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明企业通过哪些途径提高企业剩余价值值

等级:书童 |
热门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2011年考研政治应试精华试题及解析017
来源:233网校&&日&&&【233网校:教育考试门户网站】&&
已有1625人加入
  21.马克思对资本进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这两种资本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命题说明]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由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构成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参加生产过程,其使用价值以不同形式被消耗掉。但不论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方式如何不同,它们只能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它们的价值在进入生产过程以前,就已经由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的只是使用价值,而它们的价值只是在新产品中再现出来,因此生产资料转移到新产品上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们在参加生产过程时被消耗了的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因此,马克思把生产资料构成的资本称作不变资本,用C表示。考生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量,但并不排斥生产资料有发生价值变动的可能。当生产某种生产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时,或是由于新的发明使同种生产资料可由较少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原有的生产资料就会贬值,因而转移到新产品上的价值也相应减少。但这种价值变动,是在生产过程以外发生的,并不会改变不变资本的性质。   资本中以劳动力形态存在的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价值转移问题,因为劳动力的价值已经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并被工人消费掉,不可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部分劳动力的价值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工人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作为具体劳动,它改变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使一种使用价值变成另一种使用价值,并将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作为抽象劳动,它创造出新价值,这个新价值既包括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量发生了变化。所以马克思把它称为可变资本,用v表示。   不变资本中部分以固定资本的形式存在,同时,它也可能以流动资本的形式存在。货币资本是指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这是的资本形式是以货币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无论是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还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都不是货币资本;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成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因而取得了生产资本的形式。因此,不论是不变资本还是可变资本都是生产资本。   因此,第20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第21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7页;《大纲解析》第87页。   22.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家为了提高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通常会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垄断市场和价格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之所以能采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它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变动。但是,靠绝对地延长工作日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有很大局限的。因为工作日的延长限度既取决于劳动力的生理界限,又取决于社会和道德的界限。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为了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并且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也随之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本题的正确的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8页。   2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保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它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   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取途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条件的。首先,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不是个别资本家的行为,而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因为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减少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必须降低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构成要素的价值。其次,雇佣工人及其家属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与生产它们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首先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只有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才会使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才会下降。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赖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才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最终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8页。   24.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的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从而绝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存在于:   A.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B.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   C.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期  D.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阶段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都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马克思指出:“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延长工作日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就可以提供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提供和增加剩余价值。“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这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发展相对缓慢,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占主要地位。此外,个别企业采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也是一种绝对剩余价值。因为这种方法同延长工作日一样,工人也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但并不能降低劳动力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8页。   25.(2002年文科第6题)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个别企业首先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样,生产它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就能够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从个别资本家来看,出于对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他必须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是当所有的资本家都仿效这一做法,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也就不存在了。由于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根据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原理,生活资料价值随之下降;再根据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原理,劳动力价值会由此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所以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8页。   26.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由于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则是:   A.个别企业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   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在现实的经济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并不是降低劳动力价值,而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可以缩减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在销售商品时,仍然按照社会价值出卖。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在本质上的仍然是剩余价值,而且只是个别企业获得的,所以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8页。   27.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80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300%  B.200%  C.150%  D.100%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剩余价值率是由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形成的。它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m’=m/v。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率有提高的趋势。   要求出本题的剩余价值率,必须首先计算出剩余价值量:300-100-80=120万元。根据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m’=m/v,即m’=120/80=150%。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7页。   28.在社会平均劳动率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0个电子元件,每个电子元件生产资料价值为10元,工人活劳动创造的价值为1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某资本家企业率先采用新技术,并加强作业管理,使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30个电子元件。这时,这家企业的每个工人完成的超额剩余价值为:   A.150元  B.100元  C.50元  D.40元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计算方法。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由于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而取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而形成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于说成是依靠商品的不等价交换获取的。这是因为:在使用新的机器时,如果大量生产还继续以旧的生产资料为基础,资本家就可以把商品高于它的个别价值出售。因为,这种情况似乎是,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来源于出售――对其他商品所有者的欺骗,而不是来源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但是,这不过是一种假象。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个别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使他生产的商品中所包含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特别高的个别劳动,就可以化为较多的或者说是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从而形成更多的社会价值。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该企业雇佣工人提供的个别劳动就会成为倍加的社会劳动,从而就会形成更多的社会价值,为资本家创造出超额剩余价值。   根据试题提供的有关信息,考生必须首先计算出v和m。因为:v+m=100;m’=m/v=100%。从而可以计算出:v=50;m=50。因此,每个工人每天的个别价值=(20×10)(c)+50(v)+50(m)=300元。   每个电子元件的价值=300/20=15(元)。   采用新技术和作业管理后,每个工人每天的个别价值=(30×10)(c)+50(v)+50(m)=400元。   每个工人每天的社会价值=30×15=450(元)。超额剩余价值=450-400=50(元)。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8页。   29.剩余价值的本质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商品所遵循的商品交换规律是:   A.把工作时间规定为法定的8小时   B.把工作时间规定为12小时   C.把工作时间规定为等于必要劳动时间   D.把工作时间设定为一个超过必要劳动的时间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和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而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例如,一个工作日为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则m’=6/6=100%。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延长到15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到9小时,m’=9/6=150%。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因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内伸缩。首先,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其次,工作日的最高限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生理因素是工人在一天中用于吃饭、睡眠等以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道德因素是工人用于家庭生活、文化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时间,这种需要的范围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可见工作日的长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劳动力的买卖关系并不能决定劳动力的使用时间。在这里,由商品交换的同一原则产生了两种互相对抗的权利,资本家要尽量延长工作日,因为他享有使用一天劳动力的权利;工人则反对延长工作日,因为工人要求工作日长度不损害他的健康,以便他能继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马克思指出:“于是这里出现了二律背反,权利同权利相对抗,而这两种权利都同样是商品交换规律所承认的。在平等的权利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因此,资本家与工人两个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将最终决定工作日的长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8页。   3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这是因为:   A.两者的生产前提条件不同  B.两者的实现方式不同   C.两者的源泉不同  D.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来源:233网校-责编:cll
6月1日 23:19
我想问一下,我是在读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没有必要考研?
4月21日 14:11
&&&&& 为了帮助考生全面系统的备考,...
4月15日 13:11
我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我想报考福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生,是否可以,还有初试考什么,...
3月25日 9:32
&&&&& 今日,教育部公布《2014年...
3月19日 11:19
233网校首发:2014年考研国家分数线  34所自划线高校2014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已全部...
3月19日 10:2
2014考研国家线已经公布,233网校预祝广大考生顺利上线。为了考生更方便的获取考研调剂信...
3月18日 10:47
近日,全国34所自划线高校复试分数线已陆续公布(中山大学3月17日以后),网友们开始关注2...
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
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发生了价值增值,带来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时又是资本家消费它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劳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二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教学目的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分析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分析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具体阐述,继而联系我国各种所有制企 内容提要 业的剩余价值走向进行分析比较, 认识其是否具有剥削性及其剥削程度。 并在当前制度前提 下提出一些调整性的建议,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 键 词】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分配 剥削 关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 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 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那么,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 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 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 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 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说: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 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 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 因劳 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 其中包括劳动者 本人的培养、 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 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 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 马克思认为,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它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交换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 因此,它的消费就是劳动的实现,从而是价值的创造”。以此利润或剩余价值的源泉为出发 点, 他又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和建立起了他的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 接着又以剩余价值理论 为基础, 全面否定了商品经济制度和他认为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同时提出了他用以取而代之的以计划经济制度、 无产阶级专政等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所 谓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并由此而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因此,他的剩余价 值理论, 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济学基石。 就中国现阶段的实际而言,根据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无论从公平的考虑出发, 还是从效率的考虑出发, 建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 体制,在理论上并非没有根据。按照我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解,可以 说, 作为一个非常长久的社会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不具备消灭剩余劳动和剩 余价值的条件。 既然如此, 在分配方式上也就没有条件完全实行与公有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 制度, 承认按要素分配, 这既是理论保持自身一致性的需要, 也是这个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里,国家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全部资本所 有权,经营者和生产者都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依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国有企业必然存 在剩余价值。但这部分剩余价值除去其他部分所剩利润归国家所有,用于公共建设,社会福 利等,最终还是全体劳动者受益。从这点来看,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中是不存在剥削的。如果 我们把占有剩余价值的行为都认为是剥削的话, 那么社会主义必然是存在剥削的。 这种剥削 现象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剩余价值的积累,如果一个企业把 所有获得的剩余价值都分配给工人的话, 那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这样的企业也不 可能生存下去的。 可以说现在这种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剥削形式的确为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的 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种剥削现象也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会蕴含很多不安定的因 素。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接近 0.5,现在最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贫富差距的扩大。 我想这有许许多多的原因, 而剥削现象的存在客观上从本来已经境况不佳的工人的口袋中还 要被拿走一部分本该属于他们的钱, 颇有点劫贫济富的味道, 这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另一方面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情况如下。 在私营独资企业里,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生产者不拥有企业所有权,则所有者具 有绝对的信息偏在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企业只是企业主与生产者两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主兼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双重身份,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拥有生产者劳动情 况的监督权, 具有生产经营的较大且直接的信息优势, 其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取剩余价值分配 的决定权,通过按资分配途径,获取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剩余价值;同时又凭借经营权和经营 管理劳动,通过按劳分配途径,获取必要劳动收入,分享剩余价值。生产者只能凭借劳动力 支出,通过按劳分配途径,获取必要劳动收入,分享剩余价值极少量或几近于零。当资本家 兼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 生产者不拥有企业所有权时, 在决定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 主次关系中,资本家处于绝对的决定性地位,按资分配起主导作用,剩余价值的绝大部分乃 至全部按资分配; 按劳分配只体现在劳动力价值补偿的具体分配过程, 而无权进入剩余价值 分配领域;在新价值中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于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努力程度以及工会组织争取劳动权益的努力情况及其效果。 股份制企业经济里,经营者和生产者都不拥有企业股权。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权与经营 权分离,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但不兼有企业的经营权,他们通过企业董事会和监 事会的监督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具有生产经营的较大信息优势, 其凭借资本 所有权获取按资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经营者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但拥有企业的经营权, 在拥有企业具体运行情况的监督权的同时, 又要接收企业董事会的控制和监事会的监督, 具 有生产经营的较大且直接的信息优势, 其凭借经营权获取按劳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 生产者 凭借劳动力支出而获取按劳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 股份制企业经济里,经营者拥有股权,生产者不拥有股权。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资本 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但不拥有企业的经营权, 同时通过企业董事会的控制和监事会的 监督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具有生产经营的较大信息优势, 其凭借资本所有权 获取按资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 经营者兼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双重身份, 在拥有企业具 体运行情况的监督权的同时, 又要接受董事会的控制和监事会的监督, 具有生产经营的较大 且直接的信息优势, 其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取按资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 同时又凭借经营权获 取按劳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生产者只能凭借劳动力支出而获取按劳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 股份制企业经济里,经营者拥有较大股权,生产者拥有小部分股权。在这种情况下,经 营者既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之大部, 又拥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权, 通过企业董事会的控制和监事 会的监督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具有生产经营的较大信息优势, 其凭借资本所 有权获取按资分配的剩余价值之大部分,同时又凭借经营权获取按劳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 生产者只能凭借劳动力支出而获取按劳分配的剩余价值收入。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剩余价值,同时也存在相应程度的剥削,这 种剥削必然大于公有制企业。但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更好地他调和企业利润分配。 作为劳动过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是为社会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产品按 照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分配。作为价值增殖过程,它完全服从于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规律,即“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 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剩余价值生产的 目的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民的利益。 但是, 工人创造出的全部剩余价值又不是全部归工人所 有。在面对如何调和分配工资和企业剩余价值这对矛盾时,我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 对企 值是在社会各企业普遍采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由“生产工人”创造的。 业而言,只有变革劳动过程的科学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活资料的 价值,从而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 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进一步讲是社会上所有企业通过吸纳科学技术, 改进生产的科学技术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来实现的。? 科技的进步加剧了企业之间以技术和管理为核心的竞争, 企业的成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先进 生产技术和员工的自觉性和创新意识。 这一方面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知识含量及相关 能力的大小成为评判价值的主要标准; 另一方面, 生产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生产过程中的高 度不确定性,需要劳动力在现场及时做出正确决策。? 第二,加强当代企业剩余价值分配监督机制。在过去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个企业的经 营者和职工让企业资产损失数十亿,他们照样拿工资,照样当厂长、经理;而另一个企业的 经营者和职工使企业资产增值几亿或几十亿,他们的工资、奖金也多拿不了多少。要解决这 一问题, 必须树立一个重要观念, 即企业当年产生的纯利润或亏损要在国家和企业经营者之 间根据功能贡献的大小共同分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把企业搞活。? 第三,在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上给予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所受的行政 约束很大,没有自己的决策权,企业的利润也无法完全自己支配。事实上,一个企业要发展 壮大,就必须有自己资本的壮大,所以企业获得的剩余价值不能全部被抽走,除税收那部分 以外, 绝大部分应该用于再投资, 用于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的剩余价值除了交税外, 都应归企业用来发展, 应当再上交给国家。 要为企业构建一个作为独立商品生产者所必需的 具有基础地位的机制一一自主经营。企业生产经营什么、生产经营多少、采用什么生产经营 方式以及销售方式等最后利润如何分配, 要自己说了算。 这样企业才能在及时应对瞬息万变 市场变化,赢得最大的利益,也才能有足够的剩余价值确保劳动者价值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它从实践中不断吸取营养素,使自己得到补充与发展。用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分析新问题, 提示新规律, 同时在实践上努力实现剩余价值生产和 来源的最大化、剩余分配和去向的合理化,使之造福全国人民,调动全体公民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理论和实践探索前进的要求,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神圣 使命。
在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关系做出解释的学说仍然不失其巨 大的理论指导...然而通过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并...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几点分析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马克思通过《工资、价格和利润》报 告首次公开发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 基础之上, 而我国的公有资本...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进而通过对劳动过程中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利润和剩余...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探究其对我 国当前市场经济...产关系解读为实现传统的全民所有制,而是要实行社会...来说,剩余价值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马克思说明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资本价值 增殖过程...因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并没有为满足自己的需要 而将...已使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受到冲 击,按要素分配成为一...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利润和地租体现着剩余价值,即...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中国各种所有制企业借鉴。 四、...自然资源 分析经济学就不能不知道 “剩余价值理论”...我们可以假定一个大规模的全自动 化企业,它的利润...全社会范围内分配, 而是交给了土地所有者成为地租;...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一)变经 一、怎样确定商品价值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原则是按商品劳动价值进行社会分 配。 企业按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剩余价 值理论。...价值理论, 视剩余价值率=剥削率,认定按资分配就是...作为物质属性,必须有它的所有制归属,要有相应的货币...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及所有制... 34页 免费如...我认为中 国企业改革要有所突破,最根本地还是要...为了解决理论根据问题,提出生产资料参 加分配的方式,...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剩余价值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