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苏宁和阿里的战略不打价格战,改打技术战,阿里怎么看

当前位置 & &
& 京东国美苏宁今年“8?15”不打价格战
京东国美苏宁今年“8?15”不打价格战
09:03:05&&出处:&&
编辑:朝晖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4-04][04-04][04-04][04-03][04-03][04-03][04-03][04-03][04-03][04-02]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京苏价格战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京苏价格战
“不赚钱,也要堵截京东。”随着苏宁电器副董事长“一声令下”,一场“中国电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最全面的价格战”日前在与(微博)之间开打。电商行业价格战休,行业“闹剧”频发是否折射电商行业群体性迷失?
京苏价格战事件进展
猎豹浏览器监督
针对京东与苏
宁电器的价格战[1]
,站在中立角度,为用户考虑,在支持双方厂商参与这样的战争让利于网民的同时,建议使用猎豹浏览器如意淘插件,监督京东与苏宁价格谁才是最低价。
8月14日,CEO在微博上连掷豪言,主动向国美苏宁宣布“降价战”。或受该消息影响,苏宁电器股价当天一度大跌逾8%,至收盘仍跌逾7%。15日“价格战”正式开打,苏宁电器股价继续下挫,早盘一度下挫近5%。
据央视财经频道消息称,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8月15日宣布,苏宁此次的打折季结束之后,即使京东继续打价格战,易购也不会继续跟进优惠促销活动。[2]
京苏价格战社会评价
在批评人士的眼中,由于缺乏产业链体系支撑,这些电商企业只能停留在简单的价格拼杀阶段,依靠不断融资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营。正是在这一脱离产业发展本质的模式下,大多数电商企业在所谓低价的幌子下,引发了电商行业的诸多问题,加剧了目前电商市场的混乱程度。
“我们很多电商企业用大量成本做营销,这培养了用户习惯,也积累了大量会员基础,但并不说明用户就有很强的黏性。”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各大电商网站除了价格战、口水战外,缺乏差异化竞争。
“价格战[3]
在电商行业快速扩张时期是非常有效的杀手锏,可如果价格战是以长期牺牲行业合理利润乃至大幅亏损为代价,则不是一个良性发展的模式。”古坦科技创始人石安认为,国内电商企业还是应尽快回到综合实力的竞争,尤其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以及改善服务水平等方面上来。
“电商企业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商务模式,并坚定不移地执行,而且还要靠精细化管理、重视顾客体验。”1号店董事长于刚认为,电商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以长久发展。
.腾讯教育[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双十一大战:阿里苏宁夹击 京东必败?|阿里巴巴|苏宁|京东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双十一大战:阿里苏宁夹击 京东必败?
  今年“双十一”是电商老大和老三苏宁“喜结连理”后第一个“双十一”,它们共同的对手——排名第二的,看起来似乎败局已定。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敖祥菲
  又到“双十一”,又是一年电商大考之时。和往年一样,各家电商正厉兵秣马,迫不及待拉开大战。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局势已然不同。
  一方面,今年是阿里巴巴举办网购狂欢节的第七个年头,“双十一”进入“七年之痒”;另一方面,今年的“双十一”也是电商老大阿里巴巴和老三苏宁“喜结连理”后第一个“双十一”,它们共同的对手——排名第二的京东,今年“双十一”看起来败局已定。
  剧情会照此剧本演下去吗?让《财经国家周刊》来带你看这出戏。
  阿里的规模优势与物流软肋
  毫无疑问,作为最先发起“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的阿里巴巴,先天影响力优势明显,人们想到“双十一”,首先想到上天猫。
  谙熟“双十一”运作的阿里,也极为懂得造势宣传。刚邀请39个外国使节到杭州做客后,又借着当选英国首相卡梅伦的特别经济顾问一事风光了一把,这对其现如今的重点——全球化是重大利好。
  阿里巴巴CEO张勇说了,全球化是今年“双十一”乃至后面几年的重点,今年参与的全球商家约4万家,远超去年的2.7万家。为了更好从中国走向全球,今年阿里巴巴还首次将“双十一”主战场放到首都北京。
  比起竞争对手,阿里各事业部应对“双十一”如此体量的交易、支付、物流也是最有经验的,2014年“双十一”一天完成571亿元成交额,其端成交243亿元,不仅需要每家网店小二的辛劳应对,还有、菜鸟网络等各链条资源的大力而艰苦的支持。
  不过,菜鸟网络调配如此辛苦也折射了阿里没有自建物流的短板,以及这家纯粹长在线上的电子商务翘楚在线下门店的缺失。
  作为一家电商平台,天猫、淘宝上的卖家、快递商都是合作伙伴,不属于阿里自营、自建。尤其是线下物流部分,都是卖家和各家快递公司接触,因此给消费者带来的物流体验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猫、淘宝的口碑。
  为解决上述问题,马云在2013年联合银泰、复星等成立了菜鸟网络,依然不做物流公司,在物流网络上采取部分自建、部分合作的方式,由其他第三方仓储、快递、配送公司和菜鸟平台对接。例如,菜鸟网络的仓库为物流公司、淘宝卖家、各个企业共同使用,菜鸟也相当于一家掌握物流交易的数据公司。
  但即便这样,最终“双十一”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还是取决于每家快递公司员工的劳动。尽管今年菜鸟升级了大数据平台,能够动态预报快递包裹的派送情况,但终究还是没有自建物流来得熟悉、利索。
  此外,阿里巴巴仍有电商增速放缓以及今年怎么突破去年业绩的隐忧。这才有了从去年开始,阿里“双十一”就强调的全球化战略,扩大商品范畴和品类,令用户在“双十一”这天重点网购全球商品。
  而且,正因为去年“双十一”一天达到近600亿元的交易额,恐及天花板,阿里巴巴今年索性拉上众多品牌的上万家线下商铺共同参与“双十一”。有网络预测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阿里电商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840亿元。是否能到这个数字,且拭目以待。
  苏宁制衡京东
  相比阿里,今年与阿里牵手的苏宁激动甚至都得有点冲动了。早在10月18日,苏宁COO侯恩龙就在发出4个字——“平京战役”,大有“扫平京东”之意。
  随后,苏宁副董事长证实上述理解。他说扫平京东最主要的“弹药”便是低价。今年“双十一”苏宁准备了海量的6S、小米手机等爆款商品,这些爆款价格将比京东“双11”期间的价格低20%。苏宁内部还成立了“价格督察队”,监控线上线下商品价格,一旦发现有比京东价格高的商品,相关负责人将受到处罚。
  此番苏宁重现电商价格战的一个背景是,近期京东CEO刘强东表示,京东追求的第一是品质,第二是服务,第三才是价格,未来不会再打价格战。孙为民则在10月15日的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呛声:“有一种规则不会改变:从用户需求出发,在提供品质商品的同时保持最低的价格。”
  孙为民还强调,今年是天猫和苏宁云商第一次联合举办“双十一”,双方在大数据、物流、渠道上的合作使得虚实结合,将做得更实效。他称,真正的价格战是建立在强大的供应链基础上的,价格战的本质是零售能力价值战。
  苏宁之所以如此有底气,在于他们宣称已成功转型,并完成O2O裂变,总结出一套“走上去,再走下来,两者之间融会贯通”的经验。
  O2O包括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毫无疑问,苏宁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多年来线下的积累:全国1600多家线下门店、30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5000个加盟服务商以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以及拥有45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4个航空枢纽、12个自动化分拣中心、660个城市配送中心、10000个快递点。
  苏宁尤其舍得在物流上投入,前后投入200多亿元,在仓库方面比起京东毫不逊色。拿位于上海奉贤的苏宁基地举例,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其中小件仓是国内电商规模最大的。在库方面,最大可支持100万小件SKU,约1500万件商品存储需求。号称可以“秒杀”占地20万的京东上海“亚洲一号”。
  而经过苏宁易购几年的拼杀,已对线上电商网站经营有了经验,尤其在品类扩充上,既有多年线下积累的供应商,也有通过收购红孩子等扩大的母婴、服装等品类。这几年苏宁易购还通过投入广告,在电视、地铁等媒体上频频大打知名度。
  这次苏宁接受阿里的投资,电商老大与老三结盟,优势互补,面对电商老二,更有底气。而对于阿里而言,有了老三对老二的制衡,今年可以更加放松地往前奔跑。
  京东没戏了吗
  如此一来,今年“双十一”京东是否注定被打得落花流水?从宣传造势上看,京东似乎仍然在积极应战。
  比如,京东与天猫超市在同一天宣布超市方面的“双11”预热,从10月19日到10月31日天天推重磅促销,京东超市的优惠为不同品类满199减100;天猫超市的优惠力度为满99减50。京东略胜一筹。
  相比苏宁与阿里,京东的优势在于自营商品和自建物流。京东早期烧钱建立的庞大物流系统,如今已尝到甜头。其以货仓为核心,覆盖到二线城市。10月21日,运行一年的京东上海“亚洲一号”内景对外曝光,京东透露,“亚洲一号”已开始向第三方商家提供仓储服务。
  此外京东多年在3C、家电等品类上积累的口碑和影响力不可小觑,不少用户购买这些品类商品第一时间就想到上京东。这也令阿里苏宁合作后,苏宁易购立马在天猫开了旗舰店,“猫宁”不得不抱团应对。
  不过,相比支付宝给予阿里巴巴强大的支付保障,京东的支付体系显然处于下风,而且整个体系较为封闭,不如阿里开放。虽然京东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但微信支付毕竟是的产品,这也会影响京东金融延伸业务的发展。
  这里还有一个变数,虽然腾讯早就入股了京东,但每年的“双十一”,腾讯并未参与和发声。有意思的是,在阿里举办今年第一场“双十一”预热发布会后几天,京东和腾讯还在北京联合隆重推出“京腾计划”,实则为一项针对移动社交电商的营销合作计划。
  但这对于迫在眉睫的“双十一”大战已于事无补。尽管刘强东在会上称,京东与腾讯所达成的战略合作已经大幅提升了用户的移动购物体验,微信和手机QQ已经给京东带来了大量新用户。双方也看中移动社交电商这个电商行业新的风口,并从长计议,但眼下,移动社交电商的体量明显还不能成为抗击阿里苏宁在传统电商的重磅武器。
  或许对于京东而言,超过自己去年“双十一”的销售水平,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阿里京东苏宁又“打”起来了
作者: 上观新闻来源: 上观新闻 11:13:17
进入8月以来,、、等中国的领军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竞争:一方面,随着“818”这个商家喜欢的讨口彩的时间节点临近,各家企业纷纷推出最新的营销活动;但另一方面,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针锋相对的“”,而是看似巧合地纷纷披露了自身在智慧物流领域的最新进展。其实,这已经不是巨头们第一次展示自身的物流实力了。只不过在以往的“”、“”等大促中,“送得快”、“送得准”的物流服务被认为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手段,但眼下物流实力不仅意味着企业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也意味着企业服务商家、改革电子商务供应链的能力,更代表了不同品牌在等方面的技术实力。从“价格战”到“智慧物流”,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升级。“扫地机器人”变成“拣货机器人”综观不同品牌推出的“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是绕不开的技术基础,而实现载体是各种机器人。简而言之,就是经过数据分析,让机器人在仓库中完成包裹的堆放、分拣、发送等多个环节,而在最终的配送环节,通过机器人、无人机等机械设备,完成人力不能或难道系数较高的配送过程。阿里巴巴旗下在惠州惠阳的智慧仓能较为直观地展现机器人是怎样工作的:这里有超过100个类似“扫地机器人”的单个搬运机器人(AGV),它们既能相互协作执行同一个订单拣货任务,也能独自执行不同的拣货任务。具体来说,机器人接到指令后,会自行到存放相应商品的货架下,将货架顶起,随后将货架拉到拣货员跟前。完成拣货之后,机器人再将货架拖到货架区存放。菜鸟网络物流专家游育泉介绍,每一台机器人能顶起的重量可达到500斤,同时还能灵活旋转,将货架的四面均调配到拣货员的跟前,方便拣货员工作,“等于一个货架,四个面都能存储商品,仓库储量被提升了一倍还多。”当机器人缺乏电力时也会像扫地机器人那样自动归巢充电。虽然整个仓库中有超过百台机器人,但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能够相互识别,并且根据任务优先级来相互礼让。菜鸟网络高级算法专家胡浩源介绍说,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合理地将每个任务分配给对应的机器人,从而实现整体任务完成效率的最优,并且避免机器人之间可能的碰撞、防止部分区域出现机器人拥堵、死锁等。与此同时,在智慧仓内,货架的位置会根据订单动态调整,调动机器人时也是就近调配,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仓库内的运作效率。“无人仓”也有机会落地在菜鸟的智慧仓中,机器人主要承担拣货任务。由工人与机器人搭配完成拣货过程,将原先的拣货效率提高三倍以上。而京东则从供包到装车环节出发,直接推出无需人工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在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整个分拣大环节全流程无人操作,场内自动化设备覆盖率达到100%。自动化设备自动对包裹进行六面扫描,保证面单信息被快速识别,由分拣系统获取使用,进而实现即时有效的分拣。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正式落成并运营成功的全程无人分拣中心。具体来说,昆山无人分拣中心的主系统是由京东集运研发部自主研发的定制化、智能化的设备管控系统——DCS智能管控系统,其中包含自动分拣机调控、无人AGV搬运调度,RFID的信息处理等。全场所有任务指令均有DCS系统中枢管控。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认为,新一轮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但其本质仍是以成本、效率和体验为核心。设立昆山无人分拣中心就是为了提升了运营效率。根据测算,目前分拣中心的分拣能力已经达到9000件/小时,同等场地规模和分拣货量的前提下,每个场地可以节省180人力。同时,一线设备的操作效率和运营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对比传统供包能力,自动供包台的效率最高可达到传统效率的4倍多。“智慧物流”服务的对象是人机器人和无人仓看起来都很强大,但如果认为“智慧物流”是为了取代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论哪家企业开发的智慧物流技术,其目标都是服务人——不仅是消费者,也是配送人员。通过新技术,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服务,也帮助物流工作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一名在传统仓库内工作过的拣货员告诉记者,行业内拣货员都是计件制,拣货越多收入越高,因而不少年轻人都会尽量多跑步多拣货。他曾经在传统仓库内工作了三个月,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走六七万步,相当于一个马拉松,三个月工作下来瘦了10公斤。但在“智慧物流”中,机器人能够完成“跑步”工作,拣货员只需要在拣货台拣货,一天下来,算上中午吃饭、中途上卫生间,步数只在2000步左右。有内测显示,一个传统仓内的拣货员,在7个半小时的时间内,行走了27924步,拣货1500件,已接近人工拣货极限;而一个智慧仓内拣货员仅有2563步,拣货已达3000件。这个数值还不是智慧仓的最高值。苏宁也计划在“818”中充分利用“智慧物流”的成果,让消费者和配送员都体验到技术的力量。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说,在此前的营销中,苏宁易购进行过无人机送货推广,让一些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也能及时获得订购的商品。在最近的营销中,将加大无人机的应用,在部分区域试点无人机送货上门。值得关注的是,苏宁还将试用“大件爬楼机”,旨在帮助终端配送员减轻工作强度。顾名思义,“大件爬楼机”主要应用在电视机、空调、冰箱等大家电的配送过程中,使得快递员不用再人工背运这些家电,而是由机器自动完成搬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解放快递员,而且可以减少大型家电物件的磕碰。侯恩龙说,在以往的物流服务中,往往强调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物流一线人员的工作条件更需要社会各界关注,所以在今年的“818”之后,苏宁将在8月28日设立“快递员节”,并将“828快递员节”固定下来,倡导全社会关心快递员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将进一步利用和推广智慧物流技术,让更多的快递员成为新技术的受益者。
【问答】如何正确理解内容经济、把握内容风口?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
仓配一体化
仓配一体化
下载亿邦App使用独家功能
一线实战高手-解答问题
热门电商峰会-随时报名
电商创投资讯-实时直播
社交账号登录
手机号/邮箱
手机号(邮箱)已注册
验证码错误
昵称已存在
密码(不少于6位的字母和数字组合)今年双十一:京东、苏宁不打价格战,改打技术战,阿里怎么看?
虽然距离“双十一”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围绕“双十一”大促的竞争卡位站已经打响。
继苏宁易购率先发布“不止所见,嗨购11天”O2O购物节后,京东紧随其后公布了“11.11全球好物节”,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往电商平台重点强调促销力度外,这两家电商平台都不约而同的发布了各自的零售创新战略。
其中,苏宁主打“智慧零售”概念,而京东的提法是“无界零售”,但本质上都是“线上线下融合”、“技术创新变革线下交易场景”。
那么,两家电商平台的零售变革思路或路径,各有什么特色呢?
京东打法:聚拢线上流量,利用技术创新赋能传统零售
截止目前,按照“京X计划”,京东已经相继与腾讯、今日头条、百度、奇虎360、网易、搜狗等几大“流量天王”结盟,触达近100%互联网用户,给各类商家的商品建立全方位的展示和触达场景。
与此同时,京东联合腾讯推出了赋能品牌商的“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以腾讯的社交、内容体系和京东的交易体系为依托,为品牌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深度定制化、场景交易高融合的零售解决方案。
简单说,京东作为电商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线上的流量以及基于多年电商平台运营形成的数据分析和技术积累。可以说,京东、阿里分别依托各自的布局,实现了对在线购物用户的分割,建立了一定的壁垒,也在寻求进入对方擅长的领域。
如今,在两大电商巨头都在加大进入线下零售场景的步伐。
京东已经相继在“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等两大线下高频零售场景,以模块化的方式,按照不同的技术线路形成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比如京东“无人超市”模式,依托RFID、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而其“无人便利店”模式,则采取重力感应、图像识别等技术路径。
至于这两套方案孰优孰劣,现在尚能判断,不过,通过这种多选的方式,以创新技术和前沿科技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去改善或提升线下零售场景,既有助于缓解线下线上零售场景一度紧张的竞争关系,也有助于树立电商平台的技术创新形象,更重要的还在于实现线上线下零售场景融合,做大交易总额。
苏宁策略:起步线下连锁,打通线上交易再拓宽零售场景
在苏宁易购O2O购物节发布会上,有两大亮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它们与科沃斯合作推出的导购机器人,另一个是它们即依托智慧酒店提出的“嗨购市集”。
这个叫“旺宝”的机器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等机制识别用户身份,并自动调取用户此前的购物或关注记录,并结合最新的商品调价情况,主动提醒用户关注的产品是不是降价了。
对苏宁来说,依托“旺宝”机器人既可以实现对用户的智能化管理,还可以依托历史交易记录,依托大数据和机器算法,向逛店的用户唤醒交易或推荐商品,增加传统线下购物场景的趣味性。
而所谓智慧酒店“嗨购市集”,其实是开展自助式酒店和沉浸式购物尝试。包括:1)消费者可以把酒店内商品都可以进行扫码,进入苏宁易购主站,一次性支付。2)依托人脸识别技术试点刷脸退房入驻系统,让消费者自助服务。
简单说,这相当于革新了传统住店用户的交易场景,客房内日用商品销售结算以及外卖场景,都可以实现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所谓交易场景的创新,其目的本质都在于聚拢用户,按照用户的交易场景偏好,引导用户完成交易,也是为了做大交易额。
场景之争:打造全新概念,提升对供货商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京东的优势是线上流量巨大,而苏宁的优势线下卖场众多,如今,双方都不约而同的提倡“线上线下融合”,一方面,足以说明不论线下或线上都有“天花板”,另一方面,不论是线上零售,还是线下零售,暂时谁也取代或消灭不论谁。
因此,不论是京东的“无界零售”,还是苏宁的“智慧零售”,现阶段都是为了向平台各类商品供应商的“画大饼”,也就是平台间对上游厂商的争夺,进入更多的商品销售领域。
一方面,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何时在各地上线,上线的数量有多少,交易规模有多大,本身都是未知数,但是,通过概念打造,确实给各类商品厂商勾勒出了比较诱人的想象空间。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的应用场景可能比传统线下零售场景覆盖范围更广,很多不适合开设传统线下零售店,可以尝试布局此类形态,增加了交易的可能性和服务的便利性。
只不过,对消费者来说,随处可买不等于随时会买,一方面,要看消费者的荷包是否够鼓,另一方面,还要看消费者是否有需求。
而如何激发消费者更多的消费需求,也是零售变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除去商品端迭代创新外,如何依托技术创新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也是需要考虑的。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苏宁合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