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对公司后阶段企业2018经济形势预判作个预判

万源市召开201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预测预判会_达州网
万源市召开201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预测预判会
为努力提升各项经济指标的协调性、匹配性、支撑性,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6月28日,万源市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预测预判会议。会议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飞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倪欣到会并作讲话。
倪欣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紧盯上半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快煤炭企业复工复产力度,树立服务业争先意识,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财税征收力度,确保上半年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倪欣强调,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和协调力度,在GDP核算方面,各部门既要积极主动与统计部门协调配合,同时也要加大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衔接,确保全市统计数据协调性、匹配性和支撑性,确保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反映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倪欣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预测预判会议为契机,认真梳理问题,及早谋划,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企业申规入统,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会上,该市统计局局长于友海通报了全市1&5月经济运行情况、对上半年经济形势作了预测预判,并就一季度部门统计数据协调性评估进行了说明。市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商务局、农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本部门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并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表态性发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涂小云和副市长刘建国、陈国斌、吴虹出席会议。市发改局、经信局、统计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张轶2015年经济形势预判
我的图书馆
2015年经济形势预判
1、2015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题词将是:稳增长,促转型,深化改革,稳字当头,重在改革。增长目标可能降至7%!消费稳定增长,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大宗消费增长较慢。人民币汇率波动放大,出口形势不明朗。保底的筹码依然是投资,投资增长可能降至15%左右。投资将由中央统筹,地方无力再充当投资大跃进的主角。未来几年投资的重点将放在大交通、优化能源结构等领域。  2、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看国内形势:18大四中全会后,习李新政将全面进入经济改革阶段。随着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三只大老虎的落网,“一号专案”保持秘而不宣,既得利益集团已被震慑,中共中央的政治格局已由组员分权重归组长集权。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就是对前一阶段官场整治运动的一个总结,今后的政治改革将以制度建设的形式长期化进行,预料未来一段时期政治局面将保持稳定。政治上的胜利为下一阶段的经济改革提供了保驾护航,而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又将为预计习李第二任内更深远的社会公平化改革提供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看国际形势: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将以破为主的阶段转向以立为主的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世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一是石油美元的全球化扩张以及由此推动的产业转移,二是信息化产业革命。次贷危机的爆发,宣告此轮石油美元的全球化扩张已不可维继。为了维系石油美元的霸权,美国推出QE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引爆了欧债危机。如今美国经济复苏全面退出QE,欧债危机也将告一段落。不过,随着美元收缩,此轮危机将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就是随着大量国际资本回流美国,部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泡沫将被破灭。预计2015年中美元将进入加息周期,俄罗斯将可能率先爆发卢布危机。  4、从博弈策略的角度看:中国已经将应对经济下行的危机代替了调结构促转型放在了经济工作的首位。利用美俄对抗加剧,中美对抗缓和的契机,中国不失时机推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成为消化国内国能产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优选国策。新公布的农地流转方案远低于预期,说明农地资本化的进程还要放一放,城镇化的进程也要放一放。人民币抢在美元加息前降息,说明形势比人强,货币政策已经悄悄从不刺激去杠杆,微刺激转杠杆转向了必要时向股市加杠杆全面刺激。我想,此番刺激不是要再搞一次“四万亿计划”,第一是要降低资金成本好在2015年发新债解决旧债的问题。(2015年两会预计会出台《预算法》,要规范政府发债的问题。)其次希望能刺激房地产回光返照一下,否则第二个倒下的将是靠土地财政吃饭的地方政府,第三个倒下的将是不良资产暴增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为应对银行破产而推出的。)至于让股市走牛,则是为了让政府可以在新一轮资产证券化的改革中将部分国企卖个好价钱。预计201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降准,防水,直至此轮牛市将“创造”20万亿元的新财富,一举平衡掉政府手头的债务窟窿。(至于降息将视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而定,控制在对美元贬值而保持在对非美货币升值的范围之内,毕竟人民币的国际化也需要人民币走强。)  5、综上所述,2015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形势是,改革与危机赛跑。为了给改革赢得有利条件,守住稳增长的底线将是第一任务。在给经济体动手术之前,管理层给经济体注射一些吗啡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希望不要再跟上届政府一样以为嗑药就是治病,由此犯上毒瘾麻烦就大了。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行业||专题
当前所在位置: &
【】【】【】【】【】【】【】【】【】
中石油:加强形势分析预判 稳步推进改革
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新时间: 09:59:28
  中国证券报记者7月14日从中石油集团获悉,集团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于近日召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强调,要加强形势分析预判,未雨绸缪,稳步推进改革,突出业务优化,狠抓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实现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好转,努力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王宜林指出,上半年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实现总体平稳受控运行,突出表现为积极实施降本增效措施,财务状况总体稳健,加强生产组织协调,生产运行总体受控,投资总量受控,重点项目平稳推进,安全环保形势平稳,生产经营环境持续稳定。
  王宜林强调,下半年,集团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十分复杂。国内经济有望企稳,石油石化市场总体供需宽松,柴油需求依然低迷,天然气销售增速放缓,产销矛盾仍将持续。为此,要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扎实抓好安全环保和企业改革工作,促进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好转。按照国家要求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改;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实施各专项改革。
  二是主动做好生产运行管理,努力完成主要生产指标。国内上游业务要抓住黄金季节,抓好自营区和合作区原油产量结构调整,确保全年油气产量当量总体平稳;海外业务要确保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炼化业务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加工负荷,优化加工方案和产品结构,增产高效产品;成品油销售业务要抓住消费旺季有利时机,千方百计扩销降库,实现增销增效;天然气销售业务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瞄准高端市场,增销上量,力争实现全年销售目标。
  三是突出业务优化,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国内上游业务要继续以增储上产为目标,突出重点地区,扩大勘探成果;立足新区新领域,加强风险勘探,力争取得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发现;推进重点油区的油气产能建设,加强方案优化,提升开发效益。
  四是狠抓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努力提升效益。要大力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继续加强油气操作成本、吨油完全加工成本、吨油营销成本等成本费用管控,压减非生产性支出,努力实现成本费用不升硬降。
  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十三五&规划和明年计划预算编制工作。
我要存档:
将本文以PDF形式
我要分享:
我要收听:
中国新能源网官方微博 @ @
-所有分类-
-本网公告-
-企业动态-
-业内资讯-
-产业分析-
-人物访谈-
-政策法规-
-投资融资-
-统计数据-
-他山之石-
中国新能源网官方微博
&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光热:
&生物质能:
&LED新光源:
&储能与电池:
&新能源汽车:
版权所有:杭州创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六层钢铁“十三五”形势预判及政策取向
  钢铁,人类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所有工业都与钢铁关联度很高。过去、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因为关联度大,所以钢铁发展有从动性:经济上行,钢铁“被发展”;经济下行,钢铁“被不发展”。
  中国钢铁从万吨钢到万吨钢,37年,年均增长率只有2.5% ,是因为那个时期,特别是十年“文革”,中国的经济体量不大,生产要素发展不快。
  从1996年的1亿吨到2013年的7.8亿吨,1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3%;2001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9%,是因为这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对钢铁需求迅猛。
  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下行,钢铁跟着下滑。2009年“4万亿”刺激投资,钢铁再度猛力扩张,当年增长率高达21.5%。2009年至2012年4年时间,新增产能近3亿吨,是钢铁产能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致使2014年底中国钢铁产能达到了11亿吨。
  现在经济下行了,钢铁需求也下来了,2013年钢产量增幅陡降到个位数,2014年进一步下降,只增长0.9%,估计2015年零增长或负增长。钢铁需求下来了,但产能一时下不来,形成过剩局面。
  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钢铁发展趋势会是怎样?首先也要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十三五”正值全球经济复苏延缓,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受此影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所谓“三期叠加”因素被放大,迫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大。今年一季度GDP下降到7%,4月多项经济数据不好看,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按照以往GDP与钢铁消费强度的关系,GDP7%,钢铁增长应该在3%,照此测算,“十三五”末要达到9.5亿吨钢,而实际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GDP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投资、出口、消费“三套马车”中,投资贡献率过去一直超过50%,而消费不到35%。由于钢铁“被发展”的主要拉动因素是投资,因此在投资占比很高的情况下钢铁消费强度很高;今后消费和投资贡献率要换位,即投资占30%,消费占60%,而消费拉动不了钢铁需求,随着投资占比的大幅下降,钢铁需求萎缩,同样的GDP,钢铁消费强度大大下降,因此7% GDP不可能带动3%的钢铁增长。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降到12%,降了一半,国内钢铁表观消费量开始负增长,如果不是钢材出口增加的话,钢产量也是负增长。
  从投资构成情况看,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制造业的进步,钢铁消费强度也在降低。我国用钢高强化、用钢减量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未来减量8000万吨用钢不是天方夜谭。
  一个是GDP构成的变化,一个是投资构成的变化,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使我国钢材消费强度不断降低,2005年万元GDP 消耗钢材200多公斤,2007年降到174公斤,2014年只有110公斤,平均每年降低12公斤。即使按照2014年以前的递减速度,“十三五”末也将降到50公斤左右;再把经济新常态下的GDP构成和投资构成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十三五”末将降到20至30公斤。如果“十三五”期间GDP按年增3.6万亿计,每年增加钢材720至900万吨就够了。
  世界发达国家之所以人均产钢达到600公斤后的5至10年钢产量便开始大幅下降至人均500公斤,就是因为钢铁消费强度大大降低了。我国人均产钢现在已经超过600公斤,按照发达国家的轨迹,2019年以后钢产量将开始大幅下降。按人均500公斤计,钢产量将下降到6.8亿吨左右,即现在的8亿多吨要缩减掉1亿至1.2亿吨。
  综上,“十三五”期间中国钢铁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钢产量逐年下降,“十三五”末将下降至7亿吨左右。“十三五”期间是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最严重,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也是转型升级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已经过去的三年只是“冬天”,今后将进入“寒冬”。
  2、钢铁企业两极分化加剧,一批企业特别是合规审查不合格,环保不达标,长期亏损,资金链紧张的低效能企业将出局。如果退出通道政策落实,出局企业将破产关闭或被兼并,银行金融风险显形化;否则关而不死,金融风险与社会稳定问题依旧并存。与此同时,另有一批企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效果,生存了下来,效益逐步提高。
  3、省区范围内的兼并重组有所进展,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距离全国形成所谓3到5个特大型企业的目标尚远。今后中国钢企布局一定是大中小相结合,综合性与专特性相结合。
  4、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个长期过程,“十三五”期间过剩局面不可能有根本改善。这是因为:根据我国今后经济发展趋势,化解产能速度赶不上钢铁需求下降的速度,存量过剩化解了,新的过剩又产生。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产能过剩已经十多年甚至三十多年,我们也逃脱不了这个轨迹。
  5、效益仍然是微利。
  钢铁业应对“寒冬”,需如下政策取向:
  1、银行不能对钢铁行业“一刀切”,不应一律不给新增贷款甚至抽贷。去年银行对钢铁企业抽贷了1300多亿元,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贷款余额又减少近700亿元,与银行继续停贷和抽贷有关。目前M2增长创20年新低,银行新增贷款目标未达预期,不能说与此无关。压缩钢铁产能不能好赖不分把钢铁企业都治死,好的钢铁企业应给予贷款支持。要防止因政策原因导致钢铁企业大面积死亡。
  2、要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现在钢铁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号召,利用“一带一路”机会,已经有10多个企业在中东和东南亚等六个国家做尽职调查,争取布点,将国内过剩产能转移出去。但也遇到许多具体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
  3、兼并重组政策要细化,退出通道要落实,不能停留在喊口号和下指标上。
  4、国家有关部门要认真制订好《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制订“十三五”规划应创新思维,多点指导,少点指令;多点服务,少点口号;多点市场,少点行政。应重视发挥企业家作用,重视市场机制作用。各级政府应以积极态度帮助企业化解产能,帮助企业营造绿色生产、联合重组和走出去的环境,处理和平衡好压缩产能与调结构的关系,环保执法与环保治理的关系。
  (文/赵喜子 作者系原国家冶金局局长、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2018经济形势预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