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雕塑家鲁闯吴雅琳是创新玩家?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信息提供者:&&
10 人感兴趣 &
5 人要参加 &
活动讨论区
活动地图 (
活动组织者
活动成员 ( ·
链接打不开?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学院名师】吴雅琳:当代语境下东方雕塑的研究和复兴
学艺术的都在关注,亲爱的!您还在等什么?
欲知详情请联系小庸
本文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本期推介:广州美术学院吴雅琳教授
吴雅琳教授 为“我形我塑” 题词
我形我塑吴雅琳
1956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
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旁听生
1985年北京电影学院短期理论培训班结业
1993年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结业
2008年巴黎国际艺术城游学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2011年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传统雕塑研究所所长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数码雕塑研究中心负责人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
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专家库专家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高资委评委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海南大学客座教授
“诗说”与“师说”
——中国传统风尚在当代雕塑中的有效发散
时光忽然,回望与吴雅琳先生相识已十年。十年来,对于她在雕塑创作与教学研究上的探索,我算是个近距离的观察者,因此在她欲以展览的形式做一个阶段性总结时,我姑且认为有资格评说几句。
记得不久前,广东卫视曾为雅琳老师制作了一个专题片,当面对镜头要以极为扼要的话语来概括她的特点时,我想到了几个关键词——“女性、诗性、民族性与研究性”,也许不够精准,但基本能表达我的认识。“女性”并非指什么“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中后期,在雕塑这个艺术“重工业”中,女性雕塑家可谓凤毛麟角,她们并不以“女性主义”或其它各种主义为身份标签,甚至尽量虚化自己与男性雕塑家的区别,但在创作中却自有不同的视角与情怀,这当属“自然属性”。个人以为,对“诗性”的追求才是吴雅琳的主观能动,甚至可以看作她整个艺术轨迹发展的根源动力。
吴雅琳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始于幼学之年,贯至耳顺。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自孔子言“诗可以兴”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便被视为君子修身养德之起点。且,可以兴的诗更可看作是具有“诗性智慧”的东方思维特性与审美特性的渊源,有别于西方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吴雅琳生活中始终饱有“诗意”,创作中也一以贯之地追求“诗性”,具体而言既是创作上的“求异思维”、“情感触发”与“意境想象”,甚至是直接的“以诗入塑”,其稍早期的代表作《一韵知秋》、《剑斩风浪》都是此类作品。
然而,多年沉浸诗词的情怀修为,不仅成就吴雅琳雕塑创作的“诗性”特征,更是自然将其带入一个相对少人关注的领域,那就是对中国传统雕塑的欣赏、研习与创作转化,这也就是其所谓“民族性”与“研究性”。近年来,吴雅琳专注于对中国传统人物雕塑进行形式规律分析与审美比较研究,这在雕塑家中并不多见。转向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养分,在当代雕塑创作中已渐成趋势,但耐下心来对中国传统雕塑的本体语言进行较为系统、理性、具体的分析研究,并非每个对传统感兴趣的雕塑家力所能逮。吴雅琳在吸取转化传统雕塑造型语言而创作《十二地支》等作品的同时,对中国传统人物雕塑的研究专著也即将问世,此番著述不仅对艺术家而言,甚至对当今雕塑史论研究者而言,都是极为难得之举。
将传统作为“活的资源”以滋养当代艺术创作,对于雕塑家个体艺术实践而言,似乎也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雅琳先生在这个领域又做了一件开风气之先的事情,那就是设计系统化的课程,将中国传统雕塑引入学院体系内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早在2005年,她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副主任之际,就意识到美院雕塑艺术教育体系内中国传统的缺失是一大问题,于是开始在本科三年级逐步开设中国雕塑史、中国古代雕塑考察与临摹、中国传统雕塑研习与创作等课程,将中国雕塑的传统风尚介绍给对此几乎全然无知的同学,并逐渐生发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周巍就是在本科期间的中国传统雕塑创作课中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创作题材——“小鬼”,毕业后创作渐趋成熟,将自己的“周小鬼”的趣味性造型语言不断纯化,逐渐摆脱传统中“小鬼”的程式化痕迹,进而又将各种动物造型赋予“周小鬼”的语言特点,创作上形成系列性,并在材料和观念上持续进行新的推敲与尝试,不断融入各种新鲜元素。
彭程是吴雅琳先生招收的第一届中国传统雕塑研究与创作方向的研究生,他的创作表现出一种对传统人文精神与气质的偏爱,以金属焊接的手法,以“崇实尚趣”的叙事性、场景性语言,将原本冷冰、坚硬、缺乏人情味的工业材料赋予了一种人文的厚度和人间的温度,极具东方诗性意趣。
苏锦驹、林景、关若宇先后都是吴雅琳师招收的中国传统雕塑研究与创作方向的研究生,苏锦驹与林景都善于提炼雕塑本体语言上的传统风尚与古典意味,苏的沉静、孤寂、内敛,林的浑实、遒劲、有张力。而关若宇的创作更具女性的灵息,她更多关注东方萨满文化中的神秘性与生命感,并以综合装置的形式呈现。
蔡丽贤与郑晓雄是吴雅琳先生招收的另外一个方向的研究生,即数码雕塑研究与创作,这也是雅琳老师个人创作的新方向,《合璧》、《邂逅》等作品即是对数码影像技术的运用,是她将雕塑艺术向传统与科技两极延展的新尝试。蔡丽贤的作品是对基于数码技术的虚拟雕塑的探索,郑晓雄的创作则加入了数控机械装置的因素,将传统风尚与意境引入活动雕塑创作的新领域。
可以说,吴雅琳先生就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肩负着使命感的师者,由“诗说”而到“师说”,当她将中国传统风尚的种子播撒下去之后,她的诸位高徒又在各自的兴趣点上加以有效的发散,形成了与“师说”相呼应的“新语”,引发了雕塑创作中将传统进行现代转化的诸多可能性。
吴雅琳教授工作照
公共纪念性雕塑
《李济深全身像》局部
《霓裳羽衣》
23.6×9×5m
《霓裳羽衣》局部
23.6×9×5m
《霓裳羽衣》局部
杨贵妃和唐明皇
23.6×9×5m
《霓裳舞袖》
10x59x45 cm
《梵韵仙音》
50×27×43cm
《一韵知秋》
55x22x110cm
《剑斩风浪》
35x96x30cm
《剑斩风浪》局部
35x96x30cm
《十二地支全体》
《十二地支——子》
31×14×20cm
《十二地支——丑》
35×14×20cm
《十二地支——寅》
31×14×20cm
《十二地支——卯》
32.5×14×20cm
《十二地支——辰》
36×14×20cm
《十二地支——巳》
32.5×14×20cm
《十二地支——午》
39.5×14×20cm
《十二地支——未》
33×14×20cm
《十二地支——申》
37×14×20cm
《十二地支——酉》
40×14×20cm
《十二地支——戌》
36×14×33cm
《十二地支——亥》
35×14×20cm
《树下养生——卧游》
46×33×33cm
《树下养生——兴足》
46×33×33cm
《树下养生——逸趣》
46×33×33cm
《树下养生——欲归》
46×33×33cm
《海上生明月》
15x39x25cm
《岁月花鼓》正
80×34×50cm
《岁月花鼓》正局部1
80×34×50cm
《岁月花鼓》局部2
80×34×50cm
《岁月花鼓》俯
80×34×50cm
《幸福生活》全体
60×60×39cm
《幸福生活——绞通花》
60×60×39cm
《幸福生活——牛肉丸》
60×60×39cm
《幸福生活——笑歌册》
60×60×39cm
《幸福生活——功夫茶》
60×60×39cm
《美好童年——弹玻球》
60×60×39cm
《美好童年——跳房子》
60×60×39cm
《美好童年——斗公鸡》
60×60×39cm
《美好童年——骑竹马》
60×60×39cm
《长安别韵》
60×38×16cm
数码影像雕塑
《变脸——西方邂逅东方》
综合媒体影像艺术
90×75×118cm
《变脸——西方邂逅东方》截屏1
综合媒体影像艺术
90×75×118cm
《变脸——西方邂逅东方》截屏2
综合媒体影像艺术
90×75×118cm
《变脸——西方邂逅东方》截屏3
综合媒体影像艺术
90×75×118cm
《变脸——西方邂逅东方》截屏4
综合媒体影像艺术
90×75×118cm
《合璧—艰难的回归》
综合媒体影像艺术
(1):90×63×90 CM
(2):90×63×125 CM
《合璧—艰难的回归》(截屏1)
《合璧—艰难的回归》(截屏2)
《合璧—艰难的回归》(截屏3)
《背影——历史的脚步》
综合媒体装置艺术
4.4×1.6×5.4m
889×1194mm
《背影——历史的脚步》局部
综合媒体装置艺术
4.4×1.6×5.4m
《幸福的小船》
《桃花扇》纸本绘画
《母亲的爱》
《蝶纷飞》
《春消息》
出版专著﹑专题
《 吴雅琳——东西方雕塑融合的寻路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报道 日
《吴雅琳谈“敢问路在何方”雕塑展》《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专访日
《剑斩风浪——吴雅琳师生雕塑巡展作品集》中国艺术出版社 2015年
《品味艺术》广东电视台第17期作人物专访 2015年
《行吟西学 游艺东方,诗情写意得雕塑艺术》《广粤天地》第27期专题 2015年
《十年取经 一路同行》《中华儿女——书画名家》第493期专题 2014年5月
《应目会心 澄怀味像——品读吴雅琳雕塑作品的诗意》
《世界知识画报》第430期 专题 2012年2月
《表现性素描基础教学》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0年
《雕塑心中的梦想》汕头市电视台《潮汕风》专题报道 2007年
《雕塑创作基础——构图学习与训练》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4年
《吴雅琳雕塑作品选》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3年
《一韵知秋——吴雅琳诗词选》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3年
《吴雅琳雕塑作品》广东省岭南台《艺术星空》专题报道 1998年
近年来重要展事及获奖:
《中央红军进延安》于1—2月份在陕西省延安市金延安安装落成;
3月24日雕塑作品《变脸——西方邂逅东方》入编《中国雕塑年鉴》(2017)
3月18日首件现代家具设计作品《西望长安》在第三十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o民用家具展上亮相,作品获国内外观众与展商的广泛好评;
3月8日作为名家作品(17件)受邀参加南岸至尚美术馆2017年的年度主题展《她 o 语——广东省女性艺术展》,与当前活跃于艺术各个领域女性艺术家郑爽、方向晖、吴雅琳、万小宁、孙洪敏与林蓝等领军人物同台畅述艺术人生,并得到俞畅、杨小彦、谭天等男性艺术家的致敬,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3月7号,《变脸》等作品应邀参加南岸至上美术馆举办的“她语”
3月吴雅琳艺术空间成立;
11月雕塑《闻鸡起舞》被广州亚运会亚残会博物馆收藏;
10月多媒体艺术作品《合璧——艰难的回归》 作为名家作品受邀参加“2016云岗国际佛教艺术大展”并获学术成就奖。主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大同市人民政府
4月15日于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办“敢问路在何方——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
同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召开“敢问路在何方——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展”研讨会由孙振华、杨小彦作研讨会学术双主持
3月于Pipal Gallery画廊举办“形?悟——吴雅琳雕塑个展”;
9月 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坪山分馆举办“剑斩风浪——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巡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
10月 于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剑斩风浪——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巡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
11月 于潮州力诚艺术馆举办“回家——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巡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
12月18日代表广州美术学院“全国重点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交流研讨会暨唐十八陵雕塑艺术联合考察活动” 主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承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务处、科研处;
雕塑《李济深像》珠海古元美术馆收藏;
雕塑《李济深像》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坪山分馆收藏;
8月 雕塑《树下养生四相》参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雕塑《岁月花鼓》、《本相-午》、《本相-未》参展“迹象——广东当代雕塑邀请展” 主办单位:岭南画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
雕塑《岁月花鼓》参加“海纳百川——中国·东营雕塑艺术展”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剑斩风浪》等获邀参加“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
雕塑《剑斩风浪》获邀参加“第一届中国佛山·国际城市雕塑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
雕塑《美好童年系列》入选“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主办单位:中国雕塑学会
雕塑《雕塑系列作品》获邀参加《开悟:首届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大同市人民政府
雕塑《美好童年-骑竹马》《美好童年-斗鸡》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雕塑《剑斩风浪》入选 大型学术性画册《中国美术60周年》
素描《背面女人体》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雕塑《新潮州翁仔屏》获中国“姿态、海峡风”首届中国雕塑大展评委提名奖
主办单位:中国雕塑学会
雕塑《好日子》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大展”优秀作品奖,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雕塑《长安别韵》获“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及国际巡展”优秀奖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雕塑《剑斩风浪》获“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优秀方案奖”
大型浮雕《春江花月夜》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展”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雕塑《宋庆龄像》由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广东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博物馆收藏;
雕塑《毽子》参加“第五届广东省体育美术作品展”,由广州市新体育馆收藏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纪念性雕塑《宋庆龄半身像》由广州市艺术博物院收藏
《山泉》入选“庆祝建国四5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雕塑《一韵知秋》参加“当代雕塑艺术展”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雕塑《一韵知秋》入选“庆祝香港回归艺术大展”、入选“中国艺术大展”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雕塑《海上生明月》由美国帕沙迪纳艺术设计学院收藏
作品《海上生明月》入选“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女艺术家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
雕塑《闺中少妇》获“中国'94艺术博览会”作品优秀奖;
雕塑《一韵知秋》由广州星海音乐厅收藏;
雕塑《梦幻森林》入选“广东省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雕塑《唐女戏球》入选“全国第二届体育美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一届亚运会组织委员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雕塑《唐女戏球》获“广东省十一届亚运会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广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
《一韵知秋》获“广州市环境雕塑作品展”最高奖项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
《一韵知秋》获“广州市环境雕塑作品展”最高奖项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
《难忘的岁月》(和刘少为合作)入选“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素描女人体?背面》入选“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国巡回展”,并在全国四五十种书籍、刊物刊发,2008年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素描女人体?正面》;
入选“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国巡回展”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环境雕塑约九十余件(座),分别立于香港、昆明、广州、江门、韶关、梧州、西安、周至等地。
其它获奖及荣誉:
获广东省人们政府嘉奖
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获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创作突出成果奖
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
广州美术学院教学优秀工作者等
赞助企业展示
(征集中)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想看更多内容,请回复关键词“目录”
或者依次回复“1”“2”“3”“4”……等
【关于我形我塑】:中国学院派雕塑学习交流的平台,用权威的内容、前沿的视角,介绍国外雕塑大师和创意新锐的作品,并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创意设计的其他领域,为视觉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开启头脑风暴,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的学习和资源共享服务。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汕头市长邀雕塑家吴雅琳夫妇为汕头城雕献策
摘要:汕头都市报8月25日报道的《汕头人雕塑巨作矗立&世博会&》一文,引起汕头市市长李春洪的高度关注,当天即作出批示,诚邀吴雅琳副教授莅汕,商讨为汕头创作标志性雕塑事宜。昨天,李春洪市长会见了应邀来汕的吴雅琳夫妇,请她为汕头城雕创作献计献策。
昨天(9月15日)上午,李春洪市长在市…
推荐关键字
  汕头都市报8月25日报道的《汕头人雕塑巨作矗立&世博会&》一文,引起汕头市市长李春洪的高度关注,当天即作出批示,诚邀吴雅琳副教授莅汕,商讨为汕头创作标志性雕塑事宜。昨天,李春洪市长会见了应邀来汕的吴雅琳夫妇,请她为汕头城雕创作献计献策。  昨天(9月15日)上午,李春洪市长在市城管局局长马伟义等陪同下,专程到吴雅琳入住的金海湾大酒店,看望吴雅琳夫妇,并与他们就汕头城市雕塑的现状、发展和未来城市建设构想,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李春洪真诚地说:&我是看了当天的《汕头都市报》报道后,才认识你的。我想,对于汕头城市雕塑发展来说,能够找到一个深谙潮汕乡土文化,又不局限于潮汕文化历史;能跳出潮汕看潮汕,走出潮汕文化圈来理解潮汕文化内涵的潮汕籍雕塑家,来为汕头城市雕塑&把脉&,建言献策,做点贡献,是十分需要的。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李春洪指出,从中外城市建设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城市雕塑就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总体来讲,汕头目前的城市雕塑仍处于一个相对陈旧落后的状态。有的城雕虽有一定文化内涵为依托,但设计造型都未能得到多数市民的认同;有的城雕虽通俗,但缺乏反映时代精神的主题。潮汕文化博大精深又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通过城市雕塑这一独特手法,体现潮汕文化内涵,张扬潮汕文化特色,使城雕发挥丰富和厚重的生命力,对汕头的旅游发展也好、教育发展也好,都不无裨益。  吴雅琳教授对李春洪的真知灼见表示赞赏。她说,自己是潮汕女儿,自己的根就在汕头。能够有机会用自己所学专业为汕头做点事情,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吴教授说,李市长能对一则新闻报道如此关注重视,足以见证汕头市政府对汕头城雕、汕头城市建设的良苦用心,令人钦佩。潮汕文化有其独特的人文环境,汕头城雕应紧密地与之相依靠,走雅俗共赏,又具备时代精品风格的路子。  吴雅琳认为,从莅汕两天的考察中看出,汕头城市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她表示将在自身对潮汕文化的理解和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为汕头城雕添上&点睛&一笔。&
(责任编辑:赵芝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雕塑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