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那个品种产量高哪里产量最多的

农户趁天时移栽草莓苗
黄秋葵“身价”大跌 售价仅为去年一半
日期: 08:11
(作者:常靖宇 & &责任编辑:)
靖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靖江市委宣传部指导 苏ICP备号 苏新网备2006020号
靖江日报社承办 靖江市电信分公司协办 靖江网版权所有黄秋葵高产种植技术
,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 &&
&& 黄秋葵高产种植技术
黄秋葵高产种植技术
17:59:48 来源:黄秋葵_黄秋葵种子_黄秋葵种植_黄秋葵产品_黄秋葵基地_黄秋葵信息网 浏览:14614次
黄秋葵属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英名:okra。别名:秋葵、洋辣椒、补肾菜等。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保健型佳蔬(补肾、健胃、清火、减肥等),还是观赏价值颇高的绿化、美化材料,是一种菜、药、花兼用型植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果荚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目前黄秋葵已作为人们热捧的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许多国家已成为运动员食用之首选蔬菜,更是老年人最好的保健食品。
1 品种选择&&& 1.1 果荚颜色和肉质 从果色看,分青绿色和紫红色两类。目前市场上青绿色荚种肉质较好,颇受消费者青睐;而紫红色荚种则较差,不宜选用。&&& 1.2 植株高矮 &&& ①矮秆种:株高1m左右,侧枝多,主、侧枝均可开花;结荚早,荚果浓绿色,荚较尖,成熟荚长可达20cm,有五棱,横断面呈五角形;品种有长绿、清福、五福等,均可选用。&&& ②中秆种:株高1.5m~1.8m左右,果实横断面呈五角形,多为深绿色;品种有卡里巴、绿箭、美丽五角、绿五星等,可选用。黄秋葵信息网&&& ③高秆种:株高2m左右,侧枝少,果荚绿色,果实横断面呈五棱或八棱;品种有帕金斯大型长角、大筱等,可选用。
2 选地、整地与施肥 &&& 2.1 选择适宜的地块: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故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需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耐旱耐湿,但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即叶黄根烂,种植地需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棉花茬不宜种植,亦不宜连作。(注:黄秋葵禾杆最好就地粉碎返田,以利某些营养元素返回土地)。 &&& 2.2 施足有机底肥:每亩约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1000kg以上,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拌匀,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注:黄秋葵不同于豆科作物,根部未发现根瘤菌,因此可考虑间种大豆)。&&&& 2.3 秋冬深耕冻晒垄: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力争耕深达25cm以上,再经充分晒垄、冻垄,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2.4 开沟做畦:春种前整地,要求达到细、平、松、软,上虚下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开沟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宽170cm,畦沟宽50cm,畦、沟相加,占地220cm,畦沟深20cm左右。这样,有利于黄秋葵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并保证排水通畅,田不积水,苗不受渍。黄秋葵信息网
3 种子直播及育苗移栽 &&& 3.1 种子直播:黄秋葵可直播,一般以春播为佳。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2-35℃,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一般在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直播较好(注意:低温播种容易造成烂种)。南方春天气温较高,可在2月以后直播;北方气温较低,其播种适期则宜在5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4月上旬播种,江浙沿海地区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具体应根据每年的气温变化)。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能在棚室育苗、大田定植,则能做到苗全苗匀,并可延长其生长期,有利于高产优质。&&& 3.2 棚室育苗时间:比大田直播提前20~30天。&&& 3.3 育苗方法:首先要浸种催芽。即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约75%露白后播种。可播于棚室苗床(每亩苗床要撒施20kg三元复合肥,整细、整平,做成南北向的小低畦,畦面宽1m左右,畦埂高4~6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采光),每亩用种约0.5kg,播后覆细土1~1.5cm。如能在棚室用塑钵、育苗盘或营养钵、袋育苗则更好。 (注意:黄秋葵籽、芽均怕长时间浸水,易烂)&&& 3.4 合理密植:大面积种植实践都证实,每亩以定植株产量最高。行距是40cm,株距15cm,(矮秆种应稍密,高秆种可稀些)。&&& 3.5 移栽技术: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带土移栽(很重要,棉花类似,非常怕伤根),应尽可能地保护其根系不受损伤。即苗床育苗的,起苗时应多带护根土;盆、钵及营养袋育苗的,要保持钵、盆、袋土不散开。苗龄不宜过长,苗株不宜过大,以苗龄25天、幼苗2~3叶为佳;注意选用大、小相当的壮苗,剔除瘦弱苗;要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黄秋葵信息网&&& 3.6 套种间作:利用黄秋葵与草莓、大白菜的形态与特性之不同,可以进行科学的套种间作。仍以前述170cm畦面宽窄行栽植4行黄秋葵为例,应提前施足有机底肥并整地做畦,头年在黄秋葵大行中适期种植2行草莓,并在以后栽植黄秋葵的位置上及时栽上大白菜,待大白菜收获后栽植黄秋葵;黄秋葵长大后,其繁茂的枝叶可遮盖部分阳光,为草莓越夏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这样变一熟为三熟,效益颇佳。(注:①草莓在南方季节倾向于与大白菜重叠,②从肥效考虑,大豆等亦是好的选择。)
4 加强田间管理 &&& 4.1 巧施追肥:黄秋葵生育期长,其嫩果采收期可长达100天左右。因此,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还应及时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后,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亩用尿素5kg,对清水500kg按棵浇入。进入开花期后,追施1次促花肥,每亩用水粪(腐熟人粪尿加清水)1500kg左右,浇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每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20kg,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还可用2%过磷酸钙浸泡液,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喷施于叶部正背面,喷到叶部湿润即可。另外,南方土壤普遍缺硼,还应注意增施硼肥,或进行叶部喷硼。 &&& 4.2 防旱除渍:黄秋葵虽属耐旱、耐湿植物,但在高产、高效栽培中,又必须防旱、除渍。因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如发现旱情,一定要及时浇透水,以提高嫩果产量和品质;苗期怕渍水,要注意防涝,特别是雨季,更要清沟排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渍、也不受旱,始终健壮,不致早衰。&&& 4.3 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或雨天过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要结合中耕、清沟等进行壅根培土,以利根系伸长,使植株生长健壮,防止倒伏。中耕、除草、培土等,进行到封垄后,即可终止。 &&& 4.4 整枝摘叶:黄秋葵株苗(特别是矮株种)下部会有不少侧芽长出。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的,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通风透光。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存在倒伏问题;但在南方地区,入夏以后,暴雨和台风频繁,也有倒伏和折断的危险,应插木棍或竹竿,与主秆绑牢,防止损失。 &&& 4.5 病虫防治: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不多;其叶和叶柄有硬毛,又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菜区栽培,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科学、合理,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5 科学采收
黄秋葵株高30-50cm左右,或真叶7~8片时即开花结荚,以后只要阳光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其采收期长,一般60~100天。&&& 5.1 采收标准: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供鲜食的嫩荚,气温高时荚长7~10cm,横径1.7cm;温度较低时荚长7~9cm,横径1.7cm。供加工的嫩荚,长6~7cm,横径1.5cm为甲级品;长8~9cm,横径约1.7cm为乙级品;荚长10cm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用来加工,荚长都不要超过10cm。 (注:仅为参照,实际与气候、肥力、品种有关联性差异。)&&& 5.2 采收时间:一般在花谢后3~7天内即应采收(注:与温度成正比,高温天气,通常不宜约三天)。温度高时,嫩荚生长快,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温度较低时,隔2~3天采收1次。最好于每天早晨剪收,嫩果显得更加鲜嫩。 &&& 5.3 采收方法: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并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不要漏剪,如漏采或迟采,不仅单果老、质量差、影响食用和加工,而且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采收后要立即送加工厂速冻或市场立即销售,隔夜的嫩荚会迅速木质化,外观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 5.4 采后保鲜:嫩荚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天。远销外地的嫩果,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尽快送入0~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萎软变黄时,应立即处理,不可再贮藏。&&&
&黄秋葵,锦葵科锦葵属(与棉花同科同属)植物,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日常蔬菜。在我国长江流域,露地4月播种,7月初开始采摘嫩荚,可连续收获3个月。大棚种植,可提前1个月播种,连续收获半年以上。
&&& 黄秋葵主要食用嫩荚(相当于棉花的棉桃),嫩叶、花朵、种子亦可食用。嫩荚中的粘液含有多种营养丰富的果胶,有健胃、润肠、强肾、美容等作用。
&&& 黄秋葵清香可口,可以凉拌、炒炸、做汤,或与其他原料搭配,做成各种菜肴。
&&& 黄秋葵很少有病害,不需施用农药,是绿色的环保蔬菜。
&&& 黄秋葵株高1-1.5米,最高不超过2米,行株距30-40厘米,家前屋后隙地即可种植,可作为菜园的绿篱。种植10平方米(大约100株),每周至少可以采摘1次。
&&& 黄秋葵在长江流域和化南地区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但以春播为主。3-4月播种,5-9月收获;5-6月播种,7-10月收获;7月播种,9-11月收获。早播应采用大棚、小拱棚或地膜覆盖栽培,正季以露地栽培为主,也可在保护地栽培。定苗后追肥1次,每亩施人粪尿肥750-1000千克;株高40-5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25千克。其后每隔15-20天中耕除草,并追施硫酸钾复合肥,前后共2-3次。土壤保持湿润。
&&& 采收要及时,过早则产量低,过迟则影响品质,一般花期后5-9天即可采收。采收时要用剪刀剪,不要用手摘,否则会损伤植株,影响产量。
&&& 红秋葵是黄秋葵的一个变种,根茎、叶脉、花蕾、果实皆红色,一般株高1.5-2米,株行距应保持在半米以上,可通过打顶的办法来抑制其高度,促进蓬开。红秋葵口感与一般品种的黄秋葵相似,但更具有观赏性。
&&& 黄秋葵、红秋葵种子千粒重:50-60克。
10:45:47 09:40:54 18:53:21 08:47:52 10:19:39 13:59:35 18:45:56 13:34:35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葵的产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