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不更新了吗资本好吗?

国学对资本投资有用吗_管理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国学对资本投资有用吗
  ●& 华宝宝证券研究所所长分析国学和投资的关系
  I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seful in investment?
  ■ 李国旺
  国学隐藏着“三不哲学”:“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人斗”。那么,“三不哲学”与我们的投资有啥关系呢?
  有位国学大师在山东发表高论,他说:“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在这里,我们不讨论什么是国学,也不讨论学习国学是否会吃亏,只是将国学当作中华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定位之学,是关于人面对天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如何进行自我定位的学问,是在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中,人类如何准确定位自己的学问。我们知道,资本是活劳动的凝结,表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因此,从自然与社会交错关系的视角,从人性亘古不变的前提出发,我们认为国学中的儒道思想对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思维具有启发作用。
  我们先从老子《道德经》中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论断出发,看看国学是否已经融进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与我们投资息息相关。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狭义的自然界的自然,而是广义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然如此、本来如是、原来如此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或规律群具备无尽的功能:生生不息、源源不断、无始无终、无前无后、无有高下、不生不灭;这些规律或规律群创造出宇宙、天地、万物,但不受天地间任何事物左右,而只是按规律本身自然力量运行。
  从老子的论断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学中隐藏的“三不哲学”:“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人斗”。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的《大学》,其主要是阐述发扬孔子的和谐天、地、人关系的“不易”思想,特别是对《易经》全息思想的实践运用,在当今资本市场实践中特别有意义。原始儒家定义的和谐是,在和谐自然、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如何将利益“饼”做大,然后再在国家、机构、居民及国际间合理分配之,而不是做“零和游戏”,即将别人口袋里的钱通过非法的手段(如内幕交易)简单地争夺过来。
  因此,《大学》理论展示原始儒家提倡的“天地人”和谐思想与道家“三不哲学”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不谋而合,说明在中华文化起源之初,儒道没有分家。那么,“三不哲学”与我们的投资有啥关系呢?
  道家的“地法天”进而“不与天斗”的思想和孔子强调“敬畏天命”思想,都是敬畏天命的思想,目的是让人类在宇宙中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
  在宇宙时空坐标中,人类显得很渺小,只有人类自己明白自个儿的渺小,才能产生谦虚的心态,谦虚是投资与操作成功的第一要素。过度自信而非谦虚谨慎,投资者主观上就会认定自己可以战胜市场,倾向于短线操作。短线操作往往是成本提高的同时,加大风险。
  “不与天斗”,是因为太阳、月亮与地球形成了年、月、日与时的“四柱结构”关系,时间的“四柱结构”决定万物运行的周期与股市、行业或具体股价曲线周期。儒家特别强调顺时而行,特别提出时间、时势、时运、时机在人生规划与成功操作中的作用,认为时运不到,逆时运行,费力不讨好。
  如果时间到了,投资者就可以借用外力(政策、人气等)而毫不费力地实现投资目标,正如2007年中国出了许多“股神”一样,当时这些股神自认可以比美国的巴菲特还厉害。相反,在2008年,中国“股神”逆水行舟,逆市而行,大多费力不讨好,纷纷被市场打回原形。
  在资本市场,在投资研究领域,都强调对基本面的研究,这肯定没有错。但是,无论是宏观基本面还是行业基本面,甚至公司基本面,往往与不同层次的周期的阶段相联系,研究出基本面的周期规律,弄清这些基本面处于周期什么阶段,这些阶段可能受什么内外因素影响而导致曲线振幅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位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时间一到,行业中或整体市场中的90%的股票都可能没有阻力地上升,筛选个股固然重要,但研究并预测准确时间周期有时候更重要,因为搞清周期阶段性特点,就有了年度、季度和月度投资的战略方向与战略依据。
  人类经过四百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即所谓格物),发现太阳黑子具有平均11.5年左右的周期运动规律。由于太阳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9%左右,是太阳系中的绝对老大,它可以通过太阳风、太阳磁暴、太阳黑子周期运动影响天体中宇观“场”的结构与分布,进而引起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对流层及水圈、岩石圈运动的周期变化,从而影响人类农业生产周期、疾病流行周期和群体心理周期,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天体周期运动导致地理周期运动,地理周期运动,导致群体周期行为。“不与天斗”,不仅是儒道两家的理论探讨,也可以通过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发展出新经济学理论。通过研究时间周期、行为周期、心理周期和行情周期的关系,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金融领域逐步发展出行为金融学,还在21世纪初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人曾经在20世纪高唱“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是有道理的。通过对太阳、月亮、地球运行周期的研究,发现天体运行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存在高度关系,农业生产周期与物价周期存在高度关系,物价周期与货币政策周期存在高度的关系,货币政策周期直接决定了股市的周期。这是投资者中耳闻能详的“资金市”与“政策市”的背后原因。通过量化研究,表面上看来纷乱无章的不断“变易”的“资金市”与“政策市”,其实背后蕴藏着“不易”和“简易”的周期运行的道理。
  在天地日月组合运行的关系中,虽然从质量上讲,月亮与太阳不能同日而语,但月亮却具有相对太阳的比较空间优势,即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亮的周期活动因此深深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北宋的苏轼老先生在此表达了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中的基本原则:
  一是天地日月组合的时空运动,无论是阴盛阳衰,还是循环往复,都是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人类的知识范围,时空运动表现在时间的发展上是线性的矢量关系,《易经》之《乾卦》号召追求成功的人们,要效法天的运动法则,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为时间如流水,孔子也曾经感叹“逝者如斯夫”,投资者要有毛泽东“只争朝夕”的心态,勇猛精进,掌握客观规律。由于不同的时空交错作用,就会出现周期的交替、变换与位移。自古至今,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但“大成若缺”。由于宇宙空间场的分布随着时空结构出现稍微变化,不断积累,代代不同,即所谓“人面桃花”年年不同,因此,产生了许多诗情画意的诗歌。
  二是人类由于自身情感的原因,对太阳、月亮和地球周期运动现象主观地赋予了情感功能,并以此作为情感投射的对象。由于客观世界是“无情”世界,多情的诗人经常会因此“多情却被无情恼”。这种情感,如果代代相传,则会逐步形成民族潜意识,这种民族潜意识在外在因素如太阳、月亮和地球活动周期变化的作用下,就可能出现周期的群体情绪“癫狂”。
  宋代苏轼有首《蝶恋花》词,就表达了人们面对自然的周期运行,往往情感抛锚而自寻烦恼的心理现象。抛锚的情感与变化中的天地周期运动往往出现时空错位,这就是人类多情诗人往往因移情而烦恼,但理性投资不应为外在物左右,坚定自己的战略目标。问题是,一旦理性投资者成为心理群体时,就会放弃自己的理性与智慧,只按群体无意识行事,投资行为有时会莫明其妙。
  三是人类的情感变化是有周期的,但人类的情感周期人类即使知道,却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人类无法控制情感的周期运动。人类曾经试问,为何小小的月亮让人如此牵肠挂肚?为何人类对于月亮有如此的迷恋?为何人类特别痴迷春花秋月?我们相信,苏轼老先生《水调歌头》中的解释不一定很周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果按照宋代的科学水平进行“格物”,确实感叹“此事古难全”,人们只能望天兴叹,无可奈何。如果我们从宋代的迷茫的情境中将镜头拉回到当代,引入现代天文物理科学时,我们仿佛会明白:
  在太阳、月亮和地球“三剑客”中,月亮虽然是最小的小弟,但却因为是与地球最接近的星体,故而发挥了太阳老大不能发挥的功能。这类似于地产商宣传中所说的地段。月亮就是因为占据了与地球近的“区位优势”,从而发挥了比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更大的作用。太阳、月亮、地球“三剑客”的运行轨迹,刚刚组合了人类活动的年、月、日、时的时间坐标,同时,人类活动的空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太阳系内仍然受制于以太阳、月亮、地球三角关系组成的时间力量。这样,无论是人类的经济活动,还是政治活动、文化艺术活动,都将以时间为背景展开国家力量、国际力量、机构力量和个体力量间的博弈。时间是空间的表现形式,无论历史如何演变,无论人类的情感如何变化,永远离不了对太阳的崇敬、对月亮的依恋和对地球的依赖。因此,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在人类的情感中分别扮演了父亲、爱人和母亲的角色。如果明白了三者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我们就明白古代诗人对于月亮情有独衷的原因了。
  时间流逝着,但人类的情感却抛锚于古代人类曾经的爱恋者。一旦人类的情感由诗人的个体感情深入了民族潜意识,由诗人的情感化为人类共同的情感的时候,投资者群体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如股市投资)也必然出现圆缺阴晴和悲欢离合的周期现象,即人类群体受集体无意识力量左右、受群体情感左右而无法左右情感,这是人类情绪周期性失控出现癫狂的原因,但事后却后悔莫极。
  “人法地”而“不与地斗”,是因为孔子和老子不仅强调要讲究顺天而行,还讲究人要与自然和谐
  儒家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民为同胞,物为同类”,要爱人和一切物类。“仁”的意义因此扩展到天地万物,仁者,不仅要爱人,扩展开来,仁者还要爱自然。这是因为人类消费的一切,除了太阳的热能外,都是来自于地球的产出。“人法地”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孝心和土地是之财富之母的敬重。热爱自然,才会珍惜地力,讲究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福利,形成环境友好的格局。
  孔子认为,人生在世的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不过是实践道行的副产品,实践“仁”的道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仁人君子”,才是成功人士的人生目标。孔子的追求“仁”是现世的目标,与释迦牟尼教导他的学生,人生的目标是追求无上的正等正觉、了悟宇宙人生大道的出世主张虽然很相似,但又不同。孔子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追求实践生命中与世俗大道的成功,不受“我相”所束缚,要求“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论也”。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因此,一味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不追求人生的最大的本质要求,人们是无法得道的。按现代得道高僧――藏传佛教格鲁派格西麦克尔?罗奇讲法,投资者进入股市首先要赚钱;第二,赚钱时要保持健康,健康才能享受赚钱的乐趣;第三,赚钱后不仅自己健康与享受,还得将赚来的钱用在有意义的事业上。
  但是,如果饮食不当,孔子认为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影响投资的效率。孔子认为饮食得当,是赚钱、保持健康与享受人生的第一要素。中国中医讲究男人养胃,因为胃是人与自然接触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现代社会上的讲法,环境友好、实现人生意义的最大内容之一,首先在于人类的饮食方面。因此,我们就从儒家《礼记》中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中的“饮食”方面展开讨论“人法地”而“不与地斗”思想,大家看看是否有道理。
  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人均寿命30岁,孔子得享73岁高龄,长寿之道是因为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高寿,使孔子有可能完成其儒学的大业。
  孔子在饮食方面有“八不食”原则:“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即变色变味不吃、陈旧不吃、不鲜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佐料不妥不吃,还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看来孔子老早有了食品安全意识,防止病从口入。
  按照孔子的思想,在诚信缺失的当今时代,只能自己开农场,种菜种粮养猪,饮食才安全放心。不过,现在据说发明了“物联网”这玩意儿,可以从种子开始一路通过感应器收集数据,在电脑终端进行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的安全监控,保证食品安全绿色生态。如果真有这样的物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不仅农民可以增收,投资者投资这样的上市公司,也可能是个好方向。
  除了“八不食”原则外,在吃肉、喝酒及饮食保健方面,孔子也十分讲究,大家再看看对我们的健康是否有启发?
  一是肉食适量。“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孔子讲究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肉类食品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孔子认为,只有合理搭配主副食品,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这样才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二是反对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讲究平衡配膳,荤素结合,粗细搭配,促进健康。投资者如果早晨睡觉晚起,早晨来不及做饭,不妨到超市买它十几种杂粮,晚上熬好,早晨起来热一下,就可以喝。不同的杂粮带来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下的“信息”、“能量”与营养“物质”,可以弥补酒肉过度的投资者的身体中的物质平衡。身体中的营养物质平衡是健康的第一要素。当然,投资者也可以根据一年四季阴阳变化而对杂粮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冬季可以加些枸杞,夏季可以加些莲子,这样有利于内在的气血运行与外来的杂粮“适配”,保证健康。
  三是食不求饱,节食益寿。“食要七分饱”,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饱食(如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现象,不利于身心健康。
  四是孔子他对饮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吕氏春秋》记载:“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之,缩项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菖蒲根很苦,非常难吃。孔子缩着头颈吃,一直吃了三年才习惯。据《孝经》记载:“菖蒲益聪。”孔子吃菖蒲,是因为他不仅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更看重营养,即养生。
  五是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酒量不大,他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论语?子罕》记载,“子曰:入则事公卿,出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在外侍奉国君和大臣,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努力去操办,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酒精是肝脏的“克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
  六是不撒姜不食。每次餐饮要有生姜吃,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和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现代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发明了“可乐姜丝汤”,据说对驱寒治感冒非常有用,不过没有临床实验数据,仅仅是民间偏方。
  七是食不语,寝不言,讲究吃相文明。因为人在吞咽食物时,呼吸动作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吃饭时大谈大笑,那么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会同时进行,食物容易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发生呛咳、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大概是砸碎孔家店牌后,中国人吃饭时可以大声吆喝的,还会在饭店里大声划拳,当然是不顾周期其他客人爽不爽了。
  八是饮食要合乎时令。孔子在讲究与地利平衡时,还不忘与天时的和谐,他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只有食物的气味合乎时令时,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因此,当代流行的反季节食品,理论上讲没有时令季节的周期特性,也没有时令食品的健康价值。有专家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孔子提倡的饮食原则与印度《瑜伽经》善良属性的人食品要求相类似,即要清淡、新鲜、适量。据说有些投资者喜欢训练印度瑜伽,但要练习好瑜伽,不仅要求体位正确、呼吸正确、心念正确,即所谓的“三密加持”,还得注重饮食的正确,饮食正确是心念正确的表现。当然,还有“时间正确”,正确的时间,才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天地日月组合中提供的能量。
  “道法自然”而“不与人斗”是儒道思想的中心点,孔子强调的仁的概念是从别人的利益进行思考,别人不仅是直接面对的相互关系者,还涉及上下左右甚至古今中外的人事关系。老子强调清静无为,讲究的是从百姓利益考虑,放弃不必要的利益与权力,为社会和谐做出榜样
  和谐才能形成团体力量,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前提是各就其位,即定位清晰。所谓协同,不仅从别人的利益角度进行思考,还要顾及上下左右的关系,以达成利益的协调与和谐。比如上市公司,内外协同才能形成新的管理力量,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讲法,协同会形成团队效率的高于行业平均水准的社会自然力。协同效应的前提是各就其位,职责定位清晰,可以细分成八方面,我们认为,能够在八方面协同的上市公司,是业绩确定增长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一旦与天地日月的周期运行对称,就可能成为投资者投资的好标的:
  1.做好相应与定位对应的职责。一个公司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职责不同,但总有一个主要职责。只有准确定位自己,才能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一个人只有勇敢承担了自己的历史定位与历史责任,才可能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和谐地处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比如《礼记?礼运》提出人义十戒:“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不同的社会角色定位,决定了人们成功协同必须遵守“戒律”。一个公司,既要承担与国家的责任,比如缴纳税收的责任,还得承担与客户相关的责任,如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产品质量的责任。
  2.言行到位但不越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才能名如其分,也是在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企业的潜在能量。如果一个公司想着将某座山峰炸了,引入印度洋暖流,改变青藏高原的生态,就大大地越位了。有些人不安分守自己,在什么领域都敢于评论,发表意见,混淆视听,引人入歧途,结果是引发不必要的物价或者股价的波动,从而影响正常的经济运行。
  3.脚踏实地少说空话。真正人君子或者踏实的企业,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防止祸从口出。有些人或者公司面对市场,敢于发表高论,或者过度营销,以达成高调,形成个人或市场效应。市场为利益相关方的言行、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自然与社会规律交错作用的结果。随着影响市场的因素增加,预测诊断市场的趋势,选择股票投资的难度会不断增加。做好基本的理论研究,做好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从混沌的市场现象中,发现或接近发现其基本规律,可能了穷一生的精力还不够,因此随意发表高论,容易出错;过度营销,则容易损害客户利益。
  4.讲究信用树立品牌。人无信不立,处世行事,信义无价。企业管理能否持续成功,只要考察其信用的历史记录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品牌价值,并可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如果从劳动价值论和微笑曲线理论讲,个人的信用和品牌,具有创造性的价值,是微笑曲线的两端。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有欺诈客户、欺诈国家、欺诈合作者的记录,如果这样的公司的管理层和公司的价值观没有改变,这样的公司的诚信价值为零,如果去投资,风险极大。
  5.以客户的利益作为企业行为的参考点。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强调自己要在江湖上站得住脚,首先要使他人也能在江湖上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秘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关心客户的价值,关心客户之生存与发展,才能真正形成上下左右的协同效应,也是公司价值能否实现的标志。
  6.要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在历史的发展中承担义务。当仁不让,如果面对弘扬正义的时候,企业或个人要有实现仁义的担当。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是做好企业对外协同效应的基础。当然,为了全局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整体最大的利益,比如在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面前,企业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捐赠等形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7.要知人善任,实现优势互补,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气氛。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企业不必担心客户不知自己,该担心的是不知道客户的真实或潜在需求。因为知道了客户的需求,对内做好分工协作,对外做好协同,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所有的管理、技术、品种、市场、资源的协同与整合,都要围绕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价值提升而进行,而不是为了企业自己所谓的“品牌”而营销,这样的企业不想出名不想成功都难。
  8.要心胸开阔,放大格局。面对其他成功的企业案例,另辟新径成就自己。君子成人之美,要从其他企业成功中,发现新的未发现的成功因素,开辟出新市场或客户还未发现的潜在的需求,才能实现新协同下的新效益。企业想要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不仅要管理者自我训练出超过他人的能力,更要从他人利益考虑自己的正确定位,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关心客户价值比关心自己盈利为重,正确的世界观指导正确的盈利观,以客户价值提升来实现企业本身的成功运作,将市场的利益蛋糕做大,实现在发展中多赢。做人一定要有良心,做事一定要知分寸,不然......-儒道资本
做人一定要有良心,做事一定要知分寸,不然......作者:儒道资本 / 公众号:rdzb158发表时间 : 一、做人要“有良心”与人相处,别总想着欺谁,骗谁,算计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奸诈胜不过忠厚,总有一天谁都会离你远;阴险敌不过良善,总有一天谁都会和你散。与人相伴,要总想着帮谁,念谁,维护谁。事在人为,情靠人建。能为别人着想的人,会换来一辈子的伴;能为别人付出的人,会得到一辈子的暖。一个有良心的人:帮过他的绝对不会断,疼爱他的绝对不会远,信任他的绝对不会骗。一个没良心的人:帮过之后让你后悔心寒,疼爱之后让你肝肠寸断,信任之后让你提心吊胆。人活一世,富贵算什么,人品才值钱。百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会烟消云散。黄金万两,你也带不走;钞票一堆,你也不能伴。唯有人品,会世代相传;唯做好人,会人人称赞。人活一世,美丑无所谓,良心才最美。再漂亮不知感恩,也是垃圾一堆;再普通心怀感激,也是高尚一枚。有恩报恩,必有回馈,以心换心,必有相随。车过留痕,情过留真。走到哪都别忘了,行好事,做好人,怀善心!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到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做人,一定要有良心!二、做事要“知分寸”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月是懂得分寸的,它慢慢地缺了,又慢慢地圆了;时间是懂得分寸的,它公平地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自然是懂得分寸的,四季有规律地轮回,变换得恰到好处。人,更应该懂得分寸。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能够把握分寸。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实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做事做到恰到好处,也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所以你要明白:1、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我们说话是要讲究一些技巧的,不要总是把直爽当成口无遮拦的借口,不要总是说:“我这人就是性子直,你别介意啊!”性子直也不能成为当中揭人短处的理由啊!不分场合,不顾他人的说话,很容易把人家搞的下不来台,势必会遭人嫉恨。2、见人宜说三分话。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总是无害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因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俗话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3、千万不能口无遮拦。不要试图窥探别人的隐私;不能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错误;说话留有余地;不能强人所难;说话不能不看时机。4、很好的话题也要适可而止。即使一个很好的题材,说时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长,否则会令人疲倦,若不能引发对方发言,或必须仍由你支撑局面,就要另找新鲜题材,如此才能把对方的兴趣维持下去。5、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浅薄无知、满口粗话的人,所以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这对你的人生是很有帮助的。“分寸”极其重要而又极难把握,它可谓是一门人生的艺术,你精通了这门艺术,也就把握了人生的命运。【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咨询热线:400-991-4119 相关文章猜你喜欢我系阿伯天机阁E百福健康管理衡水十三中官方发布茂名国旅#统计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道至圣太监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