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月线增发新股有6个月不能卖的规定吗

应该是阿里整个集团最有前景的资产吧,架构上应该是直接对接马云的级别。。。&br&&br&全部业务都放阿里公有云上我是不信的,大多也就是私有云吧,服务器说是阿里云的资源而已。&br&&br&什么叫数据公司...虽然大家都是在说大数据,但是我一直认为,大数据是被炒作出来的概念。数据的意义是有价值的数据有序的意义,无意义的数据再大再有序也是无意义的。在这背后真正的需求是每个企业,每个人,乃至社会都存在的IT化的需求,未来就更是这样了,未来会有物联网,每个东西每个人每个事物的状态都是数据源。对于企业乃至社会来说,真正的意义不是在于自己有没有数据,都有数据,而是在于如何用数据提高企业的效率。&br&&br&因为大家都发现了这个趋势,不是大数据的趋势,而是全社会的IT化运作的趋势,然而这个趋势的第一个问题在于数据的存储,所以之前都在玩什么hadoop,分布式存储。现在这个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基本上已经有了很成熟的解决方案,招个实习生都可以在一周之内给你部署出一套分布式的存储方案来。&br&&br&然而这只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后面是很多企业,能把东西用存起来了,成本很低了,查到也很容易了,于是第二个需求就来了,就是需要计算,需要展示,需要处理了,这时候就又开始吹云计算了。云计算吹得很大,但是需要落地,真正要落地的时候发现落地其实说白了也就两种方式,一种是我帮你运营机房,服务器你买,其他我不管了,第二种就是我帮你把所有的资源,机房,计算能力(CPU),存储(硬盘,内存)都切分好了放在这里,你过来买。&br&&br&前者就是私有云,后者就是公有云。&br&&br&私有云基本上,很早就已经玩到的顶峰,当时就是虚拟化,以VM为代表,但是VM加上私有云真的实在是太贵了,基本上没有一年一个亿整个团队配置,做不了什么像样的事。所以大概12,13年,很多人就被逼到了公有云,或者自己做虚拟化,然后就是前两年openstack,Docker 之类的爆发,让整个虚拟化的成本又可以接受了,Docker解决方案,op解决方案商又到处都是,这种时候又碰到了APP的一个热潮,手机游戏,手机带来的页面展示,零碎的小IT的需求,于是公有云就火爆了。感觉到去年,基本私有化又比较稳定了,开始公有云百花齐放了。&br&&br&然而公有云呢,显而易见,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结局。因为是公有云嘛,随便你接哪家都可以,为什么腾讯和百度很晚才进来玩,因为这个游戏国外已经领跑数年了,亚马逊谷歌微软都已经有了比较领先的状态,阿里云算是奋力才挤进第二梯队,还是在7年每年砸个百亿的状态下才烧出的成绩,国内有几个公司可以数年砸百亿,赌的还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还是不确定的头牌才可以赚的事情?&br&&br&阿里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不管怎么样,他耗死了所有陪他烧钱做老大野心,例如盛大云,其他的什么七牛啊,又拍啊,基本就是在某些细小领域例如图片的存储可以做的更好,反正不管怎么样阿里已经靠烧钱奠定了国内老大的基础。&br&&br&那然后呢,企业发现自己可以很便宜的有存储了,有CPU了有硬盘了,然后呢?还是没什么用啊,买电脑不是企业的需求,需求是有的用啊,需要处理数据,需要应用啊!大家有幡然醒悟,开始炒Paas,Iaas,这个S那个S,虚幻之中云计算商都把云计算分成视频云啊,金融云啊,游戏云,觉得自己好像又可以接客了,但是他们又发现如果只是服务器的切分资源的分配,其实是没什么用的,现在资源都可以自己分配管理了,还用你帮我分配?所以很快公有云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企业本来就有数据,又有了便宜的计算能力,又有了便宜的存储,那接下来是什么,自然是计算的配套,所以各种标准,API,计算,今年的阿里云数加平台。&br&&br&很快又发现,这用电脑用CPU的需求是类似的,可以标准化的,但是大家做业务的需求各不相同,没法做,于是,又开始了下一步,就是API化,拿出各种标准接口,还有一些计算能力标准化的应用,例如推荐系统,数据的通道、迁移,埋点或者不埋点数据化的运营,实时流计算,各种BI系统,数据展示,切分多维度的数据查询可视化,大概现在就这些能够标准化的产品。&br&&br&我不知道现在数加做的怎么样,但是我觉得营销数据好看不了,因为我觉得它们搞得太IT的一些,那些会做那么多API的团队,可能推荐系统也自己做了。所以未来肯定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步。&br&&br&再下一步,也就是未来会是这些推荐API什么的会组件化,所有办公,企业的业务处理都会云组件化,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企业合作入口的问题,所以钉钉就来了。国外企业的眼光长远的多,微软的office365,google 的docs早就布局完毕,还好他们在国内营销力量不行,不然也没阿里云什么事了。&br&&br&所以现在风正在吹到那些企业级软件应用中,个人看法,投资人们现在应该做一些行业协作办公APP小企业,这个是这个生态链的入口,后面风肯定会吹到这里。&br&&br&然后最后改变的会是各行各业的ERP软件,每个行业最后都会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服务商,由于赢家通吃,它们能够用很便宜的价格来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br&&br&&br&而且这个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杀成本的过程,相当于当年用猫接一根网线一分钟8块钱还是电话线,现在一年800块钱百兆带宽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开源程序的演进,API组件服务化的进度,可能整个IT开支的盘子是不变甚至变少的,最后大头会少数被几家吃掉。&br&&br&这是一个巨大的链条,数据公司这个词对阿里来说肯定太浅了,显而易见,最后在应用这一层级,会是利润最厚的一块,大家赌的也就是这个,这个肥肉根本还没露面,然而为了这个肥肉大家都要去做整个生态,想想也是不容易,所以现在也就是热身结束的状态。百度腾讯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加入战局,未来远着呢,阿里不可能独吞这个蛋糕,中间会有产生各式各样的需求和变化,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应该是阿里整个集团最有前景的资产吧,架构上应该是直接对接马云的级别。。。 全部业务都放阿里公有云上我是不信的,大多也就是私有云吧,服务器说是阿里云的资源而已。 什么叫数据公司...虽然大家都是在说大数据,但是我一直认为,大数据是被炒作出来的概…
其实直接个人持股还是通过一个机构在控股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纳税会有区别,这些机构多数都是设在免税的地方,分红或者卖出获利走到公司而不是直接到个人可以避免大量税收。&br&&br&百度李彦宏和妻子马东敏都是通过注册的公司,应该说很多海外上市公司的高管都是这样操作。至于投票权跟设计通过公司持股没有关系,那是设计了A类和B类两种股票,其中B类投票权是A类10倍,(这个是谷歌首创的,也就牛卡计划,主要是为防止恶意收购和保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虽然你看到李彦宏持有 16% 百度股份,但是实际上这部分投票权已经超过50%,也就是绝对控股。&br&&br&关于李彦宏夫妇投票权可以看下这个图:&br&&img src=&/d3f118a39cb0a572cbecd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3f118a39cb0a572cbecda_r.jpg&&&br&&br&根据百度2011年年报披露,李彦宏共持有百度558万份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5.98%,其中A类股9万股,B类股549万股,李彦宏的投票权为52.22%。&br&&br&李彦宏妻子马东敏持有百度167.7万份普通股,持股比例为4.8%,马东敏持有的全部都是百度B类股,马东敏的投票权为15.95%。&br&&br&ps:&br&&br&根据百度2005年报披露,李彦宏已经宣布对妻子持股部分放弃拥有权(1,676,667 Class B ordinary shares held by Melissa Ma, Mr. Li’s wife, of which Mr. Li disclaims beneficial ownership)。&br&&br&也就是说李彦宏持有的558万股百度普通股为李彦宏马东敏夫妻共有的财产,如果没有其他特殊协议的话,这部分股份李彦宏和马东敏应该是各占一半的;但是,马东敏的167.7万份B类股(代表15.95%投票权),李彦宏是没有权益的。按此计算,马东敏除了拥有167.7万股百度B类股,拥有15.95%的投票权外,还潜在拥有李彦宏名下的558万份百度股票一半的权益。&br&&br&也就是说某种情况下【你懂得】,马东敏比李彦宏拥有更多百度投票权(马东敏的投票权是15.95%+52.22%/2=42.06%,李彦宏的投票权则是52.22%/2=26.11%)
其实直接个人持股还是通过一个机构在控股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纳税会有区别,这些机构多数都是设在免税的地方,分红或者卖出获利走到公司而不是直接到个人可以避免大量税收。 百度李彦宏和妻子马东敏都是通过注册的公司,应该说很多海外上市公司的高管都是…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b&为什么被剔除出Dow Jones Industry Average(以下简称DJIA)?&/b&&br&&br&官方解释是:1. 被剔除的三个公司(HP, BofA, Aloca)的股价都太低;2. 为了多样化DJIA指数的行业分布。&br&同时,高盛、VISA和耐克作为替补被加进DJIA(咦高盛这种高帅富居然一直都不是成分股,震惊了)&br&&br&(你们看出行业多样化了吗...我没看出来= =)&br&&img src=&/353b7c31e519e1bea63dad010eb8db6f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353b7c31e519e1bea63dad010eb8db6f_r.jpg&&&br&因为价格太低而被踢出去倒是合理的。DJIA是价格加权(price weighted)的指数。简单地解释就是如果该指数包含$1, $10, $100三个股票,指数价格就是$111。很显然这样的指数是偏向价格高的股票的,因为价格同样变化10%,$100的股票比$1的股票对指数的影响大得多。DJIA包含的30个公司目前的均价是$66,被剔除的3个公司股价是吊车尾的倒数前三名:HP最近的收盘价格是$21.96,Bank of America是$16.04,Aloca是8.16,被踢也是情有可原。(倒数第四的GE和倒数第五的Cisco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br&&br&第二个问题——&b&HP如何走向衰落的?&/b&&br&&br&这是long story了..Wall Street Journal在2012年发过一篇文章题为“What's Gone Wrong With HP?”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出来读一读原文,文章大致提到了以下几点:&br&&br&&b&1. 频繁更换管理层&/b&&br&自2005年期,HP一共换了4个CEO,大部分都是空降的,每个CEO都带来了自己的管理层。从那时起至少有两打VP以上的高级管理层离职。&br&&br&而频繁更换管理层带来的后果就是战略不断变化——2005年的CEO Carly Fiorina将个人电脑业务和打印机业务合并。后来继任的Hurd又将这两个业务拆分; 2010年继任的Leo Apotheker宣布将个人电脑业务拆分,又被他的继任,目前的CEO Whitman推翻。看起来每个人都在忙于收拾上一任留下来的烂摊子,然后再由继任者来收拾自己的烂摊子。&br&&br&这些CEO在7年中裁掉了大量员工,这也导致了公司中人心涣散毫无斗志。&br&&br&&b&2. 滥用现金,投资失败&/b&&br&HP增长最快的打印机业务7年来都没有被重视和投资。CEO Hurd在任期内大幅削减研发费用,却花130亿美元购买了面向企业级服务的外包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这项投资因为大客户的不断流失,在2012年被减值到50亿。HP还花12亿美元买了移动设备制造商Palm公司,开发了WebOS,但随后很快关闭了这个业务。2011年HP花100亿美元买了软件公司Autonomy,最后这变成了一次财务欺诈丑闻。此外,HP花了200亿现金在购买自己的股票上,而通常回购表示公司除了自己的股票之外已经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方式了,可HP的股价5年内跌掉了将近85%,显然这也是失败的投资之一。&br&&br&在2007年HP账上还有110亿现金和5亿负债,到2012年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95亿现金和24亿负债。于是顺理成章地被评级机构穆迪降级了。&br&&br&&b&3. 产品销量下降&/b&&br&这个不用多说了,移动设备发展所带来的全球个人电脑和打印机业务的萎缩对每个电脑生产厂家的打击都不小。&br&&br&然而这个昔日个人笔记本电脑业务的霸主在短短5年内,股价从07年的$70+跌到最低时的$10+,还是挺令人唏嘘的。看起来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毁灭性打击,但也许这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被剔除出Dow Jones Industry Average(以下简称DJIA)? 官方解释是:1. 被剔除的三个公司(HP, BofA, Aloca)的股价都太低;2. 为了多样化DJIA指数的行业分布。 同时,高盛、VISA和耐克作为替补被加进DJIA(咦高盛这种高帅富居然一直…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郭子云& data-hash=&37ce19c68cd88eac6be439e4ba4af1ef& href=&///people/37ce19c68cd88eac6be439e4ba4af1ef& data-hovercard=&p$b$37ce19c68cd88eac6be439e4ba4af1ef&&@郭子云&/a&&br&非常同意关于小微企业以外的论断。但是想提出一点观点,富国银行的小微企业业务,和我们国内理解的小微企业业务有着根本的不同。&br&&br&历年来,富国银行贡献的小微贷款余额一直处于第一,然而对于富国银行全部信贷资产来说,仅占到10%左右。这一点上如同我们国家的工商银行,小企业信贷12年上半年月就达到了4万亿。可无论如何,不能说工商银行是一家主营中小业务的银行。&br&&br&第二点,富国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并不是独立的事业部,甚至不算单独的业务条线,而是归属于社区银行事业部之下。所谓社区银行,并不是在额度上对贷款业务进行区分,而是在地理区域上深耕细作。将客户不同的身份面面俱到地服务到(这也是富国银行的口号)。举例来说,Joe有可能是社区中普通的一员,作为一家顶梁柱,他需要住房按揭贷款;作为工厂主,他需要流动资金贷款;作为父亲,他需要为孩子进行大学教育基金的储备;作为丈夫,他有需要考虑伴侣的养老保险;最后作为他自己,需要一份理财的计划。以上Joe拥有的不同身份,会有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富国能做到的是一揽子满足Joe所有的需求,通过交叉销售,用平均9个以上的产品全方位地满足Joe的各类需求。&br&&br&可以看到小微贷款仅仅是诸多业务的一种,企业通贷款也仅仅是富国银行上百个产品当中的一款贷款产品而已。我个人一直不敢苟同将富国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单独剥离出来进行介绍、学习、甚至模仿。富国银行在中国银行界的知名度高,是因为小微信贷业务近年来的受众是如此之广泛,却又缺乏近距离观摩的机会,因此存在一定的错觉。&br&&br&另,与其说民生像富国,我更倾向于支持平安像富国的论点。&br&&br&&br&====================================&br&补充&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陈弢& data-hash=&8fb8daaeebc3& href=&///people/8fb8daaeebc3& data-hovercard=&p$b$8fb8daaeebc3&&@陈弢&/a& 关于富国银行和国内银行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定义差别的问题。&br&&br&先说对于富国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定义。根据过去两年的财报,富国银行将其小微贷款业务归为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ing)条线下(与之对应的还有批发银行(Wholesale Banking)和财富管理(Wealth, Brokerage and&br&Retirement)),这部分占历年来是收入的60%以上,其中包括零售业务和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以及投资、保险、信托、住房按揭、地产股全等多项非息收入。全盘来看,富国银行的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各占约一半份额。和国内银行普遍做法不同,富国银行并未简单通过贷款额度划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归属,而是通过产品(Business Direct/Businss Banking)对客户进行覆盖。美国的银行业同行也不会专门通过某一额度标杆比较各个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富国银行的小微企业余额连续11年全美排名第一,是一家叫做Business leader的杂志和U.S. SBA进行统计调研评比出的。&br&&br&再说国内银行。国内银行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业务边界也有不同的制定。通俗来讲,按照四部委的指导意见,习惯上将500万以下贷款称作小企业信贷。也有银行是综合额度、售额收入、固定资产以及雇员数多方面维度划分小企业贷款和微贷业务。比如民生,有2000万额度的小企业贷款,而包商则专注50万以下的微贷。在经过多年实践,充分挖掘目标客户之后,才逐渐下沉或上浮,逐渐产生了边界的融合。另外,额度也不是一概而论,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特色之一就是区域性强。即使是同一家银行,在实践上对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划分的额度较大,而对于中西部或东北地区的额度则相应降低。&br&&br&值得关注的是,现在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将过去独立的小企业事业部重新划归到零售业务部去做。独立事业部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而现在小微企业和个人业务合并,倒更像富国银行的做法,模糊法人和个人的区分,开始走交叉销售的路线。&br&&br&&br&&br&==========================================&br&补充回答&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babba76ad3e74e4e3dc0db& href=&///people/babba76ad3e74e4e3dc0db& data-hovercard=&p$b$babba76ad3e74e4e3dc0db&&@ascanio&/a& 提问关于为什么觉得平安像富国的看法&br&&br&&br&来说一些非业务类的东西吧。如果可以,业务方面邀请&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fbd2e578eee66f4bf4b87dffe510b8ee& href=&///people/fbd2e578eee66f4bf4b87dffe510b8ee& data-hovercard=&p$b$fbd2e578eee66f4bf4b87dffe510b8ee&&@陈璞&/a&
来补充。 &br&&br&&br&&ul&&li&两者均建立于两个大国的拓荒年代。&br&&/li&&/ul&&br&富国银行建立与1852年,早期业务和今天的邮政储蓄银行类似,主要客户提供快递服务,外加黄金和银行券的递送与买卖。直到成立50年后,富国银行才正式从富国公司分离开来,专门从事银行业务。今天依然能从富国银行的标志领略当年西部淘金热的情景。&br&&br&平安银行前身之一是福建亚洲银行,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作为金融领域外资投资试点成立。04年从福州迁至上海,更名为平安银行。平安银行的另一前身是深圳市商业银行。改行是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于06年被平安集团成功收购。随后,平安集团在深圳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合并了原平安银行(上海),并于09年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br&&br&美国西部的拓荒史,与中国深圳和浦东的开放史,均属于各自国家的拓荒年代,这一点在两家银行的企业精神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br&&br&&ul&&li&两家银行均通过并购实现从区域银行到跨区经营的转变。&br&&/li&&/ul&&br&富国银行的发展史,就是一个银行野蛮并购史。据统计自1852年成立以来,总共发起了1600余次大小不等的并购。其中最为国人熟知的两次并购分别发生在1983年并购西北银行,使其成为全国性银行,和08年并购美联银行,使其成为全美当时市值第三,资产第四的银行。&br&&br&平安银行如上一点介绍是有深圳和上海两个源头。从10年开始逐步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并发起深发展对平安的定增。直到2012年初,平安完全并入到深发展。而深发展于半年后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至此,平安银行从地区性商业银行,转变成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br&&br&国内银行的合并重组远不如美国银行界频繁,但深发展与平安的合并,绝对算得上除农信社剥离农行之外波澜最盛的重组大戏。
非常同意关于小微企业以外的论断。但是想提出一点观点,富国银行的小微企业业务,和我们国内理解的小微企业业务有着根本的不同。 历年来,富国银行贡献的小微贷款余额一直处于第一,然而对于富国银行全部信贷资产来说,仅占到10%左右。这一点上如同…
我来说一点儿偏题的想法:个人投资者为什么不应该做技术分析。&br&&br&
技术分析,比如K线图分析,都是基于历史数据寻找规律。这里面的假设就是股票未来的价值和过去的价值是线性相关的。这个假设我认为不成立。我们人类是最擅长在不同信息里找关联,找规律的;随着进化变成了人类的本能。这个本能让我们假设过去的趋势可以影响未来。可是在K线图里,我们只能看到一部分信息--时间,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股权投资的很多重要信息被遗漏了--成交量,买方和卖方分别是谁,以及市场信息,等等。K线图里面的几个变量之间表面上的相关性并不足以证明未来股价跟过去相关--就好像如果我们把人类的体重和智商做线形回归,可能会发现明显相关性--体重越大智商越高。这并不意味着多吃会变聪明,而仅是因为这两个变量都跟年龄正相关而已--从婴儿到成人,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和智力都增长。但是在做线形分析时如果不把年龄这个变量放进来,分析者就会得到非常错误的结论。同样道理适用于股市技术分析。&br&&br&
理论上说,股票的价格是基于DCF理论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得到的,所以股票的价值完全不来自于过去。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如果信息完全对称,那么市场不会有套利机会--所有人都知道这支股票值多少钱,都只愿意用这个价钱交易。所有可以预期到的未来信息与事件也均会被反映在股价中,只有无法预期的信息会带来股价的变化。所以,现在的股价跟过去无关,也无法通过关于未来的已知信息预测。&br&&br&
当然实际上信息是不对称的。掌握信息越多,越有可能正确的估计价格,进而套利。有一部分信息可能来自技术分析--关于其他人在如何交易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必须辅以成交量,交易者和市场信息才能有足够的价值来指导对未来价值和价格的判断。个人投资者难以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参与套利一定是输多赢少。分析基本面和公司财务才是参与股市投资的必要能力。&br&&br&
回到话题来:为什么美股不像国内那么时兴技术分析:美国股市相对透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轻;个人投资者比例较小,机构投资者多数进行的是中长期投资。两个影响合起来,美股投机套利的需求小,所以技术分析自然也就缺市场了。&br&&br&
不过,技术分析在derivative交易里还是很时兴的,因为那里的交易主体是投机客和套利者。&br&
我来说一点儿偏题的想法:个人投资者为什么不应该做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比如K线图分析,都是基于历史数据寻找规律。这里面的假设就是股票未来的价值和过去的价值是线性相关的。这个假设我认为不成立。我们人类是最擅长在不同信息里找关联,找规律的;随着…
NV 的业务分四块:&br&&ul&&li&Geforce,游戏显卡,由于 AMD 不给力,市场份额NV升得很多。另外,VR 对显卡对需求很大,所以这块的收入会继续涨。&/li&&ul&&li&&b&如果 VR 真得火了,NV 股价会更高。&/b&&/li&&/ul&&li&Quadro,专业显卡,比较稳定,NV 一家独大。&/li&&li&Tesla,海量运算,涨得不错,受益于 deep learning,一家独大。&/li&&li&Tegra,移动SOC,涨得不错,受益于汽车、ADAS。&/li&&ul&&li&&b&如果自动驾驶真成了,NV 股价会更高。&/b&&/li&&/ul&&/ul&
NV 的业务分四块: Geforce,游戏显卡,由于 AMD 不给力,市场份额NV升得很多。另外,VR 对显卡对需求很大,所以这块的收入会继续涨。如果 VR 真得火了,NV 股价会更高。Quadro,专业显卡,比较稳定,NV 一家独大。Tesla,海量运算,涨得不错,受益于 deep …
如果以价值投资的角度分析,如果百度一意孤行,不思悔改恐怕就此转折了&br&&br&让我们回顾一个事件,3Q大战。当年腾讯可比今天的百度霸气,360开发保护器针对腾讯,小马哥哪里受过这门子气,一怒之下正面硬刚,威胁用户要么卸360要么卸QQ,二选一。那股子都得听老子的气质大有一代帝王风范。&br&结果呢,腾讯一夜间民心尽失,股价应声而落。那场大战,360虽然输了官司,但赢了民心,正大光明的洗白,树立正面形象。&br&事后看来,腾讯赢了官司更捡回了一条命,如果平时爱玩腾讯游戏可以体会得到圈钱一日既往但服务却是发生了质变。每次登陆QQ必定会弹出的新闻框也可以设定为不弹出。对用户一口一个亲,都赶上马淘宝了。不显山不漏水的进行改变。&br&腾讯作为数一数二的角色,只要自己不犯致命错,后起之秀根本没机会,更不要说作为大魔导师马比克(自行咨询刀塔er)装备了蓝杖大招那可是秀的飞起。&br&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那以后,腾讯不能说卧薪尝胆也能算有了自知之明。再也没有人有机会能撼动其地位。&br&&br&&br&回来看百度,同样有股子硬气,老子就是不认错,这事不赖我,顶多算流氓打架,比起小马哥那股帝王霸气差太远了。从上次血友吧事件可以看出,小李子还坐着春秋大梦,打算此事一过继续捞钱。&br&百度十分担心医疗这块的广告就此告吹了,损失不言而喻,所以,百度公关策略就是甩锅,管他谁来背,只要自己不背明天继续卖广告就行。他们根本不怕魏则西死了追究他们,赔钱嘛,再说又不是他治死的,这钱他都不用大头。他害怕明天不让他卖广告,断了他财路。所以百度拼了命的公关甩锅,为的就是明天还能卖广告。&br&&br&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再看360,看到百度被查,已经明白,政府只要插手那就是一棒子打死,这医疗广告以后没机会卖了。顺水推舟,赶紧抢道德制高点。所以有了360以后不展示医疗广告。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对局势分析比小李子不知道高到哪去了。&br&&br&&br&莆田系对百度利润贡献就不多说了,毋庸置疑的一大块肥肉。以后估计这块直接砍掉了。这都不是多大事,顶多业绩大幅下滑,不影响他的地位。真正的危机是虎视眈眈的各种搜索引擎,外有谷歌,只要大门一开,以今天百度的信誉立马沦陷。内有360,搜狗等等一大批想要瓜分百度的豺狼。百度只有贴吧这一块还算牢固,短时间没有大影响。百度更腾讯不一样,当年腾讯竞争对手都是战五渣,不成气候。百度对手,特别谷歌,不仅实力非凡信誉还好的一塌糊涂。人家隔三差五搞人机大战,树立形象吸引眼球,百度隔三差五给自己挖坟,越挖越深。&br&&br&所以,百度恐怕未来不仅仅是业绩问题,大门万一打开,就是生死存亡的大考。作为投资者当然要十分警惕这种风险。只要有消息传出谷歌返华,8%只不过是热身了,跳水嘛,中国股民都见过的。
如果以价值投资的角度分析,如果百度一意孤行,不思悔改恐怕就此转折了 让我们回顾一个事件,3Q大战。当年腾讯可比今天的百度霸气,360开发保护器针对腾讯,小马哥哪里受过这门子气,一怒之下正面硬刚,威胁用户要么卸360要么卸QQ,二选一。那股子都得听老…
谢邀。&br&&br&「美国上市公司股价下跌之后,有律师发起集体诉讼」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举例来说,Facebook在去年5月上市之后股价大跌,面临41起诉讼,对象包括公司以及高管,其中有8起将纳斯达克列为共同被告。&br&&br&从历史上看,大萧条期间,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小股东(选民们)都被混乱而惊险的股市震撼了,美国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 1933)颁布后,证券市场总体上开始坚持“保护投资者”的理念。&br&&br&通过多年的联邦、地方法院的一系列诉讼,美国构建起一套发达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而且催生了一个就此发起诉讼以及作为对立面代表公司及高管进行抗辩的产业。通过集体诉讼,往往占上市公司股东大多人数,但不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中小股东,可以同时代表其他尚未正式参与案件的股东,对公司和/或公司高管侵害其利益的行为进行指控,并获得赔偿(当然很大一部分钱最后进原告律师的口袋)。&br&&br&现在这个制度常被滥用,给上市公司增加难以预期的成本。很多时候在小股东考虑维权之前,是那些习惯代表原告的律师先从股市的波动嗅到血腥,主动征召股民来做原告(没有赔偿就不用付律师费),甚至有律师违规给股民某种形式的贿赂来引诱他们雇佣该律师发起诉讼,不过这样的律师会受律师行会和法院惩罚。比如,曾经极大牌的原告型证券诉讼律师 William Lerach 甚至因为给原告(也就是他的客户)提供回扣,在2008年被判入狱两年(见:&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Lerach&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W&/span&&span class=&invisible&&illiam_Lerach&/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相关的主要法律和案例有以下:&br&&br&当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后,投资者可以根据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和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来向公司提起集体诉讼,要求公司赔偿因股价下跌而遭受的损失。但是按照投资风险自负的原则,法律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为投资者因市场风险遭受的损失兜底。所以为了说服法官,投资者必须证明股价的下跌是由公司的虚假陈述(或不当/缺失披露)造成。这一点在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中有着清楚的规定 ,同时在美国最高法院的Dura Pharms., Inc. v. Broudo案中也有提到 。&br&&br&投资者在公司股价下跌之后起诉公司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并不是由于公司正常的经营风险造成,而是公司刻意隐瞒了重要信息,或是作出了误导的、虚假的称述,从而实质影响了他们对股价的判断。投资者通常认为,如果公司如实的披露了这些信息,那么他们就不会继续持有公司的股票,所以也不会在接下来的股价暴跌中受到经济损失。&br&&br&另外,如果是员工是通过退休计划(401K)持有的公司股票,当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后,这些员工投资者除了可以依据证券法提起诉讼,还可以通过Employee Retirement Income Security Act(ERISA)的Section 502(a)向这一退休计划的主管者(包括投资建议顾问,公司高管,人力资源主管等)提起诉讼。诉讼的理由上与证券诉讼大体一致。但在ERISA诉讼中原告并不需要证明被告有蓄意误导或隐瞒,而依据上述提到证券法相关规定,证券诉讼中的原告承担非常明确的举证责任。
谢邀。 「美国上市公司股价下跌之后,有律师发起集体诉讼」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举例来说,Facebook在去年5月上市之后股价大跌,面临41起诉讼,对象包括公司以及高管,其中有8起将纳斯达克列为共同被告。 从历史上看,大萧条期间,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小股东(选…
&p&这是期权里的两个概念。&/p&&p&先来说说期权。&/p&&p&期权期权,即“到期的选择权”——一段时间后,按照一开始说好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某项商品的权利。对,简单说,期权就是种权利,期权的交易,就是这种权利的买卖。&/p&&p&拿买方举例吧。 &/p&&p&比如你看中了一套目前市价300万的房子,可是你现在手头钱还不够,需要时间筹钱。眼看着市场上房价还在往上涨,房东不太愿意等你。&/p&&p&你也很着急,想来想去,最后跟房东达成了这样的协议:&/p&&p&你先出20万订金给房东,房东则有义务在3个月内,以300万的价格将房子卖给你,而你可到时选择买还是不买。&/p&&p&在这里,你付的20万订金,即是期权的“期权费”,买到的是一种选择权(选择买还是不买房子),而房东收了这20万后,承担的是“如果你要买,房东必须在3个月内,把房子按300万的价格卖给你”的义务。&/p&&p&好,跟房东达成协议后,你多方筹措,终于在3个月内,凑够了300万,然后把房子买了下来,这个行为叫“行权”,如果你3个月内没有凑够300万,你完全可以选择不买了,这叫作“不行权”,而这个一开始就约定的“300万”,则称为“执行价格”。&/p&&p&好了,说了这么多,那跟买call和卖call有几毛钱关系呢?&/p&&p&别急,买call和卖call是期权里“看涨期权”的相关概念。&/p&&p&啥叫看涨期权呢?&/p&&p&如果买入一种期权,获得的是一种可以选择买或不买的权利,这种期权就是“看涨期权”;&/p&&p&而如果获得的是一种可以选择卖或者不卖的权利,这种期权就是“看跌期权”。&/p&&p&命名背后的道理很简单,我就是因为认为一种商品价格将会上涨,所以才买入“未来选择买或不买的权利”,到时候这一商品价格,相较于“执行价格”真的涨了,我到时完全可以选择按“执行价格”买入商品,再按市场价格卖出,赚取差价:这就是“看涨”二字的含义。&/p&&p&在英文里,看涨期权就是用“Call”来表示。&/p&&p&那么,还是以那个房子为例,在这个交易中,付定金的一方就可以算作“买入看涨期权”,收定金的一方,就可以算作“卖出看涨期权。”。&/p&&p&既,在证券市场中“买Call&,就是指你通过经纪商,买入某只股票或者一篮子股票(ETF)的看涨期权,“卖Call”则是你通过经纪商,卖出某只股票或者一篮子股票(ETF)的看涨期权。&/p&&p&期权合约的卖方收取买方的期权金,并有责任向买方购买或出售相关资产。买入看涨期权为看涨性质,卖出看涨期权为看空性质。一般来讲,期权的卖方所承担的风险要高于期权的买方,因为理论上讲期权卖方所承担的损失是无限的。而期权买方所承担的损失仅仅局限于自己所交纳的期权金。&/p&
这是期权里的两个概念。先来说说期权。期权期权,即“到期的选择权”——一段时间后,按照一开始说好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某项商品的权利。对,简单说,期权就是种权利,期权的交易,就是这种权利的买卖。拿买方举例吧。 比如你看中了一套目前市价300万的房子…
首先需要把陈一舟解决。
首先需要把陈一舟解决。
&p&刚刚看完财务报表。过来跟大家谈谈。&/p&&br&&p&题主可能更多看的是最近半年股价的下跌。所以我们先要看看股价为什么下跌,这些下跌的因素究尽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因素。&/p&&br&&p&这半年来,股价下跌的起因应该是年初阿里巴巴跟工商部门扯皮造成的。工商说淘宝上有假货,要整改,阿里巴巴有责任。阿里巴巴说哥不要闹了好不好。于是,股价下跌了。不过好消息是时间很快平复,没啥太大的问题。&/p&&br&&p&但是大问题接踵而来。SEC,也就是证监会立刻怀疑阿里巴巴之前就知道工商局的压力。但是没有在财务报表和路演的时候披露。于是立刻开始审查。于是股价就一路下跌。跌啊跌。&/p&&br&&p&期间还发生了各种彩票禁售啊,网传淘宝商户谣征收营业税啊等等等等乱七八糟的,有可能会长期影响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天猫等平台发展的时间。于是乎股价就慢慢慢慢的掉下来了。&/p&&br&&p&5月4号呢,马云在股东大会上又来了一句,我们要停止人员扩张。也就是不准备招人了。外界立刻质疑是不是阿里旗下的这些平台发展不好所以开始这样处理啦。于是直接跌穿80美元。&/p&&br&&p&那现在呢?阿里和工商局早就不扯皮了,SEC调查也结束了。税务局和国务院都给电子商务开绿灯了。唯一的一个炸弹就是财务表现了。&/p&&br&&p&于是我看了今天的财报。&/p&&br&&p&先说亮点,&/p&&p&首先,收入增长45%。阿里巴巴作为一家规模很大的贸易公司,这样的增长幅度是非常恐怖的。&/p&&p&第二,手机端营收增长极快。高增自己都在财报中说收入和活跃用户的增长很多都来自于移动端。其中点名提及了手机淘宝客户端。&/p&&p&第三,现金流增长更加可怕。股票估值模型中往往最看重现金流。盈利不盈利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大量的运营现金流和逐步改善的财务状况都是相当大的亮点。&/p&&br&&p&那么有没有黑点呢?有的&/p&&p&主要的黑点就是利润率的下滑。其中股权奖励是大户。15年一季度发放股权奖励为46亿。相较而言,14年第一季度股权奖励为9亿。计算股权奖励后运营收入同比降低52%。如果不计算股权奖励,运营收入实际同比增长13%。&/p&&p&也就是说,阿里巴巴作为一个良心企业,发了超多钱给员工。所以盈利下降了。&/p&&br&&p&现在再看马云说的不招人了。那必须不招了啊,我是老板我也不招了。&/p&&br&&p&所以呢,长期来看基本没有什么负面因素会影响阿里巴巴电商的发展。于是乎今天大涨。&/p&&br&&p&再来说一下国际金融机构的看法。这个问题很简单,基本所有的机构,比如摩根斯坦利,比如晨星,比如瑞银都是推荐买入长期持有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推荐买入增持。&/p&&br&&br&&p&啊,打字好累啊。&/p&
刚刚看完财务报表。过来跟大家谈谈。 题主可能更多看的是最近半年股价的下跌。所以我们先要看看股价为什么下跌,这些下跌的因素究尽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因素。 这半年来,股价下跌的起因应该是年初阿里巴巴跟工商部门扯皮造成的。工商说淘宝上有假货,要整改…
&p&谢邀&/p&&p&VIX 跌破10,是非常低的水平,这意味着标普指数的期权市场处于一个非常便宜的时期,意味着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市场没有啥比较令人担忧的波动。&/p&&br&&p&一如15年下半年811汇改前人民币汇率期权市场的IV低到不可思议一样,只要价格平稳到一定时长的时候,人类的经验主义和最近历史归纳倾向就会占上风。&/p&&br&&p&然而市场的不稳定是内生的,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p&&p&我不喜欢做预测,但有一点,市场不会永远太平,这点永远是可期的。&/p&&br&&p&最近有个哥们一直在扫VIX指数的看涨期权,人称“50美分哥”,执行价在20左右到50美分以下就买买买。跟《大空头》里的剧情差不多,应该是天天亏的节奏,但如果真崩了,又一个传奇诞生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都是可能的。&/p&&br&&p&损失确定收益无限赔率畸高,这可不是天天有的,VIX 这位置大家记得截图留念。&/p&&br&&p&==============================&/p&&p&PS:这说完没几天,VIX 就飙了,肯定又有人要借题发挥说我乌鸦嘴什么的(捂脸)&/p&&br&&p&我没有预测未来的神通啊,肯定跟我没关系啊,别赖我!&/p&
谢邀VIX 跌破10,是非常低的水平,这意味着标普指数的期权市场处于一个非常便宜的时期,意味着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市场没有啥比较令人担忧的波动。 一如15年下半年811汇改前人民币汇率期权市场的IV低到不可思议一样,只要价格平稳到一定时长的时候,人类的经验…
楼主的问题描述中,有几个概念要纠正。&br&&br&第一,Tesla的出生不是含着金钥匙的。虽然老大Musk之前战功卓越,但美国硅谷在这方面很现实。几个数字就能看出来:Tesla在A轮获得的融资是750万美金,B轮获得1300万美金,这两个数字在硅谷都不算惊天地泣鬼神的金额。而Tesla上市以来表现一直也没什么可圈可点,从这一点上来看,Tesla长期徘徊在20亿美金的估值都是资本市场很给面子了。&br&&br&第二,Tesla直到这次财报发出来,才成为明星公司,之前仅仅是一个大家抱着期待但又谨慎观察的“潜力股”。大家的共识是:虽然Musk有好的背景,但不代表他这次会成功。因为电动车领域的先烈实在太多了。虽然各类媒体最近的报道中把做空Tesla的人好好的嘲了一番,但这恰恰侧面说明Tesla的做空率是很高的:很多人都不看好。我没记错的话,之前Tesla的做空率是40%多,但即便现在盈利了,做空率也有30%不到 -- 很多人仍然认为Tesla就算闪亮了一下,也可能是个流星,不会是个闪耀时代的恒星。&br&&br&我认为市场在那时是比较准确反应Tesla的价值的。Tesla在2010年上市之前,一共有5轮融资,1次股权出让,1次能源局的借款,前前后后一共融了2个多亿美金,而IPO之后又融了2个亿。这么烧钱的一家公司,上市时只出了一款Roadster和937辆的销售业绩,实在不能算是很好的成绩。&br&&br&而真正改变Tesla股价的是与丰田和通用的合作,以及由此而诞生的Model S。Model S跟之前的Roadster比,性价比的提升非常明显,更像一个车而不是一个玩具。而这次的财报的盈利,直接把Tesla的股价推上火箭。
楼主的问题描述中,有几个概念要纠正。 第一,Tesla的出生不是含着金钥匙的。虽然老大Musk之前战功卓越,但美国硅谷在这方面很现实。几个数字就能看出来:Tesla在A轮获得的融资是750万美金,B轮获得1300万美金,这两个数字在硅谷都不算惊天地泣鬼神的金额。…
楼市涨的的这么快,办公场所的租金更是水涨船高。一年下来几百万的租金。不如直接买个楼,还能算投资和固定资产。主要还是楼市涨的太快了。你看着才买了3个月,一平米就涨了4000块,赚很多啊。
楼市涨的的这么快,办公场所的租金更是水涨船高。一年下来几百万的租金。不如直接买个楼,还能算投资和固定资产。主要还是楼市涨的太快了。你看着才买了3个月,一平米就涨了4000块,赚很多啊。
现金不能生钱就是死钱。苹果的一大难题就是死钱太多(有多少公司盼着也能有这么个难题)。苹果市值三千八百亿,book value一千三百多亿,现金就有一千四百五十亿,其中大概一千亿在海外。苹果的Capex每年一百二十亿左右,红利一百二十亿,Account Payable不超过四百亿,运营的现金流正五百亿。所以苹果的现金流基本就能玩转运营、Capex和发红利。苹果可以被看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运营,很能生蛋,Return On Capital很高,另一部分是一百多亿的现金死钱,只能长毛。要让死钱生蛋,无非几种选择:&br&&ul&&li&兼并其它公司。苹果一向非常谨慎,没有鲸吞别人的传统。Einhorn说Apple象大萧条时期的老祖母,很神似。不过我觉得这是好事情。为追求大而鲸吞别人通常会出现消化不良。&/li&&li&加大投资力度。比如大兴土木,盖个阿房宫。但投资要看回报,现在苹果看不出有什么值得花大笔现金的投资机会。苹果计划兴建的总部也不过耗资五十亿。&/li&&li&发红利给股东,让股东拿钱去生蛋。缺点是股东需要为红利交税,可以高达40%以上。虽然还钱与民,但并不是最有效的。所以苹果只是发放一百二十亿的年度红利,相当于3%的股息。这点小钱仍然消耗不了苹果庞大的死钱。&/li&&li&购回公司股票。这是对股东最有利的一招,因为股东不必为此交税。苹果拿出六百亿来购回股票,按今天的价格就是公司16%左右的股份。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公司股票数量减少16%,就意味着股价增加16%。如果股东持有一年后套现,他只交20%的税,然后可以拿钱去生蛋。如果股东不套现,他不须交税,但他的股票价值却增加了16%。&/li&&/ul&为了购回六百亿的股票,苹果需要六百亿的现金。但苹果在美国没有六百亿。海外的钱拿回美国要上35%以上的税。另一方面现在债券利率太低了。美国10年国债只有不到2%的利息。所以苹果宁愿借钱花1%-2%的利息去购回股票,还钱与民。
现金不能生钱就是死钱。苹果的一大难题就是死钱太多(有多少公司盼着也能有这么个难题)。苹果市值三千八百亿,book value一千三百多亿,现金就有一千四百五十亿,其中大概一千亿在海外。苹果的Capex每年一百二十亿左右,红利一百二十亿,Account Payable不…
才在私信里发现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简单说说。&br&&br&要想明白这个问题,你得先明白这三个指数的一些特点,如下。&br&&br&首先,标准普尔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是按照市值加权来计算的;这与道琼斯指数的股价加权法不同。&br&&br&其次,纽交所更为传统,以老牌保守型企业居多,相当于帝国的沪市,而纳斯达克的科技企业、中小企业、新兴企业更多,相当于帝国的深市+创业板。&br&&br&最后,由于美帝一直引领着全球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所以,不同于其它国家,纳斯达克几乎聚集了全球大多数投资者,是最为全球化的股票交易所,没有之一。&br&&br&&br&&br&那么,在经济危机发生时,这三大股指的走势特点是什么了?&br&&br&总结起来就几句话:前期,道指走势更脆弱,纳指和标准普尔更抗跌。中后期,纳指走势更疲弱,道指和标准普尔更稳健。而后期,标准普尔更悲催,而道指和纳指却因为跌无可跌而显得抗跌。&br&&br&&br&至于原因么,因为道指股票的投资者大多更保守,而且道指里都是些老牌企业,市场的参与各方都很成熟,并且大家都比其它市场更敏锐。一旦风向可能发生变化,投资者能更加果断的平仓,而不是为了博那有限的利润空间把自己搭进去。&br&&br&而纳指一方面因为参与者投机情绪更严重,而且国际投资者更多,这些投资者对股价下跌幅度的容忍度比较高,所以在早期比较抗跌。另一方面高新科技企业以轻资产为主,本身对股价的下跌比较敏感,再加上其本身往往持有了大量的现金,所以如果有能力,在早期其往往会救市的。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纳指比道指抗跌。&br&&br&而标准普尔就不用说了,选的都是蓝筹股,好股票谁会轻易卖,早期自然很抗跌。&br&&br&&br&&br&而当崩溃走到中期,市场已经明显走入熊市的时候,这时候就该轮到纳指领跌了,一方面投机客和国际投资者们已经明确感受到危机寒风开始大幅撤退,另一方面纳指企业的高管们也得从股市回抽其前期的救市资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br&&br&&br&大多数时候,市场到此时就基本见底了,因为之后政府会强势介入救市,下一轮经济周期将开始缓缓拉开序幕,但是很显然,我们处在一个不同的时代,所以我们会有幸见识到最后一个阶段。代表美帝蓝筹的标普的大幅走跌。&br&&br&&br&标普在最后阶段的大幅领跌,除过政府救市失败,经济危机从而向上蔓延殃及到这些在前期受影响相对较小的明星企业、垄断巨头这一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标普是跨国投资者配置美股资产或者对冲美股风险的最好杠杆工具,以标普为标的大家开发的各类型丰富的衍生工具,其所隐含的巨大杠杆,将会在美帝救市失败后的恐慌中给予市场致命一击。&br&&br&&br&&br&&br&正如我在其它答案中所说,以道指为例,在其回到2012年末扭曲操作的价位时,也就是13000点左右,将会是第一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纳指和标准普尔恐怕很难如道指一样跌倒2012年末期的价位。&br&&br&&br&之后,美股将会展开漫长的盘整反弹,这个时间保守估计至少应该在半年以上。当盘整反弹行情结束,美股进入第二个阶段后,纳指将会领跌。在纳指跌至1600点上下,第二个阶段可能会结束,之后市场会因美帝政府的救市举动而大幅反弹。在这个阶段,伴随这纳指到1600,道指恐怕却很难跌破10000点。&br&&br&&br&而之后,当美帝救市举动被发现无效时,当人们终于认识到此次不同于以往后,标准普尔将会带动美股直奔地狱。那么这个地狱的终点在哪了?看过我东西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我就不多说了。&br&&br&所以,结论就是,药丸啊。
才在私信里发现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简单说说。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你得先明白这三个指数的一些特点,如下。 首先,标准普尔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是按照市值加权来计算的;这与道琼斯指数的股价加权法不同。 其次,纽交所更为传统,以老牌保守型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9月美股点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