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张车子抵押贷款做滴滴打车,赚钱这样行的通吗?

我的车是搞的按揭抵押贷款的,请问可以用来跑滴滴打车吗?
提问者:热心网友
您可能对以下关键字也有兴趣:
你好,你注册的时候会有信息填写的,上面会有提示,或者你直接问一下官网上的客服。望采纳
可以的,没问题
我的车是做抵押贷款了,还能申请滴滴打车吗?
相关问题:>>
交房过户中
购房完成后
账号不能为空
密码不能为空
验证码必须4位
用户名4-20位数字字母中文下划线
密码不正确且不能为空
*确认密码:
确认密码和密码不一致
验证码必须4位
我已阅读并同意
城市房产:
热门城市房价:  组合拳厉害,部委与四城联动,重新赢得发牌权力!  感叹部门维权的手段厉害,中国V5!滴滴司机开十万以下的车都不好意思上路了!
楼主发言:12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围猎网约车,政策驱动下的中国式死法  南都周刊 21:55:22  失败的网约车证明: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依旧是这些部门赖以存续的主要手段。  文?宋志标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旧闻评论(ID:jiuwenpinglun)  北上广深在10月8日同一天,先后放出网约车管理细则的草案,省略其中大言不惭的部分,实质性的规定体现为三限:限制司机(本市户籍或有居住证)、限制车辆(一两年内新车,排量在1.8或2.0,轴距车长也都是B级车)、限制牌照(本市车牌)。  南北中四城同天推出草案试水,可以视作是这四个城市的交委事先约定好的动作。这是一种“守望相助”的意思,削平地方网约车政策的高低配置,以整齐划一的草案形式抵消因相互比对而带来的压力。四交委同气连枝,把管制网约车弄成了城下之盟。  到了这一步,尽管是以草案的名义,但考虑其精明的决策过程,以及摸透中央与地方周旋的行文技巧,网约车的政策壁垒基本上宣告完工,网约车分享经济所牵动的政商博弈已经分出胜负了。以交委为代表的地方出租车利益集团,完胜滴滴公司等新技术企业。  成功围猎网约车这个事件,就此形成了许多种意义上的分水岭。就其政策角度来说,体现了中央/地方在具体利益上越来越深的裂痕;就行政而言,显现国务院倡导的新经济政策在地方层面备受狙击、遭受逐步消解的现实;从技术革命的角度,网约车生于市场,败于计划。  在于网约车搏斗中迅速合纵连横的交委,自然是赢家。它们在经历了出租车司机抗议剥削的危机中,成功地用力战网约车这场“外部战争”消除了其内部动乱,并且巧妙地利用出租车愚蠢的恐惧心态,通过政策工具掌握主动权,既平息了内外危机,更借此巩固既得利益。  将网约车驱赶到政策主场  纵观网约车从出现,被舆论欢呼为新经济的代表,到以分享经济的名目被总理吸收,再到网约车与交委的系列抗争,一直到政策部门占据上风,优步退出中国,交通部以框架性安排充任白手套,默认地方执行政策的决定性安排,整个过程就是网约车中国式死亡的生动历史。  这部历史的开头部分,网约车挟新生力量横空出世,但迅速受到压制。对网约车进行压制的全部目的,就在于驱赶它进入政策领域。而这是交委的主场,网约车一旦进入这个政策口袋里,基本上只能任由宰割。而交委确实也做到了,用政策武器镇住了网约车。  网约车问世,冲击最大的先是出租车司机,彼时的出租车司机正陷在少交份子钱的狂想中。网约车抢走生意是显著的,出租车司机立刻陷入了更大的危机设定中:是继续受公司剥削少交份子钱,还是支持网约车但可能导致失业。更多出租车司机不由自主。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出租车司机围堵网约车的现象。其肇因很难追究,究竟是出租车司机出于恐惧的自发拦截,还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当时观望的部门介入已经不好辨别。出租车甚至以罢工及消极工作增加筹码,交委此时入场就显得不那么生硬了。  交委出动查办网络车,一度在北京、广州等地激起强烈的网约车抗议。这个抗议一开始受到网约车公司的暗中支持,舆论更一边倒地支持网约车的合法性——这种支持多是出于对交委的愤恨——这使得交委公开抓捕网约车变得困难,此时形成了僵持。  网约车借助舆论抬举,投入巨大的资源,开始了相互竞赛。网约车之间的恶性竞争,表现在围绕“专车安全”问题进行了厮杀。这个争论过程中,交委坐山观虎斗,但滴滴神州优步它们吵架的结果之一,是令民众对专车的安全性持存疑,一路高歌的网约车遇到了狐疑的消费者。  这种源自竞争策略的消费者分化,如果在正常的市场中自然会导向合理的消费选择。但因为市场薄弱,加之别有用心者环伺,这种分化的结果带来了一种新的公众心态:既然专车有不安全隐患,将其管起来,也许是不错的选择,起码是不得已为之吧。  交委先于交通部做了政策倡导的工作,而且是希望以出租车的管理办法复制在网约车身上,这种反感交委的社会心态直接导致民众期待更高的决策部门出面调解。  大家还记得当交通部出台框架性办法,肯定网约车的先进属性,继而希望地方好生对待的立场问世,即刻获得了好评。人们似乎已经忘了,在这个类似白手套的含糊规定出台之前,北上广等地已经或正在收紧专车控制。交通部既不得罪舆论,也给交委上下其手预留空间。  所以,站在北上广深四个交委的联合行动上,回望交通部肯定网约车之前的不长历史,也许应该读出一点味道。从始至终,无论是交通部还是各地交委,在经历了网约车冲击的短暂慌乱之后,其制订的对策就是摆下政策的口袋阵,让网约车驶进来。  沿着这一条层次分明的政策逻辑,可以看见网约车公司如何从高阶权贵支持下的强势姿态,一步步调整为与地方交通门阀交委齐平的顺从立场。也可以看见交通部与交委在决策中默契地配置堂皇的中央表态与地方执行权威。直到现如今,政策绳索完全紧套在网约车脖子上。  这个决策过程是部门的长项,它的优势在于将作为新技术的网约车一步步转化成旧格局下的出租车。北上广深的交委在改变新事物的性质,置换成他们熟悉的管制对象方面可谓经验丰富。无论是优步还是滴滴,都高估了分享经济的成长性,低估了它们面对的保守势力。  逃逸止损的优步及残余下场  与政策过程精心部署舆论、精心分化公众、精心维持操作空间相同步的,是网约车公司从始至今未能有稳定发展的事实。后者除非在野蛮生长阶段,获得高估值之外,一直在应对来自于剧烈震荡的政策环境这个最大挑战,直到一个巨大的市场理想被踩在脚下。  伴随着红顶对商人理想的绝对性胜利,也许仍能看见洞察这一切博弈过程的人率先逃逸,比如优步将大饼甩给滴滴,在高估值的风口期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撤离中国,躲过一劫。优步在网约车市场所做的一切,也许恰恰是在华日资企业垂涎已久的标准动作。  经历四城交委联盟的绞杀,网约车在规模上将急剧萎缩,恐怕已经很难再支撑起固有的盈利模式。对照四交委现有草案与其在交通部定性之前放出的原则,可见政策的逐步绞杀是坚定不移的。网约车划拨交委管理还不能令其放心,在无利可图之下,情愿诛杀之。  换言之,网约车所结成的市场新贵,是无法与交委代表的利益模式建立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指向新的利益构成,或对交委造成沉重的打击。自己得不到的,不如毁灭了也罢。在政策逻辑之后,或许深藏着这种新旧利益格局的较量,大致也不是危言耸听。  网约车搅动市场,带来非凡的技术及生活想象,但交委负责镇压这一切幻觉。在此之后,恐怕在没有什么悬念了,网约车的限度已经被焊死了。  那些曾经出于懵懂的恐慌,围追堵截网约车的出租车司机,除了坐稳了被剥削这个奴隶地位,也不会从这场胜利中获得什么好处。广州一万多台出租车、北京上海各四五万台的士,大概就是这么个规模的雇佣军,合作绞杀了可能造福百万千万之众的分享新经济重要模式。  如果这还不能令你读懂中国,那真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提醒,需要看见什么样的素材了。专车短短两年多的历史,糅合了目前经济形势的种种投影,并见诸政策部门的长短线操作中。失败的网约车证明: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依旧是这些部门赖以存续的主要手段。
  尽管是以草案的名义,但考虑其精明的决策过程,以及摸透中央与地方周旋的行文技巧,网约车的政策壁垒基本上宣告完工,网约车分享经济所牵动的政商博弈已经分出胜负了。以交委为代表的地方出租车利益集团,完胜滴滴公司等新技术企业。  ----------------------  组合拳术太高明啊
  成功围猎网约车这个事件,就此形成了许多种意义上的分水岭。就其政策角度来说,体现了中央/地方在具体利益上越来越深的裂痕;就行政而言,显现国务院倡导的新经济政策在地方层面备受狙击、遭受逐步消解的现实;从技术革命的角度,网约车生于市场,败于计划。  ----------------  部门维权手段高明
  在于网约车搏斗中迅速合纵连横的交委,自然是赢家。它们在经历了出租车司机抗议剥削的危机中,成功地用力战网约车这场“外部战争”消除了其内部动乱,并且巧妙地利用出租车愚蠢的恐惧心态,通过政策工具掌握主动权,既平息了内外危机,更借此巩固既得利益。  -----------------  权力智慧高深莫测啊!
  改革何其难!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不管的话,吸毒的,逃犯,有前科的,都出来干滴滴了,报废的,套牌的,改装的都出来跑滴滴了。出租车买的保险至少100万,滴滴从业车辆保险买了多少?呵呵,你说应不应该管?  
  @自虐五
出来走几步。  深圳市公安部门排查发现,滴滴、优步平台网约驾驶员存在吸毒、违法乱纪、精神病等问题。经初步排查,网约车驾驶员群体中发现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赶脚网约车这次上下政策的不协调是个节点,要么助长地方以具体政策的制定进一步割据划分中国的行政领域,要么地方过大的政策制定权将面临收缴~
  毛!我这多得是开长安,跑滴滴的!  
  规范化管理其实对司机乘客长期来说都有利,网约车的本质并不是廉价而是便捷高效安全和好的服务,烧钱并不可持续,最终归于合理。乘客乘车出了大事故二三四线城市滴滴公司没有分公司你如何去找他们扯皮谈赔偿?去总部吗?滴滴公司每单子抽车主高到接近三成佣金加保险这个责任它是躲不过去的,同理外地司机没钱赔偿,拍拍屁股走人了,最终乘客维权必须找滴滴平台和租赁公司,法律上车主是给滴滴打工的!所以要求各地市都有分支机构很合理,车型要求有待商榷,本地牌照更是无可厚非至于司机户籍也一个道理,你本身就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一切都是为了便于管理维护乘客利益,现在网上随意注册车型不符合甚至车牌不符都可以接单,出了大事司机是跑不了,遇到不想做的外牌外籍司机对乘客采取暴力手段且伤害不构成犯罪的人家一走了之乘客投诉无门难道北京的警察跨省给你去批评教育?所有一切都是维护了司机乘客利益和便于管控,长期都是利好的对乘客无任何影响,仍旧可以预约出租车和网约车,甚至豪华专车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唯一可能的价格变动也是因为平台前期的烧钱推广造成不合理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低价格,最终价格趋于合理才可能持续发展。有些人说价格高了不坐了,很正常,供需双方都理性合理才有可能持续稳定发展。很简单的例子,滴滴车主法律上只是打工的,出了事打官司的被告你是告滴滴公司或者租赁公司,你所在地连个滴滴公司的分公司办事机构都没有你能坐的安心?  
  这东西一管就死的,本来是共享经济,现在变成了封建化。
  刚开始我就觉得奇怪,这交通局的蛋糕怎么那么好给屁民随便抢,果不其然,两年不到,优步滴滴基本被判死刑了.  以后2.3元一公里的出租车屁民爱坐不坐...话说回来,我自家的车油耗加机耗也不过0.7元一公里,况且出租车大部分用的是油气,更便宜才对,这一倍多的暴利跑到谁的口袋去了
  网约车市场滴滴出行占有的份儿较大,但滴滴的战略初衷存在不轻的错误:  1、市场初期以钱砸市场,乘、司双方都欢乐在实实在在看得到的经济实利上而忽视车辆运行的财务成本。当滴滴的阶段性目标达到后,砸钱度下降,双方才发现财务成本方面的问题,所有乘客说没开始时便宜了,司机说搞得像雷锋。  2、出租车的份子钱被诟病多时,滴滴那个提成算什么呢?三笔费用实际是乘客所出费用的23%以上。滴滴在这个上面不是一般的不厚道,滴滴顺风车只是5%的信息费。  3、滴滴出行的战略策划过程中对中国行政方式的特点现在可以说是缺乏深刻的认识。  ~
  @riddle-10 23:26:31  不管的话,吸毒的,逃犯,有前科的,都出来干滴滴了,报废的,套牌的,改装的都出来跑滴滴了。出租车买的保险至少100万,滴滴从业车辆保险买了多少?呵呵,你说应不应该管?  -----------------------------  你招手打出租的司机就没前科没神经病的可能?  
  @riddle-10 23:26:31  不管的话,吸毒的,逃犯,有前科的,都出来干滴滴了,报废的,套牌的,改装的都出来跑滴滴了。出租车买的保险至少100万,滴滴从业车辆保险买了多少?呵呵,你说应不应该管?  -----------------------------  管与政策细则的导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二,开车人的人品问题又是另外一码事,从概率学讲网约车驾驶员的人品问题比例至多与出租车的比例一样。
  发布了图片    
  限制车牌和司机户籍方面应该是和限号一样制堵的吧,虽然有些不怎么合理。。。限制汽车排量在环保这一方面看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管他们真的目的是什么,但也可以说的过去  
  作为一个健康的网约车市场,政府加强监管肯定是必然的,纳税是应该的,买保险是必须的,平台加强对司机和车辆的审核也是应该的,平台收取管理费很合理吧?这么多成本,网约车现行价格之低低的不正常,可以算是倾销垄断破坏市场秩序之类吧?但政策里面好像确实夹带的有些私活,但为了加强监管对网约车和私家车进行必要的区别也是应该的  
  滴滴战略性错误。滴滴和优步,起初真的是对着干。老烧钱也不是办法,估计合并的注意最少有一年了。在八月底交通部规定出来前,还特意询问了这两家公司会不会合并什么的,答复是不会。官方规定出来不到两天,滴滴宣布合并优步中国。当时交通部肯定觉得被这两家公司给玩了。无奈政策已出来,不可能收回,还好,交通部也不是白吃饭的,政策里有一条,具体地方政府规定。滴滴失误在哪方面呢?  1.自大,以为资本可以绑架政府。  滴滴和优步,都有BAT的股份,好像还有国有资本中信的股份,苹果也投了10亿美元。这些大小股东可都是大佬,所以滴滴认定能让政府就范。好有,是否构成垄断问题,滴滴说一直亏损,没有垄断一说,对商务部的问询,没放在眼里。商务部也说了,两家公司合并一事,商务部不会不了了之的。  2.关于两家公司合并的事,其实很是蹊跷。滴滴舆论造势很厉害,都说都是收购优步中国。其实,是优步全球收购了滴滴才对。优步中国作价70亿美元给滴滴,优步中国占有17%多的滴滴股份,为第一大股东,相当于滴滴没有拿到优步一分钱。反而,滴滴给了优步全球10亿美元,按优步全球680亿美元的估值,滴滴大概占优步全球的1.5%的股份,代价是滴滴不走发展国外业务。优步全球放弃中国业务,坐享滴滴的17%的收益。试想,假如滴滴盈利了,中国政府会眼看着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萧条,大笔钱落入优步全球和几个公司手里?滴滴的女总裁,他爸是大佬,与国外关系应该深厚,她本人也在高盛干过,你不觉得这里面不正常吗?  3.滴滴不是不能合并优步中国,而是要等到11月地方政府出台政策之后,这期间,好好和政府沟通,把架子放低。还有,和优步和并,不能认可优步的70亿美元估值,把优步的股份压到10%以内,而且不能是第一大股东。  4.现在滴滴基本没什么戏了,政府不会让步的。据说日本和欧洲不少国家是不允许网约车的,即使中国的某些城市根据情况禁止网约车都没问题。  
  限制车辆(一两年内新车,排量在1.8或2.0,轴距车长也都是B级车)  ===================================================================  这个最不合理,其他都能接受。一两年新车,B级车,这些司机做滴滴的是极少的,而且成本也高。这个应该放松,应该1.6及以上,5年车或者10万公里以内,即可。
  @syncrekp
00:47:00  限制车辆(一两年内新车,排量在1.8或2.0,轴距车长也都是B级车)   ===================================================================   这个最不合理,其他都能接受。一两年新车,B级车,这些司机做滴滴的是极少的,而且成本也高。这个应该放松,应该1.6及以上,5年车或者10万公里以内,即可。  —————————————————  赞同,对车要求的确太严。也不符合环保  
  这事有什么好讨论的?网约车减少了,路上不堵了!这两年广州堵的象啥?
  @riddle-10 23:26:31   不管的话,吸毒的,逃犯,有前科的,都出来干滴滴了,报废的,套牌的,改装的都出来跑滴滴了。出租车买的保险至少100万,滴滴从业车辆保险买了多少?呵呵,你说应不应该管?   —————————————————  @过往亦史
00:15:00  管与政策细则的导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二,开车人的人品问题又是另外一码事,从概率学讲网约车驾驶员的人品问题比例至多与出租车的比例一样。  —————————————————  滴滴司机工作就是看手机打电话找客户,每天如此,边开车边接打电话,一边看导航一边边找客户位置,开车一心三四用,眼睛和注意力哪怕离开视线两秒事故几率就成倍增加!且还不说这是滴滴司机的日常工作全靠这么接单子!同理司机在上述操作中会极大降低车速,随意变道,甚至突然停车到便道且毫无预警!增加拥堵!如果你经常遇到前车司机开车特奇怪你理解不了他是要干嘛,十有八九是滴滴车主在找乘客或者一心多用。事故少的了才怪!  
  @syncrekp
00:47:00  限制车辆(一两年内新车,排量在1.8或2.0,轴距车长也都是B级车)   ===================================================================   这个最不合理,其他都能接受。一两年新车,B级车,这些司机做滴滴的是极少的,而且成本也高。这个应该放松,应该1.6及以上,5年车或者10万公里以内,即可。  —————————————————  出租车如果也是这档次那也行,妈的出租车那么烂让别人用好车来开。  
  有人说这样可以缓解拥堵,我看就是个笑话。滴滴不开照样会去开黑车,有市场需求。出租车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日常出行。到时候又拽的这不拉那不拉。个人有车的原来打滴滴实惠,现在出行成本还不如自己开车实惠也会开车了。这些政策就是想圈住既得利益而已。关屁民什么事。  
  为了安全,值得  
  两年内的新车实在是太夸张了吧...  别人还没挣两个钱呢,又要换新车了...
  @自虐五 上次去成都旅游,竟然约了一车辆奔驰A6
  打车难,拒载肯定是要回归了
  漂在北京的单身女有希望了,经常打滴滴就行,只要勾搭得上,条件准满意。
  动不动就市场,市场就是逐利,要知道这个社会除了逐利还要有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这就必须有计划。市场与计划必须平衡,不能完全市场也不能完全计划。
  @精品红马甲
00:39:04  滴滴战略性错误。滴滴和优步,起初真的是对着干。老烧钱也不是办法,估计合并的注意最少有一年了。在八月底交通部规定出来前,还特意询问了这两家公司会不会合并什么的,答复是不会。官方规定出来不到两天,滴滴宣布合并优步中国。当时交通部肯定觉得被这两家公司给玩了。无奈政策已出来,不可能收回,还好,交通部也不是白吃饭的,政策里有一条,具体地方政府规定。滴滴失误在哪方面呢?  1.自大,以为资本可以绑架政府......  -----------------------------  这个我得观点一样。中国出一切限制政策,都是为了中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管是搜索,手机,汽车,高铁等。  绝不可能放开一个政策,让国外企业凭空获利。  当时开放政策,显然就是准备动出租车公司的蛋糕的。所以现在就不要以这个是限制网约车的主因了。主因就是,网约车要是中国企业发展盈利,就给政策,要是给了政策外国让公司挣钱,那先卡死,等着国内企业能发展起来,再开放吧。
  楼主真搞笑
钱 信息 规则制定 都被滴滴拿走了 竟然大言不惭的说政府
看到“南都”这两个字 就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了  
  人们币暴跌,跌穿6.7铁底,市场在坚定地向权力说不。。。。
  别站在某一方看问题 如果硬要站在失利的一方看总体问题那我能不能说南水北调去死
  啥十万以内呀?30万以内的能够上网约车轴距的都够呛。看看有哪些不符合的?  
  某公司垄断之后就露出嘴脸了,等于以前的份子钱由他来收,甚至更狠,上涨乘客价下加强盘剥司机。  现在新政一出倒是用司机做挡箭牌,说什么太多人失业会导致社会不安等等,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居然有要挟的味道。  当然,对司机以及车辆条件要求过高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还要1.8,2.0的排量,事实上,根本没这种需要。  
  围观楼主装逼...
  滴滴看来只能暂时从大城市转到中小城市了,不会灭的,网约车还是很存在的。只能学OPPO转入中小城市,一样能发展好。
  都十几万的车了。谁他妈的还安心跑滴滴,这个办法就算整死滴滴,领导们说管我屁事,只要不出事万事OK。  
  网约车的本质应该是出行便捷和好的服务。价格长期来看等同出租略微高于出租车都属正常。所谓什么么样的价格享受什么样的服务,地方政府的草案大体上是比较公平合理的,客运市场当然要规范化管理。并且有利于乘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靠补贴的繁荣只是假象,任何公司不可能只出不进烧钱无数,网约车需要的是真正实实在在的需求。只能说网约车目前的车费价格不是市场合理价格,政府出台规范,除车型有待商榷以外,其实是保护了司机和乘客的利益。以目前滴滴车主随意注册无序发展的状况,绝大多数兼职车主跑个几十单或者百十单就退出了!滴滴公司对车主肆无忌惮的苛刻原因主要就是可以让更多的新车主进这个坑被剥削抽血义务劳动,滴滴每单抽成接近三成,比出租公司更黑。所以地方政府新规定变相保护了司机利益,留下真正把这个作为职业的网约车司机既方便管理也更专业化!毕竟大多数兼职司机都是一阵热以后休眠退坑!对地方新政叫好的恰恰是兼职司机,毕竟退坑了绝大多数兼职司机是不赚钱的,倒不如留下真正愿意做专职的踏踏实实干。对乘客来说,出租车打车难服务差拒载挑客绕路是反应的最大问题而不是说出租车费贵!!作为私家车的网约车上车您好下车慢走你花的钱比出租都低,是不合理的也不是可持续的,滴滴公司有多少钱补贴?靠的都是兼职司机进坑,退出后在一批新司机进坑不断往复的损害司机利益。现在成了角度看,叫车是为了方便而不是横向对比的廉价,长期来看也不需要这样的乘客,因为滴滴公司和车主都不喜欢这类乘客,带不来任何利益。和优步完成合并后这类贪图便宜而叫车的用户会被边缘化也不值得留恋  
  成功围猎
这个事件,就此形成了许多种意义上的分水岭。就其政策角度来说,体现了中央/地方在具体利益上越来越深的裂痕;就行政而言,显现国务院倡导的新经济政策在地方层面备受狙击、遭受逐步消解的现实;从技术革命的角度,
生于市场,败于计划。  ----------------  @自虐五
22:29:48  部门维权手段高明  -----------------------------  滴滴本身就不是共享经济的产物!顺风车才是!它就是一出租车公司,而且不用承担什么责任的公司,还不用给地方交税,我要是地方官员,为什么不搞死你?
  滴滴监管的好.阿里巴巴就是因为没有监管现在尾大不掉情况.假货可以随便卖,游戏规则随便改.我的地盘我做主,到现在还不能收税.  
  @riddle-10 23:26:31   不管的话,吸毒的,逃犯,有前科的,都出来干滴滴了,报废的,套牌的,改装的都出来跑滴滴了。出租车买的保险至少100万,滴滴从业车辆保险买了多少?呵呵,你说应不应该管?   —————————————————  @zhoutong78
00:10:00  你招手打出租的司机就没前科没神经病的可能?  —————————————————  说白了出了事滴滴公司租赁公司是被告。至于车主和滴滴之间是雇佣关系,车主哪怕兼职,法律上也只是给滴滴或租赁公司打工的,这方面早就明确了!乘客找司机麻烦纯属扯淡,没找对地方,你用滴滴叫的车,然后滴滴派的车,出了事不找滴滴找车主,那是脑残!除非是黑车,摇下玻璃来问你嗨!哥们走不?去哪?十块,好的,你上车!结果出事,黑车这是车主负责!  
  某些条款根本是没有合理的理由的。  “一两年内新车”凭什么网约车就要新车?如果以安全理由的话,出租车也应该两年一换。  “排量在1.8或2.0”这点就更不妥了,我们不是推广环保吗?排量2.0和排量1.6的汽车在市区载满客跑难道就不一样?一个快些一个慢些?  如果从安全性,从保障国家税收角度去约束网约车,我赞成,但是上面两条简直是霸王条款,目的就是要置网约车于死地。  我前天打优步就发现价钱和出租车一样了,司机一路上吐苦水,不少下岗职工就是做网约车这个行当,有些还贷款买的车,现在你说1.6的不许做,而且两年一换,很多人不仅失业,还血本无归。广州的车是不能带牌卖的,就车牌去竞价都要1-3万,这样就算当二手专卖,起码亏一半。
  只能说出租车管理公司牛逼,政府也只是他们收下的一条狗。  
  地方既得利益者和中央的博弈。暂时地方胜利  
  扰乱公共交通秩序,没直接杀了已经不错了。  
  政府大力倡导的是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网约车弄的比公交车还便宜,那国家花那么多钱搞的地铁,公交不就白瞎了。  
  哎哟,那老遛家先前投的钱不打水漂了,呵呵,那还吹牛不了,呵呵,挺有意思。
  开了几百单了,也是贷款买车,支持政府,搞死滴滴  
  贪便宜你趁早别坐车,滴滴也不愿意留你实话!  
  @永恒的只有变化
21:52:44  某公司垄断之后就露出嘴脸了,等于以前的份子钱由他来收,甚至更狠,上涨乘客价下加强盘剥司机。  现在新政一出倒是用司机做挡箭牌,说什么太多人失业会导致社会不安等等,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居然有要挟的味道。  当然,对司机以及车辆条件要求过高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还要1.8,2.0的排量,事实上,根本没这种需要。  -----------------------------  跑滴滴其实就是一种SB的行为  不经大脑的相信广告月入1万;大家想做之前最好通过多个渠道了解,真实收入有多少?做了1年的人有多少?问做过两月以上的人的感想?滴滴对于司机来说一个大坑;什么自由,高收入,科技公司,资源共享,都是用来骗你入坑的。
  @派大猩X
23:49:00  刚开始我就觉得奇怪,这交通局的蛋糕怎么那么好给屁民随便抢,果不其然,两年不到,优步滴滴基本被判死刑了.   以后2.3元一公里的出租车屁民爱坐不坐...话说回来,我自家的车油耗加机耗也不过0.7元一公里,况且出租车大部分用的是油气,更便宜才对,这一倍多的暴利跑到谁的口袋去了  -----------------------------   你怎么不说开车的只收油钱,其它不要呢!简单明了!弱弱问句:干服务行业的都是你家长工吗?这三年网租车公司恶意竞争,搅乱市场,你认为正常?自以为是!  
  @派大猩X
23:49:00  刚开始我就觉得奇怪,这交通局的蛋糕怎么那么好给屁民随便抢,果不其然,两年不到,优步滴滴基本被判死刑了.  以后2.3元一公里的出租车屁民爱坐不坐...话说回来,我自家的车油耗加机耗也不过0.7元一公里,况且出租车大部分用的是油气,更便宜才对,这一倍多的暴利跑到谁的口袋去了  -----------------------------  @北方之狼9
01:52:10  你怎么不说开车的只收油钱,其它不要呢!简单明了!弱弱问句:干服务行业的都是你家长工吗?这三年网租车公司恶意竞争,搅乱市场,你认为正常?自以为是!  -----------------------------  你我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我站在消费者角度在看问题,你站在哪看问题?谁都不比谁高尚。我只是看不惯有些人爱得了便宜还卖乖,被人抢了点蛋糕就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用的出来
  赞同管理,为了好的治安环境  
  1.8的排量,光这一点就能扫一大片。7块的起步价,到手5.1元,我想不出有什么搞头,而且大部分乘客打的都是走步价的单子,长途人家会选顺风车,快车一天到晚基本在市区接起步价的单子,人都转晕。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子抵押贷款不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