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的原因真的是大好事吗

通货紧缩是大好事_凤凰财经
通货紧缩是大好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今反对通货膨胀的人们,无论主张恒量货币、金本位,甚至弗里德曼式的&温和&,都会遭遇主流经济学的通缩恐吓。通货紧缩是这样一种理论,市场上的货币数量要随经济发展而增加,否则经济会因缺乏流动性而陷入萧条。正如很多人把上涨视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物价上涨只是的一般后果,而非本身),当市场上物价普遍下跌,很多经济学家和媒体就会呼吁:通缩来了,市场流动性不足,经济要下行啦。 这种观点每隔一段时间就甚嚣尘上,鼓舞央行打开货币洪水的闸门。各国都视通缩如猛虎,通常的做法是,宁要,不要通缩。每到物价普遍下跌,就是央行蠢蠢欲动之时。 这是一种流传广泛的谬论。通缩有什么可怕呢?据说,物价会普遍下跌,企业收入和盈利减少,还债能力变弱,大量企业会被债务压垮。另外,通缩使民众手里的钞票越来越值钱,大家都在持币观望,不再投资和消费,经济就发生停滞了。 先说第一点,物价下跌真有那么可怕吗?日常生活,我们很少见到厌恶物价下跌的人。物价下跌,意味着我们的收入可以获得更多商品和服务,这是天大的好事。很多人说,物价一下跌,企业收入就要减少,难以为继。不要忘了,物价普遍下跌意味着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在这部分是受益的。物价下跌,很多数据会降低,包括盈利数据也不会神话般地节节攀升。没有关系,企业生产不是为了追求数字增长,而看实际盈亏。在物价下跌的时代,很多企业依旧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在时代,很多低效企业依靠廉价资金存活,代价则是民众储蓄贬值。这在通缩时代就很难存在。 物价下跌并不可怕,更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相反地,它通常是好事情。最典型的例子是是现在手机越发地物美价廉。这里面有科技发展的因素,必须得承认,价格普遍下跌并没有摧毁这,却使得其惠及更多人,让这行业更加壮大。 宏观地看,受限(也就是通缩),物价下跌,这往往是一个时代繁荣的标志,这可以从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看到。19世纪,英美国家的物价整体呈下跌趋势。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大发展,几乎所有商品价格都在快速地下降。经过几次战争和胀,英国1939年物价水平才和1739年差不多,美国1939年物价水平和1800年大致相同,其间经济发展了不知几十上百倍。 这种情形在古代也很常见。金属时代的货币供应很稳定,只要生产发展,物价就会持续降低。中国古代的一个标志就是生产丰熟,物价极低,货币购买力很强。当今时代,学术界的主流竟然是追求物价上涨,真是咄咄怪事。 反对通缩的另一个理由是:物价持续下跌,很多人会把钞票攥在手里,等待它涨价。长期如此,市场上的货币就会更加紧张,经济还怎么发展?这也是央行敌视物价下跌,动辄放水降息的原因。 不错,物价长期下跌的趋势下,持币确实有益财富增加。这难道不是大好事吗?时代,储蓄得不到鼓励,人们把钱存银行要冒着贬值的风险,于是乐于消费。今朝酒今朝醉是大时代的典型生活,即便不那么猛烈,存钱往往也被视为愚蠢。在通货紧缩的时代,人们只需要把钱存起来,就能享受经济增长的好处。这些储蓄起来的资金,可以给企业家提供更多资本,创造更多财富,使物价进而降低。这正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循环。 此外,真的会出现人人持币观望,拒绝消费的情形吗?这当然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有欲望,赚钱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消费享受。这个动力永远不会消失。今天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手机价格会持续不断降低,同样价格明年可以买更好的电脑。可是,谁又眼巴巴地克制欲望,只为货币值增呢?这种人很少。不排除克制物欲、极有忍耐能力的人。他们的钱又会通过存款和其他渠道进入流通,成为别人资本。 真正像葛朗台那样把货币埋在地底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并且这种行为并无实际害处)。所谓的通缩时代&货币凝滞,经济止步&只存在一些人的想象之中。真实的历史情形是,通缩时代往往是经济腾飞时期,这在经济史上是可以多处印证的。 通缩利于民众财富保存和经济增长,唯独不利于政府。通缩之下,政府必得严格财政纪律,确保不要欠债,否则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甚至有破产之虞。在时代,政府通过印钞就可以轻松把债务抹平。政府热爱的动机很明显,平头老百姓跑去鼓吹通缩恐惧症,实在是自堕为奴的事情。 通缩恐惧症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糟糕的知识错误,因其产生的通货膨胀,几乎成了政府的信仰,不断地折磨经济发展。尽管受到侵蚀,有赖于企业家、劳动者的辛勤努力,感谢科技浪潮的推动,我们这时代的经济仍然在顽强地发展。如果没有通货膨胀,这个发展速度不知要快到何种程度,我们享受的繁荣估计好到不敢想。 当然,不是所有国家都那么幸运。我们的近邻日本,过去20年时间他们一直用通货膨胀对抗&可怕的通缩&。最近的安倍经济学,还是用&量化宽松&来治理通缩,刺激经济。日本经济已经&失去了20年&,他们还在乐此不疲地重复错误。在追求繁荣的道路上南辕北辙,莫过于此。
[责任编辑:tanhc]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241
播放数:11524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吴晓波:中国经济有一个最大的福利 也是最大的好消息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吴晓波在《听见吴晓波》中梳理了对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四个基本判断:经济逐渐趋稳,产业转型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民间投资的信心不足,外贸仍然处在一个下滑的通道中。
  因为全球通货紧缩和中国独有的供需错配,吴晓波认为,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好不到哪儿去,也坏不到哪儿去。真正的解决之道就是供给侧改革。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出现那么矛盾的景象呢?既得利益集团原有的企业模式遭到了重大的挫伤。另外一方面创业企业生生不息地在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就是中国今天的景象。我们所有的苦恼、苦闷和创新的希望,都在这个矛盾点上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作者 / 吴晓波
  2016中国经济喘出了两口气,倒吸了两口气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马上就有同学问:吴老师,你怎么看?
  其实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面,各界对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有很大的分歧,意见非常不统一,特别是5月9号,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一万字的长文《开局首季问大势》,借一位权威人士之口,对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非常严峻的判断,特别是提出L型大概是未来经济新常态的一种基本景象。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有人说,很可能现在中南海出现了所谓的南北院之争。
  我对中国经济半年报的认识,总的来说,是喘出了两口气,倒吸了两口气。
  01 喘出的第一口气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6.7%,这个数据比一季度的表现要好,说明今天中国经济增长处在一个好不到哪去,也没有坏下去这样一个基本状况。
  02 第二口气是中国经济转型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口喘出来的气,是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3.4%,比上年提高了13.2%。
  这个数据表明经济的转型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超过了10%的提高,那说明经济增长在投资依赖这方面的压力稍稍有了缓解。
  这个态势在财新公布的6月份中国服务业PMI处也得到了印证。6月份的服务业PMI为52.7,较5月份上涨1.5,结束此前连续两个月的下滑,也创出11个月来的新高。
  经济增长速度趋稳,产业转型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两个基本判断在统计局数据里面是能非晰地看到的。
  03 倒吸两口气,第一口气是民间投资
  今年上半年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9%,但是民间投资只有2.8%,比1-5月份回炉了1.1个百分点。不久前国务院派出了9个民间投资的督导组到全国18个省份对民间投资下滑进行了一个考察。各位知道,民间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今年上半年这个数据下滑非常地厉害。比如说民间资金比较发达的省,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的数据下滑了7%。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心的现象。如果企业家朋友们不敢投资了,那么中国经济还有未来吗?这是一个让我们感到非常警觉的信号。
  04 第二个倒吸一口气的仍然是外贸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1万亿人民币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其中出口下降了2.1%,进口下降4.7%。根据有关外贸专家的预测,今年3季度的数据仍然好不到哪里去。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经济逐渐趋稳,产业转型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民间投资的信心不足,外贸仍然处在一个下滑的通道中。这是我对国家统计局数据的一个基本的解读。
  下半年好不到哪儿去也坏不到哪儿去
  我的很多朋友问我说:“吴老师,今年下半年、明年中国到底会怎么样呢?”我常常跟他们讲说:“好不到哪儿去也坏不到哪儿去。”
  为什么?因为从长波段来看,中国经济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十字路口。它由两个基本特点构成。
  01 通货紧缩
  大家知道,经济学得解决一个基本问题,供给和需求。当一个国家的产业经济需求很大的时候就会通货膨胀,如果供给很大的时候就会通货紧缩。今天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都处在一个通货紧缩时期。满街都是东西,没有人要。为什么会通货紧缩?因为开始于1990年代的信息化革命,到今天它对几乎所有产业的冲击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为什么会需求不足呢?是因为技术革命在今天处在一个苦闷期。比如说,中国的很多家庭都有车子了,有的有一辆,有的有两辆,然后你跟他讲说你能不能再买一辆车呢?他会问凭什么我要再买一辆?然后你跟他说:“这样,现在出现了一种太阳能的汽车,不需要用汽油了,你买不买?”他想:“诶,这我可能要买吧!”或者你跟他讲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无人驾驶的汽车,你要不要买?”你说“诶,那个好像要买吧!”
  对于汽车这个行业来讲,他未来的突破口在于:第一,新能源革命有没有在这个行业爆发。第二,人工智能技术有没有在这个行业爆发。
  有没有在走呢?在走。我们看到很多汽车厂家在做新能源方面的创新。我们在硅谷包括在中国,看到了很多人工智能的汽车在实验,但是这些实验都还在实验室里,还没有走到消费市场里。
  从实验室到市场,有一个时期叫产业苦闷期。汽车行业处在产业苦闷期,医疗行业处在产业苦闷期,服装行业、食品行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处在一个产业苦闷期。所以通货紧缩在今天是一个全球性的景象。
  当一个国家,或者几乎所有的国家的产业没有办法靠技术革命来推动的话,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拼命印钞票。所以今天,全世界从到中国,到,到欧盟、,所有的国家都在抓紧印钱。过去三年,因为美国经济始终处在一个比较好的上升通道中,所以美元相对比较坚挺。各个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在大幅度贬值。中国的消费者这两年到去、日本去、俄去,觉得买东西好便宜啊!因为过去两三年里各个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20%到40%的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相对比较坚挺,因为全球的经济就靠美国人和中国人撑着。但是在今天人民币对美元也处在相对贬值的状态。这就是通货紧缩,是一个全球性的景象,而且我认为是一个长期景象。未来5年内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很难被改变。
  02 供需错配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好消息
  那么你会问第二个问题说,我们该怎么办呢?除了印钱以外,中国还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呢?有,这就是中国经济跟各国相比最大的一个福利,也是最大的一个好消息。就是中国有第二个景象叫做供需错配。
  去年我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是因为中国今天出现了一批新型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他们愿意为好的功能、好的服务来买单。他们需要一个好的马桶盖,需要一个好的电饭煲,需要一个好的奶粉、菜刀、保温杯、眼药水。但是他认为说在中国的市场我找不到这些东西,怎么办?跑到日本、欧洲去买。为什么这两年海淘会这么发达?就是因为出现了这批愿意为好产品买单的中产阶级消费者。
  今天中国的决策层、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个景象。当大家愿意为好产品买单的时候,好企业的福音就到了。也就是说你只要能够在中国地区生产出好的马桶盖、电饭煲、奶粉、菜刀、眼药水,你说哪个中国消费者像傻子一样跑到国外去买呢?
  所以政府终于发现,供需错配是中国产业转型的一个重大福利点。所以我们提出叫供给侧改革。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产品生产端进行一个大规模的落后产能的淘汰,扶植优质的企业,扶植那些能够应对消费升级,应对那些数以亿计的现在新出现的中产阶级消费的服务。
  这个景象只有中国有,日本、欧盟、美国都没有。
  所以今天的中国为什么出现那么矛盾的景象呢?就是因为通货紧缩造成所有的原来的成功者,既得利益集团原有的企业模式遭到了重大的挫伤。另外一方面,创业企业生生不息地在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就是中国今天的景象。我们所有的苦恼、苦闷和创新的希望,都在这个矛盾点上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吴晓波:中国经济有一个最大的福利 也是最大的好消息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经济学家称低油价有三大好处 不会引发恶性通缩
  【环球网综合报道】经济学家近来担心,油价重挫将导致全球陷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但美银美林经济学家提出三个理由,解释低油价不会引发恶性通缩。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3日报道,美银美林经济学家(Ethan&Harris)在研究报告中表示,通缩有三种主要负面效果。分别是使债务人负担加重、消费者延后消费,以及央行更难透过降息刺激经济,但低油价并不会引发这些效果。
  哈里斯指出,低油价有利债务人,原因是家庭有更多收入能用于消费或偿债。对石油进口国而言,低油价可增加税收,民众使用更多汽油,燃料税收入也增加;民生消费增加,也带进更多消费税和所得税,足够弥补石油公司及员工减少缴纳的税金。
  其次,低油价不会延后消费,反而会鼓励消费。油价续降顶多只会让消费者等个一到两天,整体而言有助于提升汽油消费量。更重要的是,家庭有更多预算购买其他商品。
  最后,油价走跌不会使央行更难做事,反而便利央行行事,因为低油价意味着低通膨和强劲成长。此外,由于薪资收入和国内产品价格才是最终决定家庭和企业偿债能力的因素,借贷人面对的实质利率并不会因为油价重挫而走升。(实习编辑:彭海艳&&&&审核:谭利娅)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武帅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