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了扒Uber的怎么查行业财务数据据,我为什么认为它在2017年也上市无望

扒了扒Uber的财务数据,我为什么认为它在2017年也上市无望
虎嗅注:作为全球的明星创业公司,Uber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年底将至,关于Uber在2016年表现的分析层出不穷。这篇文章对Uber的财务数据和运营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Uber在2017年也上市无望。本文来自mattermark,由有些分析师将Uber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为冬季期、囤积期、发展期、燃烧期和辉煌期。Uber今年是不可能成为上市公司了。在某些人看来,Uber可能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但它明年可能还是上不了市。Uber没有在公开市场出售过股权,严格限制了投资者和员工的流动性,而它现在的情况似乎是在考验市场的底线,看看一家公司在不盈利或不提交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到底能够筹集到多少资金。Uber虽然仍是一家私营公司,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其封闭式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状况。最近,Uber的经营状况又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的信息,看看这家公司现在到底发展得如何,以及它的支持者都有哪些。除了自己没挣钱,一切似乎都很美好4月,我们获悉Uber在北美市场获得了一定的现金利润。然而,在扣除其他企业开支前,Uber每单仅盈利0.19美元。Mattermark认为这“几乎没有利润”。我们当时给它的评价是:一家疯狂发展、但尚未盈利的公司。至少现在,它还没有盈利。6月,Uber含糊其辞地说它在“全球各地的几百个城市”实现了盈利。今年8月,Uber撤出中国市场,只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了10亿美元“安慰金”。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Uber在为IPO上市做准备,无心亦无力去争夺中国市场。毕竟,如果Uber真的能够在北美和全球各地哪怕数十个城市实现现金盈利的话,它何至于如此?几周后,我们又听到一些与Uber的经营业绩有关的消息,据说公司在北美市场又陷入了亏损。Uber第一季度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亏损为5.2亿美元,这一指标在第二季度下降到2亿美元。8月份,我们又获悉Uber从乘客支出的角度来说仍在迅猛发展。这意味着Uber给司机的分成增加了。除了Uber自己还未盈利之外,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司机其实被克扣了?Uber被指“饮鸩止渴”NakedCapitalism最近发布了系列文章《Uber能够成功吗?透视Uber的运营状况》的第一篇,介绍了Uber的基本经营情况。它的结论很简单:“目前尚无迹象表明Uber会像其他著名的科技初创公司那样,通过快速发展来推动利润率增长。”&NakedCapitalism认为:“如果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不能通过快速发展来带动利润率增长,那么我们没理由相信Uber能在今后迅速从规模经济中获得数十亿美元的利润。”NakedCapitalism的信息主要来自彭博社发表的两篇文章和The Information的一篇文章。根据这三篇文章提供的数据,NakedCapitalism整理出了以下三张表格。第一张表格是Uber从2012年上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半年期经营业绩,大多数统计期没有包含GAAP利润。第二张表格是Uber各季度包括利润率在内的GAAP利润情况,最后有一个汇总。最后这张表格是粗略的税息前利润,包括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不过随后,彭博社作者Newcomer指出,NakedCapitalism在引用其原文中的数据时有理解上的偏差,原文涉及的Uber 2016上半年数据,实际上是包含中国市场的,而NakedCapitalism误以为表中数据不包含中国市场。简单来说,如果Uber中国的亏损已经包括在了以上表格中,那么Uber的经营状况可能比我们想像得稍好一些。如果以彭博社的数据为准,那么我们可以推断,Uber在撤出中国市场后经营成本确实开始下降,这样2016年上半年与下半年的业绩就会很不一样。这当然也意味着,以上由NakedCapitalism整理的表格可能有些偏差,但仍然有参考价值。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从2014年上半年到下半年,Uber的乘客支出和营收几乎增加了4倍。- 与上一年同期相比,Uber 2015年上半年的司机收入增加了6倍,公司营收增长了6倍多。- Uber 2015年的亏损高得令人吃惊。公司的GAAP利润率达到-100%。- Uber的EBITDA利润率有所上升,但利润没有改观;随着时间的推移,Uber的亏损越来越高,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是这样(含中国市场)。- 2016年上半年,Uber给专车司机的分成比例从80%以上迅速下滑到77%。Uber的EBITAR利润率之所以有所回升,可能与此有一定关系。值得注意是,Uber的经营模式可能还没好转,因为我们可以看到,EBITAR(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的提高是以牺牲司机收入为代价的。这种改善是不可持续的,这会削弱对司机的激励,危害到Uber的核心供应优势。而且,即便如此,Uber的亏损金额仍增加了不少。在第三张表格中,最后一栏显示的是,如果Uber不降低司机分成收入比例,而是维持在83%,公司的营收就会急速下滑,EBITAR亏损率几乎增加了一倍。投资者认为,如果Uber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分成收入,并且司机也能够承受的话,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但问题是,长期来看,Uber是否会降低司机的积极性呢?毕竟,没有司机,也就没有Uber。有钱却亏损惊人,Uber上市无望从The Information和彭博社公布的数据来看,Uber很难在2017年上市,除非它的经营业绩得到明显改善。根据The Information透露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Uber决定撤出中国市场并没有导致公司规模缩减,至少现在还没有缩减。它还有很多钱,但是亏损仍然触目惊心,开辟新市场的代价高昂得离谱。而从彭博社的数据可以得出:Uber的亏损正在不断增加,当然净营收也在不断增加。另外,在IPO前,Uber也不可能凭借自动驾驶汽车来改善其经营业绩。反之,它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投资可能会给它的IPO带来更大压力,公司上市期间的业绩会因此更加难看。因为在IPO期间,Uber可能要被迫调整它的长期研发投资,这些投资会影响到公司短期内的现金存量和股价。现在看来,Uber除非满足以下条件,否则上市无望:本土市场实现可持续盈利,削减在其他市场的亏损,控制研发开支,有证据能够证明公司的其他业务,比如UberEats,至少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因此,特拉维斯选择不上市是对的。毕竟,如果我有90亿美元的资金可用的话,我也不会急着上市。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175504.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2017年上市的Uber到底值多少钱? - 环球旅讯(TravelDaily)
30,000+ 旅游业精英每周必读的行业要闻精粹,发送至您的电子邮箱
订阅成功!建议提供如下信息,以便我们日后更精准推送您更感兴趣的资讯。
OTA/旅游搜索引擎
公寓/非标准住宿业(民宿等)
旅行社/机票代理人
景区/目的地
B2B分销平台/批发商
社区/攻略/点评网站
行程规划/定制游
综合性旅游文化企业
旅游科技(如 PMS、B2B分销技术、呼叫中心、云服务等)
数字营销(如 SEO、社交媒体营销、用户体验设计等)
商务服务(如保险、投融资、管理/咨询等)
“ 晚期投资者能否成功退出,取决于Uber能否保持茁壮成长,没有任何停顿下挫,并是否能说服投资者它有一条通向盈利的道路。 ”
愉悦资本注:本文来自美国Redpoint VC的合伙人Mahesh的博客。文章收集了各个渠道披露的Uber的收入和亏损数据,形成对收入规模和增长的预测,并和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对比。简单讲,如果参照Facebook的待遇(这是互联网公司绝无仅有的待遇),10倍P/S,Uber最多值1250亿美金。如果6倍P/S,上一轮投资人基本上就不用想挣钱了。既然说了Uber,我用同样的框架在后面补充了几句对滴滴的估值看法。按照Uber680亿美元的估值,Uber的价值超过了通用汽车、福特、本田和大多数其他汽车制造商(除了丰田、戴姆勒、大众和宝马)。事实上,Uber的价值也超过大多数大型互联网公司,包括Netflix(500亿美元),PayPal(500亿美元),百度(580亿美元)和eBay(320亿美元)等巨头。换个角度看,目前比Uber价值更高的美国上市互联网公司只有苹果(5780亿美元),谷歌(5250亿美元),微软(4620亿美元),亚马逊(3500亿美元),Facebook(3500亿美元) Priceline(刚刚710亿美元)。Uber的增长速度令人难以置信,但亏损也同步增加。使用公开信息,我把Uber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提到的收入和净亏损指标拼凑在一起。不用说,数据存在一些不一致和差距,因此我在必要时进行了自己的估计,以便对Uber的损益表有一个概貌的了解。通过了解他们的损益和增长轨迹,我们可以对2017年IPO的情况进行一些粗略估计。让我们先看看Uber的季度净收入。增长曲线太惊人了!请记住,Uber的净收入是扣除了支付司机的收入,因此实际GMV大约是这些金额的5倍(约20%的净收入利润)。Uber2012年和2013年的大部分数字都有透露,年的一些季度指标也有报道。增长一直很强劲,但在2014年和2015年有巨大的阶跃,主要是由于国际扩张推动。最近,Uber 2016年第一季度的净收入为9.6亿美元,2016年第二季度增长还可以,达到15%,收入为11亿美元。然而,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净收入数字背后却是高昂的成本。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数据报道较少,因此难以估计。虽然净收入增长相当稳定,净亏损的飙升和下降则取决于公司的的意愿,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如竞争、市场扩张、营销支出等因素。无论如何,上面总体趋势是没问题的。最近,Uber在2016年第一季度亏损了5.7亿美元,2016年第二季度亏损了7.5亿美元。目前还不清楚2016年下半年的亏损会减少还是增长,所以我保持在7.5亿美元。看看年化的数字: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537%,332%,280%和194%。 Uber在2015年的净收入增长了近4倍,到达17亿美元,但净亏损高达19亿美元。在2016年,他们第二季度的净收入增长了15%,我乐观预测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20%的增长率,所以总体来说,我估计2016年的净收入大约是50亿美金,同比增长3倍。对净收入进行一些基本估计,可能的亏损将在25亿美元至30亿美元的范围内。按照年度增长趋势,看起来公司2017年净收入增长100-150%。这将使净收入在100-125亿美元的范围内,而损失则很难估计。现在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市值和2017年收入倍数比最高的是9.0倍,就是Facebook,它将在2017年创造近377亿美元的收入,EBITDA利润为63%。优秀的交易市场类的公司市值大约是6.0-8.0倍于2017年的收入,这些公司一般来说都利润可观。当然,Uber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这些公司的增长速度,但Facebook并不慢,2016年收入增长高达50%。如果假设,Uber在2017年的净收入为125亿美元。以10倍的倍数,Uber的价值为1250亿美元。如果是一个更适中的6.0倍的倍数,他们会值750亿美金,比现在私有市场的估值高那么一点点。对于像Uber这样增长迅速的公司而言,估值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的估值不仅取决于收入增长,也取决于他们业务长期的优势如何。我的猜测是,公司现在有足够的热度,公开市场的投资人会吃下这个增长的故事。然而,这意味着Uber必须保持他们的茁壮成长,没有任何打嗝,并说服投资者,有一条通向盈利的道路。全球共享出行市场竞争很疯狂,充斥着监管挑战,内在本质上是低利润率生意(除非汽车自动驾驶)。考虑到各种变数,我很想知道Uber如何把他们的故事带到华尔街,以及他们如何证明他们不乏泡沫的纸面估值。译者:按照这个分析框架,我试图讨论一下滴滴。再次声明:纯学术讨论,不要骂街:-)10倍的P/S是很高的估值,Facebook可能因为网络效应独一无二的地位和高增长,享受了这个待遇。如果按照当前报道的滴滴估值为350亿美金左右,即使给予10倍P/S,意味着它2017年的净收入要达到35亿美金(约260亿人民币),并且还要保持100%以上的增长。根据虎嗅的报道(不一定正确),2016年收入预计102亿左右,同比增长67%,要实现2017年的目标,挑战不小。换一个角度,假设260亿收入全部来自专车收入,又假设客单价50元(参考出租车4美金客单价),平台一单收20%即10元,滴滴的专车日单要到达700多万单。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
打赏打赏打赏!!!
& 环球旅讯版权所有|
粤ICP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 B2-|Uber的中国路,还能走多远?
中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暴露Uber“狗扯羊皮”的估值方式
: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称,Uber中国刚刚完成1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百度、中信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不过高瓴资本与中国平安在今天(8月28日)下午已向媒体辟谣,并未投资Uber中国。但据中信信诚资产管理公司投资Uber的《卓盈六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曝光(规模为7亿人民币),系统地透露了Uber和Uber中国的信息,许多数据首次见诸正式文件,特别是估值模型!
一、Uber中国计划于2020年之前在中国上市
卓盈六号计划将募集资金的80%投向Uber全球F轮(投资前估值500亿美元),20%投入Uber中国B轮(投资前估值70亿美元)。退出方式为境外或境内IPO及转让退出。
Uber全球计划18~24个月后在美国上市,Uber中国计划2020年底前在香港或中国大陆上市。假如Uber中国2020年底仍未上市,则要向投资者回购股权。回购价为本金加按年息8%计算的利息。
二、Uber全球业绩
过去两年总订单数量保持月复合16%的增长(意味着季度、年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4.56%和412%)。从2013年初的每月80万增到2015年5月的每月6200万单。与定单数相对应,用户数、司机数亦保持了每月13%~16%的复合增长。
目前Uber的扩张速度是每两天进入一个新城市,订单金额每6个月翻倍。截至2015年7月,Uber业务已扩张至58个国家的323个城市。预计:2015年底将扩至500个城市,订单金额98亿美元;2016年不低于200亿美元;2017年不低于500亿美元。
三、Uber中国业绩
截至2015年7月,Uber中国业务已扩张至14个城市,预计年底扩到40个城市,2016年底扩至100个城市。
一般情况下,Uber进入新市场需经18~24个月培养后订单量才会呈现指数上升,但在中国培养期只要6个月。
Uber中国还搞了许多营销噱头,如“一键叫来一个亿”、“一键叫来英雄”“一键叫来高管”、“一键叫来舞狮”等等。
四、规模经济?
Uber目前呈现的是规模不经济:营收规模越大亏得越多。以上海为例,100元收入中司机拿90元、Uber还要补贴司机139元。此外,Uber还要为取得这100元收入支付15元营销费用。
但文件称:订单规模在司机补贴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持续上升。规模化后毛利润可达8%~10%。文件以伦敦和成都数据为佐证,不过这两点至少在中国还有待证实。
五、定位及业务范围
Uber将其基础服务概括为“按下手机按键就会出现一辆汽车”。包括:经济车型拼车、出租车叫车、豪华车用车等。
但Uber不满足于仅仅解决用车,其业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已涉猎到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如配送、贷款等。
六、交易金额(GMV)预测及估值
Uber预测2015年将取得108亿美元毛收入(相当于电商的总交易金额GMV),2017年将突破500亿美元。
于是,投资人按PS(市销率)最低2倍、最高5倍计算出Uber在2018年的市值在1000亿美元到2500亿美元之间。
类似地,Uber中国预计2017年收入(GMV)将达176亿美元,PS取1.15倍到3.75,2018年估值202亿美元到660亿美元。
原先不知道Uber那500亿美元的估值是用什么无比高深、神鬼莫测的数学模型算出来的,原来就是过手钱乘市销率呀!#狗扯羊皮#
Uber的商业模式创新值得大赞特赞,投资人蜂拥而至亦不为怪。但这些投资机构用的不是自己家的钱,许多情况下是象中信卓盈那样向中小投资募集来的。将“过手钱”全部确认为营收,全不管能留下几毛钱,直接乘个市销系数就算出估值。更何况Uber为了能“摸”一下这1美元还得倒帖了1.4美元。为人理财不应如此草率!
2014年阿里GMV达1.68万亿,而且还有234亿利润。如果按2倍至5倍市销率,估值岂不是要达到3.36万亿到8.4万亿!?(作者:柳叶刀)
细数Uber放过的那些大招
18:09:00。
  凌晨四点半要赶飞机怎么办?叫专车啊!不管你用哪个打车应用,下单后,马上就会有就近的师傅联系你。接下来,你可以放心地休息,坐等师傅来接你了。到了机场,你只管下车潇洒离去就好,系统会自动扣除你的专车费用。这个过程简直是顺畅得让人无法相信。想想这方便了你我多少,假如没有专车,你很可能会因为叫不到车赶不上飞机。然而你知道这种打车模式的鼻祖就是Uber吗?当然,Uber放过的大招不止这些,那么,Uber都放过哪些大招呢?
  就近派单
  在众多打车服务应用中,Uber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将用户需求与提供租车服务的司机联系起来,用户只需通过App一键发送打车请求,便会有车辆就近接送。而众所周知,滴滴快车是抢单模式。派单模式的优势在于,指派司机,司机不会拒载,效率高,乘客等待时间短,简直就是没有拒绝、没有等待,一声令下、挥之即来;而抢单模式,于司机来说他们因怕抢不到单而紧张,于用户来说,太晚的时间或偏僻的地方可能你加了小费,也没有司机愿意接单。
  峰谷定价
  几年前在波士顿,Uber通过研究数据发现,每周五周六凌晨都会有大量的人叫车,但是能在那个时间段服务的车又非常少,那个时间段是年轻人刚刚从酒吧或是朋友聚会离开准备回家的时间,而司机早早就收工回家了。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Uber开发了动态定价系统,叫车的价格随着需求供给匹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在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时,提高车费,这提升了司机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更多的司机在租车需求较大的时间段里走上街头,帮助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
  智慧城市服务
  随着Uber将“随时随地叫到车”这一基本初衷实现,Uber
CEO卡兰尼克已经开始着手挖掘Uber更深层次的价值,即通过大数据支撑的智慧城市服务。Uber已经可以在美国的一些城市,送快件,送食物……通过算法,它可以将闲散的存量汽车资源变成有价值的公共资源,在城市中创造新的工作职位,通过提高效率增加司机的收入、减少上路车辆,实现节能减排。另外,Uber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为决策者进行城市规划提供更多支持和参考,把服务城市的理念实践出来,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这不,听说Uber在中国的多人乘坐计划已经进入倒计时了。Uber又一次放大招,将进一步实现“智慧城市服务”的伟大愿景,将又一次领跑了打车应用行业。也许因为Uber的这些尝试,未来我们的城市会更宽敞、生活更节能、天空更湛蓝、人民生活更幸福。我们有理由期待Uber拿出更多的大招!
 本文摘自王超主编的《Uber是什么》。
Airbnb入华,或重蹈Uber覆辙?
11:16&来源:&作者:蓝眼橙
  当Uber在华深陷被屏蔽、被刷单与跳槽危机时,其旧金山老乡Airbnb正式宣布入华。来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境外游市场蛋糕太大。互联网企业来华必死,似乎已成魔咒,但这家公司看起来却很特别。它的“产品”固然令人既爱又恨,其高层却将公关艺术玩到登峰造极,而在它大举入侵的前夜,本地竞争对手尚羽翼未丰。
  独特的Airbnb式体验
  Airbnb是一家很奇特的公司,虽与Uber、小米、Palantir同列全球11大“十角兽”名单,但在这11家公司的创始人里,Airbnb显得很另类。Airbnb有3个联合创始人,其中两人竟是搞艺术出身。Airbnb总裁叫布莱恩·切斯基,他与另一个联合创始人乔·戈比亚是校友,都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享有工业美术设计学士学位。
  遥想当年,切斯基与戈比亚踏足硅谷,仿佛走进一座动物园,一阵阵浓厚的程序猿气息扑面而来。当时,无论投资人还是企业老板,都有一种根深蒂崮的理念:企业的核心是产品,产品的核心是技术,掌握技术的是IT工程师。而搞美术设计的切斯基,显然不受投资人待见。时过境迁,乔布斯靠苹果手机再次征服世界,从不掩饰对“工匠精神”的鄙视,切斯基则成了乔布斯的忠实信徒。
  乔布斯喜欢书法,为Mac设计了美轮美奂的字体;切斯基对网站外观设计的执着,则似乎凌驾于功能与使用习惯之上。如果你是第一次打开,有可能把它看成婚外情或异性交友网站。看新logo那粉红的色调,与脑洞大开的奇葩形状,感觉确实像另一个Tinder或Ashley
Madison。这或许是史上最尴尬的logo,好事者曾将它比作核桃,甚至人体某个“邪恶”器官。有着550万粉丝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为此举行过一场恶搞logo征集大赛,不能不说是一次众筹式传播的胜利。
  如果新logo没让你脑洞大开,那就请看官网首页的宣传大片。关了灯看,甚至有种类似《行尸走肉》僵尸片的感觉。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婴儿亦步亦趋地向前走,伴随着低沉的配乐,酷似《魔戒》里精灵女王的话外音,用更低沉、魔性的嗓音告诉你,人类的天性本是多么善良。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去睡他(她)的床吧,看他(她)做过什么梦。
  搞艺术设计出身的切斯基与戈比亚,频频闹出这样的笑话,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使Airbnb成为蓝翔技校一样的存在。也许是鉴于中美文化差异太大,Airbnb网站中文版换了一个宣传片,名字叫《家在四方》,宣传语是“Airbnb房东在世界各地缔造一个个有归属感的家”。来自美国、印度、韩国的房东在讲自己的故事,不过很可惜,偏偏看不到中国人。
  如果说logo与宣传片不一定严重影响业务扩张的话,那么网站中文版的浏览体验,就对获取中国新用户至关重要了。中国网民早已习惯淘宝、携程、58那种“信息大集市”的浏览习惯,喜欢在首页看到所有重要信息,对设计过于简洁需多次跳转的网站感到迷茫。举个例子,IE浏览器早已被谷歌chrome超越,但大多数人仍对chrome那种简洁的设计风格很不适应。更别说Airbnb的设计范儿饱受美国网民的诟病。
  在Airbnb上搜自己想要的房间,这个过程过于繁琐。既无法按价格排序,也不能按评价排序,要限定价格区间则只能粗调。房客与房源的匹配,是通过Airbnb服务器自动计算的结果。它会通过房客、房东的点击,记住他们的搜索习惯,然后推断他们的性别、身份、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及特殊需求。正因如此,不少房客在头一次订房以后,就直接记下房东的联系方式,下一次就绕开Airbnb平台以省去佣金。
  切斯基的公关艺术
  Airbnb的服务体验,确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其公司高层的公关技巧,颇为硅谷人津津乐道。切斯基的过人之处,是善于把艺术设计融于公共关系中。他曾经说过:“与政府打交道是一门艺术,如果处理得不好,我认为是某个环节的设计不够到位。”
  Airbnb成立于2008年,经过短短七年的发展,业务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的34000多座城市。论扩张速度、广度及规模,纵览全球初创企业,只有Uber可与之相比。说来也巧,比Uber早一年成立的Airbnb,迄今估值正好达到Uber一半(Uber
510亿,Airbnb 255亿)。这两家“共享经济”的龙头企业,分别肩负着人们的“住”与“行”。
  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面对政策的阻挠,Uber总裁卡兰尼克常盛气凌人,很少向当地政府低头,他不停地跟当局玩猫鼠游戏。切斯基则不同,他喜欢广结善缘,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到目前为止,Airbnb的业务遍布全球3.4万座城市,却只在纽约、加泰罗尼亚等地遇到过几次波折。论房源数量,Airbnb早已超过希尔顿、洲际等酒店集团,却仍在设法尽力迎合当地政策。所以,当古巴与美国一恢复邦交,Airbnb就率先抢滩登陆,获准以总统特使身份入古巴,体现了强大的公关才能。反观卡兰尼克,携5万个就业岗位示好,依然不受欧盟待见。
  话说2008年,在Airbnb成立后不久,其短租业务就已发展到法国。起初,他们与当地政府只作有限的接触,寻求少数开明派对“共享经济”的支持。到了2012年,Airbnb在巴黎获得足够多的房源,它便立即设立了巴黎办事处,开始频繁与当局接触、沟通。最近,巴黎颁布一项新的房屋租赁法规,对违法者处以2.48万欧元罚款。令人意外的是,Airbnb高层竟举双手赞成。不仅如此,从明年开始,Airbnb还将代表巴黎当局向前来旅行的房客征税。
  与Airbnb高层“以退为进”的公关技巧相比,Uber决策层显然缺乏耐心与谈判的手腕。Uber于2011年底将业务拓展到法国,在两年时间里都很少与当局会面,原因是不知道如何与当地政府打交道。结果,政府主动找上门来,要立法限制打车应用,还与出租车协会联手打压Uber,随即引发荷兰、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集体抵制。
  备受打压的Uber,在讥讽西欧政府冥顽不灵时,也不忘偶尔挖苦一下主流媒体,认为Uber的负面形象完全是拜它们所赐。用一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说,自禁酒令解除以来,他从没见过一家企业像Uber这般猖狂,每一分每一秒尽在干着犯罪的勾当。实际上,Uber所干的“勾当”,Airbnb也都干了,之所以二者形象反差如此之大,正是因为Uber的公关能力比Airbnb差太多了。
  Airbnb高层的公关才能远胜Uber,可从另一个侧面得到佐证。Airbnb与Uber都提供商务旅行服务,Uber负责专车接送,Airbnb负责客房预订。当Airbnb推出“Airbnb商务旅行”项目时,24小时内即有500家企业入驻,如今早已超过1000家,而Uber发展同样的企业用户时效率则低得多。
  Airbnb入华以后,免不了要受相关政策的制约,尤其是对经营资质的限制。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难解。作为Homeaway的中国版,途家网的发展至今十分顺利,并未受到政策阻挠。Airbnb只要改掉在纽约的旧习惯,按时交税,相信政府不会刁难它。
  竞争对手羽翼未丰
  Facebook尚未解封,国内不少游戏公司已经将触角伸向海外,在Facebook上大量投放广告,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Airbnb则正好相反,公司尚未入华经营,却早早通过与穷游、蚂蜂窝的合作,发展到第一批中国用户。Airbnb在华的竞争对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模仿Airbnb或Homeaway成立的中国企业,如途家、小猪、蚂蚁、木鸟、住百家、游天下等;另一类是传统住宿服务提供商,如酒店、旅馆、饭店等。
  论房间数量,Airbnb如今拥有150万套房源,早已远超洲际酒店集团,房客人数超过5000万,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还未上市,但若单论估值,Airbnb已经远超凯悦、万豪,与希尔顿不相上下,中国本土的锦江、华天、首旅等与它差距更大。但就目前来说,由于高档连锁酒店锁定高端人群,其近年营收并未受到Airbnb丝毫影响。
  未来受Airbnb业务冲击的主要是国内中低档酒店,尤其是7天、如家、汉庭、锦江之星等经济型连锁酒店。由于这类酒店多提供标准化服务,无法与Airbnb灵活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相比,且价格上没有竞争力可言,受Airbnb入华的冲击会非常大。拿国内典型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来说,标准配置一般是1张床,1张桌子,1台电视机,1台空调,1个浴室,1个卫生间;而Airbnb所提供的民宿服务,可以有一个大厨房,一个大客厅,一个大阳台。如果是全家出行或组团游的话,Airbnb显然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因为空间宽敞得多。
  Airbnb与Uber虽同为“共享经济”领军企业,但两者有一个显著的差别。通过Uber应用打车,定价权牢牢掌握在Uber手中,司机没有任何议价的权利;而通过Airbnb租房,定价权基本掌握在房东手里,他们可以规定工作日的租金,周末的租金,卫生服务费及其他杂项。其中,房东收卫生服务费是Airbnb的独特之处,因为几乎所有酒店都提供清洁服务,甚至途家也会派专人负责保洁。
  Airbnb入华以后,与传统酒店业的冲突更多是体现在税收的公平性上。营业税、城建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是国内酒店经营者必须按时缴纳的税费;而Airbnb在纽约等地有不缴营业税与使用税的恶习,它一旦入华经营,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相比与传统酒店、旅馆等的竞争,Airbnb在中国更直接的竞争对手,是模仿Airbnb或Homeaway成立的本土企业,如途家、小猪、蚂蚁、木鸟、住百家、游天下等。在这些企业当中,途家是目前实力最强劲的,近期已完成3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成功踏进独角兽俱乐部。除途家以外,其他几家企业规模略小。
  就目前来说,包括途家在内的国内短租服务企业,对Airbnb都无压倒性优势可言。途家通过与地产开发商合作,靠短租带来的收益刺激更多人买房,虽已斩获超过30万套房源;但Airbnb尚未入华经营,就已收获数千套房源。不谈营收与市场份额,Uber估值仅3倍于滴滴快的,但Airbnb的估值比25个途家还多。切斯基已经准备斥巨资入华,不管他打算与开发商合作,还是主攻留学生或国内民宿,都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对Airbnb还有一个潜在利好,那就是股市动荡与科技泡沫,造成不少投资人在选择初创型科技公司时更加慎重。在不久前,当投资人评估一家刚成立的互联网企业时,创始人愿景与成长速度是他们最为看中的,盈不盈利往往是次要考虑因素。途家网首席技术官也透露过,途家目前还没有赢利,他们主要考虑的仍是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这种投资习惯正在悄然改变,对某些投资人来说,与其挤破头去争抢未来的独角兽企业,不如投一家已经上市但规模略小的同类型企业。据CBI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143家独角兽企业,受科技泡沫影响,不久可能会有一批被踢出榜单。报告还显示了未来最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50家企业,其中包括国内的17作业网、饿了么、优信拍与e代驾。对投资人来说,投一家稳定赢利、财务状况良好的同类型上市企业,虽然发展潜力可能不及明星企业,但未来被巨头以高价收购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资本退出相对容易,风险小了很多。
  总结:Airbnb的入华之路,虽然也将充满坎坷,但总的来讲,会比Uber更顺利一些。
创业维艰:那些年Uber们曾遭受过的白眼
21:23&来源:&
虎嗅注:这是个人人都可以有创业梦的年代,但真当创业者撸起袖子真干时,创业项目又常常被质疑、不受待见。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家大佬级公司当年遭遇过的各种炮轰。
来自Medium,原文题为《Four Billion-Dollar Startups That Were Told Their
Idea Was Stupid》,原文作者Benjamin Hoffman,虎嗅编译。
随便在上翻一翻关于Twitter、Instagram、Uber和Pinteres的文章,铺天盖地的都是炮轰吐槽。正如所有初创公司在起步时都会遭遇无数质疑,如何面对批评也成为公司成长路上的必修课。批评者总认为“干公司可不是这样的”,甚至还会言辞激烈地说“想法愚蠢幼稚,除了浪费时间、烧投资人的钱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我们也不能责怪这些批评者。老实说,当你第一次听到Twitter时,你会料到它将是一个市值200亿的大公司吗?或者再举个例子,当你在两个学生创办的搜索引擎上看到自己排名17时,你会想到未来雅虎要垄断市场?
因此,所有初创者在听到质疑时,都应该重新问自己:为何抛弃安逸生活,为何愿意为这些“疯狂”的想法去冒险。
正如所有的百亿级大公司的诞生都少不了一个疯狂的idea,Twitter、Instagram、Uber、Pinterest也是如此。这四家公司在达到百亿级吨位之前,个个都是炮轰重灾区。
1.Twitter:与其在这烧钱不如去办烧烤趴?
日,Techcrunch上发表了一篇关于Twitter
Odeo版本的调侃文章,批评者列出产品一万个可笑的理由,凑吧凑吧,几乎可以就此出本《愚蠢Twitter的十万个为什么》:
吐槽丛中走一遭,吾最爱的数这条:
Dom:“永远也不会成为爆款。”
注意,一号吐槽选手使用了一个很要命的词“NEVER”。嗯,看着这个没有展开的“NEVER”,好奇如你一定忍不住问“Why”,别急,还有下一条吐槽做注释。
AJ:“没有创意没有亮点,Twitter听起来就是个灾难。比较之下,我看别推提到了pluggd,正好也是我的最爱。我们可以关注下这个播客空间。。。人家有完成的交互界面和圈子里最高效的搜索引擎。”
Twitter的批评声从未间断,有时甚至一天一个准,其中有个恶搞评论说:
Michael:“Odeo是Twitter最糟糕的版本,尤其是它连盈利模式都没有。我问他们的风投——CRV(Charles River
Ventures):‘一年前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他说:‘非要说盈利模式,那或许就是——不断向别人安利,对他们说——嗨,相信我,Twitter会更强大的’。好吧,或许在Web1.0时代Twitter这样子还行得通,但在如今这个Web2.0时代,这样一个没有盈利模式的玩意儿根本就是个‘愚蠢创意’。我打开脑洞,认为CRV与其投资Twitter还不如举办烧烤派对烧钱玩,因为至少派对上的人会比玩Twitter的多。”
2.Instagram:谁能告诉我一个持续盈利模式
前谷歌员工创立的Instagram,最初是一款基于定位的手机应用。这里是TechCrunch(日)上一篇Instagram的发布新闻:
下面我们来看两条吐槽逗乐一下:)
Shayne:“虽然Instagram的滤镜效果很美,但我们有必要专门下个app就为了让照片儿变得更有意思么?这根本不算是个可以“晒生活”的社交app,就连产品声明都透着硅谷的营销铜臭味儿。我倒认为硅谷的风投们应该只投资给有真正盈利模式的产品,这样一来,能真正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可以持续盈利的。”
唔,这个想法真真是极好的,但请问谁能够找到一个持续的盈利模式,如果有这样一个人请告诉我,我先替风投向你表示感激。
另外还有人不服Instagram(Instagram表示它感受到了满世界的敌意):
zippydirtbag:“听说某产品带了滤镜就值五十万昂?某公司说要做一款能提供各种滤镜的相机插件,某公司还说产品已经做出来”。
正如评论所述,某些人确实正在制造一款带滤镜的相机插件——这个手机插件就叫做“Instagram”。但这里忍不住要补充一下,在大部分用户都觉得这款相机插件用起来不错。
3.Uber融资:“注意,汽车是个零售业啊”
再说说Uber,关于Uber的唱衰文章正遍布大街小巷,而且随着Uber的发展,每次批评讽刺的槽点都还不同。
下面这个是我找到的TechCrunch上面最早的(日)一篇关于Uber的报道,彼时还是Ryan
Graves还是Uber的CEO。
这位仁兄提醒大家说Uber的垄断地位终将结束(此评论写于2012年):
Uber,你的垄断地位即将不保!!!连竞争者都没有,Uber很快就拿到了话语权。但真正的玩家要进场了,恐怕Uber很快就要被淘汰出局了!”
7个月后,出现另一个批评声音:
Erok54:“要给汽车服务估值简直就是自找麻烦,因为对有些人来说,开汽车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我们家族的汽车生意做了30年,每年接单量上千,幸运的话还能得到3到4倍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世界上最大的豪华轿车公司carey(),每年营业额也约在3亿作用。然而,现在汽车行业几乎已经饱和,边际效益也越来越低。但我祝Uber幸福,尽管我觉得它是个小作坊似的生意,你靠它顶多是温饱而已。但你要说Uber是个科技公司的话,我们就聊聊Limores.net(将科技和汽车服务整合),它每年营业额是两千万,每年八百万,它们都为用户提供了技术。万一Uber有什么秘密武器呢,但你也别期待它会是个百亿级别的公司,我坚信它们在瞎忙活。”
业内人士Erok54认为Uber估值过高,他从出租车市场角度摆事实讲道理,言语之间几乎大有一种要抓起电话告诉Travis(Uber联合创始人兼CEO)——“汽车是个零售业啊”的架势。
另一个评论就短得多:
Brucegolensteinberg:“哇!一个叫车公司都值一千一百万美元!这根本不可能好嘛!”
Uber等同于打的业务?未必吧——至少我从来没在Uber/Lyft上打过出租车。
4、Pinterest:海量书签系统?
Pinterest成立于2010年3月。2011年中旬首轮融资1000万,同年10月完成另一轮融资2700万,2011年,公司的估值2亿美元左右。
评论也越来越有档次,TechCrunch在Facebook上评价了Pinterest,文章痛心疾首地说Pinterest公司的想法真愚蠢,这家初创公司的风投有没有意识到这回投资简直就是在冒险啊?#拿的是段子手的钱,操的是管理者的心啊
Doccoro:“Pinterest是Quora以来最蠢的网站,这个梗我们五年前就玩儿烂了,但是仍然有风投愿意投资。真真是白白糟蹋钱!”
下面又是一条短小的评论。他吐槽Pinterest就是个“繁琐的书签系统”,但无论怎样,这条评论还蛮经典的。
Vincent Kinon:“Pinterest就是一个海量书签系统!”
跟着兴趣和直觉走
今天,人们才发觉这?四个百亿级创业公司的规划与谋略。虽然我们可以花式调侃它们,但别忘了在每年都有无数创业公司诞生的泡沫下,真正能做到百亿少之又少。
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创业之路上要不断审视项目,不断反思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跟随你的兴趣,相信你的直觉,然后努力践行它们,最后结果会诠释一切。忘记那些谩骂者,做自己想做的,执着于自己的看法和兴趣,专注于你的产品和品牌理念。
Uber高管首次公开对媒体抱怨:我们被微信屏蔽了;美国媒体:呵呵
09:24&来源:&
今年3月19日前后,在平台的官方帐号被封;此外,包括Uber、Uber、Uber等多个地方帐号也陆续被封;
7月份,不少人又发现在微信朋友圈内无法搜索到关于Uber的文章;我们还发现公众号无法发送标题中带有Uber的文章;微信官方对此回应称,微信并没有完全屏蔽Uber,而是因为“系统抖动,导致误拦”,并且“已经在逐步恢复中了。”
对于这些问题,Uber中国在微博上以《微信君,别再“抖动”,好吗?》一文,对微信进行了旁敲侧击:微信再这样“系统抖动”下去,会不会抖出我们的聊天记录?会不抖发我们的私人照片……
最近,Uber市场高级副总裁Emil
Michael接受了彭博社采访,他正面提起了此事,并称之为“恶性竞争”。这也是Uber高管首次公开对媒体谈起此事。
Michael现在负责Uber在中国的融资计划,他接着表示,“我认为随着我们持续获得成功……我们已经取得了中国投资者的支持,我们有合作城市,在当地进行了投资……我们将进入缓和政策。”
Emil Michael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去年他的一项举动也算轰动媒体圈:
去年,Uber在巴黎的推广活动——一键呼叫由性感模特驾驶的专车——被PandoDaily网站的女性科技记者Sarah
Lacy批评为歧视女性。Uber很快删除了关于这个活动的推广信息。但是,在一个私人晚宴上,Emil
Michael放言要花100万美元“报复”写公司负面报道的记者,派调查团队起底他们的生活,破坏他们的名声。
所以毫无意外地,Uber,尤其是Emil Michael成了几乎所有科技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Uber CEO Travis
Kalanick也不得不出来道歉,说Emil
Michael的行为是“不人道的”。但是,Uber并没有开除他。现在看来,他还被委以重任。
所以,对于Emil Michael的抱怨,美国的科技媒体完全不买账。
“在谁的平台就听谁的,Uber你不知道吗?”TechCrunch如此说到,它还举例说,Facebook曾经封杀过社交应用MessageMe和Voxer,Twitter封杀过直播应用Meerkat,而Uber之所以觉得这很不寻常,TechCrunch觉得这是因为“不断被提及估值400亿美元”的Uber的傲慢。
Michael口中的“缓和政策”,指的是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末期,处于军备竞赛中的美苏两国,从紧张对立渐趋缓和的过程。获得百度投资可能是Uber的底气,大公司之间的博弈可能会使Uber和微信的关系趋于缓和,不过,TechCrunch也不这么看,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Uber开拓中国市场的举动让人印象深刻,但是Emil
Michael的话让Uber看起来像个完全的外来者,这对Uber在中国的本地化工作完全是有害的。“Uber的本土化比Emil
Michael的嘴做得好得多得多。”TechCrunch最后又补了一刀。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人给一家公司带来深深恶意的范例。
Uber今年预订收入预计达108亿美元 明年破260亿
09:19:00 来源:&(台州)
摘要:据路透社报道,2015年Uber预订收入(bookings)预计达到108亿美元,明年预计为261.2亿美元,Uber爆炸式的增长速度也让潜在投资者越来越有信心。该手机上显示的是拼车服务应用Uber的标志,路面则是出租车专用道标识,图片摄于日,西班牙马德里。
Uber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BER.UL]的全球预订(global
bookings)按计划今年翻3倍达108.4亿美元,明年将达261.2亿美元,资料来源为最近一份为潜在投资者准备的展示报告。
在一份Uber为中国银行家(有投资Uber)准备的保密幻灯片中显示,Uber打车服务已经在超过50个国家开展,占预订收入的20%,该保密文件旨在吸引潜在投资者参与一项基金融资,该基金属于Uber第F轮融资。
根据上述数据,路透社粗略估计2015年Uber(打车服务)收入将为20亿美元。
位于Uber美国旧金山中部的一位女性发言人回应此次报告说:“公司目前不会对任何传闻和猜测发表任何评论。”
虽然这份报告没有标明日期,但可以瞥见今年六月份至今Uber正在爆炸式发展,这家只创办了6年的公司在上一次被投资者估值为500亿美元,这个数字对于全球任何一家私营科技公司来说都是最高值了。
去年,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兰格尼(Travis
Kalanick&)曾说,Uber用app为乘客和司机提供平台,而其收入增长为每半年翻一番。但Uber的打车服务已经在几个城市被禁止使用,例如,有些城市的司机未持有营业执照,而Uber也正在和当地官方机构沟通试图取消禁令。
根据该展示报告,去年预订收入为29.1亿美元,13年则为6亿8700万美元,但并没有显示成本或透露Uber是否处于盈利状态。
该幻灯片还显示,去年,国有企业中国人寿保险(601628.SS)
(2628.HK)和中国太平保险(0966.HK)&已对Uber进行了投资,一起加入了包括印度塔塔集团、媒体公司Bennett
Coleman & Co在内的股东行列。中国人寿正式确认了这笔投资,而太平保险则不发表评论。
首次公开募股(IPO)
该报告是为一项基金的潜在投资者而准备,这项基金持有Uber
Global和Uber中国的股份。Uber中国是Uber为开展大陆地区业务而开窗的子公司,目的在于和滴滴快的竞争。而该报告则包含了两家公司的运营数据,但没有公开Uber中国的财务细节。
该报告同时指出,Uber
Global预计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而特拉维斯·兰格尼和其他密切关注人此前都不远透露IPO的时间表。
外界盛传Uber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为Uber一直给司机提供奖励,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Uber还在处理很多的法律法规问题,以及在一些国家受到禁令的状况,包括法国、西班牙和泰国等。
从硅谷风险投资家Benchmark,恩颐投资公司,机构投资团Fidelity到卡塔尔投资局一共投入了大约50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Uber未来的发展,而特拉维斯·兰格尼也表示,公司目标是建立一套全电脑化的运输网络。(子萌)
还在 “掉血” 的 Uber,打算在 2016年 末上市
根据获得的中国某银行泄露演示文件,Uber&在今年订单的总流水达到了
108.4 亿美元,总营收接近 20 亿美金。这个 20
亿美金的营收是这样算出来的:Uber 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司机的抽成,每个司机在完成每个订单之后需要向 Uber 缴纳 20%的车费,因此
Uber 的总营收就接近于总订单流水金额的 20%。把此次 Uber
泄露出的数据综合起来,大概是这样(以美元为单位):
可以看到,Uber 在营收方面还是保持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的,每年增长的幅度大概是 4 倍、3.3 倍、2.5 倍这样的节奏。而根据
Uber 此前两次泄露出的,Uber
在 2012 年亏损&2040 万美元,2013年 亏损 5600 万美元,2014年
则仅在上半年两个季度内就亏损了 1.6 亿美元。
自 2014年 下半年以来,Uber 又在竭尽全力向中国和印度两块市场进行扩张。这两块市场里,Uber 一边需要和中国本土的地头蛇
“滴滴” 抢肉吃,一边又要面临印度市场激烈的竞争,不放血做补贴看起来也不太可能。因此,2014年 下半年以及 2015年
的亏损数字或许会更大。所以,即使营收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增长,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Uber
一路下来仍然处于 “掉血” 的状态。
除了让人一窥 Uber 的运营数据之外,随着数据一起泄露出来的还有另一个更重磅的消息:Uber
计划在 18 到 24 个月的周期后上市。鉴于这份数据大概是在今年6月 份左右生成的,往后推算,Uber
预计的确切上市时间可能会在 2016年 末期到 2017年 中后阶段之间。
在国内,打车行业一直以来都在进行 “烧钱大战”。Uber 作为国际市场上的巨头,融了一笔又一笔的大钱后,来自投资方的压力显然也不小。对
Uber 来说,一直不上市,窝在风险基金的怀抱里拿钱,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了。而在 2016年
末期这个预计的上市时间到来之前,他们需要扭亏为盈,向股票市场证明打车这一商业模式真正能走得通。
原创文章,作者:Retric
Uber中国上市放缓 或将被延至2020年
腾讯科技[]余一
一份投资机构为Uber募资的项目书显示,Uber中国预计的国内上市最佳时间或为2020年,而Uber全球预计将于2018年上市。
当然,这并非Uber官方的直接承诺,对于具体上市时间,Uber内部目前或许也存在分歧。&
数月前,曾有Uber中国的投资机构向投资人表示,公司预计将于2016年上市,上市地点为港股或者A股,而Uber全球则计划于2017年上市。
而上周,Uber中国公司战略负责人柳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Uber中国公司将按照独立企业实体进行运营,而Uber将作为Uber中国公司的战略投资人,未来将谋求国内A股上市。
不过,据外媒报道,Uber(、、)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近日表示,希望公司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私有化,同时也希望旗下中国公司也不要尽快上市。&
众筹式融资
腾讯科技获得的最新一份投资机构文件显示,其参与的Uber融资项目募集金额约7亿人民币,投资起点为300万,80%投资将用于Uber全球,1.4亿人民币将用于投资Uber中国(估值70亿美元)。
其中Uber全球项目为3年期限,Uber中国项目为6年期限。退出方式为境外IPO上市退出、境内IPO上市,或转让退出。
一位投资分析人士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表示,300万的投资起点已经近乎众筹方式,即便是新三板的投资起点也是500万起,一般而言公司前期融资的时候都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导致公司股权结构过于复杂。
另外,文件中还特别对Uber中国项目设计了回购安排,称如未能在2020年年底上市,公司将按复利8%回购。不过Uber全球项目未做回购安排。
上述分析人士诉腾讯科技,6年项目、复利8%的回购方式,属于资本市场上较高的回购安排,目的是为了增强投资人信心,显示了该公司对于Uber中国上市风险的预判;低门槛加高保障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Uber中国在融资上并不顺利。
Uber 中国:在盘面胜算不大时,来一场 “牵制” 战吧!
据的消息称,Uber
中国分支 Uber China 刚刚完成了新一轮 10 亿美金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高瓴资本 Hillhouse
Capital、百度、中信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平安保险等。此次投资以超额认购收场,投资完成后 Uber China 估值达到 70
亿美金,公司有计划五年在国内上市。
Uber 在中国面临的竞争非常严峻。
这笔 10 亿美金的融资花了 Uber 两个月的时间才搞定,作为对比,滴滴快的在今年7月 份完成的 20
亿美元只花了不到两个星期。滴滴这个土生土长的地头蛇,背后有腾讯和阿里两个大佬靠山,而腾讯在之前已经利用微信屏蔽了
Uber。另外据,现在滴滴快的在国内市场大概能占有
70%到 80%左右的份额。Uber
除了在市场份额上处于下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值得注意:滴滴有专门的政府事务团队,和政府的关系一向很好。而 Uber
作为一块和美国国防部紧密挂钩的洋牌子,政治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中国政府是不可能放任 Uber 占领国内市场的。
这么看,Uber 在中国面临的是一场胜算不大的硬仗。但出行在中国是一块太大的蛋糕,大到 Uber 无法忽视。中国市场很有可能为
Uber 后期的投资方带来回报,同时,Uber 关于全球化的故事也得靠着这块市场才好继续讲下去。在 6月
写给投资人的一份泄露文档里,Uber 预期中国会在今年年 底超越美国打车出行的数量。
所以,现在摆在 Uber 面前的是这样的问题:中国这块市场很重要、和滴滴死扛胜算不大、还是必须打下去。
不过,即使是打这样一场胜算不大的仗,仍然有兵法可循。
Uber 不太可能会和滴滴快的直接正面拼刺刀,我猜他们会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尽量把战线拉长——先拖着滴滴,争取打持久战。
而拖住滴滴的方法可以很残暴:假设滴滴现在占 80%的市场份额,Uber 占 20%。Uber 只要安心守着自己这
20%的市场,也不用想扩张的事情,直接就纯走补贴的战略,一次往这 20%市场里贴 2 块钱,滴滴就得跟着一次贴 8 块钱。
国内的消费者在出行打车这块受价格的影响还是比较敏感的,这决定了滴滴即使坐拥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也必须跟着 20%市场份额的 Uber
走补贴的玩法。
至于 Uber 自己要怎么抗住补贴掉的血?Uber
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多的布局,很有可能,它可以从国际市场上(除中国和印度外,比如不补贴、纯运营的盈利情况比较好的美国本土市场)抽一部分钱出来支撑中国市场,再加上
Uber 中国自己融到的钱进行补贴。
这样一来,Uber 在中国即使无法完胜,也能以小份额市场不断的 “骚扰”
滴滴快的,迫使对方耗费更大的精力去守住自己好不容易赢来的大块的市场份额。以这样一种战略,先拖个两三年再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国内外市场的差别。
国内的打车市场,其实是把专车这种更高档次的出行方式,强行拉低、普及给原本消费不起的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也因此,国内的用户更能接受有补贴的打车出行,如果哪天没有补贴了,恐怕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毕竟打车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太贵了。
但在美国,出租车和公共交通是少数人的选择,人们出行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家里的汽车。因此打车软件并不是在美国市场里强行拉低一种高档次服务普及给广大消费者,相反,它提供了自驾之外的另一种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所以也不存在国内市场的补贴问题。
这些国情上的不同,使得 Uber 和滴滴的竞争和打法愈来愈复杂有趣。滴滴的战略是走
“多元业务”——先圈住一群用户,然后在应用上不断的增加新维度的业务内容,从最开始的出租车、专车,到后来不断推出的快车、顺风车、代驾,甚至是滴滴巴士等等。这些不断增加的多元业务,好处在于服务层次更丰富,公司能更快的从中找到某一项拥有盈利能力的点。而一向打法比较简单的
Uber 最近也跟着增加了新的花样,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拼车服务 “”。
Uber 此前曾将会在
2016 年末期到 2017 年中后阶段之间上市。这次随着融资一起透露出来的消息是,Uber 中国自己也计划五年国内上市。对于
Uber 中国独立上市这个点,你有什么好的看法吗?
原创文章,作者:Retric
专车加剧拥堵?看Uber如何应对
  近日高德公司发布的交通报告称,专车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城市拥堵。高德分析师认为,专车、快车上线的主要城市在五月份后拥堵状况加剧,互联网专车增加了车辆的周转率,形成增量出行需求,最终导致城市拥堵状况的加剧。
  面对这样的评论,滴滴官方通过微博进行了回应,称专车也是普通车,别的车跑,它也要跑,在不增加车辆指标、车辆总量和乘客行驶里程的前提下为更多人提供方便,并没有形成增量的出行需求。
  而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网络叫车公司Uber,并没有对此发表任何官方回应。
  但就在本周一,在杭州打开Uber客户端,可以看到,原来熟悉的主打产品“人民优步”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民优步+“按钮,这是怎么回事呢?
  翻看Uber的微博@Uber优步杭州,一眼就看到了置顶贴——“全球领先科技,杭城拼车升级!人民优步+
双人拼车功能杭城上线,给您最实惠、最环保的出行选择,一公里仅一块钱!“。原来Uber升级了人民优步,开始做拼车功能啦!
  对于这个新功能“人民优步+”,Uber的宣传是”顺路拼车,多花一点时间,费用减半,同时可以减少路面一半的车辆,节能环保“。
  杭州在人民优步+推广期间拼车给出了五五折的优惠,一公里算起来只要一元,费用减半这一点确实做到了。但减少路面一半的车辆?!真的是这样吗?搜索Uber拼车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到Uber做的数据分析图。
  Uber官方认为,私家车和出租车运送27个乘客需要18辆车,但拼车只要10辆车就可以,按这样计算,拼车相当于减少了近50%的用车需求,成效惊人!
  是真忽悠还是真的减少车辆?
  通过查证Uber国际的相关资料,小编发现“人民优步+”的拼车功能其实是2014年推出的Uber
Pool的中国版。Uber
Pool是一种多人拼车服务,目前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巴黎、伦敦等14个城市运营,在旧金山,Uber超过50%的订单来自Uber
Pool,可以说这种拼车产品已经是美国非常流行的出行方式啦!
Pool有什么厉害之处呢?根本上来讲,这款拼车产品的意义在于它对交通网络效率的改善。
  Uber的科学家研究Uber运营五年来在国际主要的堵城——纽约、巴黎、伦敦等的运营数据发现,每个城市的行程,尤其是上下班通勤时段的行程,有着极高的重合性:
  不同的乘客在邻近的起点或终点上下车,在近似重合的时间段进行旅程;
  同时,这些重合行程的乘客数量大部分只有1——2名,每一次都会在车上空出2——3个空余的座位。
  这样的数据运营结果显示了大幅提升效率的新机遇:如果相同行程的消费者共用一辆汽车会怎样呢?Uber的数据科学家利用洛杉矶的经营数据模拟计算得出:
  如果洛杉矶市的每一位Uber乘客都选择乘客间拼车出行,可以有效的减少该市20%的交通负荷;每一次拼车可以将乘客的车费再降低40%!
  纽约时装周的出行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拼车的惊人功效。
  作为一个国际时尚领域的年度大事件,纽约时装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时尚人士。Uber数据科学家调取2014年9月纽约时装周的运营数据进行了一番研究,往返时装周六个热门看点的行程总里程数较前一周增长了420%,这是巨大的出行增长,而这样的出行增长恰好存在着极强的重合性!
  来自Uber的数据图像清晰的表明了这一点,在图中,每一条蓝色线条代表一个行程路线,蓝色越深,说明走这条路线的人越多,也就是行程的重合性越大。这张图左边是时装周前一周的行程数据,而右边是时装周的行程数据,每一个绿色点都是时装周最热门的观展地点。
  通过模拟分析,Uber计算出了惊人的数据:
  假设时装周期间观展人群采用同行双人出行的方式,将节省30%的无效行程,二氧化碳减排量将达到2.3公吨!
  Uber的科学家解释说,模拟数据或许还不足以完全说明拼车带来的社会效益,对于Uber这个平台而言,用户规模越大,效率越高,也就是说,用的人越多,反而越能减少拥堵,环保效益越显著!
  数据专家拿出日到4月22日期间Uber
Pool在洛杉矶运营的数据,数据发现:
Pool拼车减少了41吨的碳排量,节省了约154000英里的车程
  这些数字意味着:
  41吨的二氧化碳=4600加仑的汽油
  Uber拼车产品的商业逻辑是,通过提升用户的规模来提高总订单数量,订单数量提升就会产生带来更高的拼车匹配率,也就会让拼车变的更加顺路,耗时更短,体验更好。本质上来讲,拼车是一种规模经济的产业,需要巨大的用户群来支撑它的体验,用的人越多,治堵、减排效益越好,用户体验也越好。
  高德研究报告的结论,对于专车而言有一定的道理。
  但对于拼车而言,则是完全不成立的。
  如果大力推广多人拼车,带来的必然是车辆利用率的提升,原本需要搭乘两辆车出行的人,现在可以乘坐同一辆车了,一旦拼车形成规模,必然导致路上汽车数量的减少。此外,拼车减少了司机绕路往返接载的空载里程量,对治理拥堵有一定帮助。
  按照Uber
Pool拼车服务在国外主要城市运营的情况来看,这是一款尤其受到年轻人青睐的产品,也给运营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在旧金山,经过一年的用户积累之后,Uber
Pool的拼车匹配率已经达到90%,这套系统在每天的通勤路上,静静的贡献着城市的交通系统,悄悄的改变着为城市带来一点一滴的改变。
  “人民优步+”拼车的背后是一套致力于提升效率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它践行着Uber商业模式的初衷——做每个人的私人司机,提供流水般可靠的出行体验。更高的效率、更低的价格让它能够服务更多的用户,成为更多人的私人司机。而在服务用户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也悄悄的改变了居民的出行习惯。这种改变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正如中国消费者从一年前不了解专车是什么,到现在习惯性的拿出手机叫车一样,在不远的未来,拼车或许会慢慢成为人们接受的一种出行方式,在这习惯的变化中,城市的交通领域发生的是一场源于共享经济概念的革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