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过后,广东下一个崛起的城市产业是什么?谁能知晓?

电气行业最新观点:“互联网能源”将成为能源行业发展和研究新主题,也许是下一个“阿里巴巴”的诞生地_一叶_知秋_新浪博客
电气行业最新观点:“互联网能源”将成为能源行业发展和研究新主题,也许是下一个“阿里巴巴”的诞生地
从传统能源、智慧能源
再到互联网能源,是我国能源行业
发展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智能能源朝着互联网能源转变的阶段,主要是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发生,为这一变化提供市场化的法理基础,互联网能源阶段,能源行业的产业效率和能耗效率都将大幅提升,不仅包括技术,更包括体制性变更,其实质是能源行业生态圈重构。&&&&传统能源阶段,主要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用能量持续大幅提升,在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下的能源发展模式,体现出了粗放式发展特征,无论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是粗放式发展,能源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都相对封闭、落后。&&&&智慧能源阶段,主要是我国工业化增速持续放缓,依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下的能源发展模式,体现出了一定的精细化发展特征,尤其是技术能力出现了一定的变革,如新能源
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管理方面主要是集团化管理、人财物集约,其中,在管理体制上动作最大的,当属国家电网的“三集五大”管理变革,重构了传统的业务链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互联网能源阶段,是电力体制改革基础上,能源行业真正市场化过程中,能源行业生态系统重构,以储能等技术的加速产业化,变革传统能源行业物理结构和商业模式,同时综合各类智慧能源技术,以“互联网思维”变革现有能源生态系统,进一步大幅提升能源产业效率,为社会、自然和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在智慧能源阶段,我们发表了多篇智能电网深度报告,梳理了以三集五大为代表的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变化,发现了智慧能源转型中典型代表企业许继电气
(但许继电气也需要针对互联网能源发展新阶段的新挑战,提前布局和转型储备)。&&&&用户侧市场,或许是下一个“阿里巴巴
”的诞生地: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推动,为用户侧的大创新和繁荣提供了产业格局上的前提条件,而储能、风/光/三联供等技术产业化,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负荷的涌现,也在为互联网能源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产业与技术支撑。电气行业将迎来巨大的转变,在此转型期间,一定会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切换机会和新增市场,用户侧市场,或许是下一个“阿里巴巴”的诞生地。&&&&近期,我们即将发布的《互联网能源专题之一—&电力体制改革暨电力工业体系解读(二),为能源市场化改革提供法理基础》。
远景能源的互联网梦来源:《能源》 作者:记者
范珊珊  
在风电业,远景能源总被打上“另类”的标签,这家企业由海外归国的张雷在2007年创立。7年间,远景能源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扩张,2013年跃升为中国第4大风机制造商,不出意外今年远景将交付200万千瓦以上风机,并且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销售收入也超过百亿人民币。而三年前,它的排名还仅是15名。  这家在风机制造商排行榜上迅速攀升的公司,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长业绩。在远景内部,一场更大的布局正在进行,而此次他们规划的将是能源互联网。  近一年来,伴随着美国未来学家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出版,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概念在国内逐渐被炒热。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的里夫金在他的新书中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在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互联网对能源行业带来的冲击。即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转变为智能化的分散式,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  在封闭甚至壁垒深厚基本上以B2B为主的能源行业,给互联网寻找一个切口并非易事。  而张雷看到了商机。如果说2007年张雷归国创业的初衷是想打造一家“由科技真正驱动的智慧型企业”,那么到现在,他对远景定位更为具体和形象——“做能源行业的苹果”。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尝试给风电甚至是更为广阔能源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在外界看来,远景的“另类”还来自于他的人员梯队。远景一成立,张雷就从世界顶尖的风电企业吸引人才,甚至从通信业、软件业、汽车业以及航空航天业等延揽了一批高管充实团队。今年6月,美国思科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全球物联网业务总经理Guido
Jouret出任远景硅谷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总裁。Jouret主要负责远景硅谷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以及管理一个2亿美元的智慧能源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在物联网领域,Jouret履历极其丰富——之前还担任思科公司全球物联网业务总经理和全球资深副总裁,以及思科新兴技术首席技术官、全球互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总经理,曾负责思科全球风险投资基金,孵化几十亿美金的新兴技术业务。  在张雷看来,Jouret的加盟源于他对远景未来规划的认同。“他感觉即使在硅谷,都没有这么一家公司在做这个事情。作为一家中国公司,我们并没有去拷贝美国的某种模式,远景的文化、民主的氛围、全球化的意识以及对于可持续的未来的责任感,都是吸引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云平台  事实上,远景在能源互联网行业的规划起始于3年前。当远景的竞争对手们都在关注稳定增长的风电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时,张雷不只把关注点放在制造上,而是以整体解决方案的角度来发掘商机。由于前些年风电开发速度过快,精细化的开发模式以及后评估市场不成熟是这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风场出现了风机发电能效低下的情况。  
“从我们做的后评估结果来看,当时的可研数据和实际发电量数据有一定的差距,从而给投资带来巨大风险。但是这个问题可以规避。”远景能源格林平台产品总监李恒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  如果一款软件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开发模式和后评估,并管理风场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帮助其再次提高发电量,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也就说风场设计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比如机型选择、微观选址,一般经过优化后能显著提高投资回报率。”李恒说。  事实上,在风机制造商行业内,从一入市,远景区别于其他制造商,推出智能风机概念。远景的智能风机是软件定义的风机,在远景的风机上,安装了传感器,有200万行复杂的控制代码,是普通风机的20倍以上,并具备人工智能和自我诊断功能,提高风机发电效率15%—20%。  智能风机只是远景进入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开端,利用云平台构建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管理才是真正的突破口。  远景的格林威治团队花费两年半时间打造的远景“格林威治”云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风电场规划、测风方案管理,风资源评估、精细化微观选址、风场设计优化、经济性评价、资产后评估分析等全方位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远景的上海办公室,云中心被设计成太空舱的风格,三块大屏幕上可以显示由远景智慧风场操作系统Wind
OS平台管理的超过12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电站资产,实时管理风电场。  远景能源“格林威治”风场设计云平台  
“格林威治”的思想来自于人们早已认知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目标就是要降低新能源的投资风险和门槛。具体到风电行业来说,无论是测风管理还是微观选址,无论是机组选型还是机型排布,在不同阶段参与的技术人员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各有不同,缺少开发设计阶段全过程的管理以及重点环节专业性的把控,最终导致不确定性累积,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风电场,不同设计院、不同咨询公司的评估电量差异较大的原因,由此造成了不必要的资产投资失误。  针对风电项目投资无法有效管控风险和有效优化设计的现状,远景能源决定做一款类似格林威治之于航海意义的风场软件产品,通过强大的平台,可以对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管理风电项目投资风险。“格林威治平台让风场的设计和投资更精准,为风电行业的投资评估和风险管理找到一个准绳,也让格林威治成为行业利用知识和积累知识的大平台。”李恒说。  
“我们的平台数据来源于全世界的气象、环境数据,实时更新。但紧靠这些来源还不够,并不是针对风电,精度不够,空间分辨率过大。针对风电,辨别到10米-20米的精度,远景的主要工作是研发一套气象模型,加工这些数据,从100公里降格到10米。我们和国家超级计算所合作,开发完善现有的气象模型。远景有优化气象模型的方法论体系,并把他们运用到国家计算中心,源源不断生成气象数据。”李恒介绍说。  对于已建成的风场,智慧风场操作系统wind
OS平台和高级应用可以实现发电量的提升。通过它,远景斩获了来自大洋彼岸的订单,管理着庞大的风电场资产,其中包括美国最大的新能源上市公司Pattern能源、美国大西洋电力公司以及中广核集团在内的超过1200万千瓦的新能源资产。  
“云平台的推出对于远景的风机销售大有益处,而在目前的行业状况下,业主比较关心的是机组质量如何、售后是否高效等更具体问题。更精细的管理和运营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国内一家知名开发商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国内风电限电严重,有效小时数远不及修,况且国内风电工程师人力成本低,导致业主检修风机的机会发电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极低,因而对于业主来说还没有意识到利用大数据的精细化操作重要性。”迈哲华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曹寅评价道。  远景通过包括“格林威治”云平台、智慧风场操作系统Wind
OS平台、高级应用在内的格林平台,不断刷新业主的观念,引领业主掌握理性投资的方法。  由于格林威治平台打通了项目发起、投资、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平台上可以实现项目开发商、投资基金的对接,不少投资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在格林威治平台上挖掘优质项目。“远景的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格林威治平台是能源互联网的第一步。我们作为产业投资人,需要风险可控,格林威治平台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增加信息的透明度,降低整个行业的风险。”一位产业投资基金负责人说。  互联网思维  在10月下旬举办的中国风能大会上,远景特意将自己展台设计成蓝色调,通过光和影的变换营造极强未来科技感。在此次展会上,格林威治平台公开亮相,并宣布格林威治联盟成立。  对于远景而言,云平台的打造最为基础的工作是邀请更多的合作伙伴使用平台。截止目前,国内排名前两位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以及中广核看到格林平台带来的价值,加入格林威治联盟。  风电大会闭幕后,远景在上海开始举办workshop,邀请了开发商、设计院等风电行业不同参与者,参观、使用远景云平台。  11月中旬,针对中小风电开发商的远景workshop第四期举行,现场参与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号称免费的平台,但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以互联网模式能否进入壁垒较强的能源领域,远景对于软件开发的投入从哪里来以及能否持续?  创始人张雷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我们的软件在欧美是收费的。在国外获得丰厚的利润,可以反哺国内的软件投资。欧美的风电投资市场已经比较理性,我们希望用免费的软件平台促进中国风电市场的理性繁荣,在中国终身免费。我相信在一个高度理性的市场中,像远景,金风等重视技术和客户价值的公司,肯定会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回报。”  在李恒看来,对于远景而言,当下的技术难点是中国乃至全球缺乏这样的企业,缺少信息化互联网基因又有可再生能源投资管理的基因,远景要努力成为双基因拥有者。“怎么看企业利益问题,也是眼界问题。”  免费的模式无疑是互联网企业出发的第一步,而远景的互联网能源梦也是从一家互联网企业出发的。  在张雷看来,在完成原始以及大规模的数据积累之后,远景迎来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待爆发的市场。  
“能源正在走向民主化,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将不是集中式,个体和家庭将是能源生产的主体。这类似此前的粮食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公社的模式,调动每家每户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我们希望通过能源互联网,提供开放的、免费的平台,来调动每家生产能源的积极性。”张雷说。  里夫金对于第三次工业的畅想基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张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联产承包责任制关键的一点,就是能源的经济性一定要达到。五年之内,风能和太阳能的成本,都会低于化石能源。伴随着技术飞速的发展,每当使用量增加一倍,成本会降低20%-30%。”  张雷提出了远景的十年愿景,他希望到2025年,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世界主流的能源,这是远景的“阿波罗计划”。与当初美国“阿波罗计划”不同,远景目的不是征服太空,而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1月21日,远景能源在正值新西兰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的见证下,与新西兰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开发和运营公司Infratil以及新西兰最大的投资基金Morrison,签署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基督城的“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远景能源将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的总系统集成商,为基督城提供智慧城市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肯定会超脱太阳能、能源,到万物互联的资源布局里来。所以你说我们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张雷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不考虑初期盈利,免费开放的模式已经在互联网领域取了无数的成功,而远景在能源行业的互联网尝试才刚刚开始。“这个时代确实在变,很多公司昨晚入睡前还是一个工业企业,今天一觉醒来已经成了一家软件和数据分析公司。这是现实中发生的巨变。”曹寅说。​
腾讯为何入股中石化:互联网能源将会崛起?
中石化的动作还是非常快的,从我半月前在飞机的报纸上读到相关竞标的新闻觉得有点意思,到20号发现知乎有人提问打算过几天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再来看一下时,今早股票开盘就已跳出来腾讯科技签订与中石化业务框架合作协议。这跟老百姓内心对央企行事风格速度的一贯形象评判相比,可以称之为雷厉风行。主要是一早就郎有情,妾有意;郎有财,女有貌。网上有各种新闻媒介的小文传来引去,趁着在飞机上的漫漫时间随笔写写。如果这个问题从腾讯的角度来看,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腾讯本身的战略策略如何考虑腾讯本身的版图已经包括了云、大数据、搜索引擎、泛娱乐、电子商务及物流、支付及互联网金融、LBS和O2O、社交等几大块领域
(如图:老禾简单整理示例);腾讯2014年定义的核心业务是社交平台、游戏业务、数字媒体和内容平台。腾讯目前的版图中,现金牛主要就是游戏、广告类、QQ会员或空间类服务收费;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腾讯帝国的维系,必然不能也不会只是着眼于维系好当前游戏这只金牛。何况这只金牛虽然打出了泛娱乐的牌,目前也还只是“想象空间很大”,至于策略上到底如果协同运作,目前内部也是未知。而且腾讯里面(主要互娱)光忙着规划各路游戏怎么赚钱都已经忙不过来了,也没人能顾得上帮领导们去仔细琢磨泛娱乐几块之间怎么落地这事。新的现金牛什么时候跑过来呢?我赞同走向线上是一种趋势,更认为“未来一切将在线上”,各种商业场景和各种生活场景必然都会线上化。我相信这是无论腾讯还是其他诸多投身互联网或转型互联网化的前仆后继者对未来的一种执念,但是,“一切”就意味着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所需应用是需要彼此间无缝衔接。互联网目前所谓的“线上“,最能直接发挥影响的体现在两方面:改变获取手段和渠道从而缩短到达用户的价值链;通过用户及早参与和过程互动来影响产品设计。但互联网还未能改变、或还需很长时间才能大幅影响和渗透实业本身的操作:比如互联网的确可以发展线上购买汽车,但汽车本身的研发生产制造模式、物流过程还是在线下一如既往的运作;线上可以有电商很便捷,但是商品从生产到仓库到用户,还是得靠人靠车去完成,互联网企业怎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很多尝试。比如阿里和上汽的合作互联网汽车,号称是打造互联网汽车,但阿里目前能做的还只是用户体验的改善(车载系统使用体验、支付环节嵌入等),汽车本身的研发生产模式正被另一拨人推动,比如opencarlab,比如通用研究院,比如特斯拉。对于腾讯未来的发展来看,面临全球大趋势上越来越强调“围绕自身业务构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亟需抢占时间窗口的紧迫性,如果业务领域之间的协同性不强,彼此间流量不予以打通,一旦延伸进入到了实业内的价值链条中,优势就更难以显现。将自身的平台与不同的行业进行连接,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活跃用户实现连接。这是腾讯最急需去延伸的。所以腾讯务必要渗透其他不同的垂直行业,而这条垂直行业的渗透之路腾讯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必须走。我个人偏好上虽然喜欢腾讯,但在这一步上,我觉得腾讯走得不如阿里好,早前和腾讯人交流中了解到,其实腾讯一早就在规划互联网金融、医疗、能源等战略,但,慢了。相比之,阿里在金融、医疗、汽车(交通)上已快行好几步。这个时候中石化借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帽子抛出来一支绿橄榄,腾讯能接是福,打出这一行业的差异化,立足一个点去跨业务领域打通,未尝不是个新的突破点。至于资本运作上的收益,自当不在话下,这是另一种手段。为什么腾讯会考虑以及可以考虑石化能源行业既然腾讯对其他各个不同的垂直行业的渗透上必须进行,石化能源行业成为腾讯的选择,一方面是遇上中石化正好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虎皮想名利双收的时机;另一方面,本身这个行业也有其发展的周期,尤其新能源这块从生命发展周期上来看,已经从之前的低谷慢慢走出来,进入成长再发展期,从大行业方向来讲是适合介入了。中石化这次抛出的是非油零售业务,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拥有国内的成品油销售网络和储运设施,此外还运营着易捷网向消费者提供在线商品销售服务,而易捷又已与大润发、西藏卓玛泉、顺丰快递、1号店等企业签约开展合作。看回腾讯,腾讯发展电商的业务领域中分布着京东、易迅、QQ网购、拍拍网、华南城,覆盖了B2B、B2C、C2C以及物流(华南城),刚刚又和万达、百度合作三家公司成立新的电商公司占股15%。我记得马化腾在上半年解读年报的时候,谈及电商业务的两个路子,一是支持京东做第三方市场平台,第二是利用微信针对unmanaged类型的线下零售商建立移动电商渠道生态系统。此次的合作,从区域网点覆盖、客户群覆盖、物流能力补充的维度,都是很好的互补,而如果能匹配上一定的业务管理协作机制,确实可以1+1&2。虽然这次中石化只是抛出零售业务,但是不排除双方有更多的合作空间。刚才第二个方面说到新能源这块正挺过了之前的低谷期,开始慢慢起来了,想买股票的朋友也可以考虑建仓了。同时,“互联网能源”伴随着已经泛滥成灾的”互联网思维“成为了很多能源行业人的口头禅。但我认为互联网能源的内涵是更具探究的。怎么个互联网法呢?这个是实实在在首先得在能源技术本身下手的。不管是油,还是天然气,以前和现在,这些传统能源体系都还主要是集中式,比如大容量设备、集中生产、集中输送和供能。互联网化,不是说线上卖卖能源就叫互联网化,从能源的产生、储运、使用、再生、循环、感知、调度、分布式传输、计费都需要系统地模式改变,而且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比如工业类客户、园区类客户、建筑类、消费类客户,能源管理与服务模式都会不同。有难度,但老禾认为这也必会形成趋势。和云计算将IT作为共用资源从2004、05年的概念化一路走来到现在落地逐渐成形,能源上,尤其新能源、清洁能源,也会逐步走到类似的境况,不同的只是在中国这一块从传统能源的角度还是掐在中石化、中石油的大头里,目前主要是几个有追求的民营企业在暗暗扑腾着,比如说新奥就已经琢磨这事花了七八年时间投了若干亿进去了。腾讯如果愿意深耕,从“腾讯云“的业务领域是可以助一把推进之力,抢占个先机的。从其他软性的层面来讲,和央企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尤其在如今又处处都提国家自主可控的时候,两大腿傍一块齐齐走,那自然是极好的。对于腾讯和中石化的合作,未来我观望的是两方面:一是在业务互补上腾讯有没有好的管理机制,从而可以支撑其内部业务协同发展、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互补,尤其是考虑到中石化的央企体制下,必然会面临诸多无奈的。二是我认为腾讯利用该合作去和地图导航四维图新、滴滴打车、路宝盒子、大数据应用、车险营销进行渗透打通都没问题,但更好的盈利点可以发生在哪里,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的切换期和共存期在什么时候;这个之后我也再细细花时间想想,并会一路关注。写在文后:在这次披露的投资者名单中,新奥燃气赫然在目,老禾一看就笑了,其实老禾自己心里一直默默念叨的是:从技术变革推动垂直行业变革以及一切走向线上的宏图目标上,作为民营企业的新奥能源所追求的“泛能云“的愿景、创新度以及技术储备上,和作为互联网企业的腾讯阿里倘若能牵手一道走那么一程,可能会是更好的金童玉女天作之和。这个姑且容后再观。
新奥集团王玉锁:能源是互联网下个颠覆对象​
或许20年后,互联网将像冲击传统商业一样,对传统能源行业重新洗牌,出现全新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产业组织模式——互联网能源
  ●互联网能源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构建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是去垄断,去中心化的“无中心网络”
  ●传统能源体系里,自家屋顶太阳能发的电用不完只能卖给电网,未来互联网能源中则可能跳过中间环节,直接交易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去年底的一次论坛上大胆预言:或许20年后,互联网将像冲击传统商业一样,对传统能源行业重新洗牌,互联网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新形态。
  对于王玉锁这个预言,能源领域不少人,甚至包括王玉锁身边的人,都觉得过于大胆、超前。互联网真的会颠覆能源行业吗?所谓互联网能源是什么概念?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带着疑问,记者日前专访了王玉锁。
  能源——互联网下一个“颠覆”对象
  记者:您关于互联网会让能源行业重新洗牌的预言恐怕比当初马云
和王健林的对赌还让人感到超前,互联网真的会颠覆传统能源行业吗?
  王玉锁:要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先要看看当下的互联网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我认为互联网给今天的社会带来的变革是颠覆性的。它既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这种变革之深入,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技术。
  互联网为什么会让我们的生产和消费都发生改变?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互联网能够整合分散、复杂、海量的信息,使信息交换简单、透明,从而使信息越来越对称。同时,互联网还实现了资金结算的实时和便利,促进并推动了物流发展,使之更加高效和快捷。
  上述三个特点从互联网最先颠覆的商业领域都已经看到。比如整合处理海量信息,马云曾对我说,阿里巴巴(滚动资讯
)一边连着900万商家,一边连着近亿客户,正是成为这两头的桥梁,淘宝挣得了利润。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900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是不可想象的。
  互联网给经济形态也带来改变。首先是减少了中间环节,使交易渠道扁平化,从而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比如网购的低价就是很好的证明。其次,互联网还导致市场进入门槛的降低和市场边界的扩大,这一点我们在电商领域也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只要有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人人都可以开网店。
  所以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是具有“颠覆性”的,这种“颠覆”在商业领域已经发生。那么,它会不会也出现在能源领域呢?我认为一定会。
  由于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全球能源格局正在从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传统能源结构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现代能源结构转变,这轮能源变革改变的不仅是能源产品本身,能源的生产形态也将随之变化。即分布式能源必将替代集中式能源,成为能源生产的主流。因为,风、光等新能源要真正实现大发展,就必须采取分布式布局,这已经是能源界的共识。
  分布式能源将改变当下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形态,并对现有能源网络带来冲击。比如你家建了分布式太阳能,没有太阳时怎么办?你需要买电。太阳好发电多自己用不完怎么办?你又需要卖电。千千万万个分布式能源生产者出现的千千万万个交易需求,必将带来海量的需求信息,只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处理平台才能满足这种变化。所以,未来分布式能源只有采用互联网模式、靠互联网思维才能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今天商业领域出现了淘宝网,未来“能源淘宝网”也会出现,它对现有能源体系也一定具有“颠覆性”。
  “互联网能源”将导致“化学变化”
  记者:从您的阐述可以看出,未来能源行业的“被洗牌”看来无法避免。那么,“被洗牌”后的能源行业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王玉锁:一定会出现“化学变化”。互联网和分布式能源的深度融合会出现一种全新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产业组织模式——互联网能源。
  所谓互联网能源,我认为它与现行的能源体系不同,是一种全新的业态,我给它归纳出“五化”:即:结构生态化、主体多元化、交易多边化、商品标准化、物流智能化。
  结构生态化比较好理解,就是未来互联网能源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以传统能源特别是清洁的气体能源为支持的能源结构。
  主体多元化将是互联网能源带来的市场格局的变化。分布式能源会产生众多产用能一体的新市场单元,从而形成多元的市场主体。而市场主体越多元,消费者对传统大能源公司的依赖就越低。
  交易多边化则是在主体多元化基础上,互联网能源带来的更为深刻的变化。由于在互联网能源结构中,“人人既是消费者,同时也可以成为生产者”,因此,如果你把互联网能源比作“能源淘宝网”的话,那么这个“能源淘宝网”就不再是单边交易,也不是双边交易,而是多边交易。换句话说,各类主体在这个市场里既自由竞争,又相互协作,最终实现能源效率最优和能源价值的最大化。
  商品标准化是在交易环节对互联网能源提出的新需求,它需要一种装备,能将不同品类的能源进行高效便捷的相互转换。比如我要的是热,你家多余的是电或气,那就需要把电或者气转换成热。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地输出热、电、冷等不同品类能源是未来互联网能源的一大特色。
  就像今天的电商,物流瓶颈会导致“肠梗阻”一样,互联网能源也离不开物流智能化。物流网络的智能化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消除行业壁垒,实现自由接入和管网互通互联;二是要实现智能化的能源配送。因为复杂的多边交易和双向流动对能源输送系统挑战很大,没有智能手段很难实现,这也是实现交易的重要基础。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互联网能源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构建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是去垄断、去中心化的“无中心网络”。这和当前的能源体系甚至包括美国提出的智能电网或者欧洲提出的能联网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更多是从企业或者行业的角度出发,对传统业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其“有中心网络”的本质没有变。
  当然,互联网能源并不排斥智能电网、能联网,而且从物流层面来看,还很需要它们,二者要很好地融合。
  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服务——“互联网能源”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实惠
  记者:您所说的互联网能源会给我们每个消费者带来哪些实际的好处?
  王玉锁:如果是淘宝用户,你可能已经体验到互联网商业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至于互联网能源,我觉得也不外以下三点: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服务、更自主的权利。
  先说低成本。这一点有人或许难以理解:规模才出效益,分散怎么也会提升效率呢?道理其实简单,虽然分布式缩小了单个产能单位的规模,看起来降低了规模效益。但是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不同于化石能源,其最大特点是“无所不在”,不用才是浪费。因此,通过互联网能源让更多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利用是另一种形式上实现的规模化生产,从全人类资源角度看,它大大提升了利用效率,对个人而言,自己发电自己用则能降低成本。
  其次,减少交易环节也会导致成本降低。比如,在传统能源体系里,你家的屋顶太阳能发的电用不完只能卖给电网。电网收了你的电再转卖别人,承担的是中间商角色。而在未来互联网能源中,你可以把多余的电直接卖给需要电的张三或李四。甚至你还可以把它变成热水,直接卖给楼下需要热水的邻居。去掉了中间环节,交易成本自然会降低。
  竞争的充分和产用能一体赋予了用户更自主的选择权,这会扩大消费者的权利,有利于获得更优质的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常识性问题,不再赘述。
  记者:您描绘的前景的确诱人,但何时才能实现呢?
  王玉锁:互联网能源不会一蹴而就,会有一个较长的实现过程。不过,它目前也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互联网能源的地火已经在运行,围绕它的探索已经展开。
  比如新奥集团提出的泛能网,就是朝互联网能源方向的努力。目前我们研究多年的泛能机已经可以实现多种能源的输入、输出。泛能机和泛能能效平台等已经在长沙黄花机场、株洲神农太阳城、盐城亭湖医院、青岛的中德生态园等多个项目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乐观估计,也许20年后,互联网能源时代会到来。
z t:2014互联网能源:未来能源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再生能源呼唤分布式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遍及世界各地的生物能源,分布比较广泛,但恰恰这种分布形式要用分布式的方式来利用,减少长距离的运输,减少长距离的配送,减少长距离的配送,才会有好的效果,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2)气体能源对分布式能源的适用性很强。气体能源的使用灵活,可以贴近市场和消费终端,并可以为间歇的可再生能源提供支持,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储能的种子。另外因为气体能源可以在用户终端使用,这样就可以把气、电、热能结合起来,从而使能源效率提高到85%以上,甚至能达到90%,非常可观。(3)当前的智能技术支持分布式能源,无论是智能设备,智能系统,还是能效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把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融合在一起,根据客户的各种需求进行调节,这些技术的发展大大的支持了分布式能源的实现。当分布式能源网络建立之后,集中式能源的占比就会减少,网络化就逐渐取代了垄断化。互联网的能源的出现对人类而言,是能源的一场革命。不超过20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但是能源的消费者,更是能源的使用者。​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09,39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下一个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