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富人 权贵经济与文化富人 权贵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富人和穷人的区别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富人和穷人的区别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0:09:4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富人和穷人的区别
官方公共微信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富人为什么往往会成为灵修市场上的冤大头?
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
12:07 来源:澎湃新闻
最近,一篇题为《为什么文艺女青年在人到中年时都走上了灵修之路》的文章火了。文艺青年加灵修,这二者的结合在许多网友那里已经成了装模作样和愚蠢的代名词,有网友总结文艺女青年的终极归宿是把出家列入其中,连台湾的李敖大师也说天后王菲信佛是“知识跟不上自己的传奇”。但是对于这类批评和嘲讽,人类学家杨德睿不以为然。杨德睿来自台湾,目前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专门进行宗教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对于“文艺女青年人到中年走上灵修之路是因为思想资源匮乏”一类的说法,他认为纯属胡说八道。视频《我是谁?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讲述了作家卫慧目前的生活。澎湃新闻:李敖评论王菲修行,说“知识跟不上自己的传奇”,在《为什么文艺女青年在人到中年时都走上了灵修之路》这篇文章里,作者也说她们的思想资源很贫乏,对这个说法您怎么看?修行是因为知识、思想资源匮乏吗?杨德睿:我觉得那是纯粹的胡说八道。我不知道作者对卫慧这个人或者“文艺女青年”这个群体认识多少,怎么就敢这么信口雌黄?文章里没有提出任何证据,凭什么出此谤言?“修行”是个很大的范畴,自古至今有很多人在做,也有很多方法(法门),所以当然也就有真有假、有难有易、水平有高有低,我当然承认这里面有很多是假的、简单的、水平低的,但是笼统地说“修行是因为知识思想资源匮乏”,那当然是瞎扯!众多宗教的祖师都是大修行者,这些人知识思想资源匮乏啊?不要搞笑了!那些祖师是我们知识思想资源的来源!王菲在修行中澎湃新闻:有人说,王菲的形象有两面性,一方面是热衷于扫货、对名贵服饰有巨大欲念的天后,一方面又是素面朝天吃斋礼佛的佛教徒,你怎么看这样的两面性?您认为这种两面性普遍吗?杨德睿:我不认识王菲,所以不谈她这个人。至于你说两面性这个问题,我倒是可以说两句。一般普通人也都有很多面,互相矛盾的情况很多,极端一点时叫做双重人格、人格分裂,有很多人就是为了这类的苦恼而去修行的。但是,修行就能够让人的人格变得圆融一体吗?其实也不见得。修行会增强我们某些心智能力和性格倾向、弱化甚至消灭另外一些能力和倾向,但是真要做到圆融一体、“吾道一以贯之”,实在很难,大禅师赵州和尚“四十年不杂用心,方才打成一片”,我们凡夫俗子要多少年才能做到?而且,我觉得始终如一也不见得就是修行的目标,那只是对于世俗的好人的一项要求而已(而且恐怕不是个多重要的要求),真正修行得很好的人,也会看情况而露出“怒目金刚”或“低眉菩萨”的法相,而不是永远都一个样子的。庄子在《应帝王》里还说过一个列子的师父壶子见季咸的故事,壶子对季咸显露出各种不同的相,把季咸彻底吓跑了。所以我认为不管有没有修行,多面性(不止两面)都很普遍,修行好的人应该面更多,所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神龙见首不见尾”讲的就是高人的面太多而且变化神速,所以我建议没有修行的人,别想用这个简单而且无效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有没有修行、修行的水平如何。澎湃新闻:网上有一些传播很广的说法,专门“黑”文艺女青年,说她们的终极归宿是孤寡、拉拉、出家或后妈。文艺女青年经常和修行联系在一起被嘲笑,以您游走台湾和大陆两地的经验来看,台湾是不是也有女文青因所谓的灵修被“黑”的状况?杨德睿:我印象中,台湾文艺女青年因为搞灵修而被“黑”的情况比大陆这边要少得多,可以说相反的例子更多,女文青涉足灵修这个领域而获得更多追捧、肯定的情况,我觉得很普遍,别忘了台湾的佛教很盛行,出家众里面大多数是比丘尼,其中有不少曾经是所谓的“文青”。更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台湾中年以下的,也就是60后以下的人,绝大多数不排斥不婚、出家、女同。所以在台湾,就算你说出“文艺女青年的终极归宿是孤寡、拉拉、出家、后妈”这样的话来,大家恐怕也不觉得你是在“黑”这些人,而是一种无聊的八卦而已。两岸这方面的价值观差距真的很大。澎湃新闻:富豪的灵修似乎和普罗大众或民间的那种拜佛还不同,有的人信的是新兴的宗教,比如潘石屹夫妇信巴哈伊教,有评论认为这是在通过信教建立某种阶级区隔,你怎么看?杨德睿:这是一种极其陈腐的阶级决定论的帝国主义!怎么说?阶级决定论不安分地待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硬要入侵到宗教世界里来指手画脚,其实根本不懂宗教世界里的情况,只会傲慢地用自己想当然的逻辑生搬硬套!信巴哈伊教的人都是富豪吗?世界上多的是财富地位很普通的巴哈伊信徒!世俗的阶级确实会很有力地影响到宗教,使宗教表现出阶级的色彩,就好像唐宋时代皇家的道教当然跟老百姓的道教风格不同,但是宗教本身不是为划分阶级而服务的。我不否认在某些时代、某些地方会有一些人根本不信教,只是拿宗教身份来作为划分阶级的标识,但是这种粗糙的“诛心之论”我觉得只能适用于很少部分的案例。澎湃新闻:有许多人认为,像有钱人、富豪们信教、修行,是想洗刷财富的罪恶或对于财富的不安全感,你怎么看在富人中间兴起的灵修热?杨德睿:富人信教、灵修的原因很多,和穷人信教修行的原因一样五花八门。我的意思是不要老是想着阶级还原论,那东西拿来解释宗教是没用的。确实有些富人拜佛、建庙、搞放生什么的是为了你说的那些因素,我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人,但我觉得这样的人还算是少数吧?我也不确定,没统计过。反正我见过更多的富人信教、灵修的原因是他们有钱了好多年,早就没有物质匮乏的问题了,想用钱来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早就玩遍了、玩厌了,这才深刻了悟到钱带不来幸福,钱买不到很多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家庭和睦、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也有一些富人本来就是好学深思的人,过去为了拼命工作挣钱,把对文学、艺术、哲学的兴趣硬是压抑掉了,如今钱挣够了,人也老了,想再回头的时候已经弄不动了,但是他们还是想要得到精神上的滋润、提升、启迪呀,这当中就有相当大的一群走向了宗教、灵修、读书会、艺术品收藏、玩音乐、戏曲等等。澎湃新闻:还有一种说法是,富人其实是心灵空虚,所以去灵修,您怎么看?杨德睿:哈哈哈!你这话的意思是不是能理解为穷人心灵很丰富、不需要灵修啊?把这逻辑说白了,相信你听了也想笑吧?我再说一遍:不要老是想着阶级!凡是人都有心灵空虚的时候,跟贫富无关。人当然是因为心灵空虚所以要信教、要修行,这就像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很正常。说自己从没感觉到什么心灵空虚的人,我真的想对他说你实在太幸运了,要么是你得天独厚,心灵一向充实、对人生的意义感充沛得毫无缝隙;要么就是你脑子简单质朴到不知道心灵是什么东西,不管你是哪一种情况,你都太幸运了!可惜这世上大概找不到几个这么幸运的人,我们凡夫俗子,大概都有三观动摇甚至全毁的时候,而且大多数人在三观毁了以后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心力去把它重建起来,需要靠外力帮忙,比如读书、皈依宗教、灵修等等,这时候富人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因为他们有钱有闲,可以去寻求那些外力帮助,没钱没闲的穷人的心灵问题就只好摆着了,就像身体上有病没钱治一样的。澎湃新闻:富人的灵修和传统意义上大众的那种念佛,区别在哪里?杨德睿:我刚才讲过,任何一种修行的圈子里都有真假、难易、高低的分别。说实在的,如今中国富人在灵修这个市场里绝大多数都是被“宰”的冤大头,花那么多钱,结果学到的绝大多数是假的、简化的、低级的修行法,正是因为他们有钱,所以吸引来了一大群江湖骗子,专精于用花里胡哨的包装瞎糊弄人,白让这些有钱的“学员”折腾半天,结果大多数连修行的门都没看到。我替他们不值,但是同时也很幸灾乐祸,为什么呢?因为明明有很便宜甚至不要钱的真功夫、真道行、真师父摆在那儿,奇怪了他们就是不把它当回事,甚至还瞧不起,好像就是要被江湖骗子骗了才高兴似的。我不是富人,搞不懂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是真正的灵修,基本上至少得教你如何在这一世中“得道”,或者至少是教你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渐渐越活越平静、健康、开朗、充实。这和佛教净土宗的念佛非常不同,净土的念佛法门追求的是死了以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希望到了那里以后再修成佛,而不是在现世中得道证果。灵修通常会要求学员读书、思考、反省、设法扩大感知的范围和灵敏度,最后还要放开、强化自己的想象力,也就是说除了身体的各种锻炼外,灵修通常要求心智活动在平静之后转得比以前更快、更灵敏,而且转的方向要跟以前不一样。从这点来看,净土宗的念佛和灵修几乎是彻底相反,它主张的是专心致志,集中一切心力在念佛上,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有任何杂念都要抛开,什么感知、想象之类的心智活动,统统都得关闭掉。女明星张静初放生了47万条泥鳅澎湃新闻:你专门研究过放生的现象,明星里也有些人喜欢放生,比如女星张静初有一次放生了47万条泥鳅,但被网友批破坏生态,然后她道歉说自己智慧不够。你怎么看?放生为什么变成一种如此普遍的修行方式?杨德睿:放生是中国人所创造出来的最直截了当、模式简单清楚、好操作,而且可以计算数量当做成绩的一种修行方法,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一贯喜欢把问题归结为计算数量、算分数的癖好,真的!不然你怎么知道张静初放生了47万条泥鳅?谁去算的?你又为什么对这“47万”记得这么清楚?我们都是中国人嘛,可以理解。第二个原因就是放生的整个过程很有戏剧感,那些动物被放出来逃命的那一刻的情景,真的是很激动人心、很煽情的,它很容易让放生的施主明确感受到自己做了件善事,添了一点功德,这比做扶贫之类的功德要简单明了得多,各种成本也都要小得多,所以很多人乐此不疲。其实这件事放在佛理上讲根本说不通,所以印度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以前都没有搞放生,近年来是被中国佛教徒影响了才开始有人跟着搞,事实上中国的正统佛教对这件事也不是很鼓励,历来有不少佛教的高僧大德劝过大家别再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说创造的功德恐怕还没有造的业多,可是没有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责任编辑:梁佳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232)
澎湃新闻APP下载穷人与富人的区别
我的图书馆
穷人与富人的区别
穷人与富人的区别&&<img style="PADDING-BOTTOM: 0 LINE-HEIGHT: 28 BORDER-RIGHT-WIDTH: 0 MARGIN: 0px 0px 10px 1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MAX-WIDTH: 640 FLOAT: BORDER-TOP-WIDTH: 0 BORDER-BOTTOM-WIDTH: 0 BORDER-LEFT-WIDTH: 0 PADDING-TOP: 0px" title="穷人与富人的区别&&" border="0" alt="" src="/DownloadImg/3/.jpg" width="348" height="268" action-type="show-slide" action-data="http%3A%2F%2F1833.img..cn%2Fimages%2Fblog%2F%2F6%2F15%2F6%2F11cdd4bcabeg214.jpg" real_src="/DownloadImg/3/.jpg">
&& 1、富人用脖子以上来挣钱,穷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2、富人正面思考者,穷人负面思考者
3、富人买时间,穷人卖时间
4、富人做事业,穷人做事情
5、富人重视经验,穷人重视学历
6、富人知道行动才有结果,穷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7、富人我要怎样做就会有钱,穷人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8、富人&爱投资,穷人爱购物
9、富人有目标,穷人爱瞎想
10、富人在问题中找答案,穷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11、富人放眼长远,穷人在乎眼前
12、富人把握机会,穷人&错失机会
13、富人计划未来,穷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14、富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穷人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15、富人可以重复做简单的事情,穷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16、富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穷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17、富人如何能办到&,穷人不可能办到)
18、富人记笔记,穷人忘性好
19、富人受成功人的影响&,穷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img style="PADDING-BOTTOM: 0 LINE-HEIGHT: 28 BORDER-RIGHT-WIDTH: 0 MARGIN: 0px 0px 10px 10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MAX-WIDTH: 640 FLOAT: BORDER-TOP-WIDTH: 0 BORDER-BOTTOM-WIDTH: 0 BORDER-LEFT-WIDTH: 0 PADDING-TOP: 0px" title="穷人与富人的区别&&" border="0" alt="" src="/DownloadImg/3/.jpg" width="306" height="264" real_src="/DownloadImg/3/.jpg">
&&& 20、富人状态很好,穷人状态不好
21、富人整理资料,穷人不整理资料
22、富人相信以后会成功,穷人受以前失败的影响(习惯性否定倾向)
23、富人与成功人为伍,穷人不愿意改变环境
24、富人改变自己,穷人改变别人
25、富人爱争气,穷人爱生气
26、富人&鼓励和赞美,&穷人批评和漫骂
27、富人会坚持,穷人爱放弃
28、富人相信以后一定会成功,穷人相信就是这个样子
29、富人勇于承担责任,穷人害怕承担责任
30、富人找一个好员工,穷人找一份好工作
31、穷人太过保守,富人适当冒险
32、穷人“人云亦云” 富人“敢于说不”
33、穷人是“羊群性格”&富人是“狼性性格”
34、穷人专心细节&富人留意大事
35、穷人学习为了饭碗,&富人学习为了力量
36、穷人把责任当成累赘,&富人把责任看成动力
37、穷人看不到希望就放弃,&富人看不到希望就准备&
38、穷人:经济观点就是少用等于多赚;富人: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
39、穷人等待机会,&富人制造机会&
40、循守旧,&富人打破常规
41、穷人安于贫穷,&富人渴望富有&
42、人把机会当作石头,&富人把机会当作璞玉&
43、穷人乐于挖井,&富人善于修路
44、人只能把自己做死.&富人只愿把自己做大
45、人被别人经营,&富人去经营别人&
46、人在乎赚钱的多少,&富人在乎赚钱的方法
47、人要的是小而康,&富人要的是大而豪&
48、穷人: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富人: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产品的质量
49、穷人会糟蹋钱,&富人会使用钱&
50、人想改变生活,&富人想改变命运
51、明白赌的目的,&富人只明白赌的规律
52、穷人怕斗,&富人敢斗&
53、人会错一世放纵一世,&富人会错一时放纵一时&
54、人失败后选择放弃,&富人失败后选择重来&)
55、一个跟头会摔晕头脑,&富人摔一个跟头会摔出胆量
56、人只甘心走一个点,&富人总想多走几个圈&)
57、于嘲笑别人,&富人善于证明自己
58、穷人知道保位子,&富人知道换位置&
59、穷人失败后找借口&富人失败后找原因&
60、穷人在逆境中看到的是亡,&富人在逆境中看到的是希望
61、穷人有钱社会受害,&富人有钱社会受益&)
62、穷人害怕麻烦,&富人转换麻烦&
63、穷人把身家赌在一根稻草上,&富人把命运攥在自己的手里
64、穷人拄别人赏赐的拐杖,&富人发现自己的门与路
65、穷人以为出身卑微,缺少安全感;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
66、穷人能看一寸,&富人能看一仗&
67、穷人妥协俗人的操纵,&富人坚定自己的选择&
68、过日子,穷人靠节俭攒钱,富人靠创业积累钱
69、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70、穷人:喜欢走穷亲戚;富人:结交比自己有成就的人
71、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
富人和穷人对待12大问题的经典差异
1、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2、休闲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哭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武装自己。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3、交际圈子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富人:最喜欢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纯碎放任自己仅以个人喜好交朋友。&
4、学习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
5、时间:穷人: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挣大钱,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挣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混起来才不烦。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富人: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挣钱,也无论钱挣得是多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再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穷人的闲闲在思想,他手脚都在忙,忙着去麻将桌上多摸几把。&
6、投资及对待财富穷人:经典观点就是少用就等于多赚。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脆弱。富人: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同样的开面馆,富人们会想,一家面馆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7、激情:能不能干成事,首先要看有没有激情。穷人:没有激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不会做到最好。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但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了,他会激动;电视里破镜重圆了,他的眼泪一串一串往下流,穷人有的只是一种情绪。富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激情,穷人终将不是穷人!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魅力和方法。&
8、自信穷人:穷人的自信要通过武装到牙齿,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载和豪华的配置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穷人的自信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天成的。富人: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决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其实就是一种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
9、习惯穷人:有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很难。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穷人又把羊卖了,买成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富人:据一个投资专家说,富人成功秘决就是:没钱时,不管多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积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帐单。这是个好习惯。性格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成功。&
10、上网络穷人:上网聊天。穷人聊天,一是穷人时间多,二是穷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闲着。富人讲究荣辱不惊,温柔敦厚,那叫涵养,有涵养才能树大根深。穷人就顾不了那么多,成天受着别人的白眼,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多少窝囊气啊,说说都不行?聊天有理!富人:上网找投资机会。富人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中来。&
11、消费花钱穷人: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最喜欢试验刚出来的流行时尚产品,相信贵的必然是好的。富人: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产品的质量,比如会买15元的纯棉T恤,也不会买昂贵的莱卡制品。&
&&&&&&&&&&&&&&&&&&&&&&&&&&&&&&&&&&&&& 穷人与富人的经典对话&&
&&&& 穷人与富人的第一次见面。两个人以前是多年的邻居。  穷人:"老邻居,你还能认出我来吗?"  富人:"在一个四合院里住了那么多年,怎么会认不出来呢?我们还是有感情的。"  穷人:"这么晚了,还那么忙,看来你们富人也不容易。什么都有了,还那么拼命。"  富人:"人只要活着,就很难说什么都有了。你觉得现在你最缺什么?"  穷人:"我当然最缺钱喽。无钱万事休。"  富人:"这是事实,但是这只是结果,其实还有更内在的因素。"  穷人:"你是想说,人穷志短吧。可是穷人怎么能不志短呢?对于等米下锅的人来说,还有什么志气可言呢?人穷就必然受限制,迫于生机,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必然要放下很多东西。"  富人:"你说的只是客观因素,穷人被一些不具备的客观条件所限制。而一些主观因素,完全在于穷人自己。比如,许多穷人是安贫乐道的。他们认为,人生由命,富贵在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是前世注定的。"  穷人:"这有什么错?人们不是常常说,人要知足常乐吗?"  富人:"我个人认为,需要知足的是富人,说得夸张一点,它只适合富人,不适合穷人。这些告诫对于富人而言是有利的,如果你拿这些话来告诫穷人那就错了。"  穷人:"看来,我们是被一些传统的观念误导了。"  富人:"是的,宿命论和知足常乐是滋生安贫乐道思想的土壤。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些人的贫困程度令人惊讶,但他们习以为常,为什么?因为他们麻木了。有的人甚至把政府扶持他们发展生产的资金拿去买酒喝,这是人穷志短的典型表现。"  穷人:"经你这么一说还挺有理,为什么人一陷入真实的生活中,这些道理就感觉不到了呢?"  富人:"这是自我麻醉的结果。开始的时候,穷人不是没有志向,但是因为自我麻醉,他们没有倾听它的声音,如果它潜伏在穷人身上多年之后一直没有得到鼓励,那么,这种志向就会逐渐停止萌动,最后趋于退化而消失。"  穷人:"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富人:"穷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一种人生逆境,但如果一味逃避,逆境就是绝境!穷人要勇敢地去面对,穷则思变,自强不息,使不利因素转化为致富的契机。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有机会翻身,才会有更宽阔的人生道路。"
  永远要记住,话语权在富人手里!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富人制定的,评判标准也由富人掌握!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主流社会就是那些经济上的优势群体。权力一定是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哪怕掌权之前是穷人,掌权以后也会步入富人的行列。这时你再期望他为穷人说话是不现实的,他骨子里已经在维护既得利益了。&
  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既然是由富人制定的,那就必然对穷人不利,穷人要想胜出,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于是穷人就想自己来制定规则,冲突就产生了,革命就爆发了,有的人真的就掌了权,但很快他也变成了富人,他的规则又对新的穷人构成威胁,社会历史就是如此循环下去的。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
  富人占穷人便宜富人经常要占穷人的便宜,因为他富,就更有占便宜的条件。比如,穷人爱买彩票,而卖彩票的钱假设都投入公益事业了,就假设是修了一座现代化体育馆吧!然而,到体育馆看球赛、看演出都是要花钱的,穷人绝不会因为当初买过体育彩票就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现场喝彩的人群中,结果有钱和有闲去欣赏的还是富人,穷人只是守着电视看看转播而已。&
  北京有个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据说是全国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顾名思义,里面住的都是穷人。然而当记者暗访时却发现,小区里停满了桑塔纳、捷达、奥迪、富康,甚至还有奔驰。&
  盖经济适用房是为了让中低收入者买得起,国家的地租减免了,税收优惠了,房价也降低了,但是最终住进去的却并不都是穷人。政策总是要靠人来执行的,执行的人又总是有趋利的本能,所以哪怕国家有明文的限制,经济适用房只能卖给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家庭,但开发商还是怎么赚钱怎么卖。一个真正的穷人可能要花一辈子的积蓄才能买一套这样的房子,而一个富人轻轻松松就可以买上好几套,当穷人还在努力解决安身问题时,富人想的已经是投资了。&
  在上海,一位公务员花了一生积蓄买到一套经济适用房后,发现楼上几套房子卖给了一位“大款”,这位“大款”并不住这里,而是把房子出租给别人住了。这事最终被上海的一位政协委员捅到了“两会”上,使得另外的委员也义愤填膺,提出我国应建立住房面积上限制度,限制富人占有大量房产,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委员们的心是好的,但是富人的房产你限制得了吗?全国有那么多的积压房,有那么多的开发商,买方市场,现金为王,富人有钱还怕买不到房产?&
  房产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委员们的提议是有道理的。开发任何房产都必须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国家通过出售土地得来的钱,如果用于投资,每个老百姓都可以受益。现在地租减免了,税收优惠了,国家收入减少了,穷人利益受损了,如此代价换来的便宜房子,却被富人拥有了,穷人真是两头失落。不仅是房子,在其它资源的占有上,情况也是一样的,富人从来不会礼让三先,穷人也没法和他争抢。富人有钱,就可以买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而穷人就算这只鸡飞到你面前,你也没办法抱走。&
  有钱的人更有钱,贫富分化是一种必然。富人从来不会礼让三先,穷人也没法和他争抢。富人有钱,就可以买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而穷人就算这只鸡飞到你面前,你也没办法抱走。&
  穷人志短京城有个房地产老板说,中国的建筑师很容易改变立场,一个方案,开发商让他怎么改他就怎么改,生怕老板不满意,就拿不到这单生意了。而外国的建筑师,特别是著名的大建筑师却很固执,他宁肯不做这单生意,也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设计,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其结果就是外国大建筑师留下的是更加完美更加个性化的作品,因而也名气更大,要价更高,生意更兴隆。中国建筑师却把自己降到开发商的水平,难免生产出一些平庸粗俗的城市垃圾。作品的层次低了,人的档次也就低了,想要高价更不可能了。结果凡是有大的项目,还是让老外抢去,眼睁睁看着别人挣大钱,自己干瞪眼。&
  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不是中国的建筑师没有个性,而是他们太需要人民币。如果建筑师还在为区区一点设计费而呕心沥血——据说外国设计师的收费大约是中国同行的十倍——没有这单生意就有可能饿死,他是在为生存奋斗,而不是为艺术献身,在老板面前他还能有什么脾气?!&
  献身是可以的,也是伟大的,但献身的前提是身还在,还是你自已的。如果肉身的存在都成了问题,献身就只是一句空话。&
  穷人的理想往往就是空话!&
  穷人没法不志短,人穷就必然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穷人很难有长远的眼光,穷人是很难长大的。&
  穷人没法不志短,人穷就必然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
  钱往高处走据说世界上最穷的人是日本某富翁,他投资失败,欠债高达几十亿,别说身无分文,就是把他自己卖了,也还不上一个零头。但他每天照样出入五星级饭店,玩着穷人们一辈子都没听说过的花样,身后还跟着一堆保镖。据说是债主们一心指望他还钱,要还钱就只有东山再起,要东山再起,就必须绷住台面,要绷住台面就必须豪华,而且还要长命百岁——他要是提前死了,欠的一屁股债岂不是只有拿一盒骨灰抵消?还不如一盒味精来得实惠!&
  所以说,世界上最潇洒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钱,不管胜负,你都是赢家。真正的穷人听了可能就很愤怒,有那么多钱去亏,干嘛不分个零头给我,做点针头线脑的生意,赚不了大钱也不至于亏嘛!直骂那债主傻B。&
  但债主可不会领你的情,他有再多钱,也绝不会分出零头来给你,尽管你的小生意确实很赚钱。在投资的问题上,穷人的算法和富人的算法不同。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但是一家面馆所能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一个大老板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这5000家面馆就是5000个投资项目,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1亿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大资金只会青睐大项目,钱往高处走,你越有钱,扯的摊子越大,就越有人要把钱给你。而且,你有钱,说明你有找钱的能力,这就是信用,就是你能让钱生钱的证明,如果有人要投资,他不找你找谁?&
  资本的眼光势利得很,穷人是不可能得到资本青睐的。既然没有资本,穷人得到钱的途径就只有劳动,而劳动所得的血汗钱,多半只够糊口。穷人的钱永远只是生活消费资金,和资本的性质完全不同。没有资本,报刊上那些发财的故事,无论多么精彩,对穷人来说,就像一部武侠小说,闲来读读,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精神体操而已。世界上最潇洒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钱,不管胜负,你都是赢家。&
  有钱的人更有钱全国十二亿人,如果每人给你一元,那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好事也不是没人想过,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收集到这每人一元,你必定得有一个合理的借口,也就是立项目;你还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回事,就需要做广告;你还需要人去为你收集,又必须招兵买马。诸如此类必要的开支,如果这一人一元里,付出的成本是一人五角,对不起,要收十亿,你得先付五亿出来!&
  你一听就吓得灵魂出窍了,就算滚动发展,类似于卖楼花,这样的生意也不是穷人能做的!很多时候不是穷人太笨,穷人想到的事,再精彩自己也无法去做,就因为你的起点所决定。所以就算穷人有妙计,也只好把自己的妙计贡献给富人,成为富人的幕僚,或者去当策划大师,帮着富人赚穷人的钱,自己从中分一杯羹。&
  钱就像跳水的台子,搭得越高,越有施展的空间,越能做出漂亮的动作。&
  有钱的人更有钱,穷人往往只有干瞪眼!很多时候不是穷人太笨,穷人想到的事,再精彩自己也无法去做。钱就像跳水的台子,搭得越高,越有施展的空间,越能做出漂亮的动作。
馆藏&29905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穷人与富人的思维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