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相关政策是怎样的

拒绝访问 | www.mrcjcn.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mrcjcn.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6fd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越南经济园区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经济园区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1986年以来,越南历届党代会的决议形成了发展经济园区(含工业区、加工出口区、沿海和口岸经济区)体系的一贯主张,充分肯定了发展经济园区对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重要意义,也是今后制订经济园区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经济园区的现行政策
经济园区机制、政策和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法规均不相同。日《投资法》修订案出台,标志着经济园区的发展从第3阶段过渡到第4阶段。
(一)经济园区现行法律政策
1、工业区基础设施投资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优惠: 根据日颁布的第218/2013/N-CP号政府令,在工业区内投资的项目,适用22%的所得税率(日始降至20%),自盈利之年始,前2年免征,其后4年减半征收。
进出口关税优惠: 根据日颁布的第87/2010/N-CP号政府令,加工出口区内使用的进出口货物均免征关税。
土地优惠:根据日颁布的第46/2014/N-CP号政府令,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免土地租金15年,公共设施土地面积全免土地租金。
信贷优惠: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日颁布的第75/2011/N-CP号政府令,可获得国家投资信贷和出口信贷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根据日颁布的第43/2009/Q-TTg号政府令,国家预算内资金可对以下情况予以扶持:向工业区内被征地的人提供征地和异地安置补偿;对于社会经济困难地区的工业区,政府支持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以及工业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基础设施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优惠:根据第218/2013/N-CP号政府令,企业投资于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内的项目,适用10%的所得税率,优惠期限15年,前4年免税,其后9年减半征收。
进口关税优惠:根据第72/2013/Q-TTg号政府令,在口岸经济区投资的项目,免征固定资产进口税,对于国内未能生产、服务于项目的生产原料、物资、零配件,前5年免征进口税。
个人所得税优惠:根据第29/2008/N-CP号政府决定,对于在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工作的越南人和外国人,减半征缴个人所得税。
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 根据第126/2009/Q-TTg号政府令,国家预算内资金对以下情况予以扶持:向经济区内被征地居民提供征地和异地安置补偿;支持各功能区内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设;投资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此外,经济区还允许通过发行工程债券、使用官方发展援助(ODA)和优惠贷款、采用PPP模式、利用土地基金、由投资者垫付等方式,筹集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
3、工业区、经济区职工住房建设和生活保障
根据第164/2013/N-CP号政府令,政府将园区土地问题和住房规划捆绑在一起,允许园区内留出一部分土地,为园区职工建设住房。为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参与职工住房建设,政府颁布了第188/2013/N-CP号决定,要求各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政府)负责保障工业区工人住房建设用地,并向社会保障房投资项目提供优惠,如减免土地租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提供贷款优惠等。此外,还要求为职工提供工资、培训、医疗、教育等保障。
4、国家管理机制
国家对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实行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具体是:政府授权中央部委、部门、省级人民委员会、园区管理委员会,根据各自的权限和任务分工,对全国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进行统一管理,对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制订发展规划、颁布政策法规,并进行指导。政府总理的权限和责任如下:(1)指导各部委、部门、地方政府制定落实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批准和调整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总体规划;(3)决定设立和扩大口岸经济区,批准口岸经济区综合发展规划;(4)允许扩大或压缩已批准的工业区、经济区功能区内的土地面积,改变土地用途。(5)指导处理和解决各种超越权限的问题。
各部委、部门、省人委会在各自职能、任务、权限范围内对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履行职责,根据法律规定指导或授权各园区管委会按权限实现国家管理职能。
工业区、经济区管委会对园区履行直接管理的职能,向投资者提供公共行政服务和其它相关辅助服务。管委会按照工贸、建设、劳动、环境等部委和机关的指导和授权,在一些领域直接管理投资和园区事物。此外,经济区管委会还根据省人委会授权,决定是否使用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对B、C类项目进行投资,以及依照土地法规定交付土地。
(二)新《投资法》关于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的新规定
日生效的2014年版《投资法》,对以往的法律法规作了一些修订、补充和细化,补充了计划投资部在工业区、经济区中的管理职责。
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成果
截止2015年5月底,全国共设立工业区295个,自然土地总面积8.4万公顷。其中,212个工业区投产,自然土地面积6万公顷;83个工业区正在征地补偿和开展基本建设。全国设立经济区41个,其中沿海经济区15个,土地和水域总面积70万公顷;口岸经济区26个。
截止2015年5月底,全国工业区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800个,合同金额870亿美元,到位金额490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56%);沿海经济区吸引外资项目260个,合同金额375亿美元,到位金额135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36%);口岸经济区吸引外资项目70个,合同金额7亿美元。工业区共吸引国内投资项目5600个,合同金额552万亿越盾(约246亿美元),到位金额255万亿越盾(约123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50%);沿海经济区吸引内资项目785个,合同金额550万亿越盾(约245亿美元),到位金额165万亿越盾(约73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3,0%);口岸经济区吸引内资项目500个,合同金额40万亿越盾(约17.8亿美元)。
2014年,全国工业区、经济区实现出口73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9%),进口额676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6%),创造工业产值1180亿美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3%),上缴财政87万亿越盾(约38.7亿美元),吸收直接劳动力240万人。
经济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越南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为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1、政府部门关于经济园区的指导意见尚不充分。2013年底颁布的第164/2013/N-CP号政府令,明确规定了各部委、部门在指导园区管委会规划工人住房方面的职责,但只有社会与荣军部和工贸部出台了指导意见,其它部门尚无具体实施办法。
2、权力下放不足,不利于园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国家管理职责。第29/2008/N-CP号政府令及各部门法规关于下放权力给园区管委会的规定不统一,且在建设、环保管理领域增加了对管委会履行职责的门槛。
3、工业区、经济区管委会未赋予督察职能,管委会的管理工作受限,以致于企业出现违规行为时,管委会不能进行处罚。
4、环境保护工作未达到要求。工业区中,低层次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一些工业区和企业不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截止2015年底,在已投产的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区中,仅84%的园区有达标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与100%的目标尚有距离。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厂的投资大,而中央财政扶持有限,企业通过其它途径筹资也面临许多困难。
5、园区工人住房、社会福利和生活待遇没有明显改善。第188/2013/N-CP号政府令规定了建设工人住房的优惠政策,但出台时间不长,尚无明显成效。在不少工业区集中的地方,工人住房建设遇到征地困难,住房条件无明显改善。医疗、幼儿园、学校、娱乐场所等社会福利工程也跟不上。违反劳动法、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未按规定建立工资等级、工资表、集体劳动合同,或流于形式;严重超时工作,只按劳动者最低规定工资标准而不按实际工资水平缴交社会保险;不充分提供劳动保险。因此,一些工业区的罢工现象时有发生。
6、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与招商引资工作脱节。由于人力资源规划未得到应有的关心,一些工业区、经济区内,大型项目缺乏专家型人才,住房、学校、医院条件跟不上,对工人和专家缺乏吸引力。
7、口岸和沿海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此项投资需求巨大,仍依靠中央财政扶持,至今尚未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利用官方发展援助(ODA)和公私合营(PPP)途径筹集资金。除永昂、榕桔、宜山、朱莱、庭武-吉海、富国、南富安等经济区外,其它经济区尚无大项目落地,未能有效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入园项目质量虽有提高,一些大项目采用了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工艺,但总体看还不符合技术转移的要求。
8、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区和经济区的现行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土地租金等方面,规定较模糊,缺乏实施细则和标准,执行起来有偏差。
三、发展经济园区的中长期政策
(一)继续完善投资优惠政策机制,优化建设和发展经济园区基础设施规划。 继续完善现行优惠政策机制,确保各项优惠尤其是企业所得税、进出口关税优惠稳定、有吸引力。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放权力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区的管理要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公开透明。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区的管理机构,确保经济区管理事物审批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提高建设规划工作质量,确保经济园区的规划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实践性。园区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工业发展规划、都市居民住房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统筹考虑。提高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按照方便职工生活、优先考虑公共服务原则同步协调建设基础设施。统筹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最大限度发挥公私合营形式的作用,研究增加地方政府在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责任,减少对中央财政预算的依赖。
(二)提高经济园区招商引资质量。 集中优先吸引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现代化程度高、环境友善、处于发展尖端位置、越南具有优势、有利于越南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结构的的行业和领域。加强行业横向联合,以大项目为基础形成行业集聚发展。
(三)加强环境保护,保障劳动者物质和精神生活。 工业区、经济区的发展要与环境保护同步,确保污水、垃圾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理。组织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建立劳动者与雇主的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企业工会作用,鼓励企业提高对劳动者权益和公共利益的责任,改善劳动条件,帮助劳动者改善物质、精神、住房条件。
(四)创新经济园区发展模式。 研究建立工业区多样化发展模式,如建设生态工业区、行业工业区、配套工业区、专业化工业区等,集聚发展电子、机械、纺织、鞋类、食品加工等重要工业,加强对上述工业行业战略投资者的招商引资。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为劳动者和专家创造长期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研究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赋予突破性政策机制的经济特区,使其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越南经济二次革新蓄势待发
1月28日,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对于本届会议,民众的关注重点在于经济走向,以及如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报告中明确指出:“革新事业30年来,越南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克服苦难和挑战,规模和潜力得以提升”。自1986年越共六大提出革新开放至今,从当初通货膨胀率高达774.7%,陷入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到目前经济连续多年处于较高增长水平;人均收入更是达2200美元以上,较革新之初翻了近6倍;实现了从粮食进口国到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的转变;宏观经济基本得到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30年的革新之路对越南社会经济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资源开发、投资刺激等在过去30年间拉动增长的主要方式,对于越南经济的提升能力正在逐步减弱,公共债务、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正在威胁着越南经济的稳定。越南计划投资部部长裴光荣表示,全球经济衰退对越南影响非常明显,现有的内在结构已经不符合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了。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打造新的增长动力迫在眉睫。
那么越南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力点在哪里?阮富仲在大会上说,未来5年越南社会经济的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提升经济的增长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继续有效开展3项战略性突破;经济结构重组与经济增长革新相结合;加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注重新农村建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越共十一大提出的“到2020年将越南基本建成迈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在十二大上被修改为“早日将越南建成沿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去掉时间节点被认为将有利于制定更符合现实需要的经济政策。
此外,十二大文件中还首次出现了“私营经济是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的表述,加之近些年来开始加大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举措,表明越南已愈发重视私营经济在国家经济成分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越南坚持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总原则不会改变,国有经济依然是经济结构的中流砥柱。有学者表示,重视发展私营经济是为越南现有经济结构创造更加多元的经济增长动力,促使国有经济在经济结构中更有效率,使得越南可以逐渐适应和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经济。2015年越南签订了越欧、越韩、共同体、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等多个协定,与、东盟国家等传统伙伴的贸易额持续攀升,融入地区和世界经济带来的红利给越南经济以极大信心,经济增长更是创下近5年来最高水平。同时,如何通过融入世界进一步实现资源重新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越南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将是越南面临的艰巨考验。
正如阮富仲所说,“越南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今依然面临着经济落后的危机”。如何破解现有难题,使国家进一步沿着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原则发展,也许经济上的二次革新十分必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发布越南金融形势分析报告
越南的未来以及未来的“越南”
――对越南金融动荡的分析与预测&
E-mail推荐:&&
  摘要:  ?越南危机的来龙去脉:  国际投资者对越南的一片赞美声余音还未落去,2008年初,越南市场突然成为最为全世界最为动荡的金融市场之一。截至日,其股指已由最高点下跌66%,越南建设部2008年4月初称胡志明及河内市房地产价格已较最高点下跌15%-20%,这一幅度甚至超过了美国房地产价格的年度同比下降幅度(Case-Shiller&20&Index&yoy)。越南货币越南盾更是走出了过山车式的行情,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8年第一季度,越南盾对美元还升值了2.6%,外汇市场成交量显著扩大,而2008年4月起,越南盾就开始对美元明显贬值,截至日,越南盾距高点下跌2.9%,基本回到了2007年第三季度的水平,但越南盾贬值的趋势仍在继续,离岸市场预计越南盾1年后贬值幅度高达36%,标普、穆迪、惠誉纷纷将越南长期债务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低至负面,其10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利差达到400个基点,是次贷危机最为肆虐时候的两倍。  ?成也“经济”,败也“经济”  面对经济的过热增长,越南国家银行最初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货币紧缩措施,越南国家银行虽然也曾发行央行票据为国际资本流入免疫,但是力度远远不够,使得货币供应过快增长,其货币存量同比增速在2007年6月高达50.1%。而国内通货膨胀愈演愈烈,PPI同比增幅于2007年底达到10.95%,CPI同比增幅在2007年11月突破10%之后仅5个月就突破了20%,5月份更是高达25.2%的水平,其实际利率水平已经跌至-14%。  面对国内的高通胀,越南政府一改2007年前半年使用的弱越南盾以激励出口的政策,在CPI突破8.5%的9月开始转为允许越南盾升值以期降低所谓“输入型通胀”政策。但是,事与愿违,通货膨胀不但以更快的速度飙升,而且本币升值引发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开始最后的疯狂,随着国际市场上次贷危机使得国际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热钱纷纷回流,股市在10月初触顶回落,而楼价稍后也开始下跌。升值也对出口行业造成打击,贸易顺差迅速上升,月份贸易逆差累计为144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24亿美元贸易逆差,这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越南盾升值抵御通胀的策略失败后,越南调控通胀的货币政策转向内部。2008年2月,越南国家银行提高再融资利率100个基点,并在5月再次提高550个基点,6月初再次提高200个基点至15%,显示出越南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越南盾币值的决心。但是,货币的大幅收紧无疑将对越南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触发了投资者对于进一步宏观调控的恐慌预期,股市、楼市开始加速下跌。而高通胀使得越南盾产生贬值压力,加上越南商业银行可能存在大量与股票相关贷款,股市楼市的危机扩散为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股指在2008年初出现暴跌,但外国投资者仍然是净买入方,显示境外资金整体上还没有撤离越南股市。2008年5月,越南政府控制通胀的坚决态度也部分的挽回了投资者对越南的信心,6月初,越南的股指已有止跌的迹象。  ?越南不会立即爆发国际支付危机  目前,越南的财政及国际收支情况还没有到暴发危机的地步。根据目前越南官方发布的数据,其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4.9%,政府即期担保的债务占GDP比重为43.3%,2006年越南全部外债占GDP的30.2%,其中短期债务占GDP的8.6%,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泰国的26.3%的水平,年度外债偿还占GDP比重为5.3%,均处于安全区域内。2007年末越南外债规模为220亿美元,略低于其外汇储备规模,由于其中大部分是中长期债务,目前债务违约风险不大。将目前越南的国际收支安全指标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前一年1996年发生危机的国家比较可以发现,其外债占GDP比重为30%,虽然略超过国际公认20%的警戒线,但是较危机发生前的亚洲诸国当时的水平小,并且越南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例仅为2%,远低于危机前夕诸国的100%以上的水平,且外汇储备可以覆盖12个月贸易赤字,高于危机前诸国仅5个月左右的水平,不过,越南目前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约为4.9%,尽管处于安全边界以内,但是已经限制了越南政府的财政的能力,这一点比起金融危机时亚洲诸国的情况要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判断越南立即发生国际支付危机的可能性较低,但是,由于越南的国际收支平衡严重依赖于境外的资本流入,其2007年新增外汇储备中来源于非贸易项目的占222%,一旦境外资本流动转向,越南的外汇储备将显得捉襟现肘,因此维持境外资本的预期对于越南目前的金融稳定异常重要。  ?菲律宾可能成为下一个越南  整体看来,各国吸取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较好地维护了自身的国际收支安全。各国均控制了短期外债的规模,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也仅达到金融危机时一半的水平,有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均能覆盖12个月以上的贸易赤字,高于金融危机时5个月左右的水平。但是,国家的财政情况与通胀水平均较97金融危机时差,经济环境自身稳定性不足。因此,即使此次多个国家爆发危机,也与97金融危机的成因不同。97年金融危机主要是外债余额过高,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的货币和期限不匹配造成的,而此次的危机可能是国际资本通过诸多非债务项目流入后,在高通胀引发宏观经济恶化后,资本大规模流出引发的,因此仅仅关注外债项目对于监控本次危机情况是不够的。我们认为目前新兴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的外部条件尚不充足,也很难立即发生传染性金融风暴,但如果美元确立走强的趋势,发生这一危机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了。  具体来看,本文考察的10个国家情况差异较大,需要区分对待。菲律宾外债占GDP比重34%,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率为24%,且外贸持续赤字,12个月月均贸易赤字达到6亿美元的水平,尽管12个月平均CPI同比增幅仅为4.5%,但是受国际粮食及原油价格猛涨的影响,2008年以来通胀水平快速增长,至2008年5月已经高达9.6%,并且我们注意到,在高额贸易赤字下,菲律宾12个月月均外汇储备同比增幅仍高达45%,而2007年FDI同比增长仅有30%,整个2007年非贸易来源的外汇储备增长占整个外汇储备增长的150%,这一迹象表明热钱在2007年可能大量涌入菲律宾,一旦外资转向,外债占比超过越南的菲律宾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与越南盾类似,菲律宾比索在经历了多年对美元贬值后也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对美元升值,贸易赤字在2008年初出现了明显的恶化,月,菲律宾贸易赤字高达20亿美元,比其2007年同期盈余4千万美元、2006年赤字2亿美元、2005年赤字9.8亿美元均有明显的恶化。菲律宾比索的贬值压力正在积聚,我们认为如果菲律宾的通胀仍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菲律宾将成为下一个越南。  韩国自身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较低,但是一旦大规模危机爆发受到传染的可能性较高;印尼和阿根廷由于通货膨胀水平较高,宏观经济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贸易顺差较大增强了两国国际收支的稳定性;墨西哥和印度尽管存在贸易赤字,但外汇储备尚显充裕,发生危机的概率不大,但印度的高通胀值得持续关注;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在本文考察的10个国家中显示最为稳定,抵抗金融动荡的能力较强,但是马来西亚的非贸易来源外汇储备负增长值得关注。  ?越南危机对中国的提示  中国应该将控制通胀视为第一要务,可以考虑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配合使用;不能依靠人民币升值解决国内通胀的问题;中国需推动各国政府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输入型通胀问题;目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已由原来的贸易顺差,转为非贸易来源,因此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工具应该针对非贸易来源。  一、越南危机的来龙去脉  国际投资者对越南的一片赞美声余音还未落去,2008年初,越南市场突然成为最为全世界最为动荡的金融市场之一。截至日,其股指已由最高点下跌66%,回到了股市还未大涨的2006年年初的水平,房地产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下跌,越南建设部2008年4月初称胡志明及河内市房地产价格已较最高点下跌15%-20%,这一幅度甚至超过了美国房地产价格的年度同比下降幅度(Case-Shiller&20&Index&yoy),一些黄金地段楼价跌幅更实超过50%。越南货币越南盾更是走出了过山车式的行情,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8年第一季度,越南盾对美元还升值了2.6%,外汇市场成交量显著扩大,而2008年4月起,越南盾就开始对美元明显贬值,截至日,越南盾距高点下跌2.9%,基本回到了2007年第三季度的水平,但越南盾贬值的趋势仍在继续,贬值速度仍在上升,离岸市场预计越南盾1年后贬值幅度高达36%,标普、穆迪、惠誉纷纷将越南长期债务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低至负面,其10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利差达到400个基点,而在次贷危机最为肆虐的时候,该利差也不过200个基点。越南怎么了?是越南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问题,还是国际经济环境恶化造成的投资者恐慌?  图1:美元对越南盾汇率走势图    大跌之前必有大涨。越南股市容量很小,其主板市场在&2006&年初仅有34家上市公司,即使经过2007年股市泡沫后,截至2008年5月也只有154家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时也仅为约150亿美元,2007年日均成交量为6万7千亿越南盾(约4200万美元),稍有资金就能将越南股指炒上天。其主要股指越南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由2003年最低136点一路猛涨,于2007年2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167点,4年时间上涨幅度高达758%,市盈率最高时达到53倍!而上证综指在此期间不过上涨了344%。  图2:越南股指走势图    从越南房地产市场上看,胡志明市楼价2007年较上一年上涨超过50%,住宅均价上升至600美元/平方米,黄金地段的价格达到每平方米3000美元以上的天价,房租达到美元/月,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越南人均GDP仅为723美元,胡志明市的居民月人均收入仅在2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低水平。高企的楼价和租金主要是新进入的外国人和资金支撑的.越南吸引的FDI很大一部分投向了房地产市场,2007年下半年兴建出租用写字楼利用的FDI占整个FDI的比例快速提高,2008年3月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与股市投机气氛严重,泡沫化明显。但刺破泡沫的究竟是什么呢?  图3:兴建写字楼利用外资占比变化图  &
(责任编辑:邢正)
相关专题? ?
我要发表留言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播客?视频
&&&资本市场热点追踪
&&&频道精选
&&&彩信?手机报越南经济园区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越南经济园区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1986年以来,越南历届党代会的决议形成了发展经济园区(含工业区、加工出口区、沿海和口岸经济区)体系的一贯主张,充分肯定了发展经济园区对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重要意义,也是今后制订经济园区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经济园区的现行政策
  经济园区机制、政策和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法规均不相同。日《投资法》修订案出台,标志着经济园区的发展从第3阶段过渡到第4阶段。
  (一)经济园区现行法律政策
  1、工业区基础设施投资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优惠:根据日颁布的第218/2013/N?-CP号政府令,在工业区内投资的项目,适用22%的所得税率(日始降至20%),自盈利之年始,前2年免征,其后4年减半征收。
  进出口关税优惠:根据日颁布的第87/2010/N?-CP号政府令,加工出口区内使用的进出口货物均免征关税。
  土地优惠:根据日颁布的第46/2014/N?-CP号政府令,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免土地租金15年,公共设施土地面积全免土地租金。
  信贷优惠: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日颁布的第75/2011/N?-CP号政府令,可获得国家投资信贷和出口信贷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根据日颁布的第43/2009/Q?-TTg号政府令,国家预算内资金可对以下情况予以扶持:向工业区内被征地的人提供征地和异地安置补偿;对于社会经济困难地区的工业区,政府支持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以及工业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基础设施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优惠:根据第218/2013/N?-CP号政府令,企业投资于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内的项目,适用10%的所得税率,优惠期限15年,前4年免税,其后9年减半征收。
  进口关税优惠:根据第72/2013/Q?-TTg号政府令,在口岸经济区投资的项目,免征固定资产进口税,对于国内未能生产、服务于项目的生产原料、物资、零配件,前5年免征进口税。
  个人所得税优惠:根据第29/2008/N?-CP号政府决定,对于在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工作的越南人和外国人,减半征缴个人所得税。
  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根据第126/2009/Q?-TTg号政府令,国家预算内资金对以下情况予以扶持:向经济区内被征地居民提供征地和异地安置补偿;支持各功能区内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设;投资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此外,经济区还允许通过发行工程债券、使用官方发展援助(ODA)和优惠贷款、采用PPP模式、利用土地基金、由投资者垫付等方式,筹集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
  3、工业区、经济区职工住房建设和生活保障
  根据第164/2013/N?-CP号政府令,政府将园区土地问题和住房规划捆绑在一起,允许园区内留出一部分土地,为园区职工建设住房。为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参与职工住房建设,政府颁布了第188/2013/N?-CP号决定,要求各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政府)负责保障工业区工人住房建设用地,并向社会保障房投资项目提供优惠,如减免土地租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提供贷款优惠等。此外,还要求为职工提供工资、培训、医疗、教育等保障。
  4、国家管理机制
  国家对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实行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具体是:政府授权中央部委、部门、省级人民委员会、园区管理委员会,根据各自的权限和任务分工,对全国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进行统一管理,对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制订发展规划、颁布政策法规,并进行指导。政府总理的权限和责任如下:(1)指导各部委、部门、地方政府制定落实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批准和调整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总体规划;(3)决定设立和扩大口岸经济区,批准口岸经济区综合发展规划;(4)允许扩大或压缩已批准的工业区、经济区功能区内的土地面积,改变土地用途。(5)指导处理和解决各种超越权限的问题。
  各部委、部门、省人委会在各自职能、任务、权限范围内对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履行职责,根据法律规定指导或授权各园区管委会按权限实现国家管理职能。
  工业区、经济区管委会对园区履行直接管理的职能,向投资者提供公共行政服务和其它相关辅助服务。管委会按照工贸、建设、劳动、环境等部委和机关的指导和授权,在一些领域直接管理投资和园区事物。此外,经济区管委会还根据省人委会授权,决定是否使用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对B、C类项目进行投资,以及依照土地法规定交付土地。
   (二)新《投资法》关于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的新规定
  日生效的2014年版《投资法》,对以往的法律法规作了一些修订、补充和细化,补充了计划投资部在工业区、经济区中的管理职责。
  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成果
  截止2015年5月底,全国共设立工业区295个,自然土地总面积8.4万公顷。其中,212个工业区投产,自然土地面积6万公顷;83个工业区正在征地补偿和开展基本建设。全国设立经济区41个,其中沿海经济区15个,土地和水域总面积70万公顷;口岸经济区26个。
  截止2015年5月底,全国工业区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800个,合同金额870亿美元,到位金额490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56%);沿海经济区吸引外资项目260个,合同金额375亿美元,到位金额135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36%);口岸经济区吸引外资项目70个,合同金额7亿美元。工业区共吸引国内投资项目5600个,合同金额552万亿越盾(约246亿美元),到位金额255万亿越盾(约123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50%);沿海经济区吸引内资项目785个,合同金额550万亿越盾(约245亿美元),到位金额165万亿越盾(约73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3,0%);口岸经济区吸引内资项目500个,合同金额40万亿越盾(约17.8亿美元)。
  2014年,全国工业区、经济区实现出口73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9%),进口额676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6%),创造工业产值1180亿美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3%),上缴财政87万亿越盾(约38.7亿美元),吸收直接劳动力240万人。
  经济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越南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为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1、政府部门关于经济园区的指导意见尚不充分。2013年底颁布的第164/2013/N?-CP号政府令,明确规定了各部委、部门在指导园区管委会规划工人住房方面的职责,但只有社会与荣军部和工贸部出台了指导意见,其它部门尚无具体实施办法。
  2、权力下放不足,不利于园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国家管理职责。第29/2008/N?-CP号政府令及各部门法规关于下放权力给园区管委会的规定不统一,且在建设、环保管理领域增加了对管委会履行职责的门槛。
  3、工业区、经济区管委会未赋予督察职能,管委会的管理工作受限,以致于企业出现违规行为时,管委会不能进行处罚。
  4、环境保护工作未达到要求。工业区中,低层次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一些工业区和企业不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截止2015年底,在已投产的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区中,仅84%的园区有达标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与100%的目标尚有距离。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厂的投资大,而中央财政扶持有限,企业通过其它途径筹资也面临许多困难。
  5、园区工人住房、社会福利和生活待遇没有明显改善。第188/2013/N?-CP号政府令规定了建设工人住房的优惠政策,但出台时间不长,尚无明显成效。在不少工业区集中的地方,工人住房建设遇到征地困难,住房条件无明显改善。医疗、幼儿园、学校、娱乐场所等社会福利工程也跟不上。违反劳动法、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未按规定建立工资等级、工资表、集体劳动合同,或流于形式;严重超时工作,只按劳动者最低规定工资标准而不按实际工资水平缴交社会保险;不充分提供劳动保险。因此,一些工业区的罢工现象时有发生。
  6、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与招商引资工作脱节。由于人力资源规划未得到应有的关心,一些工业区、经济区内,大型项目缺乏专家型人才,住房、学校、医院条件跟不上,对工人和专家缺乏吸引力。
  7、口岸和沿海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此项投资需求巨大,仍依靠中央财政扶持,至今尚未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利用官方发展援助(ODA)和公私合营(PPP)途径筹集资金。除永昂、榕桔、宜山、朱莱、庭武-吉海、富国、南富安等经济区外,其它经济区尚无大项目落地,未能有效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入园项目质量虽有提高,一些大项目采用了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工艺,但总体看还不符合技术转移的要求。
  8、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区和经济区的现行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土地租金等方面,规定较模糊,缺乏实施细则和标准,执行起来有偏差。
  三、发展经济园区的中长期政策
  (一)继续完善投资优惠政策机制,优化建设和发展经济园区基础设施规划。继续完善现行优惠政策机制,确保各项优惠尤其是企业所得税、进出口关税优惠稳定、有吸引力。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放权力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区的管理要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公开透明。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区的管理机构,确保经济区管理事物审批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提高建设规划工作质量,确保经济园区的规划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实践性。园区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工业发展规划、都市居民住房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统筹考虑。提高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按照方便职工生活、优先考虑公共服务原则同步协调建设基础设施。统筹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最大限度发挥公私合营形式的作用,研究增加地方政府在沿海和口岸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责任,减少对中央财政预算的依赖。
  (二)提高经济园区招商引资质量。集中优先吸引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现代化程度高、环境友善、处于发展尖端位置、越南具有优势、有利于越南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结构的的行业和领域。加强行业横向联合,以大项目为基础形成行业集聚发展。
  (三)加强环境保护,保障劳动者物质和精神生活。工业区、经济区的发展要与环境保护同步,确保污水、垃圾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理。组织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建立劳动者与雇主的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企业工会作用,鼓励企业提高对劳动者权益和公共利益的责任,改善劳动条件,帮助劳动者改善物质、精神、住房条件。 (四)创新经济园区发展模式。研究建立工业区多样化发展模式,如建设生态工业区、行业工业区、配套工业区、专业化工业区等,集聚发展电子、机械、纺织、鞋类、食品加工等重要工业,加强对上述工业行业战略投资者的招商引资。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为劳动者和专家创造长期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研究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赋予突破性政策机制的经济特区,使其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近几年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