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被美国垄断的中国日用品网制造技术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a1b43bf31a437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制造业的未来在美国,而非中国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制造业的未来在美国,而非中国
本文作者:Argus
波音公司工厂(图片:)
(文/VIVEK WADHWA)今年7月,美国奥运制服中国造的消息见诸报端,引发美国民怨沸腾。这条消息折射出美国人因制造业流向中国而产生的忧虑和恐惧。中国的政府补贴、廉价劳动力、宽松的法规以及稳定的汇率,数十年来吸引了大量的美国制造业,美国失去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
但是,尽管有这次的奥运制服外包事件,大趋势却已经倒转,这次该轮到中国担心了。包括陶氏化学的 CEO 安德鲁o利伟诚(Andrew N. Liveris)在内,许多公司的 CEO 都已将 “制造业回归美国” 的意愿公之于众。人们一直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的升值,但其实并非如此。技术才是制造业回归美国的真实因素。技术进步将令中国制造业重蹈过去 20 年来美国的覆辙。
好几样技术将触发这一新趋势:
第一是机器人技术。现今,机器人不再像是过去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类人机械,而是通过软件远程控制的专业机电设备。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强大,这些设备的功能也日益先进。现在,机器人的能力已经足以进行外科手术、挤牛奶和军事侦察,驾驶战斗机也不在话下。像 Willow Garage、iRobot 和 9th Sense 这样的公司已在出售机器人开发包,极客大学生和开源社区则在开发更加先进的应用。次时代机器人很快就能比人类劳动力更便宜,令中国工厂目前使用的设备相形见绌。中国的制造业巨头之一——台湾富士康集团,2011 年 8 月宣布将在 3 年内引进 100 万台机器人代替工人——即使是中国这样低廉的劳动力,富士康还是觉得成本太高。
站内相关文章:
第二是人工智能(AI)——软件将使得计算机非常聪明,即使比不上真正的“人脑”,至少在某些方面能与之匹敌。1997 年,IBM 的计算机 “深蓝” 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o卡斯巴罗夫。2011 年,Watson 战胜了电视智力竞赛Jeopardy 的冠军。辉煌战绩的背后都是 AI 技术,它也是自动驾驶的汽车、Siri 等语音识别技术以及 (Facebook 最近获得的面部识别软件)的基础。
站内相关文章:
硅谷奇点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的负责人内尔o杰克布斯坦认为,AI 技术将融入制造业并令其更加 “人性化”:我们可以在 AI 设计助手的帮助下,在家里亲手设计属于自己的产品。他预测未来会出现 “创造者经济”,大规模生产将被个人化生产代替,人们从网上下载设计作品并进行改造,或者干脆自己动手设计。我们可以在家里或者公共制造车间里将这些设计 “印制” 成产品。
第三是 3D 打印技术。这种被称为 “累积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制造方式将大大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传统制造业条件下,工人利用电锯、车床、铣床、钻床等机械设备切削原料制造部件,过程繁琐,复杂费时。产品越复杂,需要的劳动和精力越多。“累积制造” 则依照 3D 模型逐层叠加液态原料,以这种的方式制造部件——这是 “增加” 而不是 “减少” 原材料的过程。这种 “3D打印机” 利用的金属溶液、塑料液滴和其他材料制造产品,就像激光打印机用墨一样,其制造过程不需要任何机械工具或者装置,不产生任何废料,也不因产品的复杂程度而增加成本。就像打印一页图片不比打印一页文档复杂多少一样(除了费墨多些),“打印” 一个复杂的模型也不比制造简单的模型多出多少成本。
3D 打印技术现在已经发展成熟,足以用来制造机械设备、医用移植物、珠宝,甚至服装。用来印制最简单产品的最便宜的 3D 打印机现在只卖 500 - 1000 美元。很快,我们就能用这个价格买到印制玩具和日用品的 3D 打印机了。十年后,3D 打印机就能进行小规模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完全可以预见到,在下一个十年,制造业就将回归美国本土,3D 打印机将足以制造电子产品,巨型的 3D 打印机甚至可以 “打印” 整幢大楼。既然这个本地制造过程如此高效、廉价,为什么我们还要不远万里将生料运到中国,再把成品运回美国呢?
站内相关文章:
第四是新型材料。下一个十年,突飞猛进的纳米科技等技术进步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制造业。工程师和科学家正在研究一些新型材料,比如碳纳米管、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和新型碳纤维等。这些新型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更坚固、轻便、高能效的产品,比现在的工业品寿命更长。而 “分子制造业” 这个新领域将更进一步,在原子精度上排列分子的成本将更加低廉。杰克布斯坦说,“就像计算机改变了我们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一样,分子制造业将改变我们与分子和物质的关系,使得精确控制的分子和物质充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站内相关文章:
所有这些技术进步都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增益美国工业持续创新的能力。美国公司已然觉察到了中国劳动力和航运成本上升、时间延滞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始另辟蹊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电动跑车——the Tesla Roadster 已经借助机器人和 AI 技术的力量在美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最近谷歌也宣布将在美国制造其备受赞誉的 Nexus 7 平板电脑。这就是制造业回潮之肇始。
因而,让我预测一个未来的新闻标题吧,“美国 3D 打印技术掌控 2020 奥运制服,中国爆发抗议浪潮”。
编译自:《外交政策》 The Future of Manufacturing Is in America, Not China
你可能感兴趣
没有制造业的国家撑不了多久,服务业神马都是忽悠人的
塑料成型工艺及机械硕士,姓氏漫谈小组组长
对此观点实在不能认同。看起来像是作者吃了点药一时亢奋而已。未来制造业在哪里并不好说。首先这个未来的时间界定作者没明确,是十几二十年,还是几十年。人都不是弱者,只不过有的人跑的慢点,有的人跑的快点,但是路上某个风景谁都可以看到。其次,对于几个观点,特别是一、二、三我不认同。机器人技术,恐怕除了美国,还有个日本。可能美国在工业、军事等领域领先,但在民用领域日本已经走在了前头。而且富士康引进100万台机器人这种说法,我很想吐槽。。。况且都快2013了,富士康屌丝门都回家种田了?什么叫机器人,我猜也许作者认为比如汽车工业上应用的智能机械臂也是机器人,我表示反对。至于二和三这种未来生产技术,我只想说,要走到完全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如四新型材料,现在也没有大规模应用的趋势,不走向市场的科技能称之为制造业么?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86)
不想当沙发
Nexus7不是华硕代工的么……顺便吐槽华硕的质控……
那谁能说说,到底为什么中国到底为什么变成了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恐怕政治因素,群众心理都应考虑在内……绝大部分也不是技术的问题。
中国确实在这方面差距太大,中国国企无所作为,白白浪费着资源跟劳动力。当年的精工简政付诸流水。
塑料成型工艺及机械硕士,姓氏漫谈小组组长
对此观点实在不能认同。看起来像是作者吃了点药一时亢奋而已。未来制造业在哪里并不好说。首先这个未来的时间界定作者没明确,是十几二十年,还是几十年。人都不是弱者,只不过有的人跑的慢点,有的人跑的快点,但是路上某个风景谁都可以看到。其次,对于几个观点,特别是一、二、三我不认同。机器人技术,恐怕除了美国,还有个日本。可能美国在工业、军事等领域领先,但在民用领域日本已经走在了前头。而且富士康引进100万台机器人这种说法,我很想吐槽。。。况且都快2013了,富士康屌丝门都回家种田了?什么叫机器人,我猜也许作者认为比如汽车工业上应用的智能机械臂也是机器人,我表示反对。至于二和三这种未来生产技术,我只想说,要走到完全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如四新型材料,现在也没有大规模应用的趋势,不走向市场的科技能称之为制造业么?
的话:中国确实在这方面差距太大,中国国企无所作为,白白浪费着资源跟劳动力。当年的精工简政付诸流水。产业调整就意味着大批量失业。。感觉中国没做好准备。。所以低附加值高消耗的生产,还要持续好久吧。。
环境工程博士生,计算机爱好者
嗯,差距很大。坐等第四次产业革命
哎。愁人。现在真的是廉价劳动力,如果很多制造业能大规模采用自动化机器,或者很少人工参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就没了。。不过这个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没有制造业的国家撑不了多久,服务业神马都是忽悠人的
的话:哎。愁人。现在真的是廉价劳动力,如果很多制造业能大规模采用自动化机器,或者很少人工参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就没了。。不过这个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制造业真的开始大规模自动化了,失业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劳动力重新变得廉价起来,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当廉价的劳动换不来足以支撑生存的资源,又一次世界范围的社会动荡将会发生,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社会动荡让人口大幅度减少(如果战争没有让人类直接灭绝的话),足够少的人又可以在新时代过上正常的生活,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科技发展带来的进步总是这样循环,像上台阶一样将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带入信息时代,直到人类找到大规模外星移民的方法,或者被自己毁灭。。。
在我眼中,没有人类特点的人将被淘汰
的话:那谁能说说,到底为什么中国到底为什么变成了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恐怕政治因素,群众心理都应考虑在内……绝大部分也不是技术的问题。科学技术才是一切进步的根本,政治经济只是一种平衡游戏。。。每次社会动荡刚刚结束的时候,人类总是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政治经济都可以很简单就让社会稳定进步。。。随着科技发展,生命的本性总让道路越来越窄,人类总要走到独木桥或钢丝上,让政治经济越来越难维持社会的平衡。。。当然也可以像北朝鲜那样封闭保守,阻止科技的进步脚步,苟延残喘。。。总有一天,人类脚下的钢丝断了,没摔死的人会发现脚下又出现了一条大道,引诱人类继续前行。。。
nexus7是华硕代工??Q7才是美国本土制造的吧?
计算机的必展史就是新材料的发展史
的话:nexus7是华硕代工??Q7才是美国本土制造的吧?Nexus Q似乎被放弃了……不说什么了
3D打印机做批量生产还是太奢侈了原理上就决定它的成本和产率与其它工艺没有可比性它的优势在于小量生产快捷方便所以这文章实在不怎么专业严谨
美国将以这样来压榨中国的矿,是个好主意。反正中国政府不让我做,他们就要灭亡。
的话:如果制造业真的开始大规模自动化了,失业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劳动力重新变得廉价起来,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当廉价的劳动换不来足以支撑生存的资源,又一次世界范围的社会动荡将会发生,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社会动荡让人口大幅度减少(如果战争没有让人类直接灭绝的话),足够少的人又可以在新时代过上正常的生活,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科技发展带来的进步总是这样循环,像上台阶一样将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带入信息时代,直到人类找到大规模外星移民的方法,或者被自己毁灭。。。举例的这几次产业革命的确如此,但想想是谁最后获得胜利统治世界?是知识进步者,现在的问题是产业革命(或者其他革命——社会、信息、文化等等)有哪个是中国占优势的?最大的可能是我们重复前几次产业革命的命运,继续落后。
老美太乐观了吧
天朝只是组装而已吧
的话:对此观点实在不能认同。看起来像是作者吃了点药一时亢奋而已。未来制造业在哪里并不好说。首先这个未来的时间界定作者没明确,是十几二十年,还是几十年。人都不是弱者,只不过有的人跑的慢点,有的人跑的快点,但是路上某个风景谁都可以看到。其次,对于几个观点,特别是一、二、三我不认同。机器人技术,恐怕除了美国,还有个日本。可能美国在工业、军事等领域领先,但在民用领域日本已经走在了前头。而且富士康引进100万台机器人这种说法,我很想吐槽。。。况且都快2013了,富士康屌丝门都回家种田了?什么叫机器人,我猜也许作者认为比如汽车工业上应用的智能机械臂也是机器人,我表示反对。至于二和三这种未来生产技术,我只想说,要走到完全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如四新型材料,现在也没有大规模应用的趋势,不走向市场的科技能称之为制造业么?国内制造业成本在不断上升,这个是事实。而且要靠廉价的劳动力国家和经济是没法有质的飞跃,美国人的收入远高于我们,而国内人民收入提升必然要使劳动成本上升,产业转型是必须的。
没事的,美国造机器人,造3D打印机,其零件还是TMD的大陆制造... 有些整机都是包给大陆在做。这些技术造造玩具和艺术品还行,要想进入大规模的机械制造行业,20年后都未必能行啊。 大陆还是埋头先把20世纪的技术吃透,再来谈啥米创新。米国靠什么强大?绝对不是靠工业技术,也不是靠计算机技术,不是靠劳动力,更不是靠资源。米国的强大靠的是用美元和大宗商品挂钩成为全球单一结算货币,靠着发行美元来剥削全世界; 米国的强大,根本上是金融的强大,这就是为啥在米国搞技术的其实全是渣,进不了上流社会; 在米国任何时候都是金融街的人赚钱; 华人这一点看得比较透,所以多数都是去华尔街打工; 硅谷成功故事只有傻逼屌斯才信。
新技术固然好,也确实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点不可置否.....只是理论运用于现实,真的不是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走向反向。
个人认为3d 打印前景不怎么样,这多少年前就出来的技术,还有就是上文提到的都在说减少人,劳动力,不要人干活了在哪个国家都一样了,至少服装鞋业纺织品类机器人没法代替!
的话:如果制造业真的开始大规模自动化了,失业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劳动力重新变得廉价起来,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当廉价的劳动换不来足以支撑生存的资源,又一次世界范围的社会动荡将会发生,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社会动荡让人口大幅度减少(如果战争没有让人类直接灭绝的话),足够少的人又可以在新时代过上正常的生活,就像上几次产业革命一样。。。科技发展带来的进步总是这样循环,像上台阶一样将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带入信息时代,直到人类找到大规模外星移民的方法,或者被自己毁灭。。。说得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好像死了好多人似的。
的话:没事的,美国造机器人,造3D打印机,其零件还是TMD的大陆制造... 有些整机都是包给大陆在做。这些技术造造玩具和艺术品还行,要想进入大规模的机械制造行业,20年后都未必能行啊。 大陆还是埋头先把20世纪的技术吃透,再来谈啥米创新。米国靠什么强大?绝对不是靠工业技术,也不是靠计算机技术,不是靠劳动力,更不是靠资源。米国的强大靠的是用美元和大宗商品挂钩成为全球单一结算货币,靠着发行美元来剥削全世界; 米国的强大,根本上是金融的强大,这就是为啥在米国搞技术的其实全是渣,进不了上流社会; 在米国任何时候都是金融街的人赚钱; 华人这一点看得比较透,所以多数都是去华尔街打工; 硅谷成功故事只有傻逼屌斯才信。金融什么的,带着滚滚的金属洪流碾压过去才好使。扯着嗓子干嚎,谁听呀。
先进的制造业方向是少使用工人,那么不需要中国低级劳动力的同时也不会需要美国的低级劳动力,所以制造业中心移去美国也不会带来大量工作岗位。认为决定制造业所在地的因素从劳力成本转到基础建设、产业链、市场、税收等非制造业因素上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中国人日常用品中外国的品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都快速增长.中国是世界上消费者最多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但是大部分消费都不知道自己消费的是谁的产品.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和资金机会,另一方面,也给国内的民族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是好是坏,很难说清。来看看一些我们以前耳熟能详的被外资收购中国知名企业。
1、福建南孚电池 ------------ 美国吉列公司
2、河南双汇肉制品 ------------ 美国高盛集团
3、黑龙江哈尔滨啤酒 ------------ 美国AB(百威啤酒)
4、黑龙江佳木斯联合收割机 -------------美国约翰迪尔
5、福建雪津啤酒 -------------比利时英博
6、四川双马集团 -------------拉法基
7、深圳发展银行 -------------美国新桥
8、G华新 -------------HOLCHIN B.V
9、G东睦 -------------睦特殊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10、华润锦华 -------------华润轻纺
11、桦林轮胎 -------------新加坡佳通轮胎
12、江苏无锡威孚 -------------德国博世
13、西北轴承 -------------德国FAG公司
14、锦西化机 -------------德国西门子
15、TCL国际电工 -------------法国罗格朗
16、上海轮胎橡胶 -------------法国米其林
17、上海贝尔 -------------法国阿尔卡特
18、深圳赛格三星 -------------韩国三星康宁
19, 德龙钢铁-----------俄罗斯第二大钢铁企业Evraz
20.统一石化----------英荷壳牌
21.娃哈哈--------达能
中华牙膏、大宝、汇源(即将被收)
乐凯:被美国柯达收购20%
“洁花”洗发液134万美元被收购;
“孔雀”电视机315万美元被收购;
“豪门”啤酒6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光明”染发液2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金鸡”鞋油1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洁银”牙膏1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太湖水”啤酒25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凯歌“(电视)消失了……
“燕舞”(收录机)消失了……
“天府可乐”(饮料)消失了……
“上海牌手表”消失了……
“永久牌自行车” 消失了……
“蝴蝶牌缝纫机” 消失了……
“长城”“大地”(雨衣) 消失了……
达能控股蒙牛,收购乐百氏。
可口可乐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
2003年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德国拜尔斯道夫3.17亿欧元收购丝宝日化85%股份
美国东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OBO) 成功收购我国中药企业广西灵峰药业有限公司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没有消失的,也有不少市场份额萎缩,不复当年之勇。
在目前股市暴跌的背景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不仅有“抄底”中国优质资产的嫌疑,更让市场人士担心,汇源这一民族品牌在收购后恐怕又将被打入“冷宫”。想当年,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的国产碳酸饮料品牌早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已足以让我们担心汇源今后的命运了。
以下为部分被收购的民族品牌现状。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宝贵时机。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活力28:1996年,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后,双方规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1996年,活力28集团公司与德国美洁时合资成立公司。活力28以品牌和设备作价出资9000万元占合资公司40%的股份,合资公司享有活力28品牌50年的无偿使用权。此后活力28品牌并没有按照合资合同中设想的那样,努力将这一市场反映优秀,消费者口碑良好的国产品牌带上更高的目标,而是每况愈下,自2000开始逐年销售额递减,到2003年已经入不敷出的地步。
虽然7年之后,湖北天发集团回购“活力28”商标成功,但昔日的日化巨头,已经在外资品牌的无情“冷宫”中元气打伤,无力回天了。随着活力28商标的持有者天发集团的没落,这个盛极一时的品牌算是走到了尽头。
南孚电池: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如今这一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第一的电池品牌已经不属于民族品牌了。
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法国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为了收购娃哈哈.达能什么手段都用的出来。目前达能公司在中国饮料行业10强企业中,除了已收购娃哈哈的39家企业和乐百氏98%的股权之外,还收购了深圳益力矿泉水公司54.2%的股权、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的股权,以及汇源果汁22.18%的股权。同时,达能还收购了奶业企业蒙牛50%的股权,以及光明乳业20.01%的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
小护士:法国欧莱雅2003年收购小护士。5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
苏泊尔: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大宝:日,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至此,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相信现在很多的人没听过这个品牌.国产的可乐饮料“天府可乐”在重庆面世,随后风靡全国。一度曾作为国宴饮品的天府可乐,巅峰时期在全国有108家分装厂。占领国内80%的饮料市场..出口国外.甚至可以与百事和可口可乐一比高下.
&&&被民众看成民族饮料象征的天府,曾发誓要将民族饮料的旗帜扛到底,总经理李培全为此在全国人大会上慷慨陈词,振臂高呼“保护民族饮料”,也曾引发新闻界轰轰烈烈地辩论如何保护民族工业。但天府可乐这一品牌最终也没逃脱被洋名牌吞没的命运,这成了重庆人品牌梦中一段最为痛苦的回忆。
&&&&&日,百事可乐、天府可乐在重庆“联姻”,天府可乐这个商标,以350万元的价格进入了合资企业百事天府。百事可乐控股60%,仅用了200多万的代价就取得了对天府可乐的品牌控制权。那天的主持便是在全国人代会上侃侃而谈保护“国水”的李培全,其时的李培全,心情异常复杂。
&&&&&重庆天府的最早合资对象本是可口可乐,经过半年谈判,双方已经签订了意向协议,但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双方对于保留天府可乐这个品牌分歧较大,迟迟达不成协议。谈判胶着时,百事觅得空子钻了进来,许诺出资发展“天府”品牌,赢得了政府部门的赞赏和支持。天府合资的变局引起了业界及海内外舆论的震动,路透社曾以“可口可乐——煮熟的鸭子飞了”为题作过报道,并称是百事可乐的重大胜利,香港一家杂志则发表评论称,百事在中国攻克了一块最难攻克的堡垒,中国软饮料业的半壁河山被洋人占去。为此,时任百事可乐东亚区总裁的高启坤受到百事总部的嘉奖和提拔,而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总裁则遭遇降职。
&&&&这些只是目前的一些统计数据.其实还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和一些不太著名的名牌也被收购.展望中国现在还有多少民族自主品牌..
&&&&这些以前耳熟能详的品牌,我才第一次深深感觉到和世界接轨对中国企业带来的冲击,国外公司猛虎下山似的扑来,自主品牌一个一个倒下....真不知道入世对欧美不设防是利大还是弊大.所有的所谓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在事实面前都得低头..........
&&&&再来看一下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地位..我们平时用的手机.汽车.电脑.洗发水.化妆品.口香糖.食品.巧克力.钟表.日常用品.饮料等等等等....大部分都是外国的.
&&&目前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品牌包括: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伊卡璐、舒肤佳、玉兰油、SK-II、护舒宝、封面女郎、帮宝适、佳洁士、欧乐-B、汰渍、碧浪、品客、吉列、锋速3、博朗、金霸王。
&&&联合利华的家庭及个人护理用品,品牌有:中华、洁诺、夏士莲、力士、旁氏、多芬、凡士林,奥妙和金纺;
食品,主要品牌包括家乐和立顿。生产家乐牌鸡精、鸡粉、速食汤料、色拉酱、花生酱、立顿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等
&&&美国箭牌糖类有限公司是国际糖果业和全球最大的口香糖生产商,是具有112年历史的世界口香糖王国。箭牌公司在全世界拥有15家工厂,生产包括绿箭、黄箭、白箭)、益达等知名品牌产品。箭牌产品行销世界上超过150个国家。其中旗下的“黄箭”和“白箭”品牌已有110多年的历史。箭牌公司长期致力于让“箭牌融入生活每一天”,其产品具有相当高的产品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占领了中国70%的口香糖市场...
&&&汽车业:
日本: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凌志、三菱、日野、富士、阿库拉、无限、总统、英菲迪尼、帝斯勒、俊朗、铃木、五十铃
韩国:现代、起亚、大宇、双龙(建议不要购买南朝鲜的车,价格贵而且不耐用)
德国:奔驰、宝马、宝马旗下的mini、保时捷、欧宝、大众、大众旗下的奥迪、smart;
法国:雷诺、标志、雪铁龙
英国:劳斯莱斯、路虎
瑞典:沃尔沃、绅宝(有时也译萨博);
意大利有菲亚特,法拉利 、玛洒拉帝、兰博基尼、阿尔发罗密偶
美国:通用 通用·雪弗莱 通用凯迪拉克&&通用·土星通用·庞迪克&&通用·奥兹
通用·别克 美国福特 福特林肯
福特野马福特水星美国麦克&&&通用凯迪拉克
克莱斯勒 道奇 吉普悍马奥兹莫比尔
手表:世界四大钟表集团控制了中国豪华表90%的市场..
&&&&&斯沃琪集团:原瑞士钟表工业公司和瑞士钟表总公司于1983年合并而成、瑞士斯沃琪集团已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钟表工业集团,旗下拥有勃朗帕爱、欧米茄、雷达、浪琴、天梭、卡文克莱、雪铁纳、美度、哈米尔通、皮巴曼、斯沃琪等手表品牌。同时拥有自己的装配系统生产企业Lasag公司、钟表机芯生产企业ETA公司、钮扣电池厂Renata公司等多家配套生产企业。
&&&&&劳力士集团: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劳力士集团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钟表企业,年销售额逾20亿瑞郎,只生产连年荣居世界销售额之首的劳力士牌手表及其兄弟品牌帝舵表。这两个身价不凡的品牌使劳力士集团成为瑞士最大的奢侈表生产者,每年瑞士全国生产用黄金总量的半数都被使用在劳力士集团的成品表中。
&&&&Vendome集团:Vendome奢侈品集团是瑞士第9大企业Richemont集团的子公司,拥有一系列世界奢侈品名牌,如卡地亚、阿尔弗雷德·登喜路、万宝龙、兰赛等。自1988年起,Vendome集团先后购入名士、伯爵、江诗丹顿三个瑞士豪华表品牌,并将卡地亚的生产领域从珠宝首饰扩展到豪华首饰表,从而跻身于世界三大钟表生产企业之列,手表年销售额达15亿瑞士法郎。
&&&&LVMH集团:拥有CD香水和路易·威登皮具的法国LVMH集团是当今世界头号奢侈品集团。去年购入玉宝、豪华、茨尼特三个瑞士手表品牌后,LVMH集团立即跃居世界第四大手表生产企业。从今以后,这个来自法国的“重量级”企业将与瑞士本土的三个集团军――斯沃琪、劳力士和Vendome共同控制世界豪华表生产80%的份额,刚刚加入钟表生产行列的LVMH集团已占有豪华表生产的10%。
数码相机: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一直以来都把持在国外厂商手中,日本的佳能、索尼、奥林巴斯、尼康、富士,美国的柯达、惠普,几乎瓜分了全部市场份额。数码摄像机方面,日本的索尼数码摄像机在国内的占有率已经达到50%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日本的松下、三洋、佳能、JVC、富士、日立等品牌基本上占据了剩下的市场份额。宇瞻、台电、SSK飚王、忆捷等都是台湾的数码品牌,双飞燕其实也是台湾品牌,罗技是瑞士的牌子,现代内存是韩国的品牌,飞利浦是荷兰的国企..
电脑:日本的NEC,东芝,索尼、富士通、松下、夏普,美国的苹果、惠普、戴尔,台湾的华硕(ASUS)、明基(BenQ)、宏基都在中国市场站住了脚跟,但是中国的清华同方,清华紫光,方正,海尔,七喜,长城等国产品牌……
手机:现在国内的市场上.4家外国品牌占据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总数达72.2%
也就是说.中国庞大的手机消费利润72%被外商赚去了.他们越来越富有.就有更多的资金开发新的技术.推出更新功能更强的手机..
但是国产手机怎么办?
国产手机因为市场少.利润低.赚的钱少.自然没有太多资金去开发新技术.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我们中国的手机技术永远落后与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等等...
微软公司:20世纪末开始到现在.微软一直放任中国市场上的盗版软件(有充分证据证实).导致中国自己的软件开发公司.除了杀毒类.其他根本没有生存力.中国的软件技术无法发展.因为中国人都用盗版.开发的正版没有销路.导致软件开发公司相继死亡.如今微软开始打击中国的盗版系统(前段时间的番茄花园事件)
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想用电脑.必须购买微软的上千元的正版系统.因为中国的软件公司都没有实力和微软竞争.中国人也彻底习惯使用Windows系统.
现在想想是微软傻还是我们傻?这就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技术落后.被外国人垄断带来的后果..
再来看一下中国的乳业和食用油
外资对于中国乳业的觊觎之心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06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就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乳业的外资企业达40多家,生产总值占中国乳业总产值的30%。外资进入中国乳业,既有行业内的大公司,采取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也有摩根、高盛等投资银行,通过收购股权,在合适的时候获利退出。“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外资通过投机的方式来获得财富。”
  而乳业只是外资进入中国国计民生领域的一个缩影。
  今年开始,外资加紧了进入生猪养殖业的步伐,其中,既有德意志银行等投机资本,也有泰国正大集团等实业资本。甚至像水务这样的公共领域,外资也早在2002年就开始布局。据有关信息显示,法国威立雅水务已在中国20个一线城市拥有正在运营的项目,另一家水务巨头中法水务,与其合作的中国公司也不少于20家,所占股份均在50%左右,合同约定经营年限大多在25~30年。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食用油、粮食加工等领域,外资公司甚至已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今年9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食用油在2007年对外依存度为59%,6.2%的外资企业控制着全国45.6%的产量。
  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而中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前两名都具有外资背景。目前中资控股的食用油品牌,只有中粮旗下的福临门等。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现在食用油的价格虽然并非100%由外资说了算,但外资的影响力相当大,这直接给中国市场的稳定带来了隐患。外资在今年加大了进入粮食加工领域的力度。有媒体报道,控制全球粮食贸易80%份额的四大粮商嘉吉、ADM、路易·达孚以及邦基今年都在加紧运作,意在控制中国粮食市场。
  最危险的是,外资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刘登高忧心忡忡,“如果控制了化肥等农资,就很容易控制粮价。”
  而比起四大粮商的强大力量,中国没有一家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农民希望粮食涨价,会很配合这些外资企业,这就很可能把国家储备粮计划架空。”. 曹建海介绍:由于外资在中国投资有优惠政策,一样的投资,预期回报比国内企业高,加之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外资优于内资的观念,都使得外资更容易介入具有投资价值的领域。
  曹建海建议,国家应该进一步收紧相关领域的外资进入政策,“其实我担心不仅仅是外资,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像粮食和食用油、乳业等与粮食相关的行业,一旦被私人产业垄断,就是不安全的。
还有统一和康师傅.我也在这里说一下.
统一集团是一个旗下拥有数十个子品牌的大型企业。统一集团是一家台湾的集团公司。
在方便面这一产品线上,统一集团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群体推出了6个子品牌:统一100,来一桶,好劲道,巧面馆,小涴熊以及小当家。
统一集团在食品行业涉足的领域包括了方便面、茶饮料、果汁饮料、奶茶咖啡饮料,以及将要进入的牛奶业。其自主经营开发品牌包括了:统一100、茶里王、鲜橙多、雅哈;另外,统一集团还采用了并购和战略联盟等方式,收购健力宝40%股权以及与卡夫合作,将其果珍系列产品转型为即饮型的产品,由统一操作。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1月5日表示,由朝日啤酒株式会社(该公司公开支持并出资资助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其生产的朝日啤酒已遭我部分同胞的抵制!)及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分别持有80%和20%股权的A-IChinaBreweries将以现金收购即将注册成立的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50%股权。这是国内食品行业目前为止最大一笔收购投资。
康师傅在国内市场地位愈重。2002年,中国非碳酸饮料的总消费额高达2,000万千升,而销售总额则高达1,170亿美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饮料市场平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2002年中国饮料市场以价值计更较1997年翻了一番。中国的饮料产品范围日益扩大,康师傅在主要产品类中的即饮茶及果汁饮料,分别位居该两种产品市场份额的第一位(45%
)及第二位(20% )
同时康师傅本身就是无良台商,两手空空到大陆,政府以统战高度,给予鼎力支持。挣了大钱后,竟然抽资回台支持台独,这样的企业能不抵制吗?
康师傅产品系列
  康事业部:红烧牛肉|香辣牛肉|麻辣牛肉|麻辣排骨|辣旋风
  海陆鲜汇|亚洲精选|酱香传奇|东北炖|油泼辣子
  酸香世家|江南美食|本帮烧|山珍海烩|老火靓汤
  千椒百味|蒸行家|油辣子传奇|陈泡风云|面霸
  干拌面|食面八方|好滋味|劲爽拉面|点心面
  福事业部:金牌福满多|超级福满多|福香脆|福满多|一碗香
  冰红茶|劲凉冰红茶|绿 茶|鲜の每日C|矿物质水
  |甜蜜一族康果汁|酸梅汤|实粒派|茉莉清茶|大麦香茶
&&&&妙芙蛋糕|3+2夹心饼干|咸酥夹心|甜酥夹心|美味酥
  蛋黄也酥酥|蛋酥卷|彩笛卷|乐芙球|珍宝珠|巧芙派|米饼|五谷珍宝
&&&&健百分|贝思缇|味全每日C|味全优酪乳
这些垃圾食品你愿意吃吗? 有营养价值吗?希望大家抵制.拿我们的钱去支持台独.你愿意吗? 不愿意就不要再去买康师傅.
手机业.化妆品.运动服饰.机械制造业.钟表(用的基本上都是瑞士和日本的).电气电子.家具..还有很多很多. 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只希望让大家知道我们的钱是被谁赚走的.外国企业用赚我们的钱去搞研发.我们企业又拿什么搞研发呢?如果我们不支持民族品牌.钱都被国外赚走了.
这跟清朝的时候我们吸大烟有什么区别.国家的钱都往国外流走了.民族企业倒闭了. 国家税收得不到保证.我们的生活也就得不到保证了.
再来看一下中国企业被外国企业收购有什么危害
1,由于外商来华主要是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动机,收购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极影响。
2,取得企业的控制权,直接向中国输入商品,扩大其出口,从而控制我国产业和垄断市场。大多以股权调期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出现的投资并不能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
3,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多年以来,我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我国应考虑选择适用技术,但是如果我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我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4,外国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5,从宏观来说,还为其国创大笔外汇,从中国市场上带走丰富利润
&&&&民族企业也需要一些精神,也许我们可以去参看一下日本法国和韩国的企业。
二战后的日本是百废待兴,索尼公司也是其中之一,当索尼开发出一款半导体收音机产品销往美国时,当地的经销商说:“你们索尼没什么名气,但美国人都知道我们的牌子,贴我们的牌子我能一下子给你10万美金的订单。”当时索尼所有的流动资产也没有这么多。但创始人盛田昭夫经过认真考虑,拒绝了这个要求。二三十年过去以后,人家问盛田昭夫你在商业史上、你在索尼发展史上最好的商业决策是什么?他说我最好的商业决策就是拒绝10万美元的订单,从而树立了索尼的品牌。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日本人那种执着的精神,这是一种民族气节,做品牌,也必须有一种精神在里面。
&&&&在法国,十几年来已有很多起外国公司的并购计划纷纷“流产”,而重创几乎都来自法国政府的出面干预。1999年美国沃尔玛想收购法国家乐福,法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撮合家乐福与另一家本土超市合并,成功抵御了沃尔玛的入侵。2005年,美国百事公司想收购法国达能,法国政府要人纷纷出面表态,要誓保这个“法国工业的瑰宝”,最终令百事放弃了收购意向。面对跨国并购的挑衅,法国将本土的20家国际知名企业,如家乐福、巴黎春天百货等列为“特别保护企业”,反对外国对其“恶意收购”。此外还规定,想收购法国企业,就得背负被收购企业所有负债及员工福利等重压,使得外国企业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韩国三星更是让我们佩服,三星以前是生产电视机等中低端电器产品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公司陷入巨亏,债务竟然高达200亿美元,但三星公司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同样拒绝了很过跨国公司的并购要求,而是咬紧牙关,成功进行了公司转型,以高科技数码产品为主要产品,实现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企业的品牌之路,刚走了20多年,而且仅仅是这10年才开始有了品牌意识。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是品牌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为什么俄罗斯大肆驱赶中国商人,因为他们要的是品牌产品、品牌经营,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让中国企业在国外站稳脚跟,反而会成为廉价品的代表,完全在中国生产的耐克、阿迪达斯,贴上他们的牌子,价格可能就要翻10倍。
&&&&可以这么说.
中国就是全世界的廉价的代工厂.比如说.IBM在电脑方面是全球质量最好的品牌之一.但是中国长城集团是它的代工厂.
业内人士都知道长城的电脑很不错.
耐克.阿迪达斯.诺基亚等等很多国际知名品牌..看着都是他们的品牌.其实都是中国的小厂里面生产的.只不过他们提供技术.生产工艺.研发之类的..并不是国外的产品就比国产的好..江浙一带的很多小商品在国际上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说到底还只是产品而不是品牌,品牌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文化与管理能力的象征,没有品牌的国家,注定无法成为强者。
&&&&被并购的民族品牌逃不脱三种命运:
  一是走向消亡。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曾经红极一时、与安尔乐并驾齐驱的舒而美卫生巾,自从被美国金佰利收购之后就每况愈下,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踪影了。而品牌被并购后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收购方有意安排,在获得有用资源后让其安乐死;有的是因为文化冲突无法调和导致的;也有的是权利冲突,内耗掉的。
  二是发展受抑制,品牌的前途被锁死。比如中华牙膏,虽然现在业绩也还不错,但已经不是当年的第一品牌了,挡在其面前的是高露洁和佳洁士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在外资收购中国品牌的历史中,中华牙膏是少有的能够独善其身的品牌,其发展也就如此,那么,希望通过并购打开品牌空间,进军国际市场的想法,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三是成为外国资本获取财富的工具。因为被并购后,民族品牌已经不再是中华民族的品牌了,即使出现人们梦想中的“品牌步步高”,也只会使中国的财富更多地外流,发展得越好是中国人越大的悲哀!比如中华牙膏、南孚电池、徐工机械、双汇火腿肠、华润涂料、苏泊尔等,这些曾经的行业标志性品牌、中国人的骄傲,而今已经很难再说它们还是纯粹的民族品牌了。
  民族品牌为什么选择并购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品牌所有者对品牌资产的套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的接轨,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品牌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品牌的价值虽然提升了,但是不一定能给所有者带来直接利润,从而导致所有者产生变现的想法。而现阶段刚好各跨国公司急于切入中国市场,然而他们普遍缺乏网络和本土化团队等资源,而并购则是快速占领中国市场的不二法门。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闹剧开始频频上演,部分民族品牌所有者在资本并购的豪门盛宴中赚得钵满盆满。
  为求发展的无奈选择。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贷款难、上市难是中国大部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很多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资金跟不上,发展必然受阻,在“前有狼后有虎”的今天,前景不容乐观。就像“跳蚤实验”中那些被玻璃盖束缚住的跳蚤们一样,当民族企业家四处突围却无功而返时,面对外资伸过来的橄榄枝,并购往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当一部分民族品牌的并购是政府的行为。国家为推进“国有股减持”,以及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境,甚至部分官员为了个人利益,而变卖品牌。例如今年初,福建某地方政府成功出售本地的一个“中国名牌”,从而获得20多亿元的现金收入,于是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缺乏资本市场的应有经验,以及缺乏远见而导致品牌的控制权旁落。例如南孚电池,最初与摩根等外资合资成立中国电池公司时,中方占有51%的股份,但后来随着中方股东百孚公司的退出,控股权旁落,从而走上了不归路。而同在福建的恒安国际,在私募阶段也曾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但根据事先的约定,在4年之后即购回外资股份,保证了品牌的控制权。
&&&&&中国是缺乏品牌的“制造大国”
  “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就是中国品牌格局的现状。美国《商业周刊》每年都会评选“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但中国品牌的身影从未在这里出现过。在不久前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以247席几乎占据了其中的一半,而我国却仅仅有12个入选。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世界第三大出口国的地位。
  不久前,一位美国记者发表了一篇轰动全世界的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讲述了一个美国家庭因为拒绝使用中国商品,而经历的种种不适。令人尴尬的是,在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商品中———10美元一双的童鞋、圣诞树上的彩灯、洋娃娃玩具、搅拌器甚至捕鼠器等等———难觅中国名牌。虽然很多外国人都发现难以离开“中国制造”,但他们也明白“绝大多数‘中国制造’并非中国名牌”。就拿中国的出口创汇大户服装业来说吧。全球每3件出口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制造,这就是“8亿条裤子能换一架飞机”。可是,如果你到欧美国家转一圈,却很难找到一件中国名牌服装。占据全球市场份额30%的中国领带,利润不及世界的5%;产量占全球80%的中国手表,平均出口价格为1.3美元,而瑞士手表的平均出口价格却高达329美元。正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对记者说的,中国有着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却有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品牌决定了中国只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崛起,何谈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本一位著名人士说过:“日本人的左脸是松下电器,右脸是丰田汽车。”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品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必须高人一筹。他举例说,国企广西柳工集团在与跨国公司合作时,在关键技术和海外营销领域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导地位;民营通信企业华为公司为了在技术领域保持领先,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是全国企业中最多的。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我们的一些民族品牌消失了,一些生存了下来,一些还走向了世界,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像联想、海尔.李宁这些成功走向国际的中国品牌,代表的就是中国品牌的明天。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国货,支持我们的民族企业。
目前, 真正属于我们的民族品牌有:
家电:长虹(三井控股)、海尔、TCL、康佳、海信、新科
汽车有:红旗、奇瑞、吉利、福田、长安、
IT有:清华同方、联想、紫光.方正,海尔,七喜,长城
食品有:达利园.伊利、三鹿、蒙牛、
运动服饰有:李宁 七匹狼 特步 回力 步之霸 沃特 双驰 德尔惠 361度
黑骑&&贵人鸟战狼世家露友 乔丹 与狼共舞
浩南 雅鹿 美特斯邦威 森马 鸿星尔克
商务品牌:杉杉&&波司登&&红豆&&罗蒙&&报喜鸟&&雅戈尔&&鄂尔多斯&&庄吉&&阳光&&柒牌
张裕(葡萄酒).三角(毛巾);茅台(白酒);全聚德(饮食);瑞蚨祥(丝绸);王麻子(剪刀);张小泉(剪刀);同仁堂(制药);荣宝斋(文具,现为古玩);东来顺(饮食);狗不理(饮食);楼外楼(饮食);胡庆余堂(医药);南洋兄弟(糖烟);亨得利(钟表);王老吉(饮食).天堂伞(雨伞)
烟酒很多都是中国的. 不过对身体不好.为了我们的自己.我们的下一代和身边的人..还是劝大家适度而止.
关于上面的民族品牌.有些也是国外控股.还有很多民族品牌.没有统计出来.希望各位朋友都补上.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呀..爱国,从自己做起.中国一直都有祟洋眉外的坏习惯.想一下到时候决定自己国家经济命脉的都是外国人.到时候我们怎么办.中国人的爱国之心都跑哪去了?有些人甚至连老祖宗都不要了.
现在韩国用端午节申请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 甚至说孔子是他们的.举办祭孔大典. 中国现在的民族文化也流失了很多.
想想现在的生活是通过前人多少的血汗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应该不应该去珍惜.
希望大家没事反思一下现在中国的现状.展望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家也早已预料到现在这种危机,并已制订了一些秘密措施来打击这种外来的经济侵略.
不过我们大家还是从自身做起.抵制外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日用品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