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为什么国外怎么卸载化肥的化肥比国内贵

【怪现象】农大老校长陈章良:为什么中国粮食总比国外贵?【怪现象】农大老校长陈章良:为什么中国粮食总比国外贵?火爆农化招商网百家号为什么中国努力了这么多年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进口量却还是一直在扩大?为什么中国粮食总比国外贵?陈章良:
几乎所有中国的主粮全部进口,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白糖,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短短十年时间!十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都贵。猪肉、羊肉都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因为我自己是中国农大的老校长,在理论上有一些研究,后来把我调到广西做一些政府工作,副省长,有一些农业方面的经验。我现在继续关注农业农村“三农”工作与城镇化的关系,关于城镇化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主要关注的是两个方面。第一,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第一个是水的问题,水不够。农业用掉我们国家60%的水。第二个是农药的污染。第三个是化肥的污染。现在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事了,有一个数字说,2020年以后,中国农药和化肥零增长,这个国家不许再这么滥用农药和化肥,特别是农药的污染很重。这三个问题组成了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第二,粮食增长问题。我从2012年中国农业报道的数据,那时候我在当副省长,这是很奇怪的一年,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粮食一直在持续的增长,我们国家的粮食过了一万亿斤,然后迅速再往前移,一万一千亿斤,我说的是2012年,大前年,我们中国打的粮食11791亿斤粮食,还继续持续。中国粮食连续增长,今年到了冬天了,今年的增长又成为一个事实12000亿斤,如果到15000亿斤的话,中国人口吃的粮食足够自己养活自己。可持续发展,说这句话让我想起20年前我们有一个美国教授,是布莱先生,写了一本书,他说“谁来养活中国人”,他怎么算都不够吃,得出一个结论,全世界联合国必须停止任何一艘轮运货,中国人才不会饿死。后来算了算还不够,必须把全世界的飞机不能运旅客,全部运粮食才能够不让中国人饿死。二十年后中国政府没有让出现这个情况。现在这个布莱教授还活着,他又写了一个另外一本书,说“世界能养活中国吗?”又预测二十年后的中国,又预测还是特别怕,这个教授不准,但是给我提一个醒,就是在农村的土地减少的时候,中国人怎办?还是给我们敲醒了一个警钟,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化很重要的内容。这块很高兴的是11年中国粮食的增长,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算了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现在提出一个概念,叫“休耕”,这个词在美国、欧洲有,但是我们没有,他们说粮食太多了,土地休息一年种两年,休息两年种一年。最近政府提出了“休耕”这个概念,说粮食多了。2012年这一年,也就是大前年,突破了11791吨,但是刚好这一年中国进口8025万吨粮食,为什么呢?2012年大概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中国的主粮全部进口,水稻那一年进口,现在一直是水稻都是进口的。米进口,一口气230万吨,紧接着小麦进,360万吨,玉米进口进了250万吨,棉花进了540万吨,白糖进口361万吨,2012年。然后这一年我突然发现见鬼了,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糖的主产区是我管的,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但一口气进这么多的白糖进来,我很紧张,出了什么事?2013年更见鬼了,这时候猪肉进口了,进口了57万吨的猪肉,然后牛肉、羊肉不够吃,然后牛奶不够,一百万牛奶,一百万奶粉,这还是从海关进来的,还不算大家自己从国外进来的。现在好了全面进口。刚才我前面说的是挺好的,发改委每次写报告都很幸福,中国的粮食11年增长,进口了亿吨粮食。去年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粮食,换成吨的话刚好一个数据是6亿吨。结果打了6亿吨粮食,进了1亿吨粮食,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小平说进口的粮食不能超过十分之一,现在突破了安全线。城镇化这个事情怎么弄呢?怎么会进这么多的粮食呢?人又没有增加那么快,进这么多粮食干什么呢?数据告诉我,今年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这个调查,调查的结果大跌眼镜。因为不是我粮食不够进这么多,是因为我们产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都是我自己的粮食,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这个季节已经全部收完了,现在东北市长最难的是怎么把全市的玉米收过来,东三省的玉米收过来,现在他们的仓库爆满。为什么呢?是因为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过去长长的时间里,政府,包括发改委在内,当时鼓励农民种粮食,让农民有收入,让农民挣钱。连续几年,一直是你有多少粮食,政府收多少粮食,政府收的价格中每年提一毛钱。今年终于结束了。今年政府收购不仅没有升一毛钱,今年从1.12元降到了1元,现在收的是1元一斤。即使一块钱一斤农民没有别的办法,必须尽快卖出去,因为农民还是穷,还是要钱。但是政府终于降下来,降到了一块钱。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再一毛一毛加上去就不行。为什么呢?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将来了,美国人说你收我的税,你再加上运费,一到我们的码头现在此时此刻的玉米一斤0.62元,而政府你降了一毛钱还是1元。所以政府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了。东北农村不种玉米干什么呢?大豆原产于中国,出现在东北,等中国懂得做豆腐的时候,美国连大豆都没有,从84年我们的大豆是出口的,后来大豆进口了,但是进一点点,我跟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就觉得怪了,怎么大豆出问题了。然后转基因大豆上,一下子产量上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规模进口到中国,去年到了七千万吨,今年大概过八千万吨,我们的大豆从三千万吨的东三省一直掉到一千多万吨,今年可能掉到一千万吨以下了。我们的大豆终于被美国和巴西摧垮了。如果我们的玉米、小麦再被他们摧跨就坏了。下面说白糖,澳大利亚的白糖漂亮极了,不管你怎么税,一到码头一吨白糖是四千,如果我们不是5100保本的话就死了,政府就得储备,因为卖不动了。如果政府不收农民就种不了,就没有事做了,这一大块的东西怎么办?短短十年时间,十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都贵。说什么都比他们贵,猪肉、羊肉都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只能进,因为进口的便宜,如果都进口的话还不行,世界上的粮食还不够,我们还得解决这个事。现在从今年开始一直在看着怎么办的问题,政府怎么办才能有竞争力?明明白白竞争力低了就是因为成本太高。所以导致了价格这么高。成本高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农民工必须把他跟城市的人一样应该同等待遇,所以中国政府连续出台几个政策,保障农民工进城的权益。这一点不应该有意见,他们也应该享有和城里人同样的权益。现在农民工的工资现在和大学生毕业的工资居然等同了。现在你看大学生一个月能挣四千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四千一个月找不到了。政府的保护使得农民工开始牛起来了。大学生开始不牛。现在把工资抬高了,现在农村开始出问题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农村工作了,因为一亩地的水稻一年700元,一亩地玉米也就是一千元,大豆也就是500、600,小麦800,现在辛辛苦苦从种东西到长东西,到农药,到化肥,再卖掉一亩地几百元,可是现在进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收入。现在老人、女人在地里干,工作效率低。结果女的又不干了。最奇怪的是今年居然没有人摘茶叶了,所有的女人不干了,说给你300怎么样?一天采茶300,我都觉得对我有吸引力,可是她们为什么不去呢?她们说鬼啊,才不去呢。300晒黑了,我再买一个增白剂都不止三百。所以今年采茶出问题了。一些茶场老板在和我交流的时候说,能不能发明个采茶机器,要不然真没采不了茶了。今年湖北的金银花也没有人采,金银花是太阳出来之前必须采了,必须早晨四点到六点摘了,等太阳出来花就开了,药效就没有了。所以没有人采了,就早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给300元,还是没有人采。现在农村开始出问题了,农村的人不干活了,在街上见到的是农村的小孩少,尽管现在政府明白说了鼓励快生两个。但现在的问题是你让她生两个,女人现在也不生了。只有战争和饥饿的时候女人才会生,生七个八个都不会觉得多。但是和平的时候,女人不干了。所以政府给两胎的政策估计也不会增加太多人。中国人口本来能到十四五亿人,看来到十四亿就不往下走了,走不动了。怎么办呢?这就靠各位专家分析,我就在这提一下。你们有分析数据,应该引导一下国家的发展。第一,必须大规模地实行土地流转,能够把一小块变成大块地,形成一个农场的概念。这个虽然很多地方谈到这个事,就是研究的人。但是我们的土地流转的速度太慢,而且怎么流转?流转出的农民怎么保障他们的权益?流转出来的失地农民怎么办?这些政策都跟不上。跟不上的话,各地做的流转都不一样。当时发改委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流转后的情况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很遗憾会出现非粮化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政策没有跟上。但是土地不流转是不行的,小块地不变大块地没有办法进入现代农业。第二,必须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美国的农业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他们的机械化,他们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而我们还在那辛辛苦苦的。举一个例子,甘蔗,甘蔗一亩地是四吨,必须四个女人干一天,一个人砍甘蔗是一吨,一吨是一千公斤放在肩膀上扛到路边叉车才能叉起来,一亩地是四个人干一天。美国的甘蔗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个小时收的甘蔗在20亩到27亩,而我这边四个人干一天做一亩。所以我27亩的话,或者说20亩,20亩是我们的84个人。你们说见鬼了,因为原来的便宜,现在285元一天都不干。你一天84个人。所以劳动成本在这了,所以必须机械化,机械化的前提必须是大块地。小块地拖拉机根本转不了弯,那个拖拉机转不动。你没有几百亩地一块做不了。第三,新的科技应用跟上。比如说转基因的技术,美国的大豆,阿根廷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我们吃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因为我们都是进口的,每个人都在吃,可是有些人的误导和反对,让各位觉得不安全。所以形成一个怪圈,新的技术跟不上,而且政府不允许东北种转基因的大豆。我们的技术必须跟上,如果再继续往前走的话,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因为全面竞争不了。现在连猪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都竞争不过。一个美国老板,养了一万头猪,告诉我说今年我准备养十万头,搞的美国臭臭的。我说挣钱吗?他说挣多了,比钢铁还挣钱。我说好养吗?他说好养死了。美国全部养猪都机械化,杀猪都机械化,中国一斤猪肉12块,美国杀完以后大概3块,然后拼命加税6块就足够了。一斤起码赚6块,所以我发大财了。城镇和以后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提出几个思路,也许有解,也许无解,还是希望多出一些建议。若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来源:网络)
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加群!在线学习、随时提问!火爆推荐水溶性高无残留点击代理 美化果色促进生长点击代理 后台回复“行业”或点下面
看爆文打倒假化肥免费加群认清假化肥做生意怎么死销量猛增农村不动产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火爆农化招商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农化招商,效果为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国内外化肥行业状况及产业链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内外化肥行业状况及产业链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5被浏览3,319分享邀请回答3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Amazon.cn这本书缺货没有显示价格,我截了当当网的图。这本书在以上三个网站的价格如下:当当网定价:¥29.00当当价:¥21.80市场价: ¥ 317.45价格: ¥ 254.40 List Price: $45.00
= ¥280.6155(通过Google搜索直接换算的结果)Price: $29.85
= ¥186.1416前面说了国内出版社的中文书籍跟国外出版的英文书籍,严格意义上不是『同一本书』,本身不具有可比性,差价悬殊亦属正常。那为何同是Amazon,『同一本书』(ISBN是一样的)在中美两个站点会有差价呢?原因之一在于国外出版的书籍在国内出售属于进口图书,需要征收增值税,税率为13%。(详细情况参见文末内容)那么上面的价格加上增值税就是:¥280 × 1.13 = ¥316.4¥186 × 1.13 = ¥210.18与的市场价相差无几(汇率变动),与的价格(即实际交易价)相差¥254.40 - ¥210.18 = ¥44.22 那么这个实际交易价的差距又来源于哪里呢?从的成本上分析的话,与在美国销售比较,至少在船运及国内仓储方面增加了额外成本。但最终的定价其实不一定是这么算的,谁也不知道这里面利润有没有增加。关于定价方面请参阅:另外其实可以直接在上面买原版英文书,请参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的通知》日 财关税〔2007〕65号:为支持我国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日起,将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由17%下调至13%。  二、本通知所称“音像制品”,是指录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音像制品的商品名称及其税号见附件1。  三、本通知所称“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内容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具有确定的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的大众传播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商品名称及其税号见附件2。  附件:1. 音像制品商品名称及其税号  
2. 电子出版物商品名称及其税号我国的增值税应税货物全部从价定率计征,其基本税率为17%,但对于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其增值税税率较低为13%。  下列各类货物增值税税率为13%:  1.粮食、食油植物油;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5.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产品(不包括金粉、锻造金,它们为零税率);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国外成主流 国内刚开头 液体配肥好在哪?|水溶|液体|农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国外成主流 国内刚开头 液体配肥好在哪?
人民网-科技频道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从这句家喻户晓的农谚中,不难看出肥料对农业的重要性。目前大量使用的固体化肥在为粮食增产做出贡献的同时,副作用也日益明显:利用率仅有30%左右,不仅导致土壤板结、河湖污染,而且影响农产品品质。为此,农业部于2015年制定了旨在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测土培肥的领军企业——北京天辰云农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农场)自主研发了液体配肥新技术,一经推出就受到农民欢迎,被业内人士誉为“化肥革命”。液体配肥是怎样“配”出来的?其科学原理何在、实际效果如何?记者日前到农业大省山东实地探访,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液体配肥效果如何?不仅省工省时,而且挂果早、个头大、品相好,既增产又增收6月17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桃花湾。虽然天气炎热,但前来桃花湾买桃子的人络绎不绝。头戴草帽的种桃大户孙芳修摇着扇子招呼客人,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今年是他承包桃园8年来收成最好的一次,估摸着要比往年多赚30来万。孙芳修的毛桃还没下市,油桃又可以摘了。“今年桃子比去年早上市十多天,从6月1号起就进入盛果期,个大、色艳、口感好,价格也高。”孙芳修带记者走进地里,边看边说,“前阵子来拉货的都是大连、深圳的客人,每天卖两万斤左右。桃子大的一个有8两多,最贵的时候每斤批发5块钱。我估算了一下,今年要比去年多产五分之一,能到60万斤,平均每斤多卖4毛钱。”他随手摘了一个桃子,用毛巾擦了擦递给记者:“你尝尝味道咋样?”记者咬了一口,果然是肉鲜汁多、又脆又甜。“我专门请农艺师来测过,今年桃子的糖分一般在20个左右,最高的达到24个。”孙芳修有些得意,“一般水果糖分到十四五个就很甜了。”“今年的桃子这么好,是不是因为今年气候条件好?或者是大年的缘故?”记者问。“都不是。”孙芳修回答说,“论天气今年还不如去年,雨水少、偏干旱。另外,桃树不像苹果,没有‘大小年’之分。”“是用的肥料好!”孙芳修解释说,今年他改用云农场的液体配肥,共施了两遍,4月份施底肥,5月份施追肥。“每次都是农技师上门,根据测土的情况和桃树不同的生长期给我现场配肥,效果出奇地好!”“液体配肥还省工省力、省时省钱。”他告诉记者,用固体肥得请人挖土刨坑,一棵一棵地喂,喂了还得浇水,一个壮劳力一天能喂两亩就不错了;肥钱加工钱,平均一亩地得七八百元。“液体配肥就省事多了,我用的是滴灌,浇地时把肥料冲到水管里,地浇完肥也施好了,一亩地不超过400元。”“今年我还推荐另外3个种桃大户用了液体配肥,效果都挺好。”笑着说,“他们对我很感激,都说明年接着用!”大获丰收、喜笑颜开的不止是孙芳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使用液体配肥的其他农户,无论是种甜瓜、西瓜、草莓,还是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今年的收成、收入都好于往年。在金乡县胡集镇安楼村的葡萄大棚里,记者见到了68岁的老人安继光。他俯下身看着一串串绿宝石般的维多利亚葡萄,脸上的笑纹舒展开来:“今年葡萄长势好,再过十天就可以摘了,一斤平均卖5块钱没问题。”“液体肥真不孬!”他告诉记者,首先是使用方便,“前几年用固体水溶肥,用之前得先加水搅拌,溶化后还有不少残渣。液体肥浇地时直接倒进水里就行,而且没有渣,葡萄全吸收了。”安继光种植的维多利亚葡萄丰收在望。“液体肥关键是效果好。”安继光高兴地说,“今年的苗子长得壮,开花比往年早了一个星期,结的穗也多、果也大,产量估计能比去年高三分之一。虽然价格稍微贵了点,但液体肥用量少、效果好,算总账划得来。我两亩葡萄去年卖了不到两万,今年3万没问题。”他指着周围的葡萄园说,“我们村种葡萄的多,除了维多利亚,还有巨峰、红玫瑰,今年都用的液体肥,大家都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临时走,他摘了一颗葡萄给记者品尝:“你尝尝,现在就有甜味了,上市时肯定更甜,都不用加甜素剂了。”液体配肥为什么好?根据不同的土壤状况、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配制出营养均衡的个性化“液体套餐”,实现精准高效施肥“化肥从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固体肥、固体水溶肥、液体水溶肥和液体配肥。”云农场研究院院长王新玉之前先后在两家以色列公司——研制化肥的海法化学公司和培育种子的海泽拉公司——担任高管20多年,深谙农业之道。他告诉记者,作物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肥料的,从吸收效果来说,液体肥优于固体肥;同时,作物就像人一样,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而且需要的是多种营养,搭配得越丰富、越均衡越好。作物又是在土壤中生长的,施肥时必须考虑土壤的状况,才能做到缺啥补啥、精准施肥。“目前的固体水溶肥和液体水溶肥都是‘标准品’,打个比方说,就像批量生产的方便面,虽然味道不错,但吃时间长了就容易营养不良。因此,结合土壤的状况和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研制出个性化、多样化、营养均衡的个性化液体营养套餐,是化肥发展的大势所趋。”据介绍,在此前积累的固体测土配肥经验的基础上,云农场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研发液体配肥。他们吸收国际同行的经验,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经过上千次试验,先研发出融有机物、无机物、微量元素和腐殖酸、生长刺激素于一体的原液。之后,他们采用先进的测土技术、测株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结合此前积累的海量数据,开发出100多个“液体配方”,能基本满足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各个阶段的生长需求。“作物也是生命体,吃舒服了才能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结出来的果实也才是健康的。”王新玉说,“研究表明,液体配肥的作物利用率可达95%,远高于固体配肥的75%。我们研发的液体配肥就像花样繁多的营养套餐,不仅能实现个性化定制,还做到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作物吃得好自然产量大、品质高。”“最后一公里”如何解决?把智能液体配肥机“搬到”中心村镇或田间地头,联网的软件系统可自动生成配方,现场配肥、即配即用好的科技成果,怎样才能搬到田间地头,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这的确是个问题。”王新玉说,我国目前的农业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上规模的种植大户偏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尤其突出。“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自主研发了装有系统软件智能液体配肥机,可与研究院的中央平台联网,实现了现场配肥、即配即用。”据介绍,根据客户需求,智能配肥机有的建在种植大户的田间地头,有的建在中心村镇、为周边的农户提供配肥服务。6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云农场配肥站。配肥站的角落里安放了不到两米的绿色“立柜”,就是云农场研发的智能液体配肥机;配肥机的后面,用细塑料管连接着4个方形塑料吨桶,里面装着4种肥料原液,分别是:氮肥原液、磷肥原液、钾肥原液和综合补给原液。云农场的液体配肥站。“这个配肥机是智能化的,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年轻的安海东站长按下电源按钮,配肥机右上角的触摸式显示屏就亮了。记者看到,他像玩IPAD一样熟练地点击显示屏上的提示语:先点开“向导配肥”,显示屏上就出现“作物种类”,点开后就跳出“粮食”“蔬菜”“水果”等字样;点开“蔬菜”栏,“芹菜”、“黄瓜”“西红柿”等主要品种都有了;点击一种蔬菜的名称,就显示出“苗期”“开花期”“瓜果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点到“苗期”,页面上出现了五六种推荐使用的肥料配方,以及相应的价格。“农户可以根据不同大田作物、经济作物的要求,‘按需点菜’。”安海东解释说,就像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一样,农户在买肥料之前先办一个“加油卡”,选好配方后把卡在配肥机上扫一下,就可以“加油”了。安海东站长在为客户现场配肥。说着,他把加注枪放进盛肥料的塑料桶,点一下“开始”按钮,液体肥就哗哗地流到桶里,不一会儿5公斤的肥料就配好了。记者看了一下时间,从配肥机启动到配好肥,总共5分钟左右。液体配肥毕竟是个新鲜事物,农民拿回去不会用怎么办?“这一点我们也想到了。”云农场品牌部经理臧明亮告诉记者,配肥机安装到哪里,公司的农技师就跟到哪里,现场指导农民如何用、用多少。“农民最讲究‘眼见为实’,只要东西好就用。”云农场副总裁胡晓青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8月到今年5月,液体配肥站已在全国22个省区市建了800多个,服务经济、大田作物数万亩。“云农场的液体配肥是定制化的液体复混肥,这已成为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主流肥料,也是我国未来化肥的发展方向。”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云农场的液体配肥技术和销售模式都很先进,不仅能提供优质的农场品、帮农民增收,还可为改良土壤、保护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图片摄影赵永新)
价值感是一个CEO内心真实的价值指针K,是他做每一个微小决策时的...
能开发出安卓,就一定能把手机做火吗?答案是否定的。
用户的需求从来没变,就是要简单、安全、便宜、放心,所谓数据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怎么卸载化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