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发展过程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哪些困难与问题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日 15:5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日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3545位企业家参与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一是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的特点,消化过剩产能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二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企业家发展动力不强。  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表达出积极应对挑战的意愿:一方面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应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主动转型,积极应对挑战;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期待政府坚定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进一步推进与市场化、改善民生和防范金融风险相关的各项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2013·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追踪调查”,发出问卷10000份,回收问卷3545份,样本覆盖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个行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6.4%和93.6%;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1.1%、31.1%和57.8%。职务是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2.8%。  困难和挑战  ——产能过剩带来的困难加重  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八项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社保和税费负担过重”、“企业利润率太低”、“整个行业产能过剩”、“资金紧张”、“国内需求不足”、“缺乏人才”和“未来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调查发现,近年来成本上升一直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带来了企业竞争加剧、价格下跌并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率太低”。因此,综合来看,产能过剩问题是近年来影响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了解到目前不同行业企业产能过剩的具体情况。调查显示,认为本行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的企业经营者占12.8%、“比较严重”的占58.3%,两者合计比2012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认为“基本不存在”的占28.9%。  从不同行业看,纺织、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子设备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的企业超过八成。  调查表明,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同时,也有一些行业存在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产能过剩还体现在设备利用率的下滑上。调查显示,认为2013年设备利用率在“75%及以下”的企业经营者占51.2%、“75%-90%”的占32.9%、“90%以上”的占15.9%,企业总体平均设备利用率为72%,与2012年的调查结果基本持平,比2010年下降了6.3个百分点。从不同行业看,食品、服装、化工、化纤、橡胶塑料、非金属制品和钢铁等行业平均设备利用率低于70%,相对较低。  调查还发现,超过2/3(67.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其中认为需要“5年及以上”的占22.7%。从不同行业看,化工、医药、钢铁、有色金属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有超过三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消化过剩产能需要“5年及以上”的时间。  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首先体现为内需不足。调查发现,虽然当前的政府投资需求相对较旺,但是民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其中,民间投资需求不足还体现在民营企业未来的计划投资额增长速度仍然较低。调查显示,民营企业选择明年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23.3个百分点,虽然略高于2012年但仍明显低于2011年及2010年的调查结果。  消费需求不足也能从相关行业的产销情况上得到印证。以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为例,调查显示,关于企业目前的生产(服务)量和销售量情况,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认为“减少”的比“增加”的分别多12.1个百分点和13.2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认为“减少”的比“增加”的分别多30.7和36.7个百分点,均要低于所有行业的平均水平。&  此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有关说法的同意程度,调查显示,关于“目前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和“做企业家越来越难”这两个说法,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71%和85.1%,评价值分别为3.88和4.19。  关于“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经营者”这一说法,表示“不大同意”或“很不同意”的占27.8%,总体评价值为3.31,要低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  关于“目前是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一说法,表示“不太同意”或“很不同意”的占37.9%,总体评价值为2.84。  关于“我希望我的子女成为企业家”这一说法,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的占38.2%,评价值为3.03,略高于中值3,与2012年差别不大。  企业家发展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压力的增大。调查显示,关于“与去年相比,企业目前的经营压力”这一问题,选择“明显加大”的企业经营者占39.4%,选择“有所加大”的占45.1%,选择“基本没变”的占12.1%,选择“有所减轻”或“明显减轻”的仅占3.4%;关于企业家对自己压力的感受,认为自己“压力很大”的占31%,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认为“压力较大”的占60.4%,认为“压力较小”或“没有压力”的仅占8.6%。  企业战略选择及政策建议  ——企业积极转型,应对挑战  面对当前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表达出积极的意愿。调查显示,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未来一年应着重采取的措施”,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六项分别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开拓国内市场”、“更新设备”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个排序与前两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表示,针对当前成本上升的困难,企业将采取“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的措施;针对产能过剩和利润率太低的困难,企业将主动转型,采取“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更新设备”等措施;针对国内需求不足的困难,企业将采取“开拓国内市场”的措施。  从企业最希望投资的行业也能看出企业跨行业转型意愿的增强。调查显示,关于“企业最希望投资的行业”,选择“其他行业”的企业经营者占38.3%,比2012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的最高值;选择继续投资“本行业”的占61.7%。从不同行业看,纺织、服装、化纤、有色金属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转型意愿更加强烈,超过半数的企业经营者希望投资其他行业。  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遇到困难时选择什么样的出路,也能看出企业转型意愿的增强。调查显示,当问及“假如企业的停产、半停产情况持续下去,您将如何打算”这一问题时,打算“产业升级”的企业经营者占52.2%,与2012年持平,明显高于2011年;打算“进入新行业”的占19.6%,比2012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打算“去其他地区发展”的占3.6%,而选择“退出不干了”的企业经营者占24.6%,比2012年略高了2.3个百分点,但仍明显低于2011年。  ——企业创新意愿增强,创新成效初步显现  创新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调查发现,企业经营者对创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创新的动力有所增强,创新成效初步显现。调查显示,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未来一年应着重采取的措施”,企业经营者选择的与创新相关的选项 (包括“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更新设备”等),与去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调查还了解了企业的创新动力。调查显示,与去年相比,认为创新动力“有所增强”或“明显增强”的企业经营者占63%,“基本没变”的占28.1%,“有所减弱”或“明显减弱”的占8.9%。  企业研发投入的上升也反映了创新动力的增强。调查显示,认为今年研发投入“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42.5%、“持平”的占42.4%、“减少”的占15.1%;“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7.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上升了6.6个百分点。  新产品销售比重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成效。调查显示,认为今年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36.9%、“持平”的占47%、“减少”的占16.1%;“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0.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上升了6.3个百分点。  创新环境的改善是企业创新动力增强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认为目前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比5年前“明显改善”或“有所改善”的企业经营者占54.1%、“基本没变”的占26.8%、“明显恶化”或“有所恶化”的占19.1%。  ——顺应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趋势,完善和稳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调查发现,企业家已经认识到未来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逐渐过渡到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有所放缓。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判断,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平均为7.2%,5年后将下降到6.9%,10年后将进一步下降到6.5%。  基于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的判断,企业经营者对2013年和2014年的GDP增速持有比较理性和平稳的预期。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预计2013年GDP增速为7.2%、2014年GDP增速仍为7.2%。  基于对GDP增长理性、平稳的预期,企业家期待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调查显示,当问及“未来2年内,经济增速在什么情况下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刺激力度”这一问题时,超过八成(81.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7%以下”,其中,认为经济增速在“6%以下”政府才需要加大政策刺激力度的企业经营者超过了1/3(34.4%)。  ——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为企业转型创造良好环境  调查发现,一方面企业家主动转型和创新,应对当前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另一方面企业家也期待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鼓励和推动企业升级。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今年以来推动有关改革和相关政策的评价。调查显示,以4分制计算,按照评价值高低排序,企业经营者评价最高的六项改革依次是:“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合理提高劳动者报酬”、“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而对“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调控”和“国有企业收益合理分配”的评价相对较低。  关于以上各项改革的迫切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六项依次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简政放权”、“房地产调控”、“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各项改革的难度。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难度最大的六项改革依次是“房地产调控”、“简政放权”、“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和“国有企业收益合理分配”。  调查表明,企业家对当前多数改革的成效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同时,企业家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市场化相关的各项改革,包括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简政放权和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二是与改善民生相关的各项改革,包括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三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是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也认为这三个方面的改革难度很大,这表明目前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因此期待政府坚定深化改革、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信心,积极应对和克服改革中的困难与挑战,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落到实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孔建会)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县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报告
&& 县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县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报告
本文由公文易网()编辑 ryw 精心整理,可为2017年写作与“企业发展,困难,问题,调研报告”有关的文章提供参考,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
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并为政府支持企业健康运行、促进全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制定对策积极提供依据。根据《县政协 20**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中旬以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大江铸业、万特铜铝业、银沙仓储、福鑫公司、洪森实业、秦江塑料包装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采取进入企业现场视察、听取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仅开发区企业就由刚成立以来的3家发展到35家,已初步形成了五大产业群体:即以华溢纺织、富泰革基布、银沙仓储、亿泰实业、固威制衣为龙头,形成了集棉花收购、加工、纺纱、织布、革基布、针织、服装于一体的纺织产业群;以洪森实业、洪森天利、楚玉食品、正邦饲料为龙头系形成了粮油开发、水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以大江铸业、万特铜铝业、南洋汽摩为龙头,形成了阀门、铜排、汽车水箱等为主要产品的机电产业群;以天一药业、熊兴化工、美宝药业、秦江化工、前华化工为龙头,形成了牛璜酸、硫酸、合成氨、甲醛、西药片生产等为主要产品的医药化工产业群;以沙洋秦江人造板有限公司、海峰新型建材等项目为龙头,形成了中高密度纤维板等为主要产品的建材产业群。
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也不断改善,集聚能力在不断增强。在硬件建设方面,以开发区为例,近年来在开发区投入近3.8亿元修建了工业一路、工业二路、工业三路、南环路、北外环路及汉津大道延伸段等6条道路建设,基本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道路框架。启动了汉宜路和五洋路道路改造工程,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在软件建设方面,县委、县政府加强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推行“两集中”和“首席代表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部门也积极主动为客商投资审批提供协办、代办服务。
二、我县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查,当前我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主要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
1、企业融资困难。几家企业普遍反映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融资较为困难,如福鑫公司反映银行贷款非常难,福鑫企业现有固定资产2200万元,按照条件可在建行贷款1千万,目前仅贷一半,为了尽快上新的项目,企业想用设备抵押(设备原值1500万元)续贷400万,目前未获批办理。其它企业也很难从本地银行贷到款,部分企业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在外地高息借贷以解燃眉之急。沙洋本地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不活跃,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与资金筹措困难的矛盾较为突出。
2、招工难,工难用。一是企业招收技术工人较难。从调查中了解到,70%的企业反映用工得不到满足,一线生产工人紧缺,熟练工作和技术人才则更缺。虽然企业在员工的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生活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仍很难招到工人。二是工难用。企业反映,沙洋本地农民工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严重,大多不能吃苦,进企业务工去留随意,造成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设备未能完全利用,影响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和产品质量提高。
3、税费抵扣返还周期长。如大江铸业及万特铜铝业反映制造业可享受国家税收返税优惠,但在沙洋返税时间太长,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
4、交通环境不优。一是城区道路难行。沙洋县城内几乎所有的道路都不同程度存在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开发区内断头路也较多;二是超速罚款高。很多企业反映,企业运输车辆在沙洋超速罚款频繁,有时罚款竞高达1000元,且驾驶证扣6分,令司机怨声载道。
5、经济发展环境欠佳。
(1)领导重视不够。县委p县政府领导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太少,跟踪服务落实不力。对招商企业前期建设较重视,后期发展关心较少,与客商交流不够,未能为企业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客商投资发展的积极性。譬如,开发区的“南洋水箱厂”是由浙江瑞安知名企业-“南洋汽摩配”投资兴办,该企业坐拥近20亿资产,来沙洋投资“南洋水箱厂”为抢占中西部市场而采取的投石问路策略。从90年代初期,“南洋汽摩配”就开始尝试与沙洋“亲密接触”,因诸多因素影响,至今对在沙洋投资额度和发展规模仍举棋不定。按照“南洋汽摩配”徐总所说,如果他们在沙洋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与之配套的企业至少有4-5家会跟着过来办厂。那么现在,我们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去做呢?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2)部门服务意识淡泊,收费意识强烈。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总是跳不出“管理就是收费,收费建设沙洋”的思维定势,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多,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会议上和文件中,县政府明确开发区企业应交的服务费用为收费下限的20%,往往不能很好地落实。调查中企业反映,在项目落户阶段,除国税局只收取 25元办证工本费外,多数单位都有服务费,还有个别单位存在搭车收费现象:如县工商局明里暗里要求企业加入个体工商者协会,收取元会员费,或者不定期向企业推销报刊杂志和“学习资料”,说的都是企业自愿,但如果你真不交和不买,他们就会态度消极,行为敷衍,让企业能办的事情不能马上办,甚至办不成。企业虽然交了钱,心里却不舒畅,多数客商有意见。
(3)服务主动性不够,导致事难办。一些部门全方位服务的理念还未形成,一是因循守旧,企业办事难。个别部门在贯彻执行上级的精神和政策时,比葫芦画瓢,照本宣科,不联系沙洋实际,没能把有关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很多在周边县市能办成的事情在沙洋却办不成,一些在其他地方行得通的政策在沙洋则行不通,甚至出现主要领导点头表态,分管领导摇头和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拖着不办的怪现象;二是认识偏差,环境意识不强。部分干部职工认为抓发展环境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全民抓环境、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没有真正形成。同时在破坏环境的案件查处上也过于心慈手软,没有动真格,影响力不大;三是行政服务中心部分窗口业务水平不高,服务态度差。
三、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谨提出几点建议:
1、多方筹措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一是畅通融资渠道。政府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推进融资方式创新,引导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更多的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继续争取上级发展奖励资金、基础设施贷款贴息资金,以加快中小企业建设步伐;三是控制源头税。政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对企业进行间接扶持。还可以组建成立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为有关企业提前返税,减少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2、引进储备人才,解决招工难问题。对我县劳动力拥有量开展一次市场调查,建立劳动力资源库,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用工观念,合理确定用工标准和条件,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企业用工有效对接;加快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实行定单培训制度设置,面向骨干业企业培训熟练工人和专业技工。有关部门要提前建好服务企业平台,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招聘信息,为相关部门、企业和失业人员之间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积极扶持失业人员参与竞聘。
3、加快道路建设,规范行政执法。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状况;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规范行政执法部门的收费、罚款行为,缩小执法自由裁量幅度,避免交叉执法、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行为的发生。
4、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大力推进一站式办证、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办理的行政服务模式,完善和落实行政服务中心各项制度,强化对服务窗口单位的考核考评,加大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5、重商安商,跟踪服务。全县上下都必须从发展沙洋的现实出发,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为客商和企业排忧解难,真正形成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严防工作中的推委现象,真心实意为企业和群众服好务。县四大家领导要切实深入企业,落实包保责任制,做好跟踪服务。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项目(或企业)、一个领导、一个专班”的服务模式,明确重点,落实责任,为企业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既要注重新项目的引进,又不能忽视对已落户的企业后期的跟踪服务。各级、各地主要领导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经济上,要经常深入企业,广泛听取意见,要与客商做知心朋友,多帮助研究解决产、供、销各个环节中的实际问题,做到以情感商,以行助商,从而增强客商在沙洋投资兴业的信心。
总之,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同解决。我们坚信,只要全县上下围绕县委“擂发展、拼经济、攻特色”的工作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加快,沙洋经济腾飞一定指日可待。
大家都在看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ryw)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方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民营企业正在有史以来最为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下,呈现出更加强健的发展势头。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是可喜可贺的,对我国经济发展出了很大的贡献。第一、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第二、民营经济使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比如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拉动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民营经济的贡献。第三、民营企业的发展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民的需求。民营经济比较灵活,很容易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这就丰富了市场,最大限度的满足的人民群众的需求。
虽然像上述讲到的,我国民营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有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护,但是民营企业自身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民营企业的管理有待于规范
()民营企业家的自身问题。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以照搬,在管理工作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①民营企业家的管理权力缺乏相应制约。民营企业大多数为私人投资兴办,一般情况下企业主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且决策管理时,只需对私人利益或少数投资者负责即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桎梏个人专权的家长式管理模式。然而一旦企业走上了发展之路,规模逐渐扩大时,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便会诱发一系列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决策的盲目、管理的混乱与权力的滥用,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②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参差不齐。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人才素质较高之外,大部分民营型企业的管理者学历偏低。对于人才,放心和能干无法兼得总是民营企业主的一块心病。一方面,他看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对于培育人才却缺乏信心,担心投入的人力、物力没有回报,更担心人才不能长期为他们服务。他们往往有这样一种想法:世上有人才、蠢材和奴才。蠢材不能用,因为会误事;人才更不能用,因为他们会夺你的江山;奴才最好,又听话又好用。因此,在忠诚与效率之间如何选择,他们正经受着巨大的矛盾和痛苦。
()缺乏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我国民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号称创百年企业还只是纸上谈兵。
()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多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已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企业大多是将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部门的功能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机构设置不到位、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与现代人力资源正规化、专业化管理极不协调。而人力资源部的职能不仅仅是人事的管理同时是对人才引进和培训。
()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大多数民营企业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许多民营企业家只考虑到了物质方面的激励,而忽视了满足职员精神方面的需求,单一的激励手段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员工使用效益没有达到满意化。
()民营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目前,很多私营民营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老国企的弊端,一部分演变成家族式企业;而所谓的改制企业有许多还不规范,尤其是有一些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逃避银行债务,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占的比例较低。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很多民营企业的信誉度不高银行不愿向他们提供贷款。由于现在银行也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对那些信誉度底,或者有欠款而过期不还的企业,银行一般都不愿意提供贷款。
()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民营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当前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尚不合理
()民营企业机构臃肿。
①假事业部现象:公司成立了以事业部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但事业部只是形式上的组织框架,没有赋予事业部的职能;同时公司的产品结构也不足以支撑事业部的运作,相关事业部的产品关联交易现象严重,事业部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某些产品的滞销。
②公司管理冗员多:在这样的组织构架中,必须有相当多的人在管理岗位上才能支持组织的运转。在多人的公司里,公司的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总人数的。而销售一线的业务人员少,市场一线的运作能力低。
③办事效率低:各事业部的客户群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各事业部重复拜访同一个客户的现象突出;公司部门多,管理层级多,办事效率低,流程复杂,执行力差。
()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过少。有的民应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般都不愿意引进响应的管理和营销人才,导致企业的营销能力弱,公司没有开拓市场的业务人员;信息不畅,公司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处于生产导向的营销阶段;流程不畅,很多事情积压在内部;职能不清晰,没有相关的岗位和权责。
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仍在延续
()用人机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家族企业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比例接近%,说明大部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②任人唯亲现象严重。从企业内部提拔的多为仓库管理员和一般管理人员。而对于总经理和财务主管,则在亲戚朋友当中选用的居多,其注重的不是个人的能力,而首先考虑的是忠诚度。因此,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上,任人为亲而不为贤成为其主要特征。
③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晋升制度在家族企业里是上有封顶的,做到一定的职位,即使业绩再突出,也不可能晋升。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是约束机制,家族企业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解雇。经理人员在家族企业里败德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与任人唯亲有很大关联。
()家族式企业管理下吸收外部资本的问题。
①与他人合资合股经营,股东或董事会成员分享所有权,以股东或董事投票表决的方式代替企业主过去一人说了算的决策方式。这是否能被企业主接受或股东们能否经过磨合以在利益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上达成基本共识
②吸纳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企业主能放心授权吗即使放心授权,又能保证授权的收益一定会大于风险带来的成本吗在授权的过程中如何既能对经理人有效激励又能保持有效控制有什么方法能保持这种有效控制
③吸纳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对他们授让部分经营管理控制权,又如何处理作为外人的职业经理与作为家庭或家族成员的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新来的经理与创业元老们之间的关系老板发达了,就把当初一起创业打天下的老伙伴们踢开,这是令人忌讳又令人声誉蒙受损失的事。把当初创业时立下汗马功劳的自家人请下马或清洗出企业,急要被人骂为六亲不认,同时企业主还应承受这种声誉受损的风险。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年德隆危机后受当局委托做的分析报告,许多资料已经过时,但是记录了那个疯狂时代的真实的细节。本周五得到有关人士批准,可以公开,现在分若干次发上来,提供给对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有兴趣的。由于是研究报告,一点都不好玩,而且我也没精力改得比较喜闻乐见。由于当时的观点和思想局限,还比较推崇西方市场监管方法,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是这就是我们必须为学习和追赶付出的代价。欢迎批评。
)、起家:炒认股权证
)、介入资本市场:收购上市公司
)、发展:收购第一家金融机构――金新信托
)、进入商业银行
)、从启动开始就劣迹斑斑:虚增资金、抽逃资金和作假帐
)、违法证据之一:操纵股市
)、通过抽逃资本迅速扩大规模:企图大而不倒
)、资金链断裂
)、兑付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德隆变卖资产自救
)、监管机关和司法机关开始介入
)、垮台直接原因:资金链断裂
)、德隆自我拯救的资产重组方案
)、德隆自我拯救的国际化方案
)、地方政府的拯救努力
)、隐瞒实际控制人
)、欺诈配股
)、虚增利润
)、隐瞒关联交易
)、违规担保
)、非法集资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疏漏
)、对中介机构疏于监管,导致中介机构共谋造假,尤其是一些国际著名中介机构有恃无恐造假
)、地方政府过于强调政绩,越权渎职,事前监管不力,事后逃避责任
)、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出现危机没有拯救或再生机制,失去重整机会,造成社会财富极大浪费和损失
)、对已经普遍存在的类金融企业没有相关监管立法和规章
)、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及银行管理规章不具有可操作性
)、该管的遗漏,不该管的强化
)、监管职权规制过于宽泛和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对行使监管职权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监管法制在适应银行业国际化方面不足
)、配套政策和法制的不健全
)、由于体制障碍,使监管效率低而疏漏
)、金融监管职责不清,划分不明,存在多头监管和重复劳动
)、三大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标准不一,无法统一协调
)、现行多头监管体系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需要
)、金融监管有效性受外部因素制约,缺乏监管的社会配套体系
)、监管人员素质不高,滥竽充数者不乏存在
)、存款保险制度尚为空白
)、市场退出监管不可操作
)、谨慎要求方面过于简单
)、法律对监管方法仅有原则性的规定
)、过于强调法定权威监管机制的运用,疏忽了银行内部控制和同业自律机制的兼用
)、德隆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实业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经营策略的错误
)、垄断产生超额利润覆盖资金高成本的假说错误
)、生产过剩导致德隆产业整合运营模式没有成功的环境
)、违反起码的企业运营规律:利润来自增值
)、德隆的产业整合模型
)、德隆的产业整合模型失败的原因
)、德隆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模式
)、德隆在资金市场融资的模式
)、股权质押贷款
)、存货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抵押贷款
)、公司之间的互相担保贷款
)、德隆的其他变相融资手段
)、战略目标上急功近利
)、战略上盲目多元化
)、没有可行的战略计划
)、战略执行上固执自大
、德隆内部可利用的资源和各种要素素质并不支持其如此迅速扩张,德隆在发展中一直在用“玩火”的方式去“救火”
)、海尔集团
)、东方集团
)、希望集团
)、控制金融机构后违规运营
)、缺乏有效的并购后整合
)、不能控制负债结构
)、没有预警机制
)、不重视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
)、企业规模太小
)、先天不足
)、金字塔控股导致基础不稳
)、资金互相挪用导致风险传染
)、用财务杠杆连续放大信用导致信用透支
)、构造融资工具
)、占座卖高价
)、垂直产业链控制
)、非相关产业扩张
)、天花板效应
)、避险效应
)、抗风险
(1)、中国市场容量巨大
(2)、技术壁垒消除
(3)、应付激烈的国际竞争
&&&(4)、VIP效应
(1)、中国企业失败的第一个因素就是非相关多元化
(2)、中国企业扩张没有长期资金来源
(3)、扩张的支付方式是另一个问题
、急于求成
2、建立筹资渠道
3、投资需求太大
4、金融业是发展的捷径
5、金融业有高额利润
6、金融业是投机的机会
五、国内企业界对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理解的错误
1、对GE模式的错误理解
(1)、美国巨型企业涉及金融业的很少
(2)、GE的资本运作有实业作为强大的后盾
(3)、GE Capital
(4)、只有GE一家企业做到真正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并且从金融业获得有足够的收入
(5)、GE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模式追求的是长期收益
(6)、GE并没有一味膨胀金融业务
(7)、中国多元化公司没有依靠的实业来支持金融业务
2、对国情和经济结构理解错误
(1)、金融寡头时代结束了
(2)、政府不允许金融寡头在中国出现
(3)、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4)、产融结合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5)、管理体系反思
3、对自己经营管理能力估计错误――对类金融控股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没有理解和掌握
(1)、违规筹资
(2)、行业重组的的增长潜力有限
4、最大的错误是不理解金融业的风险会转移和传染
六、失控下的产业扩张危机――后备德隆危机正在酝酿中
1、环境因素
(1)、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组建类金融控股企业
(2)、现在金融业普遍资金过剩,面临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
(3)、中国金融业效率太低
(4)、国有股全流通的实现,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盈利机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但风险极大
(5)、对类金融控股企业没有预警系统和监管缺失
(6)、类金融控股企业违法违规不受处罚
(7)、没有危机阻断机制
2、类金融控股企业自身因素
(1)、普遍的作大作强和多元化的GE情节
(2)、民营企业积累的资本需要高额回报和避险
(3)、投机心理和能力不足是类金融控股企业短期内不可改变的事实(4)、外行领导内行
(5)、随着竞争加剧,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的简要回顾
1、安然事件回顾
(1)、安然公司概况
(2)、安然公司崩溃过程
(3)、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
2、世通事件回顾
(1)、世通公司概况
(2)、世通崩溃过程
(3)、世通崩溃原因
3、其他公司
(1)、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
(2)、施乐公司
(3)、奎斯特国际通信公司
(4)、阿德尔菲亚通信公司
(5)、玛莎·斯图尔特
(6)、南方保健公司
(7)、蒂科国际公司
(8)、Cendant公司(9)、环球通讯公司和凯马特百货连锁店
4、原因分析评价
(1)、美国官方监管机构认为安然事件产生的原因
(2)、公开监督机制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揭露了造假
(3)、卖空市场的力量逼使安然破产
(4)、市场环境变化使安然破产
二、安然造假手法分析:对揭示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造假方法的启示
1、为什么要选择关联交易
2、实现关联交易的关键是金字塔控股
3、关联交易的模式
4、财务结构问题&
5、风险规避交易带来的风险
6、信托基金的危险
三、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对美国政治、经济和金融的冲击
1、政治冲击
(1)、对政府监管市场能力丧失信心
(2)、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
(3)、对美国立法与行政的关系影响
(4)、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2、对经济的冲击
(1)、安然的财务危机严重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股市
(2)、安然的财务危机给汇市、债市、期市、金市带来很大影响
(3)、引起一系列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
(4)、金融业受累
(5)、金融危机的威胁
(6)、间接影响
3、安然破产带来的直接损失
(1)、金融机构损失
(2)、安然员工的损失
(3)、股东损失
四、美国政府对安然事件及其他企业危机的处置
1、启动危机的应急程序
(1)、立即阻断传染
(2)、预防再犯
(3)、安民告示
(4)、控制舆论
2、诱导、引导和刺激市场力量阻断、解决危机
(1)、对安然公司的拯救
(2)、对世通公司的拯救
3、迅速通过新法律
(1)、加强高管人员责任
(2)、强化公司审计的独立性
(3)、加强信息披露
(4)、强化SEC监管力度
4、政府成立新的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
5、迅速恢复危机企业的正常运营
(1)、安然公司
(2)、世通公司
6、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五、对我们的启示
1、立即启动危机应急程序
(1)、立即阻断传染
(2)、预防再犯
(3)、安民告示
(4)、控制舆论
(5)、调查
(6)、找到原因
(7)、提出改革措施和完善制度
(8)、反思
2、美国的传统是以特别立法应对特殊情形
(1)、30年代大萧条特别立法的功勋
(2)、SOX法案是美国历史上以特别立法应对特殊情形传统的最新延续
3、用立法引导市场手段解决经济问题
(1)、强化市场力量监管作用
(2)、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
4、政府仅仅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1)、美国政府行政权力限制很多,不能滥用
(2)、立法时考虑长远,不朝令夕改,例如《1937银行法案》1998年才废止,使用60年,但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劳永逸的
(3)、追究犯罪责任不是政府的任务,政府的职责是恢复市场信心,保持经济稳定,挽救有战略意义的企业
(4)、对预防、预警极为重视
(5)、迅速恢复危机企业的正常运营
5、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1)、自由市场经济也需要政府监管
(2)、市场监管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3)、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4)、加强媒体的监督作用
6、对政府监管机构的权力、责任和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1)加强对公司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管
(2)防止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避免公司过度膨胀
(3)、改革会计制度
(4)、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7、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8、期权激励并不一定有助于减少代理成本
9、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
PART4类金融控股企业发展趋势
一、美国财团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1、美国财团概况
(1)、美国财团的产生
(2)、摩根财团
(3)、杜邦财团
(4)、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5)、得克萨斯财团
(6)、加利福尼亚财团
(7)、芝加哥财团
(8)、克利夫兰财团
(9)、梅隆财团
(10)、波士顿财团
(11)、洛克菲勒财团
2、财团对美国现代化的贡献
(1)、财团推动的产业整合实现了美国现代化
(2)、财团集中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技术提升(3)、财团整合和扩张基础产业使资本市场建立
(4)、财团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3、财团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业
(2)、财团对美国政治、外交的控制
(3)、财团对美国媒体的控制
4、财团发展的新趋势&
(1)、财团经营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逐渐丧失
(2)、财团互相渗透
(3)、财团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4)、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渐分离
二、日本财团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1、日本财团介绍
(1)、日本财团概况
(2)、三井财团
(3)、三菱财团
(4)、住友财团
(5)、芙蓉财团
(6)、三和财团
(7)、第一劝银财团
2、日本财团的特色
(1)、日本财团主要是建立在合作与协同基础上的
(2)、经常维持相互协助与分工合作的密切关系,发挥财团最大的整合力是日本特点
(3)、财团内的企业透过多角的相互持股而形成多层圆环状组织
(4)财团对于日本经济具有钜大影响力,且在促进日本经贸发展与产业升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财团在日本现代化中的贡献
(1)、财团银行利用朝鲜战争带来机会帮助日本完成战后复兴
(2)、财团对十年倍增计划的贡献
(3)、财团对引进技术的贡献
(4)、财团对日本竞争力增加的贡献
(5)、财团是日本经济扩张的主力
(6)、财团是日本技术创新的源泉
4、日本财团的近况&
(1)、主力银行的近况&
(2)、综合商社的近况&
三、类金融控股企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1、中国进入全面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阶段
(1)、中国开始重化工工业化
(2)、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
(3)、中国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制造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并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2、类金融控股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需要控制金融业
(1)、类金融控股企业被迫进入重化工业
(2)、民营企业进入重化工业先天不足
(3)、类金融控股企业进入重化工业必须金融业支持
3、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需要整合和升级
(1)、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经营粗放,效率低
(2)、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创新能力弱,附加值低
(3)、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系统竞争能力不强
4、类金融控股企业有能力完成制造业的整合和升级
(1)、产业链优势
(2)、组织结构优势
5、类金融控股企业发展可能的模式
(1)、美国的并购模式
(2)、日本的合作模式
PART5建立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机制的建议
一、建议尽快建立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机制
1、制定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应急程序
(1)、立即阻断传染
(2)、预防再犯
(3)、安民告示
(4)、控制舆论
(5)、立即委托专业机构对被接管的类金融控股企业进行重整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和制定重整计划
(6)、一旦重整计划获得债权人和法院同意,立即进入重整程序
2、建议制定《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条例》
(1)、制定条例是正常程序
(2)、条例不能制定限制类金融控股企业领导人人身自由和剥夺其财产权的条款
3、制定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警机制
(1)、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
(2)、防止金融风险引发系统风险
(3)、建立金融预警系统
4、接管重整类金融控股企业
(1)、国际经验是依靠市场力量
(2)、我国需要政府参与
二、我国金融机构接管制度目前存在缺陷和建议
1、国外对银行接管的规定
(1)、接管的条件
(2)、国外银行接管方式
2、我国对金融机构接管的规定
(1)、恢复运营
(2)、破产
(3)、接管目的
3、我国金融机构接管制度目前存在缺陷
(1)、接管的前提条件过于模糊,执行机构有较大的自由处置权,如果越权和渎职很难追究监管机构责任
(2)、将产生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冲突
(3)、行政手段处理危机金融机构没有监管措施配套
(4)、重整措施不明确
(5)、对接管组织的行为没有必要的限制&
(6)、信息披露不完善
(7)、行政行为替代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法制精神
三、对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的组织结机构建议
1、建议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建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处置类金融企业危机时的主要业务
3、建议应急管理常态化和专门化
(1)、建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常态化和专门化
(2)、应急管理需要常态化和专门化是国际惯例
(3)、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常态化和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处置危机效率
(4)、地方政府也应有相应机构
4、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作为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的办事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有责任和能力完成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的执行工作
(2)、建议加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力量
5、建议分级监管和分级拯救
(1)、分级监管
(2)、分工负责
6、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
&&&(1)、建议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直接指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下属的金融风险监管机构监管类金融控股企业
&&&(2)、建议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领导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
7、政府各部门责任
(1)、财政部门
(2)、工商部门
(3)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4)、公安机关
(5)、税务部门
8、对舆论的控制
(1)、新闻办公室
(2)、媒体宣传方案
(3)、新闻审查制度
四、对类金融控股企业进行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和建议监管内容
1、实现类金融控股企业监管的前提条件
(1)、监管信息共享和监管动作协同
(2)、分层监管
(3)、构筑必要的应急措施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5)、建立类金融控股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6)、强制类金融控股企业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7)、监管体系内部协调和完备
(8)、对监管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
2、建议对类金融控股企业监管的内容
(1)、资本充足率监管
(2)、关联交易监管
(3)、业务范围监管
(4)、IT系统安全认证和信息安全监管
(5)、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和财产监管
(6)、现场监管
(7)、信息披露监管
3、类金融控股企业监管要点: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
(1)、资本不足
(2)、内部关联交易
(3)、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失去平衡
(4)、IT系统
(5)、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6)、财务信息披露风险
(7)、管理风险
(8)、金融监管盲区
五、建议对类金融控股企业设置的预警指标
1、类金融控股企业出现危机征兆的指标
(1)、应收帐款增加,销售下滑
(2)、现金流出大于流入
(3)、高得出奇的资本收益率
(4)、可疑的关联交易
(5)、离谱的咨询费
2、潜在危机信号
(1)、少量高级人才流失
(2)、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3)、盈利能力转弱
(4)、执行力较差
(5)、信息沟通障碍
(6)、没有核心能力
(7)、缺乏发展后劲
(8)、领导人迷失经营方向
3、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特征
(1)、不确定
(2)、紧急爆发
(3)、如果没有完善的预警系统,就无法预防
六、进入危机拯救的程序
1、《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条例》要慎用
(1)、引导市场力量进行拯救
(2)、完备实施条件
(3)、明确最低保障标准
(4)、《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条例》最好备而不用
2、使用《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条例》条件
(1)、类金融控股企业股东大会决议向政府求援
(2)、金融机构求援
(3)、地方政府求援
(4)、出现社会动乱
(5)、监管机构预警体系报警
3、进入程序
(1)、信息判断和分析
(2)、提出启动危机拯救程序建议
(3)、组织听证
(4)、上报审批
(5)、法院协商
(6)、启动危机拯救程序
(7)、危机状况的缓解和拯救效果评估
(8)、启动破产关闭司法程序
七、危机拯救一:接管
1、接管的目的
2、接管的条件
3、获得接管权的情形
4、接管的机构组成和权责
(1)、组成
(2)、权责
(3)、接管机构的议事规则
(4)、收费
5、接管的程序
(1)、财产处置
(2)、合同的处置
(3)、涉诉案件的处置
(4)、接管报告
6、接管的内容
(1)、对原来管理者进行职务审计(2)、接管资产的评估(3)、接管资产的清产核资或帐目清册
(4)、资料交接
(5)、法律文件交接
(6)、资产交接
(7)、会计资料交接
(8)、设备器具交接
(9)、人员交接
(10)、关系网交接
(11)、权力交接
(12)、接管遗留问题的处理
八、危机拯救二:重整
1、重整基本条件
2、重整原则
3、宣布重整失败条件
4、申请类金融控股企业破产的条件
(1)、慎重申请类金融控股企业破产
(2)、申请破产条件
5、重整合作伙伴的资格
6、重整面临的风险
7、重整的工作程序
8、重整战略应该考虑的内容
9、重整工作计划框架
10、重整预算框架
11、重整业务必须具备的规章制度
12、重整的准备工作
(1)、确定目标企业的经济价值
(2)、创意(工作模式或模型)的提出
(3)、重整建议书
(4)、评估
(5)、重整计划可行性研究
(6)、工作执行计划
(7)、报告
(8)、监督
13、债务重组、业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1)、债务重组
(2)、业务重组
(3)、资产重组
(4)、重组程序
14、企业再生
(1)、运营
(2)、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
(3)、重整撤出及善后
PART6《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预防和拯救条例》建议草稿
一、总 则
二、相关各方及责任
三、准入管理
四、危机预防
五、危机拯救
附件:主要相关法律条款&
亿人民币,控制企业遍及几乎所有金融业态和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几大行业,多达200家以上企业,使大量的金融机构深陷其局;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用最愚蠢的手段非法操纵股市和非法集资,而有关监管机构居然熟视无睹;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著名咨询公司和国内许多一流的经济学家都为德隆作过顾问甚至抬过轿子。如果不是中央政府高瞻远瞩,处置果断,利用风险阻断机制及时化解了一场可能诱发的金融危机,德隆带来的后果将更为严重。但这种特殊应急处理方法显然不能作为一种常态办法,国家必须建立制度化的预防和控制体系。
年代的经济环境与我们今天比较类似,经济高速增长,垄断利益集团实力不断扩大而又没有控制,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执法公正性和社会监督公开性不足,对投机行为没有有效抑止,腐败和贫富差距扩大,结果在1929年出现了以证券市场投机失败诱发的经济大萧条,损失惨重。美国国会在危机面前迅速通过了许多直到今天仍有重大影响的法案,例如反托拉斯法,金融业分业经营法,证券法修正案等等。前几年,安龙公司和世通公司案件,导致美国国会修改、补充、完善了对公司的财务监管法案。
大公司,美国第七大公司);美国世界通讯公司(美国第二长途通讯公司)等等都是如此。
),以及所需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使德隆的对实业的投资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越需要以债养债,承担的经营风险不断放大,一旦因必然的高低起伏经济周期等自然经济规律导致银根紧缩使德隆资金来源紧张,必然导致德隆需用更高的成本吸引资金,由于其筹集资金成本大大高于所有传统行业盈利能力,必然导致市场对其营运模式的猜疑,动摇市场对德隆的信心,委托理财资金筹集困难;同时因为银根紧缩,股市下跌导致德隆用于抵押融资的股票贬值和互相担保融资风险增大,银行为了自保,必然加紧追债。结果德隆出现流动性危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兑付到期票据,彻底崩溃,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一场潜在的金融危机。通过我们对德隆经营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德隆危机是必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盈利能力无法覆盖运营成本和筹资成本,也即德隆模式必然导致入不敷出,所以逻辑上是必然要崩溃的。
万英里天然气管道被动力能源公司接管,世通的长途电话业务通过破产保护得以复兴和正常营运;对犯罪的企业领导人施以重刑惩罚;把员工的就业、养老保险和地方政府税收的稳定当成企业拯救的主要目标。总之,就是把企业恢复正常营运放在首位,把个别企业领导人犯罪与企业分开;经济问题经济解决,在制度上尽量防止形成社会动荡和政治问题。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并非不会在中国重演。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建立健全企业破产法、会计制度和金融市场交易制度
(2)、增加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3)、有良好的、可操作的类金融企业监管制度&
)、起家:炒认股权证
年9月15日的供述,唐万新从1992年5月开始,借款5万元,到西安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认股权买卖。他在西安先后做了精密合金、陕西五棉、西安金花、西安民生、陕解放等十几家企业的法人股认购权买卖,然后卖给新疆和深圳两地的公司,从中赚取差价每股0.5元到1.5元,到1993年3月份,就赚到了5000万元至7000万元。
月份之后,德隆开始涉及国内的一级半市场交易。先在西安,1994年8月以后移师上海,德隆一级半市场业务一直持续到2001年。在收购金新信托以前,唐自称一直以个人名义,而在1997年7月之后,就以金新信托的名义来运作。
)、介入资本市场:收购上市公司
亿至8亿元,这些资金成为其收购后来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等上市公司资本。购买新疆屯河9%的股权,用1000万元左右,后来又以1亿元购买全部法人股股权;沈阳合金全部法人股用6500万元;湘火炬全部法人股用7500万元。赚的这些钱还是1995年参股并控股新疆金融租赁,1997年收购金新信托资金来源。(但调查确认,唐万新在撒谎。德隆实际的启动资金仍然是套取金融机构资金。在1994年年中,唐万新向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已倒闭)、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已倒闭)通过武汉国债交易所(已关闭)这个平台,用不当手段融资3亿元,收购了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等上市公司。成为其起家的开始。)
)、发展:收购第一家金融机构――金新信托
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新疆屯河收购了新疆工商银行所持有的金新信托的30%的股权,成为金新信托的第一大股东。按照唐唐万新供述,收购款总计1亿元左右,是用他自己所赚的钱偿付,新疆屯河不过代为出面而已。因为“当时国家不鼓励民营企业收购金融机构,我就想以屯河股份的名义收购金融机构”。“在1997年、1998年,我收购了新疆有色金属公司持有的金新信托的全部股份。随后我又收购了新疆民航持有的金新信托的全部股份,然后又收购了新疆石油公司的股份”,但这些收购并未到工商部门登记,也未向公众公布。德隆崩溃以后,经过审计,德隆控制金新信托的股权已经达到60%以上。而这时,经过多次增资扩股,金新信托的注册资本已经从当初的1亿元变成了7亿多元。审计还发现德隆利用非正常的手段虚增股东资金近亿元。
)、进入商业银行
年,当时德隆从海通证券手中受让控股深圳发展银行2500万法人股,占比1.28%,成为该行第七大股东。这一排名后来未能继续靠前,在深发展,德隆事实上未能真正进入。 2002年6月迂回渗透昆明市商业银行。早在2002年6月,德隆就已经间接成为昆明市商业银行总计持股近30%的大股东 。 2002年9月入股株州市商业银行。2002年11月,完成增资扩股后株商行资本金由7000万元升至1.7051亿元。德隆控制的上市公司湘火炬旗下的火炬汽配进出口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占增扩后总股本的11.73%。2003年3月公开参股南昌市商业银行。2003年3月,德隆趁南昌市商业银行增资入股之时,出资4000万元占12.12%的股份,成为排名第三位的股东,距第一大股东南昌市财政局6000万18.18%并不大。&
)、从启动开始就劣迹斑斑:虚增资金、抽逃资金和作假帐
亿元,但实际上真实的现金不过2亿元左右。而且,一经注册之后,这些资金实际上已经被陆续抽走。德隆的资金被放大使用也是德隆迅速庞大的秘密技巧之一。
)、违法证据之一:操纵股市
万股,流通2100万股,经过德隆一系列操作,2003年总股本8亿,流通4亿股,股东数2003年6月才5000余人,人均持股超过8万,90%以上的流通股份被德隆控制,操纵股市。
万股,流通5600万股,经过德隆一系列操作,2003年总股9.36亿股,流通5.9亿股,股东数2003年9月30日才10000余人,人均持股达到5.9万股,90%以上的流通股份被德隆控制,操纵股市。
万股,流通1400万股,经过德隆一系列操作,2003年总股本3.8亿股,流通1.6亿股,2003年9月30日股东人数4000人,人均持股4万股,90%以上的流通股份被德隆控制,操纵股市。
)、通过抽逃资本迅速扩大规模:企图大而不倒
年,德隆参股三百多家企业,总资本1200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仅德隆控制的5个上市公司的总流通市值就超过200亿元。相对控股的生产型企业有177家,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年纳税总额近20亿元。涉及农业、食品业、水泥、电器、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床等行业,拥有20万职工。
)、资金链断裂
线图则画出了一条长长的抛物线。4月14日,湘火炬开始巨量跌停,4月16日再度跌停,股价已从1月6日的15.89元跌至4月16日的7.56元,跌幅近60%,流通市值蒸发约50亿元。
月2日的14.35元跌至4月16日的7.19元,跌幅达50%,流通市值蒸发约28亿元;合金投资股价已从3月25日的27.71元跌至4月16日的18.65元,跌幅达40%,流通市值蒸发约15亿元。
月16日,德隆控制的三个上市公司总共蒸发掉了93亿元以上的流通市值,相当于一个刚刚上市的宝钢股份。尤其在4月15日,湘火炬与合金投资直奔跌停,并迅速形成传染病蔓延开来。德隆控制的另外两个上市公司天山股份和ST中燕首先应声跳水,重蹈巨量暴跌的覆辙,深发展、光明家具等与德隆有亲密关系的股票迅速遭到市场抛售,天山股份等新疆本地股也被打入冷宫,成为投资者躲之惟恐不及的危险板块。根据4月30日的收盘价,新疆屯河、合金投资和湘火炬A的股价分别比年初下降了62%、75%和56%。
)、兑付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月上旬,德隆控制的金融机构开始全面出现兑付危机,全国纷纷开始出现客户游行、在政府门前静坐请愿、以自杀相威胁、砸营业部等等事件。并开始波及一些地方商业银行出现挤兑提现。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例如工商银行是德隆的贷款大户,光新疆地区就有近30亿贷款。
%~13%的高承诺年收益率吸引客户。从4月中旬开始,大规模的逼款风潮开始出现,搅得德恒证券从总部到各地营业部不得安宁。在德恒危机爆发后,德恒证券公司曾多次与对德恒证券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德隆联系。此后德隆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抽调资金,归垫德恒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用于应对各证券营业部股民取款和归还资产管理客户的资金。2004年4月22日,德隆集团组建的客户接待团分成若干个接待小组,前往德恒总部和各证券营业部,代表大股东与德恒证券一起接待客户。4月30日,德隆正式向德恒证券出具了一份《承诺函》,“鉴于德恒证券目前面临的紧急情况,我公司作为你司的实际控制人,承诺在近期紧急抽调资金用于归垫你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由于你司客户交易资金及资产管理业务引发的债权、债务、经济、法律责任由我司承担。”而德恒证券下属各证券营业所则被发文要求“坚守岗位”,“保障各项业务正常运转”。
年5月29日湘火炬发布公告首次披露,德恒证券挪用了公司下属子公司航天火炬购买的1亿元国债。公司已责成和协助航天火炬成立专门小组进行追缴。
亿元来看,这绝对是一笔庞大的数目。在此前德隆控制的中富证券为帮德隆护盘,先后动用的委托资金有9亿元。而德恒证券的规模比中富证券要大得多,而且已经挪用了数额庞大的股民交易保证金。
)、德隆变卖资产自救
月,杭州宝群实业集团收购德隆控制的ST中燕。5月14日,德隆控制的新疆屯河宣布拟收购德隆所持天山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80%股权。新疆屯河当日还签署了另外三份收购协议,购买屯河集团所属玛纳斯油脂分公司部分经营性资产,收购新疆生命红果蔬制品有限公司68%股权,以及购买乌苏古尔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部分经营性资产。5月19日,天山股份收购新疆德隆持有的吐鲁番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64.41%的股权。同日,冠农股份(后转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收购德隆所持罗布泊钾盐51.25%的股权。
)、监管机关和司法机关开始介入
月23日起,根据重庆证监局、上海证监局的要求,德恒证券必须及时报送每日报表,报表中必须如实汇报包括资产业务总量、股民保证金变化、对外担保等的准确数据。同时,德恒证券还被要求及时反映德隆集团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工作方案和进度,并向监管机构反映德恒证券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方法等。
日下午,上海证监局再次召集德恒证券高级管理人员会谈,进一步传达中国证监会对于处理德恒证券当前危机的精神,提出德恒证券即时暂停支付资产管理业务资金、力保股民保证金的要求,并要求德恒证券予以严格执行。德恒证券于4月30日以紧急文件发各证券营业部,要求按监管机构要求严格执行。证监会派专人进驻德恒证券总部,督查德恒证券的危机处理事项和进程。同时证监会将其掌握的包括德恒证券危机在内的德隆处置金融风险的进程情况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及时的上报。
日,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湘火炬告德隆偿还1.2亿元欠款。5月11日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法院将新疆德隆所持的新疆屯河股份冻结。&
日,新疆高院将德隆控制的屯河集团持有的新疆金融租赁公司法人股12205.87万股、新疆德隆持有新疆金融租赁公司法人股5924.02万股冻结。&
日,广东高级人民法院将德隆控制的屯河集团持有的新疆金融租赁公司法人股12205.87万股、新疆德隆持有新疆金融租赁公司法人股5924.02万股冻结。冻结期限自2004年5月18日至2005年5月17日。&
日,新疆高院将德隆持有金新信托投资公司法人股5880万股冻结,冻结期限自2004年5月20日至2005年5月19日。
日,上海银监局召集商业银行举行通报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列席会议。会上,银监局有关官员要求各商业银行采取资产保全的紧急措施,只要涉及与德隆有关的贷款,无论贷款合同是否到期,均要积极申请查封德隆系在上海的所有资产。
日上午9时,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24庭内,开庭审理了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分行状告德隆借款纠纷案,要求德隆归还5500万元贷款本金及逾期利息。45分钟之后,在第23庭内,蚌埠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要求德隆控制的德恒证券偿还委托理财资金的诉讼案开始审理。
日,德隆控制的中富证券上海总部也被查封。
日位于上海市源深路1155号的德隆大厦已经被多次抵押和查封。
日,工商银行总行表示,早在2002年,工行就已经警觉到德隆通过关联公司贷款这种方法,有可能对银行形成重大风险。工行总行就已经要求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在与德隆系发生业务时,一定要注意担保、抵押。但是德隆的资产根本不足偿还所欠下的信贷资金。以上海一地为例,德隆在上海的各家银行大概有28亿元的贷款,而目前德隆名下的上海资产全被冻结,只有13亿元,尚不到德隆欠下的28亿元贷款的一半。
月德隆通过长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套走40亿元巨资,湖南省政府和公安厅成立了一个70多人组成的专案小组展开调查。
家主要债权人银行成立了债权人委员会,以共同处理德隆的金融产业和债务问题。
)、垮台直接原因:资金链断裂
年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德隆自2003年年底开始,已经连续5次质押股票给相关银行,包括88.18%湘火炬法人股和全部新疆屯河法人股,以及50%多的合金投资法人股,总计超过2.8亿股。
每天亲自主持下午4点召开的“头寸会”。即危机资金调度会。从2001年1月2日一直开到2004年4月15日(德隆崩溃当日)。”因为“每天都有到期无法兑付的资金,导致发生了客户游行、以自杀相威胁、砸营业部等事件。只有在2003年的5月和6月两个月是绝对平静的,不仅到期的全部兑付完了,而且还有18 亿元的富余头寸。”每天都有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的原因是金新信托因为操纵股市严重亏损,(金新41亿元黑洞,主要买了控制的三个上市公司股票,还买了祁连山、三峡水利、秦丰农业、亚华种业、人福科技、青岛双星、华北制药等。)出现41亿元资金缺口,导致非法集资的41亿资金无法兑付。此时,德隆面临着要么让金新信托破产,要么继续以理财业务为借口进行非法集资,并且要不断做大非法集资规模才能兑付到期的理财资金(非法集资),据唐万新交代,当时“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信用降低,老客户纷纷离开,回头率从97%一下降到3%,新客户营销又很困难,后续资金融不来,股票又不能卖,资金流断了。”
亿流通盘的新疆屯河,2003年6月的股东数才5000余人,人均持股竟然超过8万股,湘火炬的人均持股量达到5.9万股,合金投资的人均持股也达到4万股。所以,股市中散户已经所剩无几,基本上属于德隆在自拉自唱。经过多年的扩张,德隆要支撑其股价,每年至少要亏损8亿元以上(交易印花税和经纪佣金)。
月28日,唐万新召集德隆8位董事在苏州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唐万新提出解决危机的方法是收购新的金融机构,用新收购的金融机构套取资金来解决金新信托资金兑付危机,但其他7名董事都建议金新信托破产。结果因唐万新一人坚持,德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控制金融机构,先后收购控制了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德恒证券、大江信托、伊斯兰信托、恒信证券、中富证券、昆明商业银行、南昌商业银行行、株洲商业银行等各家金融机构。
)、德隆自我拯救的资产重组方案
以资产和债务重组等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公司危机和面临的困难”。方案企图以德隆融资规模比较大的四个金融机构作平台(这四个金融机构关联到四个地方政府),把所有机构重组,清理债务。德隆在向国务院提交德《对化解德隆集团当前金融风险的建议》中,提出了相关重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德隆希望“国务院统一协调,德隆将产业项下股权和资产托管给某家商业银行,快速变现,以保证各金融机构股民保证金取款,及保障资产管理客户等债权人利益。德隆希望国务院有关部门能提供相关援助,以化解和缓解德隆当前的金融风险。”
搅”在一起的,所有人都不退让,结果所有人其实都拿不到德隆的资产。
)、德隆自我拯救的国际化方案
亿的投资,其中国企、外资各一半,德隆从一个民营企业变成一个混合所有制、国有占30%、外资占30%、民营30%、德隆管理层占10%。新增300亿资本金后,德隆的负债率将从60% 降到10%。外国投资者不但要承担资本金,而且还要承担国际融资。外国投资者是一个国际财团,兼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涉及几百家公司、几十个行业的德隆一举就被分为金融板块、产业板块及新的项目(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在产、融两个板块间建立起防火墙,每个板块可吸引各自的国际战略投资人,构成一个所谓的“中国特色的金融工业集团”。产业方面,由中央性垄断企业,比如石油、电力、电信等保持控股,开展支线飞机、轨道交通、船舶、重型汽车等项目;金融方面,地方性国企占更大股权,德隆原先很多保险、证券、金融机构可先合并再卖掉,或者设立二级公司;而新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包括高速公路、桥梁、天然气。但是没有一家投资人对德隆所有的资产全部感兴趣。
、30亿人民币就够了,一旦德隆的信用恢复,公司价值就能回升,99%的债权人将同意半年的宽限期。但是实际德隆的窟窿要大近10倍。
)、地方政府的拯救努力
月15日,新疆工商联副秘书长陈新生和办公室副主任李根海即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份“关于动用政府信用解决德隆公司资金困难问题的建议”,上书至自治区领导。据报,这份建议的内容为,“截至4月14日,德隆集团公司受资金困难影响,其旗下上市公司股价市值已经有90亿元不复存在了。而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在目前舆论氛围愈加不利的情况下,一些金融机构开始限制德隆集团公司的贷款。而如果没有资金注入,德隆公司很难渡过此关。在当前情况下,惟一的办法就是动用政府信用为德隆公司担保,寻求金融机构尽快给德隆公司注资,使德隆公司乃至新疆经济渡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口。我们期待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给予德隆公司直接、具体、现实、可行、到位的有力支持,使这家在全国民营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解决了三万人就业、纳税5.8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继续为新疆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得到自治区政府首肯。
月13日,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称,“工商联呼吁有关部门保护好德隆的生产企业,舆论界应该对德隆做全面分析……使它的生产企业继续经营下去,积极发挥作用。”
月13日公告,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了湘火炬诉德隆案,并且冻结了德隆所持有公司的20520万股法人股。5月21日湘火炬收到湖南证监局的《限期整改通知》,截至2004年4月30日,控股股东德隆及其关联企业间接占用公司资金共计30427.2万元。湘火炬声称,除了对德隆采取诉讼措施外,拟采取新的强硬措施追收新疆德隆占用公司的资金,包括在株洲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湘火炬第二大股东株洲市国资委和公司正在积极制订公司股权重组方案,所得转让款在扣除质押贷款金额后的余额将全部用于偿还德隆占用湘火炬的资金,仍不足抵偿部分,湘火炬将通过其他途径继续追偿。(转让德隆所持股权仅能偿还1.15亿元债务,仍尚有1.89亿元的缺口;同时,湘火炬透露,德隆控制的德恒证券挪用了公司下属子公司航天火炬购买的1亿元国债。)
年的违法违规可以作为德隆犯罪的样板。
年2月15日,公布了对重庆实业及其12名管理层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调查结果显示:德隆在重庆实业犯下了“五宗罪”。
)、隐瞒实际控制人
年11月,德隆先后通过这些关联公司占重庆实业总股本的38.33%。但是,重庆实业在1999年至2003年年度报告中,没有披露上述德隆利用公司前4大股东进行实际控制的情况,隐瞒了前4大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事实。
)、欺诈配股
年配股说明书中披露:1997年、1998年、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48%、6.82%、16.44%,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任何一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重庆实业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净利润为2107.68万元。
年重庆实业虚增净利润1432.21万元,占当年年报披露净利润的67.94%。扣除虚增净利润,重庆实业1999年实际净利润为675.47万元,实际净资产为11387.65万元,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5.93%。重庆实业1997年至1999年3年实际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08%,这已达不到《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要求。
年度中期报告中披露的净利润为427.18万元,实际虚增净利润356.36万元,占当期中报披露净利润的83.42%。其中电力公司2000年1月至6月虚增净利润445.45万元,按重庆实业占电力公司总股本80%的比例计算,虚增重庆实业净利润356.36万元。
)、虚增利润
家常便饭”。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重庆实业分别虚增净利润1423.86万元、1287.6万元、1378.56万元、1279.65万元,这几年重庆实业的实际净利润分别只有315.29万元、481.03万元、486.46万元、689.45万元。
的电力公司成为财务造假的主力军。2000年,电力公司虚增主营业务收入3075.95万元,虚增投资收益724.63万元,扣除相应的成本及税金,虚增净利润1779.83万元,按重庆实业占电力公司总股本80%的比例计算,虚增重庆实业净利润1423.86万元,占当年年报披露净利润的81.87%。2001年,电力公司虚增主营业务收入3534.61万元,虚增投资收益1240.09万元,虚增净利润1609.51万元。2002年,电力公司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097.54万元,虚增投资收益720.82万元,虚增净利润1075.8万元。2003年1月至7月,电力公司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350.09万元,虚增投资收益646.56万元,虚增净利润613.74万元。
南方水务”)在造假中也“功不可没”。2002年,南方水务虚增主营业务收入739.89万元,虚增净利润739.89万元,虚减资本公积739.89万元。2003年,南方水务2003年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126.67万元,虚增净利润126.67万元,虚减资本公积1126.67万元。
)、隐瞒关联交易
月29日,重庆实业三届四次董事会决议通过,将其持有的渝铜公司55%的股份转让给重庆市金络电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后者为德隆控制的公司,涉及金额为3927万元。2001年12月10日,重庆实业三届十次董事会决议通过,将其持有的南京重实中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40%的股份转让给南京欧臣科贸实业有限公司,后者是德隆控制的公司,金额为2000万元。2003年4月23日,重庆实业三届四十四次董事会决议通过,将其持有的扬州东方集团易事特科技有限公司90%的股权、东莞市东方集团易事特有限公司10%的股权转让给中企东方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后者是德隆控制的公司,金额分别为7055.99万元和173.76万元。2004年4月27日,重庆实业四届二十三、二十四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从德隆控制的中极控股有限公司、内蒙古达林哈尔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特丰民工贸有限公司受让德农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3.67%的股权,金额为1.05亿元;从德隆及其控制的德农超市有限公司受让山东德农农资超市有限公司99.34%的股权,金额为1.36亿元。
)、违规担保
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的年度报告中,重庆实业有多起未依法披露的对外担保。
年6月至2004年6月,重庆实业对外提供8笔信用担保,共33800万元;同时,重庆实业还对外提供了2笔股权质押担保,共7663.58万元;重庆实业控股子公司对外提供7笔信用担保,共15800万元。
亿元。2001年11月至2004年4月,重庆实业先后为德隆控制或利用的6家公司从事贷款或开具承兑汇票行为,以全额存单质押的方式予以担保,累计担保合同43笔,累计担保金额109947万元。
万股湘火炬法人股,就至少向招行长沙分行、招行上海分行等多间银行做过贷款质押,还多是银行追查系统风险之后补上的手续。此前多采用关联公司互保。
搬运财富”的工作需要银行参与完成。
通过互保、国债投资等手段进行资金转移。上市公司成了德隆的“提款机”,通过母子公司互相担保,上市公司可以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以湘火炬为例,2003年底湘火炬的负债达到了70亿元,资产负债率约70%,其中短期借款近30亿元,大部分是通过担保借款的方式获得的。调查显示截至2004年4月30日,德隆及其关联企业占用湘火炬资金共计3亿元;占用沈阳合金1.44亿元。从银行获得大量资金之后,德隆便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将其“运作”到自己需要的地方,国债投资就是其中一种。湘火炬和合金投资总计有2.44亿元用于国债投资,而购买国债的地方都是德隆旗下的证券公司(德恒证券和恒信证券)。这些国债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挪用。调查发现德隆挪用客户的国债进行回购是常用的融资手法,而融来的资金往往用作股票炒作,富友证券的案例就是典型。
)、非法集资
月25日,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市值比最高峰时已蒸发掉160亿元。德隆在之前的一系列股权和资产转让并未延缓德隆危机的扩散。此时,国家高层已意识到德隆危机的严重性,并对处置德隆系风险有了总体意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持社会稳定。2004年6月以后,国务院成立了处理德隆问题的5人领导小组。随后,在银监会主持下,德隆15家债权银行由最大的债权人中国工商银行牵头组成债权人委员会,并聘请工商东亚为财务顾问。银监会同时要求所有债权银行停止对德隆的逼债。
约37亿)后的余额质押给资产管理公司,继续给予30亿贷款,用于解决金融个人债务。然后,再用金融资产余额解决25亿,市场消化(机构客户债转股)100亿,重组方消化剩余55亿,股票出售变现50亿。用于解决整个德隆负债300亿。唐声称,在这个模式下,“国家仅仅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提供30亿过桥贷款,德隆整体债务就可以全部解决,最后由德隆通过处置资产偿还过桥贷款”。不过,这一方案被华融称为“光辉灿烂却又遥不可及”。因为据调查发现德隆负债远远大于300亿,大约是650亿,其中无法兑付的个人债务170亿而不是30亿,此外德隆资产的市场价值不足200亿,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不可能用资产处置解决债务。
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德隆,与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三家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华融。不久,德隆控制的德恒、恒信、中富三个证券公司和金新信托由于风险过大,也被银监会和证监会托管给华融。&
个办事处设立了第一重组工作组,并先后向德隆系有关企业派驻了七个资产托管工作组。同时,开始对德隆实业和金融的资产、债务分头清查、登记。
月,华融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德隆的资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实业企业,有200多家,行业从番茄酱、水泥到重型汽车、铁合金等等;二是金融企业,德隆控股、参股了多家证券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等。其中实业部分总资产约有200多亿元。金融负债340亿元、实业负债230亿元。&
月惟一一个打算整体收购德隆的买家印尼三林集团经全国工商联牵线,准备整体收购德隆。三林集团是印尼乃至东南亚最大的财团之一,涉及到金融、食品、地产、汽车、建筑、旅游等几十个行业,资产分布与德隆极为相似。其鼎盛时期年营销总额200亿美元,总资产180亿美元,但已经走入低谷,由于其缺乏实力和整合能力而失败。
日,华融在《经济日报》四版上刊登“公开处置德隆系实业企业”的招商公告。这一公告开列了德隆系非上市企业的详细名单,总共100家。
月――8月,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中粮集团接管新疆屯河;辽宁机械集团收购合金投资。
月14日唐万新被武汉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指控变相吸收公众存款450.02亿余元,最终造成172.18亿余元无法兑付,影响到全国20多个省市的2500多家机构和32000多名个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操纵“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A”股票价格,从中获利98.61亿元,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并被判刑八年。同时德隆高级管理人员五十多名以非法集资、操纵证券市场、合同欺诈、非法侵占、挪用公款等等罪名被判刑
)、社会普遍存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例如有限责任制度和委托制度普遍得到执行,分散了经营和投资风险。
)、信用制度得到广泛推广,分散风险的市场机制完全建立。
)、各种专业交易市场形成,例如资本市场、资金市场。各种市场均有有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信息传播机制和公平交易秩序维持机制。
)、行业自律成为为商业秩序的主要维护机制。
)、有完善的商法典和经济法典,使市场中的各方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变得清晰、客观、准确。
)、政府除非在经济危机时,不介入市场运作,对市场的干预有限,而主要职责是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并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亿资产中有30亿不良资产的时候,最快的消化不良资产的方法就是培养一个扩张型企业,给其贷款300亿,自然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率。当经济要刹车了,银行立刻逼民营企业还贷,这是金融界系统性的违约。从历史上看,一旦经济周期出现拐点的时候,金融界大量系统性地违约转嫁危机是导致企业危机的重要因素。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疏漏
)、对中介机构疏于监管,导致中介机构共谋造假,尤其是一些国际著名中介机构有恃无恐造假
)、地方政府过于强调政绩,越权渎职,事前监管不力,事后逃避责任
袖”再长,也不见得能够“善舞”起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对于类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方面却常常异常宽松。据报道,“德隆每年都是证监会的重点监控对象,有33名审计师轮番出击,出具了1500页的审计报告”。一方面监管看似很严厉,另一方面德隆在二级市场上的操纵却是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事实。从德隆控股湘火炬、新疆屯河河沈阳合金以来,德隆控制的公司股票进行了多次配股,并同时展开了大规模的关联交易,但却没有遇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任何阻力。在有明显价格操纵嫌疑的情况下,德隆的这种“优厚”待遇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过度扶持以及放松管制,往往潜伏下危机。
)、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出现危机没有拯救或再生机制,失去重整机会,造成社会财富极大浪费和损失
章规定的进行破产重组。进入这个阶段银行不能逼债,要停息挂帐。如果破产重组失败,就按破产法第7章规定的程序进行破产清算。
产业整合”、“战略投资”、“产融结合”、“金融运作”、“国际并购”以及庞大产业王国的管理模式,曾经是专家、学者探究的生动案例。其中,青年经济学家李建立博士主笔的《战略德隆》和管理咨询专家夏柳伟等著《打造德隆竞争力——国际咨询机构与德隆合作侧记》是鼓吹德隆成长神话的代表作,前者有近2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后者得到了著名国际咨询机构的赞助。&
德隆模式”的研究学者,都反复标榜德隆独特的战略思维、卓越的运作技巧和强大的执行能力。唐万新说:“德隆的理念很简单,就是借助中国资本市场的力量,对没有形成高度垄断的行业进行市场重组。”一位学者归纳了德隆资本运营的三大特征:一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广泛融资;二是利用强大的融资能力通过一级半市场以股权转让方式连续并购上市公司;三是以并购后的上市公司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强有力的融资功能,对其所在的传统产业进行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整合,形成强大的战略投资体系。
德隆成功模式”做出神化式的歌颂。萧灼基曾经总结道:“新疆德隆是一个很优秀的企业,他们的做法是把证券市场作为企业整合的手段。”钟朋荣认为,“资本经营要做到两个结合,即资本经营与产业整合相结合,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相结合。德隆的成功在于四点:一是通过控股国外的某个公司去控制国外市场;二是用现代科技发现和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三是搞产业整合;四是把资本经营作为产业整合的手段。”&
认为德隆的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经营策略是错误的,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金链条断裂,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只是德隆问题爆发的催化剂而已。&
鸣锣开道”、“保驾护航”的作用。在目前所有盛极而衰的企业背后,都看到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的正面点评、大加赞扬的身影。他们没有能力真正对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的发展特点、运行规律以及与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而是引经据典,无条件赞颂。同时有些企业借助“名人效应”,出巨资邀请所谓专家、学者著书立说,树碑立传。与美国管理经济学者的实证研究不同,目前我们所谓的专家、学者侧重于对于企业成功经验的描述、归纳与总结,而较少依据经济理论、数据资料以及对于现状的考察做出审慎的评估和前景预测,从而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另外全社会的功利和浮躁,导致我们的所谓专家和学者失去了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标准。而他们道德的低下,已经正在由社会经济发展支付代价。  
)、对已经普遍存在的类金融企业没有相关监管立法和规章
庄股”的违规操作、国债投机、向商业银行渗透、非法融资等等触目惊心的“运作”,监管机构在干什么?从德隆所产生的后遗症看来,政府的监管基本上都是在亡羊补牢,不是防患于未然。当中最主要原因是类金融企业控制着不同的实业企业和金融企业,受到不同监管当局的监管,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系分而制之,造成了可乘之机。
的股权,金融子公司又控制子公司5% 的股权,该子公司又持有母公司 6% 股份。母公司与金融子公司间的资本就重复计算,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而只要有一个子公司经营稍有不慎,其风险即刻传播到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
而上市公司又将这块地抵押给金融公司换取银行担保再向银行贷款。当上市公司无法还钱 ,
则风险立刻转嫁到金融公司,造成金融危机 , 而购地款则被母公司以价值为零的荒地所圈走。&
增加了资金流向监管的难度,德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负债资金投资子公司,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子公司为载体从金融子公司套取大量的资金,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金融子公司和其他子公司进入高风险的市场,例如股市、期货市场错坐庄炒作,引发金融危机。&
)、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及银行管理规章不具有可操作性
)、该管的遗漏,不该管的强化。
)、监管职权规制过于宽泛和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
按照规定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有权对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结算等情况随时稽查、检查监督。有权对金融机构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联存在困难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