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搜索某种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后,出来很多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有的会出现相似两个字,有的则没有,是什么原因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doc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doc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doc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doc
简介:本文档为《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主题内容包含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作者:郑作时迄今唯一一本全面描述阿里巴巴公司概况的图书  年月日当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阿里巴巴及雅虎中国身上时马云和他的团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亲,欢迎来到360化妆品网!请
1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7年11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不合格产品主要包括兰蔻等多品牌产品。
当下消费市场主力的90后,甚至是00后——对,最早的一批90后已经27岁了。那个说烂了的词汇“消费升级”,其实是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自然地被重新构建。
掌握行业动态,把握财富脉搏!
支付宝红包活动十分火热,短信、朋友圈、微信群……几乎到处都是支付宝的红包活动信息。一时之间,...
截止日,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534.6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2.5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
女子去修复双眼皮却被割成“三眼皮”,而且双眼也不一样大,左眼比右眼小很多,一眼就能看出来,还...
供应商:&& 58718&&
经销商:&& 65486&&
在线产品:&& 24764&&
加盟费用:面议
主营产品:暂无
意向加盟:13015人&&加盟数量:140人
加盟费用:面议
主营产品:暂无
意向加盟:8386人&&加盟数量:2人
加盟费用:无
主营产品:&&
意向加盟:28205人&&加盟数量:419人
加盟费用:5万至10万
主营产品:&&
意向加盟:17100人&&加盟数量:139人
加盟费用:面议
主营产品:暂无
意向加盟:68303人&&加盟数量:120人
加盟费用:面议
主营产品:&&
意向加盟:23924人&&加盟数量:106人
加盟费用:面议
主营产品:暂无
意向加盟:62905人&&加盟数量:125人
加盟费用:3万至5万
主营产品:&&&&&&
意向加盟:185749人&&加盟数量:176人
分享最专业的生意经!
说到创意热店,这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为耐克输出过众多优秀创意作品的W+K,最早就是...
分享最专业的美容宝典!
微信号:cocov360
| | 电话:020-传真:020- Email:广告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州潮流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0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网文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QQ:;邮箱,我们将会及时处理。13-10-26 11:48&&
&&&&&&从开展网络小贷业务开始,阿里巴巴隔三差五就会挑动传统金融企业和监管机构的神经。阿里巴巴从第三方支付,再到小额信贷、担保、保险(行情 专区),再到收购基金公司,除了吸储,阿里巴巴的触角已伸向了传统商业银行(行情 专区)所涉及的绝大部分领域。阿里还想做什么?这是传统金融业猜不透的谜。  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每一次出手,都会引起金融业和互联网业的一次惊叹:阿里又来搅局!  阿里的创新之举,一次次提醒他的观众和拥趸们,阿里巴巴的金融野心不仅仅是一张银行牌照,在马云和阿里金融高管每一次精心布局的背后,或许是一张“大金融”蓝图。  尚待审批的一步:  布子基金  阿里在10月投向电商界和金融界的一条重磅消息,莫过于对天弘基金的收购。  阿里商务能否如愿成为基金公司股东,仍待监管确认,但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双方似乎对此信心满满。有消息称,马云日前曾前往北京谋求监管机构支持。而近日于杭州淘宝园举行的支付宝分享日活动间隙,天弘基金周晓明的态度坚定:“我觉得(阿里商务收购天弘基金)问题不大。”  按照监管审批设立基金公司的过往经验,大股东必须是持牌金融机构,但在周晓明看来,按照新基金法,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即可满足控股基金公司的条件,而并非一定是持牌金融企业。天弘基金和阿里巴巴均认为,阿里商务旗下的支付宝拥有央行颁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支付业务属于金融业务。  新基金法规定,基金公司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应当报经证券监管机构批准,监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若按10月9日内蒙君正(行情 股吧 买卖点)公告当天为申请日计算,那么最晚在约43天后,谜底将被揭开。  冒着不确定的监管风险,阿里商务为何要执意收购“余额宝”的东家天弘基金?对此,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彭蕾在支付宝分享日上的回答轻松而生动,“我们和天弘基金是先恋爱再结婚。”  阿里小微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的回答更为实际,“余额宝开户数已超1600万户,累积申购超过1300万元,天弘基金已成为国内用户数最多的公募基金,为了保护用户权益不受损失,我们对这家货币基金的投资方向要有强力控制。”  并购尚未成功,质疑、分析与猜测早已铺天盖地:阿里收购基金公司后,下一次又想做什么?申请银行牌照?控股证券公司?还是将手伸向网络信贷(P2P)?  正在筹谋的一步:  深入渗透金融  曾声称“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马云,去年明确提出了“平台、金融和大数据”三大业务,今年首先践行的便是金融业务。  长期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表示,待阿里商务控股天弘的交易完成后,阿里在整体金融业务层面的渗透也将进一步深入,涵盖基金、支付、小额贷款、保险、担保、理财产品销售与个人信用消费。  阿里梳理上述各项业务并非难事。首先,支付业务已由支付宝运作将近10年,与163家银行进行了支付系统的对接,拥有8亿注册账户,在互联网支付市场占据了75%的份额,并已具备了比较领先的移动支付技术;其次,小贷业务已从事5年左右,而自营小贷业务则始于2010年中设立了浙江阿里小贷公司,据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高管胡晓明透露,目前阿里小贷已为超过50万家以上的小微企业累计提供了1300亿元的信贷资金。  至于保险方面,阿里巴巴作为最大股东的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险年内开业,业务范围包含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或家庭财险、货运险、责任险等险种;担保方面,阿里巴巴有注册于重庆的商诚融资担保;理财业务主要围绕产品的支付创新展开,包括数家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以及天弘基金运营的余额宝产品,未来还将加入其他类基金产品。  如何使上述金融相关业务有效配合集团战略是个难题,阿里也正为此筹谋。阿里巴巴集团今年3月宣布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彭蕾为负责人,下属支付宝共享平台事业群、支付宝国内业务事业群、支付宝国际业务事业群和阿里创新金融事业群4大事业群,其中小贷、担保和保险业务归入创新事业群,由胡晓明负责。另外,最近阿里小微金融还成立了独立的理财事业部,负责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创新。  对此,王维东认为,在此组织架构下,业务之间的重合、交叉以及协作的特点尤为鲜明。其中,分设在浙江、重庆两地的小贷公司以及商诚担保所承担起信贷资金来源的职能,入主天弘基金之后,天弘及旗下基金子公司天方资产将提升贷款业务的资金上限;另外,阿里电商平台、支付宝均成为阿里自营金融产品(包括贷款)以及外部产品的主要营销渠道。  最为关键的是,支付宝成为整个阿里金融的核心账务体系,掌控着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其他用户核心数据。“综合(行情 专区)来看,阿里金融已覆盖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贷与汇 , 存则由天弘基金完成,唯一的缺陷在于存的资金尚无法随意用于发放贷款。”王维东表示。  引发猜测的一步:  做不做银行  曾有金融业内人士猜测,阿里巴巴要突破小贷公司放贷资本金的限制,以谋求放贷规模和资产规模的扩张,就需要获得一张银行牌照,通过吸收存款以增加杠杆率。但对于各种对阿里巴巴申请网络银行的揣测和报道,阿里巴巴方面坚持的是“没听说过此事”的模棱两可态度。  “监管对于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持开放态度,但中国少一家银行不少,多一家银行不多……对阿里巴巴来说不管有没有银行,我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和自己的办法,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平台、创造信用的理念没有变!”胡晓明对于媒体询问是否已向监管机构申请“阿里网络银行”作如此回复。  证券时报记者与业内人士交流发现,市场强烈关注阿里申请银行牌照的背后,隐藏着金融体制外人士对阿里颠覆银行传统商业模式并推动后者改革的期望。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商企业,阿里集团旗下的阿里巴巴商户对商户(B2B)、淘宝(顾客对顾客)C2C、天猫商户对顾客(B2C)三大平台将多年累积的海量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经过科学的数据处理,运用在阿里小贷上,使得其客户群体下沉到最“草根”、贷款额度实现真正的“小微”、放款效率和回收效率大大提高,利率水平贴近市场,坏账率处于可控水平。  “信贷最核心的是风险管理,没有风险管理一切都是扯淡;阿里巴巴积累了近14年的数据,基于现金流和行为数据,我们对风险、流动性等都有自己的判断。”胡晓明在支付宝分享日上,向记者再三强调阿里的风险控制水平。  “从本质上来说,商业银行是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的专业性企业,而阿里巴巴用大数据来经营风险,单单从这一点来看,忽略资产规模,阿里巴巴虽不是银行却胜似银行。”一家股份制银行主管零售的副行长对记者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开展B端(Business,即小微企业)的借贷业务后,阿里金融又计划向C端(Customers,即消费者)拓展,即酝酿中的信用支付,但在支付宝分享日上,胡晓明称相关产品仍在优化,可能最终产品形式和市场预期不一。待信用支付推出时,阿里金融的对公、对私业务条线将初步成型。  时刻推进的一步:  大金融布局  如果说此前市场对于阿里的预期更多地纠结在商业银行牌照上,在阿里抛出入股天弘计划之后,新的猜想由此而来:阿里究竟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金融生态圈?  对此,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认为,入股天弘使得阿里整体“大金融”全牌照的布局思路初显,特别是在“混业经营”的金融改革大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大增。  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混业经营、跨界经营成为中国大型金融企业转型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一些大型金融集团通过子公司和控股模式等进行混业尝试。以平安集团为例,已经全面覆盖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甚至应时代潮流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包括P2P、第三方支付以及电商层面等均有所触及。近期招行低调进军P2P,更被视为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大胆探索的鲜明案例。  在支付宝分享日的分论坛上,阿里小微金融研究院院长陈达伟对媒体表示,阿里巴巴拥有最全、最好的数据以及最完整的产业链,做P2P无疑具有最大优势,但阿里在对P2P的风控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开展业务;但他承认,P2P模式很好,如果能找对路径,“能为互联网金融点一把火”。  王维东表示,在综合金融服务的大方向下,阿里对于多领域金融牌照的需求也更加明显,虽然,阿里目前很明显需要一张银行牌照,但是获得牌照后却各有利弊:利在于实现吸储从而扩充信贷,弊在于银行监管条例将约束其创新,阿里不会甘于接受普通的银行牌照,而“互联网银行”的要求显然是不符合当前监管要求的。因此,设立银行并非阿里金融的唯一出路,入股天弘基金已充分显现了“曲线救国”的可能性。  王维东进一步指出,入股天弘基金或只是阿里在金融扩张层面的开始,在激烈竞争的传统金融市场,阿里的核心发力点将集中于“互联网”、“小微”以及“个人消费”三大概念。首先,阿里发展至今所依赖的是互联网创新,脱离互联网则优势不再;其次,阿里的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客户以及数亿的个人长尾用户,深入开发这类客户需求将是阿里金融的重中之重;最后,小微金融及个人消费金融都是银行忽略的处女地,阿里更擅长培养用户习惯,形成用户黏性。  阿里巴巴下一步想在金融领域玩什么花样?彭蕾、胡晓明等一众高管在支付宝分享日上并未给出明确答案,阿里也不可能先行揭晓这个答案,但从众高管的发言中,也从阿里日常创新的点滴中,却可发现阿里金融未来的创新路径:一是用户有需求,二是操作便捷,三是风险可控。  “互联网基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就是简单两个字,很多人把金融神秘化了。”彭蕾说。  阿里宣言  银行牌照各有利弊:利在于实现吸储从而扩充信贷,弊在于银行监管条例将约束创新,阿里不会甘于接受普通的银行牌照。  阿里巴巴用大数据来经营风险,单从这点来看,忽略资产规模,阿里巴巴虽不是银行却胜似银行。  阿里金融的核心发力点将集中于互联网、小微以及个人消费三大概念。  我们和天弘基金是先恋爱再结婚。  阿里金融已覆盖银行核心业务的“贷”与“汇”,“存”则由天弘基金完成,唯一的缺陷在于“存”的资金尚无法随意用于发放贷款。  对阿里巴巴来说不管有没有银行,我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和自己的办法,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平台、创造信用的理念没有变。  P2P模式很好,如果能找对路径,能为互联网金融点一把火。
关注淘股吧公众号,能有更多的功能和内容咨询及时给您,请长按左边二维码识别
01-03 10:22
01-03 09:53
01-03 10:07
01-03 10:14
01-03 10:21阿里巴巴业务历史、现状,及未来可能性
本文将从阿里巴巴成长的几个产品阶段、阿里巴巴当前产品分析等两部分,来评估阿里巴巴的价值及成长前景。较长,请耐心。开始的话阿里巴巴的成长始于B2B。当1999年的网络泡沫开始的时候,国内出现了大量的网络公司,但是阿里巴巴的B2B是应该其中最早实现盈利的公司。事实上,我们回头看看,当初的很多知名网络公司都基本不复存在了,名字都不太想得起来了。活下来的,且活的还不错的也就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我仅指的是99年左右成立的公司,之后的不算),其中网易也差点纳斯达克退市,后来利用网游,反倒成了首富,当时其实也有一批特别有意思的网站,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受限制于很多条件,并未能实现很好的生存,然而时过境迁,到了现在,这些模式却再度的活了过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B2C,在2000年的时候,很多网络公司尝试在线销售,但是发展到最后的制约因素,却是因为物流和仓储跟不上,导致事实上在线销售就无法实现起来。我记得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在一个商城上买方便面,大半夜的,人家还真给送来了。但是没能坚持一年,就倒闭了。现在B2C大行其道,那是因为配套跟上了。还有就是微博,事实上2000年的时候,BBS也演变过一种类似微博的概念,但是很快销声匿迹,而现在为什么微博大行其道?某个程度上,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形成,智能机加3G的共同助推下,微博开始繁衍,时也,势也,其实是很对的话——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不能走得太快。一、阿里成长几台阶-B2B阿里巴巴的B2B业务,为什么能最早实现盈利,其实也是时势推动的结果。第一个大背景是中国在1994年汇率改革之后随之而起来的对外贸易的大幅度增长;第二个大背景:1998年之后互联网技术的飞越发展,大大降低了网络成本。这两个因素,是B2B能得到飞速发展的前提,B2B发展到现在,更多还只是停留在信息交换的功能上,技术层面而言,相对简单,在这块业务上,就是将大量的企业信息发布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让国外进行采购,这一领域而言,与其说阿里巴巴是个互联网公司,不如说阿里巴巴是个营销公司,它实现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全国范围内大量招聘业务员上门营销外贸客户,让他们来阿里巴巴发布产品。其实该模式可复制性很强,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这个模式其实越来越难以为继,原因也很简单,外贸的机会越来越少,大量初期的供应商,发展到后期都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体,新的采购机会越来越少,发布信息所得到的反馈也日益降低,同时跟外贸在难以为继大幅度的增长是必然的趋势。这个大趋势的情况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后一直得不到市场认可的主要原因,上市之后一直下行,最后折价退市。但是从初期看,B2B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阿里巴巴得以发展到现在的基础,不管如何诟病阿里巴巴在B2B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许多不管是好还是不好的策略,B2B确实是阿里巴巴的起点。至于阿里巴巴B2B在随后开始做国内业务,我自己认为阿里巴巴优势一般,可操作性也很差,B2B萎缩不需要多怀疑。-淘宝网B2B之后是淘宝网,2003年非典期间,阿里巴巴创设了淘宝网,淘宝网并非首创,在当时的市场上,国内主要是易趣,后来eBay入主易趣,淘宝的竞争对手就成为了eBay,淘宝打败eBay主要策略是免费。阿里巴巴日后指责很多电商不道德竞争,不惜亏损打价格战,但是要反思的话,淘宝才是所有电商价格战的起点。-支付宝淘宝之后,是支付宝。事实上,支付宝又是对eBay的一个模仿,对象是eBay的贝宝,前期功能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很多人说支付宝是淘宝打败eBay的根源,我是不认同的,打败eBay的根源就是免费,如果说还有一样东西的话,那就是淘宝的宽准入性。eBay其实对货物的准入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淘宝却不一样,什么东西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所以,大量的假货充斥于淘宝中间,也发生了很多的诉讼案例。但是不管怎么说,淘宝网成为了阿里巴巴B2B业务之后的接力者,成为了现在阿里巴巴的核心的核心。淘宝网之后,才是天猫商城B2C,所以阿里巴巴的演变来看,其实是B2B-C2C-B2C,现在的趋势来看,B2C,可能会成为阿里巴巴第三个接力棒。但是目前,核心估计还是淘宝网的C2C业务。二、阿里巴巴现状阿里巴巴由于名声在外,一方面是由于马云个人能力极为出色,口才卓越,善于描绘美好蓝图,所以,很容易给人很亢奋的号召力,从而让人并不在意真实的阿里巴巴的现状,真实的阿里巴巴的现状,并不是很美好,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9个月间阿里巴巴的总营收达到29亿美元,净利润为7.81亿美元,利润率为27%。虽然阿里巴巴在收入上已成为中国线上第三大,但与腾讯和百度动辄50%以上的利润率相比,则是相形见绌了。阿里巴巴目前能形成收入的主要在于以下几块: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淘宝网的广告费业务;天猫的服务费收入;聚划算、支付宝,也产生了一定的收入。其他几块业务,包括不在事业线、但是给予阿里极大想象力的阿里金融,我看短期内估计也还是赔钱的,后面会具体论述。就现在这几块业务来看,我自己觉得总体想象力是非常有限的。-B2BB2B前面论述过了,阿里巴巴风光上市时候是300亿美金估值,而退市时候大概是80亿美金估值。事实上,我对B2B业务的看法更悲观,确切的说,这块业务以后会成为鸡肋业务,几乎没想象力。而且可能还会是阿里巴巴一块很大的负担,退市时候,如果没记错,大概B2B的业务利润在2亿美金不到,估值80亿美金,利润不到2亿美金,估值明显是偏高了。-B2C另外看天猫,天猫加淘宝最早占据了电商大概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吧,但是现在随着京东、苏宁、国美,不断加入,天猫的占比大概下到了60%左右,下降速度还是很明显的,而且这个趋势还是会进一步下来的,当然总体规模还是会上去的,但是份额会下行,另外就是利润率会下来。而B2C的竞争,其实还刚刚开始,利用淘宝网,天猫走到了前面,但是这个优势维持多久不好说。京东其实是效仿当年的阿里巴巴做淘宝的思路,亏损策略,来不断蚕食天猫的份额,而现在随着银行也加入战圈玩电商,相信之后的电商,到最后即使赚钱的天猫店,也会日渐不赚钱,然后最后玩的游戏是谁活到了最后。总的来说,阿里巴巴的B2C和C2C,我看好前者的竞争能力,但是目前胜负未分,不好下论断。-C2C下行C2C则现在看来成为了阿里手上最大一块筹码,之前亏损了很多年的C2C,说开始盈利了。C2C盈利其实是很困难的,阿里巴巴把它做成了盈利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了,但是后续的盈利能保持高增长么?从占比来看,其实淘宝C2C应该处于下行阶段,下一步的比拼应该集中B2C领域了,我相信很多人不相信这个推断,但是我自己还是坚持这个看法。C2C的下行,也是有几个大背景的。一方面是天猫等B2C,其实蚕食了C2C的份额,目前淘宝的C2C是天猫最大的流量入口,这个是构成了天猫竞争优势的核心点,但是随着天流量不断的导入天猫,C2C的商户不满日益增加,尤其最近一年多来C2C一直不太平,十月围城事件,其实就是C2C的商户对B2C和淘宝的大的抗议。这种事情,虽然最后以缓慢提高收费幅度得到了解决,但是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当年打败eBay所实现的免费策略,在现在遇到了两难境地,如果不进行收费,那么C2C的运营难度日益增加,而且对于阿里而言,运营压力也会不断增加,而且关键也是造成了对B2C的竞争。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C2C的价格以及成本都要低于B2C,但是阿里的B2C化应该是未来一个重中之重,这种情况下,对B2C的倾向是必然的趋势,无论从排名等来看,同一产品几乎C2C都在B2C之后,也就意味着C2C的生存困境在增加。即使不收费的情况下,都是如此,那么收费的C2C呢?收费的C2C,那么意味着淘宝注定要放弃了大量的中小卖家,而这些卖家则是当年帮助阿里完败eBay的生力军。道义上过不去也就算了,关键是淘宝流失的大量中小卖家的同时,也会流失大量的买家,目前的C2C和B2C的关系很复杂,简单的理解起来就是天猫类似一个大型高端商场,而淘宝就是那个人流最密集的市区,如果一旦人流不密集了,那么天猫这个高端商场的客流也会相应减少,所以,保证淘宝的整体人流稳定,应该还是阿里巴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做的工作,直到天猫能离开淘宝,否则天猫跟别的商城竞争,应该没有太大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淘宝必然还要选择很长一段时间内免费策略,而这个策略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利润肯定将一直不能有效提升。至于C2C和B2C的成长,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判断,我自己的判断是无论C2C和B2C,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要有爆发性的成长空间,应该是可能性不太大了。很多人拿几年双11来做比较,我自己不是很看重这个,因为今年的双11有两个背景存在,第一个是去年的双11,知道的人并不多,而今年的双11,声势浩大,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从这个角度上来看,2013年的双11,要比12年的双11有爆发性的成长的可能性几乎于0。其次一个大背景是,大量的商家其实都是利用双11去库存,大打价格战,而这种价格战必然不是可持续条件。所以,双11的高速增长,并不能理解为电商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阿里巴巴的电商做到了一万亿,全国零售总额的十八分之一,随着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整体进入平台期,那么我国的零售数字也应该日趋平缓,马云跟王健林打赌十年破十万亿,我觉得马云获胜得有个前提,就是我国的零售业总额得破一百万亿。否则马云是赢不了这个赌局的。第二个大背景其实电商的发展受到的限制很多,线上是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和购物体验的增加,线下则是物流的瓶颈取消,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电商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物流跟不上,是现实存在的,不以马云为客观转移的客观条件。物流跟我国的交通设施,用工成本,甚至跟经济形式的发展都是正相关的,绝对不是单一实体努力就可以改变的现状。这两个背景其实都较大程度的制约了电商业的发展,要再维持阿里之前100%的业绩增长,个人感觉,难度已经很大了。反推过来就是C2C和B2C都不能有效助推阿里的整体利润上行,马云所阐述的高成长可能性不大。一淘阿里云和阿里金融-一淘和阿里云至于阿里的一淘和阿里云。阿里云,我还真不太懂,如果说阿里巴巴有个异数,那就应该是阿里云了,因为我估计大部分人也没弄明白阿里云到底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或许弄不好折腾出个苹果来,那阿里巴巴就牛逼大了,高增长是必然的,这个论断我不好做,也不懂,放一边。至于一淘,我觉得两个字,垃圾。不用做评价。阿里巴巴的本意可能是希望一淘成为一个比价工具,但是它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比价这种事情,一般都是非利益相关方做的,自己旗下有个最大的电商,在去做比价,基本上就属于没人理的状态了。因为谁也不信你。马云自己说过战略是,平台、金融、数据。半年前的七剑,按照马云的说法,是做平台,那么平台之后,他想做金融,让讲诚信的网商先富起来。最后做数据,数据就是做经济气象预测台。可以提前预知经济形式变化。所以,阿里金融,成为了原先马云自己认为心里的第二个杀手锏了,在做大平台基础上,阿里金融就呼之欲出了。为了这个命题,我还去过阿里金融走访过,的确也改变了我过去挺多对阿里金融的论述。-阿里金融很多人说我总是以银行角度看待别的金融模式,有大银行思维在里面,事实上,我自己认为我没有大银行思维,只是因为我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信贷化趋势严重的现状下,就信贷风险的控制,银行还是相对最为权威和严谨的地方,用银行的眼光来看信贷标准,其实是合理的。当然我并不反对挑战银行风控思维的金融创新,只是到现在为止,没发现太多成功的创新行为。a.谈不上挑战银行阿里金融,被大量媒体认为是挑战银行,事实上,阿里内部的人也并不认为阿里金融跟银行会构成竞争,也就谈不上挑战了。大量媒体喜欢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阿里身上,阿里其实总的策略在马云的演讲里面其实很清楚了,它首先是做大平台,然后做金融,金融是平台里衍生出来的金融,而不是独立出来做金融。做了金融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让讲诚信的网商先富起来,啥意思?意思是金融也是为了网络平台服务的。这个核心点,其实是不能忽略的。回到最后,阿里期望金融能更好的为C2C、B2C,甚至是B2B服务。帮助阿里构建更好的生态体系。阿里的C2C和B2B,存在大量的客户,阿里一直希望能让银行的金融服务惠及到这些客户群体上去,所以有了跟建行和工行的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阿里认为银行的低效率和风险控制的不适当,使得它的很多优秀的好客户,都未能获得应该获得的贷款,从而无法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阿里将该责任归罪为银行的不作为或者缺乏弹性。阿里在跟银行合作无果后,开始萌发自己做金融,服务客户的想法。换句话说,这些客户群体本身就不是银行的客户,阿里去做这些客户,跟银行的确也构不上正面竞争。这些客户群体的特征一是小,二是分散,三是风险不确定性大,四是普遍无抵押无担保。对银行来说,由于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单一,无法进入这个领域其实是注定的,哪怕在做更多的金融创新,其实还是无法进行操作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小、微小领域的信贷支持其实都是金融业的难题,不然尤努斯也就不会获得了那么高的荣誉和称号了。所以阿里巴巴在这一领域进行金融支持,跟银行的竞争其实是没有太大交集的。在这里反过来说,阿里巴巴如果拿到了银行牌照,反倒可能操作不了这个领域里的贷款了,因为受到外部监管,不允许做很多信用贷款的发放工作。因此阿里巴巴无意拿银行牌照,我是相信的。而且阿里巴巴离开了C2C,基本上属于无水之木,无根无基,基本上就等于武功全废,重新跟银行去抢地盘。难度之大可以想象。但是在C2C领域呢?由于掌控了极为庞大的淘宝在手,阿里巴巴基本上就属于没有对手的王者,在这里,它是规则的制定者,它在这个领域里做金融就是如鱼得水,我可以下论断说,如果阿里金融在淘宝网都无法做起金融来,那么有一个命题就得到实现了,那就是小微贷款领域不适合信贷支持。阿里金融在C2C领域具备两个优势,第一个是具备强大的风险保障措施,一般而言,排除恶意欺诈风险之后,形成贸易类企业的不良主要是销售不畅的问题,而淘宝网却具备天然的消化库存的能力,一般的产品只要进入到淘宝的首页,消化一般的库存,其实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这是淘宝的优势,别人无可取代的优势。第二个优势是淘宝配套的支付宝,可以使得阿里金融第一时间对资金进行监控和扣款。这两个优势,其实是只有在它的规则下,才能实现的两大风控优势。而且是切实的风控措施,至于其他的所谓数据跟踪,分析以及风险预警等等,我只能认为是降低坏账概率的逻辑推理罢了,实践效果和逻辑推理其实是完全两个概念,理论上可以降低违约概率的风险控制措施,其实只要留了一点点可能性,基本就是不成立的。等会儿在阐述。我这里一直在阐述的都是C2C领域的阿里金融,为什么不提B2B和B2C,也是有原因的,阿里金融的服务其实很想切入到B2B,面对日益萎缩的B2B业务,如果不能有更好的服务引入,B2B,基本上就是穷途末路,如果能有金融配套支持跟上,或许也会是个扭转趋势的亮点,但是由于B2B,实在只是信息交换,而没有其他交易数据,因此,阿里金融根本无法创建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所能采取的模式,只能是类似银行的上门尽职调查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于大量金额极小的贷款而言,成本昂贵,付出和收入极不成正比,虽然阿里金融也想到了例如外包等方式进行,但是总的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余额一直无法上去。说实话,在这个业务领域阿里金融没任何优势跟进金融支持。至于B2C,其实阿里巴巴有优势,但是确切的说竞争很激烈,因为B2C领域里入驻的商家,一般都是现金流很好的企业,而且销售额也极为庞大,一般都是被当地的银行紧紧跟踪的企业,银行能提供的金融支持肯定是多于阿里巴巴的,阿里金融在这一领域能给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无论从金额上,还是从服务上都没有优势。当然阿里可以开发更好的一些金融创新业务,评价灵活多变的系统优势,或许也能走出一些路子来,但是银行也一样可以用各种阿里实现不了的方式和措施给予更多的支持。这个领域构成了竞争,但是由于B2C领域,天猫现在虽然一枝独大,但是京东、苏宁、国美,甚至银行自己的电商都在加入竞争,银行的选择其实更多,而阿里却只能维系于自身。从目前阿里金融的贷款余额来看,绝大部分都集中在C2C里,也是可以看出来的。b.成长空间有多大?从增长来看,目前电商做到了一万亿的情况下,阿里金融的整体余额其实大概规模应该不会过五十亿,阿里金融运行时间不短了,各种模型也相对成熟,从这种情况下,阿里金融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我自己感觉难度很大啊。阿里金融目前人数大概在三百人左右,如果不能有效增加余额,其实还是得不偿失的,三百个人操作五十亿的贷款规模,怎么看都不划算的。只有建立在淘宝不断上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阿里金融的不断衍生,两者想互为助推因素,利用淘宝上行助推阿里金融,反过来让阿里金融也助推淘宝上行,但是我前面论述的问题是淘宝在阿里手里,一直跟B2C在打架,我自己的感觉,淘宝会日益边缘化,这个还真不一定是阿里自己的想法,而是市场推动的结果,如果淘宝不能衍生出能赚钱的行业出来,淘宝存在其实就毫无意义,就如同一座金山在你手里,但是它就是不能赚钱,也毫无意义。我们来看下C2C现在有多尴尬。它到目前催生了支付宝,几千亿的交易额不到2亿的利润,还催生了天猫,但是天猫反过来则要推翻C2C,还催生了阿里金融,但是阿里金融也还没赚钱,即使赚钱了,也不太可能有高估值。另外催生了一淘,却基本处于毫无意义的尴尬境地,这个C2C,其实已经是全体阿里人的难点了,总觉得是个宝,该怎么用呢?!是啊,该怎么用呢?现在淘宝开始卖基金,卖理财产品,但是最后会如何呢?也不知道。这其实就是阿里的现状,因为不同的平台之间虽然衍生于淘宝,但是各自之间都有竞争关系,同时还要防备着新衍生出来的平台对淘宝的伤害,这就是我说到的阿里其实已经出现了所谓的的大企业病了。阿里金融和支付宝的关系其实也就是这些众多关系里面的一个缩影,非常难处理。理论上,支付宝是需要不断的获得各家银行的支持的,虽然到处在传闻支付宝的强大,但是事实上,支付宝毕竟还是需要银行卡来充值和提现的,随着银行网银和手机银行的日益强大,银行卡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撇开在淘宝网里进行交易还需要支付宝的情况下,其他的转账,交易功能,其实被银行自身卡的交易功能替换的概率越来越高。试想下,你做出租车的时候,你是希望人家把钱划入到你卡里呢,还是希望人家把钱汇入到支付宝?而且支付宝面临的竞争其实也日渐激烈,现在支付牌照已经有232张了。淘宝网里支付宝曾经一家独大,现在大概占比也就是在50%左右,份额不断下行。支付宝的压力也日渐增加。说个题外话,阿里金融跟支付宝的关系很有意思。阿里金融其实不跟银行构成正面竞争,但是却总被外界树立成抗拒银行竞争的楷模和典型,很多时候也总是让银行很不爽,反过来说,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一些小的银行,还是跟阿里金融进行了业务交叉竞争,这种情况下,支付宝跟银行的合作就很被动,成了总是为阿里金融擦屁股的角色。要维护好银行关系,支付宝一般跟银行的合作,主要是利用了手里极为庞大的支付宝沉淀存款,在各个银行间纵横捭阖,看在存款的份上,银行一般也能跟支付宝进行很好的合作,但是问题是在支付宝合作银行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存款资源也是相当有限了。支付宝的日均沉淀存款大概在600亿人民币左右,这个数字想进一步上行,其实难度是越来越大了。这个数字,其实说小不小,但是说大肯定也不算大了。其实还有很意思的推断,如果阿里金融真的成立了银行,我估计基本上的银行可能都要断了跟支付宝的合作。六百亿对于银行只能说勉强还行的数字吧。但是绝对构不成少了这600亿活不下的说法。所以,我自己觉得阿里成立银行的可能性也不太大。阿里金融目前主要的业态其实还是小贷业态,无论是现实考虑还是未来考虑,我都觉得阿里金融没必要成为银行,成为银行,把大量的合作伙伴推到对手层面上去,同时也受到更多的外部监管,使得他无法做很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例如给他的小商户做贷款,很多银行受制于银监局的监管,就是做不了这样的信用贷款。-数据优势是否能转化为风控措施?阿里的C2C领域做金融,具备的前面我说的两个措施外,就是所谓的数据优势了,但是这个数据优势,是否能转为风险控制措施,我一直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我的观点是无限的拉低违约概率并不等于不违约。阿里金融利用各种金融模型进行批量放贷的背后的核心,就是交易数据是否能足够支撑金融模型、以及金融模型是否真能把违约率降低到一定概率的确定性上去。这个可能性的判断,一时半会也真不好下判断,大家可以去看下我之前写的《》。我在里面阐述过几个判断,认为难度还是很大的。一个成功批量发放贷款模型,是长期沉淀出来的结果,还需要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而且系统性风险也很难防范。我们姑且就认定阿里金融成功了,在C2C领域大面积的扶持了大量的客户,但是总的来说,规模能做多大?其实就是个很大的问号了。前面说了,三百多人的金融团队,在破了一万亿的电商世界里做了不到五十个亿规模的余额,这里面剩余的逻辑其实有两个可以谈,第一个是电商不断上行,可以做到2万亿,从而使得余额可以不断上行。第二个其实是客户的贷款系统模型的完善改变,然后让余额上行。第一个论断,我是否定了,认为可能性不大,真的电商上行到2万亿了,也肯定不是阿里一家独大。第二个论断,其实是跟风险正相关的,因为一旦系统模型产生了巨大的业务风险,不但不能给阿里带来高收益,反倒还会拉低阿里的利润。对于阿里的整体上市的估值的难度都很大。不确定性是投资里面最大的风险。一切为了高估值的IPO三、一切为了高估值的IPO阿里巴巴所谓的七剑下天山的设想也好还是最近的25个事业群也好,其实都是马云天纵奇才背后的擅长描绘宏伟蓝图的构思的关键,他必须不断的告诉投资人,他的想法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靠谱,然后不断的让投资人跟进,在马云的业内和业外的铁杆粉丝眼里,都坚定的认为马云能够做出不一样的互联网模式来,但是未来会如何,其实取决于当下做什么。我自己梳理了马云的逻辑后,其实一个自认为比较靠谱的感觉就是——马云想尽快的挖掘出一个投资人很想要,而马云却又能给得出的合理的商业模式上来或者估值模式出来。从一个公司的战略到小而美的设想,从平台战略到阿里金融,其实都是他想让投资人看到他未来美好蓝图的设想。而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高估值的IPO。马云是个资本高手,而且从资本运作中尝到过甜头。不到两百亿市值的B2B上市后最高到过2000亿港币,然后跌去90%,为什么会走到2000亿港币,这个命题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我就问,一个B2B,凭什么能走到2000亿?背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当然是马云自己的造势相关,不断的跟投资人描绘未来阿里巴巴的宏伟蓝图。马云的口才,比起当年的诸葛孔明,铁定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一方面当然还是跟相关利益机构的不断背后助推有关系。资本都是存在短期逐利性的,尤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事情,当下的逐利永远是第一位,只有时间,才是最后的检验。潮水退去,阿里巴巴折价退市的背后,其实是一大批投资人的沉重损失。现在的马云整体上市的计划,是又要开始一场新的IPO,无论是不到半年的就被夭折的七剑下天山策略,还是到现在25个事业群战略,其实都是马云在思考一个核心命题:投资人喜欢听什么故事?投资人喜欢听什么故事,他就做什么事情给投资人看,马云乃至阿里人都认为手握淘宝的阿里,应该是做什么都可以成。关键是要让投资人知道到底要做什么。这个命题其实很有意思,淘宝是个不赚钱的金矿,但是从淘宝身上可以挖到很多金子,现在的命题就是两个,现在的淘宝可以做什么?——能赚钱的,而不是概念性的。还有一个命题就是淘宝还能做多大?!如果只解决第一个问题,那么随着淘宝的萎缩,那么也是注定失败,如果只解决第二个,那么永远就是不断的投入,也形不成高估值。要理解阿里巴巴,应该就是这么个事情了。江南愤青写于日杭州香格里拉仁智汇会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927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虎嗅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