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什么时候,和乾隆与英国特使谈工业发展

[原创]乾隆时代如果和英国人打上一仗 可能会输
导读:无论马戛尔尼的描述还是其他一些西方政要的推断,都是从他们的视角对中国的一个诠释,并不全面。而作为中国人自己,应该对自己当时的实力更为清楚。
如果要把大清和大英做一个全方位的比较的话,那么号称康乾盛世的十八世纪,中国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世界了。
首先一点,当时的中国完全没有科学的世界概念。中国人历来把天下当成无边的土地来理解,以对应无穷无尽的上天,而自己所在恰巧则是这片土地的中心,中华文明是这世界上唯一的先进文明,中原人拥有高于蛮夷的智慧和才能,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是蛮夷们所不能理解的。所以
无论马戛尔尼的描述还是其他一些西方政要的推断,都是从他们的视角对中国的一个诠释,并不全面。而作为中国人自己,应该对自己当时的实力更为清楚。如果要把大清和大英做一个全方位的比较的话,那么号称康乾盛世的十八世纪,中国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世界了。首先一点,当时的中国完全没有科学的世界概念。中国人历来把天下当成无边的土地来理解,以对应无穷无尽的上天,而自己所在恰巧则是这片土地的中心,中华文明是这世界上唯一的先进文明,中原人拥有高于蛮夷的智慧和才能,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是蛮夷们所不能理解的。所以,任何形式的外交必须要突出这一点------我们是上国!没有平起平坐,只有君臣之分。而中国的这种思想甚至被自己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接受,历史上任何一个企图或成功入侵中原的异族都把这一世界观继承下来,蒙古帝国拥有四大汗国,但唯一合法的拥有核心宗主国地位的却是元朝,其余汗国必须纳贡称臣。而丰臣秀吉一统日本,他同样认为日本不是天下,只有进攻明国才能真正一统天下,享受万国来朝的尊荣。同样作为入侵族群的满人在获得全国政权之后把这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这种要命的妄自尊大显然让中国人不可能对于外部世界有更多的兴趣,因为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获取的,除了可以致幻的鸦片。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所谓的武功就是他在位期间几次比较重大的战争,当时作战的对象,主要都是回疆、西藏、蒙古的叛乱,还有征服缅甸、安南,包括把新疆完全纳入版图,这些地方的武力显然无法与大清帝国相抗衡,可以说都是中原文明周边的蛮夷作乱,根本不能让大清有任何的危机感,国家发展的方式依旧延续着几千年的农耕,治国之道也还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圣人古训,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发展。创造性的科技发明曾经是中国的一大强项,十六世纪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大部分来自于中国,而在之后却突然戛然而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不缺工程师,但这些人在统治者心目中只是雕虫小技的工匠,完全没有社会地位,于是,也没有了任何基础科学的研究机构和理论学者。科技方面的落后已经为将来的全面落败埋下了伏笔。另一个因素,当英国人扬帆各大洋为夺取殖民地大打出手的时候,中国的统治者可能连太平洋的名字大概都没听说过,放弃了海洋权,那就意味着将世界拱手送给了欧洲,就在乾隆接见马戛尔尼的时候,美国都早已经独立了几年了,确切地说,那时的英国版图已经完全大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而中国的统治者对此一无所知,还以为英国只有英伦三岛,不过是一弹丸小国,根本无法与我天朝抗衡,这样的弹丸之地能够给予我天朝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乾隆其实接触到的西洋事物并不少,宫廷御用画师郎世宁就是一位致力推动东西文化交流的人,包括早年的南怀仁、汤若望等,都曾把西方的一些先进科技引进到中国来,那时的传教士为了自身地位,绝不会有任何保留,中国皇帝所能得到的科技产品甚至在欧洲的一些敌对国家都不可能获得。但以博大精深自诩的中国人对于西洋技术嘲讽为奇技淫巧,仅仅对于钟表、喷泉这些无关痛痒的边缘科技感兴趣,虽然也对一些西洋火器有好感---例如自来火枪,但也没有将它们交给军方,而是成为了自己的狩猎玩具。所以即便马戛尔尼真的不远万里为乾隆送来一台蒸汽机,恐怕也不会对天朝有任何帮助,思维和观念上的固守已经让这个文明古国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境地。精神世界的莫名满足比鸦片更为有毒,当然,要比较数字的话,大清依然可以傲视天下,域内兆民,雄兵百万,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拥有的财富世界第一,尽管日不落帝国致力于经济,但大清对英国的贸易逆差还是非常巨大,表面上,乾隆时代十分强大,这也是马戛尔尼在来中国之前心存敬意的原因,这位老外交家当时已经退休,但有到中国访问这样的大事令年迈的他主动请缨。在当他到达中国后的一系列见闻,使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所存在的诸多潜在问题。英国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全面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蓬勃使生产力迅速提升,换句话说,没有工业基础作为保障,光谈军事就是扯淡,同样一支步枪,工业化生产和技术流程可以让这支步枪在产量和质量上得到标准化,而在中国,没有兵工厂,只有落后的手工加工技术和落后的样式,大部分中国士兵所装备的步枪还是十六世纪明朝时代的火绳枪(鸟铳),而且产量根本无法装备全军,更多的人还在使用弓、刀、矛这样的冷兵器。明朝时代的红夷大炮被沿用到清代,这种本身脱胎于欧洲的大炮只是因为统治者对于蛮夷称谓的反感而修改了一个夷字,除此之外在技术上没有任何的发展,这种大炮无论是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比英国乃至欧洲的武器工艺要逊色许多,当年西班牙、土耳其都曾是欧洲火器强国,但其工业化进程的迟缓使得原本在火器上的优势逐步被英法等工业强国所取代。中国虽然拥有号称百万军队,但以当时各大造枪炮作坊的生产规模,根本无法做到人手一枪,即使能做到人手一枪,达不到标准化、精确化生产的出厂武器质量也可想而知,枪弹炮弹每一颗都可能存在误差,每门大炮的发射数据可能都不一致,不是说像样的东西咱造不出,当时确有铸炮大师可以用传统方法打造非常精准的大炮和炮弹,可相比于工厂量产,咱这如同打造工艺品,咱造一门炮的时间人家十门都下线了,拿这样的东西去跟英国人打,还不如大刀片好使呢。当然,1799年,英国的工业化水平还不能达到完全战胜中国的地步,武器上的差距也并不非常明显,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军队陈旧的管理方式已经落后,整个一套战术体系已经开始脱离世界近代战争的步伐,除了这些,还有可怕的腐败官场体系对于军队的侵蚀,缺乏训练的士兵和消沉的战斗意志,这些都不是武器差距所能取代的,所以,到了甲午庚子,清军的装备已经完全不逊于敌人,但照样输得一败涂地。这些问题其实在乾隆时代都已经开始显现了,一个和珅的资产几乎能抵上大英帝国所有殖民地加在一起几年的收入总和,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大清帝国正处在衰败的边缘,如果那时真的和英国人打上一仗,我认为可能会输,而且并不是输在武器,而是输在轻敌!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其他店铺销售此图书。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如果有了满意的回答请及时采纳,不要辜负了回答者 
回答:级别:大四 11:25:56来自:浙江省台州
  信息1: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2分)
说明: 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
朝贡外交,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4分)
信息2:英国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和军事设备等,中国礼单主要有手工业和农产品。(4分)
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4分)
总回答数1,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
提问者请及时处理问题
您需要注册后才能参与话题讨论,并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可输入个汉字
上传图片:
参考文献资料:
可输入个汉字
- 如果您的回答内容参照了其他文献资料,就请标明其出处;- 如有知识产权等纠纷,由回答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同类疑难问题
最新热点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使者访问清朝乾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