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利企业微信的安全性好吗?产品安全性怎样?

青啤为何不跟三得利一起玩了?_第一财经
青啤为何不跟三得利一起玩了?
一财网张志伟 07:28
&试婚&三年后,青啤决定不跟三得利一起过了。虽然没有直接说是&性格不合&,但1+1没有大于2的确是双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0月19日,青岛啤酒(600600.SH)发布一系列公告称,公司决定收购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所持两合资公司各50%股权,交易对价为8.23亿元。&啤酒行业小规模的跑马圈地始终没有停止,本次收购对巩固发展自身的优势市场,对青啤公司长远整体布局意义重大。&青岛啤酒方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应称,这也会进一步增强公司一体化运营能力。
三年前,双方看中的是彼此在上海市和江苏省全域的优势资源互补,希望共同做大区域市场。然而,扎根上海的三得利,尽管由自主经营模式转向合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仍难突出重围。事实上,2014年三得利向汇源果汁出售饮料业务,就已显示其欲淡出中国市场之意。
啤酒专家方刚更是直言:&啤酒业今后是大人们的游戏,小朋友们需要远离了。&目前,包括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000729.SZ)和嘉士伯在内的啤酒五大集团,共同占领啤酒市场近80%份额,不仅如此,新一轮寡头格局仍在进一步加剧,百威英博日前与SAB之间的收购就是信号。
时针拨回至2012年6月。彼时,华东当数全国啤酒消费重点区域,2011年产量占全国15%,其中,上海和江苏占到6%。基于此,华东市场也是啤酒企业必争之地,一场并购潮正向华东袭来。2012年2月拿下江苏三泰啤酒后,华润雪花又以8.7亿元收购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49%股权,以及上海亚太啤酒有限公司100%股权。8月2日,华润雪花斥资&2.7亿元收购西湖啤酒55%股权,进而实现全资控股。
在雪花的步步紧逼下,1984年就进入中国并牢牢占据上海市场50%以上份额的三得利啤酒,销量萎缩到40万吨左右,2011年更是亏损1.7亿元。
危机当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三得利携手青岛啤酒共同对抗华润雪花。日,青岛啤酒公告称,公司与三得利中国将各自在上海市及江苏省全域的目标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重组整合到两家合资公司,包括一家事业合资公司和一家销售合资公司。
其中,事业公司以青岛啤酒的全资附属公司松江公司作为平台,并由该公司以13.36亿元受让三得利中国旗下的三得利上海、昆山、江苏,三得利光明等公司相关事业目标公司股权;销售合资公司则是青岛啤酒与三得利各自以现金1000万出资成立,主要负责双方在上海市及江苏省全域整合后的所有啤酒业务的营销企划、销售、物流、供求、销售服务以及促销广告等事项,将销售三得利及青啤包括啤酒、饮料等产品。
两家合资公司中,青岛啤酒和三得利各占50%股权。当时有分析称,青啤与三得利合作后,不但能省去竞争所耗费用,且两者市场份额加起来已经超过40%,完全有能力与雪花竞争。&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在高度竞合的市场中,相互竞争的大企业之间联合也是很正常的商业考量。&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如是称。
值得关注的是,在联姻青啤之前,三得利中国旗下业务已经元气大伤。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2010年、2011年三得利拟进入事业合资公司的目标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44万元和-32万元;拟进入销售合资公司的目标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和-1.7亿元。
合资后,根据青岛啤酒方面最新披露的数据,记者统计后发现:2014年、日至6月28日事业合资公司及其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083万元和1186.7万元;销售合资公司及其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和-1.1亿元。
方刚对此分析称,很明显,&双方协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要知道,销售合资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是要与青岛啤酒合并的,因此,出于上市公司业绩考虑,青啤方面必须解开这个死结。
&上海和江苏区域均为青岛啤酒的重要产品市场,事业合资公司和销售合资公司下属子公司也是公司重要的生产经营实体。&青岛啤酒方面称,收购三得利所持合资公司股权后,公司将进一步增强一体化运营能力,提升资产整体运作效率。合资公司主营&三得利&和&青岛啤酒&两个品牌,主要在上海和江苏部分地区进行生产销售,年销售额大概在21亿元人民币,2014年卖了8600万箱(20瓶/箱)。
三得利在中国市场进退之间,折射了啤酒业寡头时代格局下:这是大人们玩的游戏,小朋友们请远离。
1984年,三得利在江苏连云港成立中日合资的中国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进军中国啤酒市场。1996年,三得利正式登陆上海。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三得利在上海市场约占30%份额,相当于三得利在日本全部啤酒类产品的一半左右。那么,为何又心生退意了呢?
据外媒报道,三得利方面是这样解释的:与青岛啤酒继续合资经营无望取得较大增长,将在华业务的重点转移到红酒和洋酒。
三得利的研判应该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其中,中国啤酒行业消费大环境的低迷应是主因。2014年啤酒行业全年累计产量同比下降0.96%,为近20年来首次负增长。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月,中国啤酒行业共生产啤酒3479.23万吨,同比下降6.12%。
&天气因素确实影响啤酒消费,2015年全国部分地区阴雨连绵,高温天气数量明显减少。&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公消费政策对啤酒业影响有限,因为正式商务、政务宴请很少使用啤酒,啤酒主力消费仍是农民工、普通居民和年轻人,房地产投资下滑也因此抑制了啤酒销量增长。
方刚认为,随着国内啤酒业近80%份额集中到前五大集团手中,未来啤酒业只是大人们玩的游戏,诸如三得利、麒麟在内的&小朋友&们,需要远离了。
&地盘决定品牌,实力决定魅力。&方刚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这是啤酒业发展的规律,该行业一直具有这样的特殊性。地盘争夺战已经进入尾声,小品牌及后来者想入局分一杯羹的难度越来越大,接下来就将主场交给巨头们吧。
值得关注的是,1984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三得利为何没有像百威英博那样,抓住中国啤酒市场的机会呢?
一位曾经在朝日啤酒工作过的管理人员向记者分析称:&日资品牌在生产、销售和管理方面相对刻板,太过于教条,很难读懂中国本土经销渠道上的文化。&在这方面,与白酒企业水井坊(600729.SH)的情况类似,外籍管理团队在中国本土运作市场方面,始终存在隔阂。
朝日啤酒成立于1889年,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先后出资入股杭州西湖啤酒、福建泉州清源啤酒、烟台啤酒、北京啤酒。2009年4月底,朝日啤酒从百威英博接手青岛啤酒19.99%股权,目前仍为青啤第三大股东。
&入股青啤后,朝日啤酒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策略已经达到,因此自身品牌投入力度有限。&上述人士称,面对难以逆转的大环境及寡头格局,包括北京啤酒在内的中小品牌不进则退,日资啤酒品牌也不例外。 &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胡军华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热图·散咵
查看: 5369|回复: 12
& & 一年一度的3.15来临前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2013年“质检利剑”化肥打假战役,统一组织指挥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湖北11个省(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涉嫌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的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集中行动。国家质检总局此次专项行动是全国质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打击化肥偷减有效养份和标识欺诈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地农资专项执法打假。此次专项执法打假活动刚刚结束,本社却接到河南省驻马店市群众和经销商举报反映:去年8月份从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西平分公司购的红锦天牌高浓度硫酸钾型复合肥属于假化肥,此次施用红锦天高浓度硫酸钾型复合肥种植的小麦面积达600多亩,经销商和农民损失严重,在与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西平分公司和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请求新闻媒体予以关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并让不良企业得到查处!
& & 本社接到群众反映的情况后,社领导十分重视,特派记者前往河南省驻马店市和湖北省随州市调查采访。
& & 3月29号,在河南省汝南县记者见到了反映情况的销售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复合肥的经销商和部分使用了红锦天牌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的群众代表向记者讲述了总体情况。
& & 经销商李建春:复合肥化验结果严重不达标
“我是经人介绍从2012年4月份开始销售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的红锦天牌复合肥的,8月24号和8月27号分别进20吨、10吨红锦天牌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进这些肥料,我共付款109000元钱,其中9000块钱是押金,这些钱全部付给了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区域经理付留振。”
& & “我们在2012年的11月底发现小麦发黄,单根独苗不发棵,和别人家的小麦明显不一样。一位有经验的种植户就拿着他买的红锦天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去汝南县质监局去化验,等化验结果出来后,明显给红锦天复合肥袋上标识的含量不一样,钾肥含量还不到一个点。人家就来找我了,我一看化验结果,与化肥外包装上氮磷钾全部含量45%的标注大相径庭,钾含量几乎为零,就知道进着假肥料了,就赶紧给他们的区域经理付留振打电话说这个情况。付留振就让公司来人,刘爱芬(西平分公司工作人员)第一次来看完麦苗说没事,是因为干旱,等下过雨后就好了。她走的时候把群众的化验报告也骗走了。当时说是回厂里看一下,后来问她要,她就是不给,并说那不是她们的肥料。我没有办法,就去驻马店市质监局再化验一次,等结果出来后,她又说不算。最后没办法了,我们拉着红锦天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去汝南县工商局,当着汝南县工商局同志和付留振还有我本人的面抽取样品后封存,由汝南县工商局送到驻马店市质监局。这次的化验结果出来后他们才承认是他们的肥料,这次的化验结果钾肥含量还是不到一个点。
& && && && && && && && && &
& & 下过雨后,人家的麦子都拔节了,使用红锦天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种的小麦还是独苗不发棵。我就往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办公室打电话,我上午打了电话,他们下午就派人来了。这一次公司派来一位姓郑(音)的经理。郑(音)经理来到后,西平分公司的刘爱芬和区域经理付留振分别去接群众代表,让这些群众代表给你们讲讲他们是怎么说的。”李建春对记者说。
& & 李姓群众代表讲述道:“最先发现复合肥有问题的就是我岳父,他种了一辈子麦子了,麦子发芽后,感觉麦苗不对劲,就拿着复合肥去汝南县质监局化验,化验结果出来后,我老岳父把化验结果给我了。第一次西平分公司的刘爱芬来了后,她说要把化验结果拿回厂里看一下,结果就再也要不回来那一份化验报告了。她拿走化验报告以后,说这化验报告检测的东西不是她们的。第二次总公司的郑经理来到后,刘爱芬和付留振分别去接我们群众代表,付说:‘既然事出来了,我们不怕事,你们有什么想法直管说,怎么赔偿你们说出来就行。’平时我们群众代表也没有商量过要他们怎样赔偿,在车上他们就一个劲的问我们,非要让我们说个赔偿方案。当时我们也没有给他们说出来具体怎么赔偿。刘爱芬说:‘明天挨家谈’,但事后就不了了之了。”
& && && && && && &&&
& & 姜姓群众代表说:“我们用了他们的假肥料后,不只是影响这一次的小麦收成,还会影响到下一茬。土地也象人吃饭一样,你上一顿没有吃饱,下一顿就要多吃点,这次用肥料用着假的,土壤就会板结,下一茬一亩地用120斤、150斤也不一定行,所以说用了这红锦天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最少影响两季的收成。咱就不说两季了,就这一季你算算我们老百姓损失多少吧?用这30吨复合肥的最少有600亩小麦,按我们这亩产最少的算,一亩地产1000斤小麦,用了这个肥料后最少减产6成。你说说少打多少斤小麦吧?30多万斤小麦呀!一斤小麦按一块一毛钱算就是接近40万元的损失呀!这些缺德的企业,只想着自己挣钱,就不想想老百姓。他们现在还不想给我们赔偿,他们要是不给我们赔偿,我们就天天去上访。我就不信没有人管得了他们。”
& & 刘姓群众代表说:“现在我们用红锦天复合肥种的小麦还发黄呢,我比人家还早种一天,我还追肥了,我的小麦还是比人家的麦子矮一截。现在也不敢再上肥了,追肥大了吧,小麦容易倒,不追吧,小麦长的不好,我们的损失厂家还不愿意赔,你说我们能不心急吗?当初我们把情况反映给工商局时,他们拍了照片,他们说这是大事,一定帮我们好好调查,现在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倒替厂家说话了。”
& & 代理商李建春说:“在快过年的时候,由汝南县工商局送到驻马店质监局的红锦天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样品检测报告出来后,这份报告还是说复合肥不合格,这时候他们才承认是他们的复合肥不合格。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西平分公司又送来6吨尿素给我,现在这些尿素还在家里呢。我们第一次协商,付留振说赔付我10万元以内,不赔付老百姓,我不同意,第一赔付款连本钱都不够,第二如果不赔付老百姓,我无法向他们交待。第二次协商,和孝镇工商所的同志参加,说是赔付我10多万,老百姓不赔,我不同意。最后他们说有个差不多就行了,否则一分钱也没有了。刚过完年,村民们和我一起去驻马店市政府上访,要求湖北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尽快给我们一个说法,付留振给我打电话说:‘你们先回来吧,事情好商量。’但我们回来后,他又什么也不讲了。现在还不给我们解决。”
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3月31日,记者一行又驱车来到湖北省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在厂区大门口,记者把相关证件给门卫后,门卫说:“你们先在这等一下,我把情况给领导汇报一下,看让不让进去。” 在记者等了近一个小时后,下午3点,在三得利肥业有限公司接待室记者见到了公司技术部的吴部长。记者介绍了群众反映的情况,并把群众反映的材料和驻马店市质检部门的化验报告递给他,吴部长看完后让工作人员全部复印了一份。吴部长说:“公司刚成立不久,我们是严抓质量问题,我们生产的复合肥都是按照国标来执行的。你们反映的情况我还不知道,我给驻马店的销售代表打电话问一下。”等吴部长打完电话告之说:“没有这回事!这个报告肯定不是我们的肥料,我们生产的肥料,我们每天都有检测,不可能有这样的。我去查一下这一批次肥料我们的检测数据。再说,我们市质检部门每月也对我们有检测,不合格是不可能的。”陪同吴部长一起接待记者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看过出货单和驻马店市质检部门的报告后说:“生产过程中,一会钾加多了,一会加少了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就是微机操作不也是有停电的时候吗?”记者在接待室等了一个多小时,吴部长也没有给记者看他们自己对这一批次复合肥的检测数据。
采访结束回到北京后,记者就此次群众反映的情况咨询了一位业内人士,他在看过材料和检测报告后说:“他们袋子上标示是3个15的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而这份报告上总养分含量刚刚30.8%,钾肥含量只有0.4%,可以看出他们根本没有添加钾肥,磷的含量也只有10%也达不到他们标识的标准。他们这种肥料国家要求总养分一个也不能差,总养分只能大于或等于45%才可以,总含量要求是死的,低了就属于不合格产品。国家还规定单养分误差是正负1.5,比如标识的是15的含量只能在13.5至16.5之间浮动。肥料检测不仅要求总养分合格,而且氮磷钾单养分也要合格。GB15063规定:组成产品的单一养分含量不得低于4.0%,且单一养分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1.5%。总养分的值不得小于单养分标示值之和的修约值。可以说三元素复合肥,让他们企业做成二元复合肥了,这是典型的制假贩假的行为、坑农害农的企业。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没有钾肥,会导致小麦颗粒不饱满,小麦肯定是会减产的&&。”
& & 同时记者就此事咨询律师,他在看完群众反映的材料后说: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刑法一百四十七条所说的“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一般以两万元为起点,“重大损失”一般以十万元为起点,对于此事,由于造成的损失巨大,完全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农民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察,依法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责任,也可以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依法追偿自己的损失。
& && && && && && && &&&
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打赏行不行?
315,现在都几月了,应该早点曝光
农民种田不容易!
这个跟现在论坛很火的三得利是一家吗?
本土的企业应该狠抓生产质量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能马虎呀!
现在这个社会不搞假货,到哪赚钱呀。
三得利什么时候做过正品了,用三得利的肥不是找屎么。除了请了个宋祖英来还有什么。
内容随州好象都没有用过
农民真的很难!
这都过了好几个月了……
szhfgs 发表于
315,现在都几月了,应该早点曝光
看照片是一家。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Powered by日本是威士忌强国!最好的日本威士忌都是啤酒公司的:三得利,麒麟,朝日。
日本威士忌的崛起
Apr 24, 2016
作者:沙猛
第一篇:举世震惊:日本威士忌打败苏格兰威士忌
2001年,日果(Nikka)旗下的余市10年单一麦芽威士忌赢得了顶级威士忌专业媒体“Whisky Magazine”的最高奖Best
of the Best,举世震惊。
紧接着,日本威士忌在国际舞台上接连拿奖,特别是三得利(Suntory)。2003年,在“国际烈酒挑战赛”(International
Challenge)中,三得利旗下的山崎获得了金奖,然后三得利旗下产品每年拿金奖,直到2013年。其中2012年和2013年三得利旗下三个威士忌品牌山崎18年,白洲25年,响21年全部获奖。三得利酒厂还拿到了
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全球最佳烈酒厂”的荣誉。
2015年ISC评选的“全球最佳烈酒厂”又被日本的日果(Nikka)拿到了。
坦白的说,日本威士忌得奖太多了,去细数获得过的奖项真是有些乏味,但下面这个必须得说。
全球最具权威,由威士忌顶尖大咖Jim Murray编撰的“2015年版威士忌圣经”(2015 Whisky
Bible)把“2013年山崎雪莉桶单一麦芽威士忌” (Yamazaki Sherry Cask Single Malt
2013)选为“全球最佳威士忌”,获得了97.5分,平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满分100分)。这一重磅消息又是让苏格兰的威士忌厂商们关门在家默默舔伤口。这款获奖产品一共只生产了1.8万瓶,上市时的指导价格在160美元/瓶。现在多少钱?不知道翻了多少番了。
再看日本威士忌在拍卖市场的表现:
2013年5月,宝龙拍卖行(Bonhams)香港拍卖会上,一瓶1968年份的轻井泽威士忌(Karuizawa)引爆全场,经过激烈的竞标后,以预估价的两倍——45,220港币成交。
2015年8月,宝龙拍卖行香港拍卖会上,一瓶1960年份的轻井泽威士忌拍出918,750港元的高价,创造单瓶日本威士忌价格世界纪录。
这个故事好熟悉。记得在1976年之前,谈起葡萄酒,感觉就是法国人的天下。但是1976年在巴黎的那次世纪盲评中,加州葡萄酒完爆波尔多同行,举世震惊。从此加州葡萄酒借势腾飞。
这次的主角从加州葡萄酒换成了日本威士忌。
第二篇:日本威士忌的诞生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休·佩里率领4艘美国军舰,开到江户湾口,打开了日本的过门。据说正是马休把威士忌带到了日本。
日本的闭关锁国被打破,民众也开始关注和憧憬西方高大上的生活方式,而威士忌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自然受到日本民众的关注。
日本被迫同美国签订《日本友好通商条约》后,外国人开始在开埠地聚居,有的商社开到了机会,开始进口威士忌等洋酒。明治时期,由于酒精关税低廉,很多药材商开始仿制威士忌,在酒精中加入砂糖和香料等,但这种“药酒威士忌”并不受人待见。后来,日本社会就渐渐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酿造真正的威士忌?
摄津酒造的社长阿倍喜兵卫嗅出了商机,于是派公司员工竹鹤前往“西天取经”。
好,日本威士忌历史上最重要的大咖要登场了。
竹鹤政孝(),出生在离广岛60公里的竹原市。竹鹤家族拥有一个建于1733年的清酒厂,在竹鹤年轻的时候,父辈就教导他清酒的制作工艺。高中毕业之后,竹鹤加入摄津酒造工作。
竹鹤在工作过程中开始对威士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决定用毕生的精力酿制顶尖的威士忌。
机会终于来了,在摄津酒造社长的赞助和支持下,竹鹤前往苏格兰,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化学,并在当地的威士忌酒厂中从学徒开始(先后在斯佩塞的Longmorn蒸馏厂和坎贝尔顿的Hazelburn
蒸馏厂当学徒)系统学习威士忌酿造技术和调配艺术,最终成为了顶尖的调配大师(master blender)。
1920年,竹鹤带着苏格兰妻子Jessie Roberta
(Rita)学成归国。可是此时,日本经济不景气,摄津酒造也举步维艰,只能放弃酿造威士忌的计划,竹鹤无法发挥一技之长只能离开。恰巧此时,日本威士忌历史上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寿屋(三得利的前身)的经营者鸟井信次郎亲自到他家里拜访并盛情邀请他。
这时,寿屋在赤玉瓶装葡萄酒的生产已经步人正轨,并着手酿造威士忌。鸟井信次郎为了寻找适合建造威士忌酒厂的地点,在日本各地探访,最后决定在京都西南方向位于天王山麓的山崎建造酒厂。竹鹤政孝被任命为工厂负责人,指挥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部工作。就这样,1923年开始施工(所以山崎有一款威士忌就是“山崎1923”),1924年,山崎酒厂建成开业,1929年,第一瓶日本产威士忌“白标”(shirofuda)面世了。
关于工厂的选址,竹鹤政孝的第一愿望是北海道。但在那个年代北海道还是极北苦寒之地,交通运输不发达,气候也不适宜工作生活。所以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京都附近的山里找到一处交通便利水源优良的所在,建成的工厂叫做:山崎蒸馏所。加盟寿屋10年后,威士忌生意逐渐进入正轨,但竹鹤由于对选址心有不甘,同时在酿造理念上和和鸟井也渐行渐远,他更强调对苏格兰传统工艺传承的纯粹性,而鸟井强调要酿造适合东方人口感的威士忌。因此已是不惑之年的竹鹤政孝为了自己的梦想再次重新出发。他离开三得利,在自己认为气候酷似苏格兰,最适合酿造威士忌的北海道的余市建立酒厂,这一年是1934年。由于威士忌从投入到产出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当时只能靠卖果汁维持运营。经过6年的等待,第一款威士忌终于上市。而公司的名称也从“大日本果汁株式会社”取了略称“日果”,作为新公司名称:NIKKA。
这段历史可以看出竹鹤对品质和传统的坚持。从日果建厂以来,如论市场如何变化,他对品质的追求,对酿造最纯正的威士忌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从这个角度讲,竹鹤政孝,“日本威士忌之父”,清酒商的儿子,骨子里从未改变过。
从茶道,花道,美食等方面就可以开出日本人异常讲究精致。对于威士忌,日本人也是下足了功夫,因为日本人天生喜欢平衡的口感,所以他们对苏格兰威士忌的工艺进行了很多提升。喝过三得利旗下威士忌(山崎,白洲,响)的人都知道,他们家的酒香甜圆润,适合亚洲人的口感。这是因为他们对工艺做了很多改进。比如在传统的苏格兰酿造法中,为了威士忌有更多麦子的香气,麦子会残留在麦芽汁中或者有些酒厂会特意把麦子的固体放置在麦芽汁中。日本则是使用的是如同水晶一般干净的麦芽汁,因此日本威士忌酒体较为干净,有较多的水果气味及甜美,没有像苏格兰威士忌留下那么多麦子的气味,更加符合亚洲人的口感
同时,日本威士忌在原料选择几近疯狂的苛刻。
比如水,山崎威士忌所用的水用于茶道有好几百年。实际上,千利休(Sen no
Rikyu)──16世纪一位将茶道做得尽善尽美的宗师──就是用山崎威士忌所用之水来沏茶的。然而日本麦芽威士忌的独到之处绝不仅限于水。
而酿酒用的麦芽依然是从苏格兰进口的Golden Promise大麦。
和三得利理念不大一样的余市则是另外一番坚持,他们更在意传承苏格兰威士忌的纯粹性,甚至比现在的苏格兰威士忌厂还更加在意坚持传统。
余市的原酒被公认为“厚重而有劲”。催生出这种口感的正是采用炭火直接加热的壶式蒸馏器,这或许是全球仅存的一套设备。蒸馏是提取麦芽原酒的最后工序。操作员会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监控器监控锅炉温度。每隔10分钟左右,用铲子迅速添减煤炭。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锅炉上部都系着稻草绳。这是一种工作量大、火力控制也很困难的传统作业方式。余市蒸馏厂厂长表示,“尽管无法从科学角度加以证明,但我认为煤炭燃烧时,火力的‘扰动’产生了复杂的作用”。“这是自创业之初一直传承下来的技术,正是用这个蒸馏器才生产出了余市特有的原酒。因此,今后也不会改变炭火直接加热的做法吧”。余市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依然使用煤炭直火蒸馏器的威士忌蒸馏厂。2005年发源地苏格兰最后一家使用煤炭直火加热的蒸馏厂格兰多纳(Glendronach)也为了节约成本采用间接加热蒸馏器了。日本人为了品质可以说疯起来可以做到丧心病狂、不计成本的,然而也正是这种“极端”让Nikka拥有最初的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的纯正味道。
中国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这个形容日本威士忌一点不为过。举个例子,威士忌从建厂到发售好酒,其间过程异常漫长。相关法律规定,威士忌应以所使用最年轻的原酒的年份进行标注。当然,光有年轻的原酒是做不出好酒的。以三得利旗下的白洲为例:白州蒸馏所1973年建厂,约20年后的1994年才推出第一款产品。根据官网介绍,当时已有数十万桶的窖藏规模,终于20年磨成一剑。我想,威士忌的神秘魅力也许正是来源于此。我们手中的每一杯每一滴威士忌,都在森林环抱抑或是潮风拍打中沉睡了无数岁月,最终才调兑装瓶,来到我们杯中。啜一口酒,闭上眼睛,仿佛被酒香引领着穿过时间的隧道,而隧道那头有时是海风凛冽的苏格兰小岛,有时又是鸟语花香的山麓密林。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苏格兰、日本,你能从酒香中感觉到它们的模样吗?抒情完毕言归正传……
再想想我们国家的白酒厂,到今天依然总是玩概念,什么三十年窖藏,什么五十年原浆,请问,消费者买到的一瓶酒里面能有一滴三十年前的酒吗?最让人痛心的是,位列全国白酒品牌前列的泸*老窖,竟然把酒精勾兑的白酒当成纯料酿造的二曲来销售(具体请上网搜索),这可是全国响当当的品牌呀,看这个新闻,着实无语了……坦白的说,这是行业的悲哀……
所以每次看到某某白酒品牌大声嚷嚷要走出国外我就觉得好笑。你们对国内的消费者负责了吗?国内的消费者还在担心买到的白酒到底是粮食酿的,还是酒精勾兑的?到底里面有没有塑化剂,香精?瓶子里的酒到底窖藏了多久?没人知道……
可是咱白酒厂不管这些啊,照样定高价,哪怕只是区域性的白酒品牌(比如只在某个地级市销售的)都敢买到几千甚至上万元一瓶(想想湖南常德某白酒品牌的“上酱”,零售价9999元/瓶)。即便这个脑残定价,还真有消费者买……因为当地人知道这个酒最贵,喝的是9999元这个价码,不是酒本身。这么容易可以挣到钱,白酒企业会去20年磨一剑吗???你不磨剑也算了,但请别牛逼哄哄的老是嚷嚷要走向世界好吗?拜托了。
说远了,有些跑题。
一句话:日本威士忌今日的辉煌背后其实付出了极大的坚忍。
第三篇:日本威士忌的跌宕起伏
日本威士忌的发展也是多曲折。
1929年山崎的第一款威士忌产品“白标”上市,反响很差。因为消费者说酒体散发出烟熏的臭味。说的其实是苏格兰艾莱岛风格的泥煤和烟熏味,可那个时候日本国内消费者并不欣赏,没人买账。后来,如前文提到,山崎逐渐调整工艺,开发出更加平衡圆润,适合东方人口感的威士忌,开始慢慢好转。
好不容易发展了一段时间,又遇到了二战,日本到处侵略,国内粮食紧缺,政府提升酒税,威士忌又遇到低谷。
到了1960/70年代,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与商业的急速发展征服了整个世界,而作为日本经济发展主要推手的工薪族则成为了国家的英雄。他们穿着统一的工作制服,拎着公务包,凭着一股过分的热情拼命工作,疯狂寻欢。这是威士忌的春天。
但,好景总是不长。1979年竹鹤去世,同时日本威士忌产业也受到日本国内经济衰退的巨大影响,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的衰退期。面对国内市场萎缩,进口洋酒大军压境,三得利和日果也是想足了招数来改变现状。
以前消费者吃饭时,多半选择酒精浓度较低的啤酒或者传统的清酒配菜。第二场时,才开始喝酒精度高的威士忌。但在泡沫经济冲击下,上班族为了节省开支,不再饭后上酒吧。能不能让消费者吃饭配威士忌,成了三得利的一大烦恼。三得利开始將威士忌加苏打水的“highball”喝法引进日本,推出角瓶威士忌(到当前为止,三得利的角瓶(Kakubin)威士忌还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单品)加highball的新调酒产品“角High”。
为了让highball风潮渗透各类餐厅、酒吧,三得利也成立研修小組,向合作餐厅、店家上课。2010年,日本采用highball喝法的店家多达80万间,约占日本所有餐厅的四分之一。&&&
当前中国白酒企业开始学习快消公司的地毯式铺市,无缝覆盖,你看,三得利早就开始这么做了。
而三得利有“highball”,对手Nikka也有好武器,三得利业务员到处低三下四“卖安利”,奈何Nikka有传奇啊,有“日本威士忌之父”啊,日本国家电视台NHK拍了一部依据竹鹤政孝经历改编的晨间剧《阿政》(Massan,剧中的主人公使用虚构的名字Masaharu
Takeyama)。
《阿政》里阿政君(原型是竹鹤政孝)的传奇热血的创业史,与他的洋人妻子丽达(Rita)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日本看官如痴如醉,其影响力可以和甄嬛传有得一比。此剧同时也把日本威士忌带进了那些根本不喝威士忌的观众视野,大家化沉醉为购买力,大肆开始买买买,然后……“余市”被喝光了……
Nikka宣布:没想到这剧的效应这么好,大家的购买力太吓人,由于原酒不足,旗下的“余市”和“宫城峡”都只能停产,下面大家要喝Nikka,我们只能拼命生产“竹鹤”了。
现在,在highball和《阿政》的带动下,日本威士忌的消费迅速上升。
但真正让日本威士忌在世界露个大脸的是04年的奥斯卡得奖电影(最佳原创剧本奖)——《迷失东京》(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她的父亲是《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她也是尼古拉斯·凯奇的表妹,具体情况请上网搜“科波拉家族”),这部由比尔.莫瑞和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电影,估计三得利也是下了血本了,里面莫瑞喝日本威士忌品牌“响”的镜头让世界知道了日本有家公司叫三得利,也做威士忌!
第四篇:日本威士忌主要品牌
首先说明的是,日本排名前三的威士忌公司都是啤酒集团的。
三得利旗下的威士忌品牌:山崎(Yamazaki)、白州(Hakushu)、響(Hibiki)。
日果(母公司为朝日啤酒)旗下的品牌:余市(Yoichi),宫城峡(Miyagikyo),竹鹤(Teketsuru),日果(Nikka)
麒麟旗下的品牌:富士御殿场(Fuji-Gotenba),轻井泽(Karuyzawa) (轻井泽已经停产)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秀:秩父(Chichibu)
参考文章:
/lifestyle/lifestyle-columns/172969/japanese-whisky-on-the-rise-.html
/question/
/question//answer/
/a/73886_0.shtml
(本文转自linkedin)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微信的安全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