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盈利要求公司靠什么盈利

感悟新三板(25):也论持续盈利能力
→→→→→→→→→→→→→→→→→→→→→→→→→→→→→→→→→→→→→
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的关注与厚爱!我的新书《投行实鉴》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已在卓越、亚马逊、当当、京东等全面正式发售,谢谢关注。
→→→→→→→→→→→→→→→→→→→→→→→→→→→→→→→→→→→→→
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审核实践的摸索,最后证明我们以闭门造车的心态和刻舟求剑的眼光,来判断一个在商业竞争洪流中发展的企业是不是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是一个很大的伪命题。
于是,我们在改变自己在调整自己,我们强调监管机构不再刻意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持续盈利能力。而对于股转系统来说,作为注册审核制的一个试点,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改革至少现在看来更加彻底,那就是不再对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财务指标进行硬性的规定。
然而截止到现在,我们来统计已经挂牌的新三板企业,财务门槛的指标是越来越高,能挣多少钱仍旧是绝大多数参与者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挂牌的最核心最基本的一个标准。对于财务指标的依赖或者说溺爱,是监管层管理者、中介机构从业者以及企业家仍旧不能改变或者改变彻底的一种观念。
当然,从企业发展轨迹来讲,企业这个时点的经营状况至少反映了企业历史的发展经营情况,同时也展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础和潜力。至少,在一般情况下,在同等情况下,我们是有理由相信目前盈利能力好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能也会好的,至少这样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从风险控制和责任边界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加偏好盈利能力强的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样的企业未来出问题的几率就会小很多,出事的几率自然也就小很多。
虽然我们有这么多的理由,但是我们也必须跳出对财务指标的这种过分的偏爱,我们可以把这个指标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不能过分的渲染和溺爱,那就是不符合一个正常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要求了。
股转系统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一直强调不对挂牌企业财务指标进行要求,并且欢迎暂时亏损的企业来挂牌。
对于推荐券商来说,我们要有一种投资的心态来做新三板的挂牌,如果某一家企业目前非常不起眼但是未来成长成了一家伟大的公司,而这家公司是某个券商推荐的,那么这个券商绝对是有江湖地位的,是很牛逼的。当然,谁都想建立自己独一无二的江湖地位,谁都想牛逼一把,但是这样的成就是需要长期的付出、需要理想的思考、甚至是一种说不清大不明的大智慧,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运气。
我们判断一个现在亏损的企业是不是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做很多的调查和工作,至少我们要搞清楚以下几个事情,以证明我们对企业未来的判断是靠谱的。比如:
①企业所处的行业是怎样的,这可能只需要新三板的参与者并不够,还需要行业研究人员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行。
②企业的管理层是怎样的,是不是对这个企业有着充足的信心,是不是把全部身心和经历都用在这个企业上,这个管理团队是不是人心很齐等等。
③我们有没有独到的眼光和智慧看清楚这个企业未来的三年或者五年,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勇气或者担当来陪这个企业一起往前走,承担风险或许也分享收益。
剩下的,或许我们就交给运气吧。
投行小兵于新盛大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三板有这么一家公司 杀猪一年收入接近14亿元!
在距哈尔滨215公里的黑龙江小城海伦,有一家挂牌新三板的生猪屠宰厂,只做杀猪这一件事,年收入规模接近14亿元,多年净利润均超过1个亿。这家屠宰厂只有一条用了十多年的老旧生产线,而从财报粗略估算,其屠宰效率却能达到每分钟三头,功夫可谓“出神入化”。这家公司名叫公准股份。
还有更多数据令人匪夷所思:公准股份凭借单一的业务,却获得了远超双汇、雨润等业界前辈的毛利率,三项费用率不到同行的十分之一;公司账上常年趴着6亿元现金,不做理财只拿活期利息,但老板却连质押贷款都还不上。
近日,上证报记者远赴公准股份所在地调查,眼前的景象与年收入十多亿元的“大公司”相去甚远。厂区大门紧锁,进出者寥寥,“公准”品牌在海伦当地农贸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也都与企业靓丽的财报落差明显。记者辗转找到多位公准股份的供货商与客户,他们都否认了财报上的业务往来规模,金额差距少则几倍,多则数十倍。更有供货商反映,公准股份已拖欠货款逾百万,海伦当地的多家供货商已不愿送货。然而,在半年报中,公司应付账款科目记录的却是0元。
产值大户却遭券商抛弃
买猪-宰猪-卖肉,公准股份所处行业虽不起眼,财报却一直“亮眼”。公司从2014年挂牌新三板以来,净利润连年过亿,营收更是在10亿规模,且稳定增长,这种体量,对海伦市来说可谓举足轻重。
以2015年的公开数据为例,公准股份年报显示:公司当年营业收入11.96亿元,净利润近1.08亿元。而海伦市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24亿元。也就是说,公准股份一家企业就“贡献”了海伦全市将近十分之一的产值。
尽管“富甲一方”,但公准股份在资本市场的处境却不怎么好。多家做市商相继离去,公司股票只得变回协议转让;财报审计关难过,2016年年报拖了一个多月才勉强披露;监管部门介入,证监会已于今年10月对公司及其控制人和多名董监高正式立案调查。
今年4月10日,主办券商华安证券提示风险,称公准股份原审计机构不再对公司进行审计,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尚未聘请,公司可能无法按时披露年报,且现场核查发现公准股份经营存在不确定性。4月11日,公准股份放量暴跌52%。至4月28日停牌前,公司股价仅有1.4元/股,市值仅剩3.25亿元,较历史最高点掉落88%。必须一提的是,近期该公司股价又被数万资金用协议转让方式尾盘拉升,使得市值虚增到69亿元,但投资者其实还是无法出逃。
眼看着6月底再无法披露年报就将面临摘牌风险,公准股份终于在6月22日发出了这份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16.5%;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6.6%;年底货币资金6.68亿元,超过绝大部分新三板公司的年收入,仅在手现金就是当时公司市值的两倍。
虽然业绩稳定增长,“嗅觉灵敏”的做市商却相继离去。公准股份最多时拥有七家做市商,包括、、中银国际、上海证券、华安证券、华融证券、浙商证券。近两年间,东兴证券、浙商证券、山西证券、中银国际等纷纷退出。今年10月底,公司因做市商已少于两家,不得不由“做市转让”变回“协议转让”。
一个产值大户,为何被做市商和审计所接连抛弃?
财报数据“太好”疑点丛生
细看公准股份的财报,与行业相关公司比较就会发现一些指标令人匪夷所思。
首先是毛利率,公准股份的毛利率堪称屠宰界“赚钱能手”。2016年,行业老大的屠宰业务毛利率为5.48%,的毛利率是4.24%,的屠宰毛利率为2.99%,与公准体量相近的的冷却肉及冷冻肉业务毛利率2.23%。从整个行业看,单一的屠宰业务的毛利很薄,且呈现明显的规模经济。而公准股份的冷鲜肉及冷冻肉业务的规模略大于得利斯,远小于双汇发展和雨润食品,竟能够实现8.19%的毛利率,可谓商业奇才。
再看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公司同样“技高一筹”。公准股份2014年的三项费用率为0.62%,2015年降为0.3%,2016年仅为0.22%。而上市公司同行中,得利斯的三项费用率稳定在11%以上,双汇发展稳定在6.6%以上,则在6%以上。
另一个反映赚钱能力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每单位固定资产能获得几倍的销售收入。2016年,得利斯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是1.79,双汇食品是4.44,雨润食品是1.23,新五丰是2.91,而公准股份达到了惊人的37.82.
会赚钱、还很省钱,这是公准股份财报给人的一大印象。2014年至2016年,公准股份的货币资金分别为4.28亿元、6.61亿元、6.68亿元。然而,公司2014年至2016年没有任何理财收入,只有利息收入,三年分别为96万元、159万元、213万元,年利率约为0.3%。对此异常情况,公司也承认,他们拿着大笔的现金,却只在银行存了活期。
单看账面数据,公准股份应该是一家极有钱的公司,但其老板却连股权质押贷款都还不上。
2016年8月,公准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韩义文向北京恒泰普惠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质押股票4211.81万股,占总股本的18.13%,质押借款6000万元。今年4月26日,由于公司股价低于补仓价2.27元/股,韩义文配偶晁烨(也是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又增加质押990.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27%,两人合计质押股权22.40%。该笔借款到期日为8月15日,但是截至10月17日,借款尚未还清。
异常的财报也引起了监管层关注。全国股转系统对公准股份2016年年报下发了问询函,公司在回复中进一步透露了其日均屠宰量、猪肉平均售价、月度货币资金等数字。由此,更多的矛盾点在记者的调查中展现了出来。
结合公司披露信息及公开数据,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年公准股份猪肉的平均销售价格为20.65元/公斤,生猪出栏体重平均为110公斤,出肉率70%。由此估算,公准股份2016年冷鲜肉及冷冻肉业务收入13.8亿元,如果这些猪都是公司自宰的,则意味着一年要屠宰约87万头猪,就算公司333名员工全年无休,每天工作12个小时计算,也需要每分钟宰杀3.3头猪。
“目前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屠宰生产线可以达到这个速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公准股份2014年的转让说明书中披露,公司仅有一条购于2005年的屠宰生产线,成新率仅24%,2014年的账面净值为17.3万元;此后的年报中,公司并未披露购置过新的机械设备。“一条老旧的生产线,意味着其余都要靠手工屠宰,如何能做到这个速度?”上述人士质疑。
对此,记者致电韩义文问询,对方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个人不接受电话采访。”随即挂断了电话。
调研过公准股份的一位券商也表示,其参观公司时,只看到一条生产线,尽管该生产线屠宰速度很快,但显然是支撑不起该公司十多亿的收入的。
供货8000万还是200万?
由于公司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都是自然人,查找公开资料几乎无迹可寻;另一方面,由于屠宰行业免征企业所得税,从税务口径核查公司收入也存在困难。但多种迹象表明,公准股份的财报真实性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近日,记者赶赴位于海伦的公准生猪屠宰厂,并且辗转找到了公司的多位供应商和客户,情况令人震惊。某位公司财报中供货金额达8000万元的供货商,竟称其实际交易金额还不到200万元。
先看年报,2016年,公准股份向前五大供货商的采购金额分别是:柴大伟8923万元、张丽娟8692万元、杨宏海8353万元、张国海8283万元、武立国7955万元。2015年,公司的前五大供货商是:柴大伟8537万元、张丽娟8121万元、张国海7807万元、杨宏海7412万元、武立国7080万元。
在海伦市最大的农贸市场,记者找到了一位要求匿名的前五大供货商的亲属。其告诉记者:“公准近两年经常拖欠我们货款,而且不止欠我们一家,海伦还有四五家常年供货商也存在被拖欠货款的情况。”据其估算,欠款合计在数百万元以上,“现在本市的几家供货商都不愿意送猪了,公准只能去更远的地方进货。”
然而,在公准股份的财报中,截至2017年6月底,公司负债总额仅有81.35万元,应付账款(全部为货款)更是为0.
在供货商眼里,公准股份并不像年报中那么财大气粗。“这两年公准每年都有几个月几乎停产。本来说好的进货价,我们送猪过去的时候,公准经常会在到货时临时压价,如果不同意,他们就不要了。”上述匿名人士称。
记者在当地获悉,海伦市内做收猪生意的,规模普遍在几千万元以内,财报上的前五大供货商基本都在海伦本地,年供货七八千万元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仅上游采购金额虚高,公准对下游客户的销售额也同样存在夸大嫌疑。2016年年报中,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张秀玲1.09亿元、刘有军1.01亿元、魏吉良1.00亿元、杨亚玲9667万元、宫海波8039万元。记者了解到,其中某客户每年对外的总销售收入不过5000万至6000万元,而且货源不止公准一家,平常进货渠道主要是金锣、雨润等其他品牌,进公准肉品的比例最高时也不超过60%。如此计算,公准股份披露金额与之相比已成倍夸大了。
农贸市场上多个曾在公准进货的猪肉贩还告诉记者:“公准的猪肉寥寥无几,还经常出现订完货拿不到货的情况。”商家更多地还是从双汇、雨润等大品牌进货。
还有一位猪肉贩告诉记者,该店年进货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从“公准”进货只占其全年进货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不到1000万元。在他看来:“在海伦市的猪肉贩,别说一年进货一个亿了,大于5000万元的都很难找。”
巨额对外投资有何玄机
那么,公准股份的生产现场是什么情况呢?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10时,记者来到公准股份生猪屠宰厂时,厂区大门紧锁。门卫表示:“近期老板都不在这里,管事的人也不在,厂里只有工人。”据了解,每日下午4点半通常是客户来运屠宰后的猪肉的时间。
记者下午4点多再次来到工厂时,见到一辆大型冷鲜车正在搬货。工厂工人告诉记者:“今天一共卖出了600套猪肉,这还不是旺季,春节前后最多一天能卖1200套。”
如果工人的话属实,那么公准股份一年的销售额是多少呢?记者粗略估算,公准股份称其2016年猪肉销售均价为20.65元/公斤,每头生猪平均重110公斤,出肉率70%,以猪下水与猪肉同等价格来算的话,每天卖出600套至1200套,则意味着公司一年365天的销售收入为4.97亿元至9.95亿元。而公司年财报上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8亿元、11.96亿元、13.94亿元。
如果多年都如此虚增收入及盈利,目的又是什么?
融资?日,公准股份获得深交所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备案的通知书》,公司非公开发行面值不超过4亿元的中小企业私募债。2015年11月,公司以15元/股定增募资1.5亿元,称是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除了韩义文等公司原股东之外,新进的六名投资者的认购金额为7050万元。
别忘了,公司账上还常年趴着6亿元现金没用,放在银行收活期利息。那么,公司到底有钱没钱?
公准股份还有个动向值得关注。近两年,公司对外投资突然上了规模。2016年9月,公准股份改变了1.5亿元定增募资用途,掏了7500万元收购海都集团魏波手中的黑龙江省七合畜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七合畜牧”)84.36%股权;还将剩余7500万元投给七合畜牧作为后续建设资金。
主办券商华安证券及时提示风险称:七合畜牧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所有权证,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尚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且标的公司未经审计。根据七合畜牧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截至日,其总资产为8925.40万元,其中在建工程8774.16万元,负债3009.30万元,所有者权益5916.10万元,月仍处于亏损阶段。
在券商提示风险后,日,七合畜牧将公准股份后续投资的7403.16万元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予以归还。
钱暂时还回去了,但后续又以其他名义倒了出来。今年5月11日,七合畜牧与中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签订了《养猪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次日,公准股份董事会通过了《养猪场承包合同》的议案,当天公准股份将7500万元募集资金又转账至七合畜牧。根据公准股份提供的合同文件,该合同工程预付款7500万元,七合畜牧已经于5月16日将7500万元支付给中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作为工程预付款。
此后,公司在6月1日再次公告要变更募资用途,将1.5亿元定增募资全部用于七合畜牧的固定资产建设。
有长期关注该公司的人士分析:“高额对外投资中不排除也存在水分的可能,或许又是公司为抹平账务虚报的资金出口。”
财报数据漏洞百出,供应商与客户否认数据,销售规模有悖于常识,主办券商屡屡提示风险,公准股份的信息披露可信度还剩多少?“解猪神功”还能撑多久?随着证监会对公司及其部分高管立案调查,相信在不远将来,真相应该能大白于天下。(上海证券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服务热线: 400-658-9966(工作日9:00~18:00)
来源:东方融资网整理
作者:玉米
“发行费用猛于虎!”相信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加飞机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发行费用猛于虎!”相信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加飞机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日前,中加飞机收到的监管函就暴露了一起“天价”发行服务费。该公司募资资金为1687.20万元,其中有682.50万元用于支付中介机构发行服务费,占比逾四成。如此“夸张”的发行费用立时引发市场关注!这是个别案例?还是高额发行费用已成趋势?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统计2015年~日期间挂牌公司融资方案后发现,支付高额发行费用的公司不在少数。在此期间共有4948次增发融资活动,其中331家企业披露的386次融资方案中,在这331家企业中,43家企业支付的发行费用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6家企业的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比例超10%。386次新三板融资 共计4.57亿发行费记者梳理iFinD数据显示,以最新公告日为基准,统计2015年~日,新三板3524家挂牌企业的4948次股票增发募资情况,其中收录的披露发行费用的增发情况有386例,涉及331家挂牌企业。这386次融资合计交了4.57亿发行费用,其中交钱最多的一次交了7324万元,最少的如太矿电气也要交了2000元,平均每次融资发行费用为118万元。从具体发行费用看,超一千万的发行费用的公司诸如阿波罗(1385万元)等公司。386次增发中,募资总额超过1亿元的有47次,其中28次为创新层企业发行;募资总额超过5000万的有116次,其中创新层企业发行次数为59次。发行费用超过100万元的融资案例有83次,其中创新层企业发行次数46次,基础层企业发行次数为37次。这83次中,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比例超过5%的有22次,比例约为26.5%。这22次募资中,创新层企业占12例,基础层企业有10例。可见,创新层企业融资的发行费用并不低,但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的比例明显比基础层企业低,说明企业质量越好融资费率越低。创新层企业赛莱拉2016年1月公告的发行费用高达380万元,占股票发行募资总额的9.46%。其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除主办券商和律所等中介机构之外,企业还有咨询第三方财务顾问、辅助募资合计4018万元。发行费用是在每次融资过程中,企业和中介机构双方协商确认、互相认可的结果。记者另致电创新层企业立方控股和基础层企业卡车之家,公司相关人士均表示定增募资主要是主办券商帮助接洽的投资人和辅助发行股票。这两家企业募资发行总额分别为1.41亿元、1.06亿元,发行费用分别为442万元、402万元,占比分别为3.13%、3.81%,均不超过4%。43家企业发行费超全年净利不管是创新层还是基础层企业,相对于他们的财务状况而言,高额的发行费都是一项不小的开支,不少企业的发行费用都超过了其2015年的净利润。记者梳理发现,在上述386例增发中,发行费用超过其2015年度净利润的次数有49次,涵盖43家挂牌企业。其中,属于基础层企业的增发案例有40家企业、45次,占比均超过九成。三家创新层企业微点生物、欧迅体育、东润环能的四次发行费用均在50~150万之间不等,但是微点生物去年亏损3119万,欧迅体育亏损2263万,东润环能亏损955万。另外,这些募资企业中,景域文化、逸家洁、君实生物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26亿、-7947万、-5797万,排名亏损榜前三。龙的股份、磊鑫园林、北科光大三家2015年盈利的企业净利润分别只有2万、3万和76万,也不及各自21万、27万元以及123万元发行费用。企业为了融资需支付高额的发行费用,但是即便如此还是越来越难融到钱。据数据显示,截止到日,2015年下半年以来,新三板增发实施完成的发行次数和募集资金都出现了下滑。而同时,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已经从彼时的2600余家暴增到了目前的近9700家。记者注意到,挂牌之后迄今没有进行过股票发行募资(包括挂牌同时增发)的企业有6000家左右,占比超过60%。已经进行过股票发行募资的挂牌企业中,有超过70%的企业募资金额都在一百万到五千万之间。2015年下半年,平均每周增发实施完成的募集资金为35亿元上下;2016年上半年,平均水平即下滑到了每周不足30亿元;2016年7月至今,这个数字则变成了大约20亿元。增发实施完成的次数也同样下滑,从平均每周逾70次降到每周大约46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新三板融资难度大大增加。此前,中加飞机的董事长凌凯礼也向记者坦言了融资不易的问题。凌凯礼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彼时,中加飞机一方面尚欠上海银行700万元需要偿还,无法再多借;另一方面所需资金不多,出于少负债的心理、加上和其他银行不熟悉,也没有向其他银行借款。而民间借贷成本很高,动辄月息10%甚至更高,从其他渠道也不易找到资金,所以选择了咨询第三方财务顾问协助股票发行融资。另外,凌凯礼表示,中加飞机无法再多借款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足够的担保。中加飞机的固定资产多为与主营业务飞机机载电子设备维修相关的资产,银行出于风控等角度考虑不接受该资产的抵押或质押担保。记者从某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行经理处了解到,银行对于贷款担保的资产标的确有比较高的要求,具体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借款用途、资产规模、担保资产的流动性、信用程度等方面来定,比如偏远地区和不易变现的资产就不容易做担保。在当下的宏观经济大环境,银行坏账增多、风控趋紧、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业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明显减少,上述前投行经理向记者表示。发行费用占比一般不超过5%相比于业内常见的占募资总额2%-5%的中介机构发行费用,以及创新层企业的募资情况而言,基础层企业的募资不易更加突出。另外,相对于基础层企业较低的募资总额而言,部分增发案例发行费用偏高。在386次股票增发案例中,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的比超过10%有6个融资案例,其中5家公司来自基础层,另一家公司则是创新层企业紫竹桩基,该公司发行费用占融资总额比达到了10.61%。其余五家创研股份(占比18.92%)、中塑在线(占比15.18%)、人立文创(占比13.89%)、晶华光学(占比11.37%)、超宇环保(占比10.38%)均为基础层企业。除晶华光学募资1728万元、发行费用为197万元之外,其余五家企业募资额均未超过500万元、发行费用均未超过50万元。其中,创研股份虽然募资金额仅为46.51万元、但是却付出了发行费用为8.8万的代价。除此之外,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比例超过5%的共有39次增发融资活动。其中基础层企业22次,占比超过56%。例如两家基础层企业:亨达科技募资130万元,发行费用为22.5万;中塑在线募资168万,发行费用为25.5万。亨达科技的股票发行对象为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中塑在线的股票发行也是主要面向公司内部人员(仅有一名外部投资者),两家企业董秘均向记者表示发行费用是和主办券商等中介机构协商的结果。也有一些企业发行费用过百万,并且比例不低。如2016年10月公布的创新层企业泰宝医疗增发募资6300万、发行费用为495万,占比7.86%;同月公布的玉成精机募资1250万,发行费用为106万、占比8.48%;2015年5月公布的基美影业募资3850万,发行费用为315万、占比8.18%。西部企业发行费用负担更重在统计的386次增发案例中,国泰君安主办的挂牌企业增发5次,其中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比例超过5%的有2次,占比40%。另外,广发证券、海通证券、西南证券主办的挂牌企业发行次数分别为23次、12次、8次,其中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比超过5%的有7次、3次、2次,占比分别为30%、25%、25%,位列第二至第四位。申万宏源主办的挂牌公司增发时支付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比超过5%的有4次,但是该券商主办的挂牌企业增发总次数的28次,比例仅为14%。386次增发募资案例中,重庆地区挂牌企业总共发行4次,其中有3次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比例超过5%,占比75%,位列第一。新疆、云南、湖北地区占比50%、33%和21%分列第二到四位,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比例超过5%的次数则依次为1次、1次和3次。另外,386次中,北京、上海、广东地区挂牌企业发行总次数为56次、36次、77次,发行费用比例超5%的次数占比分别为3.6%、11.1%和11.7。两相对比,重庆、新疆、云南等西部、边远地区挂牌企业发行费用负担明显相对较重。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贷款还能调戏美女?
融小妹恭候您光临~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
精选贷款产品
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可申请
总利息=利息+服务费
参考月利率:0.60%
参考服务费率:0
企业主/个体户可申请
总利息=利息+服务费
参考月利率:0.55%
参考服务费率:0
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可申请
总利息=利息+服务费
参考月利率:0.60%
参考服务费率:0
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可申请
总利息=利息+服务费
参考月利率:3.38%
参考服务费率:0
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可申请
总利息=利息+服务费
参考月利率:1.40%
参考服务费率:0
无身份要求
总利息=利息+服务费
参考月利率:2.21%
参考服务费率:0
最新相关资讯
热门文章分类
专业融资顾问帮您贷款
热门消费贷款
额度 1 - 30 万
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可申请
额度 2 - 15 万
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可申请
额度 1 - 50 万
无身份要求
额度 2 - 30 万
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可申请
相关新闻推荐
热门企业贷款
额度 3 - 30 万
无身份要求
额度 2 - 200 万
无身份要求
额度 2 - 50 万
企业主/个体户可申请
无身份要求
担保方式:
贷款计算器
融资人专用
信贷经理专用
(工作日9:00~18:00)
400-658-9966
资讯直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板公司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