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装修样板外墙装修价格有比广州绅琪更便宜的吗?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之四
487. 官洲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在海珠区官洲岛,祠堂由三进两廊、东西衬祠组成,头门梁架木雕、樨头砖雕和两廊壁画较精美完好。“官洲村始建于宋朝,有600年的历史,明朝初期这里是来往商船停泊的地方,明朝政府专门在此设置了官员,专门管理停泊在此的商船和人员,‘官洲岛’也因此而得名。”
官洲岛,东面与长洲岛隔江相望,南面是广州大学城,西面为广州果园生态保护区,北面和琶洲、万亩果园相接,全岛面积1.8平方公里,四面环水,交通不便,过去曾被戏称为“广州的海南岛”。官洲村原有居民2000多名,目前已经基本搬迁完毕,该岛将建成广州国际生物岛。到今年年底,官洲岛将开始封闭式施工,但施工前,岛上的文物等遭受了一场“浩劫”:岛上一些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屋和祠堂,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祠堂内的门窗、石雕、木雕屡遭盗窃,但现在只剩下空空的外墙,木雕、砖雕、花雕被洗劫一空,甚至连地面的石板都被撬走。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栏杆放下了。“停车!干什么的?”,“来送施工图的。”“哪个工地的?打个电话联系一下”。自己就装着在寻找电话号码,找了一段时间而没有找到,“唉,麻烦,进去吧!”,这样自己再次混进了官洲岛。
官洲岛将建设成为广州国际生物岛,二年前已经“封岛”——即除了施工有关人员及车辆外,其余的不给进去的。其与外界的联系目前就靠一便桥。封岛之后,曾经去转悠过一次,这次再去转悠时发现变化很大!进去之后也没有急着找陈氏大宗祠,而是开车将岛转悠了二遍。
停车,步行探寻陈氏大宗祠。在自己的感觉中,在有关报道中,官洲岛的原居民应该都已搬离,虽然村中是满地的废砖烂瓦,虽然行走其间多了一份小心与谨慎,但突然有一什么声音还是将自己怔了一下——屋内出现一老伯。问其怎么还住在这里?不是都搬迁了吗?不问则罢,一问就打开了话匣子。
“哎呀,你不要听政府的宣传,他们的报纸整天都是乱说的。”
“你为什么还留在这里?”
“这是我的家乡啊!我生长在这里,这就是家乡了,我哪里也不去,我们农民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就是死路一条,补再多的钱也不走!”
“为什么不搬走呢,国际生物岛的建设需要啊?”
“你不要听他们的瞎说,建什么生物岛,他们是在圈地牟利”(人家的用词倒很专业)。
“大家都搬走了啊?”
“什么大家都搬走了,还有几百人呢,签了协议的也就是80%)(是所谓的“钉子户”?)
“现在有水有电吗?”
“水电还是有的……”
“我是来看看这祠堂的,不是来动员拆迁的”(真是多余)
聊了一会儿,就走了,多了反引起误会!
在这老伯的指点下,找到了陈氏大宗祠(村委会在其内)。这宗祠本身也没有太多的特点,但还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一些照片。走过来一人问我是干什么的?答曰来送施工图纸的,顺便看看这祠堂。于是,那人提示我,不要在村里转悠,以免被村民&&(这个词已经忘记了),当时就想这人的身份了,是村委会的?是拆迁办的?是便衣警察?是街道的?答案无从说起,人家好心提示自己,自己多加注意就行了,不要惹出什么麻烦来!
看完之后,又绕岛一周,通过便桥的封锁线,扬长而去,向大学城奔去。当时心中在想,现在的政民关系还真不好搞(根源在哪里?),这拆迁是一大难事!另外的难事还有“维稳”、“计划生育”与“殡葬改革”了,政府也是难啊!GDP
488. 屏山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在番禺区钟村镇屏二村玉树大街26号对面。始建于宋朝。明朝略有修葺,清朝同治年再重修。坐南向北。前面是一开阔的地坪。面阔三间深四进。主要建筑有头门、仪门、中堂和后堂。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石脚,灰塑通花博古脊。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问询“摩托车”该祠堂怎么走,其漫天地给你指,因为指得太清楚,其就少了生意。最后问及一带袖章的市场管理员——从市场后的小道一直走就可以看到了,宗祠在小规模地整修中。祠堂贴着黄氏兄弟的捐款告示,其曰希望各位兄弟叔伯捐钱来修祠堂,以光大黄氏祠堂等等。
489. 北亭林氏大宗祠
林氏大宗祠,位于小谷围穗石村穗石大街52号。建于清乾隆年。坐西向东。广三路,深三进,中路建筑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该祠现作穗石村幼儿园,保存完好。
探访侧记:从外环路往穗石村里开,祠堂就在主路的左边,容易找到。因这村是穗石村,而其在穗石大街上,显然这穗石大街应该是村里最宽大的街了。村里严禁车辆入祠堂前的广场,于是将车停于旁边祠堂的旁边,但终究是祠堂的范围了。
490. 塘头后山黄公祠
后山黄公祠,位于化龙镇塘头村村心大街。据村民说是黄氏族人的七世祖祠。始建于明朝,20世纪80年代重修后堂。坐西向东。因年久失修,后堂倒塌,现只剩下祠堂前面的牌楼。
探访侧记:所有的祠堂中,后山黄公祠还是很有特色而与众不同的。考虑到今天已有2次差点就要淋雨的幸运,“事不过三”啊!这次就带上雨伞!结果证明是非常英明!
探访完之后,就是倾盆大雨!(一点也不夸张)。虽有雨伞,但鞋子进水了,上车收伞的瞬间,上衣就被淋湿了。鞋子进水就换成拖鞋(第一次穿拖鞋开车,对行车安全是有影响的),衣服湿了就换上衬衣!虽然其与牛仔裤有些不搭配。
491. 石碁古氏大宗祠
古氏大宗祠&
位于石碁镇傍江东村仁厚大街10号。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明清时曾七次重修扩建,1992年村民、港澳同胞捐资重修瓦面。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花岗岩石门夹,石额阳刻“古氏大宗祠”,两边挂两副木刻对联:“国宝芳宗名昭北史,乡贤世泽望重南郊”;“一朝国宝,三世乡贤”。现在为村民喜庆设宴活动场所。
探访侧记:资料有些混乱,混乱的根源就是“傍江东村”与“傍东村”的差别。也不管那么多,反正我的心里“傍江东村”与“傍东村”是一回事就可以了。按照此原则去找!很容易找到,进村牌坊,直走转左,在篮球场(村老人活动中心)的旁边。今晚祠堂内是大摆宴席,我进去粗略数了数,大约有50围台!一大堆人在忙乎着杀鸡宰鸭的。只是一事不明白,这“叶府回门宴请酒”怎么会摆到了“古氏大宗祠”?
492. 鳌头存理李公祠
存理李公祠,位于从化市鳌头镇象新村下塘自然村,为当地李姓大户出资建造,始建年代已经不详。该建筑坐北向南,采用砖、木、石结构,深三进宽三间。三进皆为镬身山墙,布局是拾级而高,通过三级踏步进入各进。在祠堂前晒场上还立有两对旗杆夹,上刻李门中举之事。。正门上题着“存理李公祠”5个大字,下有门联,曰:“存心正直,理路光明”。屋内多处绘有类似壁画,而公祠内的不少题诗还记载了日本侵华的史实。壁画如此集中并不多见。从化的一些地方也零星发现过此类中西合璧的壁画,但如此集中于一处,在全国的乡村地区并不多见。壁画和诗词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记录了祠堂的历史和日军侵华的史实。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其位置偏远,本已将其列入B类项目。现在时间允许,特别是其有“在全国乡村地区并不多见的中西合璧的壁画”,那还是去一趟!到了鳌头镇象新村,而其离鳌头镇象新村有较远的距离,问了几人路是找对了,只是路程太远,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中途掉头,遇见一6岁小孩,也得询问了!人家回答得还很有成效“直走,就在篮球场的对面了”。
存理李公祠,念起来比较绕口。祠堂规模是中等,其前是篮球场,其内是乒乓球场,看来它发挥了文体中心作用。在象新村问路时,腰上别手机的人说他打电话,让村书记与主任在祠堂前等我,也搞不清楚他为什么给我这么高的礼遇…看见其抓起手机要打电话了,只好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
493. 龙岐鉴湖张大夫家庙
龙岐鉴湖张大夫家庙,在番禺区沙湾镇龙岐村大巷街。该庙坐西朝东。庙前有广阔地坪,总面阔16米,深两进34米,均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花岗岩石脚,青砖墙。钟鼓楼面阔5.60米。有木构子阁,后为小天井,开两劵门通中衬祠,又开八角门通小天井接后衬祠。青云巷宽2米,巷门有石额,文字被水泥砂浆覆盖,巷内灰沙地面。巷尾开一劵门通后花园。北边的中衬祠和后衬祠“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
张大夫,号鉴湖,民国版《番禺县续志》有传,在省城十三行创办隆记茶行,致富后不忘造福乡梓,置尝田,修祖祠,铺乡路,筑护乡围墙等,乡人称他为“发财公”。道光二十四年(1884),主持捐资倡设螺阳七约社学。其次子凤华,官直隶补用同知,慷慨好施,开发同德围、务本围等,教导乡人种桑、养蚕、养鱼,又辟街衢成繁盛市场。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说来有些好笑:本以为探访很简单而想在沙湾镇回家路上想顺便探访一下的,只是那天已近黄昏而放弃。第二次专程去探访,虽花了一个多小时,虽问了好几个人,但仍未果,就暂时放弃,回家再查阅资料吧!如执拗于此,一是耽误时间,二是坏了兴致。现暂时将其列为A类项目。
494.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
孔尚书祠,是纪念孔子第三十八代世孙、唐朝广州刺使孔癸戈而于明朝中叶修建的,而阙里南宗则是大龙村的宗族祠堂,位于石碁镇大龙村。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是连在一起的,两个祠堂仅由一道相通的木门分隔。孔尚书祠较为体现寺庙性,阙里南宗则为典型的宗族三座式祠堂。其中阙里指的是孔子位于山东曲埠的故居,意为孔子在南天的宗支。
在解放前,两个祠堂一直被村民用来祭祀祖先和拜祭孔子,在民国初年,在祠堂内设立“玉书小学”。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在祠堂旁建造另一间小学,并把不属于文物的建筑物从祠堂里彻底拆除。有资料表明,孔子裔孙千多年前最先南迁岭南的地方是广州。在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均可寻到孔子后裔的踪迹。孔子之后除历代长孙“衍圣公”都留居山东曲阜孔府之外,其余子孙均移居各地,逐步繁衍,形成当今全国各地以至世界各地的孔氏世袭支派。
探访侧记:与父亲一起来的。祠堂就在村口,还是比较容易找。
495. 徐氏大宗祠默奄徐公祠
徐氏大宗祠、默奄徐公祠,在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中华社。
探访侧记:一普通的祠堂建筑,只是这街名有些大——中华大街!天安门前的街道不也就是叫长安街嘛!它倒来个中华大街!不过,祠堂前还是有些气势的,其前的地面很是宽阔,又有一些大树植于大池塘边上。
18:56:51&&&&
Post #34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江中鸟 离线 江中鸟
江中鸟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来自:深圳
只看此作者
楼主,你好牛啊
----------------------------------------
一笑红尘终不悔,剑魄枪胆报思量!
18:57:49&&&&
Post #35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大罗gz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1200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二十四、&&&&&&
旧当铺与老碉楼
当铺,最早产生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寺院的一大贡献,时称“寺库”。收取动产作为抵押,向对方放债的机构。旧称质库、解库、典铺,亦称质押,又有以小本钱临时经营的称小押。当铺多由私人独资或合伙经营。
当户大多是贫苦百姓。当价一般不超过原价的一半。赎当时须付利息。期满不赎,由当铺变卖。新中国成立后取消。改革开放后,有些地方恢复当铺,其性质和办法同旧时不同。当铺有一整套有别于其他行当的传统。古板的从业者,高大的柜台,门外墙上写着巨大的“当”字,总给人一种神秘的隔世之感。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楼有藏区高碉和开平碉楼。
518. 宁远楼
宁远楼,位于增城瓜岭村内。由于该村侨眷较多,华侨为了村人的治安起见,积极筹款于1930年在村前河涌中间建起了一座全县最高、最坚固、最奇特的近代碉堡楼,定名为宁远楼。楼内有一碑记,镌刻主办人黄田惠、黄焕森(生于清末),碑的上方还镶嵌有黄田惠的肖像。碑内铭文叙述村史渊源,筹建宁远楼前后经过以及入楼规则等内容。
宁远楼,是目前广州地区唯一有吊桥的碉堡楼。日军与1941年进攻瓜岭村,于是,全村200多名男女老少躲于村中2座碉楼中进行抗击日军。由于碉堡非常结实并且枪、炮眼多,日军虽武器装备优良,但对坚固无比、建筑奇特、机关重重的碉堡也久攻不下,只得撤退。碉楼在1954年时,曾有解放军某部一个排的兵力住宿于碉堡中,整整在碉楼里面住了一年多,当时得知是解放军是防空所用。碉楼的机枪口也架有解放军战士的高射机枪。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在凤凰城酒店开会回家的路上顺便去看了看。GPS上有瓜岭村可找,但无奈这进村的道路被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拦住了,而且指示不清,加之路口众多,又是广园快速的入口,路况较为复杂,一时竟然没有找到路口,继续前行,继而掉头,当时就一点是规避的——不要误入广园快速!终于找到了路口,沿路继续前行就是。瓜岭村真是安静啊!
519. 王彭楼
王彭楼,在花都花东镇三凤鱼笱庄,为爱国华侨王彭建于1902年的一座碉堡式的楼房,楼高16米,4层。1927年,农民自卫军以王彭楼为据点,抗击反动地主武装。
王彭楼的业主叫王彭,原名王应彭,花县九湖村人,早年到美国做工谋生,参加了兴中会。1922年参加了“九湖乡自治会”(后改为农民协会),并为农会的主要领导成员,积极参加农民运动,慷慨充当“米饭主”,负责农军伙食。1927年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后,农军中队长王世根等率领农军,以王彭楼及文省楼为据点,抵御敌人进攻,战斗非常激烈,终因寡不敌众,率队退入鱼笱庄他自己的大楼,继续战斗,坚持达3个多月。后因弹尽粮绝,水井又被敌人从外面渗进煤油,连水也喝不上,农军乃乘夜雨滂沱之机,逐个从窗口缘绳下滑,安全撤退。王彭不幸跌伤腿部,隐蔽在亲戚家,被民团搜获,惨受铁丝穿掌的酷刑,后遭杀害,终年60岁。后人缅怀先烈,以既是烈士又是楼主的名字给该楼命名,叫做“王彭楼”。该楼曾被民团放火焚烧,但因楼固未毁,如今弹痕宛在。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从省道转到机场大道,进入了中间的快速道而不能出来,于是掉头,再转至辅道出到了村委会。问询情况:前面第二路口转右,直走后转左即到。绕其转一圈,女儿问什么叫“王彭楼”,无言。至于墙壁残留有的弹痕,我没有留意到。
520. 宝生大押
宝生大押,位于中山七路。清代广州典当业达到顶峰当时,广州城林立400多家当铺,曾有“当铺多过米铺”之说。“宝生大押”始建于民国初期,是当时广州第三大当铺,坐北向南,为四层炮楼式建筑。建筑平面呈方形,外立面青砖砌筑。现在该建筑已经空置。房屋外立面基本保存,内部间隔有损坏及改动。其与中山四路大东门当铺齐名,一东一西坐镇广州横轴线上。也是当时附近最高的建筑。抗战时期,日本人将附近的一些高建筑都炸毁了,唯独这幸存下来。
探访侧记:当铺本身不难找,就靠自己的双腿走!从西门口瓮城遗址往西走不远就看到了。在这还有二个“老外”拿着一张手绘地图问路于我,自己操着已经荒废了的英语,辅之以手势及地图,他们终于明白了如何去到他们的目的地。
521. 东平大押
东平大押,位于中山三路,大东门附近。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当铺,大部分的相关的文物资料都已不存在。在不断的叛乱与革命中,大多数的农民、城市中底层市民破产,因而典当行的生意也就日渐兴旺,为了能保护自己的财产,把自己的典当行修的像如此碉堡般巨大,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的建筑还依旧竖立,而它的主人却渐渐的被人们淡忘。
探访侧记:我想很多人都是经过的“东平大押”,其就在中山路与越秀路交界之处!但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是建筑有些特色或奇怪而已,它孤零零地立在马路上。也懒得找地方停车,就将车停在越秀路边,打开故障灯,下车拍照。后来又路过一次,连车也没有下,在等绿灯的时间内,摇下车窗,从另外的角度,再补拍摄几张。再后来又路过几次,仅是多看几眼而已,相机都不拿出来了。
522. 泰成大押
泰成大押,又称太平场当楼。据市文化局文物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地上建筑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般是层层逐级上报,而此次,文物专家们认为白云区均禾墟镇的平和大押和位于从化市太平镇的泰成大押两处当铺遗址的文物价值够得上国家级,拟报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难度是★★★。网络上对其的介绍倒不少,但是都是千般一律的“在从化市太平镇广从公路旁”。又没有说在东边还是西边,害得自己一进太平镇境内就放慢车速,打上右转灯,一路找将过去,费神又存在安全隐患!我现发表独家“攻略”:在G105国道与S118省道的交叉处,再往北行100米处,有横坐标与纵坐标就可以唯一确定地点了。进到里面一看,很乱啊!
523. 平和大押
平和大押,在白云区均禾街均禾墟。白云区石马村一片古商铺原本已开始拆除,但有老百姓发现后立即向文物普查办报告。市、区文物普查办获悉后立即与白云区政府联系,果断采取抢救措施,及时保护了这片古商铺。清末民初的大片商铺,集中反映了南方古墟镇的风貌和当时广州郊区社会经贸发展的状况,是一本本活资料书!
平和大押保存得相当完整,极具历史价值!远看形似炮楼,据说这座高达20多米的当楼是平和大押所在的均禾墟镇当时和目前的最高点。建于民国17年左右,从民国的当铺,到土改之后作为粮仓和毛料车间而用,直到前年,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才停止了使用。据说当年日军入侵时,前后共花了3天才攻下当铺。
白云区的石马村,曾是一座以当铺为中心的销金窟。这里不仅有建于上世纪初、广州规模最大的雕楼式当铺,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当铺并非独立存在,围绕它还存在着一条配套的“生物链”———赌场、烟馆、酒楼、金铺……当时人们嫖、赌、饮、吹用光了钱,就拿东西上当铺去典押。北京的专家来了,一看,“嘿!这个典型,可以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一般而言,资料上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只是告诉你该建筑在哪里,而具体怎么找却是另外一回事的。比如这“平和大押”的介绍一般就说在白云区均禾街均禾墟,有的是说在石马村,但这么大一个地方你如何找到这栋具体的建筑则是另外的事情了。问题还在于这种城乡结合处,你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问路还是很难的。几经周折与试验,终于找到。比较实用的策略是,其在新石路与机场高速的交叉处的西北约400米的地方,或者是在新石路沿均和一街北上约200米即到,在右手边。
524. 文冲碉楼
文冲碉楼,位于东坊大街大巷内,俗称“鹩哥楼”,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碉楼是文冲村最古老的地标性建筑,建于嘉庆四十五年(1566年),楼高19米。“鹩哥楼”是文冲村最高的建筑物,站在楼顶,可将文冲村内外尽收眼底。古时候,一旦有外敌入侵,则以锣鼓聚众,村中壮丁闻声登上碉楼,保卫乡党。
古碉楼的建筑规则只有一条——易守难攻。“鹩哥楼”底部以红砂岩垒成,高达四米,砂岩之上由青砖筑造,二层则是体积硕大的明朝青砖,三层是明砖与清砖混合制造,而四层则是民国后的砖块。正是陆氏子孙跨越朝代的持续修护和加固,使碉楼坚固无比。“鹩哥楼”的结构颇具匠心:楼层由四根撑柱托起,与墙体分离,这样一来,即使外墙受损,楼梯结构依然安然无恙;碉楼的射击口也经过精心设计,外宽内窄,易于射击,难于攻克,使“鹩哥楼”成为保护家园最坚固的堡垒。据说,民国初期,战乱连年,民不聊生,老碉楼一度荒废坍塌,周围杂树丛生,吸引无数“鹩哥”于树上结巢栖息而得的花名。
探访侧记:探访并不太难,只是需要一些时间。从石化路转广新路西走大约700米到了文冲村的东坊,经保安室继续北上,很快就到了东坊大街,过池塘就到了“大巷”牌门,直走即可。如有问题就问问篮球场在哪里即可,因为其旁边的空地上也竖起了篮球架,成了村里年轻人打球的地方了。据说逢年过节村里的舞狮队都是在雕楼前的广场训练,文冲的孩子们都曾登上老碉楼,俯瞰整个村子。对陆氏子孙而言,老碉楼是文冲最具标志性的回忆。
525. 邓村石屋
邓村石屋,在增城市邓村,为七层四方形风火山青砖碉楼,高约22米,宽约11米,呈四方形。
探访侧记:车直接开到了石屋下面。邓村其实也是一个有较大规模的客家古村落,绕其主要地方转悠了一下。村前池塘泥巴被清理出来不少,堆放在岸边,要干又未干的,踩在上面有些弹性的感觉,甚是舒服。
526. 华贵路旧当铺
华贵路旧当铺,位于华贵路 26
号,建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前一直作当铺使用。当铺坐东朝西,深三进。头进建筑高三层,西式建筑风格;二进为两坡硬山顶,青砖砌筑;三进是青砖砌筑的仓库,高三层。四周墙壁开有宽
10 厘米、高 30 厘米的石框窗口。当铺外立面保存较好,内部间隔有所改变。现为民居。
探访侧记:按照门牌号码找过去,很容易找到。里面好像还住着人,本想进去看看的,但瞄了一眼,里面的结构也都经过修改,已看不到原来高高的柜台了。如今“旧当铺”已成为普通民居,空空荡荡,走人——
19:03:21&&&&
Post #36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twm26908 离线 twm26908
twm26908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2638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超级强人。膜拜。
送小红花,呵呵
----------------------------------------
赶上大部队
19:04:21&&&&
Post #37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大罗gz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1200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二十五、&&&&&&
摩崖与石刻
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527. 正果佛岩
正果佛岩,位于正果镇正果洋村。相传,宋代增城金牛都番峰村香浦塘有一牧童,8岁便喜谈佛道,天性慈善,后于明山寺削发为僧,北宋皇右元年坐化于瑞山一石上,僧徒遂以其肉躯装塑,名为宾公佛,又称牛仔佛。牛仔佛坐化之处为佛岩,有皇右元年的摩刻“成佛岩”3个大字。今正果地名即取自牧童坐化得道而成正果之佛教用语。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正果佛岩是不好找的。资料几乎千般一律地说其在“正果镇正果洋村”。这村名倒有意思,我开始以为是“洋村”而“正果”二字是多余的呢!并没有具体地方。春节期间与父亲去畲族村时想顺便探寻一下,但未果。
这次是单枪匹马的。几经问人,终于找对了路。先到村委会,然后直行约3公里小路,在分岔口就有路牌指示了。继续前行,迎来二村妇,保险起见,再行询问,得其指点,继续上山,行走不久,隔几百米,传来喊声,“走错路啦”。哎呀,这人是这等负责,可以说是这系列探访活动中最感人的事例之一了。说实在的,问题一答就算基本完成了“任务”,而她们还好心地继续做好跟进,实是难得啊!大中午的,有些太阳,有些天热,爬起山来,觉得很累。正果佛岩边又开始有些“宗教”建筑了,只是水土破坏十分严重。
528. 九善堂碑
九善堂碑,在太和镇百足桥附近。此碑为石湖村(属太和镇)和南村(属龙归镇)村民解决多年以来的水利纠纷而立。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资料介绍说在百足桥东路旁,但是将其百足桥的南北各500米的路上,以及东西可见范围内的可疑范围内,仔细探寻了二遍都没有找到!其中,在其西边就凭一“百足桥”的指示,还是冒着泥泞道路,做了“纵深发展”,但终归是没有找到!那就作罢吧!都二点多了,还没有吃中午饭呢!先列为A类项目。
花絮——九善堂
晚清时期。广州出现了适应城市社会救济需要而以商人行会为主导的民间慈善组织——善堂。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九善堂指的是清末在广州兴起的九个民间慈善组织的总称。分别为方便医院(现市第一人民医院)、润身社善堂、爱育善堂、崇正善堂、广仁善堂、广济医院、惠行善堂(现东升医院)、述善善堂和明善善堂。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关工商业繁盛之地。
晚清以来广州人口日益增多,据估计全城人口超过了60万,导致社会救济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广州民居多是密集的木结构房屋,容易发生火灾。清末广州的水灾频繁,其中最严重的要数1915年的水灾,史称“乙卯年大水灾”,水灾的同时十三行路又发生火灾,真所谓是“水深火热”。另外由于战乱破坏、经济动荡,流浪者、乞丐充斥城区,官办的社会救济机构如育婴堂、普济堂、普济院、恤嫠局等,根本无法满足需要。这时,一些得益于清末新政,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而富裕起来的行商绅富自发地组织起一些善堂,扶危济贫,九善堂便是当时最为突出的。
九善堂的创办资金主要为行商的捐款,但是要维持善堂的长期运营不是件容易的事,单靠商人捐款比较艰难,当时采取的筹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创办资金购置产业出租借以赢利;采取多种途径吸收社会捐款;将余钱放到商号或银号来获取利息。
九善堂举办的善举五花八门,涉及广泛。日常工作主要有赠医施药、施粥施衣、施棺代葬,有的也开办留医或义学。当大的突发性灾难到来之时,九善堂就得组织进行急赈,这时它们会联合起来施赈,大灾难发生时善堂的施赈范围比平时广得多,往往遍及全省。比较突出的有1908年夏的粤省水灾赈济,广东三江暴涨,酿成空前水灾,哀鸿遍野。当时的清朝政府自身岌岌可危,根本无暇顾及百姓之苦,如此大的灾难赈济竟然都是在九善堂联合港澳的华人慈善机构组成救灾专职机构――救灾公所下进行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方便医院还于1907年赴越南采用中医治疗时疫,疗效显著,从而改变了当地以往对中医的偏见。
在当时,“九善堂”被看成是广州善界的代称,为社会所称道,其实九善堂的声名最初并不是从它们联合施善中得来,而是因为它们积极参与维护民族权益的活动使民众信服,由此广而传播的。在清末收回中国铁路利权的狂潮中,湘粤鄂三省经过斗争终于收回了粤汉铁路。但收回后的粤路在商办还是官办问题上,官方与绅商发生了激烈冲突,官方提出的筹款方案损害了行商和绅富的利益。九善堂在行商中有很高的声望,善董们利用这一点积极运动,使商办粤路公司成功地招到了足够的股本并迅速组成了最高领导层,最终迫使官方同意粤路商办。正是在这次运动中,提高了处于传统四民之末位的商人的社会地位,九善堂也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声望,它在地方政治中的地位也加强了。在清末很多涉及地方公事的争议中,九善堂都是作为善界与商界代表出面仗义执言。当辛亥革命到来时,九善堂同七十二行商会一起抛弃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站在革命者一边,为中华民国的成立立下了功劳。
总的说来,在清末至民国初年,是九善堂声望最高的时期,到民国中期,九善堂趋于平淡,明善善堂倒闭,有些善堂在内部管理和经费上出现问题,导致施善不力,甚至为市民诟骂,九善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529. 百花林摩崖
百花林摩崖,位于荔城街群爱村罗浪土名米坑的峡谷中。摩崖石刻高1米、宽1.5米,内容为邑人南宋进士李肖龙归隐百花林后所作五言古绝“世至无桃源,吾实隐庐中。天赐泉石洞,荔子漫山红。榕荫依溪绿,九Ⅹ坐寒宫。古谁解其趣,达哉渊明翁”,“咸淳进士肖龙壬申题”。
探访侧记:在GPS上没有群爱村,地图上也没有找到,想想应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增城的主要“发现点”已经完成,再专程去一次则是很花费时间,就直接将其列入B类项目,下次有时间有机会再去探访。这百花林摩崖,还有一个很好的名字是——百花崖影。
530. 广州市界碑
1930年,由广州市土地局先后会同南海、番禺两县,派员竖立界石,先从番禺境内,竖界石36条,继及南海县内竖10条。当时广州新划定界址后的面积为537平方公里,近年来陆续考古发现的广州古城界碑已共有8块。
那么现在已经发现的其余8块界碑在何处?据了解,北面一块在白云区的元下田村,东北面一块在天河区的上元岗,西北面一块在同德围的上步村,南面有3块:一块在海珠区的小洲村,一块在海珠区的沥滘村,最南的一块在南沙。另外还有一块在南漖村东胜坊渡江码头。
界碑之一,置于南漖村东胜坊渡江码头。1930
年前,南漖村属番禺县茭塘司崇文廿四乡之一,之后划入广州市管辖,故竖广州市界碑,以此与番禺县分界。20世纪90年代末,该处修建防洪堤坝,将界碑向前移动约
10 米。今界碑保存完整,字迹清晰。
界碑之二,在临近沥滘码头的珠江岸边的小的公园内。一面刻着“广州市界”,一面刻着“以对河中心线为界”,一面刻着“民国十九年立”,还有—面是“市区界石毁窃严究”。在卫氏大宗祠的门柱上有一副对联:“爱江海汪洋先入番禺开沥滘,羡峰峦秀丽再过东莞碎茶山,”沥滘人说上联说明了一个问题,先有番禺继而有了沥滘。
探访侧记:界碑找到了二块,应该说都是无意识中找到的。一块是在南漖村东胜坊渡江码头,其浸在水中,随着江水的起伏,其不是被浸没于江水中;另外一块是在海珠区的沥滘村,其在岸上。资料介绍得比较多的“海珠区新滘镇小洲村村界碑”,在瀛洲生态公园旁边的岸堤一码头边,但没有用心去找,自然就没有找到了。
531. 飞泉洞摩崖&
飞泉洞摩崖,位于增城市荔城镇五星村周山,北宋石刻,是广州目前发现最早、保留完好的摩崖石刻,著名的“曲水流杯池”是古代增城八景之一。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探访之后,才觉得这飞泉洞摩崖不应该列入什么文物保护单位。在那环视四周几遍,什么也没有!即便是有块“文物保护单位”碑在那,我也是不相信就是在这里的,宁愿相信自己是找错地方!这哪有什么摩崖?不知道文物部门是怎么考虑的?如果真要立碑,我以为至少是再加“遗址”二字。
探寻到这飞泉洞摩崖是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的。春节期间与父亲来探寻过一次,虽问及村人,但基本没有人知道,想想这摩崖本身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及准备工作不足,老人也不好陪着自己满山去找,于是撤退;回去之后再做攻略,包括用google仔细寻找每个有岩石的地方。这次就拿着google地图来的,先去周山村的右边,走了几公里,快到水库了,其实也知道这应该出了“周山村”地界,只是想环绕过来,但这已不可能。掉头再去到上次去的村球场。
沿着一条泥路继续走,终于见到一人。问知道飞泉洞摩崖在哪?其曰不知道。可能是自己问得不好而致使人家不理解吧!几经探寻,问她附近是否有上面刻有字的大石头?其终于明白,告大致位置,就在旁边不到200米路了,穿越基本无路的灌木林,“找到了”摩崖。我想她说的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上面刻有字的大石头”即摩崖本身,而是这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碑,歪打正着。所以很多时候都存在一定的巧合。出来时再致谢意,其问是否要搞什么开发?答曰将向领导反映反映,与刚才问“飞泉洞摩崖在哪”有些专业的毛病一样,有些“官腔”。
532. 天医处石刻
天医处石刻,位于从化市温泉宾馆松园区内。梁培基主张“天医”,用清幽静雅的环境来养疾,建珠江颐养园分园,并书“天医处”等文字铭记:病有药不能治,而需天医者,世多昧此。日居污浊空气中,病欲速效,医则旦暮更张,药则中西杂进,至有不死于病,而死于药者,良可慨叹。珠江颐养园倡建分园于此间,岂爱其清幽,宜于颐养,并取其环境适于治疗。凡属来居,谅同此见。而仍刻以相告者,异日触目,俾有恒心。以收王道之功,而登上寿之域,亦古人座右铭之意也。民国二十六年一月份第一分园第一院落成之日,顺德梁培基题并为之证。
探访侧记:广东从化温泉宾馆占地面积相当大,宾馆里边分了好几个别墅群。从宾馆的大门到松园别墅,差不多还要走一公里的路。将车直接开到了广东省温泉宾馆的松园区,由于不是住客,要买门票才能进到“天医处”内。里面环境不错,很是清净,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负离子,绿树婆娑,拥有幽静深邃的山,清冷碧沏的水,清新洁净的空气,正是养生之胜地。值得再来看看。
533. 听松园门额石刻
听松园门额石刻,置于白鹤洞培英中学校园。为青色花岗质地,长119厘米、宽42厘米,横刻阴文张维屏手迹“听松园”三字,上款刻“道光丙午初夏刻”,下款刻“松心主人书”,字体皆为行书。听松园是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别业。咸丰六年(1856)遭英军炮击而毁,仅存“听松园”石额。1888年在此建培英书院,后石额随书院迁此。张维屏(;1859),番禺清水濠人,曾在湖北、江西等省任官职。鸦片战争爆发后,回乡参加抗英斗争,写下《三元里》、《三将军歌》等诗篇。
探访侧记:听松园今已不存,只留门额石刻,存放在培英中学方社钟亭内。
534. 石仁窿蓄水湖碑
石仁窿蓄水湖碑,在天河区棠下上社村石人窿蓄水湖畔,即在棠下村上社公园。是广州目前发现的有关国际善后总署与广州关系的唯一碑刻。碑文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国际善后总署派人协助棠下村建设水库问题。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网络上关于“石仁窿蓄水湖碑”的介绍资料很少!输入“上社”后,最多的是“出租房子”或“房子出租”,继续做功课。上社村就巴掌大个城中村,哪有什么“湖”呢?甚至纳闷!上google看,在上社片也是没有较大面积的水域!从众多的“出租房子”信息中,终于看到了一条“房子在荷光路临近上社公园”信息,得知上社还有公园,公园里应该有湖的。
这个公园太袖珍,而且躲在房子之后,村中人都不知道有个公园,即使我走到了“湖”边,再问本地人,其曰没有“上社公园”更没有“湖”!加之刚才在临近的棠东村找了几圈也没有找到“启明大街”,心中有些失落!怎么能够这样?走!继续走!大不了将这路走到底,眼睛还是雪亮的,在路右边房子后有一些树木了——这公园也太袖珍了,长不过70米,宽不过20米,四周是围墙,铁门紧锁,绕圈一周,终发现进口,大胆地将其锁打开。
碑终于看到了,然而这在微型公园里,你可以想象到“湖”究竟有多大了,大概就是20个平方吧!也许湖原来是很大、而现在被填了?
535. 枕流漱石摩崖石刻
“枕流漱石”摩崖石刻,在从化市温泉宾馆松园区内,民主革命家胡汉民于1936年到温泉休养时感怀而书。“枕流漱石”,意以山石为枕,以清流漱口,比喻隐居山水间之意。
探访侧记:探访的过程与探访“天医处”并无二致。“枕流漱石”与“天医处”摩崖石刻它们基本上是在一起。
536.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清光绪二十四年,刘永福率黑旗军旧部驻营广州。重阳日携同僚往白云山游览,登峰远眺,抚时感世,不胜感慨。归营后,写下了这个奇特的“虎”字。其部属将之刻于能仁寺岩壁。刘永福,字渊亭,又名刘义,是清末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其领导的黑旗军,曾奋起抗法和抗日,威镇中外。
探访侧记:就在寺牌坊之后,其实就在收门票的地方!为了拍这张照片花了5元门票钱。其实这售票点应该往后挪一下,为什么要把这块石头圈在里面呢?不就是提高收入吗?另外,我觉得这摩崖与真正的摩崖石刻有一定的差距。
537. 开越陆大夫驻节故址碑
“开越陆大夫驻节故址”碑,位于西村的广州发电厂南门围墙内。该地相传为汉陆贾大夫登岸遗址。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陆贾前来劝南越王赵陀归顺汉朝。陆贾从水路进入今天的广州时就在这上岸。当时的赵陀非常高傲,拒不接见陆贾。陆贾就命人用石头和泥巴在地上象征性地圈了一片荒地,和随从一起驻扎数月,直到成功劝说赵陀归顺,“泥城”遂由此而来。
陆贾奉令出使南越,招谕赵佗,和辑百越,为开发岭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后人把他誉为“开越大夫” ,
把陆贾在西村驻节地称为“陆贾城”,民国期间建有陆贾亭,立石纪念。广州中山四路原有“开越大夫祠”、越秀山镇海楼侧有“三君祠”、德庆城内有“大中祠”,均为纪念陆贾而建。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以前住在电厂附近的“上村”,还经常去电厂看录像等,倒没有注意有什么一块碑,虽然就在离南门不到3米的围墙内。由南岸路粤电花园进,沿左侧的小路往前走便到电厂南门。几经解释,都举起了相机就差“喀嚓”一声了,但那个刻板教条的保安就是不让。再行解释,其请示保卫处,保卫处拒绝我们入内。就说了一大通,最后就是套近乎,说与他们的领导很熟悉等,结果人家生气了——不要拿领导来压他。“人争一口气”,几经周折,终于入内,做人要低调,在此不表。
538. 文澜书院清濠公所石碑
文澜书院清濠公所石碑,置于恩宁路逢庆首约。文澜书院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刻立,碑高190厘米,宽67厘米,厚约8厘米,花岗石质,文字为楷书。旧时西关地势低洼,涨潮时,污泥等常随珠江水倒灌入西关的濠渠,致濠渠堵塞,需要经常清理.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西关士绅与洋行巨商等发起成立清濠公所,为清濠(维修、疏浚排水渠道)的机构,清濠所需经费,乃由该绅商等筹集。后又潘、卢、伍、叶四大西关富豪捐资,将清濠公所扩建为文澜书院,为绅士、文人会聚之所,并承担原来清濠公所的任务。此碑即文澜书院于光绪八年刻立的有关疏浚、维护西关濠渠的禁示文告。该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探访侧记:资料说是在恩宁路逢庆首约。车停在恩宁路60号前面(应是违章停车),幸运得很,一进去就是逢庆大街(但地图上标示是“蓬庆大街”,难怪在地图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想想逢庆首约应该就在旁边了,果然不过数米,右边巷子就是逢庆首约。找完之后发现了更简单的办法,其就在恩宁路南面的微型公园的西南侧。遗憾的是其旁边到处是晾着衣服,取景很困难!一不小心就有什么内衣内裤进了镜头!
539. 百丈飞涛漏泻天摩崖石刻
“百丈飞涛漏泻天”摩崖石刻,在从化市温泉镇天湖百丈飞泉瀑布碧水潭顶。当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到天女池边游览,触景生情,摘苏轼诗句“百丈飞涛漏泻天”书于池边巨石上。
探访侧记:资料说得很详细了,将车开到天湖公园,买了门票而入。30元每张,真是贵啊!由于天湖索桥坍塌死了38人,导致来此的游客本来就不多,人气已显不足了,还收这么贵的门票,难怪人是如此的少啊!我以为景区现在要降价一凝聚人气!上山的路上见那瀑布还是有些气势的!车行至池顶,慢慢地拍摄,尝试自动、时间优先、光圈优先等模式,又区分不同的曝光时间,看看其效果。很快就搞定,出来到门口,与售票人员开了一个玩笑——没有啥看的,这票是否可以退的?
540. 粤字第一号水准原点及石碑
粤字第一号水准原点及石碑,位于东阜大道19号大院19号四单元门口。这是以往广州计算珠江水系的原始点。碑高0.35米、长宽各0.2米,花岗岩方柱,柱身刻着“粤字一号”“永久保存”“国家财产”等字样。顶上刻有“水准点距此3.3米”的模糊几字,并有一箭头直指北方。箭头所指方向约3米远处,有一个水泥造成的正方形“沙井盖”,每边长约65厘米,上面隐约可见“国家水准点”“永久保存”“严禁搬动”等字样。
石碑于1908年由前清两广督练公所测绘处设置。1956年因建筑施工倾斜,1965年10月,将原标石在原位置附近重建,并测得标志高程与原标石面同高,根据国务院关于保护测量标志的命令,今后永久保存,不得移毁。整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一直使用由此原点延伸建立的水准网,后来全国联网“平差”,改以黄河基面为准,但这个原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广东的水准网仍有重要作用。现在的城建规划都离不开“水准原点”,广州解放后设置的水准网点,全部是以此为原点。
探访侧记:东阜大道19号大院是部队生活区,凭身份证是可以进去的,但要提供具体的位置。查阅资料都没有查到一个具体位置的说法。问及保安,其曰这楼的编号是不能透露的,唉!~那就不进去算了,从网络上下载一张照片补上。想想大致如此吧!不要再去努力查询或者求助于他人了。人,需要一些执着,但是不能执拗。将其列为A类项目。
释义&水准原点
水准原点,就是某一水平面或一点,与相对照的海平面平均高度的高差,其高程,即海拔为多少米,称为水准点。水准原点则是某一地区计算水准点最原始的基准点。一个城市的水准原点,是计算测量该地最原始的基准点,所有地形图,各种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管网以及各等高程控制点,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高程,而作为高程的起算,就是水准原点
19:04:52&&&&
Post #38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寸草 离线 寸草
寸草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楼主V5,也令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汗颜
先顶了 再慢慢看
----------------------------------------
I will never walk alone
19:07:57&&&&
Post #39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大罗gz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1200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二十六、&&&&&&
国民革命旧址
国民革命,也称国民大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顺乎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革命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年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1、北伐战争——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国共两党决定实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2、工农运动——国共合作实现后,工农运动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国民革命利,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阶级的三次武装起义(五卅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以及各省市工会组织与会员的大幅度增加,都充分显示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长期身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3、国共破裂——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使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然而,蒋介石于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主席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革命紧要关头,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企图以退让拉住汪精卫。汪精卫决定与共产党决裂,日,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541.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日举行开学典礼,军校有三位最高的领导人,他们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是中国的黄埔军校、美国的西点军校、日本的士官学校和英国的皇家军事学校。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数以百计。
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远,且偏僻,为什么军校会选中这个地方呢?是有个中原因的:第一,在本世纪20年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桂军阀盘踞着广州市。当年孙中山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第三,孙中山很熟悉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军校在长洲岛共办了7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以前去了几次,故这次去探访就熟门熟路了。但也有为完成任务而走马观花之嫌。
542. 国民政府旧址
国民政府旧址,原为清朝两广总督署,在越秀区越华路118号。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之说明》,阐明成立国民政府的必要性。后因条件未成熟而搁置。至日,国民政府才在这里正式成立。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往武汉,这里便成为广东省政府所在地。
探访侧记:按门牌我们来到越华路118号,好不容易在一角落找到那块“文物保护单位”牌子。这现为广东省民政厅所在地,门楼的建筑似有一些特点,但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似乎有些小家子气了。这地方应该好好保留,我想在以后国共第三次合作时,应该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543. 孙中山避难处
1922年陈炯明叛变,炮轰设在观音山上的总统府进,孙中山先生在卫士的催促下撤退,来到岭南大学(校址即今中山大学),住进‘马应彪接待室’。今天这所马应彪接待室的北墙外,还嵌鹅一颗小小的尖头炮弹,约七厘米直径,二十来厘米长,这是陈炯明炮轰观音山时落在孙中山身边的炮弹,幸好没有爆炸。孙中山先生镇定自若,把炮弹捡起来,带在身边,到了岭南大学之后,把它送给教务长钟荣光先生。后来钟荣光用两根铁丝,把这颗炮弹嵌在孙中山夫妇住过的房子外面。五十九年过云了,这颗炮弹饱经风雨,但仍然完好地嵌在那里。1983年9月中山大学在原马应彪招待所旁立石,题为《墙上弹头的由来》:“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兵变,中山先生在此避难遭陈炮轰。一弹从本楼(马应彪招待所)南墙射入。幸未爆炸。事平之后,将弹嵌回原洞口,以招陈之罪行。一九八三年九月中山大学立石。”
探访侧记:没有特意的探访,只是偶遇。回家查阅资料才知详情。只是有不少人对此有异议,说这是以讹传讹。对于真假我没有时间研究,就权当是真实的吧!
544. 孙中山大元帅府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因孙中山年间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而得名。前身为广东士敏土(cement,水泥)厂。孙中山逝世后,这里又作为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国父纪念馆等。广州解放后,该处先后成为部队和省有关部门的办公用房,年成为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办公、居住用房。1998年,大元帅府旧址被移交给广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大元帅府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正门等组成。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在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这是自己经常开车经过的地方。最近其前面大搞拆迁,将几栋多层住宅拆除了,以达到在大元帅府开门见珠江的效果。只是不知道这讲江湾桥的东侧引桥是否拆除?虽然拆除引桥对自己的出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还是支持拆除,因为其大杀风景!另:最近该引桥也拆除了,却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不方便。
545. 国民党一大旧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原为广东高等师范学堂钟楼,其底层的礼堂即是召开一大的地点。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阐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思想。
探访侧记:在在文明路215号,地方是十分简陋!但就是这里开了一个会,就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46.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
日陈炯明公开叛变。叶剑英闻陈叛变,立即与陈策率部接应孙中山登上“宝璧”舰,转登“永丰”舰,继而率部跟随孙中山挺进白鹅潭,与叛军作战。6月下旬至8月初叶剑英率部继续护卫孙中山。其间,曾同云南讲武堂同学张国森、蔡公武等10余人,在此的曾家祠秘密集会,商议讨伐陈炯明大计。通电海内外,声讨陈炯明,拥护孙中山。
探访侧记:从西湖路往北的一小巷子进,在小马站15号(广百西边约70米),隐藏在众民居中,如不细心还真难以发现。
547. 三二九起义指挥旧址
三.二九起义指挥旧址,是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时的指挥部所在地,为三进三间砖木结构式民房。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革命党人在黄兴率领下,从此出发一举攻入两广总督署,因未搜获两广总督张鸣岐,便放火烧了总督署后退出。起义中,革命党人牺牲100余人,有姓名可考的有86人,其中有72位烈士安葬于黄花岗烈士墓园。起义发生的时间是农历三月廿九,又被称作“三.二九”起义。此址原是私人物业,50年代初,李诵刚遵照其父李章达(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遗愿,把这旧址捐献给国家,辟为纪念馆。
探访侧记:就在广州大厦北面的一条小街的首段,在这里倒是好好地参观了一下。雨天,几乎是没有人参观的。参观时心情挺沉闷,不是因为起义及其结果,仅仅因为是雨天、低矮的旧屋以及游人的稀少。
548. 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
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黄埔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旧址,在沿江中路239号靠近天字码头的地方。1924年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以此处为黄埔军校筹备处,蒋介石、廖仲恺、叶剑英等曾在此工作。黄埔军校开学后,筹备处改为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1926年后,黄埔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曾在此办公。
探访侧记:其位于沿江东路天字码头的斜对面,虽经常路过,但没有注意。前段时间又闹得沸沸扬扬,原来“同学会旧址”竟然出现地基被深挖,结构被改变作为夜总会,连“文物保护单位”牌子都被拆下。该新闻引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著名文物专家黎显衡的话说“这是目前为止广州发现的最严重的破坏文物建筑事件”。其实,我觉得该专家的话不全面的,因为被列为广州市文保单位的中山七路的“黄氏祠堂”,竟然在被拆掉后某些部门才知道,权且不论责任,但是被拆掉的破坏程度,总比这深挖严重得多吧!?不知道这为老先生如何认为的。后事究竟如何?牌子挂上去我是看到了,但是否改为酒吧就不得而知了,下次经过沿江路的时候注意一下。
549. 同盟会广东分会旧址
同盟会广东分会旧址,在南华西路进鳌洲大街。1906年同盟会广东分会在此办公,会长高剑父为开展同盟会秘密活动,以开设裱画店为名,取名“守真阁”作掩护。此为近代广州地区有政党进行革命活动的开始。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从南华西路进鳌洲大街,就见到鳌洲内街一带都拆成空地,赶紧右入鳌洲内街,只见街北侧房都已拆,南侧房屋尚未动拆,但都有“拆”字。鳌洲内街是找到了,但找来找去也没有找3号。想想这些房子都差不多,就先来张照片,即使是滥竽充数也是好的。
550. 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
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在花都新华镇三华村集之徐公祠内。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09年徐维扬(三华村人)、莫纪彭受同盟会派遣,来花县组织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简称“番花同盟分会”),
秘密向群众宣传同盟会“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
革命纲领。“集之徐公祠”。三间三进,砖木结构。1920年孙中山派同盟会元老张继到徐公祠,送给该祠“毁家纡难,功在党国”亲笔题词。题词现已不存。
探访侧记:没有太多的说法,其与资政大夫祠相距不远,在菜市场的边上。现在是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打麻则是活动中心永恒的主题。探访时正值下雨,拍照引来不少的注意。
551. 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遗址
陈炯明被任为广东省长、陆军部长和粤军总司令等职后,邀请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南来担任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并发表了教育经费独立声明,规定每年教育经费为省库收入的1/10,约300万元。陈独秀到九曜坊广东教育委员会(南方剧院现址)办公。
探访侧记:南方剧院就在教育路,终于知道这条路为什么叫“教育路”了。陈炯明的是是非非就不去评价了。但凭其规定每年教育经费为省库收入的1/10,应该说其对教育是很重视的。我们现在的教育预算费用占总预算的多少呢?
552. 广东咨议局广东都督府旧址
广东咨议局、广东都督府旧址,建于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自南至北有大门(为祠堂式建筑,已毁),石砌荷池拱桥,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后座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已毁),主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已毁)。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8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气势轩昂。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
1910年广东咨议局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咨议员陈炯明等72人,多属守旧派。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在咨议局集会,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推选革命党人胡汉民为都督。此后咨议局先后改为省议会和非常国会。1921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里作为国民党中央党部之所在。1925年秋,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时,就在这里二楼办公。1927年1月,国民党中央北迁后,这里一直成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所在地。广州解放后,1958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此建立。
探访侧记:雨中探访烈士陵园时顺便探访,感觉有些匆忙,没有认真去里面看看。不过,里面的图片及其历史我基本上是清楚了,关键就看看其建筑风格吧!建筑还是有些气势的。
553. 军事委员会广州特派员公署
军事委员会广州特派员公署旧址,在沙面北街53号。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尚未正式签字时,广州军事特派员公署警备总队长杨绍元已带队先期潜入广州。8月15日,他接受孙立人命令,把法国俱乐部和日本人经营的“东天红”宾馆。接收过来作为该公署办公与接待之用,并将日本商人全部驱逐,只准带随身行李,将其财产收归国有。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汇丰银行到20世纪初的维多利亚达酒店,再到今天的广东胜利宾馆,她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和沧桑历史。
探访侧记:现在是沙面胜利宾馆,这也是经常经过的,曾经住过一晚于此。有了这段历史,现在经常对其多看一眼。
19:11:44&&&&&
Post #40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大罗gz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1200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二十七、&&&&&&
民主革命题材
农民协会始创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群众组织。“中共三大”主要历史功绩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554. 中共三大会址
中共三大会址,―20日,中共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中共广东区委受大会委托,租赁了恤孤院后街31号房子(现恤孤院路3号),作为会址和代表宿舍。出席三大的代表共30多人。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的方针。“三大”主要历史功绩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三大”会址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仅存遗址,1979年12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初,广州市政府拟斥资5000万复建中共三大会址。复建工程包括了4大部分,分别是——原址复建中共“三大”主会场旧址;修缮“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党的重要领导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春园”、“逵园”及“简园”(统称为“三园”);新建用于文物和历史资料展览的“三大”陈列馆。
探访侧记:现虽显得很是大气与开阔,但已被整修得失去了原来的布局,这会址是怎么找到的,据说还是有一番故事的,基于如下的事实,我以为这叫遗址或者纪念馆更合适一些的。
中共三大遗址的重建问题
中共在建国前举行的7次代表大会,除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外,一大、五大、七大等会址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而三大会址却由于毁于日军飞机轰炸,从而增加了保护和修缮的难度。据有关人员的寻访与多方调查最终于1971年确认了三大旧址;1981年广东省将该遗址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考古发掘全部结束,至此有关部门从考古的角度确定了此地为中共三大旧址所在,这个过程一晃就是35年。
据相关专家长期调查多方求证,现在能够确定原三大会址为一幢两层两间砖木结构、人字瓦顶的普通房屋,属典型旧式广州骑楼。房子及室内家具都是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临时租来的,室内没有电灯和自来水,当时安排楼上为代表宿舍,楼下南向的房间为会议室。早在1974年,广东省革委会向国务院文化组提出,“拟按照恢复原状,以存其真原则复原当年三大原貌”;而在前几年的讨论方案中,在原址复建三大主会场旧址方案一直占主导;甚至有关部门还提出具体修复方案:主会场的复建将遵循“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仍用砖墙土瓦的砖木结构形式,底层地面铺地砖,二楼楼面采用杉木板,走廊栏杆、楼梯、门窗均用木制作……
在讨论三大旧址保护方案时,有人提出“重建”的诸多利处,上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也曾经找到一个老建筑师凭记忆画了一张三大会址的草图。但多数专家认为,时过境迁,这幢房子多高、有几个窗户、用什么材料、建筑风格和细节如何,谁也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依据。既然三大会址毁于日寇的轰炸,那我们有义务如实地记录这段历史。如果只是为了展出的直观强行“原址重建”,则有损于这段历史的真实。相关决策部门听取了专家意见,放弃了“原址重建”方案。虽没有“原址重建”三大会址,但为了更好地展示当时的诸多历史细节,就在遗址旁,一幢地下一层、地面两层的现代化陈列馆拔地而起。
555.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州起义路(原维新路)200号。日,中共领导广州起义,攻克市公安局,并在此处建立了东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尊称为“广州公社”。13日,广州起义失败,此役牺牲者5700多人。起义虽然失败,但意义重大,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英勇尝试,后人颂称广州苏维埃政府为“东方巴黎公社”、“广州公社”。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我们探访到这里时,已经临近下班了,故只是花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匆忙地浏览了一遍。不过这些图片、这些知识点已经见过太多次了。
556. 新青年社旧址
新青年社旧址,位于越秀区中山五路昌兴街26、28号,建于1921年,为两栋相连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青年社和丁卜书店均设于此。《新青年》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月刊。1917年后编辑部迁北京,1919年迁上海。1921年1月,第八卷第六号稿子已排好版,却遭法国巡捕房查封,被迫迁至广州,在此继续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第九卷第六号出版后停刊。
探访侧记:实在不愿意相信这已经是很现代化的昌兴街26、28号建筑,就是《新青年》社旧址,故此将这街道走了一遍,没有办法,那就相信吧!然后好在这昌兴街不长,从街头到街尾才160米。
557. 观音山战斗遗址
观音山战斗遗址,在越秀公园内。日,广州起义爆发。蒋介石立即急电广东各派军阀“捐弃前嫌,协平共乱”。在这里激战,广州起义在敌军和起义军力量对比悬殊中以失败而结束。
探访侧记:因为是是遗址,也没有什么具体东西可看,就一块纪念牌吧。
558.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原是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名“东园”。省港罢工爆发后,1925年7月,在这里建立大罢工的领导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罢工领导人苏兆征等在此办公。日,遭帝国主义收买的反动分子纵火焚毁,历劫犹存的仅有1座门楼和红楼前的1棵大树。1984年政府拨款在原地重建了“红楼”。
探访侧记:旧址在东堤挹翠路与东园路交界处,很容易找到的。门卫是“见过世面”的,答应让我们进去看看。
559.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越秀南路89号,原为“惠州会馆”。中间有一圆拱形大门和雕花铁栏栅门扇。由大门进入就是前院,两侧分别建立了廖仲恺先生纪念碑和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中间有一座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西式洋房。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简称“全总”)在广州召开。大会建立了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
“全总”下设秘书处、总务处、组织部、宣传部、宣传教育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机构,由刘少奇主持日常工作。1927年2月,“全总”北迁汉口,这里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旧址进行修缮,并辟为纪念馆。“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念馆被迫关闭,旧址亦遭到破坏。日“全总”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日重新开放,接待群众参观。
探访侧记:越秀南路89号这地方倒有几处著名的历史旧址啊!先在对面的餐馆吃饭后再去参观,免得“饥寒交迫”!
这地方拍照不是很方便:门前地方太小、不开阔,出门就是马路,想拍下全景不可能;而去对面马路,房子又被门前的树给挡住了。我建议是砍掉一、二棵树,露出去“真面目”,当然这个建议可能招来一些人的批评的。同时,又在思考“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念馆为什么被迫关闭、旧址亦遭到破坏?难道是因为由刘少奇主持日常工作的原因?
560. 龙眼洞农民协会旧址
龙眼洞农民协会旧址,位于龙洞直街聚贤新村旁的一间古老的璞庵樊公祠内。1927年,沙河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璞庵樊公祠成立龙眼洞农民协会。龙眼洞农民协会领导人是樊积良。农民协会有统一的服装和证章、竹帽,会旗是犁头旗。会员们白天劳动,晚上开会,内容多是关于爱国爱民、反帝、反封建,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起来翻身作主人等。每次开会时,会员都是以犁头旗开路。
探访侧记:其实就是一祠堂,就没有进去了,在外观望一些而已。祠堂前还订有牌子——非本村村民禁止入内。
561. 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
旧址位于花都区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王氏大宗祠,又名显承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三间三进砖木结构建筑。大革命时期,这里一度成为花县农民运动的大本营,广东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阮啸仙等经常出入于此,1924年这里更成为花县农民协会和花县农军总部的所在地。
探访侧记:难度是★★★。看来这“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实在是没有什么特点,不然就在几天后来写“探访侧记”时,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在照片的启发下才记起!找它也费了一些时间,开始走错,主动撤退,进而掉头沿S118西行转右到714乡道,不远就看见一池塘、祠堂,想必就是它了!觉得有些意思的是,它的屋脊上塑着一些官老爷,这在一般的祠堂中是没有的,而其下面又挂着“农民协会”的牌子。这不是“官”压着“农民协会”?联想过多了。
562.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在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这里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授的花园别墅。1924年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以后,将此楼没收归。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从惠州会馆迁来这里,续办第三、四、五届农讲所。同年5月成立的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址亦设在这里。旧址除前楼的楼梯被改动外,其余大都保持原貌。
探访侧记:大门是紧闭的但是通透的,开始还隔着大门拍了一些照片,后面征得保安同意,进去再拍一通,反正是数码相机不要成本,只是回家要花些时间成本去删除多余的照片。农讲所总共办了6期,在这里就是3期,不简单!只是不是毛泽东主办而就没有中山四路的农讲所有名气了!
563. 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旧址
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旧址,在广大路广大二巷4号,日,在广东区委组织部长穆青同志主持下,在这里中共广州市委成立了,市委机关就设在这里。后来,这里还成为广东省委书记的秘密住所,并在此策划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日,市委全部撤出广州,它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探访侧记:大致是位于中山路与广卫路之间的一条东西方向的小巷子,还是很容易找到的,其大门紧闭。
564. 哥伦布餐厅招待会旧址
日,国民党在汉口悍然宣布解散中共领导的三个抗日民众团体,强令《新华日报》停刊三日,掀起了一股反共逆流。为了阐明中共团结抗战的一贯主张,中共广东省委决定,由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出面,以《新华日报》广州分馆名义,在广州永汉路哥伦布餐厅五楼,召开一个由广州各抗日青年团体、进步文化界及各界救亡团体负责人参加的招待会,宣传抗日道理,为《新华日报》广州分馆据理力争,为抗日进步团体正名。
招待会于9月初举行,近800人参加了会议。国民党顽固派决定蓄意制造事端破坏这次集会,派出许多特务分子早早混进哥伦布餐厅。招待会开始后,会场上出现了紧张对峙场面,但廖承志指挥若定,一一识破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叫嚣及其破坏团结抗战的阴谋,并针对国民党顽固派所谓中国只有“一个政府(国民党中央政府)、一个领袖(蒋介石)、一个主义(三民主义)”的反共言论进行驳斥,揭露了当局无理封闭广州《新华日报》分馆、解散武汉3个救亡团体等反共活动,并重申中共维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敌的主张和诚意。
探访侧记:在北京路与大南路交接处,建筑因故事才会有意义。但觉得这故事有些电影的成分。
565.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旧址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旧址,在芳村花地中市南街6号谢家祠堂。这是一间深三进的古老祠堂。日,市郊一区农会在这里成立。该农会是广州市郊成立最早的区一级的农民协会。在农协会成立的同时,农民自卫军也组织起来,大队部设在附近的“北便祠”,但北便祠毁后,已建成民居。现在农协会旧址谢家祠(南便祠),还保存比较完好。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网站的资料不齐,探寻费一些周折。关键是你问别人,竟然没有几个人知道!应是从芳村大道进入村,转右至中市南街,大致在中间的段转左,往南走约50米应基本可以见到。它的地址应该是这样断句:芳村--花地--中市南街6号,开始以为是花地中—市南街,在地图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566. 中共广东支部成立旧址
中共广东支部成立旧址,是广东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在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30号市第十中学内。1920年12月,中国最早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小组的负责人陈独秀,应广东省长陈炯明之邀到广东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一到穗,就约其在北大时的广东籍学生谭平山、陈公博和谭植棠商谈建党之事。次年春,广东共产党小组(当时无正式名称)在“小红楼”成立了,这时距上海小组的成立仅数月。该楼也是1922年前广州中共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地和《青年周刊》的通讯处、“宣传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所在地。
探访侧记:与女儿于周日一起去的。在校门外就将“小红楼”一览无余了,但学校的保安还算客气、好说话,于是进去好好看看。感觉到这第十中学虽是百年老校,但真是袖珍啊!典型的麻雀学校,整个活动空间就是二个篮球场的大小,在这样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如果要其思维不受禁锢,应该要多一些努力。
567. 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
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在天河区长兴街岑村南街新厅。“长善名留远,恩来雨泽耕。”在周总理曾视察过的远耕公祠门口,贴了这样的一副对联,上联、下联最末字组合起来就是“远耕”,下联又含周总理名字。1972年4月,周总理在岑村逗留。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七问八问的,总算是找到这旧址了。感受就是二点,其一是在城中村的生活环境是相当的差。适逢雨后去探访,到处是泥泞,使人有些郁闷;其二是水体污染是相当的严重!就在这旧址前的一大池塘,真是不忍多看,看多了都觉得有些恶心,不堪入目!好在去的时候不是夏天,如果是夏天,岂不是臭气熏天!看了这么多地方,这大池塘是污染最严重的之一。当然由此有有了很多所谓深层次的思考,在此不表。
568. 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
中共广东区委会旧址纪念馆,在文明路196号,是为纪念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机关所在地而设立,馆舍为坐南向北,内有门相通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1960年纪念馆成立,1961年对内开放。现三楼复原了书记办公室、农委办公室、宣传部办公室等。
探访侧记:文明路在施工,使之成为了“死胡同“,要不是资料介绍详细,自己都怀疑走错路线,其就在”死胡同“的最里面了!纪念馆没有开,就在门口拍照以示留念吧!其实,就是开馆,但我想也是没有什么内容可看的。
569. 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
日广州解放后,11月11日解放军举行了解放广州入城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参加受检阅的部队有十五兵团,还有粤赣湘边纵队和广州各界群众20多万人。检阅台上有叶剑英、陈赓等军政首长。受检部队以军乐队及戴红花的战马为前导,从连新路进入府前路,接受检阅,然后经过吉祥路与在市内的群众汇合后,再从惠爱路、永汉路至丰宁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此台为市府大楼楼台基,此旧址于198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其实就是现在的广州市政府,遥想当年……&&&
570. 广州地下党指挥中心旧址
广州地下党指挥中心旧址,原为嘉应同乡会馆。从1942年前后开始,粤南省委、北江特委、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和西江特委等先后各自派遣了一批党员进入广州活动。这时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建立市委,但在实际上广州地下党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解放战争时期,此处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秘密联络点、地下广州市委的所在地,地下党以在此一间叫“中原行”的船务公司为掩护,执行秘密潜伏任务。
探访侧记:位于沿江西路153号,很容易找到的。
571. 东江纵队广州交通站旧址
东江纵队广州交通站旧址,位于中山四路谈家巷二号之一。1938年广州沦陷后,广州党组织撤离城市转移到农村,市内有一段时间没有中共组织。初期,党着重利用香港作为敌后活动基地,但到1941年香港也沦陷,之后交通被封锁,其战略地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此时,广州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交通往来,传递信息,收集敌伪情报,为游击队采购物资、秘密接待和隐蔽转移党员和进步青年等,往往需要转移到广州才能办到。从1941年开始,中共粤南省委、北江特委、东江游击队、珠江游击队等四个系统,分别派了一批共产党员进入广州开展地下斗争,建立联络员、交通站,为游击战争服务。这就是当时非常重要且一直安全使用到解放战争胜利的秘密据点。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东江纵队广州交通站旧址,我想大部分人都曾经过它,但恐怕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它,更少人会了解到它曾经的“红色革命”历史。如没有网站资料的详细介绍说在李占记钟表公司的隔壁,我想几乎是没有知道这个谈家巷的,即使你将中山四路来回走它几遍。
572. 周文雍陈铁军被捕点旧址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周文雍担任了工人赤卫队总指挥。根据斗争需要,中共广东省委派陈铁军来协助周文雍工作。他们假扮成夫妻,建立了秘密机关,组织工人开展斗争。由于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广州起义失败,1928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不幸同时被捕。
探访侧记:被捕地点在十三甫荣华西街17号,位于和平西路与十八浦西路之间。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现在已是物是人非,但却也是承载着一段著名历史的遗址。意外的收获是,这里有很多摆卖绿色植物及花瓶的,本想买一个花瓶,但觉得太贵,作罢!
573. 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
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位于荔湾区文昌北路耀华东街49号。该楼为两层楼房,坐南向北,砖木结构,糅合中西特色,目前已经成为民居。2001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此挂上了“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标志牌。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寻找了半天,将整个耀华东街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耀华东街49号。也许下次有时间去这玉器街逛时再去看看。
574. 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在解放中路玉华坊玉华中约20号,原为一栋3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向南,楼顶前部为天台,后部为金字架瓦顶。房子长期为居民使用,现仅外部大体上仍保留原貌,其余已非原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关。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在广州成立,办事机构便设在这里。
探访侧记:与老婆步行而至解放中路,找了一会但没有找到。老婆就先回家做饭而让我自己一个人继续找。很快就找到了,一块牌子订在那里,应该不会有错。
575. 毛泽东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是在澎湃等倡议下,经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而开办的培训农民干部的学校。共举办了6届,培养了800多名农运干部。农讲所旧址有3处:第一、二届在惠州会馆(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第三、四、五届在东皋大道,第六届在惠爱东路番禺学宫(今中山四路42号)。1953年,第六届农讲所旧址完成修缮复原并开放。同年,周恩来为第六届所址题字:“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以前去过几次,这次探访纯粹就是“签到式”。
576.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合作社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在天河区棠下达善大街27号、49号
。日,毛泽东在陶铸、朱光等人的陪同下,视察广州棠下农业社,并在黄埔江面畅游珠江;8月27日,广州市郊区第一个人民公社———三元里人民公社成立。
探访侧记:门前是脏乱差的典型,不过也没有办法。在城中村,不要希望有多好的外部环境。车就停在村门口的派出所前,只是倒车出去时就惨了!行人根本不管你倒车的,花了很长时间才将车开出去。
577. 中共两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曾作为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办公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1926年,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领导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的共产党特别支部,派遣共产党员到军校和军队工作。这栋楼房始建于1922年,为混凝土结构。二楼由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租赁。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探访侧记:位于越秀区万福路190号,在基督教救主堂的西边约50米,大门紧闭。
578. 中共劳动组合书记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旧址在海珠区滨江西路232号,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河南机器维持会举行,到会代表共173人,代表广州、上海等地的100多个工会。孙中山接见了与会代表。大会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张特立(即张国焘)宣布开会,通过了中共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启汉提出的《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案》等十项决议案。
探访侧记:在解放大桥的西侧不到50米的地方,从家步行而至不过数分钟而已。
19:12:40&&&&
Post #41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迷惘的小刀 离线 迷惘的小刀
迷惘的小刀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等此帖成精华
----------------------------------------
活着的时候要快乐,因为你将死很久!
19:18:06&&&&
Post #42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大罗gz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1200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二十八、&&&&&&
&& 主题公园(theme
park),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与特别的构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游客。主题公园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创意性,具有启示意义。
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制和游园的线索。主题公园是作为某些地域旅游相对贫乏,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旅客多种需要与选择的一种补充。
主题公园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有旅游业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旅游体验类型,主题公园可分为五大类:情境模拟、游乐、观光、主题和风情体验。最令一般人印象深刻的是游乐型的主题公园。令人印象难忘的另一主题公园类型是情景模拟,具体的即是各种影视城的主题公园。观光型的主题公园则浓缩了一些著名景观或特色景观,让游客在短暂的时间欣赏最特色的景观。各式各样的水族馆和野生动物公园,就是主题型的主题公园。至于以风情体验为题的主题公园,则将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民族色彩展现在游客眼前。
主题公园的特点是: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本处所说的主题公园,其范围有一定的扩大。
579. 宝桑园
宝桑园,坐落于花都区山前大道,是国内第一个以蚕桑文化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景区。集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主的新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探访侧记:全家在五一节去的,但到了春季挂果期的末尾,据从园内出来的游客讲,里面没有什么桑果了,也就没有买门票进去,只是在外面瞄了瞄,省了一百多元,但又买了很多桑果汁。今天才知道这桑果一年成熟二次,春季在3~4月份而秋季是11~12月份。
580. 百万葵园
百万葵园,位于南沙万顷沙镇,种植百万株向日葵,成为目前全国第一家、全部采用进口种子的观赏性向日葵乐园。
探访侧记:找到百万葵园本身不难,但要做好“赶集”的思想准备,人多啊!至于看花,除了葵花之外,其余的却不咋样,因此60元门票就显得很贵了。下次除非确有必要,不能再让他忽悠了。我怎么也想象不出其宣传的“在四月中下旬一同开花,形成百万葵花海,场面非常壮观。而且花期安排错落有序,每天保持有20万株葵花盛放,令游客无论何时到来,都会感受到葵海的壮观。”真是能忽悠啊!我以为其有一万株都不错了!我们可以先数一平方米内有多少株葵花,然后再乘以其巴掌大的面积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只是还没有“闲”到那个程度。
在园内又被它的“葵花鸡”忽悠了一回,“葵花鸡”美其名曰是吃“葵花籽”长大的,营养是普通鸡的10倍!因此很贵!吃完之后,仔细一想,这哪有这么多葵花籽给鸡吃呢!?何况葵花籽本身也不便宜。不要太认真,太认真就找不到乐趣。让人家来忽悠一下自己乐乐也行。
581. 云台花园
云台花园,座落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面。云台大花园的构造颇具艺术特色,集东西方建筑艺术于一身,融古今文化于一体,显现出别具一格的园林风格。是我国大型的以各种观赏花木造景为主的园林式花园,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誉。花园的整体布局是以正对着大门的宽大台阶为轴心展开的,中间则是特制玻璃铺砌而成的。玻璃底下,安装着各色彩灯,玻璃台阶上端是一泊小湖,湖底又有环形灯饰,取名滟湖。到了夜晚,被灯光染得五彩缤纷的湖水,沿着玻璃台阶缓缓流下,置换成七彩的河,流光溢彩。
探访侧记:这是第一次来云台花园。云台花园是广州少见的几个收门票的公园之一,或许也应该取消收费的。
582. 广州西苑
西苑,位于流花公园西侧,是一个以陈设盆景为主的公园,大门为石岩洞照壁,前苑为展厅,中间是盆景园,后部为接待厅。园内游湖光水色,曲径绿荫,风景怡人,富有诗情画意。盆景园集中展示了岭南各流派的树根盆景。有高近20米的多棵高山榕和200多年树龄的九里香和罗汉松,以及乌不宿黑松榆树,雀梅等名贵品种。
这里常年摆设盆景1000多盆,形态各异,盘根错节,美不胜收,是名闻中外的“盆景之家”。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西苑时,和当年省长叶选平一起在西苑栽下一株橡树,象征珍贵与友谊万古长青。
探访侧记:第一次去西苑时,由于停车不方便只有作罢。西苑外表不怎么样,但是里面还是有得一看,应该说是休闲的好地方,虽然其外是车水马龙的。二点感受:一是里面的盆景很多,但是否是名闻中外的“盆景之家”就不好评论了;其二没有想到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来过这里,并栽下一株橡树。由于光线与取景的原因,照相的效果一般了。西苑值得再去。
583. 广州兰圃
广州兰圃,位于解放北路。这里原是一个小型标本植物园,经过多年精心培养,修建成今天一个专业性的小型园林公园。兰圃堪称兰花王国,是观赏兰花的理想之地。园内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建有芳华园和明镜园。东区以栽兰为主,兰圃全园栽有200多个品种、近万盆兰花。春兰、蕙兰、墨兰,花香浓郁;卡特兰、石斛兰、万代兰、文心兰,花色艳丽,姿态万千。
兰圃共分三棚:第一、三棚以栽培地生兰为主,开花季节,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清香飘逸。第二棚主要是气生兰,花艳而少香。园内环境清幽,曲径回廊,鱼池花榭,绿茵假山,错落其间。
这里到处可见奇花异草,给人步移景换、如置身仙境之感受。到兰圃品茶也是一件乐事。这里茶艺品茗的地方就有三个:国香茶馆、惜阴轩茶艺馆和茅舍茶艺馆,且各有其特色。茶艺馆属于一种品茶与文化的结合,品茶与艺术的结合。
探访侧记:没有想到在解放北路与环市路交叉的火车站附近竟然还有如此的“世外桃源”!兰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墅装修样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