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支付平台收费是

网联平台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哪些影响?
网联平台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哪些影响?
清秋小小的世界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要求“自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直连模式(三方模式)将会被取缔,《通知》的下发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各大媒体也算是成功刷了一波流量。各类标题党层出不穷,“微信支付被收编了”、 “马云囧了”、“银联哭了”,看到这些标题,感觉网联神乎其神,那么什么是网联?什么是网联?网联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网联是什么?媒体对于网联的称呼是“网银的弟弟”,网联全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简单说来,网联属于一个清算服务的平台,并不做支付业务,也不发卡。网联平台的主要功能网联平台旨在为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公共的资金清算服务。网联平台提供统一转接清算的服务,是四方模式。而之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则绕过银联等支付清算系统直接与银行对接,是典型的三方模式。央行牵头成立网联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破除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绕开清算系统的三方模式,简单来说网联平台将要作为一个“中介”,连接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网联平台的诞生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影响?1.中小型、大型支付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在三方模式下,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实现资金的跨行清算。对于银行而言,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开设的备付金账户规模越大,给银行带来的收益更大,因此银行更愿意与大型支付机构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支付机构得不到银行的青睐,直连银行数量远远落后于大型支付机构。长期以来呈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网联平台的出现,将利好中小支付机构的发展,大型支付机构的优势也逐步弱化。2.支付机构正式被纳入监管网联平台建立监管体系的主要体现在于央行和网联能够获取支付机构的交易信息。在直连模式下,支付结算的环节拉长,只有支付机构掌握其中的交易信息。而网联平台的上线,实现了第三方支付交易数据的集中化,另外对第三方支付的交易合规性进行监管创造了可能性。网联平台是监管的必然产物,未来必将深远影响支付行业的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清秋小小的世界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点滴世界,你我精彩!
作者最新文章网联来了 将如何影响第三方支付、银联和用户?
网联来了 将如何影响第三方支付、银联和用户?
来源:中财网
  连接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的支付清算机构——网联终于来了。据央行最新消息,各支付机构及银行要在日前完成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入工作,截至日,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网联的到来将给第三方支付行业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变革。
  网联和银联有什么区别?
  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顾名思义,它是负责清算的,这一点与银联相似,只不过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银联负责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网联负责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之间以及第三方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资金清算。
  网联和银联负责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都是央行“亲生”,但银联对自己的“胞弟”网联的态度是不欢迎的,做了这么多年银行业清算机构,银联早就对第三方支付清算业务虎视眈眈,希望能划到自己的管理范围之内,但无奈央行并未将此重任交给自己,而是重新创建了另外一个机构来管理。
  央行设立网联的目的
  过去大家通过支付宝、财付通去付款和转账的时候,采取的是单一第三方支付和单一银行直连的模式,这种“一对一”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央行和银行无法掌握具体的交易信息,也无法得知资金的具体流向,这种交易模式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也给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带来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实施及金融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难题。今后网联可以获取具体的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防范洗钱和挪用备付金等行为,有效防范第三方支付行业风险。
  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有何影响?
  网联的诞生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过去用户交易都通过自己的内部系统,能够获取大量的用户交易信息,而今后这种通道就要关闭了,所有的交易信息都交到了网联那里。
  在“一对一”交易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和银行逐一协商,从商户那里收取的手续费该如何分配,这里大型的支付机构和大型的银行就有了更多的议价能力,小型的支付机构和小型的银行就显得很被动。
  比如支付宝要接入某家小银行,要求分得更多手续费,小银行分配的很少,如果银行不愿意支付宝也不会在意,那我就不接入你了,少你一家也没什么影响;如果某小型支付机构要接入某国有大行,这时候大银行就会要求收取较高的手续费,否则就不同意接入,这样消费者就会减少一个重要的资金支付来源,小型支付机构显然不敢得罪这样的“大户”。
  融360分析师认为,网联来了之后,“一对一”模式变成了“多对一”模式,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所有的银行都接入网联,手续费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于是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小型银行就成了既得利益者。
  虽然支付宝和财付通这种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议价优势不存在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支付机构均是网联的股东之一,分别持股9.61%,因此也会从网联那里获取一部分利润。
  对用户有什么影响?
  其实对于用户来说,现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很方便,而且这些机构还经常搞一些优惠活动,总之体验很好,并不希望这一格局被打破,网联来了之后反而会担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体验会不会变差,二是成本会不会上涨。
  融360分析师认为,首先,用户支付方式不会改变,但刚开始体验感确实可能会下降,过去大家都使用各自的支付系统,但是以后所有的支付行为都集中在网联一个平台上,这就对网联的系统开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能否应对双十一这样巨大的交易量就值得怀疑,就像刚开始运营的12306网站曾多次崩溃过,不过等系统正常运营使用之后,稳定性会逐渐增强,长期来看使用体验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其次,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消费的时候,成本不会上升,不会有手续费的产生,最终的手续费收取的都是商家的;不过转账或提现的行为有可能会受限,或是有限额,或是收取一定的费用,过去这笔费用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承担,以后第三方支付平台未必愿意为此买单。
  总之,网联的诞生对于支付行业来说是件好事,为支付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清算服务,能节约整个行业的成本,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有利于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当然,从老百姓角度来说,重要的是能获取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
责任编辑:Rachel
后参与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网联”开启线上支付新博弈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线上银联”网联渐行渐近 第三方支付几多欢喜几多愁
网联上线再进一步。1月23日,据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官网公布,“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名称已获(预)核准。有着“线上银联”之称的网联将切断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进一步加强备付金监管,促使第三方支付行业重新洗牌。对于银联来说,网联的出现势必会分食银联业务,给银联带来直接的竞争压力,并且随着银行卡清算牌照的放开,银联将迎来更多的竞争对手。距上线再进一步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官网发布的信息,1月17日,“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名称已获(预)核准。此前有消息称,该平台计划于今年3月31日上线,支付机构将按照有关技术标准门槛分批接入。不过,对于网联的推进进度,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透露,据其了解,网联只是名字(预)核准了,股份比例和股权结构还没有明确。他指出,目前网联先有了大致的推进方案,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已有要求,系统也正在研发,之后才会明确股权结构,同时要求第三方机构与银行的直连取消,与网联进行对接,完成接入还需要时间。尹振涛表示,网联虽然有很多官方背景,但不是行政部门,仍属于公司。其在改变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直连模式方面,进展不会很快,预计需要2-3年。“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将为支付宝、这类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一个共有的转接清算平台,受央行监管。该平台推进时间已有近一年。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设计这个平台,是为了改变现有第三方网络支付服务直连银行网络带来的多方关系混乱、监管上有漏洞、安全无法保障等各种问题。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第三方支付采用的“三方模式”绕开了第三方清算机构,固然降低了支付成本,但也带来了支付信息分散化和备付金分散存管等问题,导致监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并在实践中衍生出了一系列违规问题,成为监管机构力推网联上线的契机。据易观金融分析师王蓬博介绍,第三方支付平台实际上是通过存在各家商业银行的备付金账户完成的跨行资金清算。这种行为一直属于超范围经营行为,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直连模式最大的问题是账户问题,账户是否存在资金池风险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是有关的。之前市场上有几千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很多公司的确存在问题,给客户和银行资金带来风险。而网联不仅是一个资金结转的平台,也是一个统计和预警风险的平台。” 尹振涛进一步指出。“线上银联”将分食银联业务网联一直被称为“线上银联”。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网联平台主攻线上清算业务,银联可能主攻线下清算业务,不过由于银联目前不仅涉及线下,也涉及线上,这两个清算机构之间可能会存在竞争。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亢林曾表示,网联清算平台一端连接各支付机构,另一端连接备付金存管银行。今后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将全部通过该清算平台来处理,可以解决目前支付机构多头开立账户的现状,化解备付金分散存放的风险。对于银联与网联的关系,王蓬博指出,银联同样有开展网络支付清算的资质,二者将来会有一定的竞争。薛洪言认为, 虽然银联和网联在定位上是错位的,但网联的上线还是会给银联带来直接的竞争压力。如果网联不上线,监管趋严带来的必然是第三方支付向银联靠拢,银联将成为直接受益者,网联上线后,银联的垄断格局自然也就被打破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也在推动清算牌照的放开,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清算市场可能迎来更多的竞争者。去年6月,央行正式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靴子落地。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以工行为代表的银行机构都可成为银行卡清算市场有力的竞争者。而以VISA、万事达在内的国际卡组织对这个市场也已觊觎多时。对此,薛洪言指出,不出意外的话,获得清算牌照的机构不会多,应该不超过5家,银联和网联都会获得牌照,但影响大不相同。网联作为新生机构,无论如何都是受益者,对于银联而言,从一家独大到寡头垄断,市场分流是不可避免的。第三方支付几多欢喜几多愁多位受访人士认为,网联上线将给第三方支付行业带来重大变革。薛洪言认为,网联成立后,第三方支付将由银行直连模式过渡至第三方平台统一转接清算模式,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清算信息透明度的同时,也彻底废除了第三方支付龙头多渠道(指银行直连数量)、低费率的护城河,将行业的竞争重新拉回到支付场景拓展和客户体验提升上来,属于行业的重大变革。事实上,1月13日,央行宣布,自4月17日起,支付宝等支付机构应将一定比例的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薛洪言认为,网联平台的上线是备付金集中存管落地的前提,反过来,备付金的集中存管使得银行直连失去了土壤,也为网联的上线和清算牌照的放开扫清了障碍。从监管层面来看,王蓬博分析,网联掌握具体商品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防范洗钱、挪用备付金等行为,为监管机构货币政策调整、金融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切实落实支付牌照准入制。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也意味着交易数据不再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独有。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网联上线对小型支付机构不见得是完全利好。尹振涛表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讲,会加速行业洗牌,对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讲,可能会增加成本,对其利润产生影响,对于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讲,其腾挪的空间变小,赢利点变少,从一些从业者角度考虑,做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意义不大。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网联推进时间表一览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的议案”,由协会组织发起设立实体建设运营网联平台,协会将参与实体公司出资,股东总数不超过50家,投资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2016年10月下旬央行正式发文批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筹备网联的建设,按照市场化方式组织建设网联平台。2016年11月初新的网联平台建设方案已向业内通报。实施路线是:第一步是向业内通报技术方案评审的结果;第二步是开始开发,同时募集股权;第三步是网联筹备机构、评估机构的投入。日“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名称获工商局(预)核准。推荐:搜索关注腾讯科技官方微信“qqtech”,回复“QQ”,即可获取每个城市的红包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hunwzh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网联来了:第三方支付“直连”时代终结 线上支付洗牌_凤凰科技
网联来了:第三方支付“直连”时代终结 线上支付洗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首批接入了4家商业银行和3家市场占比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和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试运行结束后,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将按分批接入。
原标题:网联来了:第三方支付&直连&时代终结线上支付市场迎来新格局筹备半年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下称&网联&)启动试运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接近网联处人士获悉,首批接入了4家商业银行和3家市场占比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和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待试运行结束后,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将按计划分批接入。移动支付市场迎来洗牌据了解,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股东共44家,其中有38家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其中,央行(包括下属6家单位)共出资约7亿元,占股比例超过30%而备受外界关注的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持股约10%左右。网联的上线宣告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时代告一段落,但随着银行、网联、银联、第三方支付组成的线上支付市场新格局的开启,新的博弈仍在持续。网联上线影响几何某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告诉记者,&直连&时代,大的支付机构因为手握海量用户和备付金,所以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往往掌握话语权。同时,它们也因为自建支付结算体系本身在系统搭建、对接技术、用户体验上的高门槛而占据行业优势。用结算速度举个例子,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以做到一两小时提现到账,这个功能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实现,甚至投入自有资金预付。所以对于大公司来说,原本做好体验和速度的支付是有很强壁垒的事儿。而且,前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认为,尽管资金以前也是托管在银行,但其实资金还是在自己体系内流转,可以用这笔资金跟银行争取到更多合作,有比较强的话语权。但如果都接入网联之后,这些优势和能力都被拉平了,小公司的门槛反而降低了很多。&不过,近年来,随着支付行业的发展,支付业务的价值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变化。&另一位支付业内人士认为,支付结算本身的费率就像公园的&门票&,价格高低、付费免费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它只是帮忙统计入园流量。&反而后续支付交易链条上积累的大数据,以及这个链条与信贷、证券、理财等业务的纵横勾连才更具想象空间。这就好比进入公园之后的收费项目和用户行为,那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空间。&他说到。尽管网联的出现,一度让银联被舆论解读为最&失意&的一方。但《我爱卡》主编董峥认为,网联的成立对银联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网联的成立是监管部门整顿治理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所带来的各种监管漏洞和备付金风险等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规范网络支付业务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网络支付环境,这对包括银联在内的产业各方机构都是有利的。&董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尽管未来网联与银联可能存在竞争,但也应该是良性的。不过目前网联的具体业务尚未披露,尚待后续观察。&一位接近银联处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银联内部认为,如果网联能进一步规范网上支付发展,对银联也有积极意义。这能使线上的支付链条里各方业务能各回各位,这样也能引导支付机构把心思放去支付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上,而不是在支付链条里通吃几个环节。事实上,除了结算清算的费率外,坐拥65亿张银联卡的银联还有很多机会可以从新市场分得一杯羹。比如,一旦清算市场开放,各方都进入市场化轨道之后,卡片的品牌权益理应当归属银联自身。&不可能银联在砸成本发卡、拓网络、做客户服务,那头有人可以无成本地转接清算银联卡。&一位银行人士指出了其中的玄机,通过品牌&权益&获取收入在国际上也早有先例。以万事达为例,其2015年的业绩报告显示,净收入是96亿美元,交易处理费43亿美元、国内品牌管理费是40亿美元,跨境交易费是32亿美元,其他收入是19亿美元,另有39亿美元奖励抵扣。从其各类收入占比来看,万事达的交易处理费占总收入的32%、国内品牌管理费占30%,跨境交易费占24%,其他收入占15%。品牌&权益&带来的收入已基本跟交易费率持平。后网联时代的博弈虽然,在断直连、促备付金统一监管方面,网联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在系统建设、机构接入推进、尤其是定价机制建设方面,市场还在观察它是否具有足够话语权和行动力。新市场格局之下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各方的价格博弈,其背景在于,目前我国线上线下支付市场的费率实行&双轨制&,线下市场的收费标准由发改委制定,而经过去年的&96费改&之后,线下刷卡费率标准、分成机制已很明确。但线上支付市场一直没有清晰的规则,&直连&阶段基本都是由各家支付机构与银行单独协商,平均费率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五左右,大机构因为有沉淀资金做议价筹码,往往可以获得更低的费率和更优的条件。但网联的出现打破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单独议价的空间,并且随着上交备付金比例(目前是20%左右)的提高,大的支付机构原本在银行端的优势地位将产生动摇。相对来说,小的支付机构受此影响较小。尽管目前网联已经公布了接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大致步骤和安排,但关于接入后线上支付的各项收费情况却并未明确。前述接近网联人士表示,,由于网联的定位是一个行政机构,而非商业机构,所以基本以保本微利为目标。从这一口径不难看出,网联对于费率的标准已经定调,但要知道,整个线上支付环节除了接入网联的清算、结算部分,还有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端的交易费用,这个标准又该如何定?谁来定?何时定?现在都尚未可知,充满变数。另外,网联并不是唯一的线上支付清算、结算平台。某支付业内人士认为,包括银联、VISA等同样有资格参与该市场,原则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自由选择接入平台,只要不&直连&银行即可。那么,市场化的机制自然会有市场化的定价。相比目前暧昧不明的价格博弈,金融机构们更为看重的数据归属问题则清晰了不少。账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向来都被银行视为&核心资产&。第三方支付机构从线上反扑线下,拿走的不仅仅是银联是清算、银行或其它第三方支付的收单,还有银行们为看重的交易信息,即&数据&。如果我们拿出信用卡账单,除个别叫板能力特别强的银行外,绝大多数银行的账单上,用支付宝完成的交易,账单都只记录到支付宝,而没有最后去向的商户名。不止是账单上没有,事实上银行们也两眼一抹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玩得是在自己账户体系内的&转存&,因此只有他们看得见具体交易信息,知道谁爱在哪里买东西、消费能力有多大、有什么偏好,也就有了&肖像&功能。往深里说一步,如果一个持卡人持有三张卡并全部绑在了同一个支付宝或微信账户上,他们就具有了&账户功能&,知道这三张卡同属一个人,可以依据三张卡上的交易判断这个人的现金流、消费习惯、信用程度等。但是,这三张背后的ABC银行,互相之间是&隔绝&的,看不到彼此的具体信息。账户信息向来都是银行的核心资产,没人愿意在这事上当雷锋。即便是清算了所有卡片的银联,事实上也只是个通道,并不知晓ABC卡属于同一人。尽管网联的上线可以部分解决账户数据的透明度问题,但如果用户是用存在支付账户里的资金消费,而非直接通过支付账户从银行划转资金,银行同样不能掌握这笔交易的具体信息。显然,这也是央行力推成立网联的重要用意。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数据分析等央行的各项金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业内人士看来,原来的&直连&而打断&直连&,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信息和资金流向公开透明,央行线上支付市场的整顿工作再进一步。先摸清事实,再逐步规范,比如备付金管理的落地就必须建立在账户和数据清晰的基础上。显然,网联的试运行只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围绕支付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也远未结束。
[责任编辑:花子健 PT021]
责任编辑:花子健 PT0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440022
播放数:1810737
播放数:1386865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联传奇支付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