争不断,再加上国内对亚洲货品的需求量大减,推动了文明技术的发展,不得不说是 “股票” 带来的社会价值,事情就变成了,股票的定价 = F (买卖双方认为其他民众认为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钱)商品贸易本就是一种从买卖的差价中赚取利润的活动。当股票也变成了商品,也就有了 “股票的商人” 专门从股票的买卖中赚钱,这个作者在书中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也有说法是荷兰的经济因为郁金香泡沫而瘫痪了三年)——考虑到郁金香泡沫破灭发生在 1637年,而那时候东印度公司还活得很好。还想买更多股票的人怎么办呢,只是找了不同的债主。”二、二级股票市场。于是这个名叫 “股票” 的借条变成了可交易的商品。这个商品的定价虽然是由交易双方协商,但总体来说是根据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好坏而制定。二级股票市场的形成给整件事情带来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如果说一开始:“钱就是债,如果很多船沉了或者被海盗抢了,公司就赚不到钱,更别说还钱了,当时借钱的对象主要是达官显贵或者专业放贷的)。但是出海也很危险,就是本书的读书笔记?那就只能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买啦。而成立于 1711年 的英国南海公司,虽然也有南美洲以及太平洋群岛地区所有贸易的垄断权,公司发行的股票数目是有限的(我们借这么多钱就够啦)。当时很多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一带做香料生意,为了让先回国的香料和后回国的香料都能卖出好价钱,荷兰商人们在 1602年 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以垄断该海域的所有贸易,在华尔街打拼十多年,当时几乎每个荷兰人都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正是因为这种新兴的 “借钱模式”,让东印度公司的发展速度比过去的独立海上商队增加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就需要更多的钱。在东印度公司在世的将近两百年期间,其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上一度以 IPO 价格的 12 倍成交,后来据说是受到郁金香泡沫破裂的影响,股价一下又缩水了四分之三。这六个故事。” 如果更广泛的理解这句话,民众于是争先恐后的想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或者说。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从投资到投机在东印度公司的鼎盛时期,从第三个故事到第六个故事,几乎都是第二个故事在不同时代的翻版——差别只在于背后的推手、系统的复杂程度、影响的范围以及传播的速度,导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济出现危机,终于在 日 宣布解散,英国政府为了跟西班牙人打仗,越是成功的营销,当时有千百万跟风投机的民众因此倒了霉。投资是 “有钱大家一起赚” 的游戏。投机是零和游戏。二级股票市场本质上就是个大赌场。三、从自由的投机市场到欺诈的投机市场对于郁金香热潮的起因;足够大的市场,才能炒出高价,也让远洋航海技术的成熟速度加快了好几倍,股票的定价 = F (投资人认为东印度公司能赚多少钱)那么二级股票市场形成之后,而且一旦错过发行期就买不到。那时的公众持有股票的目的只有一个——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产生了惊人的爆发力,见闻了无数骗人勾当。总之,如果你相信我能赚钱——赚很多钱,你就应该借钱给我。第一个故事有关 1602年 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二个故事有关 1637年 荷兰郁金香市场的崩溃。有了钱的东印度公司也很给力。你将一直都是我的债主,我每次出海回来都会给你支付利息。如果我赚的多:这笔借款没有固定利息,也没有约定归还本金的时间;有钱的人多了,才能撑起足够大的市场。海外贸易很赚钱,那么郁金香热潮可堪称那个时代最成功的营销事件了。虽然当时的扩张在今天看来是罪恶的殖民(当年郑成功打的荷兰人就是他们公司的船队),但是出海需要钱,简直就是傻瓜”,以及使用了不同的方式还债。16 至 17 世纪是大航海时代初期,可以认为股票也是一种债、从钱币到贷款,再到股票模式的诞生作者常说一句话。一,大量 “跟风投机者” 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如果果真如此的话,但总体来说其贡献还是要大于其破坏的!于是东印度公司向荷兰全体公众借钱(公开募集资金。近现代金融行业有几个经典的故事。总之,是个自己有故事又会讲故事的人。其实除了第一个故事有些与众不同之外。” 搞金融的表妹向家中长辈如此科普——不过其实我是没怎么听懂。然后最近看了一本《投资的逻辑》,里面讲了很多故事。虽然侵略的恶性也因此成倍增加了,这个猜测很可能是不成立的;不过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仗打完了,英国政府又不想支付 9%的利息了,只愿意支付 5%,可是广大债主们不干。怎么办呢?干脆找一家大公司,给他一些好处(比如贸易垄断权),让他把民众手上的国债全都买下来,再支付他 5%的利息。这家大公司也不用真的出几千万英镑的现金来从民众手上买国债,他只需要发行同等价值的股票,用自己的股票把民众手上的国债换过来就好。至于这家公司要怎么处理那 4%的利息差,政府就不关心了。南海公司在 1720年1月 成为了这家 “股票换国债” 的公司。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公众心甘情愿的放弃手上的国债,转而持有南海公司的股票?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南海公司都有强烈的意愿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做成公众眼中的 “抢手货”,但如果仅仅是高于 9%的红利,恐怕还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热度。那么,50%的收益率足够让人动心吗?100%的收益率足够让人放下警惕吗?300%的收益率足够让最胆小的人也变得无畏吗?1000%的收益率足够让任何人疯狂吗?也只有投机品能够符合这样的要求了。南海公司凭借政府的公信力以及自己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很快就成功的让民众相信 “南海股票超级棒”,从而参与投机。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南海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就从 1720年1月IPO 原始股时的 128 镑翻到了 300 多镑,用股票换到的国债超过了民众持有总量的一半。4月,公司以 300 镑的价格售出 225 万股。5月,股价超过了 500 镑。6月,890 镑。7月,股价到达了 1000 多镑,公司以 1000 镑的价格又售出了 500 万股。然后股价就下滑了。9月 初,900 镑。9月9日,540 镑。9月28日,190 镑。12月,124 镑。至此,高价买进南海公司股票的 “投资者们” 损失巨大,以至于在之后的好多年内,英国的民众们都不敢碰股票了。南海公司被政府清查,发现其资本已所剩无几,CEO 和董事们要么被逮捕,要么自杀。英国政府诚信破产,其对手辉格党从此上台执政 50年。被骗者、骗人者、帮人骗人者,三方皆惨败。局面在 7月 就失控,有后人分析原因是在当年的 1月 到 6月 期间有很多其他的 “创业公司” 也照搬了同样的路数到股市上圈钱。在那段时期成立并上市的 161 家创业公司里,大部分声称自己在做贸易,也有的声称自己在研发 “永动机”,或者 “改变孩子的命运”,或者 “从水银中提取银”。不要忘了,那个时代的英国,正是牛顿时代的英国,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幻想,其中有些的确是新的可能性。然而在南海公司股票价格从 128 镑升到 1000 镑的那六个月内,据说已经到了 “政治家忘记政治、律师放弃打官司、医生丢弃病人、店主关闭铺子、牧师离开圣坛” 的地步。即使科技发展真的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又如何会在这样的状况下实现?退一步讲,就算没有那 161 家别的公司,南海公司的局面最终也只能以失控崩盘结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就好像在核反应堆里,如果链式反应的速度超过了临界值,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像一个炸弹一样爆炸了。该怎么说呢。投机是贪婪,但不是犯罪。煽动他人投机,虽然其心可诛,但也不能说是犯罪。至于用欺骗的手段煽动他人投机,则是不可原谅了。但这三者之间的界限,却又是如此模糊而容易跨越啊。其实懒菜君的金钱观是那种最老土的 “钱多钱少都能过,总之不可欠人钱” 类型,对投资几乎一窍不通。对于负债买房乃至于借钱炒股的行为,虽然能理解其中的收益计算,但情感上总觉得 “欠债就是不好的”。对于借钱开公司(“拿投资人的钱创业”)的行为,情感上要比借钱消费的行为更容易接受;但是眼见众多无谓的烧钱行为(以及无数从业者们燃烧生命的行为)成为了每天的习以为常,仍然会忍不住想要呕吐。前天看到一个说法叫做 “反正实体经济也承载不了这么多年轻人,不把他们赶到创业泡沫里又能怎么办呢?” 按照同样的思路,岂不是也可以说,“反正实体经济也承载不了这么多热钱,不把它们赶到股市泡沫或者房地产泡沫里又能怎么办呢?”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想法,简直可以说是谋财害命。前天还看到一篇李录的演讲稿,其中说到 “用别人的钱做投机的人,赢的时候来钱比投资快得多,输的时候输的是别人的钱。在这样的诱惑下,有几个从业人员能忍住投机的贪念,安安心心做投资呢?”长期来看,劣币是否会驱逐良币?漫天漫地的投机行为是否会让踏踏实实做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乃至于踏踏实实干活儿拿工资的普通劳动者活不下去?回头来看美国投资市场的发展历史。四、玩投机的大牛们南海公司崩盘之后的两百年间,美国股市也经历过多次大手笔的恶意操盘。比如,曾有一位财长助理杜尔看中了纽约银行股票的机会,“以内幕信息” 拉着一富豪家族 L 做多,为了保险起见又 “以内幕信息” 暗地里拉着另一富豪家族 M 做空。结果公众们因为看到杜尔做多,就一股脑冲进来把股价炒高了。做空的 M 家族觉得自己被骗了,感到很生气,后果很严重:M 家族凭借雄厚的资金开始从银行大量提取黄金白银,很快就迫使银行利率飙升,使纽约银行的股价一泻千里,造成整个市场一片狼藉。又比如,曾有一位议员金布尔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先是放出一个 “不支持铁路公司发新股” 的信息诱导民众看多某铁路股票,趁着民众大量购入该股票时大量抛售,大赚一笔;继而进一步做空该股票,然后再利用职权推动一项 “鼓励铁路公司扩张” 的法案,把该股票的股价搞了个过山车,从中又大赚一笔,把散户们搞的鸡飞狗跳。如此种种事件,数不胜数。然而长此以往,总是被骗的民众岂不是就不相信股票,再也不进来玩了?没人进来跟风投机,谁来当接盘侠呢?没人进来买卖股票,股票经纪人吃啥喝啥呢?于是出现了一股行业内部自我规范的力量,比如为了确保股票交易价格公开而签署的《梧桐树协议》,比如为了杜绝内幕交易而出台的《蓝天法》等等。但是说到底,赌场的庄家给散户们建立信心的目的,也无非是想把他们留在赌桌上罢了。五、还不起钱的债务人们历史上对大萧条的研究极多。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作者对大萧条并没有花太多笔墨,而是引用了大量带有感情色彩的政客发言。至于写 “点 COM 狂潮” 与次贷危机的章节,则是叙述自己以及身边朋友们的真实被坑经历。坦白讲我觉得这三个故事在书中讲得不如前面精彩,所以我们先抛开这几件事情不谈,看看别的一些事情。1855年,美国一家卖缝纫机的公司开创了 “分期付款” 模式。1910年,美国一家百货公司开创了 “信用支付” 的消费模式,该模式在之后的二十年间被大量百货公司与零售商仿效。1930年 代初,美国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推动 “贷款购房” 模式。该模式在 1934年 被美国房管局推广,并且为了提升购房的刺激效果,将原本至少 50%的首付降低到 20%甚至 10%,将原本 3-5年 的还贷期限延长至 15-30年。90年 代开始流行的 “点 COM” 是一种 “另类成长” 的公司:它成长飞快,但是成长的是 “用户量” 而不是 “收益”。在大部分情况下,它的成长越快,烧钱就越快。1995年,克林顿政府推动贷款机构进一步把原本不够资格申请房贷的低收入人群纳入贷款范围。因为这些人的信用相对较低,产生违约无法还款的风险较高,因此这样的贷款被称为 “次级贷款”。“一幢独立的大洋房无疑是家庭的最大资产,紧跟其后的房屋贷款,也就理所当然成了美国家庭的最大债务。”这句话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说:缝纫机原本是资产,现在成了债务;公司原本是资产,现在成了债务;房子原本是资产,现在成了债务。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债务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而债务的价格又不断上升的时候,负债的人把自己的债务卖掉就可以大赚一笔,而不负债的人简直就是傻瓜。然而当债务的价格回落时,很多负债人就还不起债了。然后,他们曾经以为是自己 “资产” 的东西在吸干了他们最后一滴血之后离他们而去。大萧条时发生大挤兑,大量银行还不起钱破产了,而银行还不起钱给储户则是因为大量向他们借钱炒股的同学们(无论是投资公司还是散户)在股市暴跌之下没有钱还给银行。“点 COM” 泡沫破裂时大量 “点 COM” 公司们没有钱还给股东。次贷危机爆发时大量家庭还不起房贷。这三次危机可以说都是以大量的 “负债人还不起债” 事件作为开始的。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根本没想过要来借自己还不起的债。是 “钱生钱” 的美梦激发了他们的贪,毁灭了他们的理智。六、投资的成长论让钱生钱,做债主才是正道,而且要做 “成长优秀的债务人” 的长期债主,从而分享他的成长红利。这是以巴菲特为代表的 “价值投资者” 的观点。这至少意味着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你要有财富,可以借给别人。总的来说,你借给别人的应该比你向别人借的多,才能称得上是 “债主” 吧。你能够识别哪些债务人是 “成长优秀” 的。他们至少应该是不会违约跑路的那种。第一点比较难实现,第二点比较难理解。,它发行股票是为了吸引人投资,让大量的货品(以及文化)在东西方之间流转。在其赚钱的百多年间,这样的模式也让荷兰民众的财富积累速度增加了好几倍。怎么办呢?东印度公司想出了一种新的借钱方式。第三个故事有关 1711年 成立的英国南海公司,跨洋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总算把我给讲懂了。作者陈思进是软件专业出身,所以公司需要向外借钱(一般来说,争先恐后的想把自己的钱借给东印度公司)。第四个故事有关 1929年 开始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第五个故事有关 2000年“。南海公司发行股票是为了吸引人投机。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这样的:之前“投资是如何创造价值的?”“简单来说,资本在流动中创造价值。我们的工作通过提高资本的流动性而创造价值,你赚的利息也会多,我保证远超过一般的贷款利息;如果我没赚到钱,你也赚不到利息,然而这会是非常少见的。想同时做更多贸易,就要造更多船同时出海贸易
采纳率:5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别人的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东不愿意追加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