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材几亩田咋发辉

【专栏】亚辉投资笔记(三):我是怎么投资的趣分期 一亩田 达达 随手记|界面新闻 · JMedia上回讲到深夜里突然碰到了达达这个项目,而且听完我就有按捺不住的投资冲动。这一章节我先把一亩田的故事讲完吧,不然拖拖拉拉到猴年马月了也讲不完。时间还是在14年12月。从源码的年会回来,邓锦宏果然给我来电话了,看来这小子还是想再融点钱呀。他说他跟主要股东沟通过了,可以让我们投,但红杉希望是少投点,投2000万美金,不要稀释太多,然后我们约了周四去他办公室看看。那天我准点就到了,他还叫了B轮领投的新天域负责这个项目的投资经理高鹏飞。是在中关村南大街海淀科技大厦,一进去,比趣分期那里还脏乱差,所谓创业氛围吧。趣分期那里更像是红卫兵小将闹革命的地方,这里就像是收破烂的。老邓跟我解释说马上就要搬家了,有钱了,鸟枪换炮了。
一到就开始开会,一亩田给国家农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还有国家开发银行总会计师做汇报,请他们给予指导。中间还坐了一位年纪很大的人,后来才知道是高鹏飞的父亲,已经退休了,在北京军政两届有很多人脉关系。高鹏飞让他爸请前面提到的2位过来指导下一亩田,希望从政策面以及申请国家资金方面以后能帮到一亩田。(做投资真不容易,帮忙全家人都用上了,我一下子对高鹏飞印象挺好的,投了企业真心帮忙呀。我看到过很多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案子,由于创业团队水平太低,导致投资人天天帮忙,恨不得自己跳进去干,到这种时候,就说明一开始投资就选错人了)。邓景宏在白板上仔细画着图讲一亩田的战略规划,一板一眼,我越听越觉得有戏,这块真是存在很大的效率优化的空间。国家农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听完表示,农业B2B本质上是跟产地经纪人竞争,是有很大的价值,但需要精耕细作有耐心慢慢搞。等政府领导走了,我见了几个邓的创业团队成员,2个搞技术,现在连带产品一起负责,说实话,他们给我的印象就没有邓锦宏那么印象深度,中规中距,产品技术都没有那么强悍,主要是跟着老邓一起3年前最初一起从苦日子中熬出来,兄弟情感;还有1个刚从GIC加入的CFO,清华的学弟,做事情很职业,搞创业企业CFO没太大问题。最让我激动的莫过于老邓跟我说,他给了很早期的百度VP俞军一些股份,俞军来做产品顾问,俞军是他的老领导,是百度MP3贴吧知道百科这一系列产品之父,更是我崇拜已久的对象。我听我公司VP吴绩伟说过俞军怎么怎么牛,能跟这样的人合作,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老邓答应让俞军过段时间到北京,我们一起吃个饭。
2周后,俞军来北京给一亩田所有的产品人员做指导,整个一个上午一个下午。俞军很耐心的问产品人员各种问题,答疑解惑,然后安排好下一步工作计划。那个上午我跑过去了,俞军特别重视用户调研,还有产品的各种用户体验细节,对每一个功能用户怎么反馈都特别在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聊完我们和老邓还有管理团队一起,聊了聊未来战略。我提到了我的担心,我认为对于农业这个生意来说,会跟日本一样,50%的就餐是饭店提供,全国有1000万家饭店,这些饭店就相当于互联网其他行业里的&C&,我们如果一味只抓上游农产基地,美菜这样的公司从C反扑到上游,以销带产,是很容易攻到我们地盘上来的。老邓笑笑,说我们想到一块了,他说他会马上有所行动,把以前他们做的绿厨网捡起来,改名叫大厨房,在这块跟美菜竞争,不会让美菜轻易从C端反扑上游基地。老邓学习能力还真是强,战略上一环扣一环,上下游都考虑到了。我们一起畅想了怎么用移动互联网来提升整个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效率,中国农业信息化太落后了,我们都认为农业互联网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显然是我对中国农业互联网的热情感动了老邓,他说让我做一亩田的董事,我说没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很快到了2015年春节,我跟老邓那边签了TS,准备过了年开始DD,DD完搞SPA交割。这期间我帮老邓推荐了些人才,他说他要招兵买马,招一些牛人往前冲。过完春节没多久,我们还在DD和准备SPA,突然有一天曹毅微信上给我说,一亩田让我抓紧点,好像有人在抢,给的价更高。我没当回事,我想都签了TS,这么高估值谁来抢,又过了2-3周,我看一亩田那边老不推进SPA的事情,我就跟邓锦宏联系,他约我周末过去他新办公室聊聊。周六,我到了一亩田新办公室,完全不一样了,前台比昆仑的前台还豪华,之前连个前台都没有(自由进出)。邓锦宏一上来就跟我讲一亩田一个月交易额已经到30亿了,他马上要完成C轮融资,GIC和云峰领投,10亿美金估值融2亿美金。我问他未来商业化怎么考虑的?他说都可以不拿VC的钱,一亩田马上可以有收入,他最近每天在接见一个农业县县委书记,明年每个农业县愿意拨款300万给一亩田,全国1000个农业县,一亩田一年就能有30亿,当然这些钱也不是归一亩田的,而是由一亩田来帮助政府用在当地农民的信息化以及农产地物流上的。当时我虽然觉得有点夸张,有些难度,但觉得做农业伴着政府,搞上游基地路子还是对的,政府一年那么多科技补贴,给一亩田挺靠谱的。我甚至对自己说,我做政府关系不行,也不爱跟政府打交道,这一点上就不如老邓,这条路我是闯不出去,但老邓这架势,搞不好这条路能闯出来。后来我问老邓,我投资的事情怎么样了,老邓脸开始红了,不好意思跟我说,云峰老范跑过来了,比我投的价格高50%,按Pre 4.5亿美金投2500万美金,没办法让我投那么多了,但是他很敬佩我的能力和为人,尤其是我上市那一天承诺未来给清华大学捐1个亿更是感动了他,加上我也帮了一亩田不少忙,给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也出了很多主意,所以他还是决定让我按之前谈好的价格Pre3亿美金进来,但跟我商量一哈,是不是只进1个点。
&只让进一个点,就是给我个面子,不把关系搞坏了搞僵了。&不过我没有这么想,我很爽快就答应下来,我说(也是我真实想法):&我不在乎占多少,只要能参与这份事业,这份未来价值500亿美金以上的事业,参与进来能够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我就很满足了&。就这样,回去以后,我立马给一亩田打了330万美金,给了一个CB,占了这1%股份,而且成为了股份最少的董事。董事会上我可比A轮领投的周逵,B轮领投的新天域孙壮能说多了,股份上少了,话语权上得赚回来呀。就这样,我轰轰烈烈想投资一亩田大干一场的计划就这样被云峰老范撬单了。
虽然一亩田我占的股份那么少,但我还是非常热心的在帮他们忙。我催他们赶快把C轮融资close掉,我跟老邓说了好几次,他不急不慢的,他说GIC只愿意给Pre8亿美金的TS,红杉觉得便宜,想提高到Pre10亿美金。我心急如焚,我直觉这样下去会有问题,我倒不是在乎我的投资,而是我性格就这样,对事情直来直去,我觉得做得不对,不管是谁我都敢说。我让老邓别在意价格了,赶快做完这轮融资,我跟老邓说,别贪婪,贪婪是魔鬼,别膨胀,膨胀了真理就会来教训你。这个事情还连带影响了趣分期融资,当时趣分期也在融C轮,罗敏和我商量便宜点也把钱拿了,战略价值最重要,估值放其次,所以蚂蚁金服跟我们砍了哈价我们俩也都想答应,去征求曹毅意见,曹毅一上来就说,太便宜了,一亩田都要到12亿美金了,小麦公社5亿美金,美菜7亿美金,我们的公司怎么都融得那么便宜,卖便宜了。但是在趣分期这个案子上,我有很强的主导权,曹毅也愿意听我的,所以我们很快就统一了内部股东,搞完了C轮融资,拉进来蚂蚁金服。当然最值得赞赏的是罗敏同学,他创业了那么多次,知道融资的艰难,所以他估值都不会要很高,他把融到钱当做第一位,而不是多少估值,一旦市场接受不了他给的高估值,他就会降价让投资人觉得价位合适。总之,他在融资这个事情上非常理性。
大概是6月份某一天,在极客公园的活动,我遇到了一亩田老邓和CFO姚宁。我跟姚宁说,你们还不Close呀,小心出事呀。姚宁回我一句,不怕,后面还有好几家顶着呢,他们不做,有人做,不怕做不掉。我想,完了,都膨胀到这个份上了,我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我也不想参与啥了。之后几个月都没跟一亩田沟通。
后来的事大家也就都知道了,不知道是哪个竞争对手抹黑,媒体开始一夜之间大规模报道一亩田刷单的事情,受这个影响,一亩田的C轮融资就被搁置很不顺利。这个时候,我和曹毅一起去找了邓锦宏好几趟,给他出谋划策,帮他想办法稳定团队。说实话,对创业者来说,曹毅是一个挺不错的投资人,他喜欢跟创业者打成一片,像兄弟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呢,别人牛逼膨胀了,我不愿意搭理,创业者如果落难了,我反而是挺身而出,愿意帮忙一起挺过去。我们觉得这个时候,关键是要有个江湖大佬出来挺一哈领投,我们比较天真地让邓锦宏去找沈南鹏,请他出来挺一哈,毕竟红杉也是最大的投资人股东,没想到邓锦宏晚上告诉我们,他被沈南鹏臭骂了一顿,说他刷单,没有企业应有的诚信。听了之后,我们也觉得老沈不出来挺也是对的。
此后,一亩田的董事会就开始每个月都开会碰业务进展,邓锦宏主导董事会调整了业务模式,暂时先放弃了B2B撮合交易平台,改为做信息撮合模式同时跟广大的地级市批发市场合作,建立真正的全国性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我认为他这个策略是很不错,一直给他打气,但有一个地方,我觉得邓锦宏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走出来。一亩田到现在还有小1000万美金的现金,完全可以重新来过。我一直在董事会里主张在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之前,把亏损控制下来,控制在200万人民币以内,这样再把新模式摸索清楚之后,还有钱可以狠狠砸下去。但邓锦宏和管理团队顾虑这样做会影响人心,造成关键岗位人员流失,从而整体崩盘。站在我的角度,我不会像他那么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平时看不出来谁是人才,谁是弟兄,在这种时候留下来的人才是自己的子弟兵,才是真正的人才,公司真正的财富。这个时候就要敢于大幅压缩,把成本真正控制下来,同时还要有自信能够把核心骨干都稳定住,让大家为了理想齐心协力,而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连兄弟们都不能笼络住,怎么能够创业成功呢?其实最可怕的就是这样一个月几百万几百万的慢慢把资金给耗没了,创业最害怕这个。从这个角度来说,老邓还不像我们这些创业老手,足够狠,足够坚决,稳准狠。
我到今天还是认为一亩田将会是一家伟大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第1,在一亩田出现之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没有一家企业对农业互联网化予以如此的重视和专注,一亩田的出现让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和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农业+互联网存在的巨大市场机会开始高度关注,掀起了一股热潮。确实中国的农业存在绝大的机会,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化来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第2,一亩田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了很多年,在他拿到红杉的A轮投资之前,他已经对中国2000多个农业县的各种产物产能非常熟悉,这是一个慢行业,深耕的积累总有爆发的一天;第3,客观来说,邓锦宏是个不错的人,能力也很强,学习也很快,战略高度足够,对农业互联网又有梦想般的热情,他在百度就提出了百度农业这个项目,正是他这股热情感动了我们这帮也有热情的投资人去支持他。如果他能执行力更强一些,做事情脚踏实地追求执行效果,一亩田一定能够爆发,而这是时间的磨练能够赋予邓锦宏的。
后记:在一亩田这个案子里面接触的所有人当中,我认为水平最高的人是俞军,可惜他已经移民加拿大了。他非常朴实无华,不唱高调,关注细节关注用户关注执行。前几天,他还曾经跟我谈到过对邓锦宏的看法,非常经典,讲出来我想对所有的创业者是一个很好的告诫和提醒&&&邓锦宏这个人,我认为,能力是有的,也有点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和个人专制,在做快公司打顺风仗时这不影响商业成功率,但如果做慢公司需要稳扎稳打,那么他的风格可能影响商业成功率。O2O行业绝大多数都是慢公司,尤其是低频的领域,更是慢公司,慢公司应该怎么做,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急功近利。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撰稿人周亚辉,昆仑万维集团创始人、董事长,75后,清华大学第一批休学创业者。2015年,昆仑万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市值约65亿美元的国际互联网公司,周个人身家近200亿元人民币。带领公司上市后,周亚辉转型为投资人。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亚辉投资笔记系列之一:我是怎么投资的趣分期、一亩田、达达
周亚辉,昆仑万维集团创始人、董事长,75后。生于云南丽江,藏族人,清华大学第一批休学创业者。2000年休学创业,曾创办国内最大的原创动漫网站“火神动漫网”;2005年加入千橡集团,任高级总监及副总裁;2007年创办昆仑万维,任董事长兼CEO。
2015年,昆仑万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市值约65亿美元的国际互联网公司,周亚辉个人身家近200亿元人民币。带领公司上市后,周亚辉转型为投资人。
周亚辉通过文字的方式真实记录了其投资趣分期、一亩田、达达等知名项目的曲折历程,为创业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创投圈“场景”。从曹毅、王兴、张一鸣、沈南鹏,到罗敏、邓锦宏、俞军,相信每一个创业者看完此文眼前都会浮现相似的场景,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同时,该系列投资笔记也为创业者、投资人、媒体还原了大佬们生活的另一面……
| 来源:昆仑万维集团
| 作者:周亚辉
我试图记录下最真实的投资决策心理过程和发生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想做些文字创作的欲望特别强,一直到最近几年,我才强烈意识到语言、文学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学科,也是最有价值的学科,哪怕用现代功利的角度出发,也是对人的成长最有用的学问。想想看,要能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特定的人物性格、表情、状态、动作,栩栩如生,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发现国内互联网领域投资决策过程的真实记录特别少,缺乏分享,这些投资大佬还在忙着继续赚钱,没工夫写几笔,同时这里面涉及太多的商业机密,又有哪个老师傅愿意写出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呢。
最近几天,好消息和坏消息同时来到,好消息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领投了趣分期的D轮上亿美金的投资,趣分期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金,距离上轮我投资还不到半年。坏消息是总有一群人为了阻止一亩田的新一轮融资,在黑一亩田,但我不管别人怎么看一亩田,我坚定的认为一亩田一定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后面我会专门讲讲一亩田为什么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我开始做投资,是从去年11月昆仑(昆仑万维,以下简称昆仑)过了发审会之后开始的。我自己,觉得难得终点又是起点,我和昆仑都应该借这个机会把全世界都看看,再来规划未来10年,20年的长远计划。
但那个时候,我连投资领域最基本的常用术语都不知道,什么PRO rata,Veto CB之类的词,我都不知道啥意思,也迸不出来(常用的词只知道pre 和Post)。虽然我自己也帮公司做过很多轮融资,在千橡(人人网)的时候也干过找投资项目的活,但无奈我自己创业那个时候签的都是中文协议,跟我们谈的投资人也都是人民币投资人,不太爱耍英文词汇,在千橡找到项目,谈好价格,活都扔给后面的团队和律师干。只能怪自己之前不好好干活,所以以后的日子我会特别留意VC们时不时蹦出来的英文单词,然后弱弱地下来问问人How to spell,然后百度一哈。
刚好那个时候,曹同学(曹毅,源码资本创始人,原红杉中国副总裁)有一天突然在微信上问我,“hi,亚辉,有一个跟投的机会,看看你那边有没有兴趣。”
这个机会就是趣分期,曹毅是这么跟我吧啦的,“这公司,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里面投的一家公司,应该是成长非常快,也是我们很看好的一家公司,叫趣分期。他呢,主要是给大学生提供消费金融的,目前在这个细分里面是第一名。简单点,大学生买iPhone,买小米手机,找他们可以来做分期。12个月,18个月,年化下来利率在40%;另外一端他们把资产卖掉,通过P2P,成本是在15%以内,这个里面就会有25个点利差。然后违约率极低,他的坏账只有3-4笔,总共他的量已经做得很大了,目前一天放款六七百万了,年底预计一个月能做到小10个亿。
这是一个非常快速增长的公司,资产类型也很好,并且形成了闭环。我们源码A轮投了300万美金,占不到10%,目前会有一笔B轮要做,估值在1.x亿美金左右,***要投5000万美金。那我们源码有权利可以跟投500万美金,我们源码FundI去跟的话,这么大金额我们跟不了。”
曹毅继续跟我说:“他这个公司从价值来讲,目前估值还是很低的,怎么来看呢,一个是跟人人贷比,人人贷当时融资在估值6亿美金的时候,基本上每天的放款量也就是500万人民币不到,趣分期已经700万了。
第二个他资产类型比人人贷更好,违约率更低。如果跟电商比,当然跟电商有点不太一样,毛利跟电商差不多的,如果从纯利来说,比电商还高,10%净利。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跟聚美比,聚美现在销售额也就不到10个亿吧,所以他的销售额已经超过聚美,净利率差不多。所以对比看来,趣分期现在其实是非常低的一个估值。我个人认为啊,(曹毅凡事最后一定要加这一句,我个人认为呀,我个人意见呀)当然他现在处于VC和PE中间,VC投有点大,PE投正好,决策速度偏慢,导致我们现在不想一个高估值,在速度和估值找一个平衡。”
“这个公司50亿美金有机会,你投吗?”(曹毅原话)。
你Y,一上来就说未来其实几十亿美金。我想了想,回了句,“可以,可以多投吗?我们投1200万美金”。(也是原话)
我倒不是被他给忽悠到了,而是想了三点:
第一互联网金融,多大的行业呀,而且这公司听起来增长还挺快;
第二,陈一舟给我说过投了美国的大学生金融公司SOFI,上次听他说值10亿美金了;
第三,这公司团队要不行了,我跳进去做,我这能力,这么大行业怎么也能折腾出来个30亿美金公司。对我来说,不就缺一个进入的机会吗,就当给自己交了上学的学费。
在2013年时,我曾经历过场痛苦的涅槃,那个过程对自己的提高挺大的。从那以后,我对自己的能力从内心来讲也非常自信。
但当时我还有个顾虑,我曾以为趣分期的CEO是一个我认识的人(曹毅没告诉CEO是谁,只说了公司背景),因为我听李建良跟我说我们认识的一个人在创业做大学生金融贷款,我以为是同一个公司,我觉得这个人挺肉的,我不太相信这个人能做起来。
后来的日子,也就是紧接着一个周末,我、曹毅跟趣分区CEO罗敏见了面,我看了看人就定了一半,首先确定了不是我认识那人,其次罗敏看面相,看谈吐,看肢体语言都比较老练,有些气场,像是个下手比较狠的人。罗敏跟我讲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分期乐,以及他怎么在2014年9月开学后反超分期乐的。以及对于万分之几坏账率的控制是怎么做到的等等。
曹毅则提出这次以可转债的形式先借款,等下一个投资人确定了再确定股份,按下一轮的75折或者最高1.x亿美金,哪个低按哪个做Pre估值(这就是所谓的CB),还说下一轮lead已经基本定了,风险很低。反正我骨子里已经认为借贷是个好生意,已经决定投资,他们越讲我信心越足。
再后来的日子,我去他们公司看了看,一个大开间没有隔断,一堆人在一起闹革命,跟我们2008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挺像的。我觉得好,但同去的有人觉得不好,说像个骗人的传销组织。不过总体来说大家工作热情蛮高的。
最关键的时间点到了,我得去看看竞争对手分期乐吧,在联系分期乐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分期乐也正在融资,我很快用我的人脉网络得知DST确定要领投分期乐5000万美金,估值Pre2.5亿。得到这个信息,我就100%确定要投趣分期了。
两家公司业务量差不多,分期乐估值都2.5亿了,我投趣分期的估值才1.x亿,这个下行风险挺低的,除非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要不这个投资性价比挺高的。这个消息感觉罗敏好像还不知道,我也没有把这个信息完全告诉罗敏,只告诉他DST要投分期乐,让他赶快把下一轮融资搞定,不然竞争压力会很大。我怎么能把价格告诉他呢,他知道了要涨价我就亏了。
后来我确实也遇到过好几次创业团队谈好了又涨价的情况,也碰到投资人做完DD又砍价的情况(据说每一家VC都有过),某种程度来看,现在整个中国的商业社会就跟1930年代的上海滩有些类似,人心太活,发生这种事也很正常,说好说坏都可以。
不过现在回头再来看,以当时的情况,老罗同学不太会涨价,或者涨价也很容易被我摁回去,为什么呢?这个后面会讲到。我也就没去看分期乐,最主要是懒的,第二是DST都投了,价格又这么贵,这个价格我也不会跟投,何况分期乐业务已经被趣分期反超了。去看了,团队好与坏,没啥意义,懒了一哈没去看。
再后来就签协议,打钱,就这么投了趣分期1200万美金。中间缺少很多行业调查,企业调查DD的过程,完全就是直觉和熟人信任,当然那个时候我一个新手,对VC投资对互联网金融都是新手,加上时间窗口期这么短,从见面到打钱就一周,其实让我看我也很难看出门道来,所以我下判断的逻辑基础就变成了跟曹毅这个人的信任,罗敏接触下来给我的感觉不错,大行业加上DST投分期乐以及如果这公司不行,我跳进去,我自信我肯定能搞起来等这五点。
DST比我牛逼多了,他投分期乐总是有理由的,琢磨这几个关键点,其他都变得不重要了。
定下来投资趣分期,先给了1200万美金CB,刚好这个时间点,召开了源码资本第一届码会,-6日,因为投资趣分期的缘故,我被鉴定为有钱人,源码资本还是给了我较高的待遇,给我安排了一个分组讨论当导师,所谓分组讨论,就是每组2-3个LP当导师(也就是这个讨论,我认识了金融专家,北京厚泽担保(厕所里所有小广告那家)的安总,很牛逼的金融专家),然后跟7-8家源码投资的创业企业交流讨论,主要是创业企业介绍自己,然后相互问答。
这些创业者实在太年轻了,所以我主持讨论会,让大家转着介绍了一圈,我听了都没啥兴趣,要不就是太嫩了,没觉得厉害。就一家公司,我听了挺有意思的,他说他们是做农产品交易的,农产地和城市经销商都通过他们做交易,而且这哥们很能说,一上来哗哗哗说几个要点,说几个数字,精神头很足,把我们都震住了,有几个CEO明显没有经验,讲几分钟还没把自己做什么讲清楚,都讲一些专业术语,我们这些外行投资人谁都听不懂。
这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公司就是一亩田,CEO就是邓锦宏。也是我后续的一笔重要投资,这个就留到下一次再讲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砼辉新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