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编制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0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的几个问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4:10:1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的几个问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合并报表编制时需要明确的几点思路是什么?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角度来看,控股合并后的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仍然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实体;但从经济角度来看,他们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为了综合、全面地反映这一统一的经济实体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资金流转情况,需要由控股企业根据两个企业的情况编制一套会计报表,即合并会计报表。1、合并报表的整体观合并报表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反映的内容是母公司和子公司...
所谓合并会计报表,从角度来看,控股合并后的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仍然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实体;但从经济角度来看,他们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为了综合、全面地反映这一统一的经济实体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资金流转情况,需要由控股企业根据两个企业的情况编制一套会计报表,即合并会计报表。1、合并报表的整体观合并报表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反映的内容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2、合并报表的全局信息合并报表是由企业集团对其他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编制,并不是企业集团中所有企业都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更不是社会上所有企业都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是否要与子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除了是一个法律问题之外,更是一个会计事实认定和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它只与公司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关,而与其纯粹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无关。3、合并报表的逆向思维合并报表是以个别会计报表为编制基础,个别会计报表则是从审核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合并报表的编制程序与个别会计报表不同,方法具有独特性。4、编制合并报表的重点与难点由于集团企业经营多元化、股权关系复杂,给合并报表的编制增加了难度,如跨行业经营带来的多行业会计合并如何组织,如何实现?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如何准确地合并计算?多层级的集团企业如何有序地完成财务合并,并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在一个会计期间出现蚕食性收购与股权减持情况下,如何按会计准则对子公司利润分段合并计算?不同的资本市场对股权投资核算与报告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国内要求采用权益法核算,香港则要求采用成本法核算,如何同时满足两个不同的报告要求?集团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运用或记账时间不一致导致不平情况下,如何完成合并计算等等。
非独立核算的话,是总公司汇总缴纳.
但是每个季度完了分公司还是得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所得税申报,此时不需要合并报表.
年底汇算清缴的时候总公司会统一汇总申报,到时...
答: 会计中用于经营活动的资金属于哪个会计要素
答: 应该说,上海会计继续教育相对是比较简单,方便一点的,如果一次考试没通过,可以继续第二次的考试,而且,还可以查看正确答案.直到考过为止.
答: 你去淘宝网上搜索一下,看看有没?
答: 到当地财政局官网查下相关通知信息,或者直接打电话给当地财政局咨询下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查看: 6335|回复: 11
会计实务重点,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签到天数: 90 天[LV.6]武林高手
马上注册中国会计社区,结交天下会计同行好友,享用更多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合并报表是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编制的报表,他将其子公司的报表汇总后,抵消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那合并报表是怎么来编制的呢?小编在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中级实务重点,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
  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我在下面叙述。
  我要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
  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是我整理出来的,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我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
  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借:固定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无形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贷:资本公积
  (注:这个分录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时候,在工作底稿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注:第一个分录是按公允价值在合并报表当中增加了这些资产的价值,自然第二个分录就按公允价值的金额来补记折旧、摊销,这是属于少记的)
  如果是编制第二年的抵销分录,则先做第一个分录,一模一样,我说了,要年年做嘛。上面第二个分录要做两遍:第一遍稍有不同,是总体记录以前年度补提折旧、摊销的合计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以前年度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的合计数)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注:实际上就是调整阶段的第二个分录,只不过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了“管理费用、营业成本”,且这个金额是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
  第二遍则一模一样,是本年度应补计的折旧、摊销。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一模一样)
  注:这一块我说得实在是太详细了,所以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本来我可以简单的写,其实它就是两个分录,只不过我说了两年以上的做法,因为第二年的做法有一点点变动,如果不太明白,就再看一遍,然后通过我后面的例题就学明白了。
  另: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分录中的科目与我们的科目不一样?这是合并报表嘛,这些分录都是写在工作底稿上的,又没做在账本上,而且,在这个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桌子上的是两张表:一张母公司的个别,一张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咱们是在这两张表的基础上编合并报表,我们在工作底稿中调整的,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所以,当然科目就用的是报表上的科目,这可不是在做账啊,这是在调报表。因此,大家应该理解了“调表不调账”这个说法。
& &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大家在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中学习并记住了:母公司控制了的企业,以及控股占51%以上的企业,是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的,而且,对这些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成本法核算的。然而,准则规定我们,合并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数字,是按权益法核算的数字,我们又不能改账本,只能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调整,这个就类似于追溯调整了,也就是我反复告诉大家要学好并掌握的转换的问题,用追溯调整的方法,在工作底稿中写出调整分录,这样,就计算出了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的价值。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这一点可不要忘记了。
  我总结一下经常用到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注:1、没有子目了,我们在调报表项目,不是做账,所以不要写子目。2、如果做第二年的,那涉及利润的报表项目,如“投资收益”,要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上面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完了,很简单的,实际解题当中一般就是五分钟就写完,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和转换掌握好了,头脑里再清楚的知道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那么,前面两步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就完成。现在开始写抵销分录,抵销分录就五大模块,大家背下来,再用适当的题目练习几次就熟了,我现在把这五大模块总结给大家: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或实收资本)
  (子公司的)
  资本公积
  (子公司的)
  盈余公积
  (子公司的)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的)
  (母公司按权益法算出来的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那个数字)
  少数股东权益
  (注:那些什么年末、年初什么的,能记就记,不能记就别记了,照我这样做,也一样会得分,但是,如果你非要写上年初数,年末数,要是弄错了,就肯定扣分)
  2、调整后子公司利润表与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母公司本年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子公司的)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
  (子公司的)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子公司的)
  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的)
  (注:这儿可是要写上年初、年末了)
  3、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
  贷: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提取的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坏账准备涉及了递延所得税的,还要将递延所得税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是债券:
  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借:应付利息
  贷:应收利息
  (注:如果编制第二年的,涉及损益的项目,就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
  4、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销售额)
  贷:营业成本
  (倒挤)
  (未售出的存货*销售利润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涉及递延所得税的: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编制第二年的时候,也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涉及损益的项目
  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售价)
  (一方为商品出售,一方购入作固资用)
  贷:固定资产--原价
  (利润)
  营业成本
  (倒挤)
  或:借:营业外收入
  (双方都是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原价
  多提折旧、摊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未实现利润/尚可使用寿命)
  贷:管理费用
  注: 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营业外收支
  固定资产变卖或报废后: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注:将分录中“固定资产--原价”用营业外收入代替)
  同时,做本期多提折旧的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
  贷:管理费用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参见教材例题)
& &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大家都清楚了吧!上面讲解的涉及到的东西比较复杂,所以希望大家在下面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好好理解一下小编在上面所讲解的步骤。
<p id="rate_27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热情是一种美德&鲜花 + 1
" class="mtn mbn">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感谢分享,我正想学这个呢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涉江湖
进来学习下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进来学习下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90 天[LV.6]武林高手
tianyutianxun 发表于
进来学习下
一起分享&&呵呵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涉江湖
谢谢,学习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90 天[LV.6]武林高手
云俊 发表于
谢谢,学习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6 天[LV.2]人海孤鸿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90 天[LV.6]武林高手
cq2009hua 发表于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看完楼主的说明浅显易懂,结合以前同事留下来的资料,一下就明白了合并的内容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与技巧
  摘 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在进行企业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合并应分为同一控制理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进行考虑。合并财务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的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均对企业合并问题作了规定,鉴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复杂性,在会计实务中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已成为会计界的几大难题之一,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务,对编制合并报表谈谈自己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中国论文网 /3/view-3871547.htm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  一、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分类  合并报表是以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名义编制的报表,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首先要对其全部子公司根据取得前后的控制关系进行区分,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的编制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对该类子公司的合并相对来讲简单,我们一般采用权益法进行合并,也就是说母公司在合并日直接按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合并,并视同该业务在年初就纳入合并范围,即合并日,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以前期间发生的交易,要编制抵销分录,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还要抵消后面发生的。但在编制合并日资产负债表时需注意:对合并后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是否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产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归属于自己的部分,如有则先进行复核,在复核后将应归为合并方的留存收益进行还原,作调冲分录:借:资本公积(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产前实现的留存收益金额)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合并后的资本公积未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则以该资本公积贷方余额为限,对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前实现的留存收益进行还原,并在附注中进行说明。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编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交易。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主要会涉及企业合并成本、商誉、资产公允价值的确认等问题,合并方需要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反映购买日控制的经济资源情况,如购买方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享有被购买方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如小于享有被购买方的公允价值的计入营业外收入,因在合并日无需编制合并利润表,该金额体现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具体合并日分录如下:借:实收资本(被合并方)、  资本公积(被合并方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数据,考虑增值的可能)、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如合并成本大于占有被合并方公允价值的份额的情况)贷: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少数股东权益(借贷方差额)、盈余公积(如合并成本小于占有被合并方公允价值的份额的情况)、未分配利润(如合并成本小于占有被合并方公允价值的份额的情况)  合并日后,无论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企业均需要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抵消合并日后的内部交易。下面就具体的合并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二、合并报表的编制  1、复核并过录个别报表数据  公司在确定了对个别报表的编制方法后,先要复核母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保证个别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以便于在将个别报表录入至合并工作底稿后,像一锅粥一样,难以发现。通过这一步骤,这可明显提高编制效率。然后将母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过录到工作底稿中。  2、编制调整分录  这是编制合并报表的基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要求要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对个别报表同母公司不一致的报表要首先进行调整。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我们要根据对该子公司设置的备查簿中记录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来编制调整分录,以使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认的可辨认资产、负债或者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在编制时我们要进行区分,对可直接根据上期的编制情况过录过来。  3、编制抵消分录  这是编制合并报表的关键。公司要消除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需要对相关的业务进行抵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个比较常见及关键的抵消分录:  母公司投资与子公司权益的抵消如母公司直接投资设立的子公司的情况:  借:实收资本(子公司)、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账面)、少数股东权益(非母公司控制部分)  母子公司相互销售形成存货存在未实现利润情况的抵消  分三种情况:A当年度业务: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差额即未实现利润记入存货中。B:上年存货在当年仍未完成销售的: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存货,C上年存货在当年完成销售的: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营业成本。对于B、C项分录可能会觉得有点绕,我们在编制时可自己举个实例来清理一下思路,再去融会贯通。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一般有两种类型:  ①销售产品作固定资产使用;②是将自身的固定资产转售给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仍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对①类情况合并编制时: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如购入方计提折旧的还要抵消计提的折旧:借:累计折旧贷:管理(制造)费用。对情况②编制抵消分录:借:固定资产(减少额)贷:营业外支出(清理损失);同时,补提差额部分相应的折旧:借:管理(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  被合并子公司发生巨额亏损。对子公司发生巨额暂时性亏损,但仍处于持续经营状态的公司仍应纳入合并范围。在合并时,将长期股权投资减记至“0”为止;同时,为了反映少数股东的担保责任,将少数股东应承担的份额以负数反映。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便于我们理解:   例:日A公司出资1200万元购买B公司60%的股份,当日B公司的净资产为2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200万,资本公积800万。2011年B公司发生亏损4000万。章程规定:各出资方按出资比例承担相应责任。其他不变。则:A公司个别报表在11年末确认对B的投资收益时:借:投资收益1200万,贷:长期股权资-B公司1200万;对应承担的超额亏损计入预计负债,借:投资收益1200万元,贷:预计负债1200万元。编制合并报表时:借:实收资本1200万、资本公积800万、少数股东权益800万、预计负债1200万;贷:投资收益2400万、少数股东损益1600万。如B公司以后发生盈利,则A公司个别报表先减少已预提的负债,再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对企业合并报表所得税影响的考虑  根据准则规定,对合并财务报表涉及的递延所得税问题做过明确:因抵销未实现内部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所属纳税主休的计税基础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部资产或递延所得部负债,同时调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但商誉的初始确认则不应确认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凝秘得税负债。  4.对调整及抵消分录编制科目汇总表,核对后汇入合并工作底稿中。  综上,我们在编制合并抵消分录时要站在集团整体出发,抵消重复或不存在因素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使编制后的合并报表恢复到没有集团内部交易的经营状态。  三、合并报表勾稽关系的核对  由于合并财务报表数据众多,工作量大,编制起来较为复杂,所以在编制完合并工作底稿时,我们要进行核对、检验,确认有无遗漏等情况。  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按子公司调整后的权益比例所享金额。  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的的“实收资本”、“盈余公积”应一致。  合并净利润+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数+其他内部购销未实现利润抵销数+内部资产减值准备抵销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数+合并前投资收益调整数-职工奖福基金及其他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数=母公司净利润。  四、合并报表编制要注意的其他方面  1.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熟悉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  2.企业合并报表编制人员要善于沟通和总结,要和各子公司财务人员保持合作和联系。  3.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保持信息共享。  4.要有良好的自信心,能快乐的工作。  (作者单位: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19:06:44
随着企业改制、资产合并重组等业务的增多及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许多企业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的主要依据为部年制定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实务中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有些问题《暂行规定》没有作出规定或按其规定不易操作。现就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复杂股权结构下,长期投资及权益的抵销  实务中企业股权结构复杂多样,有单一控股、直接控股、间接控股、交叉控股等多种形式。那么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集团内如何抵销长期投资及权益?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前,个别会计报表要按权益法调整长期投资。但因各公司的投资比例不同,有的可能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投资。不同的核算方法对合并会计报表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认为应先按少数股东股权比例计算少数股东应计的损益,将计算出来的少数股东收益调整抵减集团公司汇总净利润,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核算集团内公司间的长期投资,合并会计报表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集团公司汇总净利润减去少数股东收益就是集团公司的合并净利润。即不论个别会计报表如何反映,合并时均要进行抵销调整,故最关键的是按少数股东权益比例准确计算少数股东应计的损益。 ……(新文秘网省略93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益,而不应放在负债项目反映,以真实反映集团公司的资产状况。另有一种意见认为:将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负数部分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反映。这样处理似乎也不大合理。当我们将集团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所谓投资,应是指对集团外的投资,对集团内部应无所谓的投资,故合并会计报表对内部而言,不应有“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权益的再抵销  合并会计报表在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时,已经将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全部抵销。目前规定需要将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再抵销回来,但并没有规定对资本公积是否应再抵销回来。若不将资本公积再抵销回来,则这部分资本公积合并在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对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净资产并没有影响,但对合并会计报表使用者可能会产生误解。我国对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不同的规定,资本公积是不允许分配的。有的集团公司内各企业的资本公积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相当大,合并后若不将已抵销的资本公积再抵销回来,容易使人误解,以为合并会计报表上反映的未分配利润均是可自由动用的,可能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所以,在合并会计报表时,除了应将已抵销的盈余公积再抵销回来外,也应将已抵销的资本公积再抵销回来。  内部交易的抵销  内部交易一般分为存货的购销和固定资产的购销,是否均要进行抵销?《暂行规定》要求对两种内部购销均要进行抵销,但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发生不多或对集团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不大的,也可不抵销。而《国际会计准则第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则要求对“集团内部交易及其产生的未实现利润应全额消除”(包括存货及固定资产)。但在实务中是否均要这样处理?我们分存货、固定资产两种情形讨论。  作为存货的购销。若两公司间的生产、销售存在上、下游关系,他们之间的销售只是半成品或产成品在集团公司内的流动,并没有对集团外销售,则两者之间的销售应进行抵销。若两公司间在生产、销售上并不存在上、下游关系,他们之间的销售只是偶尔发生,且金额不是很大时,对集团公司的经营成果影响很小的话,根据重要性原则,则无必要进行抵销。  作为固定资产的购销。对此类业务是否都应一律进行抵销?举个例子:假如集团内企业销售一台产品给集团内企业作为固定资产,售价万元,成本万元。使用年限年,不留残值。若要抵销的话,则要连续年对售价与成本之差及折旧进行抵销,直到该固定资产退出使用。但通常一个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金额都非常巨大,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的数字大多都是千万元或亿元,万元的内部利润及每年万元的折旧调整,对整个集团的资产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是很小的,依重要性原则,似无必要进行抵销调整。而且这些抵销调整在实务中操作难度较大。因为会受到间隔期间太长,人员的变动,记录的不完整,固定资产的调拨,固定资产大修理可能引起的价值变动,不同年度不同的经手人员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等因素的影响,很难保证在该固定资产整个运作期间的连续抵销及衔接。另外,若公司不是专门为集团内部公司生产产品的企业,产品又并非滞销,其不卖给公司也能卖出去,公司购买的固定资产又是经营所需要,其不向公司购买也要向集团外购买,则也可以将此交易看作公司对外销售产品万元,公司从外购入固定资产万元。因为按公允市价,该固定资产价值应为万元。这样实务上较易操作,也不违背谨慎性原则,反而更公允地反映集团公司合并资产的价值。但这应有一个前题:即出售产品的公司并非专为集团内的企业制造产品且产品并非滞销。  上述例子只是举的一项内部固定资产购销。通常,一个集团公司合并报表合并范围少则五六家公司,多则十几至几十家公司。每年各公司间均有可能发生一些内部固定资产的购销,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又可能各不相同,而各不同的年度又均有可能发生内部固定资产的购销。如果不论金额大小一律都要求进行抵销,则更难保证这些内部购销的固定资产在其各自的整个运作期间的连续抵销及衔接,更加不具可操作性。  至于何为重要性?哪些内部销售必须抵销?哪些内部销售可不必抵销?如何判断?是否可象“租赁”及“非货币性交易”一样,制定一些定性或定量的判断标准?这些也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内部债权债务抵销的处理  通常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要求按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等一一对应的项目进行抵销。这要求集团内各公司之间往来账项非常清晰,账务处理相同,且定时对账。但在实务中这种理想的情形是很少的,有时很难按此进行操作。大家知道 ……(未完,全文共4354字,当前只显示241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编制合并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