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生意人老板办公室挂字内容的字有哪些 很少老板会拒绝这样的

你浏览的页面不存在
我的图书馆
信息提示:
你要浏览的文章不存在,5秒后将自动跳转到“360doc个人图书馆”的首页,你可以继续浏览其它好文章,也可以&
&当前页面。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初次创立小站。与大家分享我所读到的以及我所从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关于经济和商业的事情。内容预计为文章转载及个人原创。个人水平有限,若有不同意见,欢迎理智发表,拒绝愤青,期望在分享中与大家共同成长。
【转】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王石)
【转】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王石)
& &2009年,我和一些朋友们响应一个国际环保NGO野生救援(WildAid)的号召,一起发起倡议拒吃鱼翅,当时就有位被我们拉过来签字的企业家说:这个我不能签,比如我跟部长吃饭,部长要吃鱼翅,我能说我不吃吗?我的生意还要不要做了?
&&& 这位企业家朋友最后没有签字,但我们都签了。三年过去,没听说哪位签字的老板因为不吃鱼翅而生意做不成了。姚明还给野生救援拍了广告片:&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现在几乎妇孺皆知。我看到网上还有人拿来恶搞。似乎姚明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丝毫不受影响。
&&& 一个认为自己的饮食偏好(不吃鱼翅,不喝酒)都会导致官员生气的企业家,首先就把自己定位得矮化了。更何况,这个心理假设的前提是,政府官员们心理上都是些长不大、被惯坏的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迁怒。
万科从成立之初就有句口号,叫不行贿。当时也有人在说:不行贿怎么做房地产生意?结果事实证明我们不行贿不仅做成了房地产生意,还做成了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个中辛酸,不足为道。
&&& 中国企业家论坛有一个持续的话题,就是企业家的社会地位问题。我讲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很多时候,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与企业家对自己的心理期许有关。想要获得社会的承认与尊重,首先要相信自己是应该获得社会承认和尊重的。
&&& 中国的现代化,肇始于19世纪中叶。这不仅包括人们日常所关注的器物和制度层面。也包括夹在这两层之间的社会。现代意义上的商业与商业文明,也开始于这一时期。第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们,如胡雪岩、雷履泰等,都是出色的管理大师。但在面对公众时却面目模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名&晋商&或者&徽商&,那么社会也就认为他们仅仅是商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荣德生、张謇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气度。他们都不仅仅是企业家,从创业之初就自认是社会的砥柱:除了投资实业以外,他们造桥铺路,建立公园,兴办教育、参与城市规划、区域经济规划甚至是社会保障规划的制定。他们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到处奔走。1922年,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纸联合举办民意测验,张謇当选&最受敬仰之人物&。如果张謇和荣德生们还是和他的前辈胡雪岩、雷履泰一样,仅仅以创办一家成功的商号为目标,我无法想象他们能获得社会如此的承认与尊重的。
&&& 在中文中的&企业家精神&,被大大局限了。因为英文中的entrepreneurship的含义要比中文中的&企业家&广泛的多。就好像&奋进号航天飞机&的&enterprise&,在中文中如果被翻译成&企业号&,就与NASA的本意有偏差。
&&& 一个社会总是有一些传统、规范和模式,而认识到这些模式的问题,重新组织要素,并成功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 人的天性保守:当人们已经熟悉了某种程序或方法,而这种程序和方法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有效的;要鼓励人们采用新的,未经实践证明的方式就会受到心理上的抵制。有时候,客观上采取新的方式可能并不存在困难,人们也会觉得难以接受&&无论是说服人们跟随一次创业冒险,一次管理变革,还是不喝酒、不吃鱼翅、不行贿这些改变社交文化的努力。
&&& 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知识越来越完备。在任何领域的创新都需要团队合作。一个发明家在自家阁楼里鼓捣出来的东西,已经很难震撼世界了。
现代科学研究早就已经过了一个教授带着两三个助手就能完成发明和发现的时代。任何一个运转良好的实验室,对内需要大规模的合作与沟通、对外则要面对各利益相关方。科学研究的前途甚至比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前途还要不确定。发现某个研究方向的价值,说服整个团队往这个方向前进,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同时还要游说政府、企业等资金方提供持续支持。
&&& 社会领域的创新也是如此,一个慈善项目想要获得公众的支持与参与,无论是公关、管理、游说,都需要企业家精神。
&&& 短短30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零开始,以40%的社会资源,完成了60%的GDP,承担着80%的就业。企业家们已经是这个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砝码。建国头30年,无论是城市化还是现代化的进程都被打断了。而后30年,城市化与现代化则被大大压缩。上一轮现代化中两代企业家完成的蜕变,现在几乎被压缩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问题是,中国的企业家们做好了在一定程度上领导这个社会的准备了吗?
&&& 我一开始提到的那位朋友是真正的企业家。他创办的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从产品到技术到管理,都走在中国企业的最前沿。但在拒吃鱼翅这事儿上,他没有展现出自己的企业家才华。
企业家们最重要能力是说服。说服人们相信你所画下的美好蓝图,说服人们自愿跟随你前进。企业家除了要相信自己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更需要以企业家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价值。七八十年前,我们的前辈们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们更以实际行动说服人们相信这一理念,并获得了社会的尊重。现在,轮到我们思考,该如何实现我们这一代人对社会的责任?
&&& 企业家精神是当下所稀缺的: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最需要企业家精神的课题。这不仅需要领导人发现体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他们能在目前价值如此多元的社会里,团结起足够多的共识,甚至在体制内调和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关系,以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最大的企业家精神。他的&50年不变&,&不争论&,就是在妥协,在动员,在说服。
&&& 而这都是企业家们最擅长的领域:远见、规划、管理、组织、协调、说服、动员、妥协。以国情而言,如果不把我们这些才能贡献给社会,仅仅是拿出一些钱来做&慈善&:谈不上是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
&&& 所以,企业家对社会发挥影响力,真还不能向学者,向明星学习。仅仅是发言就算了。一个集团军司令没必要跟武林高手比武。企业家向这个社会输出的正能量,恐怕就是现代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沟通技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投身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以推动他们认为有价值却不太可能挣钱的事业。在这些事业中,企业家们能做的就是发挥我们在组织、动员、说服上的经验,为&社会资本&存款。
&&& 企业家做公益项目,在管理上就要以企业的标准衡量。企业家们自己相互组织,更要走出乡党的小圈子,从农业社会的地缘亲缘所维系的熟人关系,转变成以共同职业、理念和使命为纽带的组织&&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以理念和使命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体。而企业家组织本身,更应该明确这个组织绝不能仅仅是&搞关系&&盘资源&的平台。
&&& 这也是我对中国企业家论坛这个组织的期待之一:从一个熟人网络走向共同理念的人的平台。比如,除了邀请经济学界的专家之外,我们是不是能邀请其他学术界,甚至政界的朋友?无论是带领实验室,还是带领改革,这些在其他领域工作的精英们,所展现的都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 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门前,有一个阿特拉斯的雕像。这座雕像落成于1937年,当时,企业家精神这个概念在西方也是刚提出不久。托起天堂的巨神阿特拉斯,是纽约的企业家们的自我期许&&我们就是承载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巨人。从安&兰德开始,美国社会建构起一套有关企业家的英雄叙事,这套思想的源头来自于熊彼得:企业家精神的创造性破坏才是创新的来源。而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因为这种英雄叙事和道德勇气,才使得美国的企业家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各种公益事业中去,并赢得社会尊重。&
&&& 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的自我期许。企业家才能对社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企业家们不仅仅为社会提供就业与财富,企业家精神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种道德勇气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与努力,更意味着在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领域发挥企业家精神:去促使那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改变发生。
原文地址:
【转】创业者灵感:泡妞经验做市场 打游戏经验带队伍
& & & &前几天,和一位奉行&三拒绝主义&的创业者一起喝咖啡。所谓&三拒绝&,即指拒绝采访、拒绝研究、拒绝参观,主要是逆袭时下创业界风行的&三突出&&&突出自己、突出自己、突出自己。  如果他只是一位正满怀憧憬的创业者,那么,也许他的所有经历和经验都只能算是一种美好愿景,值得敬佩,可未必经得起推敲。但是,这位三拒绝君,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已经在一个相对细分的女性消费品市场中切到了约60%的市场份额,基本打通了&品牌即品类&的策略,线上和线下形成60%∶40%的销售贡献比例,而且,两个渠道都是始终贡献盈利的。是的是的,这家公司不过四年历史,不过几个亿的生意,与&Old Money&们相比,当然不能说已经渡过苦海直达彼岸,但是,只要想一想多少创业公司死在前三年,我们就立即精神为之一抖,看看究竟有哪些做法已经被这家公司证明是适用于中国特色创业主义的。  首先,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三拒绝君虽然也&可耻&地上过长江商学院,但是很明显,在他的创业历程中,商学院体系对他的&荼毒&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以至于作为一名老资格的管理咨询顾问,当我听完他的全套创业故事后,不得不感佩至深地脱帽致敬:&祝贺你,这是一个没有被传统管理咨询公司毁过三观的公司!&当我问他,经营公司的主要灵感来自什么地方时,他一脸坏笑的坦然相告:做市场的经验来自泡妞,带队伍的经验来自打游戏。天!  这位仁兄最洋洋得意的话题,是&怎么用150块钱感动一个女孩10次&。听完这套超级正能量的不传之秘,作为在认识老板以前就成为这家公司的忠诚客户的我,倒是很能够体会到他从泡妞中提炼出来的营销大招儿:对目标消费者深入的人性洞察和把握。  举例说明:两年前,我曾经在这家公司的网站上订购了大约200元的产品,结果,收货时我意外地收到了一个超级大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满满塞了七件赠品!而且,还附有一封粉红色的信,上面娇嗲地用手写体写着:&亲爱的,这些漂亮的毛巾、浴球、洗发水、鼠标垫等,都是我们送给你的!&然后是客服的亲笔签名。至于为什么送鼠标垫,三拒绝君的说法是:一个鼠标垫一块六毛钱,但是如果设计制作精良,就可以占领客人书桌上的一个永恒位置,应该把它看成一个广告位;同理,越是赠品,毛巾的品质越要好,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带有品牌大logo的毛巾占领客人的洗手间。  所以,别人是做客户,这家公司可谓&泡&客户:通过鼓励客服跟打鸡血似的与客户深度互动,辅之以长期采取大量赠品、附赠手写信件等方式满足女性消费者的两大心理需求&&一是要占小便宜,二是要有小呵护&&一来二去,把客人泡得跟情人似的。以至于据说有客户在结婚时,居然给他们的淘宝客服寄来喜糖和礼物。  当然啦,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鼓励员工和客户深度互动&,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是,很难做到。因为员工的热忱与老板绝大多数时候并不在一个温度上。这就不得不提到三拒绝君在漫长的游戏生涯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带队伍逻辑了。这家公司在人力资源政策上与常规公司一个显著的差异是&月月涨工资&策略,也就是说,人人都知道,只要公司大盘在增长,员工每个月就都会涨工资,而且越是新晋的员工涨工资的幅度越大。  这是典型的网游逻辑:游戏初期必须能够快速升级,这样才能培养成瘾!传统的薪资体系是基于一种自上而下的管人、控制逻辑搭建起来的,越往下薪酬就越是相对固定,越往上薪酬的浮动比例就越大,所以天然地就形成了压力集中在管理者身上、基层员工被动观望的局面。而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方式,可以保持一线队伍的活跃度,让一线员工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成长欲,后浪推前浪,自下而上地促动整个队伍往前跑。而对于公司来说,&背着抱着一样沉&,只要大盘快速增长,涨工资就纯属是个技巧问题,而不是原则问题。永远不要忽略&现金&对人的激励和刺激作用。关于这套游戏HR理论,还有一个更直接的试验或许可以说明问题。三拒绝君正在筹备一家餐厅,像所有的中餐厅一样,高水准的服务是个超级难点,经验丰富态度积极状态稳定的服务人员已经成为招聘市场上的稀缺资源。怎么办?当我把三拒绝君的解决办法分享给另外一位身家十几亿做了十几年中餐的餐饮大亨听的时候,他连连拍大腿叫绝:&我不知道这家餐厅的菜品怎么样,但是我一听就知道,他的这个办法一定能够解决服务的问题!&  方法其实很简单粗暴:提供高水准的服务,但是向客人收取服务费,每天闭店,清算当日服务费,当场按服务水准分现金给服务人员。这样,人人都能感受到优质服务、客户满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且这种感受是以一种高强度、高频率的刺激出现的。当然,还有一些相关的配套办法,我就不便剧透人家的商业秘密了。对此,我倒是已经试验了一把,在我们一支由硕士、博士组建的临时项目团队中,任务重、时间急,我们采取了把过去应该是项目结束时才发的既定奖金提前支取出来,根据工作量每天晚上发一把现金的方式,最终效果呢,只能说俩字:奇效。  除此之外,建设一个堪比谷歌的超级享乐办公室、公司为员工配备厨师保姆按摩师美发师之类的&变态伺候&、每个前来面试的应聘者都会获得一个感谢礼包之类的小手法,在三拒绝君手中就更是信手拈来的技巧了。  商业无非人性。三拒绝君的神勇之处在于他本能地抓住了这个本质,然后一点拖泥带水、虚伪矫饰的动作都不浪费,直奔主题。正如我逼问他&你弄公司怎么都跟玩儿似的&时,这位网游爱好者瞪大双眼不可置信地反问我:  你说,人什么时候最认真?  &&玩儿的时候。  &原文地址:.cn/47/334.shtml
@和君王明夫 曾发微博介绍产业分析方法论:一史二实三逻辑。一是读通产业史和产业经济学,了悟产业演变轨迹和规律;二是沿价值链实察产业运行的实态、实操和KPI;三是用结构化思维把史和实整合成有穿透力的逻辑,纲举目张,令人豁然开朗。否则,纵然说得清楚情况,也看不明白趋势、讲不清楚道理。
【转】中国金融界该读的书
中国金融界该读的书
2012年5月号 天下 作者:巴曙松
我自己为什么近年来开始花一些时间来组织一些翻译呢?因为这通常被视为是一个脏活,大家都知道在投行刚开始参加工作的需要做一些脏活,我怎么能弯下腰来重新干这些翻译的脏活呢?&&我有几个不同的考虑。实际上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自负的金融业受的冲击不是太大,华尔街的奖金反而还增加了。但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很大,对全球冲击很大。金融危机爆发,还有一个群体有点幸灾乐祸,就是学者,每爆发一个危机之后他们就摩拳擦掌:这下好了,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来了。理论基础要重构,原有的理论已经解释不了现在这个市场。但现在看起来还没这个迹象,但是至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观摩、总结金融危机的难得经历。在网络时代,有什么必要建金融中心?来一个网线、有一个无线网卡在西藏一样做交易。为什么很多城市还要做中环、金融街、华尔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还是要大量地通过肢体的、言语的面对面地讨论所传递的信息,这些愿望、恐惧等种种情绪,往往需要在这个特定的场合里面进行传递,不是文字能够简单地承载的。&这样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冲击相对较小,所以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不受很大的冲击,但是又能观摩、见习整个体系受到一个大的冲击的时候它的反应,这个时候最能看出它运行的模 式。&我有一个好朋友的孩子在国外学金融,我感觉他在国外学的水平比我高很多,但是因为我年岁比他长,是他的叔叔辈,所以回到北京来朋友一定让我去指导指导这个年轻人。结果后来发现我这个做汽车的朋友,他对金融的理解比我还深。他看到我指导了半天,他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最后他就跟孩子说,我理解巴老师的意思,金融跟我们汽车很相似,你看你到美国去学金融,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那就相当于修车店里你帮助修一下漆,换换机油,那活是擦边球,谁都会;金融危机一来就是翻车了、撞车了,盖子要打开、发动机要打开。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把现代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盖子&打开让我们看的机会,这是以前没有的。西方的学者说我们不能错过一个危机,他是指危机会促使结构调整;我们说我们不能错过这个危机,是指我们不能错过这样一个没有受到直接冲击,同时又能积累经验这样一个非常难得的市场机会。&一次危机的爆发会促使很多研究成果陆续涌现,就是很多我们原来不了解的、很难获取的一些信息被揭开。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做学者的应该稍微忙一些。&面对金融危机,我为什么选择翻译《大而不倒》、《金融之王》和《资本之王》推荐给国内读者呢?&在我翻译的几本书中,《大而不倒》排在第一位。选择它的原因是什么呢?金融圈子比较信奉一种俱乐部文化,你在这个圈子里你就能了解,你不在这里面,总是在外面隔着看,而只有极少数的时候才会把这个幕拉开。&格林斯潘说,我们遇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想这下好了,这个危机一过去,我们这个经历就变得很难得了,因为后面的学者再想研究这样的危机,你得等到2108年,我们这是独有的阅历。它很难得的就是把决策过程的这一幕拉开了。&这本书记录了从雷曼兄弟倒闭开始的这段时间里,金融机构负责人这个群体是怎么决策的,他怎么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同业的关系,他决策的思维惯性是什么,他碰到一个事情该第一个跟谁打交道,第二个跟谁打交道,怎么讲话。有些知识书本可以传授,而这些知识很难传授。《大而不倒》就给了我们一些这样的知识,以前我们是仰视华尔街,将来你们成长起来,去跟他们做生意、做交易、博弈的时候,要知道这样一种商业的传统文化、习惯,这些是在书本里没有的。在金融圈子里,通常一种是师傅教徒弟,他讲给你听。&所以大家应该通过《大而不倒》来了解未来我们博弈的对手,将来无论进入华尔街也好,或者是中国的金融机构跟它合作也好,要了解这种惯例,减少摩擦。&第二本书是《金融之王》。我觉得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天天在想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制度的那些决策者,和跃跃欲试,希望将来进入国际组织或者跟这些国际机构去博弈的群体。中国现在GDP总量排在第二,但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将来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个跟国际金融规则,跟这些已有的发达国家建立的规则互动博弈的过程。我们也很缺这种惯例,很缺潜规则,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就很容易去相信阴谋论。有两种书在中国都很畅销,但是这两种书都严重地降低中国人民的智商和判断力:&第一种,阴谋论的书。&第二种,励志的书。&阴谋论的书就是,无论你做怎么样的努力、钻研、分析,都有一个万能的小圈子,先天地就制造了各种规定,确定了这个结果,你的努力都是白搭的。所以读阴谋论的,感觉故事编得很吸引人。&《金融之王》就是写上一次危机前后主要的经济体之间的博弈、互动,几个主要的金融家之间的钩心斗角,为了自己的利益,具体到自己的性格、知识储备,到他整个国家所处的位置,怎么互相决策的互动。就是封面上的几个银行家,封面现在还差一个人&&凯恩斯。凯恩斯在里面表现出的一种才华、洞察力、智慧,其实是很多学者内心里面非常尊重的一位大师。&那一次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兴起。一切历史就是当代史,这一次危机,我们从原来一直在旁边看,现在已经开始变成一个玩家。这种变化也表现在我们的课本上,以前国际金融是专门一门课,跟国内没有关系。所以以前考国际金融时我就想,汇率波动好神奇啊,国际资本流动很神秘,但都是国际金融的内容,我们那时候是割裂的两张皮。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在这个危机里我们怎么参与博弈,推动这个规则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同时要尊重原有规则的变化?我也期待经过这个危机之后,中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崛起,但关键是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咱们还希望有一个像凯恩斯这样的学者。他做什么都是那么优雅、成功。他自己说,他和马克思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娶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太太,其他的都是相反的&&一个搞社会主义,一个崇尚资本主义。&凯恩斯做股票也很成功,他自己发明了著名的选美分析法,做股票就像选美一样,关键是这么多人认为哪个漂亮就是漂亮,你自己认为它漂亮不重要。所以他有很多精彩的洞悉人心的价值观判断。我们现在讨论批评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的缺陷时,基本的理论脉络是凯恩斯当年参加国际会议时提出的。所以《金融之王》这本书,就是在危机冲击下,国际金融局面大变革的时期,我们怎样熟悉国际层面的规则。&我们从市场层面选择了《大而不倒》,从国与国之间的角度选择了《金融之王》,然后不同国家之间怎么互动,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国内非常欠缺,都太老化了。比如说,我们对世界银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决,要想把美国15%的投票权取消,条款里面说必须要有86%通过,但美国一家好像就有15%的投票权,他一否决就达不到了,应该让美国把这条放弃,我们其他方面给一点利益。听起来似乎没有错,但是你仔细一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个条款也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的投票权加到7%、8%,再找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两个联手也可以。所以这些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怎么去参与、完善,我们以前没有想过。所以要寄望于现在的领导人看这本书,对国际博弈能够更有经验。&第三本书《资本之王》选择的针对性就是,PE(私人股权投资)在中国的兴起,全民PE时代的到来。这就使我们产生一个迷惑、困惑,PE难道就是这样,快要上市了,几家公司赶快一找,一过会,上市成功马上就翻好多倍,这样一个创富的神话,有这么简单吗?&通常来说,PE是要通过建立一种磨合、信任,私下的这种交流,通过能力、人格、家庭、信仰各方面的磨合,信任之后才拿钱投进去,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成长。除了物质方面是私人的,投资过程也是私人的,现在我们变成了Public&Equity。&有一次有地方请我为PE发展提点建议。我以为只有两三个人,想跟他们仔细聊聊,结果一进屋比现在的会场还大两倍,坐的满满当当都是PE,多数是我们的第二代,到北京上过学,出国上过学,现在回国了,老爷子是做纽扣、雨伞、衬衣发家的,你再让他去做原来的生意他不愿意,觉得自己的学问挺多的。家族就给了他五千万、一个亿,弄个PE投吧,说这个来钱快。我当时就给他们算了一个账,你们都去做PE,等着上市退出。现在我明白了,叫我来给你们讲课也不是为了了解PE,可能就是因为我认识证券公司、监管部门比较多,做个沟通。我给你们算个简单的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够快了吧,我们一般都说中国十年走了西方资本市场百年的道路,现在也就两千多家上市公司。达到现在创业板上市标准的,随便数两万家没问题吧,未来十年中国企业一点都不发展,你从这两万家已经盈利过五百万的企业的去投,未来十年我们还是保持这样的高速发展,再上一些,你做的就是看能不能押中这其中能上市的10%的公司。用北京话说,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挣钱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就想,PE市场一定会有一个惨烈的洗牌,现在已经开始了。洗牌之后会涌现出中国的资本之王。在这个洗牌的过程中,这些迷茫的参与者,希望找一个参照系:就是做得最好的那些PE是干什么的,怎么干的,一个一个案子是怎么做的,他有什么运作的特点。这些故事也是很难得的,要找一个参照系也不容易。感谢黑石,它把它的故事通过上市披露了很多内幕,我们可以去挖掘。要是在封闭体制下你还不太容易了解,所以这本书一开始就是写黑石上市,因为上市之后透明度提高了。&所以像这样一本书,给正在洗牌中的中国PE行业提供了一个参照,而PE其实本来就意味着中国金融结构转变的一个象征。什么叫&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就是指:金融工具使用的一种演进,你用什么样的工具,就像人类一样,最开始只能用双手去采采果子,后来开始旧石器、新石器,再用铜、铁,这样才有现在的发展。金融业也一样,通过这种新的融资形式和工具才能支持技术的进步。靠银行去推动技术进步、金融创新很难,因为银行通常很稳健,拿储蓄的钱怎么可能去冒险呢?银行家都是负责任的,老百姓把钱存给你,你不可能去冒险。而技术进步是随机的、不确定的,那就只能通过投资方式去识别,承担风险,推动进步。&所以,PE在中国一定会有巨大的贡献,PE在中国当下的状况决定了它一定会有大量的洗牌,而未来一定会涌现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选择一本这样的书来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这本书中间有一些投资方面的,产业的判断、争论,对不同观点的看法。这些其实也是投资界的同行不愿意讲的,自己的一个公司投资成败得失,都是讳莫如深,不会跟你说的,都是深藏不露的。&所以通过危机之后的变化,我们提供一个当前正在转型中的经济结构和洗牌中的PE,提供一个对照。我们不一定完全按照它的路走,但是他走的这条路给了我们一个参照。我写的这个序费了一点劲,这三本书序有一个特点:&第一本书的序是原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做的序,他现在已经荣升海南省的省长。他对《大而不倒》的看法,我觉得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第二本书《金融之王》,副标题是&毁了世界的银行家&,其实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家。我当时就煞费苦心琢磨找谁写序。我就想,&毁了世界的银行家&,实际上他是指中央银行家,得找一个做过中央银行行长的,但是又不能是在位的,如果是在位的那不等于是自己说自己吗?要找一个干过的,现在还在金融圈子里,现在又不在位了,于是我找了金融界最大的投资者&&原央行行长、社保理事会戴相龙理事长。&我就设法找到戴理事长,找到之后想请他写个序,他说把书稿拿给我,我看看。过段时间打电话来了,说我看了两个礼拜,这段时间在开会,太慢了,你过来给我讲讲。那天我记得很清楚,下着大雪,北京难得下大雪,找不到地方停车,金融街路边给他秘书打电话,在路边停吧,会不会贴条,下那么大雪,警察不会贴的。我记得社保理事会的那个楼外面人进不去,一定要刷卡才能进去。理事长非常严谨,我把怎么翻译的跟他讲,然后他说这本书很好,那就不着急,我把书稿再细看一遍再写序。所以这本书为什么出版得慢呢,就是因为戴理事长太认真,一直到最后还改了几个字。那本书出版的细节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他讲到了格林斯潘作为中央银行家的困惑,他以前推动短期利率的时候,美国长期利率就起来了,但这次怎么也起不来了,他也怕经济过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长期利率不灵了。后来他跟戴理事长交换意见,可能原因是有些大国不断买我们的债,导致美元流入。戴理事长说我知道他说的是谁,但是我没有接他的话题。&戴相龙去看格林斯潘,发现老先生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准备打车去机场。这个细节很有意思,有人在微博上骂美国新任大使坐经济舱,表演作秀的时候,我看到有细心的网友说,应该向格林斯潘学习。&《资本之王》这个序是我自己弄的,我对这个行业了解一些。序言开始第一段我就说,现在在金融街和在国贸附近等稍微好一点的地方吃饭,餐厅服务员都能很清楚地知道GP(一般合伙人)、LP(有限合伙人),餐厅服务员会对你说这个行业PE12倍进入贵了。&而且经过这一段时间,再看这个序,我提的那几个方向现在还在坚持着,而且这个方向越来越明显。第一,比如说退出,我们天天盯着IPO,真正靠上市退出的PE少之又少,那就像押宝一样,你必须要靠自己企业的成长,或者兼并、并购、整合。你投的这个企业即使不上市,靠它本身的业绩成长也能够使你获得很好的盈利,以至于你靠分红也能赚;第二,交易结构非常单一的就是股权,我们看到黑石非常复杂地安排了各种交易机构,所以那几个特点我当时费了点脑筋总结。&原文地址:http://www./index/tianxia/zlyq//586.shtml
【转】王石讲述哈佛游学生活
& & & 《创业家》杂志创办的黑马成长营接连开课。王石主要分享了他为什么要在60多岁去哈佛求学,以及他的求学的经历,并现场解答了黑马成长营二期、三期学员们的创业困惑。他的求学经历对我们国内的企业和创业者有什么样的启发呢?下面是王石自述的哈佛游学生活:
  我为什么要去哈佛?  各位黑马成长营的学员,各位黑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再次和黑马营的各位黑马见面。我讲讲我在哈佛的学习感受,简单来说到哈佛,第一次就是好奇这么大年纪跑去哈佛干什么,当然到哈佛校园学习去,你是怎么学习?正因为你王石很有名,很透明,知道你不会讲英语,你到哪儿怎么学习?  首先第一个问题还是,为什么去哪儿去?你为什么没有选择去剑桥、牛津、北大、清华你选择哈佛?简单来说,自己曾经像你们在座一样都有一个留学梦,曾经自己也有,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已经工作。到深圳是32岁,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在深圳做两年,就想留学,当时留学是很清晰的,就不成想一晃一晃,一年一年过,从32岁到 35岁,一直到40岁,当时想留学出去,当时对深圳前途怎么样不确定的,本身和这个也有关系。但是一年一年过去了,企业在做越做越大,留学好像就是一个梦想,梦想基本上到50岁就结束了,就这个留学和我没关系了,因为企业还做的不错,自己那时候50岁也退出一线,兴趣就开始大自然去了,就探险登山去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的年初,2010年年初北京有一个活动,哈佛大学中国基金的主任在饭桌上随便问我一句,就是说你有没有兴趣当访问学者到哈佛去,三个月,六个月最长就是一年。我当时反应,就没有任何思索,就选择一年。为什么说是哈佛?恰好哈佛发出邀请,如果是其他高等学府发出邀请,我也会响应,而是偶然机会。  第二个为什么去?你游学不能为了游学而游学,这个人要去了,实际上和我现在思考问题和现在看这些书都有关系。我的工作到90年代后期也开始陆陆续续以出书的形式,对自己的经历做一些总结。从2007年开始,开始陆陆续续写了三本书,这三本书实际上都是和企业的社会伦理、宗教有关系,就是灵魂两个字有关系。《灵魂的脚步》《徘徊的灵魂》《灵魂的台阶》因为社会在转型,万科也在转型,我个人也在转型,如何面对新的变动局面。自己选择方向实际和宗教有一定的关系。尤其这几年我比较困扰的问题,突然很熟悉的朋友告诉我说,我加入宗教,甚至全家一块加入宗教,我也很困扰。  我们传统的都是无神论,突然加入有神论,这个和我们传统思维方式不大一样,当然不是说中国没有信仰,最起码我很熟悉的,大家的思维方式,信仰都很一致的,突然那么虔诚的信了有神论了,对我有困扰。对于这个困扰除了现代文明本源来源于基督教文明。还有一个就是说他们为什么信基督教,你可以不信,但是你不可能不知道。实际上自己本身对宗教的了解非常少,因为是喜欢登山去西藏的缘故,才开始关注藏传佛教,翻阅有关书籍甚至和活佛教徒。原来和佛教有关系,玄奘是我们的佛教高僧,你寻找的路从新疆开始,到中亚,除了印度教之外,全是伊斯兰教,那一次玄奘之路反而开始了解关注伊斯兰教,就是这样来讲,开始来了解你不熟悉的宗教,不熟悉的文化,显然这次去哈佛,当然我选择就是选择宗教法,你有很多误解。实际上宗教的份量是很大的,选择企业伦理,企业伦理这样一个选题去的。这就是说为什么去,圆游学梦,选择专题和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和现在社会所处的状况和自己经历周边的环境一些信仰的变化,给我刺激也好,对你反思也好,这样的事去哈佛,这是想说的第一问题。
  我去哈佛我行吗?  第三个问题,到哪儿之后,我具备这个条件吗?当然作为访问学者也不用考试,这个是没有什么压力,对我来讲,最大的压力是我年龄问题。因为在一年前,你说去听英文课,那是不可能的,你说用英文开一个酒店,那是没问题的。但是除此之外你点菜不会点错而已,但要进行正常的交流,听课,以后用英文上课甚至是不可能的。我经历来讲曾经有两次也用英文演讲,这是2001年,当然演讲来讲是念稿子,我的哑巴英语还有一些底子,阅读资料,自己获取信息上,虽然离开学校多年了,英文没有丢,但也仅此这样的水平,我敢去,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底子。  再一个我相信语言环境,那个环境你就很快适应了。在这个期间尝试上一下私人学校,甚至一些私人老师来教英文口语,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相信那个环境。长话短说,一晃一年就过去了,又申请延长了一年,这次回来就是办签证的,现在是第三个学期。
  我的第一个学期
  我如何突破的语言关  头两个学期是怎么过的?第一个学期实际上主要是过语言关,上午时间是在英语学校,下午时间是在哈佛学院。英语学校离哈佛不远,从语言学校到哈佛走路就5分 钟,因为学校比较简单,有5个课程,每个课程10个礼拜,你一去就是你考试,你的语言能力,你的数学能力,你的语法能力,考完之后看你进那个教 室,12345,最高是5,4通过了就可以考托福,雅思就没问题,一般到5那个级别很少人,不上,没必要。我反正是死皮赖脸,后进生,骗到5级上去,我不 要考托福,考雅思,我是属于比较少有的在5级上混。不像一般的访问学者专门做专题,和你导师到图书馆这样的,我就是听课,就是听讲座。讲座可选非常多,学校每天都有40、50个讲座,不同系列,不同学院,不同的中心各种讲座。和我们中国有关系的,东亚研究所,再一个就是中国基金。下个礼拜有讲座是关于台湾的大选,讲座人蔡英文,哈佛是这么一个地方。再比如说,墨西哥湾的石油污染,到底出在什么问题,演讲是总检察官,都是当时社会,国际社会热点的参与人,当事人这样的人物,所以在那里讲座,磁场是很特别的感觉。  当然来讲,很可惜我基本上听不懂,怎么办?我是聘请了一个钟点工,一个MBA刚毕业的,还没找到工作,就是中国游学生,跟我当陪读,当然我听不懂,就无从谈起,学生就给我记笔记,下了课就给我笔记,晚上我才知道,当事人在讲什么东西,这样持续了两个月。到了第三个月就换了形式,当然这样看笔记或者看资料了解。原来我是一天听两个讲座,现在就是只听一个讲座,之后再用两个半小时用英文来对话,就来讨论今天听什么,就开始说了。我听懂什么,他就告诉我,你完全听错,告诉我是什么意思。再下去的话,上午还要做作业,上午在英文学校还要做作业,晚上再讨论,基本上是折腾到2点钟,很少在 2点钟之前睡觉,所以晚上绝对不敢应酬,应酬差不多得两个小时吧,基本上你要做作业,完成今天一天的功课,4点钟你睡不好觉,早晨课程8点钟,早上起来自己还做饭。第一学期感觉到脑袋累,我生这么大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脑袋累。就是感觉非常疲劳,但是你睡不着,你要说亢奋还不是那种亢奋,就是折磨你脑袋里头乱七八糟的,就是睡不着觉,连续一段时间,你就怀疑你这样做值不值得,因为效果并不明显,不是一个礼拜一个长进,你觉得这样值不值得,别你英文没学会,你别从哈佛回来抑郁症了。不是工作高度紧张,学习高度紧张,身体疲劳,放假式治疗,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了解的美国宗教  当然方法论上还是很受启发,即使这样的方法,方法论还是很受启发,听一些课还受教诲。连续听了美国人关于信教的变化,连续听了三讲,他怎么会信上帝,原来我们都是无神论,怎么他们就信了一个神单独的存在,就按照我们的逻辑怎么都不通。这三节课是讲,大致内容信基督教人员人数的变化和社会之间交互政治互相影响。  第一个简单来说就是二战之后,信基督教人数大概是71%左右,就是主流人群信基督教,随着到60年后反战,反权威,民权运动,性解放等等,那时候也是在搞文化大革命,他们文化大革命是自下而上,我们文化大革命是自上而下。从权威来讲我们是反传统,反文化大革命内容不大一样,信教下降到37%,就是下降的非常厉害。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了新世纪信教人开始恢复,恢复50%出头就没有再增加,这是信教人数的变化,显然随着社会的变化,其他因素的变化信教人数也在变化。因为人口并没有怎么增加,但是信教人数在基本的浮动。& & &第二个就是二战之后信基督教的美国人是一生信两次,一次是家庭给的,洗礼受的天主教,在20岁之后他自己确认一次,有可能他不改,也有可能天主改成别的教,甚至改成佛教,甚至变成无神论都有可能,这就是这个非常普遍。  第三个就是政治和宗教的关系,我们知道美国一定是宗教和政治分离,实际上本质来讲美国是基督教国家,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实际上现在不是宗教如何利用政治,是政治如何利用宗教。到之后民主党也这么做。听了这三个课之后我就豁然开朗,为什么我这个朋友信宗教,不是这个根本问题上缠绕,到底有没有上帝?你怎么就信上帝了呢?这个想说什么意思?实际上来讲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当中,在剧烈变动当中,基督教代表后面价值观,这个价值体系和它的组织系统。人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寄托的,只不过这个价值系统,价值观它觉得在当前中国这样社会当中,这个价值体系,价值观不太认可。第二个更重要,这个组织系统,需要组织,当然有很多组织,国家组织,工会组织,其他组织来讲,这个组织是可信的,至于上帝是不是在那里,他是一个问题,那是让哲学家去解决吧,对于需要有一个依托,需要有一个信仰的支撑,他真正的上帝在不在,不是他去想,不是主要关心的问题。讲美国信教的变化,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也就是基督教宣扬的背后框架,最起码强调的价值观和邻居和善对待。他们通过宗教的礼拜活动,大家互相有一个依托。第一明白了,第二觉得中国未来进步当中,这是一个有组织的进步力量,他们和政治不是对抗的,不是说你反对政府组织存在,我和你政府是一种对话,是一种合作,是一种非暴力,就类似这样的,你很受启发,像这样每个礼拜都有讲座。
  我的第二个学期
  我是怎么学习的  到了第二学期,就换过来了,上午在哈佛,下午在语言学校,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学校,因为你学语言就是工具。选了三门课。  一门就是宗教如何影响资本主义思维方式,我们一提到这个来讲,一提这个话题,中国学者和国内的朋友,学这门课程开始讲从英国,一个封闭的王国,讲的是亚当另一个说法,还有影响力的说法,就是道理情操论,包括在座不一定读过这本书。这本书对西方影响更大,这本书就是谈伦理的,所以说资本主义发展是伴随着复国论和道德情操论,在那里谈宗教如何影响资本主义思维方式,那就是马克思美国的新教精神,新教伦理这么一种精神,中国知道这本书。  第二门课讲资本主义思想史,这是我主选一门课,这和专业有关系的,就是城市规划和发展,当然咱们有点从权威,对老师的选择非常重要。三位老师在哈佛是大家,一位是大家族的后代,选择宗教如何影响资本主义思维方式就是原来前哈佛经济学院院长,现在还是讲座教授,75岁了。第二个就是肯尼迪政府学院,曾经是麻州局长,常年从事城市规划教育,在哈佛当中最有名20位讲师之一。还有一个名望家族的后代,我们知道有一本书叫《货币战争》,第一章讲的那个家族,这位教授这是那个家族的后代。他的先生因为一位印度籍诺贝尔获得者,所以选课来讲,也是从权威的。实际上真正听两年半,关键听时间,一般很少说一个礼拜给你讲,一般是一个礼拜两次,最多一个礼拜三次,但不在听的过程,而在听之前你要做作业,你阅读大量的资料,如果你资料不阅读,你跟不上去,你不知道在讲什么。所以你发现阅读量,三门我的阅读速度你跟不上,你只好其中有一门听就听。  第二学期就感觉脑袋不累了,眼睛累。关于眼睛累我有点疑惑,是不是还是和我年纪有关系,60岁,现在老花眼,散光,因为这个眼睛累还是和年龄有关系。事后来讲,还是阅读量太大,换句话说,我这个人已经随着年龄增长,你自动不开发,他能起作用,你都给放弃了。通过这样一个在语言学上强行死记硬背,强行的过关,强行的考试,通过强行的英文环境去学习,去阅读,我的阅读能力比以前好。因为最大提高,语言还在提高过程中,勉强能听,勉强能讲,并没有什么愉悦感,阅读的愉悦感就出来了。我希望再过一年以后,语言能力也有所进步。
  我的第三个学期
  我选择了哪些课?  到了第三学期,这两学期过了之后,我是在那边学校的后进生,我第一次体会什么叫后进生,只要做游戏,你就是最白痴的那个。到了第三学期,语言学校还差两周基本就完成了,因为现在语言能力和自己的自信心也放松了,不像原来紧绷了,去挑课有点多元化,这个不舍得放弃,那个也好。上午在哈佛,下午在语言学校不行,太贪婪还是不行,语言学校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你不可能再有时间到语言学校再提高你的语言了,这是第三学期。第三学期选的课程,像宗教影响资本主义思维方式,资本主义思想史,再加上和自己专业有关系的城市规划。  这学期选择课程就选了几个方面,就选更具体的,叫美国的资本主义商业史,这是商学院。选择了一个能源政策,这个还是和环保、新能源、新经济有关系的。第三个是选了20世纪日本,因为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中国如何在找新的道路,改变粗放,我们还再次向80年代一样,重新学习,如何再认真研究日本,我觉得是一个课题,对万科是一个课题,对中国也是一个课题。如果不研究,不再一次学习日本,对日本没什么损失,损失是我们,所以选了20世纪日本。  还选了一个现代战争起源,可能很好奇,这个有什么关系?和我确实没关系,但是有时候你在选课的时候,你有这样一个找名家。找名家有两种方法,一种你知道他是名家,就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你看有多少学生选他的课,过了 200、300人选这门课的话,那就是名家。选这门课和美国资本主义商业史是一块,真的听进去,前两个礼拜什么都试听,听完之后不要交钱。试听的结果是,没想到放弃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商业史,现在就听战争起源。两个理由,一个就是老师讲的好,就是我刚才说的老师讲宗教如何影响资本主义思维方式。战争起源是另外一个,声情并茂,侃侃而谈,也是一样,结束了,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虽然他讲是战争,但是方法论让你很受启发。讲第一个题目就把你吸引了,第一个是问句。你认为民主国家比独裁国家更倾向于和平吗?回答很简单,就是NO,就是从一战,二战,冷战,重点是在最近的30年,战争全是美国发的,这是民主、自由标榜,当然为什么?一大堆逻辑。你会发现完全就是给你重新的审视这个世界,他是以战争为例。一看就是军人出身,保卫的儿子,有黑人血统,但是很笔挺,很有精神。  再说说能源政策,能源政策是新开的课,而课一般研究生、博士生都不大感兴趣,这课又开,我们知道能源政策显然是新能源,能源外面非常大的问题,不感兴趣怎么办呢?哈佛政策是,只要你选这个课,不是谁想听就听,你要选这个课就有奖学金,奖学金到2千美金到7千美金不等,就是你听这个课不用给钱,给你钱。当然我们是访问学者不给钱的,很多中国游学生选这个课,就是拿奖学金的。老师一上课,没人发两副扑克牌,就是一红一黑,就是我们现在做一个模拟的,你手中一张红牌,一张黑牌,假定红牌代表政策,红牌政策就是新能源政策,你如果选择红,你得4分。总分是多少分呢?根据你同伴手中的牌,同伴手中留的也是红给你加1分,你10个同学留红牌,加上你的有14个分,虽然你有4分,但并不能决定你是否成功。他给你分的方法不一样,你要选择黑,你是0 分,但是如果你同伴手中是黑牌的话,给你加2分,这个你发现博弈的困境,你选哪个都有风险,之后让你每个人交牌,当场就告诉你总数,每个人得分出来。比如说汽油通过加税,就告诉你这个道理,加税指引是什么?你发现完全是一种新的方法论,就是我们所学的什么概率在他来讲就是一种很通俗易懂地给你讲解,讲着就开始微积分就出来了,吓我一跳,这课我听不下去,解高等数学我都解不出来。好在分析两个结果,告诉你结果是什么?我说,这个我还能听下去,所以选课不要选错,没有非常强的数学底子,你根本就像听天书的。你怎么这学期选这么多课程,刚才试听的时候,试听给你的感觉,就是你每一试听都有新的收获。  在哈佛商学院听课,我才体会到,商学院的讲师首先一个身体好,体力活。老师讲课来讲,像这样讲课没有。像其他的文理学院就站着,站着不动就这样讲,商学院讲课不是这样,上窜下跳,从台前到台后,就整个人一直处于流动状况,那个氛围特别像直销的那个氛围,当然他讲的东西是那种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他一定不会让你说,分散注意力。一直让你和他交流,而且来回走动,一堂课下来,一身汗。所以我知道,商学院老师下课第一件事就是到卫生间换衬衫。
  我的哈佛游学感受& & & 就讲一些感受,目前就第三学期。第四学期还出点自己答卷,出点成果,也会写一些东西,这就是目前的一个现状。刚才说了,你再难毕竟在那个环境,你学习英语过了语言关,基本上在那个状况。在那里我本身一个人,也没带秘书,也没带助理,也没带司机,在那里生活感受到自己像一个半残废人,因为自己不缺,自己在国内创业快30年,有秘书安排日程,有司机接送,到哪里不需要动脑筋的,到哪里一切都自己来。突然觉得很多沉睡多年的脑筋又起来了,所以有一种新生的感觉,整个身体,脑筋都启动起来了,而且语言开通了,就等于开了天窗。在那里认识我的人,接触我的人,包括老外,一年之后最起码是语言上的变化让他们非常意外,我自己没这么意外的感觉,毕竟英文的表达能力比较差。我的状况是,请我讲演的时候,用英文,如果是中文的话,我没兴趣。因为我觉得对我最好的锻炼机会,就是用英文讲演。你不是讲演完了拍屁股走了,还有对话,用英文问,还用英文答,到时候没听懂问的什么问题。  我现在的水平,属于讲演的英文水平,越讲演越成熟,因为有稿子。回答问题还需要翻译,翻译是什么问题。当然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去年的8月份,在瑞士伯尔尼世界某个基金组织大会,邀请了嘉宾去讲演,我是邀请之一,我是用英文讲演。讲演之后开始提问题,提问题有翻译翻译。提一个问题,让翻译回答,到第三个问题,我都觉得我讲的,翻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就翻译显得不对,很明显感觉到,我宁可用我结结巴巴的英文来答,翻译翻译错了。下面WIF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下面一些人不熟悉我,发现我就开始用英文讲,非常惊讶地眼光看着我,等我讲完了,热烈掌声。讲完了下面我再回我再讲什么,让我再重复,我讲不起来,不要说当时,现在我都说不出来,当时挺复杂的问题,回答中国下一步怎么走,中国面临哪些选择?那个要讲挺复杂的,你要我现在讲,都讲不出来。现在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当然你语言来说就是环境的问题,只要你不在乎,别人不在乎,我们自身挑战还有自身,就看你自己能不能去面对。真正的意义,我觉得还是开了一个天窗,非常有意的交流。  我原来想,只是对我万科高层要有一个促进,基本上万科高层来讲,基本上不是海归,都是国内受训,语言交流相对比较差。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中国的国际化,所以你一个公司往下发展,如何更畅快的交流,语言非常重要。一年下来,就是做这么一个符号,叫形象也好,我想对一些企业家也受启发,我也想走这条路。那是这样的话,我觉得非常好,我们改革开放就是被动接受西方的东西,30年之后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主动地,我们没有受过西方熏陶的,我们怎么去了解,去认知。对西方的宗教你可以不信,但你不能不了解,不知道。显然不仅仅是王石一个的需求,而是更多的企业的一种需求!转自:/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0&id=6184
【转】IDG掌门熊晓鸽:中国VC三大傻之一
&&&&&黑色棉布衬衫,外披一件墨绿色尼外套,没穿笔挺的西装,没打笔直的领带,一身休闲而不失风度打扮的熊晓鸽出现在记者面前。刚结束完一个电话会议的他,声音里透出些许疲惫。 日,熊晓鸽入主IDG,在中国PE江湖闯荡20余载。时至今日,熊晓鸽已经是PE界大佬。目前,IDG管理的资产规模总额已达74亿人民币,其中美元基金规模为38亿人民币,人民币基金规模为36亿元。  熊晓鸽曾笑侃,自己与周全、阎焱是当时中国风投领域的&三大傻&。如今,这批当初被人家说成是骗子傻子,拿着皮包到处给人送钱的游击队,成了中国PE界正规军里的顶梁柱。正是在这群&傻子&的帮助下,许多企业家才能走向今天的成功。  近几年,中国的创业浪潮汹涌澎湃,创业不仅是一种事业追求,更是一种人生理念,一种社会时尚。作为一名优秀的风险投资家,既是帮助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也是在借助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
&冒险&的电影投资  2008年6月,熊晓鸽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巧遇上海电影集团的总裁任仲伦先生,两人对于当年高考的求学经历,促成了《高考1977》的拍摄。在熊晓鸽不短的投资生涯中,这是唯一一次没作任何市场调查,没作任何风险评估的投资。  第一次试水成功后,熊晓鸽似乎爱上了电影。2010年,参与投资《山楂树之恋》和《雪花秘扇》两部电影,其中《山楂树之恋》创下当时文艺片票房之最。2011年投资的《Camera 2》也获得不错的回报。在熊晓鸽看来,&中国电影市场跟美国比还是比较小,但是速度还是非常快。电影行业每年票房本身超过30%-40%的成长。&  由于牵扯到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过去中国电影行业的主要投资者是国家,投资并不专业,影片也以主旋律题材为主。随着各大风投机构的参与,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介入电影拍摄。  但对风投行业而言,投资电影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为电影的失败率要远远高于做风投的失败率。&如果一部电影拍出来之后没人看,就成了一堆胶片,一钱不值。不像一个公司,有设备等,垮了还可以卖点钱。&不过,在熊晓鸽眼里,对一个成长潜力无限的产业和市场而言,一定要敢于&走险&。中国的休闲、家庭娱乐、文化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5%左右。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2020年让中国的文化产业占到GDP的5%的目标,政策推动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不过出于风险考虑,单部电影的投资用的都是IDG自己的媒体基金。&用PE基金投的,是去年美国的传奇电影公司,这个我们投的量比较大,回报也不错。&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2010年,IDG资本的几个合伙人从中国飞往美国去会见传奇影视公司的创始人,两个小时的会谈之后,熊晓鸽和他的伙伴们决定投资入股,成为该公司的第三大股东、第二大机构股东。传奇电影公司也没有辜负IDG的对它的期望。2010年,由其制作的《盗梦空间》,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轻易拿下5亿人民币票房的漂亮成绩。  &我们投的这些比国家十七届六中全会出来的文化产业政策还要早,当时我们投进去,很多人觉得我们都挺傻,现在看,哟,你们还有点眼光。&回忆起当年,熊晓鸽的脸上透出无限喜悦。  传媒公司出身的IDG,对于如何引导娱乐与文化消费,颇有经验。早在2005年,IDG就跟张艺谋和王朝歌、樊跃团队合作,投资&印象&系列演出。同时跟中青旅一起合作,在浙江的旅游度假地乌镇做了很成功的投资。
  投资的远见  虽然看好国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但熊晓鸽也嗅到了其中隐藏着的巨大风险。他笑言,&电影靠的也完全是撞运气。&  纵观国内文化市场,即使像著名的宋城千古情,相比国外,规模依旧太小。而且由于过去政策的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分割现象严重。比如表演是文化部管的,电影是广电局管的,电视电台,出版是新闻出版署管的,很难整合为一体。  &商业要运营,要打造文化产业,还是更多的一些要有政策的突破。&熊晓鸽解释道。&不像美国,是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很大的规模,而且是比较综合的。从战略方面考虑,应该到国外去投这一块。&  美国所有几大传媒公司,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综合。环球、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大型集团旗下业务,涵盖杂志、电影、电视台、出版等等,从上端到下端,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现金流。而中国的一些上市的文化企业,经营业务相对单一,风险大,由于要求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价值并不高。  在熊晓鸽看来,&文化产品不能仅仅盯着一个中国的市场,应该有一个国际的市场。&  深谙中国国情的IDG,最先闻到了中国高端时尚消费品市场的商机。早在2006年,就通过期参与组建高端时尚类网站yoka来分享其中的机会。就在今年11月,IDG认购了prada在中国的代工企业&时代皮具&22%股权。7月,对国内二手奢饰品公司寺库投资了1000万美元。  在熊晓鸽看来,中国是投资者的天堂,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现在普遍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包括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产业等方面都有数不胜数的投资机会。&中国的消费市场本身很大,不一定依靠出口。这是我们的运气。&  &远见&是作为一个成功投资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早在2007年的时候,熊晓鸽就清醒地看到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在2008年1月-8月,IDG进行了15亿美元的融资,对于一些目标企业追加了很多投资。同时,看到股市上出现的一些机会。  金融危机的&冬天&,成了IDG的播种季。熊晓鸽当时的解释是,&虽然有些公司的股票不好,但是我们觉得有它们很好的成长空间,这个时候进入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2010年,验证了熊晓鸽当时的看法。这年,IDG通过上市或者股权转让退出的项目达到12个,大获丰收。
  投资三琢磨  做投资要琢磨3件事,熊晓鸽称:一是市场,二是产品,三是管理团队,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  江湖味十足的熊晓鸽,虽然生活作风上不拘小节,但对投资项目的选择是慎之又慎。即使偶尔&走险&,也不是乱撒胡椒面,因为他看到了这个企业家想要撬起的地球背后的支点。  &对一个行业的深入了解往往会成就日后投资的神来之笔。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在追求可观的资金回报之外,不能放弃的,还有创业者的梦想和激情。&搜房网的莫天全、腾讯的马化腾等等一批成功的企业家,让熊晓鸽赞赏有佳。  2010年9月搜房网成功上市,IDG前后获得的回报高达百倍。谈起此事,熊晓鸽记忆深刻。&莫天全在那么长的时间里能耐得住寂寞,渡过种种困难,实属不易。&1996年在搜房网第一轮融资时,IDG以100万美元获得搜房网超过20%的股份。2006年澳洲电讯收购搜房网51%股份,其中IDG卖出去10%股份,获得现金大约4500万美元。  之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下属的公司和作为创业者莫天全高成长的公司之间的平衡发生了摇摆,搜房网需要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所以MBO,管理团队来了以后,我们借他们一些钱,收回一些股份,然后再单独上市,大家都得到很高回报。这个在金融方面是有点创新的。手法不是很难,但要求一个企业家要有勇气。&  1999年,当时IDG和香港盈科共同与腾讯签下了220万美元的投资合约。IDG和盈科分别持有腾讯控股总股本的20%,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正是这22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为腾讯日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腾讯大当家马化腾对IDG深怀感激,他在微博中表示,&IDG早年投资,当年尽职调查完成后但协议还未正式签署时,能先借款购买服务器满足迅速增长的用户需求,非常关键。&  半路出家的熊晓鸽,谈及当初的记者经历,也颇有感触。&做记者什么样的人你都要去碰,什么行业你都要去学习。做风投要求并不一定你是专家,你要琢磨这个市场琢磨这个人,当然也要受一点的训练,风投和做记者的唯一区别,找到了一个好的项目,好的人,好的关系以后,记者是尽快的速度告诉最多的人,风投就是先不告诉别人,把钱投下去了以后再告诉你。&
&合&纵&连&横  &从早期开始,慢慢地就会去看整个产业链的行业,说到底还是对这个行业的认识。&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从早年投资门户网站,到后来投资搜索引擎,IDG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布局,已经细化到社区网站、门户网站等。2011年IDG投资的项目大部分仍然属于TMT行业,其中属于电子商务的项目包括凡客诚品、聚尚网和韩都衣舍等,有7家之多。  &TMT是我们的强项,可替代性能源,我们投得也不错。&熊晓鸽对自己的战绩颇显满意。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被IDG看好。IDG近年来在清洁能源行业投资的企业有天华阳光、武汉华灿光电、昆兰新能源等。医疗器械的企业有瑞慈体检、美华妇儿医院等。  &投资要以人为本,中国现在已经早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未来发展的时候,人们更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吃得是不是健康,空气是不是好,同时我们是不是很高兴,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还有理财,买股票大家都在赔钱,那是不是有更多理财的机会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和谐社会的概念,所以我觉得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确实有很多的机会。&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做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熊晓鸽认为,&做投资的来讲,应该很重要的是选对有发展潜力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如果它的未来发展的空间比较小的话,那也是非常难做的。&  经历20多年的风雨,IDG在中国投资的项目涉及互联网、TMT、医疗服务设施、设备、高档消费品、媒体文化娱乐等。1993年IDGVC第一个基金,主要投在了互联网和软件,比如腾讯、搜房、搜狐、金蝶软件等。1999年IDGVC第二个基金,既有传统行业,比如如家、一茶一坐、也有新兴行业如好耶、网龙等。  除了向多个行业延伸,IDG的投资方向也从原来的早期,向pre-IPO、成熟期覆盖。放眼世界上发达国家的PE基金,很多都是做VC起家。每个基金投资的方法是不同的。&市盈率是人们对公司的期待值,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市盈率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小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才能快速成长,二十五六岁你不能要求他再长个,成长就比较稳定了。&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PE规模比较小,尤其技术型企业,很难用PE来做。现在机会出现了,这个行业也是我比较熟悉的,自然演进做这种大的基金。&熊晓鸽向记者解释道,&但是最早的我们希望IDG风险基金来投,之后每一轮跟进投资。&  IDG的策略是,如果投资额在200万美元以下,就用早期风险基金进行投资;投资额在2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之间,用成长型基金进行投资,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用两支资本基金进行投资。
  双腿走得更稳  &今年是我们的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一共募集36亿,超募。社保给了12亿,占三分之一。&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2010年,IDG成立&和谐成长&人民币基金,并引入社保基金作为主要出资人,其他后续配套资金以各地的政府引导基金为主。&像北京、重庆、无锡等,我们觉得有战略意义的一些地方的引导基金。&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对IDG而言,人民币基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可以投资一些限制外资投资的领域。&比如像媒体这个行业,我们有这方面的优势,但外资是限制投资的,现在就可以用人民币基金投资。&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另外一点,是希望得到政府方面的参与支持,比如社保的参与。&  &比如医疗保健,康复、养老等社保方面的投资,是国家需要的。项目还是靠市场,但是有关单位会比较支持,提供便利。&熊晓鸽向记者解释道,&社保是我们三分之一的股东,对它来讲,这钱投的好。PE既给了社保基金很好的回报,又扶持国家政策,填补空白。&  在IDG,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并不是补充的关系。按照IDG规划,人民币基金参与投资的项目,还是以成长期和比较靠后期的项目为主,不过可以拿出一部分来投资早期的项目。不过,对有一些项目,如果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都能起到作用,两类基金就会共同参与项目投资。  &比如,我们有一个在北京旅游的项目,因为国内的一些企业希望请国外的一些比较大的项目,于是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各投了50%,一共4亿,2亿元人民币,2亿元人民币的美元基金。&熊晓鸽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  对于外资参与是否存在国内上市受到限制的问题,熊晓鸽告诉记者,&合资的也可以在国内上市,只要控股不超过一定的比例,份额里面的50%,总体来说是符合的,既可以在国内上,也可以在国外上。&  出于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不同性质考虑,IDG架构了两类GP。人民币基金由注册在国内的内资管理公司管理的,美元基金由注册在海外的管理公司管理。熊晓鸽向记者解释道,&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最后决策的团队是一样的。&  随着国内退出渠道的增加和资金量的充裕,不少业内人士纷纷对美元基金的前景提出质疑。&今后5年,这个格局还不好说。现在我管的美元基金比人民币基金多,等时间长了,我管人民币基金没准比美元基金多。可能我拿更多钱去美国买,我们投传奇公司就是跟美国的一个基金一起联手。&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我五六年前就说,像迪士尼这样的,直接买股份就完了,当时上海还没签。有些企业,国家去买比较敏感,可以用民间的一些基金跟国外的基金联手。要学会用这样的招。&
IDG失败案例带来的好戏  &突然之间,从过去的几百家一下子变成3000多家。&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的快速发展令人咋舌,用&野蛮生长&这个词来概括,并不为过。  数量再多,竞争再激烈,二八定律是个越不过的坎。&这是个规律性的东西。&熊晓鸽用二八定律给记者做了计算,&只要排在全国的24家里面,都有戏。&  中国现有的私募股权基金,若以3000家计算,用二八定律来说,3000家的前600家挣了整个行业80%的钱,600家里的前120家,挣了整个行业64%的钱,以此类推,行业的前五强,赚取的就是整个行业超过40%的利润。  资料显示,按国外上市退出的数量来算的,IDG在整个风险投资基金中排名第三,在外资风投里,排名第一。进入中国20年,IDG一共投资了200多家企业,其中60多家已上市或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  &今年,也有八九个退出了,主要在国外。&熊晓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其中,奇虎360在纽交所上市,土豆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天福茗茶在港交所上市。  单个基金一般要到完了才能算投资回报。IDGVC已经结束的两个基金中,第一个基金回报在5倍以上,第二个基金回报在6倍以上。&这样的成绩足够让我们高质量的LP满意。&熊晓鸽情不自禁流露出些许得意。  目前,IDG旗下有四类基金,第一类是IDG风险基金,目前已经是第五期,其中的一部分专门切出为媒体基金;第二类是跟accel合作的三支成长基金;第三类是跟accel合作的两支资本基金,今年刚完成募集,总额为13亿;第四类是去年成立的&和谐成长&人民币基金,一共十二支。其中管理的人民币基金总额为36亿,美元基金总额为38亿。  市场风云莫测,再成功的投资者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早期IDGVC曾投了一个做环保餐盒的项目,但是环保餐盒每个要贵出去一两分,很难卖出去。还投过一个手机项目,结果因为国家对芯片价格的调整,手机生产一个赔一个。  在熊晓鸽看来,一个基金团队的管理,最重要的不是投资了一个多么成功的项目,而是过去从失败中学得的教训。&我们赔了二十多个公司,这些公司失败教训,对未来投资基金是最重要的,避免未来犯同样的错误。&转自:
【转】张海鹏在华润内部做的宣贯报告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 在麦肯锡公司做了近十年的战略咨询之后,我加入了华润集团。在加入华润集团两个月之后,我们战略管理部对集团经理人做了关于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的培训,之后又在电力、微电子、医药、啤酒等利润中心做了类似的培训。在麦肯锡的时候,基本是埋头做项目,制定完一个战略再做另一个,反而是到了华润,为了准备培训课件,才有机会总结过去做战略的经验,提炼制定战略和商业计划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感触良多,收获如下。&定义&
&&& 从上商学院开始,用得最多最烂的一个词汇就是战略。但是,战略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战略?战略到底是做出来的还是想出来的?&
&&& 词典对于战略的定义是: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对于商业计划(战术)的定义是:取得小规模胜利或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手段、技术和具体实施方案。&
&&& 进麦肯锡第一天,给每人发了一套入司培训基本材料,里面对于战略的定义是:An integrated set of actions that produces value:where to compete, when to compete, how to compete, and why(一套系统的创造价值的行动方案,明确何处竞争、何时竞争、如何竞争,并给出理由)。其中的关键词是系统。做战略是为了指导生意,不是为了做理论研究。好的战略一定不是复杂的战略,好的战略一定是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之间一定是有严格的逻辑关系,指导团队按照商业逻辑创造商业价值。&
&&& 商业计划是对战略规划中近期(尤其是下一年)战略举措的细化,包括详尽的年度经营计划(通常为月度,有明确的责任人、递交物/里程碑、和递交时间),年度投资计划(含股权投资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年度财务预算。商业计划应在战略规划滚动制定完成后进行。一般来说,应先制定行动方案,财务预算应看做是对行动方案的财务型表达。商业计划属于公司的高级机密(机密程度甚至比战略规划高两个等级),相关人员必须签署保密协议或保密承诺。商业计划不是工作汇报,而是为了获得股东的支持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商业计划不是财务预算的别称,财务预算是商业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
&&&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读书人,曾国藩用简洁的汉语定义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意义&
&&& 公司小的时候,一把手靠两条腿就能管理了(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一把手能走遍公司,和所有员工谈透,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但是公司超过400人,营业额过亿,就不能靠两条腿了,两条腿跑不过来了,一张嘴说不过来了,不得不靠战略、靠商业计划、靠团队、靠流程。充分分析研究,集思广益,制定一套适用的战略,就是为了上下同欲,少走弯路。有了好的战略,不一定有好的业绩;甚至没有好的战略,也不一定没有好的业绩。但是有了好的战略,谋定而动,一定更容易有好的业绩。没有好的战略,极有可能造成浪费。&问题&
&&& 加入华润集团之后的三个月,基本没在办公室呆,靠两条腿把主要的利润中心都跑了一遍。每天,一天会,一场酒,三个月下来,大致了解了各主要利润中心战略制定的现状,大概喝了比过去二十年还多的酒。不得不承认,华润是个非常优秀的企业,管理水平在大型国企里数一数二。在我所了解的众多中国企业集团里,华润集团是唯一能基本做到战略管控的。多年以来,通过6S体系,华润集团非常有意识有系统地在形成从战略规划到商业计划,到管理报告,到战略评价,到战略激励的良性闭环。&
&&& 如果找不足,就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而言,我们的经理人不缺聪明才智,不缺勤奋努力,不缺管理学的工具和方法(平衡计分卡、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战略五要素等等),我们缺的是管理中的系统性。&
&&& 主要问题包括:战略规划中,何处竞争、何时竞争、如何竞争不匹配;战略规划、商业计划、季度运营会,三张皮,各有各妈,各说各话;深度不够,把远景目标或者战略思路当成能落地的战略规划,把工作总结当成商业计划;层次不匹配,比如研发技术说得很多,市场、客户、竞争对手说得很少;不想透,省略太多步骤,从远景目标直接到财务测算。&改善&
&&& 为了提升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的系统性,根据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培训的课件、类似大型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案例、专业咨询公司的工具库,我们开发了商业计划编制指引及模板示例,以及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编制工具包,下发给了各个利润中心。&
&&& 制定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是个手艺活,不能像麦当劳里面炸薯条一样,套用标准流程,十几分钟之后就能吃上外焦里嫩的薯条。所以,对待这些模板和工具包要抱着一个积极而灵活的态度。&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研读的时候,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这些模板和工具,制定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的时候,从这些模板和工具里面挑选能为我所用的东西。&
&&& 希望能通过这些模板和工具在实践中的运用,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里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商业计划的制定从简单关注数字向关注经营活动转变。商业计划细到利润中心的每个中层经理非常明确,下一年每季度每月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干这个,要达成什么目的。第二,商业计划的制定从财务部编制向整个管理团队讨论转变。商业计划的制定是整个管理团队的事,不是财务部的事或者战略管理部的事。第三,从战略规划、商业计划、季度运营会三张皮到一个系统。商业计划就是对于战略规划第一年的细化,季度运营会就是讨论商业计划的执行情况。&
&&& 希望系统性的战略思考和华润经理人强大的执行力相结合,&功可强立,名可强成&,华润集团基业长青。转自:/Management/Consulting/.html
【转】【推荐】2011创业者参考商业书籍盘点
2011创业者参考商业书籍盘点
导读:创业是不断摸索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要只顾疾步奔跑在创业的路上而忘了修炼自己。虽然,读书只是修炼的一种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仍是很重要的手段之一。
2011年很多优秀的图书上市,我们从上百本商业书籍中甄选了10本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您。在选择图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当当、卓越的畅销书排行榜以及豆瓣上的读者点评,图书排名不分先后,评分、读者点评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未读过这些书,有时间不妨找来读一读。
在2011年,您读了哪些好书?如果我们这里没有提及,也请在文后留言,推荐给广大的创业者们,谢谢!
1&《史蒂夫&乔布斯传》&评分 8.7
作者:(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作者简介:沃尔特&艾萨克森历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董事长和《时代周刊》总编,他的作品包括畅销书《爱因斯坦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传》以及《基辛格传》。
内容简介:
这本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在2011年上半年由美国出版商西蒙舒斯特对外发布出版消息以来,备受全球媒体和业界瞩目。两年多的时间,作者与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造就了这本独家传记。尽管乔布斯给予本书的采访和创作全面的配合,但他对内容从不干涉,也不要求出版前阅读全文的权利。对于任何资源和关联的人,他都不设限,甚至鼓励他所熟知的人袒露出自己的心声。
&我已经做了很多并不值得自豪的事情,比如23岁时就让我的女友怀了孕,以及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他说, &对我而言,没有什么不可以对外袒露的。&谈及和他共过事的人以及竞争对手,他直言不讳,甚至尖酸刻薄。他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一览无余。同样,他的朋友、敌人,还有同事得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毫无掩饰的视角。
他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他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他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其所创造出的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全然不可分割的,正如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他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
读者点评:
我一直记得乔布斯的某个访谈,当时记者问他对于苹果的市值超过微软一事的看法;他以不可 置否的语气回答记者:&第一,苹果的市值会不会超过微软这一直不是他和他们公司所关注的事情,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将苹果产品做到更好;第二,苹果的市值 会不会超过微软这也不会是消费者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消费者关注的只有苹果产品够不够好而已。&(BY 夏奈正在旅行中)
我相信领导 者决定公司的DNA:无论是你,还是比尔盖茨,还是郭士纳...是因为有了你 和他们,才有了苹果、微软和IBM的辉煌。然而,领导者给予公司的DNA,就像某种元素的放射性,总会有一个衰竭期,随着领导者的离去,公司总会由卓越走 向平庸。但是,我现在却不想去臆想苹果的未来,因为我不知道在你的DNA的影响下,那些被苹果吸引的优秀的人们,是会渐渐让苹果像其他公司一样进入DNA 的衰竭期,还是会把你的DNA发扬光大,再续辉煌。但有一点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都有一个从小到大,再由盛到衰的周期,这个周期只有长短之分,这个过程 没有谁可以例外;这其实也是生命的周期,所以,也没有必要去强求永远的辉煌。(BY 左神神)
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其所创造出的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
2&《一路向前》&&星巴克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霍华德&舒尔茨亲笔自传 评分 8.1
作者:(美)霍华德&舒尔茨 / (美)乔安&戈登
作者简介: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纽约时报》畅销书《将心注入》的作者。
乔安&戈登:曾经担任《福布斯》杂志的撰稿人和特约编辑,十多年来致力于追踪报道各大公司和众多商业领袖,撰写过大量文章,出版过5本书。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动荡、迷失、找回灵魂和重获新生的故事。2008年,星巴克总裁兼董事会主席霍华德&舒尔茨出人意料地决定重返首席执行官一职,这距离他上次 放手公司日常事务,担任董事会主席已达8年之久。是的,星巴克迷失了方向。在星巴克30余年遭遇的最大危机面前,舒尔茨决定帮助它重新回归核心价值,不仅 要恢复良好的财务状况,更要重塑它的灵魂。这是一个基于大量采访、上百个资料提供者,还包括从未向外披露过的一手资料的戏剧般的故事。书中叙述了年舒尔茨回归期间,在星巴克内外产?的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变革以及星巴克如何一如既往地坚守价值观以重新实现赢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不仅要赢,而且要赢得体面。&这就是舒尔茨的领导哲学。他希望给读者传达的终极思想&&也是他每时每刻都在努力践行的&&要怀有希望:无论世事多么艰难,未来总会变得比往昔更美好,不论这种&美好&将如何定义。
读者点评:
&让伙伴与顾客享受做咖啡的点滴过程,呼吸着咖啡的香味~~~&这不是诗歌,这是一种执着追求的信念,这是一个美丽梦想展现的源动力!这是一本这得与志 同道合者共享的书籍。我很有幸阅读到了它,并将它分享给了我两位好朋友,也是事业上的好伙伴、好战友!(BY 兰森兰)
退居董事会主席七年后,霍华德重掌星巴克,本书记录了07年开始星巴克经营陷入困境,霍华德率众力挽狂澜的故事。这本书可能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企业变革的读者而言,是最有 价值的著作。通常企业家明星的自传时间跨度都比较长,由于篇幅有限,要讲的事又比较多,难免会泛泛而谈。本书则不然。本书讲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变革故事, 时间跨度不到3年,因此讲述的非常清晰。从霍华德的心路历程(坚定、彷徨、纠结),到星巴克变革的战略和措施,都描述的非常细致。(BY 康至军)
&不仅要赢,而且要赢得体面。&这就是舒尔茨的领导哲学。
3&《销售就是要搞定人》&评分9.0
作者: 倪建伟
作者简介:倪建伟,曾就职于日本荏原机械、德国西门子、美国Tuthill等世界著名企业,任办事处经理、销售总监等职。现任香港BSM特材阀门公司总经理。
内容简介:
《销售就是要搞定人》以案例加评论的形式展现了一名销售总经理的销售职业中的无数个精彩片段。融合商战经营、销售技巧、职场成长为一体,全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销售职场的决胜技巧和人生中的取胜之道。
《销售就是要搞定人》内容围绕外企中一名新上任的武汉办事处主任,如何在逆境中和落后的局面下运用销售智慧拼抢得一个又一个订单的故事,解读了本土商业 环境下的各种销售规则和销售技巧,以及职场智慧。文中先是讲述案例,后面附上简短评论点题,加上文后的&附录&内容为作者多年商场上的血汗经验,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更有在天涯链接时产生的&与网友互动问答集锦&集中体现了一般销售员们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及其应对建议与措施,对广大销售职场人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深受网友们推崇。
读者点评: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再现了 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因为是传记型小说非常全面的展现了整个销售过程,弥补了那些培训类书籍的不足。初入销售的我颇受启发,勾勒出完成整个销售过程的框架。我们假定客户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需求,该如何去搞定它呢? 完成一项销售首先要和客户搞好关系,必须走进他的心里成为朋友。(BY 致远)
非常棒的一本书!虽然我不是做销售,但是从这本书上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与以前的那些空 洞的销售理论书不同,这本书里面的案例都非常具有实战性。而且,从这本书里面你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些小技巧,而是那些做事的思路,对事情进展大局的把握,甚 至包括一些对人生的思考。作者文笔也很好,我特别喜欢&在路上&那一部分。(BY GoodLuckMore)
本书以案例加评论的形式展现了一名销售总经理的销售职业中的无数个精彩片段。
4&《创业:我们的故事》&评分 6.3
作者: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商道&对手》栏目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创业者,而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历困苦、迷茫、失落、坎坷&&他们会遭遇资金、市场、团队、管理各种问题,此刻,他们最希望的是有人能伸手拉他们一把,他们渴望获得明确的指点和帮助。
还有这样一群富有传奇经历的智者,他们以不同的创业经历开创了一个个崭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或可敬、或可亲、或可赞的创业者们,如今已经成了今日中国经济 之脊梁。他们在商海沉浮中历练出的睿智眼光,他们在无数风险中所沉淀的宝贵经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笔巨大财富。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成功,对于每一个站 在历史与未来交界点的人都会有启迪。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与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联合策划,《商道&对手》栏目承制的特别系列 节目&&《创业,我们的故事》,经过半年的实地调研采访,邀请知名企业家马云、柳传志、刘永好、陈年、吴晓波、王振耀等志愿导师,他们把多年的创业经历凝炼成简洁、平易的话语,为懵懂中的创业者指点迷津,为迷茫中的创业者传道解惑。
读者点评:
创业,贵在坚持,我打工8年后初 涉商海,起初做纯粹的广告制作,然后做到广告装饰两块业务,这类型传统行业,有利于稳扎稳打,积累经验和社会阅历,利润不大,可做基石,再如今,我通过做 几大品牌的装修代理,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书中企业家们的点评既到位又中肯,很多问题我在创业初期也曾经犯错,很多话语是对我未来创业征途的警醒。这本 书很有用。(BY blueflyor)
邀请知名企业家马云、柳传志、刘永好、陈年、吴晓波、王振耀等志愿导师为懵懂中的创业者指点迷津。
5&《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评分8.0
作者:宋鸿兵
作者简介:1994年赴美留学,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担任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级咨询顾问。
内容简介:
《货币战争(套装共3册)》为套装书,分别包括:《货币战争》、《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回顾历史:为什么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只在中国发生?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会失败?为什么蒋介石拿着苏联的卢布完成了北伐,却会突然变脸反共?为什么国 共两党都要&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为什么蒋介石能够统一货币却不能维护货币主权?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激怒了日本,引诱着英国,却最终扑入了美国的怀抱?为什么日本会存在皇权与金权之争?为什么日本军队总是发生&下克上&?为什么日本政变不断、刺杀成风?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刺激了日本,并加速了日本侵华的战争?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最终走向崩溃,而共产党的人民币却能横空出世?宋鸿兵《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从金融的视角一一为您解 读。另外,《货币战争3》是沿着金钱的主轴展开,阐述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在未来国际货币战争阴云密布的时代,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
读者点评:
几年前看过货币战争1,感觉阴谋论的程度多一些。这本3阴谋论的程度差了很多,事实比较清楚,但在靠后部分又有点归向白银了,就如同1归向黄金差不多。提出的办法不太具有操作性。作为一本普及部分金融知识的读本,尚可。(BY 龙辰)
《货币战争》的第三部相对引起轰动的第一部,以及还颇有些势头的第二部,似乎来得有些平淡无奇。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古 话。而阅读第二部时感到相较第一部并没有什么质的突破,所以对这第三部是否阅读,我是有些犹豫的。不过,看了介绍发现第三部主要围绕中国近代史展开叙述, 而这个视角我一直比较关注。就在最近看了李德林同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帝国沧桑》,结果观感&甚不满意&。所以,既然这次宋鸿兵也来开这个话题,那倒是 可以好好听听的。&&对于对经济史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仍然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通俗经济史读物,值得推荐。(BY 忘情风君)
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
6&《商业模式新生代》 评分8.5
作者: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 (Alexander Osterwalder) / 伊夫&皮尼厄 (Yves Pigneur)
作者简介:Alexander,瑞士洛桑大学博士,同时是一位作家,演讲家,商业模式设计顾问。
内容简介:
《商业模式新生代》内容简介:当你愉快的看完第一章:商业模式画布,赫然发现这些构成要素全都交织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在脑海中呈现,它们如何互相影响、如 何交互作用全都历历在目。利用商业模式画布分析瑞士银行、Google、乐高、任天堂、Apple等跨国企业,归纳出三种不同的产业模式,也涵括新近的热 门现象免费效应及长尾理论等。在这些有趣的例子中,我们不仅更熟稔如何利用这个画布作分析,也更知道如何自己自身企业的处境。
以上的内容,只是企业再造的基础,了解现在是为了能帮我们想象更好的未来。想象力、创造力,不只是设计师或艺术家的专利,更是白领必备。上班族们,不是每天都在 创造新的东西吗?作者列举了六种有趣的方法与工具,像是移情地图、沙盘推演、图像思考,说故事创新等等,附上详尽的说明与操作方法,让人很想赶快召集伙 伴,在白板上画满模型贴上便利贴,一同进行头脑风暴。当然,本书不仅是天马行空的创意发想,在书籍的后半部,作者着力于如何将发散的创意集结成可实行的策 略,以及策略执行的五个主要步骤,将商业模式创新这看似艰深复杂的工作,化整为零,让每个读者跃跃欲试。
读者点评:
本书使用画布模型,通过当今流行的商业模式,各个著名公司的分析,以及对发展预测的分析,给出了一个让我们惊讶并且很有趣的商业模型设计创新方式。可以 看出,作者希望这个画布模型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同时作者更清楚地想告诉我们读者,这个模型只是用来帮助你实现你的创意,但不会告诉你如何实现你的创 意,更不会告诉你一些创意。它不是鱼,连渔网也不是,它充其量只是一个鱼筐。不过,这反而让我更喜欢这本书。 (BY 伊卡洛斯)
典型的归纳分析思路,划分CS客户细分,VP价值主张,CH渠道通路,CR客户关系,RS收入来源,KR核心资源,KA关键业务,KP重要合作,CS成本结构 这样一个分析框架。 实际上也提供了读者一个将各模块中不同类型元素有机组合成自己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板办公室挂什么画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