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实行请进来战略是怀孕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写道:“会议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根——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历史教研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写道:“会议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根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
(1)报告中所说的“关于标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的是什么问题?
(2)端正思想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3)怎样看待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
来源:历史教研室
党和中央政府开发和开放浦东的目的是什么?作为经济开发和开放区浦东有哪些有利的条件?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来源:历史教研室
“请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两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曾经形象地说:“‘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进来指的是什么?我国开始实行请进来战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走出去指的是什么?我国为何要实行“走出去”战略?
(3)二者的关系如何?
来源:历史教研室
江泽民同志曾形象地说:“‘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为了更好地走出去,你认为我国现在的企业应该怎么做?
来源:历史教研室
今天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国近代的通商口岸是否一样?
来源:历史教研室
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联系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方向是什么?
(3)我国的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现在存在哪些所有制经济?
来源:历史教研室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它们的影响是否一样?原因是什么?
来源:历史教研室
解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有几次调整?这几次调整有何区别?
来源:历史教研室
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异同点?
来源:历史教研室
简述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你现在的位置:> >
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会计城 | 日
来源 : 网络
全面二胎政策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正式落地,那么,什么时候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呢?计生委王培安副主任表示: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策部署,需要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组织实施。
  1.记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项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推行计划生育的?
  王培安副主任:新 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医疗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快速增长,从建国初期的5.4亿人迅速增加到1970年的8.3 亿人,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困难日益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压力。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0 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 《宪法》。之后,国家根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2.记者: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培安副主任:40 多年来,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是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 国人口发展提前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生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改 善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等会比目前低20%以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三 是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为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力资源支撑。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红利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实践证明,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行计划生育,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有力支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也为世界人口发展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树立了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
  3.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效果如何?
  王培安副主任: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依法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以及基层干部入户 随访等方式,广泛宣传、解疑释惑,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同时,简化再生育办理,妇幼保健服务及时跟进。到2015年9月底,全国有176万对单独夫妻提出 再生育申请,再生育申请数量平稳增加。在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的情况下,2014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7万,二孩出生人数明显增加。单独两孩政策实施 以后,生育水平变动符合预期。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迈开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一步,释放了部分生育势能,有利于客观把握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为实 施全面两孩政策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记者:全面两孩政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王培安副主任:全 面两孩政策,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继单独两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这是中 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一是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育龄妇女数量逐步减少,特 别是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下降较快。群众生育意愿发生转变,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 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三是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抚幼、互助互济等传统功能弱化。这些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安全带来新 的挑战。今后几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是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遵循人口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实施全面两孩政 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5.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
  王培安副主任:党 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今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 及相关部门,围绕“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战略和应对老龄化政策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年3月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又组织若干研究团队,就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进行 了多方案测算和研究论证。先后召开了近百场研讨会,听取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领域专家和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相关部门的意见,到20多个省份开展了深 入调研,会同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反复论证,形成了系列研究报告和有关全面两孩政策的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6.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否意味着要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王培安副主任:计 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预计2030年我国总人口为14.5亿人。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 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客观存在。同时,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赋予了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新的内涵。当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是要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调控人口总 量、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
  7.记者:请问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王培安副主任: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策部署,需要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组织实施。
  8.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生育还要不要审批?
  王培安副主任:按 照中央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部署,我们已经在全国实行了一孩生育登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审批, 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准确掌握生育信息,重点加强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妇幼健康的咨询指导,落实免费的卫生计生服务项目。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 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各省(区、市)制订。符合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简化程 序,做好服务,方便群众。
  9.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如果自愿只生育一个孩子,能否享受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优待?
  王培安副主任:实 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提倡按政策生育。对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不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相关奖励优待政策。之前已 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继续按规定的条件、标准、年限,享受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要求再生育的,不再享受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享受的不退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帮扶力度,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保 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10.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内会不会导致出生人口大幅增长?
  王培安副主任: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今后几年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年份的出生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这是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
  11.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孕产妇特别是高龄孕产妇会增加,如何保障母婴安全?
  王培安副主任:据 测算,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妇女约60%在35岁以上。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会明显增加,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大。为此,一要增加妇幼保 健服务能力供给,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二要做好分级诊疗,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助产服务机构;三要加强咨询指导,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四要完善危重孕产妇 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和机制,确保急救通道畅通。总之,要采取一切措施,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12.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我国资源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
  王培安副主任:我国在制定资源环境中长期战略规划目标时,已经为生育政策调整完善预留了空间。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的能源、粮食等供给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会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
  13.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培安副主任:实 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可以直接拉动对妇幼健康、婴幼用品、托幼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长期看,到205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万 左右,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将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卫生、儿童照料、教育等方面会面临一定的压力。通过加大投入、盘活存 量、优化配置,是完全可以应对的。
  14.记者: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为什么还要稳定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队伍?
  王培安副主任:全 面两孩政策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要把这件好事办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内容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既要帮助群众生好 孩子,又要管控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引导群众合理安排生育,防止出生人口出现大幅波动。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稳定 县乡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工作队伍,保证各项服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获取更多干货,请关注会计部落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省级专家团队走进玉溪体校……
受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邀请,云南省体育局北校场训练基地主任兰宏率专家团队莅临学校,为该校射击项目全体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授课指导。
北教场训练基地
云南省北教场训练基地成立于1994年,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占地面积101.2亩,海拔1925米。基地设有射击、举重、拳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5个运动项目,建有集训练、办公、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包括射击训练馆、射箭训练场、拳击训练馆、乒乓球训练馆、篮球场等设施,并配备有完善的医疗、康复、运动员食堂等后勤生活设施,是国内外运动队理想的高原训练基地。至今,该基地共诞生过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总决赛冠军、亚运会冠军、全运会冠军,全国冠军赛、锦标赛、总决赛冠军90余个,为国家和云南省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竞技体育管理人才。
在玉溪体校射击训练基地,专家团队为队员们组织实施了训练课现场教学,教学和考核内容严格按照第十五届省运会比赛程序标准进行。比赛过程中,他们仔细观察和记录每一名运动员的节奏控制、心理波动、自我调整等具体表现。赛后,结合此次考核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就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控制、心理调控等方面分别进行授课,玉溪体校射击队全体教练和运动员认真参与并接受考核。课后,校长柏家渭向专家一行的授课表示感谢,并对射击队全体队员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队员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备受鼓舞,将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结合此次改进的训练措施和方法,提高比赛成绩。
此次邀请省级专家到校指导授课,是玉溪体校训练工作“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的具体实施和体现,下一步,学校将继续邀请国内、省内高水平专家到校交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随后,专家团队在陪同下考察了学校射击训练基地场馆和训练生活设施条件,柏家渭就学校未来易地搬迁、合并提升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未来科教创新城新校区射击项目训练、比赛场馆的规划设计、射击运动员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工作向兰宏一行进行交流,几位专家为玉溪体校的发展良机表示祝贺,并结合全国、全省射击项目的发展为学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编辑:李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前瞻后顾 ▍于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 ——“走出去”战略
前瞻后顾 ▍于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 ——“走出去”战略
治国理政智库系列报告课题组组长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
国家智库总编辑
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政策
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及历史脉络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我们要在这个进程中得到更多益处,就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实施好“走出去”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是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考虑:
一是更好地利用国外自然资源。当前,各国对自然资源的竞争十分激烈,不仅有大量着眼于眼前利润的海外投资行为,还有许多不谋近利而求战略性拥有的海外投资行为。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谋划海外投资。
二是更好地利用国外科技资源。“走出去”,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三是带动出口。
四是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是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创立和发展我们自己的世界级名牌产品。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有新的战略举措。对外投资要做到真正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为目的,讲求实效。应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海外投资首先要考虑如何回避投资风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海外投资的重点市场中,有不少国家由于种种原因风险较高,特别需要形成境外投资风险回避和投资安全保障机制。要赋予企业更大的海外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对于非国有企业和改革到位、内部监控机制良好的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要简化审批手续,完善登记制度,放松限制条件。与此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管理与监督,防止海外投资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企业自身要不断增强“走出去”的能力。不能设想在国内市场尚不能与其他企业相竞争的企业,能够“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要保证投资项目成功,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作决策时要积极而慎重,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周密的投资战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并指出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动机和目标,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这样做,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这些设想和战略目标的界定,已经超越了扩大出口、赚取外汇、获得原料和技术、降低风险等企业层面的微观目标。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将我国对外投资的动机和目标提高到国家层次,即必须为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服务,更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更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利国家长远的发展和安全。
这样的目标设定将“走出去”纳入了我国总体发展的战略之中,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因此,能否把企业“走出去”的微观目标与国家宏观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国家目标的充分实现,就成为衡量“走出去”战略成功与否的标志。只有这样理解“走出去”战略,才能把握它的深刻含义。
1.“走出去”战略的含义和层次
(1)“走出去”战略的含义。“走出去”战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走出去”战略指的是使中国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去开展竞争与合作。“走出去”战略又称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化经营战略。“走出去”是与“请进来”相互对应的,“走出去”与“请进来”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方面。
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请进来”。从最开始进口消费品到后来引进设备、技术,再到引进资金、人才、管理乃至引进全套的外国企业,等等。通过以“请进来”为主的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有效地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弥补了工业化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的巨大缺口,从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中国还有效地利用了国际市场,拉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应当说,“请进来”战略的实施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请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
(2)“走出去”战略的层次。“走出去”战略可分为两个层次:
作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
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层次,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资建厂和投资开店。如果一家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发展到了第二层次,特别是海外投资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企业)并符合一定的标准(统一的决策中心与一体化)之后,那么这家企业也就变成了跨国公司。
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层次,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资建厂和投资开店。如果一家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发展到了第二层次,特别是海外投资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企业)并符合一定的标准(统一的决策中心与一体化)之后,那么这家企业也就变成了跨国公司。
2.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作用
——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各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已形成趋势和潮流,中国企业也不例外。面对21世纪,能否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在发展民族经济中取得新的突破,是关系到中国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战略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新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不仅要“请进来”,而且更要“走出去”,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同样能够取得成功的经济体系,确保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长期持续的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合理配置资源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的要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都会遇到资源约束的问题。为了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就需要从国外输入各种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与此同时,也可以向国外输出本国相对充裕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利用本国和他国的不同资源和要素优势,在国际间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重新组合配置,获得绝对和相对利益,这也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动因。资源,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仅依靠传统的贸易渠道获得是不稳定的。因此,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通过对外投资,获得国内经济发展长期需要的短缺资源。
—— 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要想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就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目前,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造成极大浪费,急需寻找新的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在国外投资建厂,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出口,可以有效拓展国际市场。
—— 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突破国外以反倾销等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增加,以及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日益加深,过去10年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自保倾向强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2010年中国海外投资已将近600亿美元,但10年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亦快速升温,中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77亿美元。尽管案件数量和金额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非传统的贸易摩擦强度大增。人民币汇率自主创新、新能源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市场准入等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的热点。中国的出口商品仍将面对反倾销调查。对付反倾销调查的方法,除了有关企业联合起来应诉或借助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求得解决以外,还有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变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为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也就是设立海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 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是“走出去”战略的多元目标之一。中国的商品和技术出口多了,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的多了,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要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就需要建立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现在,中国已经有自己的跨国公司了,但是数量太少,进入世界500强的只有几家,而且总体实力也不够强。在新的世纪里,中国要大力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要形成若干家有国际影响的大型跨国公司,就必须要加快发展海外投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有力地催生和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加速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壮大。
3.“走出去”战略的保障
面对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应该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牢牢把握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乘势而上,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借以培植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支撑点。
从理论上分析,一个经济体发展外向型经济大致上要经历若干相互关联的阶段,贸易与投资领域里的对外经济合作基本上是循着“进口大国(基本没有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生产大国(引进外资迅速增加,开始有少量对外投资)—出口大国(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齐头并进)—投资大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大量对外投资)”的轨道向前推进,各发展阶段上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层次依次递增。一般说来,对外开放的层次愈低,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规模愈小。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上,兼有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经济现象。通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在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经历了“进口大国”和“生产大国”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在“出口大国”的阶段上,因此,中国必将迎来一个企业海外投资大发展的新时期。
此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可逆的和可反馈的双向循环系统。就资本的国际流动而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经济体系,除了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引进外来资金以外,还应遵循生产力诸要素优化组合的原则,适时地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否则,长时期地单向吸收外资,不仅会导致对外来资金的依附性,甚至形成严重的债务负担,还会降低经济系统内资金运用的效率和削弱系统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造成经济系统中资金循环的失衡和资源配置的非有效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盲目引进外资,致使它们的国民经济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国际经济气候的变化,依附于国际垄断资本的势力,而自身的经济结构却长期不能得到应有的优化升级,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债务危机,使其经济发展陷入相对停滞状态。这方面的深刻教训,我国在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经济模式时必须引以为戒。
因此,冷静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必要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全球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以及全球产业链的纵向分工体系中重新定位各地的位置。眼下我国推进全方位开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积极对外投资,树立中国的跨国企业品牌,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实际影响力,有效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再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中国要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投资领域里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过去30年的对外开放中,港澳地区的“跳板”作用非常明显。“走出去”战略仍然应该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关键是要赋予毗邻港澳这一区位优势以新的内容,一方面继续发挥港澳在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更具意义的是,我国企业应该以港澳作为“走出去”的跳板,向东南亚、东北亚、大洋洲市场发展,进而创造条件,打入欧、美、非洲等远洋市场。
总之,在跨入新世纪的关键时刻,推动企业“走出去”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具体举措,是使我国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保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良好势头,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在对外开放问题的研究中,国内的学术界、企业界或政府决策机关,都比较强调“引进来”这一方面,对于“走出去”的问题则较少作系统的探讨,在相应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更是严重滞后。这种理论研究和政策导向上的滞后制约着企业“走出去”,成为导致我国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规模有限、效果不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不仅规模有限,投资主体也绝大部分为各级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投资企业绝大部分是贸易类公司,鲜有生产性企业,明显地体现出单一化的特点。所有这些同我国经济大国和外贸大国的地位都是极不相符的。因此,就推动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政府鼓励“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手段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应当明确以下原则:
——政府的主要作用应当是推动或开展相关环境建设,在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能动性和协会、中介组织等民间机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向企业提供服务,补救“市场失灵”,而不是政企不分,越俎代庖。
——政府制定旨在推动“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措施,应当站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走出去”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各级政府,在研究、探讨、制定有关海外投资促进政策时,必须分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同职能,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应无所作为,消极墨守成规,应当在职权范围内积极探索。如外汇管理、政策性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等,就不是地方政府的职权。
——开放与改革相互结合,海外直接投资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改革中消除;而且,探索海外直接投资促进政策不应与改革大趋势相悖。
&——探索海外投资促进政策应当具有。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多元的,不可能也不应当为了某一项目标而舍弃其他目标,只能通观全局,统筹规划,分辨主次,有选择而为。现阶段某些妨碍海外直接投资的做法往往是其他高于海外投资的经济目标(如人民币汇率稳定)所必需的,不应当为不可能的政策调整耗费精力,而应当将精力集中到争取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政策措施上来。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认为,为了有效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健全对外投资管理的规定,提高管理效率;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主体;落实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维护境外资产安全;运用经济手段引导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区域分布,实现海外投资效益最大化;推动建立海外投资保险体系;建立海外投资促进财政措施;建立海外投资服务体系。
1.进一步健全对外投资管理规定,增强政策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
—— 认真清理不合理的过时规章。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7月,政府部门正在执行的对企业的审批事项达200多项。根据中央的精神,清理不合理、过时的规章,简化审批,便利企业海外投资,正当其时。在清理过时规章时,应当注意,世贸组织对成员国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全国统一外经贸规则,而这一点也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最强烈的要求之一。因此,要根据这一要求清理与中央法规、政策不一致的过时规章。放松已丧失合理性的外经贸管制,其基础是国内经济的放松管制。不仅要依法推动海外投资企业主体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壁垒,让国内企业根据经济合理性进行重组,然后走向海外。
—— 成立海外投资综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海外投资。该机构负责制定海外投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政策措施等工作;负责协调、组织和实施重大海外投资项目。该机构可独立设置或附设在各级经贸委。管理范围涉及计划、财政、地税、外汇和有关委办的职能的,应本着有利于海外投资发展、提高办事效率的原则,尽可能划归该机构统一管理。在这方面,外经贸比较发达的省市已有不少经验,可供借鉴,如广州市政府设立“驻港澳及国外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归口全市驻港澳及国外企业的管理工作。
—— 放松海外投资管制,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必要的审批等管理事项还是肯定会保留的。明确这一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中时刻面临投机性国际游资狙击威胁的国家尤其重要。因此,与清理过时规章同等重要的是在保证稳妥的前提下,加快审批、办证的速度,提高管理效率。
2.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主体
——&我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尚未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现实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要切实发展海外投资,就必须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合理的激励监督机制。境外企业经营者必须对母公司承担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职能;健全境外企业财会制度,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并依据国际惯例,充分发挥东道国/地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实行符合国际惯例的效益工资制度,切实将境外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推行市场化的跨国经营人才培养、筛选方式。对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数据健全可靠、经营业绩卓著的境外企业,境内母公司可依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试行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及员工持股制度。
3.落实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维护境外资产安全
—— 我国发展海外投资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境外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此问题一日不能解决,海外投资一日不能有真正的发展。对于这一问题,财政部、外交部、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已发布《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当前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落实。我国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境外机构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统计、资产评估、境外中方机构领导离任审计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从总体上掌握境外国有资产的总量、分布和构成。尤其是以前以个人名义持有的海外国有资产,一定要尽快依据《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办理国有资产产权委托协议法律手续,同时办理公证。并依据《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对海外企业加以清理、关闭,清算过小、过散、无发展前途的企业,对业务正常的企业实行重组,达到经济规模。
4.运用经济手段引导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区域分布,实现海外投资效益最大化
—— 毋庸置疑,我国海外投资的产业、区域分布现状并未达到最佳状态,调整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区域分布,实现海外投资效益最大化,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无疑需要动用一些行政手段;然而,直接的行政调整只能是非常之举而不能是常态,调整海外投资的产业、区域分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微调过程,其基础只能是经济行为而不是直接的行政行为。因此,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引导海外直接投资分布的方法,如制定境外投资行业指导目录;通过海外投资保险的合格投资、合格投资者、合格东道国等规定,诱导有意赴海外投资的企业向与我国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类条约的国家/地区集中,促进符合发展规划的产业海外投资。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最佳海外投资产业格局谁也不能预先确知,不应硬性规定某些高技术产业就应当得到无限期的优惠,因此,向产业倾斜的优惠措施应当有时限,避免造就只能躺在优惠政策上苟延残喘、无力自我发展的企业。
5.推动海外投资保险体系建设
——&与国内投资相比,企业赴海外投资面临额外的经济和政治风险,前者如汇率变动风险,后者如战争、政变、征用等风险。通过建立包括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的完备的海外投资保险体系,可以分散风险,消除企业赴海外投资的一大障碍。政策性海外投资保险业务是中央政府有关机构(进出口银行)的职能,地方政府能做的是积极向企业宣传这项业务,为企业投保政策性海外投资保险提供便利。在商业性海外投资保险业务部分,对全国性商业保险公司,地方政府可以向企业宣传有关业务,为企业投保商业性海外投资保险提供便利;对地方政府参股、控股的商业保险公司,地方政府可以以股东身份推动设立有关险种,并为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便利。
6.建立海外投资促进财政措施
——&这主要包括:设立海外投资发展基金。发展基金的成员单位可以由财政部门、商业银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组成。委托商业银行经营运作,并将所获利润的50%再注入发展基金,使其滚动发展。发展基金可用来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部分初始资本金,或者用于海外投资项目资本金贷款的利息补贴。初始资本金的申请额度可占企业海外投资项目中方投资额的30%—50%,利率适当低于国内银行贷款利率。
—— 建立海外市场调查资助金。为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政府可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海外市场考察费用补贴,对重点企业在重点地区进行生产型投资的前期考察和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持,支持资金数额可占企业调查费用的50%。
—— 谨慎使用税收优惠。根据国家财税制度改革方向,税收优惠将日益减少并规范,因此,只有对带动出口等方面效益极为显著的海外投资企业,才能在一定时限内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7.建立海外投资服务体系
——&海外投资服务体系的职能包括协调金融服务、提供人才服务、提供信息服务三个方面。协调金融服务,是为了给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提供人才服务,如建立外经贸员工租赁公司、海外中介公司之类机构,是为了解决人才短缺(尤其是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提供信息服务,是为了解决企业海外投资信息不灵的问题。
—— 建立海外投资服务中心,应当本着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尽量少直接干预的原则进行。首先,大力发挥商会、协会等民间机构的作用,或以有实力的海外投资企业牵头发起区域性海外投资服务机构,负责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驻外企业联络、沟通和服务工作,政府向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其次,充分利用国家级的海外投资服务机构。只有在地方企业投资已经达到了一定数量和层次,确实有必要设立地方政府的海外投资服务机构的,才建立这类机构,在设立时还必须注意精干、高效的原则,选派少数高素质人员,严格业绩考核,避免将派驻海外投资服务机构变为照顾性的差事和一种待遇象征。
8.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大力培养多层次的投资主体。根据民营经济发达和外资企业实力雄厚的实际情况,既要推动大、中型国有企业“走出去”,更应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走出去”。发挥这类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市场渠道畅通的特点,充分利用它们特有的相对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
—— 二是投资区位多元化。根据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中水平竞争和垂直竞争相互交织的特点,在投资区位上,我国要本着实现投资市场多元化的原则,继续发挥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港澳,着眼近海,发展远洋。
—— 三是投资行业的多重组合。针对我国现有对外投资企业多为贸易型企业,较少生产性企业的特点,要积极鼓励企业根据长短期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在对外投资行业上采取多重组合。
—— 四是投资方式多样化。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的具体方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或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或收购、兼并当地企业,或同东道国和第三国的企业合资建立新企业等。
—— 五是学会善于利用多种外部资金来源。企业从事跨国经营实际上存在着大量可资利用的外部资金来源,在很多情况下,对外投资本身就包含着对外资的利用。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或在东道国发行公司股票和债券,或争取外国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将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
—— 六是建立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保障体系。包括完整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统一的对外投资宏观管理体系、优惠的政策扶持体系和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当然,新形势下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本身就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系统工程,各类企业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因此,不应不顾企业自身的条件一哄而起,简单模仿。而且在“走出去”的初期,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企业多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监管以及政策支持。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1.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等2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中国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和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极为不利。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小,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30%
(2)对海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视不够。由于国外政治和法律制度、经济运行管理方式、风俗习惯存有较大的差异,情况复杂,风险很大,因此如果在决策一个海外项目前不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就会造成损失。
(3)中国从事海外创业活动的企业缺乏高新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缺乏后劲。在中国非贸易性海外投资企业中,行业分布大多集中在资源开发和一般的初级加工业,这些行业大多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国际市场容量有限,世界上对这类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使这一类海外企业拓展市场的处境更为艰难。
(4)中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市场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名牌产品争夺市场。在这方面,中国跨国公司差距很大,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名的品牌产品中没有一个中国产品,同时我国企业还缺乏名牌的意识,许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在国外已被他国企业抢注。
2.建立中国跨国公司的战略设想
(1)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
—— 经营方式与经营战略。第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股权式合资企业仍是中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较好方式,在总体上,中方以少数股权参与也是适当的。不过,近年来对我国大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的调研表明,大企业越来越倾向多数股权参与方式,这反映了他们对跨国合资经营有效控制的愿望。目前,已进入市场的对外投资中新建方式多于收购方式。随着大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与收购经验的积累,采取收购方式和兼并方式的对外投资将会增多。第二,非股权经营方式是当今跨国公司进入市场的变通战略,也为各东道国所愿意接受。我国跨国公司可以选择适当的非股权经营方式,机动灵活地渗透到国际市场。第三,加入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联盟不失为另一种新颖而又大胆的经营战略。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专家预计,在21世纪初,中小型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有可能加入某个公司联盟或结成自己的联盟。
—— 投资部门战略。第一,加工装配型的制造部门。制造业是目前的首选。由于深化,制造业层次多,活动余地大,附加值又高,而且同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关系密切,我国在某些行业上也确有优势,故应将制造部门作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间内优先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第二,进口替代的资源开发部门。资源开发部门(如矿业、林业、渔业等)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中不乏投资巨大的项目。这种投资目的在于生产和输入那些国内人均占有量不足的原材料,实为资源进口替代型投资。但这类行业有投资多、周期长、运输任务重、投资区位有限、潜在风险大等问题,故需适当而谨慎地进行投资经营。第三,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究与开发)型科技开发部门。随着R&D的独立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各国科技开发公司在世界高新技术密集地带从事的风险投资应运而生。在以微电子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之际,以技术回流为目的的R&D投资方兴未艾。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在现有的试点和“窗口”的基础上,正在大力开拓这类海外投资。第四,劳务输出型的工程承包部门。建筑工程的承包活动是建立在人力资本输出的基础上的,一般由经贸部门和中央各部委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实施,现已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工程承包公司应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扩展,实行多产品、多元化经营(如兼营贸易、投资等),逐步向混合一体化结构发展。第五,贸易及金融性的服务部门。海外贸易机构一般投资少、见效快,往往以国内为基地,相对较为容易设立,而且又是我国扩大出口所需的窗口和前哨,因而仍应继续鼓励发展,并辅以妥善管理。至于其他金融业及服务业部门,在国内外条件具备时,也要跨出国门。
—— 投资区位战略。第一,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我国海外投资以周边邻国或邻近地区的比重最大,这与地缘文化、种族因素有关。目前,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正在奉行区域网络化的对外投资战略,增强自身的向心力,吸引本地区其他国家向自己靠拢。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企业既要利用这种形势吸引日商资本,又要发展中国的直接投资,使亚太经济战略态势不发生过分变化。第二,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有着传统的良好关系,在技术上与这些国家相比,也有相对优势,向这些国家投资可以带动我国技术、设备、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一揽子转移,扩大出口创汇。第三,向发达国家进行逆梯度投资,是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最新投资战略,意在获得大容量市场、高新技术、集中经济和区位禀赋的比较优势。近年来,韩国、中国台湾省的对外投资,半数以上投在美国和西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陆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投资的比重也不少,呈逐年上升趋势。第四,要密切注意另外一些正在发展中吸收外资的“热点”地区,如独联体各成员国、蒙古、西班牙、葡萄牙、尼日利亚、加勒比海地区等。
——&技术战略。第一,特有技术是我国长期积累下来的成果,在国内资金匮乏,材料、工艺不配套而不能形成实际生产能力时,可以考虑采取技术投资或技术资本化的方式,与具备上述条件的外国厂商携手合作,共同生产。第二,我国许多企业拥有生产规模小、多功能和劳动密集型的中间适用技术,这些技术十分适合转让给予我国相似的或后进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这些技术大多是处于生命周期阶段的成熟技术或标准化技术,若及时转移到他国,则可延长其周期,发挥更多作用。第三,运用引进技术对外投资,实行引进技术的再输出。国际经验表明,对进口技术、设备进行合理性组合和适应性改良,对引进产品的设计、性能、品质作适用性变更,然后通过子公司移植他乡,这种“二传手”战术十分经济、简练而有效。第四,管理、营销技能也是创办海外企业需要依仗的技术优势,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生产技术和诀窍。我国企业拥有中等的管理、营销技能,可供国际生产时应用。
(2)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政策设想。
—— 大企业的倾斜政策。有必要将宏观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微观化,在实行地区倾斜、行业倾斜政策的同时,实行大企业倾斜政策,切实强化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发展跨国公司的优势。对实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中心点是:尽可能地创造并给予中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同等的竞争条件,赋予企业比较完全和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 权威性管理机构和立法。现在各方面对建立国家级的权威性海外投资管理机构的呼声甚高,建立常设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在宏观层次上统一领导和协调组织全国各行各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审批和监督投资数额较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并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与咨询服务。同时,我国跨国公司行为要符合国际规范和准则,建立和完善跨国公司的法规体系。
—— 经济政策。国家应从战略决策上重视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关于跨国公司方面的宏观金融政策及产业政策,政府通过关税、外汇、贷款等诸多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鼓励。
—— 信息。信息是跨国公司经营的生命线。应建立数据库,收集有关跨国公司的各种数据和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典型案例,编成软件供检索和使用,数据库还应与国际著名大学商学院、咨询公司的计算机联网。建立咨询中心,可以提供各类专家咨询和有关东道国投资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和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准确翔实的资料,以及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市场可行性研究的服务,建立支援体系。该体系包括半官方的商会、行业协会等,提供专业领域的最新信息并进行有关的协调工作。
—— 人才培养。跨国公司的人才培养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必须把培养跨国公司的人才当作一项重大任务。这项工作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完善经贸类高等教育,设立培养跨国公司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培训实际工作人员和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应根据跨国公司的实际需要,确定人才的规格、档次和类型,重点培养管理、技术、财会、销售、法律和外语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目的、有计划、多渠道地为跨国公司输送大批从事跨国公司经营的合格人才。
来源:蔡武,于今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2月
于今,男,满族,1970年6月生于兰州军区,籍贯辽宁大连,成长于陇豫津京。科学发展观、国家哲学研究者,智库产业提出者。现任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一套以智库为名的系列政策研究读物《国家智库》、《中国智库》创办人、总编辑。上海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的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组织部全国公选领导干部首批面试考官,民政部部级课题评审专家,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监察部突发事件应对问责制调研组专家,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天津、内蒙、福建、新疆、河北、河南等省市区县政府部门特聘专家、顾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顾问,中国侨联特聘专家,欧美同学会智库联盟专家,共青团中央中华儿女报刊社编委,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共中央联络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社科院中国研究会等十多家学术社会团体的理事、常务理事;辽宁省驾驭论研究会名誉会长;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
于今是近些年涌现出的一批中青年学者中的突出代表,其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密切关注我国发展过程的多个方面,涉及国家哲学、政治理论、城市与区域、民族文化、智库产业等多个研究领域,并且注意融会贯通,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在过去的几年,他每年奔波二十几个省市,深入调查研究,主笔和主持诸多前瞻性的政策改革建议报告向国家和政府建言献策外,还参与中央国家部委组织的重大项目规划报告审核制定,产生一定影响并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公开发表近百篇文章及主持出版五十多本著作释放自己的观点。因其独到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获第三届中国发展百人奖、民政部理论研究部级课题奖。2014年中国智库建设代表人物。“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科学发展观丛书》主持人、首席专家。国家重大选题主持人。
智库之道,在于顶天立地
实干 谏言 不辱使命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China Region Development & Reform Institute简称发改院,英文缩写CRDRI),创办于日;是在中国国务院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大思路的背景下成立的综合性国际智库。集研究、咨询、会议和培训于一体。其决策咨询性、公益性研究特征突出,研究领域广泛。总部位于北京。设城市与区域、智库产业、全球健康、一带一路、(华沙)中东欧等研究中心。CRDRI成立至今,承担并主持了中国多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点研究项目,特别是在探索性研究课题方面,提出、发表了上百份专题报告,获得中国从高层到基层各级政府的重视与肯定。CRDRI在2002年创办公学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 ;2004年创办百仁基金,主持评审“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发展百人奖学金”;2009年首创中国智库研究系列读物《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创新性提出智库产业新体系。CRDRI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战略合作伙伴,中央外事指定对外合作对话的参与机构,与欧美国家智库建立了交流关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CRDRI始终坚持“小机构、大网络”的运作机制以及“科智并举、政府背景、社会智库”的体制特性。有近百位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党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研究员。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中,CRDRI在多项名录中排名靠前,上榜全球顶级智库,列“全球智库最佳跨学科研究项目”第16位,是此项唯一中国智库;列“全球最佳健康政策智库”第30位,是此项唯一中国智库;列“全球最佳智库合作机构”第45位;列“全球最佳智库论坛”第33位;列“全球最值得关注的新兴智库”第38位;列“全球最佳智库网络”第45位。
信箱:北京西长安街35号信箱(100031) & 邮箱:kxfzg2008@
请通过以下方式关注
&向出走,似乎已经成为了国内互联网巨头谋求新发展的大势所趋,近两年来,华为、小米、联想等纷纷进军国际市场,而BAT三巨头之一的百度也在积极的布局海外,拓展其海外业务。这两年来,国内市场发展日趋饱和,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发展的瓶颈日益显现。但反观印度日常,和中国一样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红利,成为了世界上许多知名互联网公司眼中的“香饽饽”,早在2014年,印度网民数量就超过美国一跃成...&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国部分地出于对中国对外投资的疑虑,纷纷调整了有关的政策,加紧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和监管。这在当前给中国的对外投资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国外政府和公众认为中国对外投资增长速度过快,而且...&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跨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增强,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政策积极推动的环境下,中国对外投资迎来了黄金时期。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折合112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实现连续1...&建立完善的财税制度,解决好公平与效率问题  (一)强化税收的刚性和权威性。取消各种税外收费、名目繁多的基金和乱摊乱派的集资行为,实施“费改税”,取消内外企业之间税负差异和各种优惠,统一税法;从经济领域先行,以公平为原则,制止不平等的竞争。  (二)扩大税源,并加强征管力度。从对高收入群体给予合理的、必要的“限高”着手,防止税收流失。据学者研究,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流失的各类税收为5700-6800亿...&近年来,随着中国迈入资本输出新时代,以及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离岸金融业务也由单一的结算和内保外贷业务逐步向国际资本市场、境外同业业务、境内企业外债融资等业务方向发展。离岸金融领域已是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跨境企业在金融渠道选择上迎来了一段幸福时光。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早在1996年就获得了离岸银行业务经营牌照的平安银行抓住机遇,近年来推出了离岸投融资产品体系、离岸同业金融产品体系、境内居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全部来自于腾讯微信公众号,属第三方自助推荐平台。《前瞻后顾 ▍于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 ——“走出去”战略》的版权归原作者「南书房」所有,文章言论观点不代表慢钱头条的观点, 慢钱头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需删除可联系QQ:
文章来源:
关注南书房微信公众号
南书房微信公众号:china_nanshufang
手机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南书房微信公众号
南书房最新文章
精品公众号随机推荐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