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AR 到底有什么只为让你魅力绽放,能让众多投资人

如果你是投资人,看到这些酷炫的VR/AR黑科技,能不心动吗?
发表于 13:20|
摘要:9月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虚拟现实风投联盟(VRVCA)第五次投资大会
虚拟现实风投联盟(VRVCA)第五次投资大会
9月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12支来自全球的优秀VR/AR创业团队
在投资人面前做了精彩路演,各种黑科技令人目不暇接
每次VRVCA投资大会上,都能见到很多来自全球的超牛的VR/AR团队,以及那些传说中来自投行、VC的投资人,还能体验到那些让人津津乐道几个月的最前沿科技产品。真的超酷啊!
VRVCA大会开场前
大会下午两点开始。下午1点多,当小编到现场时,就看到已经有不少媒体和投资人到场了。大家有的在相互交谈,有的在认真地翻阅我们VRVCA团队介绍的小册子。
册子上不仅有团队项目的简单介绍,还有创始团队成员的背景介绍。不得不说,我们VRVCA选中的团队,成员背景都是很牛的!有的毕业于世界名校,有的是博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曾供职于行业顶尖公司,有的创业经验丰富,有的开发能力超强...
这些背景资料可不能小看,因为要投资一个创业团队,看人是非常重要的。除去产品不说,成员背景厉害的创业团队往往更容易被投资人青睐。
开场欢迎环节
下午2点,大会正式开始。我们Vive的同事,VRVCA负责人Sean担任主持人。给大家简单介绍了VRVCA和本次大会的背景,并欢迎现场的各位嘉宾:
VRVCA囊括了来自全球49家投资机构,共同投入180亿美元可投资金,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们从全球上百支申请团队中甄选了12支团队参加这次的投资大会,为在场的投资人和媒体们介绍。
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Alvin由于今早出差无法出席本次大会,特意录了一段小视频欢迎大家,并表示晚上还会飞机赶回来与大家共进晚餐,探讨VR/AR的创业投资等话题。真的很有心呐!
嘉宾讨论分享环节
接下来就是嘉宾讨论分享的环节,我们邀请了四位在VR/AR投资方面都很有经验的投资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VR/AR/AI投资的那些事儿。下面是小编做的&听课&笔记,来拿与大家分享!
关于AR增强现实
【主持人】2017年,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VR/AR,除了之前纷纷与Vive合作VR项目外,它们还分别推出了AR的底层开发工具ARKit和ARCore,以及AR功能的手机。许多内容公司都开始加班加点为他们开发AR内容了。从投资的角度,请问各位对两个巨头入场AR有什么看法?
【Kevin】VR和AR最终是会融合在一起的。这些底层开发工具的出现,无疑会增多整个AR/VR开发者的数量。因为AR内容和VR内容几乎是相通的,可以较轻易地相互转化,所以AR开发者数量的增多,也就是也增多了VR开发者的数量。开发者多了,整AR/VR优质内容数量也会增多,更容易产生杀手级应用。
【司文敏】我们之前投资了业内知名的VR团队酷咔数字,他们其实也开始开发《雇佣兵》这款射击游戏的AR版了,还即将推出VR/AR一体版的《雇佣兵》。苹果、谷歌的入场,其实给了开发者更多的信心。
【吴琼】我曾经说过VR/AR 是一个三五年会起来,十年左右会爆发的领域,但最近我觉得这个VR/AR发展爆发的进程会大大缩短。
【胡卓桓】虽然目前的AR主要是以手机为基础的形式,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过渡期,最终AR的形态一定是跟VR一样,以一种眼镜的形式。
关于VR一体机
【主持人】VR内容在线上的发展一直受到头显出货量的限制的情况下,大家都希望通过VR一体机打开消费级市场。年底到明年年初,HTC
Vive等厂商都将有VR一体机上市。各位投资人对于VR一体机内容和对整个VR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
【胡卓桓】VR一体机没有PC VR的体验好,所以我认为VR一体机会比较适合运用在娱乐方面。在教育领域,我认为PC VR比VR一体机更适合应用于课堂上。
【Kevin】我跟胡总的观点有些不同。我认为VR一体机比PC
VR更适合应用于课堂上。虽然很多学校不缺钱购买体验更好的PC
VR,但问题在于教室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如果每个座位的VR设备旁都要配一台电脑,就太耗费空间了。然而VR一体机可以节省空间,更方便于应用在课堂教育,你不需搭配电脑和手机,一按下开关就可以体验了,这样碎片的时间也可以使用VR进行学习和娱乐。
【吴琼】我们在这个领域看了两年,市面上的VR一体机的公司都看过,还没出手是因为觉得VR一体机还需要有技术突破。但是VR一体机无疑会推动起整个VR行业,令高品质VR体验的门槛降低而且更方便,只要够便宜,就能够很快打开消费端市场。
关于AI人工智能
【主持人】请问各位对于AI人工智能与VR/AR的结合点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投资方向?
【吴琼】我们关注AI的三个方面:图像识别、语音智能交互、大数据应用。这三个方面与VR/AR的结合,我们都是很看好的。
【司文敏】我认为VR/AR与AI的结合在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都有很强的需求。比如医疗行业,目前发现治疗老年痴呆症效果最好的方法,其实是使用VR沉浸式体验,再结合上AI人工智能,定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还有教育行业,通过大数据来分析教育行业的样本数量,加上AI的算法,和VR沉浸式体验,可以很好地增强教育质量。
【Kevin】我认为通过大数据来收集一些身体运动信息的数据,再用AI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处理,就可以大大增强VR/AR里追踪的精确度。
团队展示环节
接下来就到了12支优秀团队的展示环节了,其中包括4支AR团队,2支硬件团队,6个娱乐类和教育类的内容产品。关键词:光纤扫描光场显示技术,体育赛事3D重构直播,6DOF景深相机,柔性手势识别传感器,AR室内导航,VR
由于有些团队不方便透露,所以小编下面只挑几支团队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上场的是Usens凌感的CEO。这支2013年底创办于硅谷的美国团队,汇聚了全球顶尖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专注于AR/VR领域,研发了全球领先的Inside-out手势及位置追踪技术。是不是听起来很高端,有点难以理解?等下分享环节结束后,下2楼体验区试试就知道了!
接下来,还有我们曾经专题介绍过的VR
KTV团队根号叁,他们将用VR令传统KTV换发新活力,目前已与两家传统KTV谈成合作,以后大家将有机会在KTV中体验Vive,还能穿越唱歌了!
专注于打造面向青少年的创造性VR工具的团队LenQiy蓝鳍鱼。他们最近还与上海科协和苏州科协组织了上千名小朋友体验VR画画的活动,真的太有爱了!
还有来自美国的团队Hyperfair,为企业打造定制化的VR品牌展示,可以让企业处在全球各地的员工和客户使用不同的VR设备进入同一场景中交流互动。他们现在已经有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全球财富500强的企业客户了,真棒!
台下的媒体和投资人们都在认真地听讲和笔记。有些可能已经记下了感兴趣的团队,等下分享环节结束就可以直奔二楼体验区去跟创始人好好聊聊了。
Demo体验环节
团队分享结束后,就到了小编最爱的Demo体验环节了!各种AR/VR最前沿的黑科技,此时就能都体验到,还能近距离接触这些科技大神,简直不能更棒!
比如这支来自奥地利的团队Insider
Navigation创始人,正在用手机给大家演示AR室内定位和导航。有了它,以后小编再也不担心在大型商城和展会中找不到洗手间了!
还有这支美国的团队Bend
Labs,研发了一种软性传感器技术。从手套开始,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手感和触觉。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使用手指进行VR中的互动哦!
这是本次大会中第二个专注于VR迷你KTV的团队VR Stage,可见VR在KTV行业真是很有戏啊!与结合传统KTV的方式不同,VR
Stage打造的是一种迷你的VR KTV机器,可以像电话亭一样放在各个地方。只要微信扫一扫付款,就可以点歌了,VR中还有你的乐队和粉丝在为你欢呼哦!
最后再来看看一个来自荷兰的团队VRee,他们专注于提供全身VR追踪体验,可以把你每一个动作都带入VR中,让你的队友感受你的肢体语言。重点是,穿上这套装就变得超酷啊!&
如果你是投资人,你会想投什么样的团队呢?小编好纠结,感觉大家都很棒,不知道选谁,要是小编有个几十亿美金的话,就都投了吧!
如果你是需要融资的优秀VR/AR团队,就快点击来报名下一次在旧金山举行的VRVCA第六次投资大会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说了这么多,裸眼3D,VR,AR到底有什么区别?
说了这么多,裸眼3D,VR,AR到底有什么区别?
据调查显示,很多人对于裸眼3D,AR,VR的概念混淆不清,百度上各种专业名词也把小白们吓得一愣一愣的,那么今天,小编将告诉你,这三个的区别与联系!AR是增强现实,在你面前可以呈现是三维立体,而且是在空间中呈现出来的;裸眼3D是在一个平面上呈现出立体三维画面,就像你在电影院看电影,都是通过平面的屏幕呈现出3D的,不过现在电影院都是要带眼睛才能看到清晰的3D效果,裸眼3D是不需要眼镜也能看出3D效果。换一种说法,AR就是个能放到你眼前的电视,全息种类比较多,概括来说就是立体映像,裸眼3D就是不戴眼镜就能在平面感受到的立体。VR与AR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如果要赋予统一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通过计算机技术构建三维场景并借助特定设备让用户感知,并支持交互操作的一种体验。从定义语中,我们可以看到,VR与AR的共性至少有两点,即“3D”与“交互”。缺乏其中任何一点,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VR或AR。这也是为何部分学者把VR、AR视为一体的原因。那么AR与VR“的交互体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手势操控:戴上副手套,就能在场景中看见自己的手啦;头部追踪:场景跟随头部视角移动所变化;感触反馈:穿上一件AR、VR护具,它会帮你实现场景中的触觉反馈哦!VR和AR的视觉效果是3D的,但是和3D最直观的区别在于VR实现了720度全景无死角3D沉浸观感 。720度全景即在水平360度的基础上,增加垂直360度的范围,沉浸感即可以让你渐渐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甚至包括嗅觉、味觉五官。最后再来说“裸眼”3D,很多人或许会好奇,3D就是3D,为什么还要加一个裸眼。裸眼3D,就是利用人两眼具有视差的特性,在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如3D眼镜、头盔等)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具有空间、深度的逼真立体影像。“裸眼”即无设备,不需要戴3D眼镜即可观看3D场景。目前国内在裸眼3D做得最好的是ivvi手机,ivvi K5采用裸眼3D柱状光栅液晶屏幕,在传统手机原生GPU的基础上增加一颗“超多维VR运动视觉芯片”--SDP1510,配备双前置摄像头捕捉人眼位置,采用全新的特殊复合材料,利用独特12道镜面处理工艺ivvi K5手机使用了ivvi特研的裸眼3D柱状光栅液晶屏幕,该屏幕采用了柱镜光栅技术,柱镜光栅裸眼3D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裸眼3D技术。柱状透镜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并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柱状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该技术具有不眩晕、高亮度、更立体的优点,亮度比其他技术提升50%,看电影打游戏时拥有IMAX 3D影院的效果。ivvi手机围绕人工智能、AR、娱乐、智能平台等四个方面布局智能3D,进而实现有趣、好玩、有价值、有情感的体验,从而让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真实的世界,感受到智能3D的魅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漫步星空,观察动态,小小记者侃侃谈
作者最新文章投资人眼中的VR/AR市场 什么样的开发者是他们的目标?
原标题:投资人眼中的VR/AR市场 什么样的开发者是他们的目标?
去年,对于VR圈子来说,可谓是经历了一番过山车般的经历,从受热捧到年底的&投资遇冷&,不仅VR从业者、创业者感受到煎熬,其实对于投资人而言,也是经历了一次&拷问&,究竟怎样的VR/AR项目会受到投资人的青睐?投资人如何判断VR/AR领域的发展?
昨日,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办,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青亭网联合承办,文化创新工场协办的2017年第五场VR沙龙《首都文创产业投融资沙龙暨首都VR/AR产业沙龙》在北京举行。
首先,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司文敏梳理了对于VR/AR领域的看法并从投资机构的身份为创业者带来了一些利好的消息。
松禾资本背景介绍:
创立于2007年,公司团队拥有15年以上创业投资经验;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00亿人民币;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投资项目达36家;投资策略:早期资金+成长期资金+并购基金;松禾暴风VR产业基金在多个方向(见下核心观点汇总)基本都有布局,兼顾2B以及2C领域。
核心观点提前看
1,几年的6月份之后,VR/AR领域会有一个小小的回暖,预计到2018年,会有一部分公司以及团队可以开始盈利。
2,分析daydream来看,移动端VR到了2018年将会成为标志性的产品,这也意味着VR/AR领域将会出现消费级水平的产品。
3,中国的内容团队不是做不出优秀的产品,主要还是受到了硬件水平的限制,以《雇佣兵》为力,目前能够体验到的还是它的第一版本,而只有硬件的版本的进行了更新,内容才能进行下一步发展。
4,中国VR/AR核心技术落后于美国,但发展速度快,且中国资本对于VR/AR的投资热情高涨。
5,中国VR游戏产业链初步形成,内容呈快速发展之势,预计到2018年将有VR游戏团队开始盈利。
6,VR投资方向:VR游戏(发行、内容)、VR硬件、VR直播、VR动画影视、VR教育、VR旅游、VR摄影、VR房产、医疗、家装等;AR投资方向:AR移动应用、AR行业应用、AR基础技术。
7,松禾资本刚刚成立了一个30亿的大基金,今年资本还是很活跃的。
《遇见VR》演讲全内容:
我对VR/AR的研究有3年了,从我自己创业,在游戏公司工作,到现在加入松禾资本,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VR/AR产业的想法,和我做的一些案例。
松禾资本成立有十几年的历史,我们管着几百亿资金,松禾资本有30多家企业已经上市。我们去年投的近20家公司,全都是接近天使种子,今年主要做IPO上市的。
我们今年刚刚成立了一个30亿的大基金,可以说也很契合今天的主题--资本破冰。其实,今年的资本还是很活跃的。
世界上所有大佬对VR/AR的发展前景都比较看好,苹果的库克还说,下一代的发展趋势他会赌在VR/AR上。
这是高盛预测的2025年VR/AR产业的情况。在VR/AR产业中,高盛也预测,10年之后这两个领域都会是百亿美金的市场规模。
从投资角度来说,投资VR/AR是从2013年开始的,当时有14.5亿投资额。2014年快速发展,2016年到最高峰,将近80亿投资,2014年的50多亿美金主要来自于Magic Leap。
但去年给人感觉却是VR/AR这个领域的投资却直线下降,但是,实际上VR/AR还是在理性发展中。
就今年来说,还是有很多很喜人的消息。我们去年投资的两家公司,有一家是做VR/AR引擎的,刚刚签完合同,拿到了几千万的投资金额。另外一家小团队,做AR社交,这个产品在9月份会上线,跟苹果这边会同步推出。没有上线之前现在已经成为多家投资机构追捧的对象,昨天已经拿到了几个TS(投资意向书)。
我认为2017年还会有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比如苹果的ARKit平台、微软的MR头显等)的推出。
并且在6月份之后,VR/AR会有一个小小的回暖。到2018年,应该会有一些公司有一些起色,18年底会有盈利的公司出现。
回顾2017年,国外各个巨头都有一些惊喜的表现。比如HTC发布了无线方案;英特尔也会在今年推出无线方案;微软发布MR头盔;苹果并购了很多中小VR/AR公司,大家都在猜测苹果在做什么,有的人在猜测做AR眼镜,有的猜测在做VR/AR的头盔,总之今年苹果发布正式进入VR/AR领域;谷歌推出Daydream操作系统,相信在明年会跟更多厂商合作,会带来移动端的普及。
我们认为2017年会是一个拐点,2018年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移动端会有更多的人来使用。我们认为在2018年这会是标志性事件,会有更多人会使用到VR/AR的消费级产品。
不得不说,中国在VR/AR这个领域跟世界几乎是同步的,核心技术我们跟美国差很多,但是在VR/AR的内容上,我们可能只晚于美国1到2年的时间,不过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此外,我们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中国政府的支持,这一点是美国所没有的。大家也可以看到,科技部、信产部还在发力发展这方面的产业,尤其是教育方面,在中小学生、大学里都推广虚拟现实的教育体验。
据我所知,今年会有几个VR/AR大型的产业基金成立,在这背后都有政府的努力。
我们其实能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VR/AR,尤其在VR行业应用上,还是有一些突破,首先就是VR教育。
我们去年投资了格如灵,这家公司后期的融资也非常顺利,仅仅半年时间就拿到了6家投资公司的TS(投资意向书)。他们用半年时间已经取得了一些营收,跟中小学达成了很多的战略合作和协议。
除了VR教育,我们认为VR游戏在2018年,会有1、2家做到比较好的营收。
去年年初,国内做VR游戏的团队只有100家,6、7月份的时候,VR/AR游戏团队增长到5、600家,去年有几千款的产品出来。VR游戏产业在整个VR/AR领域是最容易形成产业链的,有做主机的,有做移动的,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明年,我也相信VR游戏也会做出一些比较好的成绩出来。
投资企业代表:VR游戏《雇佣兵》、《骷髅海》,除了VR游戏,我们也涉及到VR房产、VR婚庆、VR体育各个方面。
ICreator是一个VR互动引擎技术,他们目前正在和投资方洽谈,拿到了几千万的投资。他们是去年淘宝双十一的AR游戏独家合作方,使用量达2.4亿次。
最后,谈一些我的感受。我还是非常相信VR/AR这种全新的技术,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VR/AR不是一个快速的产业,它需要时间的打磨、时间的积累。希望为那些真正为产品做出优秀贡献的团队,为他们加油、喝彩。我们终将因一切伟大创造而受益。
鼎翔资本创始合伙人吴琼介绍了鼎翔资本以及分享了对于VR/AR领域投资的看法。
鼎翔资本背景介绍:
创立于2014年,专注于中国智能硬件及科技互联网企业的孵化投资以及基金管理;业务范围包括财务顾问、项目孵化、创业投资以及基金管理;鼎翔资本管理的三支基金于2015年分别完成募集,人民币基金规模7亿元;投资阶段以B轮前投资为主,单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在500万-5000万人民币(等值美元)之间。
WechatIMG17
核心观点提前看:
1,2015年是VR/AR的元年,VR的成熟应用需要5年,AR的成熟应用需要8年。
2,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硬件平台&&可穿戴设备以及头盔眼镜;屏幕标准&&OLED屏幕的量产普及;交互方式&&VR交互和动作捕捉;拍摄设备&&光场相机和全景相机。
3,主流人群应该是以80后、90后群体为主,内容领域的创业要关注这一类人群的需求。
4,对于创业者来说,独立思考非常重要,契合沙龙的主题来看,资本破冰还是需要从业者摒弃狂热、躁动的心态。
5,不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结构都应该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节点,把我机会。
我们从2015年开始看VR,接下来谈一些我个人的一些归纳、总结。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投资分三个场景化的方向:
第一,和人相关。我们投资的项目大多数是2C的,所以是智能可穿戴、消费电子、消费品方向。
第二,跟户外出行、车载智能硬件、骑行相关的,我们可能会投资。
第三,跟家庭生活相关的,比如说厨房、电器、科技生活类的产品。
回到今天的主题,重点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VR/AR的理解。
首先,我们先分享一下我们对VR/AR定义的解析。
1、我们觉得VR更多的侧重于内容的平台,AR基于计算平台为基础。
2、VR的重点在于便捷的真实感体验,AR重点在于信息的辅助和高效的处理。
为什么我们看好VR/AR?
无论是VR还是AR技术,它都是让人类的感知、体验进行了升级。从技术整个发展路径来讲,大概也是这个状态。
我们最开始了解的内容、信息,可能是通过纸媒、黑白的平台方式,有彩色的、高清的,还有大疆这样的无人机。VR在这个领域里扮演的是让我们有一个全景的、360度的内容感知,这是技术核心的体验感受。
AR可以让人和人、人和物之间添加很多辅助信息、辅助处理的因素,或者是一些场景,包括一些娱乐化的东西,这些都是对感知、体验的升级。
对产业来说,这是VR/AR能够得到这么多资金、产业支持,并且是持续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带动了势能,这个技术才有更长久的发展空间。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VR/AR发展方向的感受。
对于投资来说,首先要把握好节奏。
我们看到所有的VR/AR的集中曝光、融资、创业,如果从量级上来讲话,主要在2015年,这是我们的直观感受。至于说VR/AR的技术,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判断,到成熟应用,我们觉得VR至少要5年,可能是到2020年,AR至少要8年(从2015年起)。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诞生出很多的技术,创业公司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无论是大的体系,还是巨头,还是有实力的创业公司,还是行业内的公司,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很多的红利。在我看来,一个真正成熟的生态形成,可能会带来更爆发式的创业需求,和投资机会。
在VR/AR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会形成很多交叉的价值。
在每一个阶段,无论是对创业还是投资,都会有很多的机会。把握每一次机会需要什么样基因的团队,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参与,我觉得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由于上一代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一代的VR/AR的技术周期会变短,基于PC时代形成的规律,时间周期也会大大缩短。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要及时掌握信息,避免不了解信息,包括对市场的判断失误,从而措施掉特别好的时间点、机会。
总结来说,时间窗口很重要。
分享一下我们在投资领域的方法论、标准。
我们会关注几个核心点:
第一,从硬件平台角度来讲,从2015年到2016年,国内、国际里诞生了非常多的可穿戴设备、头盔眼镜这样的产品。对于我们基金来说,硬件的创新可能只是第一步,对整体应用的集成,类似于互联网在手机端集成的阶段,还没有到真正的移动互联网的阶段。
我们跟很多硬件公司的接触,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要随时根据硬件的迭代做下一步的投资规划。
第二,屏幕标准,OLED屏幕的量产和普及,我觉得这是制约移动VR发展核心的核心。
去年我们本来也是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今年的年中或者是下半年,但是从目前来看,OLED屏幕的普及还远远没有达到消费级。去年年底的判断是今年发布的主流手机,所有的主流机型都会用到OLED,但是这个节奏是向后推迟的。移动VR的投资结构和发展,我们觉得受屏幕制约的因素也是最大的。
第三,交互方式,在VR/AR的产品形态上做了很多可穿戴拆分、重组的规划。所以,它重新定义了交互方式,不像现在是基于手机滑屏的交互方式,更多的是用动作捕捉、语言控制,手柄式的交互。
第四,拍摄设备,我们去年集中看了消费级、商业级、专业级的全景相机,在全景相机这个领域,受制于刚才说的屏幕的影响,因为观看端的体验达不上来,无论是拍6K还是8K的产品,这个体验都不会有一个正向的反馈。所以,全景相机的投资也是受制于屏幕的影响。
光场相机这一块研发的周期更长,投资也会更大。
Daydream的进度我们也在关注。
第五,应用工具,个相对来说更务实一点。对创业者来说,创业的门槛更低。无论是教育、医疗、游戏的垂直应用,还是基于人们的刚需形成的社交平台,这些对有软件基因、开发游戏成功的创业者来说,在这当中可以有一些借鉴点。
第六,传输技术,大家知道VR设备普及之后,进行了360度的视角开放,内容的数据量是原来几倍的高清内容,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想有一个很良好的体验,这个难度非常高。基于现有的网络环境,现有现实情况下,编解码这也是我们非常看中的点。
第七,内容形式,3D音频、环境重视,主要是针对于80、90后。对于衍生技术来说,大的专业团队可以来做衍生技术。
接下来,我们要跟创业者分享一些建议,或者是一些经验。
1、独立思考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今天是资本破冰,或者是资本寒冬?这个寒冬和破冰一部分来源于狂热。我们应该基本尊重一个技术从0到1,从无到有的发展规律。即使我们多么想拥有这个技术,但是基于行业、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规律。所以,独立思考我们需要清楚,在每个阶段的切入点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哪些是外界、外因所决定的。这个非常关键,一定要尊重技术发展的规律。
2,把握节奏
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创业者,在前两年的市场中,如果有一些失意,主要是来自于对节奏的把握,对投资、投入的分配不合理,有的创业企业就踏空了,我觉得掉到坑里就很难再爬出来了。
3,平台创业很关键
做大平台的开发者享受资源和生态带来的红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沉淀自己的技术优势,把这些吸收到之后,等到市场真正成熟、爆发的时候,再去发挥不同团队独特的价值,我觉得更现实一点,或者会更成熟一点。
最后对创业者说,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一直坚持到最后,把自己的价值跟更多的用户进行分享。
99VR视界君说: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于VR/AR还是有很大的信心,但是VR/AR到成熟阶段还需要5-10年的时间。在这个发展的时间里,开发者要沉淀好自己的技术,生存下去。等到技术成熟的那天就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资本方还提到在行业应用方面,目前作为辅助工具这个方向是值得开发者好好研究一下的。
<font color=#-27<font color=#-27<font color=#-27<font color=#-27<font color=#-27<font color=#-26<font color=#-26<font color=#-26<font color=#-26<font color=#-26
曾经说VR游戏面向B端反响出奇得好的开发团队,如今一年过去了,面对B端市场的VR游戏增...
上个月,迪士尼的D23博览会刚刚落下帷幕。这个以迪士尼成立年份命名(1923 年),面向...
99VR视界君带大家来看看目前VR体验店的生存状况是什么样的。
根据手游为主的TapTap平台显示,一款叫做《我的VR女友2.0》的VR游戏非常的火爆。上线2...
上个月中,国美落地了国内第一家VR影院,该影院配备HTC Vive以及Gear VR两种体验设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为让你魅力绽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