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意义就是为了赚钱吧

【认真】艺人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赚钱吗?【oricon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0,751贴子:
【认真】艺人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赚钱吗?收藏
有些“现实主义者”像我标题这样说不知如何去反驳销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销量的意义是赚钱的多少吗?
伪全面不如真拍照旗舰 ,千元神器魅蓝Note6最高直降300
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赚钱吗?
懒懒的意义是为了吃肉
孩子先生说教爱开逼搞邪教王菲宣传佛教
想成为艺术家得艺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懒懒是艺术家
穷人为了养家糊口呗,生存下去。有的富二代想过把明星瘾…有的就真的只是专门培养的赚钱机器了…
艺术和赚钱本来就不矛盾吧这个世界上哪里有那么纯粹的东西?没有电影音乐电视剧 我们拿什么打发时间啊再说了 我觉得好的电影音乐电视剧的意义 远远大于那几张钞票的意义
现实点讲,赚钱肯定是很大的一个理由 但是艺人好歹给了我们茶余饭后的消遣 像我这种喜欢宅的不爱外出活动的人,最大的娱乐就是听歌看剧看综艺萌萌喜欢的人谈谈艺人的八卦 当然讲高端点还可以说成给了很多人一个精神支柱
因为你俩之间差一台千元神器魅蓝 Note6 ,点我购买直降300
消遣时间+1,艺人其实跟作家神马的也没差,出作品供人听、看。至于销量…O吧比较在意,别的地方好像挺无所谓的…
爷爷多高端:为了贩卖梦想~
既然说了是艺人 那就别问是不是为了赚钱~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企业家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
编辑:管理员
& & 儒家文化和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首先,儒家文化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从哪里讲起呢?而企业管理也是这么一个很大的话题,所以我今天就把文化和企业管理聚焦为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企业家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作为一个企业家,你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生命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由于职业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后天所受的教育的不同,还有先天禀赋的不同,导致了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命存在的方式、意义和价值都不一样。举个例子来说,由于职业的分疏,有的人从政,有的人经商,有的人做学问,有的人从事媒体工作,有的人教书……不同的职业会导致人在这个社会上不同的身份定位。由于定位不同,每个人在社会上的存在方式和生命价值,甚至自我实现的途径,都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精英的企业家,他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
在座的企业家,不知道大家以前追问过这个问题没有?这个问题,在文化上称之为终极追问: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生命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从儒家文化的根本义理,来就企业家存在的价值和生命意义作一个终极的追问和解答。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成家立业”。是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很多人对“成家立业”这个概念产生了很大的误解。人们现在通常讲成家立业的时候,都是说娶个媳妇,成立个家庭,然后干自己的一份事业,比如说找一个工作,或者创办一个企业,以为这就是成家立业了。这样的理解,是现在通常的理解。但是从儒家经典的义理来讲,“成家立业”不是这个意思。
首先我们讲一讲“成家”。什么叫“家”?《大学》里面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儒者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儒家对于君子,对于士,要求是很高的。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这是儒者终极的理想。
人们要用什么方式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入仕做官,行使政治权力。人在社会上由于有各种各样职业分疏和角色定位,天下的兴亡,每一个人都有他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家,不是我们现在讲的三口之家、五口之家,这是指现代的家庭。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能治国平天下,从逻辑上说得通吗?说不过去。所以,儒家讲的“家”,其实是最小的社会公共单元。用现在的话讲,叫生产单位,最小的社会生产单位。在先秦,家是指卿大夫的封地。秦汉中央集权以后,家的概念变了,指聚族而居的家族。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生产是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人们是怎样组织农业生产的呢?是以家为单位。在古时候,农村都是以姓氏为纽带,聚族而居。什么李家村,张家寨等等,都是这样来定位。那时候家族就是最小的生产单位。用今天的话讲,在农业生产当中,村就是家。那么现代商业社会就不一样了,现代商业社会都市化,市场化,在这样的状态中,企业是最小的生产单位,所以家其实就是企业。我们儒家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在现代社会来理解的话, 齐家,就是把企业做好。企业是现代工商业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今天也叫做经济实体。所以,对于企业管理,儒家是把它纳入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伟大事业当中的一个部分来看待。这就是儒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定位,那就是“齐家”。
那么,什么叫成家?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这些全都是家。所以讲“成家立业”的时候,就是讲在特殊的领域当中,在齐家的事业当中,你把你的“家”做到极致,然后成就你在这个领域里面的一种特殊人格,这就叫“成家”。比如说办企业,办成功一个企业,赚到了钱,不等于就是企业家了。要想成为企业家,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并成就你特殊的人格风范,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企业家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所在。
当你具备一个企业家应该拥有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人格,你就算成“家”了,就能够叫做“企业家”了。一个市长,一个书记,能不能被称为政治家呢?不一定。首先只能说他是一名官员,不一定能成为政治家。在政治领域要想成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自己的政治抱负,政治思想,要为家国天下的伟大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同时还要有一种为了百姓的利益而甘愿牺牲自我的伟大的人格风范。这样的人,才能称为政治家。不是说当大官就能成为政治家的,和珅官够大了吧?他能叫政治家吗?不能。安倍晋三能叫政治家吗?不能,只能叫政客或政坛小丑。毛泽东,孙中山,这就是大政治家。讲到孙中山,我们就会想到三民主义。孙中山有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活动和巨大成就,他缔造了中华民国。毛泽东也是大政治家,他的军事思想、哲学思想、政治理念、政治谋略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是政治家。
无论哪一个领域,政治也好,经济也好,学术也好,自然科学领域的创造也好,都是如此。很多人从事自然科学领域事业,有的人可以叫科学家,有的人只能叫科学工作者,这就是差别。每一个领域都有其特殊的对人格和功绩的要求。要成“家”,一定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巨大的创造性贡献,二是具备这个领域所要求的特殊人格风范。这二者,用儒家的说法,就是“功德”。
企业家,作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群体,社会对于企业家的人格有很高要求。我们中国因为改革开放才三十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只有短短的三十年,这三十年间,涌现了很多商界的成功人士。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还没有对企业家人格这一命题进行系统的学理思考,更谈不上自觉的社会实践。
中国老板很多,但是企业家却非常少。像欧美、日本,由于他们的商业文明发展比较成熟,所以大企业家纷纷涌现。由于有了这些企业家伟大崇高的人格风范,所以他们的企业很多就做得很大器。比如日本的松下、三菱、丰田,这些都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著名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由著名的企业家缔造。一个企业的格局和企业家自身的格局是相关联的。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对企业家的塑造,我们有文化条件和土壤。但是这三十年来,大家在埋头发展经济,对于企业文化与商业精神的思考不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予以忽略。
在中国儒家文化看来,商业行为与创业行为有其自身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关于这一点,儒家有个说法叫“创业垂统”。
这几个字很关键!创业,不用说了,我们开一个公司办一个企业就是创业。“垂统”就是创建一个能够传承下去的实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精神文化传统。“创业垂统”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所在。
“创业垂统”,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就是说我们现在创办一个企业相当于打一片江山。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日本的企业叫株式会社。社,就是社稷的社,也就是说,日本的企业家把企业当作江山社稷。江山社稷,我们都知道了。比如满清入主中原,打下一片江山。这个江山是不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顺治传康熙,康熙传雍正,雍正传乾隆.......这样一直传下来,清朝十个皇帝,传了将近三百年。
我们创办一个企业,这片江山社稷,你是不是希望它祖祖辈辈子子孙孙这样传承下去呢?也传它个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如果你的企业创办后,能够像大清朝一样,传个几百年,这就叫百年老店了。每一个企业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这就是“创业垂统”的意义所在。
刚才我听到企业家们在谈世界五百强的问题。五百强,是说企业的规模,实力。但如果十年八年后,这五百强就倒闭了,那这五百强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按照儒家的说法,我宁愿让它生存五百年,而不一定要去争做五百强。
“创业垂统”的意思,就是让我们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形成一个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在这个实体的传递过程中,企业家的特殊价值得以实现,生命得到永恒。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要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芒,实现永恒的价值。企业家生命的永恒以什么形式来实现呢?就是以这样一种实体传承,就是以“创业垂统”的方式,在传承的过程中实现它的永恒。
中国人为什么把对儿女的爱,把对父母的孝上升到近乎宗教信仰的高度?在清朝以前,中国的刑法有十恶不赦之罪,就是有十种罪恶是不能够赦免的,其中就有“不孝”之罪。不孝,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法律问题;不孝,不仅是无德,也是犯罪。
中国人为什么把孝看得很重,把子女看得很重,都望子成龙?大家看到了吧,每到放学的时候,中小学的校门口人山人海,都是接孩子的家长。中国的家长为什么对孩子有如此的拳拳之心呢?就是因为中国人把这种父子人伦关系,看作一种很神圣的关系。在中国人看来,生命的永恒价值就在血缘的传承过程中体现出来。我们的血缘从祖先到父母到子孙,传承了多少辈,大家清楚吗?不清楚。反正一句话,自从有人类以来,你的家族就一直在传承,从来没断过,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如果传到你这里就咔嚓断了,你怎么去面对你的祖先?中国经典里面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什么把无后,把血缘传承的终止称为最大的不孝?就是因为中国人把生命的永恒价值寄托在这样一种血缘的继承和传递上。这是中国儒教特有的宗法血缘的信仰形式。
血缘是这样,一个企业,一片江山,同样也是这样,要靠传递来实现其永恒价值。如果你辛辛苦苦创办了一个大企业,大集团,等你一退休,这个集团就搞不下去了,岂不是白累一生?在中国古时候有一句话叫“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说只要你这个创业的老板在,企业就很兴旺,老板一不在,企业就垮掉,那你辛辛苦苦创业,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你的永恒生命在哪里?你创业的意义在哪里?
所以说,“创业垂统”就是我们企业家创业经商行为的意义所在,是企业家生命的永恒价值所在。
在商业上,日本把企业称作株式会社;在宗教上,把宗教场所称作神社。日本的文明史只有一千多年,关于“社”的崇拜,是从中国儒家文化借鉴过去的。到底什么是“社”?社,就是土神。对“社”的崇拜是中国儒教的特殊信仰形式,在中国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说江山社稷,“社稷”中的“稷”是谷神,五谷杂粮之神。社稷神是儒教的配天大神,其位格仅次于昊天上帝。
在农耕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粮食是最重要的生产成果,土地和粮食都有神主管,“社稷”神就是主管土地和粮食的神灵。在儒教“天地君亲师”神灵谱系中,“地”就代表社稷神。古时候只有天子、诸侯才有资格祭祀社稷神。
在现代社会,封建没有了,诸侯没有了,但是江山社稷的意义还在。企业家就是有“家”者,他们是企业的拥有者。企业就是“家”,就是最基本的社会生产单元。齐家,就是企业管理。有家者,就要从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如果我们的企业家都把自己的企业搞得生龙活虎,国家的经济就会发达;如果企业都垮掉了,国计民生就会受影响。企业搞得好,社会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所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对企业的管理实际上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用儒家的话讲,齐家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所以企业家这样一个特殊的阶层,应该说是承担着最重要的社会生产组织的职能。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你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恰恰就在“创业垂统”过程当中实现的。
比如三和国际,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像三和这样跟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的企业还是不多的。大家了解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仅只有2.7年!那么中国有没有百年老店呢?存在了一百年以上,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样的百年老店,有没有?有,但只有五家:同仁堂、六必居、张小泉、王老吉、陈李济。
要注意的是,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是两个概念,比如茅台酒,在西汉的时候就有了,作为一个品牌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茅台酒厂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日本的百年老店有多少?有两万多家,连千年老店都有。日本有一家神社建筑公司,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日本的神社都是这家建筑公司修建的。自从有日本神道开始,就有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是日本神社的专业建筑公司。大家想一想,日本的文化,就一千多年,而且这个文化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日本本身是没有文化的,它所有的文明,包括它的宗教,它的教育思想,它的文字,它的服装,全部都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日本的和服,就是学中国的汉服,日本的文字,叫假名,就是根据中国的偏旁部首来创造的,甚至还有直接使用的汉字。像这么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的国度,居然有两万多家百年老店,为什么?这不能不让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家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的文化是我们这里传过去的,而百年老店却有那么多,原因在哪里呢?今天中国的学术界思想界,没有人思考这个问题,管理学界也没有人思考这个问题。但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不能不思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你企业的生存,关系到你企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企业家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所以学者们可以不思考,企业家不能不思考。
日本是谁在思考这些问题呢?全是企业家在思考。从涩泽荣一开始,直到丰田喜一郎,松下幸之助,一直到今天的稻盛和夫,日本的企业文化全都是企业家,而且是顶级的企业家在思考。这些企业家之所以被人们所称道,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经营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经营上的理念和管理上的智慧,以及作为企业家的人格风范。
在座的企业家有没有听过稻盛和夫的演讲?稻盛和夫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圣”。圣,就是指他的人格。儒家的最高人格就是圣人。人通过自己的修为,让自己的人格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从而成为圣人。儒家有句话叫“希贤希圣以希天”,就是从一个普通人到君子,到贤人,到圣人,最后达到与天地合德的境界。稻盛和夫为什么被称为“经营之圣”?圣,就说明他的经营思想是儒家的思想。
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的“近代化之父”,他一生创办了六百多家企业,其中好几家都是现在世界五百强的前身。涩泽荣一提出“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论语》是什么?是孔子的书,是儒家的经典。拿着儒家的经典,学习儒家的思想,按照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去做人;然后另一只手拿着算盘,拿算盘是说要会经商,会管理,会经营,要能赚钱。这样的人,才叫企业家。他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人格。这种人格,我们把它称之为“士魂商才”,就是拥有一颗读书人、士大夫、士君子的灵魂,有儒家的信仰,又有商人的才干,有企业经营的头脑,这样的人称为儒商企业家。
刚刚讲到,日本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都是日本的企业家在思考。为什么?因为企业家在创业,在管理,在经营。他们有焦虑,有需求,他们需要管理的智慧,他们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成为百年老店,他希望自己的生命价值能够得到永恒。其他人没有这样一种焦虑,打工的人有没有这种焦虑?没有;中学教师有没有这种焦虑?没有。你让一个中学教师,或者大学教师去思考这个问题,他思考不了。甚至从事管理学研究的学者也思考不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一定是从实践当中,从生命的实存性感受中生发出来的。
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天中国国学在热,传统文化在热,但是学传统文化的都是谁呢?大多是企业家,或者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通的百姓暂时还没有这个心,一是他们没有这种需求,二是他们即便有这种需求,也被另一种更强烈的需求所取代,这就是物质上的需求,生存的需求。他连生存都有压力,怎么去解决精神上的问题呢?企业家就不同了,他们物质上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精神上的问题,心灵上的问题,管理上的问题,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问题。当一个人连生活都有压力的时候,终极关怀就会受到影响。一天疲于奔命,忙于生计,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传统文化?
企业家们在思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问题,所以中国未来的企业文化能不能形成自己的模式,中国式企业管理的模型能不能真正创造出来,要靠我们企业家,而不是靠台上讲课的学者。现在讲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名师”,他们本身就没办过企业,没有经营过企业,没有管理过企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存性感受。因此,他们不可能给你提供这方面的经验和智慧。
日本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日本的管理思想,管理学问,企业文化,大多是企业家做出来的。未来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未来中国的商业文明模式的建构,更多的是需要企业家们来做出贡献,而不是靠学者。
我在学者圈里混了二十多年,太了解了。企业家们在寻找精神食粮,而大学里面的学者们都在想着捞钱。搞个项目,是因为这个项目有钱;带博士生,是因为带博士有钱;写文章,是因为文章可以让他评职称,职称上去了,可以加工资。现在的学者们满脑子都是钱。
未来中国商业模式的建立,主要靠企业家,这是我们企业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儒家有一部经典叫《大学》,《大学》里面有一句话,把企业家的生命人格和存在状态以及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说得非常清楚,就是四个字:以财发身。发身,就是让你的身体“发”,当然不是发胖!让生命具有一种崇高伟大的价值,让生命得到放大并实现永恒,这就叫“发”。“发身”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升华,拥有永恒的崇高意义和价值。
企业家用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个价值呢?就是靠自己手中的财富和财力。以自己的财富为手段为资源,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这就叫“以财发身”。
这句话在《大学》里原文是这样的:“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不仁者,则是以身发财,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去干大逆不道的事情,去铤而走险以获得财富。比如去贩毒,去制造毒奶粉、地沟油。贩毒、抢劫、制假、贩假的人是不是要冒险?这就是“以身发财”。而有德行的君子,则是“以财发身”,用手中的财富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
怎么升华呢?就是用自己的财富,投身于社会伟大的公共事业,投身到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事业中去,在为天下百姓,为国家民族谋福利的过程中升华自己,让自己从小生命成长为大生命,从小人变成大人。
儒家把人分成大人和小人,儒家的经典《大学》,就是教人做大人的学问,大学即大人之学。大人和小人是两种人格,用今天通俗的话说,小人就是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活着的人。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他的官再大,钱再多,学问再高,也还是小人。比如陈水扁,官够大了吧?但是他还是个小人,因为他只为自己谋利。和珅,官够大了吧?也是个典型的小人。位高权重的人,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谋利,最终就是这样的结果。衡量一个人是大人还是小人,就要看他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天下人活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贫贱寒士也可以成大人。
我们读过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的是他在成都草堂居住的时候,大风把他草堂盖的茅草吹跑了,他顶着风去捡茅草,于是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什么时候我有千千万万间房子,让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都有房子住,都能安居就好了。
杜甫被称为“诗圣”,为什么?因为他有儒家的这种圣贤人格。他自己都还没有房子住,可他想到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
假如把杜甫跟今天一个不仁道的房开商比,房开商为了谋利,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弄出质量问题,害得住户苦不堪言。杜甫和这种不仁的房开商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杜甫不是企业家,他没钱,所以不能以财发身。他是诗人,最终还得“以诗发身”。
企业家生命人格的实现,生命价值的实现,就是要通过手中的财富为天下人谋福利,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变成大人,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光大,更加辉煌。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老板,一个财主。一个人的钱再多,只为自己,不为天下人着想,他只能是一个财主,一定不能称为企业家。企业家一定是有公益心,能为天下为家国贡献自己力量的人。所以“以财发身”是一个企业家实现生命人格的最特殊的最有效的方式。
不同的人,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渠道是不一样的。比如官员要实现自己生命的永恒价值,要成为大人,能不能以财发身?不能。应该是“以权发身”,用手中的权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的官员,生命就有价值了,他存在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
一个做学问的人,如果写文章写书是为了赚稿费,他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文化垃圾。这样的学问,古时候有个专门的说法叫“稻粱之学”。龚自珍有一句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写书是为了吃饭,稻,水稻;粱,高粱。稻粱谋,就是说写书都是为了换饭吃。大家想想,如果一个时代,学者们写书是为了换饭吃,他就不会去追求真理,学术思想就没有了真东西,这样一来,一个社会的良知就不在了。所以说,学者要想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他就必须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去写作。
象我也不能以财发身,因为我没有财富,我也不能像三和集团的张总一样,捐建希望小学,投资办道场,办书院。我怎么发身呢?只能“以言发身”,靠讲课,靠传播圣人之道,靠做学问,来实现我的生命价值,提升我的生命人格,这就叫“以言发身”。
儒家有个说法叫“立德、立功,立言”,称三不朽的圣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立功;企业家捐资办学,为社会做公益,让百姓受益,这就是立功。立德,就是德行很高,为世人确立一个可以师法的道德楷模。比如以前的圣人,孔子、孟子、朱子 ,他们的德行都很高。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是我们学习的表率。我们到处传播圣人的思想,传播中国文化,传播圣人之道,以弘道为己任,这就叫立言。企业家有经验,有才能,有财力去做以财发身的事业,就是通过立功的方式,让生命得到放大。我是通过到处传播圣人思想,在传播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也以这样的特殊方式,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放大。这就叫天命不同,企业家有自己的天命,我作为儒门后学也有自己的天命。这就是我们开头讲的,由于职业分疏,定位不同,天命不一样,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和方式也不同。
其实我在早期也办企业,开过公司,但是后来我发现办不起来,因为我没这个能力,我才发现我的天命不是做儒商,而是安安心心地做学问,讲课,从事儒家复兴事业,这是我的天命。
在座的企业家朋友,回去以后可以好好悟一下自己的天命。天命不同,生存的状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无论是立功,立言,还是立德,在儒家看来,都是不朽的圣事。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事都集于一身的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阳明先生。阳明先生是明代的儒家圣人,心学的创始人,阳明先生是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的。我的老师蒋庆先生创办阳明精舍,是中国儒家这一百多年来第一个书院,就是在阳明先生悟道的地方。我跟三和集团的张总认识,结下这个缘,也是在阳明精舍结下的。不然我怎么会到这里来呢?我从贵州到深圳,跟三和集团的缘,跟张总的缘,跟在座各位的缘,都是阳明先生结下的,是圣人接的缘,是儒家的缘。
作为企业家,生命价值和人格的放大也是圣事。什么叫圣事?在《论语》里面,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学生问:如果有人对老百姓无私奉献,这样的人,算不算得上仁德之士?孔子回答说,这样的人哪里才是仁德之士,已经是圣人啦!如果企业家广泛地做公益,把自己的财富,投放到社会伟大崇高的事业当中去,让全天下都受益,你就是圣人了。
孔子有个学生叫端木赐,也称子贡。他是儒商的始祖,号称是富可敌国。他一个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一个诸侯国的财政收入。那时候的一个诸侯国,和深圳差不多大,深圳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几千亿。也就是说,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子贡是千亿富翁。那么后来子贡的财富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到孔子,用到儒家去了。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花费多少啊!如果我们今天有几百人,几十辆车去周游十几年,要花多少钱?开支像流水一样。孔子哪里有这么多钱呢?是子贡这样有钱的学生提供。子贡的聪明,不仅在于他会赚钱,更在于他会用钱。他把他的钱用在了伟大的事业上,用到了一个文明的复兴上。孔子周游列国,那是天下人的事业,用到天下人的事业上,用到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上,所以子贡在历史上成为圣人,叫“行圣”。行就是行动,他是一个做事的行动家。可以说,没有子贡,就没有孔子当时的伟大事业,也就没有儒教文化的复兴,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继往开来,垂宪万世,成为一代圣人,开出中华文明这样一个格局,很大程度靠子贡的财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子贡还只是一个商人么?他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商人,成为了圣人。
所以子贡的聪明,不仅在于他会赚钱,更在于他会用钱。我们企业家,赚了那么多钱,用来做什么呢?自己,家庭,子女,几辈子都用不完了,拿来干吗呢?钱多了不就是个数字吗?对不对?为什么不把它用于有益于家国天下的事业中去呢?子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得到了放大,得到了提升,不仅成为君子,还成为圣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业绩和千秋美名。用中国人的话说,叫青史留名。这就是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人死了以后,千秋万代被人所传颂,被尊崇,被敬畏,还有什么生命的意义能大于这个呢?《孝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儒家讲孝道,不是说你给父母端洗脚水洗洗脚,就是孝了,那太浅了,这不是为人父母最需要的。父母最需要的是儿女做出一番伟大的成就,青史留名,他们也跟着光荣。中国的父母就是这样,望子成龙,子女成了龙,他们就高兴。如果子女不行正道,今天是个五百强大企业家,第二天说搞毒奶粉被抓,判了无期徒刑,最难受的不就是父母么?以前还以为你是个大企业家,以你为荣,到处宣扬,被抓了,最难受的就是他们了。曾经有个地方的市长被双规了,结果他老爹被活活气死了,这市长当得气死老爹,这叫孝吗?中国人讲孝的时候,把孝的终极价值放在“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上了,让自己的父母得以显贵。
中国人讲母以子贵,你的母亲之所以贵,是因为她养了一个好儿子。岳飞的母亲之所以为人称道,就是因为她养育了岳飞,她自己姓甚名谁,没有人知道。她因为儿子而留名青史。孟子的母亲叫什么,也不知道,她名垂青史,就是因为她养育了一个圣人儿子。
儒家有一个说法常被大家所误解,叫“夫死从子”,“三从四德”里面的“一从”。古代的女子,丈夫死了以后,还要听从儿子的,这是现代学者对这句话的解读,这个解读是错的。“从”的意思,在这里不是“听从”,而是“从属”的意思。儿子成年了,他是一家之主,母亲年老了,就以儿子为主,母亲为从。儿子发达了,母亲跟着发达,这也是从。岳母、孟母都是“从子”的,这就叫母以子贵。
一个企业家要想放大自己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必须要立身行道,要为社会为家国天下做公益。除了子贡,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近代的陈嘉庚,他有多少钱,办了什么企业你知道吗?不一定知道,但是他办了厦门大学,你一定知道。所以陈嘉庚之所以名留青史,不是因为他赚了多少钱,而是因为他怎么用钱。他因为厦门大学而名留青史。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他为什么能养育出三个凤凰女儿呢?两个总统夫人,一个巨富的夫人,儿子宋子文还是财政部长。宋耀如为什么能够让自己的子女这么有出息,让宋家如此的辉煌呢?就是因为宋耀如有眼光,用自己的财力大力支持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工作。孙中山的早期活动,是不是家国天下的事情?当然是,和孔子的事业是一个意义。国民革命,宋耀如给予大力支持,正因为这样,宋耀如的人生,他的家族,他的儿女也跟着沾光,跟着放大。
刚刚我讲到我跟三和集团的张总的缘分是在阳明精舍结下的,说得近一点,是阳明精舍结的缘,说得远一点,是阳明先生结的缘。没有阳明先生,蒋老师不会在那建书院,我也不会追随蒋先生去那个地方,张总也不会去那里。大家就没有见面的机会,没有见面机会,我做我的学问,张总做他的企业,大家就走不到一块。走不到一块,怎么做孔子文化节,做孔圣堂儒家的事业?
我们现在有很多规划,孔圣堂已经做了五年,是今天中国儒家第一个道场,孔圣堂是儒家文化复兴的现代模式。五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都是三和张总提供的资金支持。三和的企业文化规定三和的使命是什么?请盛总说一下(盛总:以弘扬文化为天职),“以弘扬文化为天职”,这是一个企业给自己定的使命,并没有把盈利,把做成五百强视为天职。什么叫天职?是老天爷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三和集团,除了是个企业,还有使命和担当,这种使命和担当,是为天下、为家国,为儒家文化复兴作贡献。
刚才我们讲到的子贡,是不是为文化的复兴做出了贡献?三和就在做这个事业。三和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自己的使命和天职。我们每年举办的深圳孔子文化节,已经成为深圳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名片,孔圣堂在中国乃至在世界,都已经是颇有影响。
刚才我们看了张总在嵩阳书院门前的照片,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这个书院最兴盛的时候,有几千人去听课,这几千人是从全国各地走到书院去的,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有的在路上都要走几个月。嵩阳书院是儒家的重要道场,但是今天嵩阳书院,是卖门票参观的地方,没有人讲学传道,也没有学生在里面求学求道。像这样的道场,孔庙,书院,在今天中国还有很多,没有人传道讲学,没有人求道。
而深圳孔圣堂是今天中国唯一一个活着的,每周都有活动,都在传道,都在讲学的儒家道场。孔圣堂能够得以维持,得以做到今天这个样子,都是三和集团在提供经济支持。这是张总做的一件利国利民利社会的大事。
我们还有一个更宏伟的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了,孔圣堂儒家文化复兴事业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启动。基金会已经成立,去年,张总捐了一千万。拥有一千万的基金会,在今天中国儒家文化民间机构当中,是最有钱的。基金会有了,接下来我们准备在河源建一个真正的儒家的书院,不是阳明精舍那种,阳明精舍是高端的学术研究,这个书院是以传播推广为主要功能。被誉为儒家传统文化复兴的黄埔军校,书院的目标是要为儒家培养专业人才。有了钱有了人,孔圣堂这个模式就要复制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今后,每一个城市,都要有一个孔圣堂。
这样一来,儒家文化兴盛的局面和格局就会开出来了。基金会、孔圣堂、书院这个铁三角组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我们儒家文化赖以复兴的一个基础。所以,张总作为一个儒商企业家,这是为国为民为社会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称道。
我衷心希望在座的企业家朋友们都能够参与到儒家文化复兴的事业当中来,为国家民族,为天下百姓尽一己力,并在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成就自己的崇高人格,实现自己永恒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
:(C)2014 孔圣堂 曲阜儒家文化联合协会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