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立城乡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从城乡统一走向全国统一_观点库_观点中国
当前位置:
养老保险制度:从城乡统一走向全国统一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农保和城居保保持基本一致。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对这一改革,我们不要产生误解,所谓全国统一是指“部分统一”(城乡)而非“完全统一”。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大致可以分为四轨,即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由财政保障;199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的企业职工养老金必须个人缴纳8%、企业缴纳20%,交够15年之后才能领取养老金;2009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2011年开始实施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要求每年缴纳不同档次的养老保险金,60岁以后领取养老金。最受人关注和诟病的是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由财政保障,企业职工养老金则需要建立个人账户、自我积累8%的养老金,而且两者在养老金待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获得的”改革红利”有助于降低管理服务的成本,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则有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有助于促进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以及人口向上的社会流动、方便群众异地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设立全国统一社会保障卡的功能),人口流动包括了人口的地理流动和社会流动,有“去农民化”的社会进化意义——过去是农民,今天未必是;今天是农民,今后未必是。好的制度要具有对未来变化的包容性,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这样的特点。两个制度具有强同质性和高相似度,整合比较容易。这两种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上非常相像,都有个人账户,个人要向账户里缴费;缴费公式也类似,其中新农保每人每年缴费从100元到500元不等,共有5档选择,城居保每人每年从100元到1000元有10档选择;两种制度养老金发放公式也类似,都是到60岁就每人每月固定开始领取养老金。针对城市18岁到60岁处于工作年龄但没有工作的居民,全国估计仅几千万人,参保人数很少。在操作层面上,中国已有15个省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预期可在短期内实现全国统一。但在破除相对剥夺感、增进相对公平感方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统一却非易事。更进一步地,我们不仅要关注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性——要让不同群体都进入制度性保障,而且要强化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性——要让低收入群体不是光在名义上进入养老保障制度的框架中,而且要享受到有效的保障,“名义保障”与“实效保障”的反差值得政府的高度关注。名义上,数以亿计的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福佑,但实际上区区几十元的养老保险金不仅仅远远谈不上体面,而且对晚年生活来说根本上就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目前阶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说是“形式”大于“内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一以贯之“边富边老”和“老年共享”的理念,加强福利型养老的民生投入,同时城乡居民缴纳个人账户的行为应该强制化,强化个人对规避养老风险负有重要责任,如果缴纳不起,则地方政府需要兜底,确保养老安全。国务院已经强调,地方政府要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此外,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一的改革方向值得肯定,毕竟开启了城乡养老制度融合之路,就是要建立全国统筹并轨、个人储蓄式积累、个人和国家共同负责的共享互济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会议指出,要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毫无疑问,通过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现全国一卡通这是一个惠及几亿中国人的“民生梦”。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提高统筹层次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规避养老风险。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从目前两种制度的并轨到实现四种制度的统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关键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异质性很强的公务员财政养老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互融合的改革路径。
.cn/opinion_50_91450.html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对居民的基本养老需求进行的“兜底”设计,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镇化进程,为将来建立统一的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下基础,并将为今后其他城乡统筹政策树立标杆。 > 发展新闻 >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何意义?
  |  来源: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新农合 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在过去60多年中,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数经变革。目前,中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覆盖人口超过13亿。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救助4项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吴光。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顾雪非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吴光表示,这次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通过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迈出的重要的又一步。
前些年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安排下,我国建立了全民医保,覆盖全体国民13亿人参保,中国在短时间内,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了全民医保,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次又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成一个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迈向公平正义的又一步。整合以后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将从原来的“3+1”,即从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疗救助整合为“2+1”,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对于老百姓来说,整合后可以实现不分城乡,不分农民和城里人的身份,大家享受一个制度,一种政策,这样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均等化,也有利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顾雪非认为这一意义非常重大。众所周知,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在市场经济转轨条件下我们进行了变革,现在公费医疗人群越来越少,劳保医疗变成了职工医保,农村老合作医疗在2003年重建为新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在我国的医保建设有多大的意义呢?他引用一位前辈的话,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出钱给农民看病。正是因为新农合试点成功,国务院又决定2007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框架和新农合是一样的,复制了新农合的经验。一个理想的医疗保障制度应该不区分就业情况,不区分城乡,和民族、性别、年龄无关,应该享受一样的待遇。现在从“3+1”到“2+1”朝着长远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务院要求: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新网
国务院要求: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日 11:43 来源:  
&&&&资料图:图为工作人员给严胜珍老人(中)宣传居民医保政策。中新社发 张娅子 摄&&
  1月12日电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意见指出,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强统筹协调与顶层设计,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完善政策入手,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推动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促进全民医保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把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纳入全民医保体系发展和深化医改全局,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突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衔接,强化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立足基本、保障公平。要准确定位,科学设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负担和基金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异,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保待遇,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要结合实际,全面分析研判,周密制订实施方案,加强整合前后的衔接,确保工作顺畅接续、有序过渡,确保群众基本医保待遇不受影响,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和制度运行平稳。
  ――创新机制、提升效能。要坚持管办分开,落实政府责任,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和经办管理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
【编辑:刘羡】
>国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视角--《海派经济学》2015年02期
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视角
【摘要】:学界就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对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提出了将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单独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几种思路。尽管社会保障建立的初衷是维护社会公平,但社会保障蕴含的经济意义却表明经济效率同样重要。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过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不仅使他们丧失了享受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权利,而且也不利于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同城镇职工公平竞争。基于此,文章结合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深入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制度根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分类号】:F323.89;D632.1【正文快照】:
一、引言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工业化必然导致城市化,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也就是农民非农化与市民化的过程。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工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3年,农民工总数达2.69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关信平;;[J];东岳论丛;2011年05期
杨立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张启春;[J];江汉论坛;2003年04期
邓大松;孟颖颖;;[J];经济纵横;2008年07期
任丽新;;[J];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孙祁祥;肖志光;;[J];金融研究;2013年06期
李迎生;[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李迎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4期
刘丹丹;;[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杨亮;丁金宏;郭永昌;;[J];人口与经济;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税尚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周智健;徐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邓宏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李银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白立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胡丰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吴群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仰海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雪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赵一强;[D];苏州大学;2010年
丁胜;[D];苏州大学;2010年
任雪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冯淑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7期
周云波;;[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谢元态;[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3期
李小建,乔家君;[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陈明星;陆大道;刘慧;;[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夏明会;宋光辉;;[J];调研世界;2010年05期
张车伟;张士斌;;[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马爱华;[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杨翠迎,何文炯;[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邹卫星;房林;;[J];管理世界;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秉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N];解放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智峰;[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范章;[J];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11期
刘彤;[J];经济论坛;2000年16期
李榕滨;[J];涉外税务;2000年04期
王胜谦;[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5期
;[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0年06期
李和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0年03期
贾占海,王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曾汉;[J];探求;2000年05期
杨云娟;[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张敏;[J];理论学习;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永勇;;[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朱宏良;;[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孟宏斌;;[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李毓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杨春娟;;[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黄仪贞;;[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刘沂江;刘德军;;[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贾志刚;;[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童菲;;[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朱德云;石钟毓;冯玉梅;邱敏;宫锡强;李珊;;[A];决策与管理研究()——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央财经大学
马海涛;[N];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唐钧;[N];经济日报;2012年
林娜;[N];学习时报;2014年
万里虹;[N];中国保险报;2002年
史振磊;[N];人民日报;2003年
郑功成;[N];北京日报;2007年
黄新华;[N];福建日报;2007年
中共即墨市委常委、副市长 张德平;[N];青岛日报;2006年
郝亚黎;[N];人民代表报;2007年
鲁丽玲;[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燕;[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张军;[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周传蛟;[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刘苓玲;[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韩经超;[D];吉林大学;2009年
庄志杰;[D];厦门大学;2001年
李斌;[D];吉林大学;2004年
胡威;[D];吉林大学;2005年
梅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韩俊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晓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栾俊强;[D];延边大学;2009年
欧廷皓;[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刘淑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郭文雅;[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张鹏 ;[D];吉林大学;2005年
牟高飞;[D];山东大学;2005年
马志伟;[D];内蒙古大学;2005年
孙悦;[D];武汉大学;2005年
管晓凤;[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乡居民医保六统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