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开支消费开支出现下滑。日本九个区域经济恶化。英国16年来经济首收缩

金融危机冲击多国实体经济_国际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金融危机冲击多国实体经济
  编者按:许多国家都在试图通过减税等政策力求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但情况却不很乐观。  
  消费开支出现下滑
  新华社电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殃及美国实体经济已在所难免。据报道,占美国经济总量约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开支出现下滑。商品零售额已连续三个月下降,9月工业生产创34年来最大跌幅,房地产市场依然没有出现拐点。
  今年以来,美国非农业岗位已经累计减少76万个,失业率从年初的4.7%上升到9月份的6.1%,新增失业人数超过75万。许多美国企业高层表示,明年将会出现更大的裁员潮。汽车业是受到此次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美国9月份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7%,创1991年以来最大月度跌幅。
  九个区域经济恶化
  新华社电 日本政府近日公布的10月份月度经济报告认为,日本经济“正在衰退”。在反映经济景气的11个指标中,出口、生产和就业等6项指标均出现下滑,这是1998年4月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包括企业收益在内的其他5项指标也不容乐观。
  日本中央银行公布的10月份地区经济报告指出,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已波及实体经济,全国9个区域的经济状况与一、二季度相比均呈恶化趋势。这是该报告自从2005年5月开始发布以来首次下调对全部9个地区的经济景气评估。种种迹象表明,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
  16年来经济首收缩
  新华社电 近来,在银行倒闭、股票下跌和英镑贬值的同时,英国人愈益发现,金融危机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低迷,汽车销量下滑,零售业销售疲软,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等等。
  据英国政府24日公布的数据,第三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比前一个月下降0.5%,是1992年以来英国经济首先出现收缩。这一数据明显说明金融危机已经“入侵”英国实体经济。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危机对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英国经济下滑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英国商会日前公布调查报告说,英国经济处于“萧条风险之中”。
  戴姆勒将停产一月
  新华社电 据法新社25日报道,受金融危机与需求下滑影响,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将全线停产一个月。报道说,戴姆勒停产计划将从12月1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月12日。
  戴姆勒公司董事长迪特尔?策彻表示,“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为经济危机”,这导致戴姆勒在其主要市场的汽车销量在最近几周里出现“显著下滑”。
  戴姆勒23日公布的本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当季净利润为2.13亿欧元,远远低于此前分析师预测的8.18亿欧元。
  欧洲各国汽车制造商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上周纷纷发出盈利警讯并宣布减产。
  《泰晤士报》发表文章称
  三类国家将成金融危机牺牲品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英国《泰晤士报》近日发表题为《新一批金融牺牲品将倒下》的文章,认为三种国家将成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牺牲品。
  第一类是有巨额贸易赤字或大规模外债的国家。由于这类国家完全依赖外资流动,因此政府对银行的救助不太可能奏效。这类国家除匈牙利之外,还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乌克兰等国家。
  第二类国家是有着庞大银行系统的小国,其中最显著的一例就是冰岛。冰岛经济规模微不足道,却有着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与瑞士联邦政府不同,作为国际借贷者的冰岛政府自身不具备任何信用。
  第三类国家有贸易盈余和充足的储备头寸,但对金融部门监管不力。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俄罗斯。阿根廷及另外几个拉美国家也可以归入此类。俄罗斯有5600亿美元外汇储备,足以为私营企业的外债提供资金。但这场金融危机暴露了它的致命弱点:通过恶性通货膨胀、蓄意侵占和拖欠支付等手段,俄罗斯政府反复剥削储户。如果政府接管银行,可能会造成国内储户的恐慌。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p&&/p&&p&有人说人多没工作,这里纠正一个常识,现在的生产是由需求定的,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最典型的是东北塌陷,人少了,需求少了,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少,恶性循环。东北衰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最早最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他地区陆续已经开始步入这个阶段。人的需求根据自然现象到了老年越来越少,这种人口很难成为支撑GDP的有效人口。&/p&&p&微观:&/p&&p&4个7-80岁老人,2个4-50岁中年人,1个20岁青年人,将是未来20年中国最常见的城市家庭结构,而这一批家庭是最有自己是中产阶级幻觉的一批人,4个老人3套房未来有庞大资产可以接受的幻觉非常普遍,而实际你以为的预期credits随时变成debits。&/p&&p&宏观:转帖下&/p&&h2&北师大学者:一个收缩型社会再支撑不起一个扩张型政府&/h2&&p&&br&&/p&&p&  李红刚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p&&p&&br&&/p&&p&  我报告的题目是“收缩型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上还是说人口问题,因为在这样的收缩型社会,人口是最主要的,作为一个引擎存在的。&/p&&p&&b&人口变化下的收缩型社会&/b&&/p&&p&  我们现在经常说“新常态”。也有人说“L”型增长,并特别关注L到底后能不能上来,这方面有很多说法。但考虑到我现在所讲的时代背景,我认为从长期看经济增长率很难从这个L底再上来。这个时代背景就是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状态:由于人口的变化,我们进入一个“收缩型社会”。我强调“收缩型社会”这个概念,不是简单的经济衰退,而是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体发展趋势,强调由于人口结构和总量的变化所导致的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收缩状态,其中人口变化是主导因素。&/p&&p&  首先,我们把这种收缩状态区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总量层面的,一个是结构层面的。其次,对两个层面的变化,我们又可区分为相对变化(软收缩)和绝对变化(硬收缩)上。相对变化强调增长率的下降,也就是增长速度的下降;而绝对变化强调绝对水平的下降。&/p&&p&  从总量层面看,我国人口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就进入了相对意义的下降,但绝对意义的下降还需要若干年。目前有几种估计,易富贤研究员的人口高出生率方案估计是2020年,&a href=&///?target=http%3A//.cn/columnists/sujian.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剑&i class=&icon-external&&&/i&&/a&教授估计是2022年,这些时间段实际上都是很近,马上就到了。翟振武教授则乐观一些,他估计在十几年以后。从大多数专家意见看,中国人口总量的绝对减少应该是2030年前的事情了。&/p&&p&  从结构层面看,我们的社会收缩在绝对意义上其实已经在进行中。这里我主要关注人口年龄(时间)分布结构性收缩和区域(空间)分布结构性收缩。&/p&&p&  关于年龄分布结构,比较全面的定量计量方法是“人口金字塔”。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收缩型结构。特别地,如果我们关注劳动力人口(这里指15~59岁人口),我国从2012年就开始绝对减少:2012减少345万,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2015年减少487万,2016减少349万,5年已经累计减少1796万,接近占世界人口第61位的智利总人口。苏剑教授更预计2022年以后劳动力人口减少呈加速态势,每年超过1000多万。再看一个社会更活跃人口,或者叫活性人口,比如15~45岁人口,虽然很遗憾我手头没有这几年的统计数据,我猜想这些年也应该是绝对减少的,而这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应该更显著。&/p&&p&  关于区域分布结构性收缩,我们也正在经历中。首先,乡村在收缩。早在2012年,冯骥才先生就说过:“(我国)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现在广大村庄,即使没有完全消失的,也处在人口减少的凋零中。其次,一些大区域性的社会收缩也很明显,比如近来大家关注的东北现象,易富贤研究员早就从人口角度预警了今天东北的困境。&/p&&p&  关于人口衰减引致的社会收缩,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其实也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从总量上看,日本2006年开始人口绝对减少,但是其劳动人口减少始于1990年。日本空置房2017年是820万套,2023年预计会到1400万套,2033年预计会到2000万套。我们现在经常说日本经济“失去的25年”,什么是最根本原因呢?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人口减少驱使其进入了收缩型社会。这就是日本的“新常态”,25年前就进入了这个“新常态”。以后就不要再说什么日本“失去XX年”,因为它根本就不可能再回来,除非其人口趋势大逆转。其实欧洲也早就处于社会收缩状态,其表现没有日本厉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引进了外来人口。对于人口净减少的国家,比如匈牙利,上世纪80年代人口就绝对减少了,其社会收缩程度比日本尤甚。我印象很深的是2011年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在很多街区都没有人气,建筑陈旧,有的地方好似曾经繁荣文明的废墟。即使人口总量还在增长的法国,但据访问常我校的一位法国教授讲,法国的乡村也在萎缩,消亡,乡村人口逐渐往城市进行迁移。&/p&&p&&b&收缩型社会的经济增长&/b&&/p&&p&  在这种收缩型社会经济增长有什么特点?我这里想提一个理论问题:一个封闭型的收缩型社会,其长期经济增长率是多少?&/p&&p&  根据主流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人口、自然资源、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对某些国家,可能还可以包括体制转型或结构变迁。这些因素共同确定一个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在这里,人口看似只是诸多因素中一种,但它其实并非一个普通变量,它会起到一个引擎作用。在这里,人口不是孤立的要素,它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对无论物资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口和其它要素不是简单的可替代关系,而更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从系统的角度看,这里存在一种系统集成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谓的“1+1&2”),这貌似规模经济,实际上是超越规模经济的。而其中人口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就像数字10000,其它源泉因素是在后面添“0”,但人口因素是那个“1”。而且,人既有“人手”,还有“人口”,前者是供给侧因素,后者是需求侧因素,这两重属性是其它增长因素所没有的。如果人口供给属性推进了潜在增长率,则人口的需求属性把潜在增长率推向实际增长率。&/p&&p&  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我猜想一个封闭的收缩型社会的经济增长率是跟人口增长率更高度相关的。罗马俱乐部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他们提出资源环境的制约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极限。我认为,人口收缩型社会,也会面临增长的极限。当然这里的极限并不意味着经济完全不增长,但意味着经济增长率处于低速态(也不排除经济负增长),而且这些增长更多的有可能是技术的随机进步、世界经济的协同影响等因素导致的。过去学术界常从要素生产力的边际递减来解释世界发达经济体经济趋缓,但实际上人口这个因素在里面应该起了更重要的因素。实际的例证,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日本的战后经济增长率。日本在其劳动人口绝对下降的1990年以后GDP增长率平滑值基本就没有超过2%,这与人口爆炸的上世纪60年代两位数的增长率不可同日而语。同样,进入收缩型社会的欧洲经济增长率也是在低速区徘徊(见表1)。&/p&&p&  一种常被人提及的观点是,当人口增长减少以后,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人均GDP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按照我前面的分析,这种观点很可能不成立。我们这里再看一下日本的数据,人口增长率降下来以后,人均GDP就没有太大的增长。而且实际上人均GDP增长率高的时候正是人口增长率高的时候,而人口绝对减少的年代人均GDP增长率也低,有些年甚至是负值。&/p&&p&&b&如何应对收缩型社会&/b&&/p&&p&  最后谈一下关于如何应对收缩型社会。&/p&&p&  既然这种社会收缩主要是因为人口衰减造成的,所以应对收缩型社会首先要考虑的是尽量减缓人口衰减的冲击程度。这里比较紧迫的是尽快调整人口政策,包括直接的人口政策和间接的人口政策。直接人口政策就是尽快放开生育限制,在一些人口出生率过低的区域还要施行鼓励生育政策。间接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些益生的经济社会政策,让有生育意愿的人实际能生育孩子。比如住房供给和城市低密度规划、幼儿园及教育供给等。不要因为现有人口基数大就“厌恶”人口,实际上没有一定的人口出生率支撑一、二十年后的人口强烈收缩对社会的冲击是非常剧烈的。&/p&&p&  然而,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人口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人口出生率低于更替水平、全国人口绝对数量下降都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我们希望延缓收缩、弱化收缩,但社会收缩依然是时代的大趋势。所以,应对收缩型社会更需要我们从习惯于扩张型的社会到去适应收缩型的社会。无论是我们的个人、家庭、企业机构,还是政府,都应该有这样的转型意识。这应该是真正的自古以来未遇的新变局。&/p&&p&  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我们首先对于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预期可能需要大的调整。比如,过去30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劲的扩张期,国家和个人收入增长都非常快,以致大家可能对未来经济收入增长过于乐观。现在很多人去加杠杆买房子,我估算了一下目前房价隐含对未来收入的增长率预期是非常之高的。但是,面对我们面前日益显现的收缩型社会,这个乐观的收入预期未必能实现。现在的80后、90后很可能不会重复60后、70后那样的收入和财富增长故事,因为前者面对的是收缩型社会而后者处在扩张型社会。这是发展的一面。与此相对,还有生存的一面。对于家庭来说,在一些典型的“421”或“422”家庭,养老问题是个沉重的话题。怎么让活着的人有尊严地谢幕,这是跟大国情怀一样重要的问题。60后、70后要考虑养老问题,80后、90后的人也会考虑养老问题,这个家庭问题在收缩型社会比在扩张型社会严峻得多。&/p&&p&  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面对收缩型社会,推行扩张战略就必须谨慎。对大多数企业和机构,恐怕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快速铺摊子。也许仍然可以在地域性和结构性上扩张,但是总量扩张已经就颇具挑战性了。因为,总体上供给侧在收缩,需求侧也在收缩。在扩张型社会,扩张可以建立在社会增量的争夺上;而在收缩型社会,扩张只是在存量上的争抢。显然,后者更艰难。因此,现在总体上真到了以内涵式发展取代外延式扩张的时代了,要扩张也应该是非均衡性的。有些企业,特别是基本消费品企业,比如&a href=&///?target=http%3A//.cn/concept/conceptdetail/conceptDetail_pj.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啤酒&i class=&icon-external&&&/i&&/a&、方便面企业,面对需求持续性下降,现在已经感受到收缩型社会的寒意。又如高校,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抢人才,抢学生,希望有大发展。但人口基数在减少,总量盘子萎缩的时候,你想扩张就很难了。现在大家常说钱不是问题,没人是问题。慢慢地,人和钱都会是问题。&/p&&p&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更要考虑收缩型社会的公共政策问题。我们过去经常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增量中解决问题,其实也就是在扩张中解决问题。这些年扩张社会也逐渐养成了我们惯性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可能以后必须面对紧缩型社会,不得不在减量中解决问题。而且这个收缩状态,实际上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性的。我们看了一下各国,可能除了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人口还在扩张,世界大部分比较富裕的经济体人口都在结构性或总量性收缩。这样。政府怎么样能够来应对这种局面,从习惯扩张中解决问题到学会收缩中解决问题,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政策思维变化。以下例举几个方面的政策调整方向。&/p&&p&  关于财政政策,得益于过去近30年的高速扩张,我们用税收、收费和土地出让收入支撑了一个日益庞大的财政支出,其中包括很大规模的行政费用和政府投资支出。随着我们进入收缩型社会,我们政府收入增长会明显慢下来,而我们的社会养老支出会快速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新的财政税收政策。特别地,我们要削减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行政费用和投资支出。这本质上要求我们在收缩型社会要缩减政府:既要缩减政府规模,也要缩减政府行为。我们需要非常清醒,一个收缩型社会再也支撑不起一个扩张型政府!&/p&&p&  关于货币政策,伴随着过去高速的经济增长,我们实际执行的是长期的高扩张性货币政策。这种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因为有高速经济增长来消解,我们仍然可以处在一种可以接受的温和通货膨胀时代。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收缩型社会,这样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应该转向了。否则,我们将要么面对高通货膨胀,要么面对严重的资产泡沫(实质上也是一种通货膨胀)。这就意味着货币的贬值,货币信用的消解,最终引致政府信用、社会信用的瓦解。去年以来几乎全国性的房价暴涨就让老百姓对人民币信心的因素。与财政政策同理,一个收缩型社会也已经不能支撑一个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现在中外利率处在历史地位,著名的“债券之王”格罗斯(Bill Gross)在说:“全球利率处在500年历史中的最低水平。”我认为这很可能不是短期现象,如果我们考虑实际利率,以后很可能都是这样的水平,这应该跟世界性的人口收缩是有关系的。这也表明世界总体性是货币是扩张过度的。&/p&&p&  关于土地政策,过去我们的政策是建立在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土地资源紧张的恐慌心理上。比如“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我们土地政策的支柱之一。其实,面对现在已经进入的结构性收缩社会,对于土地紧张的恐慌应该解除,而更多地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这种有效利用应该是城乡一体化考虑的。现在,农村社会在绝对收缩,土地抛荒日益普遍,而城市还处在扩张中。现在的土地管理政策造成了明显的资源配置扭曲,这也是若干城市房价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农村土地的“保护”政策也限制了农村土地的集约使用和农村的发展。中国未来应该允许更多的城乡互动以利于城乡均衡发展。让有一些乡下人进城(房价门槛不要高不可攀),还要让一些城里人下乡(租用土地),去开发乡村,以减缓我们乡村的收缩。这是与财政货币政策一样重要的公共政策。&/p&&p&  总体而言,我们遇上了亘古未有的新变局,我们需要面对收缩型社会。收缩型社会有不同于扩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这要求我们从习惯的扩张型社会的生存方式和治理方式转向未曾经历的收缩型社会的生存方式和治理方式。转向不易,但不得不就此迈开步伐。&/p&
有人说人多没工作,这里纠正一个常识,现在的生产是由需求定的,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最典型的是东北塌陷,人少了,需求少了,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少,恶性循环。东北衰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最早最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他地区陆续已经开始步入这个阶段。人…
说明电商经济几乎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世界最大工业国和最多的中等阶层消费者重合,没有哪个国家有类似的优越条件。今年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谈双11:&br&&br&&p&&b&为了双11“剁手”,我们准备了2千年&/b&&/p&&br&&p&我小的时候,周围的农民大多住在土坯草顶的房子里。距离我家1公里的地方有一排青灰色的房子,石头地基、青砖墙、瓦顶,进深和屋顶高度也大大超过普通住宅。里面有两排比我还高的木柜台,奶奶偶尔会带我走到柜台前买甜饼干——没得挑,只有一种。在我奶奶口中,这几栋房子一直是“合作社”,我在很长时间里以为她说“盒子社”,因为饼干是装在木箱子里的。80年代中期,我识字的时候这几栋房子已经改名“供销社”,然后是“供销商店”,最后在90年代关门倒闭。&/p&&br&&p&“盒子社”的另一个方向是县城,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同样是一栋灰色的建筑——百货大楼。貌似只有两层,但层高四五米,加上墙基十多米,在一片砖瓦院子中鹤立鸡群。过了几年,另一个路口修起一栋四五层的白色建筑,外墙面上有“和平商场”四个大字,二楼有一面全县最大的镜子。这是我对90年代初期最清晰的记忆。&/p&&br&&p&把最大的商店修成标志性建筑,这几乎是几十年前中国人的共同爱好。就在我知道“盒子社”的年代,北京最著名的建筑除了天安门就是王府井百货,上海则是南京路和“第一百货”;我熟悉县城百货商场的时候,北京的“燕莎”、“蓝岛”,上海的“东方商厦”、“太平洋”是长途司机和出租车司机闭着眼也能找到的地方。直到21世纪头几年,大多数城市还把商业综合体当做地标建筑。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充足的货物、琳琅满目的柜台、惊艳的橱窗象征着富裕和社会地位,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奇迹,值得用最好的建筑去容纳。&/p&&br&&p&然而2016年的今年,大多数人来到大城市也不急于去购物了,城市的地标开始变成景观建筑或是高层酒店、写字楼。许多超市搬到地下或郊区,过去黄金地段的许多铺面甚至不再需要库房——样品只展示不卖,顾客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跳转到购买页面,第二天在家收到快递。网络开始消灭堆积在一起的实体商业。&/p&&br&&p&但这不意味着奇迹的消失。在中国高速公路上行驶,几分钟内你就能碰到一辆大货车,上面装满了已经下单购买的货物。中国所有的大学、住宅小区门口都有成队的三轮车或小货车,旁边站着一个电话不离手的快递员。在双11之后几天,涌动的货物达到最高流量,数以亿计的包裹从几十万商户奔向无数家庭,中国的物流系统会经历世界大战级的压力测试。对中国人来说,这和当年的供销社、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一样,都是文明的奇迹。虽然网上信息无形无声,但身在奇迹之中,依然可以体会到它远超任何一个时代的力量。&/p&&b&&br&
一 外国有没有双11?&/b&&br&&br&&p&2015年,美国感恩节和黑色星期五(次日)的网购销售额跳涨了18%,达到44.7亿美元,其中黑色星期五只有27亿美元,合人民币174亿。而同年中国双11,仅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就收到了912亿货款,马云还非常遗憾未过千亿。当然,美国人在感恩节有现场抢购的传统,但全年数据也是中国压美国一头——5600亿美元vs3490亿美元。中国比美国多60%。可这一年的GDP对比是美国比中国多60%,中国电商比美国更发达毋庸置疑。&/p&&br&&p&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news/chanye//225047qomg.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markety:2015年全球十大电商市场数据盘点&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 美国不是对手,其他国家只能绑在一起和中国比较了。英国940亿,日本790亿,德国740亿,法国430亿,韩国370亿,加拿大290亿,俄罗斯200亿,巴西190亿。第三到第十名加起来还不到4000亿美元,巴西全年数据也就比双11一天多点,印度12亿人口只有130亿——2016年双11半天的销售额。粗粗估算一下,中国电商销售总额很可能超过美国之外的世界各国之和,即13亿人口比60亿人网购还多。这意味着双11这个级别的网购狂欢是中国独享的奇迹,双11之后数日,中国物流系统必须迎接全星球最强大的考验。&/p&&br&&b&
二 人口密度&/b&&br&&br&&p&中国是一个后发工业国,不算几个直辖市,只有六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为何中国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电商销售额呢?这要从成本问题说起。&/p&&br&&p&网购意味着商家通过快递公司把货物送到每个家庭,快递员的收入必须平摊到每一件商品,增加商品的实际售价。如果快递成本太高,网购商品就很难对实体商业产生优势,顾客可能宁愿到实体商店,一次性购买很多物品回家。&/p&&br&&p&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可以靠畸形的社会结构——穷人为富人送快递。较低的工资平摊到商品价格上就不显眼了。但在中国,这一点显然不成立。因为网购的主体正是工薪阶层,而快递员的月薪普遍在元左右,明显高于中国平均工资。即中国发达的电商不是靠廉价劳动支持的。&/p&&br&&p&实际上,中国快递业最大的优势是人口密度,有购买力的人口集中在东部少数地区,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居住带。快递员从一个用户转向下一个用户,只需骑行一两分钟,甚至换一趟电梯就到。送件的时候,快递员在小区门口打几十个电话,就可以看到取件人鱼贯而来,大城市的快递员可以每天收、送各100多个快件,每个快件只需摊上一两块钱,就能支付快递员的工资。如果中国居民像世界大多数国家那样分散,每两个用户之间有10分钟的车程,那快递员就算开跑车也做不到现在工作量的一半。这势必让每个快递分摊更高的费用,进而降低网购的吸引力。&/p&&br&&p&世界上有多少中国这样的人口密集区呢?地图上一看便知。&/p&&img src=&/v2-80e59cd89a_b.png& data-rawwidth=&937&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7& data-original=&/v2-80e59cd89a_r.png&&&br&&p&只有印度和欧洲能和中国这片人口密集区相提并论。而如果我们删掉人口稀疏区,可以看到大多数地区“消失了”。比如说删掉每平方英里10人以下的地区,世界地图是这样的:&/p&&img src=&/v2-54ff4bed8c885c7cb9a3b07_b.jpg& data-rawwidth=&1255&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5& data-original=&/v2-54ff4bed8c885c7cb9a3b07_r.jpg&&&br&&p&标准提高到每平方英里100人的时候……&/p&&img src=&/v2-a8a86e9b4ed0bf1ff915_b.png& data-rawwidth=&985& data-rawheight=&5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5& data-original=&/v2-a8a86e9b4ed0bf1ff915_r.png&&&p&但上面这张图依然不能反映实际上的中国网购人口集聚度。春运地图显示,内地的青壮年人口平时大多集中在沿海都市区。即中国年轻网民还要更集中于少数地区。&/p&&img src=&/v2-b8f1bceef7f9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b8f1bceef7f91_r.jpg&&&img src=&/v2-7ba3d1fde48aadbfe53bee04ad9d317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7ba3d1fde48aadbfe53bee04ad9d3178_r.jpg&&&br&&p&只有人口还不够,这些人口还必须有足够的购买力,才能对电商有意义。2015年中国人均GDP8000美元,印度只有1600美元,有五倍的差距。这意味着,印度那些和中国网民相当的潜在电商消费者比中国“稀疏”很多倍,无形中提高了电商成本。所以印度电商销售额远远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p&&br&&p&当然,这也意味着人均gdp数万美元的西欧有更密集的潜在电商消费者。但我们还要考虑到另一个因素——经济增长率。人们购买日用品是根据当前需要,更新电器和家具则要考虑收入上台阶的因素。即收入增长促使人们更快地更新消费品——即便旧的还能用。欧洲现在平均增长率接近于0,中国虽然有所下降,也在5%以上,中国潜在消费者因此提供了更旺盛的购买力,把快递成本摊的更薄,更能威胁传统商业。&/p&&br&&b&
三 工业密度&/b&&br&&br&&p&电商的另一个优势是从供货商直接到客户,不需要中间人。即便是大型平台自营的商品,往往也会分散在许多仓库,根据需求发货。这意味着电商需要构造无数条从点到点的供应线,只在快递公司的车上暂时以散货堆的方式并在一起。&/p&&br&&p&这说明,供应商最好和消费者不要离得太远,最好不要分散在不同的大陆。因为跨海运输要经过海运装卸和海关检查,以海运的方式运输散货效率低,逐件检查商品也很麻烦。很难想象大多数中国商品分成零碎的包裹跨太平洋运往美国,无论是亚马逊还是淘宝都做不到这一点。实际上,大多数中国商品是由中间商大宗购买,成批的装进集装箱运往美国,然后再通过传统零售业或电商分售的。换句话说,路程太长必然导致中间商出来组织大宗运输,消灭纯散货快递,无法发挥电商的灵活优势。&/p&&br&&p&中国消费者很幸运,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工业就在身边。中国制造世界70%的手机,90%的个人电脑,80%的空调,40%的鞋,而其中相当部分直接在中国销售。即中国一方面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工薪消费者,另一方面拥有最密集的消费品最终生产商。两者的平均距离只有一天乃至几个小时的汽车路程,装卸两三次就可以从工厂库房送到用户家里,最适合以直销零运的方式完成买卖。所以中国的高速公路上挤满了快递卡车,完全替代了中间商的火车或轮船。&/p&&br&&p&&img src=&/v2-69f3396eed7cb9453545aecc54adfea6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2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v2-69f3396eed7cb9453545aecc54adfea6_r.jpg&&&u&各国工业相对规模对比&/u&&/p&&br&&p&从快捷角度说,生产商和消费者离得近也有利于电商。因为电商要替代的是传统商业,而传统商业最大的一个优势是消费者可以即时拿到商品,看货销售。在中国许多城市,电商虽然不能让消费者直接“下载”消费品,但可以用几个小时完成送货,东部大多数地区可以隔天送到,大大抵消了传统商业的优势,还不需要店铺房租,压缩了库存量,所以能排斥传统商业。如果消费者付款之后要十几天拿到商品,换个货要一个月,哪怕电商再便宜,他们也倾向于走进实体商店。所以,只要大多数消费品还在中国最终组装完成,中国消费者就能支持最发达的电商。&/p&&br&&b&
四 大一统&/b&&br&&br&&p&商业最忌讳风险,任何一个供应商都不希望自己的订单随着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即便汇率涨跌可以相抵,这也意味着生产能力有时不足,有时闲置。所以,电商的供需双方最好同处一个国家,使用一种货币。更何况跨越国界意味着不同的商品标准,严格的检疫程序,乃至政治风险和汇兑成本,每一条都是对电商便捷性的沉重打击。中国数亿网络消费者和几十万家消费品工厂同处一国,这是一个其他国家几乎无法仿效的优势,欧洲国家尤其望尘莫及。&/p&&br&&p&欧洲人没有坐视被新时代甩下,他们企图通过欧盟来统一市场和货币。但从始至终欧盟未能消灭英镑,倒是把英国逼出了欧洲,希腊乃至意大利也站在退出欧元区的边缘上,欧洲大市场可能永远无法达到中国的水平了&/p&&br&&p&就算欧洲统一了政治和经济,让商品自由流通,语言和文化的隔阂依然存在。推特用户使用的语言地图清晰地展示了欧洲的四分五裂:&/p&&br&&img src=&/v2-51c5ec6ad783590bfacd5df522f99b6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51c5ec6ad783590bfacd5df522f99b6f_r.jpg&&&br&&p&几十种语言,仅仅印刷不同的说明书都是不小的开支,而文化上的差异更是逼死工程师,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中国的淘宝店主遇到这种局面,怕是天天会有发错货的事情出现,轻则退换,重则引发种族矛盾。这样的电商怎么做呢?&/p&&br&&p&还有,电商隔空卖货,售后服务必不可少。难道让小业主也配上几十种语言的客服人员吗?显然不行。英国身属数亿人口的英语世界,虽然经济人口都和德国、日本差得远,但电商销售额世界第三,明显压倒日本德国,这就是同语言市场的力量,难怪英国觉得脱欧更有前途。中国电商行业能有今天,上百万淘宝店主都应该感谢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感谢高考语文考卷上的普通话发音题。&/p&&img src=&/v2-9c4ac12c06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9c4ac12c06_r.jpg&&&br&&b&
五 基础设施&/b&&br&&br&&p&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买卖双方沟通自如,交通系统顺畅运行。印度到现在只有14%的手机是智能机,70%的地区只能用2g信号,这样的地区再努力也是做不大电商网站的。中国现在连通往罗布泊的“哈(密)罗铁路”都全线覆盖移动网络,东部数亿人口就不必说了。2016年底预计4g覆盖率要到43%,年轻网民到60%以上,这些手拿4g手机抢红包的人支撑了世界第一的电商。&/p&&br&&p&至于交通网络,中国高速公路里程2013年就超过了美国,新建的高铁网络虽然成本还不适合用来运货,但通过吸引客流把原有的铁路线空了出来,让货车可以稳定运行,不再频繁避让客车,铁路货运周转量每年2万多亿吨公里。这才能做到春运挤的下,双11运的走。最近十年,全球铁路新增里程有80%在中国,剩下20%也往往是中国工程公司修的,这个巨大的运输增量,是双11狂欢的绝对前提。否则的话,任何国家也不敢让十亿个包袱在几天内涌入交通网,那绝对意味着交通网的瘫痪。&/p&&br&&p&(注:这篇文章是夜里写的,早晨起来就发现顺丰包高铁送快递,历史从来走在想象力前面)&/p&&img src=&/v2-65e1b6840d85dfede0d21_b.png& data-rawwidth=&712& data-rawheight=&7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2& data-original=&/v2-65e1b6840d85dfede0d21_r.png&&&br& 还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基础设施是治安。中国的快递员走街串巷,我从来没听说中国有哪片城区他们不敢去。在快递员允许进入单元的小区,快递员可以坦然地走到每个客户门前,住户并不担心陌生人敲门带来的安全问题,以至于“送快递”和“查水表”一样成了网民形容警察查房的玩笑话。而家里没人时扔在门口的包袱也很少丢失。这些司空见惯的事实,背后是中国治安远远超出经济水平的奇迹。还是用地图来说明问题: &br&&img src=&/v2-dfb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dfbf_r.jpg&&&img src=&/v2-75e4d29acbed94abe01ba9b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75e4d29acbed94abe01ba9b3_r.jpg&&&br&&p&第一张图是世界谋杀率地图,第二章图是成年人口吸毒率地图。中国在两张图上都接近于纯白色。如果把这两张图和上面的人口密度图叠加,可以发现中国几乎是电商最应该创造奇迹的地方。今天阿里巴巴销售额怕是要过千亿,马云应该给街头巡逻的警察以及朝阳大妈们发一个大大的红包。&/p&&br&&p&(注:经网友指出,第二张图上中国很可能属于“资料不足地区”,不足为证,抱歉)&/p&&br&&p&&a href=&///?target=http%3A//www.52114.org/wx/show-127145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人四成不敢走夜路&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lockquote&盖洛普的调查还发现,37%的人表示,他们不敢在离家1英里的范围内走夜路,这个比例在过去10年间变动不大,但比二、三十年前已经有了不小的好转。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女性以及家庭年收入在3万美元以下的低收入者,这种不安感更强烈,不感走夜路的比例都在40%以上。分析认为,低收入者不安感更强主要是因为他们大多住在治安相对比较差的对方,而富人区的治安要好很多。&/blockquote&&br&&b&
六 弯道超车&/b&&br&&br&&p&必须承认,中国做出今天的电商局面,也是有几分运气的。除了前面说的人口密度是天然优势外,很多过去的弱点也成了新时代的催生婆。&/p&&br&&p&比如说,中国过去的物流体系和商业结构比较落后,一个商品从工厂到用户,往往是转手七八层,加税六七次,仓储损失很大,回款周期漫长。税务局对小物流企业和个体户征管松懈,客观上也压制了商业体系的发展,对物流升级是一个负面刺激。许多供应商因此宁可以更低的价格向国外倾销,除了希望拿退税(其实也要等很久)外,重要原因是出口物流层次反而少,欧美日的客户回款比国内中间商还痛快一些。虽然这个局面在迅速好转,但中国商业物流水平低的事实长期不变。&/p&&br&&p&在这个背景下,电商不仅削减了中间成本,减少了回款周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和过去的个体户一样享受了事实上的低税率(甚至是0税率),当然会快速发展。即便早期的电商存在很多问题,依然对传统商业步步进逼。等到电商平台和供应商运转熟练起来,中国传统商业的低效率就是电商高利润率的代名词。马云因此在几年内成为中国首富。中国电商实现了“弯道超车”。&/p&&br&&p&其他一些次要方面也有类似情况。中国传统的连锁超市在发展初期经验不足,仓储布局存在很大问题,对供货商肆意压榨,等于把小企业“赶”向电商。中国城市人口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历信用卡和支票时代,一步从现金时代跨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便捷性的落差很大,也是移动支付扩张迅速的重要原因。西方许多国家在支付方式和传统零售业上的投资太多,转型困难,反而被中国甩到了身后,导致许多欧美工薪阶层到了中国都惊讶于中国网购之发达,移动支付之安全。马云刘强东他们要是做不好电商,真是辜负了这个时代。&/p&&br&&p&被中国大陆电商发展所吸引的不仅仅是外国人。台湾民众也早早地发现了淘宝的好处。今年5月,支付宝按国家法规要求港澳台用户实名认证,绑定内地银行卡,上传台胞证,否则冻结余额,在台湾引发轩然大波,十万人赶来认证,绿营带着醋意说这是“大陆阴谋”。可见商业是比导弹还强大的力量。也许阿里巴巴有一天真的能分担一些解放军的任务。&/p&&br&&p&最后,我回顾一段共产党宣言的文字,祝今年双十一供销两旺,祝“剁手党”们折上加折,毫不心疼地清空购物车!&/p&&br&&blockquote&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blockquote&&br&相关回答:&br&&br&游记——&a href=&/p/& class=&internal&&钻进“双11”洪流,听到未来踹门的声音&/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真的有“国运”(任何角度上的)这回事吗?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淘宝改变了哪些城市?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看待「淘宝不死,中国不富」这个观点?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 2016 年 4 月 8 日起实行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相信共产主义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a&
说明电商经济几乎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世界最大工业国和最多的中等阶层消费者重合,没有哪个国家有类似的优越条件。今年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谈双11: 为了双11“剁手”,我们准备了2千年 我小的时候,周围的农民大多住在土坯草顶的房子里。距离我家1公里的地…
&img src=&/50/v2-6cc19cc6ecbfe981eb2709ec_b.pn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50/v2-6cc19cc6ecbfe981eb2709ec_r.png&&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网站:&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扑克投资家 大宗产业与金融智库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br&&i&作者:卢麒元
来源:女神读书会,ID:nvshen62000
编辑: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i&&br&导语:中国的出路在哪里?&br&&p&今年我回北京的时候,跟一个研究易经的朋友一起吃饭,他给我讲过一段话,他说,未来中国的希望可能真的在女同胞身上,可能未来真正引领中国走向的,可能是女同胞。今天呢,非常高兴来到读书会,做一次演讲,其实主要是学习和交流,因为未来,可能真的在你们身上。&/p&&p&&b&第一个部分,从美国强美元策略讲起&/b&&/p&&p&今天呢,讲的第一个部分,是讲一下今天这个演讲的缘起,今天我们这个演讲的题目,叫《强美元下我们的应对策略》,这个缘起呢,其实是起于最近一段时间,经济状况的一个基本走向。实际上,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危机的前夜,主要是经济上的危机。所有的经济危机呢,又跟美元和美国的经济有直接的联系,不讲透美元,不讲透美国的经济,就很难理解我们现在的经济。&/p&&p&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强美元下我们的应对策略》。我们,包括了国家、机构和个人的一些选择。在讲这个题目之前呢,介绍一些背景方面的因素。&/p&&p&我本人真的不是经济学家,也未在大学任教职。我的大学本科学的是财政专业,毕业以后到财政部工作,后来就被派往香港工作,在这期间呢,除了研究财政以外,因工作的需要也顺便接触并且研究金融。我们这行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通常会用财政的方法,去研究、分析经济问题。为了研究,所以就必须大量的观察和阅读。&/p&&p&因此,我连读美国预算超过二十年,连读日本的预算超过二十年,连读德国的预算超过二十年,甚至连读香港的预算也超过二十年。读预算案时间久了,就有点像一个中医经常搭一个人的脉,会对他的身体状况可能有一些独特的看法。或者说,有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所以有的时候讨论到国际经济的时候,我可能有自己的一个视角,或者是有一个连续的观察。这种观察可能与一般的经济学家略有一些不同。&/p&&p&今年的1月2号。我在北京三联书店做过一次公开演讲,谈的是《美元霸权与人民币的未来》。在这个演讲里大体介绍了美元的一些历史,也介绍了一些人民币的历史。主要讲了“怀特方案”,对人民币的未来也做了一个基本的预测。这个演讲,可能在座的好多朋友可能看过有关文字稿。其中,有一些内容可能略有删节;另一些内容,在那个演讲里边也没有讲透、讲全。今天我尝试把问题阐述得更深入一点。&/p&&p&为什么我们一谈货币就必然会从美元入手?因为,在今天的这个世界上,主要的交易和结算货币还是美元。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衡量资产或商品的主要价格尺度是美元。可以说,如果一把尺子变短了,或一把尺子变长了,会使得它所衡量的那些物体的长度,统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美元价格的变动,特别是美元的重置,必然会影响到所有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p&&p&强美元,实际上是美国一个既定的国策。记得弗里德曼说过:强美国等于强美元。事实上,包括萨默斯在内的当代美国经济学家和经济专家,他们对美国未来发展、美国未来的规划,在很大的程度上,他们是依托于强美元策略的。也就是说,美国未来的走向取决于美国美元的强弱。为什么呢?&/p&&p&为了比较好地解释这个问题呢,所以我们今天进入到今天讲座的第二个部分。&/p&&p&&b&第二个部分,关于货币的一些基本理论&/b&&/p&&p&我们先梳理一下关于货币的一些基本理论方面的认知。这个认知其实很重要。因为,虽然我们天天在使用货币,甚至很多人也学过一些经济或者金融知识,对货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货币的本质,特别是货币变动的这个意义,可能还缺乏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p&&p&我想先在理论上做一点梳理,然后以便于我们对后边的一些具体的事情的认识。&/p&&p&美元是一个经典的法币。法币的本质是什么呢?法币的本职,它是国债,是国家或者是权威机构发行的一种债务。美元不是债,而是债务的一个记账符号。在美元上,它的性质是有标注的。它是一个DOLLAR(“$”),那它是一个记账符号,是美元债务的记账符号。本质上是债务。债,必须要有信用的人才能去发债,或者是才能负债,这就转入了信用。&/p&&p&那么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务,它以什么来作为这个债务的信用评级,或是信用的背对支付基础的?法币的背对基础,通常包含了三样东西:第一是政府所持有的可变现的资产,第二是政府能够征收的税赋,第三是政府可以向他国或者是民间所所发行的那部分债。大概就是这三个方面。&/p&&p&其中资产和举债不能够成为政府的货币发行的经常性基础,或者是主要的基础。它主要基础仍然是建立在正规的税赋基础上的。所以,法币的本职是债,法币的依托是税。有了这样的一个逻辑过程和基本的理解,就可以理解:一个货币为什么会强?一个货币为什么会弱?也可以理解未来为什么美元会持续走强?以及未来其他货币,例如人民币可能会持续走弱的原因。&/p&&p&法币走强走弱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它本国的影响更是巨大。像美元这样的货币,它的影响不止于国境,甚至对全球的政治经济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它意味着全球的资本会改变流向,它也意味着全球资产和商品价格的重置。改变流向意味着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意味着可能引发的经济危机。同时,整个资产和商品价格的重置,可能严重影响到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生活。&/p&&p&事实上,我国的经济已深受美元汇率的影响。美元的重置过程,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深刻调整的一个过程。大家目前所看到的全球性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美元转强之后,美元向本土回流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种通货紧缩的现象。这给许多的国家带来了比较大的经济上的麻烦,因此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p&&p&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策略表达了这些国家的不同的管治水平。例如,我们看到英国脱欧,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为英国一个独立的世界,或者是把它理解成为英国国民的一种集体选择。但事实上不是。我把英国脱欧说成是“假摔”。它实际上是英国人在应对美元转强之后,做出的一种非常聪明的反应,这个反应意义是非常深远的。&/p&&p&同时,日本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反应。很多人并不理解安倍经济学,并不理解日元汇率的转变,也不理解日本的资产价格。我们只是感觉到日本商品便宜了,非常便宜,所以大批的中国人去日本买房、购物。但是,并不理解日本经济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实际上,日本这个民族也在变得聪明起来!他们实际上也是在美元转强的时候,以巧妙的姿态“蹲下”,做出了一个比较好的规避。&/p&&p&再看欧洲。因为欧洲建立欧元区,欧洲的这个经济的一体化,正处于深刻的这种变革之中,所以欧洲的调整,实际上恰好也契合了美元转强的那个历史趋势,欧洲也进行了调整。所以英、日、欧面临强美元,他们实际上已经在调整中。甚至有些,例如像英国这样的国家,调整的比较到位。而且他们采取在风暴到来之前,采取了“蹲下”或者是“爬下”的姿势,以避免在整个风暴中遭受大的损失。&/p&&p&金砖国家没有那么幸运!金砖国家在管理上还有些问题,所以以俄罗斯卢布为代表的,这样一个经济的状况,就比较麻烦。有些国家像巴西、南非,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因为他们不是主动调整。他们是“真摔”,而且摔得很痛。卢布从30卢布兑1美元,跌到最高的时候是80兑1美元,现在60卢布兑1美元附近徘徊。但整体的经济状况遭遇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仍然处在一个比较深刻的危机过程之中,未来还是相当麻烦的。&/p&&p&下面得说说我们中国了。我们中国,在这一轮美元转强的过程中的策略和调整存在一些问题。有趣的是我们高端人士特别是一些高端的投资者,他们比较早的、比较巧妙的开始进行了个人风险的规避!这个比较经典的是像李嘉诚的出走啊,还有一些其他的,具体的案例,我就不一一列举。同时,机构也在进行调整,它集中表达在我们在去年也就是2015年的股市上面。&/p&&p&我必须说,我们的调整是被动的,管理上确实有问题。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摔了,只不过是分两步摔,或者是分三步摔吧!第一步,我们是股市倒下。在去年股市已经摔了,因为股市是很难操控的。股市有它自身的特点,所以股市,它里边的好多的投资者是机构和个人,他们要率先完成转身或者是他们要率先蹲下,随股市先期进行了调整。&/p&&p&很不好的是我们的楼市,没有机会调整甚至想调整而未能进行调整。&/p&&p&最为麻烦的是人民币汇率。因为人民币汇率,其实应该存在一个合理的估值。这个估值到底在哪个水平?例如,它是在7.8吗?它是在9.3吗?它是在13吗?其实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估值,而且这个估值应该至少做到国家心里要有数。如果你知道合理估值,你也知道合理估值与现价格存在的巨大的差异,那么应该做技术上的安排。在技术上,汇率的调整是不能且战且退的,因为会在信心崩溃的那一瞬间,无险可守。&/p&&p&今天我们先讲这些基本的东西。在第二个部分里面讲一下基本的概念、逻辑和一个对周边环境,对外围情况的一个基本介绍。下一个部分,即第三个部分,我就想讲一讲美国强美元的原因和他的一个基本的路径。我们做研究,首先要了解一下子,我们研究的对象,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们做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知己知彼吧!&/p&&p&&b&第三个部分,美国强美元的原因和基本路径&/b&&/p&&p&我前些日子回北京,跟北京从事研究,特别是战略研究的一些朋友发生了激烈冲突。大家很激烈,以至于我,嘿,当天晚上上火,心里边很不愉快。这个岁数了,都爆出来火疖子!脸上出的这个青春痘。焦点在哪里呢?焦点就是对美国的一个基本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冲突。&/p&&p&我北京的这些朋友呢,他们有个基本的看法。就是美国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有些人预言,这美国完了。这个美国现在可能是最乱的国家,也可能是下一个即将进入动乱的国家。而中国的情况是比较好的。所以他们认为:我过虑了!并且不希望我过多的去讲强美元这件事情。甚至不希望我,怎么说呢?就是对现在的经济问题提出太多的,或者是太激烈的批评。我其实是接受他们的建议的,我尽量的少说,但不能不说。&/p&&p&(一)美元虽有一些放纵,但决不会失去终极约束&/p&&p&强美元这件事情,它不是一个预测,它是进行时,它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强美元,它不是一个意愿,它不是某一个人,我说它强或者我想让它强,它就能强的。&/p&&p&在逻辑上建立一个货币的强势需要有两个支点:&/p&&p&第一个支点,是这个货币发行方,它是国家也好,是机构也好,它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约束数量边际的法律体系。没有这套法律体系,数量随便发,任何一个货币都不可能是个强势货币。&/p&&p&第二个支点,就是这个货币,背后必须有一个蒸蒸日上的,正在成长的庞大的经济体系。我再说一遍,是“蒸蒸日上的,正在成长的庞大的经济体系”。它意味着这个国家有强大的经济管理能力,并且这个管理能力正在导致这个国家大量的创造价值,并且创造价值在迅速增长。他才可以支撑一个货币转入强势或者是维持强势。那么我们来看看今天美元的背后的这两个支点。&/p&&p&我一再对北京的朋友说,我说你们可以阅读《货币战争》这样的书。但是我更希望你们有时间去阅读《联邦储备法案》。另外既然是做战略研究,就应该梳理整个围绕着美元所建立的、一整套美国的法律体系。看看美元的发行机制是什么?我觉得,讲过美元的本质,我现在再强调美元的发行机制。我在北京说过,《联邦储备法案》对美元的约束是硬约束,我也说过他的基本原则。&/p&&p&这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无代议不纳税。当然了,不纳税就不能发行美元,他有个逻辑关系在里面。这个逻辑关系,实际上,框限了美元数量的边际,当然,美国这些年国债的增长是非常猛烈的。特别是在小布什和小布什之后,奥巴马一共加起来这16年。美元的基础货币发行扩张的速度极快,导致美国国债突破了美国GDP的总额。但它仍然是有约束的,并且,它在发行的极端时候,他会受到宪法的即刻制止。就是当你发行这个,到一定时候,法律就不允许再发了,会自动停摆。&/p&&p&是,就是法律会让你自动停摆,甚至让你政府停止运作。他有这样一个机制决定了美元有时尽管会有一些放纵,但决不会失去终极约束,就是他的边际还是有控制的。这是我要讲的一个部分内容。&/p&&p&(二)美国正在重新进行再工业化&/p&&p&我要讲的另外一个部分是:美国正在重新进行再工业化。他的再工业化的进程,可能超过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或者是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获得的那部分信息。&/p&&p&1、关于能源&/p&&p&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实际上美国人在解决能源问题上,是筹谋已久,深思熟虑的。也就是说,美国无论是在经济上的准备,科技上的准备都超过二十年。所以美国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宣布他的页岩油和页岩气,已经可以进入到非常经济的开采阶段。就是它的操作成本,例如页岩气的操作成本,仅仅相当于我们石油的每桶24元,也就是说,可以采用新的能源技术来开采能源,以替代能源进口。&/p&&p&我在年初1月2号演讲的时候说过,美元在1971年之前是金美元。在1971年之后到2016年是石油美元。当然石油美元结束的时间,将来写经济史的人可能会说,2016年是不是你估计的晚了一些,可能在2015年已经结束了石油美元的历史。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会结束石油美元的历史呢?因为石油的主要定价尺度是用美元的,所以基本上我们也拿石油价格来标定美元的价格。&/p&&p&当美国人决定采取强美元策略的时候,那么他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们必须解决美国整体上对能源的依赖。首先解决标定美元的这个尺度的这种价格。解决能源价格的方法就是,你能控制石油的供需,其实主要是解决石油的供给。所以从2008年到2016年,奥巴马在位的这8年,美国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能源的再造,而且这个再造非常成功。&/p&&p&现在呢,在理论上美国已经完全做到了能源自给自足,甚至可以有部分的出口。我听朋友讲(但我没有核实过这个资料),就是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对外的能源依赖,相当于他能源总需求的百分之七十,到现在他对能源的依赖,可能是约百分之五。意味着他不但不依赖了,还可以出口。要知道能源是美国进口的最大宗商品,它意味着美国不需要再向外使用美元这个货币了。不需要再花这个货币了,他对促进美国的收支平衡,或者贸易平衡,其意义之大不可估量。&/p&&p&当然,能源再造的意义不止于此。能源再造,意味着美国增加了两百万人的直接的页岩油、页岩气和石油开采的就业。同时,开采出来必须加工,所以在短短的8年时间,美国的化学工业迅速的重新崛起。就是他的化工再造也已经接近完成。他增加的就业,我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准确的数据,一部分人告诉我说可能是在五百万左右,有的人说可能相关产业很难统计,可能会达到七百万人。要知道能源再造、化工再造,增加的就业人口是如此的客观。&/p&&p&那么美国的再工业化,难道仅止于能源再造和化工再造吗?显然不是。中美战略对话在今年开始对话的焦点已经不是汇率问题了,而是钢铁问题。&/p&&p&2、关于钢铁&/p&&p&为什么要谈钢铁呢?这要谈到阿尔法狗。实际上在今年美国已经完成了。关于全美无人驾驶的法律安排。这个法律安排之后,可能在未来四年,也就是到2020年。美国可能在公路运输系统上面相当部分的实现无人驾驶。&/p&&p&新型的无人驾驶的汽车,就是这个全电的汽车,是全自动化的智能汽车,又符合美国现代智能公路这种设定要求的汽车,将来不会再是从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进口。而是由美国自己,根据他们自己这个整体的规划设计来进行量身订造。&/p&&p&你可以设想,美国可能有将近四百万辆的货柜运输的车。当然,小汽车,它的数量就更大,是数亿的规模,数以亿级的规模。今后的公路运输,货柜运输将变得非常规范化,可能他的车的格式可能就是两、三种而已。载人交通,它的格式可能有四、五种,而且大部分全是标准化的,就是一样,它不再是用车来表达身份地位。&/p&&p&由于不需要停车场和车库,由于全国一个CAR CENTER。大部分车的使用效率是极高的,而且是不需要再有人工支出,而且是大部分的车是在路上。他将极大的降低美国的运输成本。我看过资料,运输成本的下降幅度可能超过百分之五十,甚至于达到百分之七十。这将极大的提高全美的竞争力。对他的生产力水平会有极大的提升。&/p&&p&我刚才讲了,再工业化的第二条将是钢铁工业、汽车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带动的相关产业。&/p&&p&此外,由于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在美国的下任总统,不管是川普也好,也不管是希拉里也好,美国可能会开启一个长达八年的大型基建过程。这个基建过程可能使美国经济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会有强劲的经济增长。我刚才说过两个支点。一个是货币发行的法律约束,一个是强大的经济增长。这两个支点,实际上在八年前他们就在陆续地将它完善,现在可能正好进入到一个快速转身的状态。你们也会陆续看到美汇指数的剧烈变动。&/p&&p&那么八年之后呢?也就是说在到2024年之后呢?可能到了2024年美元已经极强。强到什么程度呢?兑英镑,英镑可能已经比美元便宜了,英镑低过1比1。欧元最糟糕的情况,可能不但低于上次的0.83,甚至会冲向0.6。其他货币我不敢说,或者是我不能说。总之会强到一个非常麻烦的程度。那么在此之后,美元会转弱吗?或者美元未来的形态,应该是个什么样呢?&/p&&p&3、关于碳美元&/p&&p&我在年初1月2号,在北京演讲的时候说过碳美元。碳美元,好像离我们很远。讲此话的时间现在是2016年。过14年之后,2030年的时候。碳交易将超过石油交易成为全球最大宗交易。这样说来时间其实也不是很远。碳美元的储备远远超过黄金储备,而且它具有跟黄金相同的货币属性。因此碳美元离我们,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遥远。&/p&&p&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其实已经把2016年当成是碳美元的元年了,因为我觉得,石油美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虽然没有人说碳美元这个概念,但是你们可以密切关注关于环保方面的一些信息。其实,现在美国的再工业化基点就是两个:第一个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是智能化了。第二个支点就是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际上他们也在同时为碳美元做前期的准备了。&/p&&p&很遗憾,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些东西,在北京没有来得及说清楚、说透。在激烈的争论中,大家来不及理性的讨论问题。所以,希望他们有机会听到我今天给女神们的讲课,能够调整他们对美元和美国的一些看法。因为这对我们理解中国实在是至关重要了。历史的看,我同意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但时间呢?方式呢?还是希望能非常理性的讨论问题。&/p&&p&&b&第四个部分,强美元下的中国经济困境&/b&&/p&&p&下面,我们进入今天讲课环节的第四个部分,就是强美元下的中国经济困境。&/p&&p&实际上,强美元对弱势货币而言,就意味着资本外流。这个资本外流,不光是从中国流出。我刚才讲了,是全球性的流出。全球的资本流出又不直接进入到产业里去,没有这个过程。这个时候,资本脱离了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的通货紧缩。但是你知道,作为一个政府,或者是作为经济学家或者经济专家,对整个资本流动的判断,往往很难具有全局观和历史观。&/p&&p&我们国家的经济学家和经济专家们容易孤立的去考虑中国经济的困境,我们把中国的通货紧缩过于简单化的理解成为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的不足,甚至把他看成供给侧的过剩。甚至他们提出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非常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过于直观了,而对深刻的背景原因和整体上的这个情况,以及未来的力度,缺乏清醒和足够的认识。&/p&&p&作为一个当代的经济学家,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数学论证基础上,就是必须精算。美元转强,是有三个标的物的。第一个标的物是美元对比其它货币的转强,这个在美汇指数上有所表达,但表达不充分。我甚至认为美汇指数上表达的美元转强,具有强烈的欺骗性。因为美汇指数没有升得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如果你看一下石油,石油是从多少钱跌到今天这个结果的,你就会知道美元转强的情况:美汇指数没有表达。&/p&&p&指数表达与外汇表达与石油,另外它也表达在黄金上。黄金也未能充分表达美元转强。黄金未来表达美元转强,应该是在黄金一千美元之下去表达。此刻未能充分表达。其原因,大家不用说也应该是清楚的。当美元在石油价格上,做了比较充分表达之后,如果人民币也要做充分表达。它表达的恰好是反向行走,那应该人民币合理的价格是在什么位置呢?是否可以用黄金或石油做一些倒推呢?&/p&&p&有时候对货币的理解,不需要惊讶地睁大眼睛。其实卢布的贬值幅度,跟石油价格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几乎是同步,或者是接近于等值的,或者是他们算是充分表达了。这其实对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警示就是:如果人民币的估值真的是过高了,高多少?应该怎么办?如果这个问题想不透,下边的问题或者未来的经济政策可能就会面对巨大的现实压力。&/p&&p&我其实大体能理解我们国家的经济学家,或者经济专家或者是一些官员,他们对于经济的理解。他们看到了通缩的这个现象,因此他们决定治理通缩。治理通缩的方法,就是加大投资力度。用官方的语言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用玩笑的话说就是:“大撒币”。就是货币发行或者货币超发行,或者货币无边际发行!&/p&&p&第一个问题:货币发行通过巨量的货币发行,能解决通货紧缩吗?&/p&&p&第二个问题:即便是通缩得到了某种遏止,它能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吗?例如,就业问题。&/p&&p&第三个问题:任何货币超发一定带有后果的。所有的经济政策都是双刃剑。他的问题想清楚了吗?例如,今年的楼市,它的结局是什么呢?想透了吗?货币发行,货币是一种债,债后边需要税。你发那么多的债,你后边有背对支付的税赋基础吗?如果没有,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真的需要想透,如果想不透就敢做,那真的是要打屁股的。&/p&&p&最近在媒体上,大家可能看到了林毅夫先生与张维迎先生的,这个关于经济政策或者是经济问题的争论。林毅夫主张,这个要用产业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张维迎主张要用市场的方法解决经济问题,貌似两个人都有理由,貌似这争论很重要。其实这个争论,有一点障眼,我不能说他们用的是障眼法,他们在逃避中国经济问题的本质。中国经济问题的本质,是靠产业政策可以解决的吗?&/p&&p&中国经济现在的问题,靠市场可以解决吗?林毅夫的产业政策论或者是张维迎那个市场论,能解决现实的中国经济的问题吗?真的是不着边际啊!&/p&&p&事实上,我们的一些学者,或者是经济学家,或者是一些专家,或者一些官员应该去动物园,向动物学习点经济学知识。&/p&&p&狗熊,在冬天到来的时候,他知道要尽可能的积累脂肪,然后钻进山洞里,进入冬眠状态。当一个经济体,面对整个市场的寒冬的时候,面对大的经济危机到来时候,面对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其实并不复杂,狗熊都知道的。经济学家、经济专家和官员怎么可能逆向行走呢?你怎么可能做反向的动作呢?&/p&&p&在英国和日本“假摔”、“蹲下”的时候,我们在刺激经济,甚至拉股市、拉房市,在做反向运动。这些反向运动,将加剧经济结构的扭曲,将加剧问题。你能设想,一只熊秋天不吃东西狂奔,然后到了冬天,走向戈壁吗?这是胡闹!&/p&&p&其实我们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写过很多的文章,也通过一些渠道,希望能够讲给管理层听,就是希望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希望他们对整个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评估。对自身的状况,就是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有一个评估。采取一个中间策略、一个平衡的策略,这样的话呢,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经济体,不会像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印度这样的“真摔”,减少伤亡。另外呢,在危机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应对策略。&/p&&p&好的应对策略,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并且能够积蓄力量,为未来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其实我们应该向对手学习,他他在做再工业化。我们也应该将工业化进行到底呀!我们的工业化现在是走在半路上,我们应该加紧完成工业化。我们要做的不是城市化,我们要做的是工业化。因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而不是城市化之后才会工业化,不是的。这个逻辑关系是,你的工业化推进到一个什么程度,城市化就会跟到一个什么程度。一定要把逻辑搞清楚,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的胡闹!&/p&&p&外部环境和中国的经济困境,今天就大体讲这么多。因为我觉得,其实我不讲大家也清楚,因为可能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地方,看到身边的经济状况,也注意观察到一些信息。应该对整个的经济状况有一个理解。我就不展开讲那么多。今天因为不是文字沟通,一些资料和数据也没有办法及时提供。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另外呢,我对形势的判断,也仅只是供大家参考。&/p&&p&下面,我就讲一下今天要讲的第五个部分,也就是今天要讲的主题,就是我们的策略。&/p&&p&&b&第五个部分,我们的策略&/b&&/p&&p&讲第五个部分呢,我想分成两个部分,或两个环节来讲。&/p&&p&(一) 国家应对的策略&/p&&p&首先我还是在想讲讲国家应对的策略啊!这个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因为国家做好了,我们自然就会好。国家做错了,我们做好了,只是减少损失而已。另外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国家好,国家好我们自然会好,我们的子孙才会好,所以我想先讲国家的应对策略。&/p&&p&在讲原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将策略勾勒出来了。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现在必须制定一套类似于联邦储备法案这样的,对货币发行进行严格、透明且明确管理的法律制度。为什么要严格?因为货币真的不能根据所谓的市场需求来发行,即所谓的通缩来发行。货币的发行的依据,只能是你能获取的那部分税收税负。如果在税负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大规模增加货币,那么,你的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所以必须用法律的手段限制它!&/p&&p&第二件事情要做的事情,就有些难了。因为我们整个的税收,实际上是为了维持一个庞大的制度成本。税收既可以创造,又可以节约。先说节约,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精兵简政,将制度成本迅速下降,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在危急的时刻,还需要降到一个不合理的水平。因为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精兵简政,我们在相当程度上现在发行的货币,增发的基础货币,甚至各种各样的债,都会通过某种形式转化成政府收入和支出。这是非常糟糕的。&/p&&p&另外,为了使经济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行和周转,也为了处理现在我们看到的通货紧缩,我们必须将资本从不动产挤出,推向实体经济。将流入不动产中的资本挤出,推向实体经济。这靠产业政策真的是不行,林毅夫先生的那些想法和说法,我看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不说吧。&/p&&p&不能靠所谓的产业政策,唯一的依托就是税收。我已经说过好多年了,说过无数次了。必须向资产持有和资本利得课税,必须建立分级超额累进的资产税,必须建立分级超额累进的资本利得税。&/p&&p&至少离境税该建了吧!至少赠与税该建了吧!至少遗产税该建了吧!至少在北上广深,可以试行房产税了吧!如果所有针对资产持有的税均不征收,如果资本利得税,就是不征收,那么全部的税负只能指向劳动!将来怎样面对子孙后代啊,告诉他们:我们只收劳动者的税?这不合适,在道德上不合适,在经济管理上不合适,应对危机也不合适,必须改了!&/p&&p&在处理刺激经济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忘记,我今天介绍美国经济的两条,美国经济、美国再工业化的两个支点,一个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个是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国经济要不要产业政策?当然要。要不要刺激?当然要。是产业政策的支持点在哪里?我们要刺激的是经济的哪一个部分?如果这点想透彻,其实解决眼下困难的临时性措施是有的,而且这些临时性措施可能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巨大的帮助。&/p&&p&我有个建议提了很多年了,是十八大之前就提出来了。我曾经建议:建立中国的水循环基金,因为我们的水,百分之七十未经处理就排放了。好的国家百分之百,差一点儿的发达国家也是九十以上处理。我们不能污染山河了,我们建水循环基金,可以通过水循环基金,比如投入五万亿,可以解决现在过剩产能的问题。同时,在水的价格之中,表达这个,同时也能为未来的环境治理奠定基础。&/p&&p&我还提出来,建立中国的碳排放基金。也就是说,我们在已经卖掉了水库、森林的碳排放权情况下,现在去收购碳排放权,可能价格已经不便宜了,但我们至少可以重建!我们把那些可以再重建碳排放权的东西重新把它建好啊!我们再花五万亿人民币,建碳排放基金,建立中国自己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并且开始建立自己的碳排放储备,为2030年以后整个新的体系出现,来奠定良好的一个基础。因为碳排放储备,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黄金储备,相当于外汇储备,对我们的意义是不容估量的。&/p&&p&在国家应对策略上面。我刚才讲了四个方面,其实是宏观的,或者是属于这个政策层面的,我们也要同时考虑技术操作层面上的一些策略。实际上在2015年,我就提出来均衡价值,就是人民币的这个合理价格是在哪里呢?所以我提出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7.8这个位置上,做战略防御。7.8这个水平,刚刚好和港币是1:1。&/p&&p&其实我对1995年,朱镕基总理的那次汇改是给予高度评价的。汇改这种事情,要心中有数,也要一步到位。心中有数,就是你知道那个均衡价是在哪里?你必须心里是清楚的。你不要说,石油从一百五跌到四十美元一桶,黄金跌了这么多啊,其他国家货币也跌这么多啊。你说你不知道人民币的均衡价格在哪里?这不对,这就不负责任了。&/p&&p&另外呢,如果你知道了这个均衡价格。那你就应该知道,人民币汇率的防守点。因为你这个节点非常重要,你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汇率退守的防守节点,让别人在外汇的汇率上,大规模套利,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p&&p&另外,汇率这个防御跟军事防御是一致的,你必须有所依托。若你在河边,没有障碍,没有防守的点,你节节败退,将子弹一点一点的添油一样的打光。即便是到了合理均衡点,你也无法完成防御和防守了。因为毕竟外汇储备,是有限的。&/p&&p&所以我仍然建议在技术操作上,要真的是稳、准、狠,一次到位,不能拖!如果这样拖下去,可能真的将来会面对非常严峻的局面。或者真的想做事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没有机会了。&/p&&p&(二)机构和个人的应对策略&/p&&p&最后呢,我想花点时间。谈下机构和个人的应对策略。我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的,就是我从来不给机构或个人提供任何投资建议的。这个,一是有点违背我做研究这样的一个原则。另外,也没有必要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和压力。因为,若是没有相应的收入而承担过于大的这个责任呢,是不恰当的,所以我通常不给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任何投资建议。下面我要讲的算是一个方向性的。&/p&&p&当一种货币变成强势货币,并且它转强的趋势是明确的时候,那应该做什么?我不说你也知道。你也看到了一些机构和个人的选择,包括李嘉诚的选择。在特定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有的时候,机构和个人是无法对抗大势的,必须顺势而为。其实不光个人和机构应该如此,国家应该如此。毕竟秋天来了,树会自动的把叶子落光,熊会冬眠。&/p&&p&我的意思是说,不要过多持有一个弱势货币的资产,不要过多持有一个弱势货币的投资。就算这个资产,或者这个投资对你而言已经非常之好。但是就大势而言,它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你没有必要在秋天秋末至冬初的时候,大量消耗自己的脂肪。&/p&&p&我在去年的时候,这个股灾之前我说过,给我这个身边的朋友们,在去年4月份做过一次预警,后来又在去年的8月份,给他们谈了一次关于汇率的问题,这个网上可能也流传的比较广的,就是我出的三道题。但我没有给答案,没有给标准答案,只是出了三道题。为什么只出题不给答案呢?其实仅只是让你思考,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所以答案也不可能一样。条件不同,做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p&&p&今天,来这个读书会讲课的时候,朋友提醒我说,你就别讲外汇啦!因为国家处在这么困难的时候,你讲这个不好。这个对个人可能不错,对国家可能不好。我想想也对。&/p&&p&涉及到外汇的部分,就讲这么多吧!因为,其实你们都是特别聪明的人,你们已经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啦?&/p&&p&在结束今天的这个演讲之前呢,讲几句多余的话。这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一些多余的话。因为有朋友问我,你觉得瑞士的房子贵还是不贵?我对她说,当地一个瑞士人,他用他工资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或以下来租房或买房,那么瑞士的楼再贵也是便宜的。&/p&&p&反过来叙利亚人,用他百分之九十的收入去买房,我们认为便宜的不能再便宜的房子,他也是贵的。&/p&&p&一个国家的老百姓,怎样去理解经济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说相对贵和便宜的问题。会买的,会投资的,都是相对比较聪慧、比较聪明的人,就可以获得利润或者获得暴利,其实是表达了一小部分人的智慧。但是这些智慧,有可能会伤到了更多的人的不智慧,或者伤到了国家发展的未来。&/p&&p&我在香港居住生活超过二十年。很多国内的人不了解香港人,为什么变得这么穷。很多香港人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今天会变成这样的穷,经济会这样的糟糕,以至于社会进入到动荡,原因就在于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设计。&/p&&p&我刚才谈到瑞士。我不认为瑞士的房子贵。是因为,瑞士很好的解决了超级地租问题,而香港恰恰是超级地租的一个令人感到齿寒的地方。居民的广义税负超过了他们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说,他们被砖头榨干了自己全部的劳动收入或者是他们的血汗,这不公平。&/p&&p&我想说的是,女神们,除了自己做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女人,做好自己的投资安排,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也得关心国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制度,关心制度的设计,关心宏观经济政策。我们要建立一个像瑞士那样的一个人性的、有效率的,这样的一个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这点非常重要,不仅我们好,也会对子孙后代好,也要其他人好。&/p&&p&如果我们的女神都非常非常的关注那些公共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建设,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是可以期许的。那么,今天晚上这一个半小时的讲课呢,也就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了。我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耽误大家时间了,希望提出宝贵意见,希望我们还有机会,再见。&/p&
扑克财经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智库。跨界、深度、专注——汇聚业内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浓度的知识。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平台:puoketrader,网站: 作者:卢麒元 来源:女神读书会,ID:nvshen62000 …
&img src=&/50/9c6b75135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9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50/9c6b75135_r.jpg&&&p&&b&需求篇:&/b&&/p&时间已经到了2016年初秋,从年初开始的楼市疯狂从北上、一线、二线依次传递。房地产在2016年经历了去库存、M2放水、一线豪宅化、房价暴涨、地王频出、土地断供、限购限贷一系列此密集的却又矛盾的走向。促音骤停,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向又该如何呢?房屋作为绝大部分人最大的单笔消费支出,要看透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需要抽丝剥茧的分析,我们从需求开始梳理:&p&&i&1.消费周期&/i&&/p&&p&&img src=&/be9be7fd3be33_b.jpg& data-rawwidth=&924&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4& data-original=&/be9be7fd3be33_r.jpg&&图1-1 美国消费者生命周期
来源:U.S Census Bureau,Dent Research&/p&&p&
图1-1是美国典型消费者的消费周期模型,总结了消费者在其一生各个年龄的支出项目及支出水平状况,其中关于房产的需求会出现四个节点:26岁左右首次购房、31岁过渡购房、42岁改善性购房、65岁的养老住房。考虑到中美的人均寿命、消费水平的差异,中国的消费周期曲线的支出项目、支出水平及支出年龄都会有所不同。但关于房产消费的节点差异不大。这一点在图1-2可以得到佐证:&/p&&img src=&/4aefba4d8ccd4bc84b17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4aefba4d8ccd4bc84b17_r.png&&-&p&图1-2 2016北京市年上半年购房者年龄结构分布 来源:链家研究院&br&&/p&&br&&p&图1-2 为北京市2016年上半年购房者年龄结构分布,其中关于房产支出的几个节点分别出现在在:28岁、33岁、43岁、53岁。 北京地区的购房者年龄分布在22到60之间。北京市购房者在33岁左右达到分布高峰。&/p&&p&&b&我们认为一般消费者购房行为主要分布在22-55岁之间。&/b&&/p&&p&&i&2.人口趋势&/i&&/p&&p&人口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也决定了房地产的需求变化。&/p&&p&&img src=&/v2-6dffeac87bcf_b.png& data-rawwidth=&1790& data-rawheight=&8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0& data-original=&/v2-6dffeac87bcf_r.png&&图2-1 中国&a href=&tel:&&&/a&年人口数量及增长率
来源:&a href=&/?target=http%3A///cn/Chin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口时钟 - 中国目前的人口&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v2-c018c3ced28fab0aa26882_b.png& data-rawwidth=&1793& data-rawheight=&8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3& data-original=&/v2-c018c3ced28fab0aa26882_r.png&&&/p&&p&图2-2 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结构 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ww./tjsj/pcsj/rkpc/5rp/index.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v2-cad7e81a08ba216ca2ed0226eeef359a_b.png& data-rawwidth=&1801& data-rawheight=&8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1& data-original=&/v2-cad7e81a08ba216ca2ed0226eeef359a_r.png&&&/p&&p&图2-3 中国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结构 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ww./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i class=&icon-external&&&/i&&/a&&/p&&p&以上数据可以推算出来&a href=&tel:&&&/a&年前的22-55及25-40年龄段的人口。其中25-40年龄段人口在&a href=&tel:&&&/a&年达到高峰;22-55年龄段人口则在&a href=&tel:&&&/a&年达到高峰。&/p&&img src=&/v2-9ca96d52534cd9fadcff29a003d013ab_b.png& data-rawwidth=&1781& data-rawheight=&8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81& data-original=&/v2-9ca96d52534cd9fadcff29a003d013ab_r.png&&图2-4 中国&a href=&tel:&&&/a&年22岁-50岁*、25岁-40岁人口数量(*:因1949年前数据缺失,2005年之前统计的22-55岁人口数量是22+岁的人口)
来源: 国家统计局
&p&&b&我们可以看出处在25-40岁人口在&a href=&tel:& data-title=&& class=&&&&/a&年平均达到2.7亿;&a href=&tel:&&&/a&年间平均达到2.38亿;在&a href=&tel:&&&/a&快速下滑,从2.35亿快速下滑到1.3亿。&/b&&/p&&p&&b&处在20-55岁人口在&a href=&tel:& data-title=&& class=&&&&/a&年间平均达到4.3亿,&a href=&tel:&&&/a&平均达到4.66亿,2017年达到峰值4.73亿,随后快速下滑,到2038年仅3亿。 &/b&&/p&&p&&img src=&/v2-7456cba5baedfebc80fef77cf56b66ae_b.png& data-rawwidth=&1672& data-rawheight=&8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72& data-original=&/v2-7456cba5baedfebc80fef77cf56b66ae_r.png&&图2-5
中国&a href=&tel:&&&/a&年22-55岁*、25-40岁人口同比增幅 (*:因1949年前数据缺失,2005年之前统计的22-55岁人口数量是22+岁的人口) 来源: 国家统计局 &/p&&p&&b&20-55岁人口在2017年进入负增长,25-40岁人口在2022年进入负增长。&/b&&/p&&p&&i&3.城市化&/i&&/p&&p&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口数量除了受内源性的自然增长水平影响,还会受外源性的人口迁移(城市化)引起人口的快速变化,在部分地区或城市外源性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响甚至更大,比如:深圳、上海、北京。&/p&&p&在说中国城市化的之前我们先要理清下面几个概念:&b&城市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b&。总的来说:城市化率<户籍人口城镇人口化率<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化率&/p&&p&&img src=&/v2-6f2abf8a82dfe90be5ea4f092a91e316_b.pn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8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v2-6f2abf8a82dfe90be5ea4f092a91e316_r.png&&图3-1
&a href=&tel:&&&/a&年全国城乡人口情况
来源: 国家统计局 &/p&&br&&p&1994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划分法。以居住地和职业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1995年公安部户政司发布《关于新&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6%%25E5%258F%25A3%25E8%25BF%%25A7%25BB%25E8%25AF%2581%26tn%3D_cpr%26fenlei%3D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4myfduj-hPHbLnj7bujIb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PWcdrHc1nj01rjD4nHb3njf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户口迁移证&i class=&icon-external&&&/i&&/a&件使用和制发等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允许人口可以自由迁徙。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及人口迁移轰轰烈烈展开:&a href=&tel:&&&/a&年间每年有2000W左右从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中国的城镇化率以每年1.35%的速度快速推进。2010年后,统计城镇人口占比超越乡村人口。&/p&&p&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统计的&b&城镇人口&/b&统计口径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b&乡村人口&/b&是除上述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目前实际&b&户籍人口城镇化率&/b&还不到45%,而真正的&b&城市化率&/b&就更低了。&/p&&p&&img src=&/v2-dc0c268a1c89d72a532adde66b220f2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dc0c268a1c89d72a532adde66b220f24_r.jpg&&图3-2 &a href=&tel:&&&/a&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
来源:&a href=&/?target=http%3A//.cn/436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i class=&icon-external&&&/i&&/a&&/p&&p&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希望在十三五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p&&p&而根据OECD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会达到75%以上。可见下图&img src=&/v2-41c113bd5c2f4e6a6c7700_b.jpg& data-rawwidth=&628&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v2-41c113bd5c2f4e6a6c7700_r.jpg&&图3-3 日本、中国、巴西、美国、英国、俄罗斯城市化状况及预测
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ww.oecd-ilibrary.org/urban-rural-and-regional-development/oecd-urban-policy-reviews-china-2015/the-chinese-urban-system-and-its-challenges_0-5-e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家庭开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