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南方经济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观课报告的原因有哪些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什么时候?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水仙^ω^花语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为您推荐:
南方的生产技术
开始南移:唐朝中后期。 完成南移:南宋。 最主要的原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
开始:唐朝中后期,完成:南宋,原因:1北方战乱多,南方较安定,2南方降水充沛,农作物产量高(暂时想不起来3了)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历史现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但随着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稳居南方. ⑴基本进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②隋唐时期,江南的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南北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和联系的加强,为政治上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④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南宋以后,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⑤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⑵主要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⑶显著特征:①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②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④南移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是由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 ⑷历史启示: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②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③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参考资料:百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成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初中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
栏目分类: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次
我国古代三次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永嘉南渡”,将先进技术也带到了江南。 2.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3.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2.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3.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4.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5.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6.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7.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三次人口南迁: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和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2.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1.社会稳定与否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往往是伴随北方的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北民在南迁的过程中,不仅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经验带到南方,客观上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执政者的重视和正确的决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历史上,无论是东晋南朝时期,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统治者一方面大规模兴修水利,另一方面都实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政策。使广大农民赋轻役稀,极大提高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4.经济重心南移实际上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是否稳定、统治者是否重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经济重心南移经典例题
唐朝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最终形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局面,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是(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ěn;意:一年或一次的收成),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3分)材料二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2)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2分)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2分)(3)宋朝“市舶”范围较广,你能说出到达过哪些地方吗?(2分)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远洋航行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2分)(4)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1)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手工业繁荣;纺织业发展;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任意3点即可得3分)(2)海外贸易。(2分) ; 在重要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2分)(3)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任意2个地点即可得2分);装载的货物有粮食、瓷器、丝织品等。(原则上只要是宋朝有的即可。任意2样即可得2分)(4)正是由于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才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条件。(2分)
宋人庄绰编著的《鸡肋编》中的这句话(如图)能够准确地表明
A.都城百姓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B.宋朝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C.宋朝铁、铜等冶炼质量在世界上水平最高
D.宋代木材缺乏,只能用煤作燃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这一过程最终完成于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下面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社会安定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南方诸路人口为5688.8万人,北方诸路人口为3398.4万人,南北之比为63﹕37。1200年,金朝人口4380万人,南宋人口8060万人。
材料二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南方诸路垦田数为3.1848亿亩,北方诸路垦田数为1.43175亿亩,南北之比为69﹕31。 材料三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北宋时期我国人口和新垦田亩的分布状况。(2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有哪些?(2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材料一、二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1)分布状况:①人口分布南方大大超过北方。②新垦田亩也是南方大大超过北方。(2)原因:①气候温和。 ②资源丰富。(3)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答对其中任何两项即给2分)
经济重心南移试题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下面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社会安定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南方诸路人口为5688.8万人,北方诸路人口为3398.4万人,南北之比为63﹕37。1200年,金朝人口4380万人,南宋人口8060万人。
材料二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南方诸路垦田数为3.1848亿亩,北方诸路垦田数为1.43175亿亩,南北之比为69﹕31。 材料三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北宋时期我国人口和新垦田亩的分布状况。(2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有哪些?(2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材料一、二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三国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到什么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了两宋时期某个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它是( )
A.太湖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阅读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请回答:(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4分)(2)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2分)(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待售,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为什么? 你所选择的货币:A、铜钱
C、交子 —— (
)(2分)理由:(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字说明: 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广州、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请回答:(1)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4分)(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4分)〈答出2个要点〉(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答出2个要点〉
下一篇:没有了
【初中历史】相关内容中国经济中心一直在南方【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48,868贴子:
中国经济中心一直在南方收藏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中文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直到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  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开发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这正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过其它地区,不能仅看其发展速度。现实经验证明,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往往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此,我们不能说此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而只能说南方此时正处于经济开发阶段,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开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原因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①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②政治因素:这表现为: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③经济因素: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基本规律和启示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④由于战乱,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⑤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⑥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⑦经济重心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祖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保持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
操作步骤,案例分享,培训资料......你想找的都在这里,海量信息免费查寻!
直到民国也就是建国前,经济中心一直在南方,计划经济时代北方发展了30年79年之后恢复正常
楼主一心想着水贴!
浙北蘇南上海全區,2016gdp已經接近1.6萬億美元,東京都市區2016年gdp1.6萬億美元,,人口方面東京都市區3660萬,蘇浙滬近8000萬,快五年,慢7年人均趕上東京都
珠三角加港澳也是8000万人口,2016年GDP一万亿美元
还有成渝都市圈,武汉都市圈 ,福建都市圈
为什么说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给个理由先北方
南方满打满算富裕500年就开始吹?南宋100年,明清400年
回复9楼依文中所说,文中所说隋朝南方已经赶上北方,隋唐开始南移,宋朝完成南移,,还有经济中心和国土面积并非成固定关系
学特色小吃哪家好? 找苏味轩 包教包会 一费到底 学2送2 自己创业做老板!
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是时候清理南蛮子和胡杂了
据《史记》记载,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地区、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山东地区和山西地区。
你这南北是按长江分,还是淮河分?
??????????
北宋:河北顶江东+两浙/淮南+开封瓷器六大窑系河北占3大:定窑,邢窑,磁州窑!宫廷用丝绸河北产:散花绫,定州缂丝……!河北铁产量全国第一!河北盐产量全国第一!……
你列举的数据毫无意义,每个地方肯定有突出产业
唐朝,河北道经济半乎九州!《全唐文》卷三一六:“天宝以来,按数军钲鼓,兼本道连帅,以河北贡篚征税,半乎九州。
颜杲卿《伪降上禄山书》:“今河北年殷实,百姓富饶,衣冠礼乐,天下莫敌”。
 采矿和冶铁.在两宋时期南方是以铜、锡、银等有色金属为优势.先进的冶铜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铜的产量,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南方冶铁技术以广西、福建最为先进,梧州发明了铜铁合金,福建则是南方重要的冶铁基地.  南方的丝织业经过唐、五代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到两宋时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两浙和四川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宋代的丝织品有罗、绫、绢、绸、粗绸、丝棉六种.当时南方的南京制造的云锦、苏州的宋棉、杭州的绒背棉、越州的赵罗棉、成都的蜀锦都是文明全世界的丝织品,由此也成为南方丝织业的中心.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江西景德镇是宋代具有独特风格的瓷窑,所产的瓷器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带青,因此成为青白瓷.  造船业.南方是宋朝造船业的主要基地.对于宋朝来说,漕运是保证京师粮食供应的最重要的船运部门.漕运所需的船大多是淮南、两浙等地打造,也就促使了制作技术的提高.
唐朝丝绸之路上的丝绸一半是河北产!《通典o食货o六赋税》记载,唐朝天宝年间天下州郡常贡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十道共318郡,其中常贡丝织品的63郡,总计贡赋丝织品总共3464匹,这就是丝绸之路上大唐帝国官方用的丝绸全部,而河北道有18郡常贡丝织品数量1765匹,占全国总量的51.6%, 而河北道博陵郡(定州)丝纺织品贡赋达1575匹,占全国的46%,居全国之首,天下第一!
丝绸之路上朝廷赏赐的最精美的特种丝织品大都出自河北。据《通典》、《元和郡县图志》等相关文献统计,河北道有五州产12个特种丝织品,品种数量远远超过河南道和江南道,居全国十道之首。其中定州的罗、细绫、瑞绫、两巢绫、独巢绫、二包绫、熟线绫;恒州的孔雀罗,瓜子罗、春罗等,是闻名全国的特种高级丝织品。
古代那是人为因素 ,被逼南移。现在北方还有马匪吗?
唐代宰相,状元,诗人分布,河北遥遥领先于江南!
@香果儿1991,我说过别拿文学作品出来,文学作品有夸大,不严谨,还有我要说多少次,不要看单个产业,单个产业南北方各有优势整体不如南方
南方沿海经济发达是因为目前的地缘政治,不解决日俄朝韩等东北亚问题,北方沿海的潜力就不会被挖掘
史学家研究出来的结果不是你举几个产业,几个文化人和文学作品的描述所能推翻的
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历史演化】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为:唐朝以前,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唐朝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重心南移观课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