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的中国社会环境境为什么导致企业不能长寿

字号:大 中 小
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看“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对鹤年堂、同仁堂的比较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 【期刊】思想战线
&60&2 各国学者关注中国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报纸】中国民族报
&3&3 中国企业都“富不过三代”吗?――对“老字号”企业长寿秘诀和发展前景的社会学分析
张继焦; 李宇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期刊】思想战线
&243&4 少数民族移民在城市中的跨族婚姻――对蒙古族、朝鲜族、彝族、傣族、白族、回族的调查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广西民族研究
&296&5 中国的新一轮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及对策
李宇军;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贵州社会科学
&161&6 “垃圾围城”与西部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以昆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为例
张继焦; 李宇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97&7 从上海世博会看中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李宇军;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 中国都市人类学委员会 【期刊】WTO经济导刊
&40&8 从价值链角度看企业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
李宇军;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思想战线
&198&9 亚洲各国移民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亚洲的大都市:建立移民研究合作机制”国际会议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国外社会科学
&139&10 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贵州社会科学
&942&11 产业转移是把双刃剑
【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
&23&12 探讨保护和发展城市移民文化多样性的经验和政策――“中国与亚洲的移民:实践与政策”国际会议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国外社会科学
&168&13 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会议】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
&78&14 中国城市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形成――民族企业与民族企业家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1&15 中国与亚洲的移民:实践与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 【期刊】民族研究
&152&16 人类学的学科地位问题再度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国际企业人类学委员会 【期刊】国外社会科学
&139&17 中外学者探讨保护和发展 城市移民文化多样性的经验和政策
【报纸】中国民族报
&14&18 人类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再度引起欧洲学界的关注
【报纸】中国民族报
&24&19 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思想战线
&320&20 “三个圈”模型厘清社会责任边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WTO经济导刊
&53&21 企业人类学关于“成功”的案例分析――对马来西亚二十八位华商和经理人的访谈及其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学术探索
&157&22 中美环境保护政策比较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 【期刊】民族研究
&206&23 如何冲破“垃圾围城”
【报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3&24 “企业人类学”的实证与应用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91&25 提防国企年薪制中的“官本位”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继焦
【报纸】北京科技报
&4&26 “企业人类学:实证与应用研究”学术座谈会简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民族研究
&170&27 亚洲城市移民:中国、韩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比较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 China 【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5&28 人类学研究应该加强概念提炼――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四十九
殷鹏; 关t;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 China 【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2&29 都市人类学的发展动向:对美国和加拿大博士论文的分析
罗伯特?V?肯珀; 张继焦
南教士大学人类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教授 副主编 美; 研究员 【期刊】世界民族
&336&30 马来西亚城市华人移民就业情况研究――基于2005年在马来西亚实地调查的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48&31 中国城市外来人口研究的范式转换
【报纸】中国民族报
&20&32 移民人类学 主持人言
【期刊】思想战线
&131&33 大都市的移民:北京和吉隆坡的比较分析
【国际会议】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
&28&34 跨地区、跨国界的移民趋势 “移民人类学”主持者言
【期刊】思想战线
&108&35 我院积极参加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工作
【报纸】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1&36 从社会学角度关注长江源地区气候变化
张继焦; 李宇军
【报纸】中国民族报
&10&37 关系网络:少数民族迁移者城市就职中的社会资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云南社会科学
&336&38 新员工来了,企业怎么办?
【期刊】科技智囊
&96&39 城市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与迁移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广西民族研究
&336&40 既是职场 又是学校
【期刊】中国邮政
&33&41 迁移创业型家族企业:对存在的和生成的社会资本的利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思想战线
&326&42 移民人类学主持者言
栏目主持人 【期刊】思想战线
&141&43 城市中的人口迁移与跨民族交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云南社会科学
&416&44 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
【报纸】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83&45 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以迁移者的城市就业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期刊】民族研究
&1184&46 既是职场,又是学校
禧时利公司 总裁 【期刊】科技智囊
&5&47 国内企业应借鉴跨国公司“待人、用人和育人”方法
【报纸】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10&48 国际都市人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 1997届博士毕业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557&49 城市民族的多样化――以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思想战线
&506&50 政府在少数民族的城市迁移就业和创业中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日本:长寿企业 世界之最
从老字号看企业永续的秘诀
其它語言 :
日本拥有许多创业历史超过百年、二百年的企业,其中不少又是由传承数代的家族守护、发展至今的。请看智库“天狼星学会”董事长舩桥晴雄对这些长寿企业生存方式及其背景的解析。
创业百年以上的企业约2万家
我国为数众多的长寿企业,它们的生存方式也许能为现代的新型产业社会和企业带来某些启示。这是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值得珍视的价值”实践至今日的群体。那么下面就来考察一下这些企业的长寿秘诀。
我国拥有为数众多的长寿企业。其中不少又是由传承数代的家族守护、发展至今的。据统计,全国124万家公司中,创业百年以上的公司大约有2万家,其中二百年以上的约1200家、三百年以上的约400家,五百年以上的约30家、一千年以上的有7家。
长寿企业多见于以下类型的行业:(1)与生活密切结合、(2)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3)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上述(1)主要是食品、药品,即日本酒、日式点心、酱油、黄酱、中药等。较之奢侈品,这类生活必需品无疑更具强大的生存空间。
(2)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旅馆、抄纸工、铁匠、铸工等需要工匠技艺的行业。一般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使企业易于存续,对社会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主要是长年制作在皇室、诸侯、寺院神社、茶道、花道、能乐等传统文化活动中所需的物品、道具的行业,最著名的是“千家十职”,即专门为千家(千利休家族)生产茶道用具的十个世袭家族企业。
日本长寿企业之多的原因
为什么我国有如此之多的长寿企业呢?其理由可以通过三个角度考察,即日本所在的地理条件、历史中形成的思想和宗教观、经营观和企业观。
第一,是日本的风物风土。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孤居于大海的岛国、温暖多雨的气候,国土狭长而富于变化的地形。孤居大海大大减少了外族入侵的危险(仅受到“元寇”入侵),在这一点上,与不断受到外族入侵的中国和欧洲等大陆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且,温暖多雨的气候,适宜于稻米耕作,可以养育生活在狭小国土上的众多人口。此外,多样化的地形起到了一种保险作用。
第二,日本人的思想和宗教中,存在着兼容并蓄,共存共荣的想法。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说是作为一国元首,在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皇室的存在。我国没有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思想,皇室是以“万世一系”为前提的。
另一个特色也被称为思想的杂居性,日本人一直生活在神道、儒教、佛教和平共处之中。在这样的世界中,一神教世界中的那种排他性血债血偿的宗教战争当然不会发生,实际上也没有发生。这种现象也可以说成是没有原则和不够彻底,但在另一方面,它孕育了珍视和谐,以宽容为重的风土。
日本酒爱好者无人不晓的“飞露喜”牌“无滤过生原酒”。 无滤过生原酒由于不易保存,限量上市,因而只在一部分地方酒专卖店有售,以“梦幻之酒”而闻名。该酒的酿造厂,位于福岛县会津盆地西侧的会津坂下町,是江戸时代中期起家的老字号酒厂
(摄影:鹈泽昭彦)
受到日本人的经营观和企业观的影响
第三,是日本人独特的日本人的经营观和企业观。换言之,日本人的经营目的,不是单纯赚钱,而是认为经营活动具有社会意义。同时,日本人对企业组织不抱所有的观念。我们一直认为,企业首先是家传的产业,应该代代继承下去。多位长寿企业的经营者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自己就像接力赛的选手那样,把从前一辈人手中接过来的接力棒,切实无误地传给下一代,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而且,如同企业的所有者或经营者都不认为企业只是赚钱的工具,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一样,企业的员工也不把企业单纯当作自己出卖劳力以维持生计之所,不认为企业是资本家的,资本家和雇员是敌对关系。
许多日本人在公司里都期待通过工作实现自我,充实自我。他们认为钱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充实的时光。抱着这样的观点,那么员工们肯定是对公司怀有一定感情的。
如上所述,日本人的这种经营观和企业观,可以认为对促进企业的持久生存起到了积极作用。
明确的使命和长远的目光
虽说如此,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幸存下来。
能够克服种种危机幸存至今的企业是有限的一部分。在分析考察这些长寿企业之际,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一些共性,在这里概括为八大法则。
第一,是具备明确的使命、远见。自己从事经营的目的是什么?公司不可丢失的强势是什么?经营者或继承人应该留意的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具有明确的方针并付诸于实践。所谓方针,既有以家规家训这种明确的文字形式留存下来的,也有通过口授秘传在后继者中代代相传的。
另外还有流传下来的创业者轶事、言行,代表其价值观的某种行为、仪式等。但是毫不例外地可以说,没有明确价值观、支柱的长寿企业是不存在的。
第二,以长远的观点从事经营。长寿企业本来就具备历史的积淀,200年历史的企业会放眼另一个200年,500年历史的企业会放眼另一个500年。因而,经营之根本,不是急功近利,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是着眼于长期的繁荣。
而且,重中之重是守护企业得以长期繁荣的“暖帘”。“暖帘”最初是用于遮阳避尘的,之后在它上面印上了商号,于是又被人么用来表示企业的信誉。所以,玷污这个“暖帘”,即败坏商号,是最做不得的事情。
福岛县会津若松市东山温泉的老字号旅馆。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曾是会津藩疗养所,1873年作为旅馆创业。从伊藤博文等明治维新的元老到野口英世博士、歌人与谢野晶子以及现在的小泉纯一郎前首相等许多知名人士都曾在这里住过。明治风貌的茶室式建筑,被列入国家有形文化遗产。
(摄影:鹈泽昭彦)
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经营;顾客至上,服务社会的意识
第三,是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许多长寿企业,员工不是单纯的“配件”,而是被看作不断成长的企业之核心力量。因而它们热衷于公司内部的教育,用长远的目光来考核、录用人才。有的还特地将员工与公司同心同德共创繁荣写进家训。
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经营方将重视人才贯彻始终的姿态。特别是在公司管治方面,许多企业构建了将缺乏素质和积极性的人排除出公司高管的体系(确定接班人、掌握统治之道、在家族会议上排除不合格者)。而且,还采用了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类似今天的运营主管人制度这种结构。
第四,彻底贯彻顾客至上理念。毋庸置疑,企业无论大小,都是有赖于顾客才得以生存、发展的。但是,利令智昏或坐享其成,怠慢顾客,也是长寿企业特别需要加以警戒的。
第五,应该说是服务社会的意识。这不是指自己从事的经营不受社会责难这种理所当然之事,而是要具备更加积极地通过商业活动贡献于社会这种基本姿态。
不畏变化,质朴节俭
第六,是不畏变化,不断创新的态度,也可以说是走出过去成功的光环,勇于求变。分清什么是应该随着社会和顾客需求改变的东西,什么是绝不可变的东西,有时必须大胆果断地自我改变,这无疑就是长寿的秘诀。
对这种认识,有各种表达形式,例如“自我反省,不满足于现状”、“不易流行”、“老铺新店”、“一代必创一新”等等。其中心思想,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就是如何生存下去。
第七,是质朴节俭的告诫。我国一向视浪费资源为“可惜”,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各自的生活,都极力提倡简朴和节约,而且强调俭省节约有别于吝啬。俭省节约是为将来的投资积攒资金,吝啬则仅仅是为了存钱而过分爱惜财物。更为重要的,是厉行节约大大有助于提高经营者和企业素质,培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正直诚实的组织风貌。
寺院梵钟产量占据国内市场份额70%的厂商,是位于富山县高冈市的创业200年的老企业。在西本愿寺、三十三间堂、成田山新胜寺、池上本门寺等名刹古寺,都能看到他们制作的梵钟。此外还有来自国外的交易。
(老子制作所提供)
努力继承价值观
最后一点,就是不懈努力,在企业内部保持和继承上述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长寿企业总会努力通过各种场合、手续、仪式等,重温和咀嚼企业的价值观、创业人及其家族的历史、在与员工共渡难关中结下的纽带等,并且把它们代代相传下去。
总而言之,“企业长寿的法则”,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生存目的和使命,培养一定的竞争能力,适应社会的变化,重视利益相关者;“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员,与社会共生,被社会赋予生存的活力”,抱着这种态度,长期不懈地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脚踏实地地谋求生存和发展。
(参考)舩桥晴雄《新日本致富宝鉴―企业永续的法则―》(日经BP社,2003年)、英语版Timeless Ventures: 32 Japanese Companies that Imbibed 8 Principles of Longevity, Tata McGraw-Hill, 2009.
※今后将随时刊登与此文相关的日本各地老字号企业的报道(Nippon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编辑部)
深受江户百姓喜爱的食材之一“泥鳅”。烧泥鳅营养丰富,是增强体力的一道菜肴。在1801年创业的“驹形DOZEU”里,你既能品尝江户料理,又能体验昔日情趣,在今天是一家不可多得的名店。现在的建筑是1964年翻建的,它再现了江戸时代的原貌。
(摄影:加藤Take美)
标题照片:歌川广重「岩城舛屋前的热闹场景」(PPA/Aflo)
(※1) 1522年-1591年,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
(※2) 指一姓王朝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另一姓王朝建立新王朝,形容中国王朝更替频繁。
(※3) 指历久不变(不易)与应时变化(流行)的对立统。
anyShare分享到:
 FUNABASHI Haruo
[ 署名文章篇数: 1 最新更新日:
1946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大藏省(现在的财务省)。历任大藏省副财务官、国税厅副厅长、证券交易等监视委员会事务局局长、国土交通省国土交通审议官等,2002年退休。2003年成立了经济伦理、企业伦专业智库“天狼星学会”,任董事长。主要著作有《漫步日本经济的故乡》(中央公论新社)、《新日本永代藏》(日経BP社)、《锤炼企业伦理力》(KANKI出版)、《从古籍中学习经营术三十六计》(WEDGE)等。
系列相关报道
バナーエリア2后藤俊夫:为什么日本百年企业全球第一?
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讲,研究一项新的内容虽然有难度,但更是一种喜悦。我在日本发现了25,321家经营了百年以上的企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究竟有多少家经营超过百年的企业?我最初将调查范围限制在经营了200年以上的企业。
按国别来排序,前十位依次是日本(25321家)、美国(11735家)、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荷兰以及加拿大。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136个国家都有他们的百年老店。
前三位分别是日本、德国、英国。众所周知,美国因为建国历史非常短,所以并没有两百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学界对此有过非常多的争论,认为每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不同,所以研究长寿企业还必须加入国别这个因素。为使长寿企业的研究更科学,我们针对各个国家不同的经济总量,又计算了一个相对值。我们看下一张PPT上图表最右侧的部分:
从相对值来看的话,排位前四依次是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仍然位居第一,而美国下降到了第14位。目前全球长寿企业,排名前十的,只有一家是德国的,剩余九家都是日本的。
在日本有260多万家的公司,其中百年老店有25321家。其中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939家,300年以上的有1938家,而500年以上的有147家。令人吃惊的是1000年以上的企业竟然也有21家。其中排名第一的最古老的企业叫做金刚组,是一家木结构建造的公司,创立于公元578年,是现在世界上存续历史最悠久的一家企业。从创业历史来看,它已经有接近1440年的历史,并且因此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日本企业长寿的三大条件、六大因素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的长寿企业呢?学界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和争论。部分学者认为,日本是一个岛国,没有受到过外来的侵略,并且内乱非常少,所以才会诞生这么多的长寿企业。我对这样的观点一半赞成一半反对。尽管他们所言的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事实,但是也要认识到,日本是一个频繁发生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国家。如果企业想要成为长寿企业,长久地存续下去,必然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严峻形势。93年前,也就是1923年,日本发生了几乎毁掉东京的关东大地震,5年前的2011年,又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为什么日本还有这么多的长寿企业呢?我把它归结为三大条件、六大因素。
第一,企业内部已经具备了相对现代的管理体系。事实上在两百多年前,日本企业内部就已经有了与人事、财务、市场营销以及风险管理相关的相对现代的管理手法。
第二,关于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公元1600年到1800年这两百年之间,日本的经济仍在向前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大环境。当时按年增长率来看的话,应该是0.1%,虽然非常缓慢,但在向前发展的事实是存在的。
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日本文化里,使家业存续,把家业传承给自己下一代的意志非常强烈。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处于相当长时期的封建制社会,这样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家业的存续,这是让企业长寿下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六点成功因素
第一,长期观点,远程管理。我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曾有一位长寿家族企业的经营者说过这样一句话:“短期10年,中期30年,长期100年”。具体来讲,要考虑的是短期10年的家族企业继任计划、中期30年是总经理的任期、长期100年则是为后代长远的计划。十年的短期是决定后继人员的准备时间,三十年的中期,是自己作为一个经营责任人,经营管理人,行使自己责任的一段时期。而从一百年的长期来看,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的下一代,还要考虑到整个家族的第三代,整个的规划、立案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准备。
第二,拒绝短期的快速增长。日本的长寿企业十分重视可持续的增长。它们几乎全都是家族经济,最大的目标就是要传承整个家族的事业,所以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有非常大的事业发展的机会,但是为了整个家族事业的安全考虑,可能会有意识的规避掉这些大好的机会。企业从长寿出发,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为目的,拒绝短期的急速增长。因为短期内飞速发展,缺乏韧性和持续力。也就是不要超过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过分的扩大自己的经营。这在日语中也有专门的说法,叫做身高经营。
第三,强化核心能力。近年来,从欧美引入了经营学当中的重视核心竞争能力的经营手法,事实上,日本的长寿企业一百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践——构筑并发挥自己的强项。一百年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顾客的需求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企业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会扩大自己的经营事业,而有的会从自己的强项出发,拓展相关的一些周边业务,大家选的都是相对保守的经营战略。
第四,重视利益相关者长期的关系。在长寿企业当中,有可能祖父作为员工工作,而现在父亲和儿子在一起工作。这样对顾客也好,客户也好,甚至是家族企业所属的这个区域社会,都非常重视三辈以上的长期的亲密关系。长寿企业非常的重视员工、顾客、供应商、地区社会之间的利害关系,强调在其中建立信赖关系,因此才使其能够长寿。在我的问卷调查当中,有非常多的例子显示,长寿企业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
第五,风险管理。没有风险管理,企业肯定不能长寿经营;企业有了风险管理,只是成全其长寿经营的一个要件。在财务上要充实自己的资本,在经营管理上要确保企业的独立性。并不是把自己的利益都分配给股东,反而尽可能的将它多留在企业的内部。这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可预期的风险,为了企业将来的长期发展。如果从金融机构借款,甚至让公司上市的话,就会从属于并受制于他人的资本,所以家族企业会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风险管理在一个家族企业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意识不到风险。
第六,持续发展的强大意志力量。我做过海外的家族企业和日本家族企业的对比:意大利的家族企业一旦获利的话,他们会倾向于尽快的出手自己的这个企业;在朝鲜半岛这个地区,大家认为长时间的经营商业,或者自己的家族企业存续很长时间的话,是一种耻辱,他们并不会长期的专注发展自己的家族企业。与此相比,日本文化里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意志,要把自己的家族企业存续下去、传承下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整个教育偏向西方化,导致日本国内继承家业的这种意志越来越淡薄,对此我十分的担忧。我认为这种非常强烈的家族继承的意志,与三个宗教密切相关:佛教和儒教,都是在150多年前从中国传入;另一个是神道教,是日本自古就有的。儒教和神道教均崇尚重视家庭的观念,这种思想造就了日本人强烈的传承意识。这三大宗教的融合,才使得日本拥有了要传承自己家业的意识。
日本工匠精神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
日本被认作是一个工匠精神的范本,那么它的工匠精神的起源是在哪里?是如何生成的?刚才我提到长寿企业强烈的家族继承的意志,源于佛教、儒教以及日本自古就有的神道教的融合,工匠精神的生成,与此也密不可分。换言之,日本的工匠精神是跟谁学的呢?事实上他学习的是中国。只要访问日本的长寿企业,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长寿企业在制定家训的时候,很多都是基于儒教订立的。
最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家训叫做“先义后利”。这是取自荀子的一句话,叫做“先义而后利者,荣”。创立于1717年的大丸百货商店,是全球规模屈指可数的百货店之一,销售额为4670亿日元。这家店在1736年由下村彦右卫门制定了家训“先义而后利者荣”,非常重视顾客,也非常重视公司的社会信用。彦右卫门因救施贫困者而被称为“义人”、受到普通民众喜爱。
第二句非常有名的家训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取自《易经》的,我去采访日本的长寿企业,经常会看到类似的这种家训。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长寿企业大国,是因为我们非常认真的学习了中国古代思想。大丸百货商店的家训借鉴的是荀子的先义后利。除此之外,还有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勤俭节约,这些都是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
在1400多年以前,日本学习了中国这些古老的思想,而在学完之后的1400年间,我们又非常认真地实践了中国的古老思想。其结果是,日本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长寿企业大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但是日本却实现了“富可过三代”。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我认为今后我们之间有必要继续相互学习。
来源: 阿米巴经营传播平台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
编辑:冰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中国社会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