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绥靖政策的高潮所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当前位置:
>>>二战全面爆发前,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包括①害怕法西斯的侵..
二战全面爆发前,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包括①害怕法西斯的侵略危害自己的利益 ②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仇视③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④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011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二战全面爆发前,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包括①害怕法西斯的侵..”主要考查你对&&慕尼黑会议&&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慕尼黑会议
慕尼黑会议:~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祸水东引: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弃与英法共同抗德,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德国在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达成闪电战军事效果,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故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慕尼黑会议被德国强占的苏台德区:慕尼黑会议―“害人终害己”: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慕尼黑会议这个故事要从捷克斯洛伐克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多居住在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以后,扶植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党制造民族纠纷,企图将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苏台德日耳曼人发动暴乱,德捷边境环境趋于紧张。此时,英法不愿再次被拖到战争的混水中,为了求得一时的和平,他们威逼捷克斯洛伐克向法西斯德国屈服。因此张伯伦从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企图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并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祸水东引。9月30日,经过幕后策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英法对新国界提供保证。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之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1939年3月向布拉格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9月1日,德国就以突袭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随后不久,相继入侵法国、英国。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种为了一时和平而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臭名远扬。
发现相似题
与“二战全面爆发前,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包括①害怕法西斯的侵..”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52781749749255432045231231495绥靖政策的表现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绥靖政策的表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绥靖政策的表现。
请分别从多个事件中体现出绥靖政策的表现!
我有更好的答案
希特勒重整军备,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同日本妥协。英。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历史证明,谋求同侵略者妥协。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8月对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二战时英法美等,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
采纳率:65%
希特勒重整军备,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同日本妥协。英。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历史证明,谋求同侵略者妥协。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8月对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二战时英法美等,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
(3)《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意,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
因此,我们认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绥靖政策的推行。
日,英。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实质: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
3。最大后果,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
4,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在英,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英法绥靖主义者作了法西斯的帮凶,把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绥靖政策
1。定义。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法,德。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直接后果:
(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
(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签署《慕尼黑协定》,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德、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
绥靖政策的表现:对希特勒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视而不见;对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听之任之;在埃塞俄比亚问题上对意大利实行有名无实的“制裁”;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置若罔闻;在慕尼黑同侵略者进行公开交易。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其实力;干扰或葬送了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暴露了英法的虚弱,最终将作茧自缚。
同意淮阴侯的观点,另,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的静坐战争仍然是绥靖政策的表现,是否?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绥靖政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扩展的解释应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前,有能力阻止法西斯国家侵略的英、法、美、苏等强国,对法西斯德日意的对外侵略和西班牙的法西斯夺权不制止,甚至纵容的一系列行为。对法西斯侵略或夺权放纵的原因有的是怕引火烧身,有的是相互勾结,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的想祸水东引,有的是受传统外交影响等,但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大国强国没有尽到维护世界和平的相应责任。
绥靖的本质就是纵容......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扩展的解释应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前,有能力阻止法西斯国家侵略的英、法、美、苏等强国,对法西斯德日意的对外侵略和西班牙的法西斯夺权不制止,甚至纵容的一系列行为。对法西斯侵略或夺权放纵的原因有的是怕引火烧身,有的是相互勾结,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的想祸水东引,有的是受传统外交影响等,但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大国强国没有尽到维护世界和平的相应责任。
绥靖的本质就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绥靖政策的核心是祸水东引。
主要后果有: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国家对意大利侵略采取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和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英法等国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在亚洲,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是美国姑息养奸的结果;英法等国“绥靖”希特勒。
最严重的事件就是英法苏“绥靖”希特勒,导致二战爆发:
  如果没有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相关信息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1939 年8 月23 日苏联与德国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希特勒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其意思是“安抚平定”,可到了现代,“绥靖”作为一种政策,其含义发生...
二战爆发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宣而不战
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应该是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即太平洋战争爆发
为了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英国向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 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但英国只关心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通 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变更。而法...
简单的说就是姑息纵容政策,以牺牲别国的利益达到求得自保.
具体说就是:
绥靖政策 (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
答: 在唐人赵磷《因话录》和《新唐书o李益传》中都曾指出,当时共有两个李益,一是尚书李益,亦称“文章李益”、“诗人李益”,一是门户李益。《霍小玉传》中提到的就是尚书李...
答: 斯德哥尔摩教育18世纪,斯德哥尔摩开始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如斯德哥尔摩气象台就是那个时期建立的
答: 当然,把人模式化啊
分析犯罪心理学等
下一个比尔.盖茨或爱因斯坦呗
答: 你是想说什么问题呢?
这个证是全国通用的,广东只是证明那是证书发放的地方而已,以后的年检需要在广东年检,不过在其它地方找到工作后可以把会计证转过去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绥靖政策是什么概念啊?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绥靖政策是什么概念啊?
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  2。直接后果:(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以至于自食其果  (4) 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实质: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  3。最大后果,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  (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  (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1。定义: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  4,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  (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
推行绥靖政策,英国首相鲍尔温、张伯伦为失败主义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和主要代表,而兼有“祸水东引”;同时出于对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仇恨、让步妥协,以牺牲他国利益或牺牲本国微小利益去满足侵略者欲望、谋求自身安全、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政策;它表现为损人不利己的姑息养奸的外交理念及其政策执行过程。2、“绥靖政策”概念的历史渊源: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等国签订的条约和声明中,作为“自我预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取重。绥靖政策是源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绝对没落现状的恐惧及相对一战前黩武主义而反动的懦弱的民众和平主义思潮的根本作用,在国内民主机制的消极影响下,对法西斯主义及其恶劣行经的无原则纵容,它以牺牲自己微小的经济利益或弱小民族的主权为代价,以求得到暂时的脆弱的和平。“绥靖政策”的实质、“自我证实”式政治褒义词出现在政治外交战略和活动中1、“绥靖政策”的含义:“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基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法国等国出于国家极端自私利益的判断,敬服王命,绥靖四方。这段时期内。我认为该政策主要目的是“避战求和”,加之法西斯势力的假象宣传和心理的先预作用,企图实现“祸水东引”的一箭双雕的幻想,在德、意、日法西斯蚕食式侵略扩张面前,英国,兼有“祸水东引”和“避战求和”两层含义。”其意大致为:“安抚平定,合和致远”。现代意义上的绥靖政策特指在国际关系中对侵略者采取姑息纵容
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绥靖政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造成的影响?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一、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1 绥靖政策含义: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2 出现原因:A、英法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英军重整军备不力,政府软弱怕战,推行绥靖外交政策C、法国政局不稳、内部斗争激烈D、英法抱侥幸心理,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全自身,并企图祸水东 引,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 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E、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 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3表现:A、纵容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B、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C、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对德采取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表明并未完全放弃 绥靖政策4后果: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直接后果:(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4)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5反思 :a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 历史动因之一.b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正是英法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英国推行绥 靖政策的幌子!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 西斯侵略气焰,使英法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时至今日,“绥靖政策”对当今国 际政治外交尤其是我国仍有深刻启示 “避战”未必能换来“和平”.不思战,不备 战,只能醉身于战争的温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绥靖政策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